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色光之歌

七色光之歌

《七色光之歌》

教学内容:1.学唱《七色光之歌》

2.波音、滑音、下滑音的知识

3.课后“唱一唱”和其他练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板书、电脑、课件

教学目标: 1.用均衡、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部合唱曲《七色光之歌》。

2.体验活泼欢快的旋律及歌曲朝气蓬勃的生活。

3.了解基本乐段、乐句划分及滑音、波音,感受其在音

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能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七色光之歌》

2.对波音、滑音及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3.尝试开展模奏和创作游戏的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常规教学,使学生了解上音乐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教唱问候歌与再见歌,请学生倾听、记住课堂中的“起立”、“坐下”等各种特定的音乐语言。

二歌曲A段的学习

①初听、导入

排队进教室及上课的琴声问好。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童歌曲《七色光之歌》,同学们先

问题听一遍录音,这首歌在演唱形式上由变化吗?前后有什

么不同?

学生:前面是独唱,后面是二声部重唱。(老师提示引导学生回答)

②分段、复听

老师:如果我们把这首歌分为前后两部分,演唱形式的不同就是最直接的依据了。我们把前面一段称为A段,后段称为B

段,我们再听一遍A段,看看A段是由几个乐段构成的

呢??

学生:三句。(老师提示:每个长音刚好是一句,然后范唱)

③学唱A段:

a让学生跟着钢琴用唱名模唱A段的三个乐句。

b加上歌词跟钢琴模唱。注意四、八分音符及最后的滑音。

c跟着钢琴完整地演唱a段,再分组或分男女同学唱,互相评价。B乐段学习

①老师:学习B段之前,我们先来一起拍拍黑板上的节奏,看看它

们有什么不同:

a、X | XX | XX | X | X | XX | XX |X

b、X | XX | XX | X | X | XX | XX |X (课前板书)

②再根据这个节奏来唱谱:3 55 |55 4| 5 44 |44 3||

③加上波音记号演唱的效果又是怎样呢?(让学生看书P10了解

关于波音的知识)

④最后添加衬词“唻”演唱第一声部。

⑤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感受(如果该课分成

两课时,第二课时可让学生着重练习两个声部的合唱,一个课时

则应从略)

三、歌曲艺术处理

让学生讨论在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应如何变化进行,选择最好的方案进行演唱。

(例如:速度:快;力度:变化可以大些形成对比,A:中弱——中强,B:强——中弱——中强;演唱形式:A:领唱与齐唱,B:合唱)

四、课后活动与练习(该练习环节应放在第二课时内完成)

①根据上节课所讲授的波音知识,唱唱课后练习第一题。(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唱,慢唱开始,熟悉波音的唱法)

②指导学生完成课后题第二、三题。(结合所学歌曲进行)

③第四题听辨节奏,老师先把列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并逐条教唱给学生,然后再开始练习,每条弹三遍,这样收效比较好,不能急于求成。

④课后练习第5题进行创作游戏,对话游戏先可以从模奏开始,然后根据第一句的素材进行变化重复,最后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创作,只要结束音在do上,答句所用的音乐材料与问句有相同的地方即可。五、环保教育:让学生谈谈怎样保护大气环境,保持空气透明度,现在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大气环境呢?

六、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评)

六、在下课的琴声问好后,学生向左转,一排跟着音乐声走出教室。

七、课后反思:

1. 这首曲子通俗易懂且琅琅上口,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唱环节主

要是要求学生唱出活泼、充满朝气的歌曲情绪。

2. 歌曲的分段学生还是很容易依据演唱新式的不同找出特点,老师只要适时提示即可。

3. 在一个课时的情况下不宜进行二声部的练习,只要求学生把第一声部完整、有表情地演唱就可以了。

4. 连线节奏、波音知识的讲解还是比较好,加上实践与练习学生便能掌握。

音乐活动课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掘学生特长及才艺

2、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

3、巩固课本知识,拓展课外知识

教学重点

1、问答题:先请一位学生,再听各个民族的代表民歌,请其说出

这首歌出自哪个民族,回答错误的同学表演节目,回答正确的同学则有全力让班里的任意一位同学表演节目。

A 《牧歌》———蒙古族

B 《喀什的春天》———维吾尔族

C 《巴塘连着北京》———藏族

D 《五指山歌》———黎族

E 《瑶家门前一道泉》———瑶族等等

2、游戏:击鼓传花

教学场地:舞蹈室

教学用具:录音机、鼓、钢琴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着你们去祖国各地游玩,请你们赶快登上老师的包机,启航吧!

下面介绍游戏规则。

最后十分钟玩击鼓传花。

教学反思:

同学们,你们今天听到的是我国最经典的一些民歌。我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把它发扬光大。并且要保护我们祖国的环境,让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绿色的国家。

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

教学内容:1、认识民族乐器中基本的吹管乐器

2、鉴赏吹管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

3、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4、节奏、音程的相关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民族乐器如何分类的概念,并初步了解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方法;

2、在欣赏学唱《踏雪寻梅》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乐曲基本的曲式结构和创作手法,感受典雅精致的音乐风格,简洁流畅的旋律,表现作者在踏雪寻梅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对民族吹管乐器有基本的外观和音色上的辨认

2.能有气息支持以柔和、甜美的音色,以及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常规教学,以歌声师生互相问好。进行下课琴声问好的练习。

二、关于我国民族吹管乐器知识的讲授:

1、导入、复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