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的装配

1、轴瓦的合金层(瓦衬)与瓦壳应牢固紧密结合,不得有多层、脱壳现象,必要时应做油浸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处理。合金层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气孔、重皮、夹渣、锈蚀麻坑等缺陷。

2、轴瓦瓦背与轴承座的结合面应紧密接触,不得有翘角或某些接触部分有间隙,接触面应均匀贴合,可用着色法检查,其接触面积不得小于50%;精密机械不得小于75%,必要时需进行刮研。球形的瓦座还应转动灵活。

3、轴颈与轴瓦之间的接触情况应符合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应在下瓦中间以60°~90°之间接触为宜,轻载高速轴承的接触角宜小些;重载低速轴承接触角宜大些,轻载超高速轴承接触角可再小些。

4、轴颈与轴瓦(轴套)的接触弧面和单位面积内的接触点应分布均匀,轻重一致,对不同的机械设备有不同的要求,应按规范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刮研。如有止推轴承的也应进行刮研,止推面刮研时,轴瓦R角处不得与轴颈R角处接触,轴瓦接触面积不应小于60%,且接触点应均匀分布。

5、同一轴上如有几组瓦,在研色时必须全部装上,在刮研时必须掌握轴的水平度及各组瓦与轴颈接触的轴向平行度。两根轴同在一个整体轴承箱内,刮研轴瓦时还应掌握两根轴的轴线平行度与倾斜度。

6、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应符合规范与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时,可按轴颈大小和转速高低从《滑动轴承与轴颈间隙》中选取。

7、轴瓦与轴颈的间隙可用下列方法测量:

⑴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测量,最好用直径为间隙 1.50~2.00倍、长度为10~14mm的软铅丝或软铅条。铅丝应柔软并经过热处理,一般将铅丝加热至140℃,然后放入水中淬火。检查时,先将轴瓦盖打开,将铅丝分别放在轴颈和轴承的中分面上,轴颈上的可用油脂粘住;然后把轴承盖盖上,对称而均匀的将轴承盖上的螺丝拧紧,并用塞尺检查轴承中分面的间隙是否相等;最后将轴承盖打开,用千分尺测量压扁的铅丝的厚度,用公式(20)、(21)计算出轴承的顶间隙平均值:

S1=b1-(a1+a2)/2,mm------------------------------------------------------------(20) S2=b2-(a3+a4)/2,mm------------------------------------------------------------(21) 式中:s1—一端顶间隙,mm

S2—另一端顶间隙,mm

b 1、b2—轴颈上各段铅丝压扁后的厚度,mm

a1、a2、a3、a4—轴承中分面上各段铅丝压扁后的厚度,mm

⑵侧间隙可用塞尺沿着圆弧方向测量,根据插入深度,判定间隙是否呈均匀的楔形。

8、轴瓦过盈量的测量方法与测量轴承顶间隙的压铅法一样,只是放铅

丝的位置不一样。测量紧力时,把铅丝放在轴瓦背上和轴承的中分面上相应的地方,测出铅丝的厚度后,可用公式(22)计算出轴瓦的紧力:C=(a1+a2+a3+a4)/4-(b1+b2)/2-------------------------------------------------(22) C—轴瓦过盈量,mm

a1、a2、a3、a4—轴承中分面间的铅丝压扁后的厚度,mm

b1、b2—上轴瓦背上的铅丝压扁后的厚度,mm

过盈量的数值应符合规范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为了限制铅丝的压缩量和防止压扁,可在轴承中分面四角处放置适当的垫片,垫片应平整,垫片的厚度约为铅丝直径的60%~70%。

9、轴瓦刮研接触面符合要求后,一般应开设油槽(油海),存油槽尺寸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严禁将油槽穿通轴瓦的两端面。

10、根据压铅法测量的数值,可用垫片的厚度来调整轴瓦的顶间隙,在轴瓦缝处放置垫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增减垫片调整顶间隙时,两边垫片的厚度应相等;

⑵垫片不应与轴颈接触,离轴瓦内壁边沿的距离宜为1mm;

11、含油轴套装入轴承座时,轴套端部应均匀受力,并且不得直接敲打轴套。轴套与轴颈的间隙一般为轴颈直径的0.07%~0.20%。

12、液体静压轴承装配,油孔、油腔应完好,油管应通畅。节流器、轴承间隙不应堵塞。轴承两端的油封槽不应与其它部位穿通,并保证与主轴的配合。

13、尼龙酚醛塑料、聚四氟乙烯、橡胶、木料等非金属轴瓦的装配,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轴套与轴颈间的间隙一般为轴颈直径的0.50%~0.60%,装配时应涂以较多的润滑油脂。

友发集团天丰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

2006-4-14

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一滑动轴承的检修内容 1.检修油道是否畅通,润滑是否良好 2.检查滑动轴承的磨损情况,磨损超过标准时应更换 二滑动轴承的检修工艺 滑动轴承分整体式(轴套)和剖分式(轴瓦)两种 1.整体式滑动轴承拆卸与组装 滑动轴承的磨损超过标准时,应进行更换,先将要换下的轴套从机体上拆下,然后按下列程序进行装配。 ①清理机体内孔,疏通油道,检查尺寸。 ②压入轴套,根据轴套的尺寸和结合的过盈大小,可以用压入法、温差法或手锤加垫板将轴套敲入,压入时必须加油,以防轴套外圈拉毛或咬死等现象。 ③轴套定位,在压入之后,对负荷较重的滑动轴承,轴套还应固定,以防轴套在机体内转动。 ④轴套孔的修整,对于整体式的薄壁轴套在压入后,内孔易发生变形如内径缩小或成为椭圆形、圆锥形等,必须修轴套内孔的形状和尺寸,便于轴配合时符合要求,修整轴套孔可采用铰削、刮研、研磨等方法。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拆卸与组装。2. ①拆卸

a拆除轴承盖螺栓,卸下轴承盖。 b将轴吊出。 c卸下上瓦盖与下瓦座内的轴瓦。 ②组装前 组装前应仔细检查各部尺寸是否合适,油路是否畅通,油槽是否合适。 ③轴瓦与轴颈的组装 a圆形孔,上、下轴瓦分别和轴瓦刮配,以达到规定间隙,要求轴瓦全长接触良好,剖分面上可装垫片以调整上面与轴颈的间隙。 b近似于圆形孔(其水平直径>垂直直径)轴承经加工后抽去剖分面上的垫片,以保证上瓦及两侧间隙,如不符合要求,可继续配刮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c成形油楔面用加工保证,一般在组装时不宜修刮,组装时应注意油楔方向与主轴方向一致。 d薄壁轴瓦不宜修刮。 e主轴外伸长度较大时,考虑到主轴由于自身重量产生的变形,应把前轴承下瓦在主轴外伸端刮得低些,否则主轴可能会“咬死”。. ④轴瓦与轴承座的组装 要求轴瓦背与座孔接触良好而均匀,不符合要求时厚壁轴瓦以座孔为基准修刮轴瓦背部。薄壁轴瓦不修刮,需进行选配,

自润滑轴承装-配-图

自润滑轴承装配图 安装注意事项: 1. 装配前应确保轴套、座孔表面无异物,座孔表面应尽可能光洁以免在装配时划伤。 2. 装配时可在轴套外表面适当涂上润滑油,帮助轴套较方便地安装,但不易过多以免在重载或往复运动时轴套会脱离出来。 3. 装配时应采用芯轴慢慢压入(建议使用油压机),禁止直接敲打轴套以免发生变形。 4. 座孔设计时如需采用易变形材料或座孔壁厚较薄时,请予以说明,以免压装时使座孔变形。 5. 为了使装配更简单且不会破坏耐磨层,轴的端面必须有倒角圆滑过度,轴的材质建议为轴承钢表面淬火处理 HRC45 ,表面粗糙度为 Rz2-3,表面也可镀硬铬。 6. 装配时有可能的话,请在轴表面涂上油脂以缩短轴套走合期。 轴套检验方式:

1. 外径:采用环规通(GO)与止(NO GO)方式,环规通端为外径最大尺寸,环规止端为外径最小尺寸。 2. 内径:将轴套压入基准孔( H7 中间值公差)用圆柱塞规检验轴套,塞规的通端为轴套内孔最小尺寸,塞规的止端为轴套内孔最大尺寸。一般卷制类轴套内孔的精度等级为 H9 。 3. 环规、塞规尺寸按 DIN1494 第一部分。 相关文章推荐: 1. 无油润滑轴承在铝锭铸造机的应用(文章来源:中国金属加工网) 2. 无油轴承带动模具行业革命(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3. 自润滑轴承将会成为轴承行业主导产品(文章来源:中国轴承网) 4. 浅释缝机“固体润滑”(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服装网) 5. 免维护系列滑动轴承、复合轴承、自润滑轴承、无油轴承的应用实例 安装注意事项: 1. 装配前应确保轴套、座孔表面无异物,座孔表面应尽可能光洁以免在装配时划伤。 2. 装配时可在轴套外表面适当涂上润滑油,帮助轴套较方便地安装,但不易过多以免在重载或往复运动时轴套会脱离出来。 3. 装配时应采用芯轴慢慢压入(建议使用油压机),禁止直接敲打轴套以免发生变形。 4. 座孔设计时如需采用易变形材料或座孔壁厚较薄时,请予以说明,以免压装时使座孔变形。 5. 为了使装配更简单且不会破坏耐磨层,轴的端面必须有倒角圆滑过度,轴的材质建议为轴承钢表面淬火处理 HRC45 ,表面粗糙度为 Rz2-3,表面也可镀硬铬。 6. 装配时有可能的话,请在轴表面涂上油脂以缩短轴套走合期。 轴套检验方式: 1. 外径:采用环规通(GO)与止(NO GO)方式,环规通端为外径最大尺寸,环规止端为外径最小尺寸。 2. 内径:将轴套压入基准孔( H7 中间值公差)用圆柱塞规检验轴套,塞规的通端为轴套内孔最小尺寸,塞规的止端为轴套内孔最大尺寸。一般卷制类轴套内孔的精度等级为 H9 。 3. 环规、塞规尺寸按 DIN1494 第一部分。 公差配合的推荐与配合公差的推荐值 发布时间:2010-11-23 09:49:01 公差配合的推荐 滚动轴承内径和外径的公差均是国际标准化。

轴承和轴的装配技术方法

轴承和轴的装配技术方法 轴承是用来支撑的部件,也是用来支承轴上回转的零件,轴承的种类按摩擦性质分: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按承受载荷的方向分:有向心轴承、推动轴承、向心推力轴承等。 1、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是一种滑动摩擦性质的轴承,特点是工作平稳、可靠噪声小、能承受重载荷和较大的冲击载荷,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整体式、剖分式和瓦块式等。 (1)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 整体式滑动轴承俗称轴套,也是滑动轴承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主要采用压入和锤击的方法来装配,特殊场合采用热装法,多数轴套是用铜或铸铁制成,装配时应细心,可用木锤或锤子垫木块击打的方法装配,过盈尺寸公差较大时则用压力机压入。无论敲入或压入都必须防止倾斜,装配后,油槽和油孔应处在所要求的位置。 装配后变形的轴承,应进行内孔修整,尺寸较小的可用铰刀削,尺寸较大的则用刮削。同时注意控制与轴的配合间隙在公差范围内,为防止轴套工作时转动,轴套和箱体的接触面上装有定位销或骑缝螺

钉。由于箱体和轴套材料硬度不一样钻孔时,很容易使钻头偏向软材料一边,解决方法:一是钻孔前用样冲靠硬材料一边冲孔,二是用短钻头,以增加钻孔时钻头的钢性。 (2)剖分式轴承的装配 剖分式轴承又称对开轴承,具有结构简单,调整和拆卸方便的特点,在轴瓦上镶上两块轴瓦,在接合处用垫片来调整出合理的间隙。 ①轴瓦与轴承体的装配 上下两轴瓦与轴承体内孔的接触必须良好,如不符合要求以厚壁轴瓦的轴承体内孔为基准,刮研轴瓦背部,同时应使轴瓦的两端台阶紧靠轴承体两端。薄壁瓦只要使轴瓦的中分面比轴承体的中分面高出0.1mm左右即可,不必修刮。 ②轴瓦安装在轴承体中,无论径向或轴向都不允许有位移,通常用轴瓦两端的台阶来止动定位或定位销定位。 ③轴瓦的配刮

2滑动轴承座的拆装

课题二滑动轴承座的拆装 如图2—1所示为滑动轴承座是由上轴瓦、下轴瓦、轴承盖、轴承座、双头螺柱、螺母和垫片等组成。图2--1(a)、(b)两滑动轴承结构不同,但联接方法相同,轴承座和轴承盖都采用了双头螺柱连接,双头螺柱与轴承座配合紧固。 (a)(b) 图2—1 滑动轴承座装配图 1—螺母;2—双头螺柱;3—轴承座;4—垫片; 5—下轴瓦;6—上轴瓦;7—轴承盖 滑动轴承的装配过程如下: 1.将上、下轴瓦作出标记,背部着色,分别与轴承盖、轴承座配研接触。接触点应在6点/25mm2以上; 2.在上轴瓦上与轴承盖配钻油孔; 3.在上轴瓦内壁上錾削油槽; 4.在轴承座上钻下轴瓦定位孔,并装入定位销,定位销露出长度应比下轴瓦厚度小3mm; 5在定位销上端面涂红丹粉,将下轴瓦装入轴承座,使定位销的红丹粉拓印在下轴瓦瓦背上。根据拓印,在下轴瓦背面钻定位孔; 6.将下轴瓦装入轴承座内,再将4个双头螺柱装在轴承座上,垫好调整垫片,并装好上轴瓦与轴承盖。然后利用工艺轴反复进行刮研,使接触斑点达6点/25mm2,工艺轴在轴承中旋转没有阻卡现

象; 7.装上要装配的轴,调整好调整垫片,装配轴承盖,稍稍拧紧螺母,用木锤在轴承盖顶部均匀地敲打几下,使轴承盖更好地定位,拧紧所有螺母,拧紧力矩要大小一致。经过反复刮研,轴在轴瓦中应能轻捷自如地转动,无明显间隙,接触斑点在12点/25mm2时为合格; 8.调整合格后,将轴瓦拆下,清洗干净,重新装配,并装上油杯。 任务引入1 拆装螺纹联接 1 用双螺母安装双头螺柱 (1)识读装配图(图2—1),了解装配关系、技术要求和配合性质。 (2)根据图样要求,选择双头螺柱1个、六角螺母2个、长螺母1个、止动螺钉1个(图2—2 )。 图2—2 螺纹联接件图2—3 螺柱的旋入 (3)选择开口扳手和活扳手各1把,机械油(N32)适量,90°角尺1把。 (4)在机体的螺孔内加注机械油(N32)润滑,以防拧入时产生螺纹拉毛现象,同时也可防锈。 (5)按图样要求将双头螺柱用手旋入机体螺孔内(图2—3)。 (6)用手将两个螺母旋在双头螺柱上,并相互稍微锁紧。(图2-4) (7)用一个扳手卡住上螺母,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用另一

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摘要:滑动轴承的种类、特点及使用的范围要求,轴承合金的浇铸制作要求及其方法,滑动轴承装配要求、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主题词:滑动轴承轴承合金装配工艺 一、滑动轴承的材料 滑动轴承的轴承衬与轴颈直接接触,为了保证滑动轴承的良好工作性能,除必须具有适当的润滑措施外,轴承的材料性能还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1)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塑性,使轴承衬既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又使它与轴颈之间的压力分布均匀;(2)有良好的跑合性、减磨性和耐磨性,从而来延长轴承衬的使用寿命;(3)润滑及散热性能好;有良好的工艺技能。 二、滑动轴承的特点及种类 1、结构简单、拆洗方便、价格低廉; 2、承受载荷的面积大、轴颈与轴瓦之间能存在一层油膜,故可承受较大的冲击载 荷和振动载荷; 3、在转速极高的时候容易形成完全液体摩擦,所以可用于高转速场合; 4、滑动轴承可做成对开式,因而装配时不象滚动轴承那样必须由轴的一端装入, 可用于滚动轴承因结构限制无法应用的场合。 工厂中常用的滑动轴承有整体式、对开式、油环润滑式和推力瓦式四种。 三、轴承衬材料的种类及用途 1、灰铸铁 它适用于低速、轻载和无冲击载荷的情况下,常用的材料是HT15-33、HT20-40 2、铜基轴承合金 它的主要成分是铜,常用的有磷锡青铜(ZQSn10-1)和铝青铜(ZQAC9-4)。 磷锡青铜是一种很好的减磨材料,机械强度也较高,适用于中速、重载、高温及有冲击载荷的条件下工作。铝青铜有良好的抗胶合性、减磨性和耐蚀性,更适合在蒸汽和海水条件下工作。 3、含油轴承 它是采用青铜、铸铁粉末,加以适量的石墨粉压制成型后,经高温烧结而成的多孔性材料,然后再把它在120℃的润滑油内浸透,取出后冷至常温,油就会储存在轴承孔隙中。当轴颈在轴承中旋转时,产生轴吸作用和摩擦热,油膨胀而挤入摩擦表面进行润滑;轴停止运转后,油也因冷却而渗入轴承孔隙中。含油轴承价格低廉,还能节约有色金属,但是性能脆,不宜承受冲击载荷,常用于低速或中速、轻载、不便润滑的场合。如另加润滑措施,也可代替铜轴衬在重载和高速下工作。

带座外球面轴承的安装方法

带座外球面轴承的安装方法 带座外球面轴承的辗轧声及其控制方法辗轧声是圆柱滚子轴承在所有场合都可能发生的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大多发生在脂润滑的较大型号轴承中,而在基油性能劣化的润滑脂中更易发生,在油润滑时几乎不发生。 此外,在冬季时较易发生,当承受纯径向负荷时,在径向游隙大的场合容易发生,并且随带座外球面轴承型号大小的不同,在某一特定的转速范围内容易发生,既会连续发生又会间歇出现。对外圈滚道采取特殊的加工方法可以防止辗轧声的出现,必要时可选用这种轴承,或适当减少轴承的径向游隙,使用性能优良的润滑脂和提高与轴承相配机件的刚性。 (1)正确的安装,对于带座外球面轴承的使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使用中使用正确的安装方法。 (2)安装时,可以根据其类型和尺寸,选择机械、加热或液压等方法进行。安装时对带座外球面轴承施加的作用力,绝不可通过滚动体从一个轴承圈传递到另一个轴承圈,否则可能会对滚道造成损坏。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直接敲击轴承圈、保持架、滚动体或密封件。 (3)固定轴承座的螺栓先不要拧紧,要让带座外球面轴承外套在轴承座内能转动。再将轴承座螺栓紧固好。同样装好同一根轴上的另一端轴承和座,将轴转动几圈,让轴承本身自动找正位置后。 (4)装偏心套。先将偏心套套在轴承内套的偏心台阶上,并用手顺轴的旋转方向拧紧.然后再将小铁棍插入或顶住偏心套上的沉孔.用手锤顺轴的旋转方向敲击小铁棍.使偏心套安装牢固,最后锁紧偏心套上的内六角螺钉。 (5)往轴上安装带座外球面轴承前,必须先拔下轴承外套的固定销,同时将轴颈表面打磨光滑干净,并在轴颈处涂油防锈兼润滑(允许轴承在轴上有稍微转动)。 (6)在轴承座与轴承配合面涂润滑油,把轴承装入轴承座内。然后将装配好的轴承与轴承座一起套在轴上.推至所需位置处进行安装。带座外球面轴承拆装技巧保养方法与轴承安装的技术要点轴承。

轴承的装配

轴承的装配 轴承的装配 工艺要点 轴向间隙规定 轴向间隙调整 1轴承外圆与剖分式箱体或轴承座的半圆孔间不准有“卡帮”。各半园孔的“修帮”尺寸,不准超过表7-92规定的最大值。 2.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贴合自好可用着色方法检查或塞尺测量缝隙。着色检查时,轴承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o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且在该范围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 3可拆卸的轴承在清洗后必须按原状态组装。轴承原包装防锈良好者可拆除包装层,立即在清洁状态下进行配装,否则应防尘保护或再清洗后才可装配 4可以调个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轴承的打印端朝外 5滚动轴承可以采用清洁的机油加热,但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20℃,轴承不得与加热油箱直接接触,防止轴承局部过热 6.对于非标准的,有特殊过盈配合要求的轴承,其热装温度以实测过盈量按热装法加热公式计算 7滚动轴承常温下,采用压装或敲击法装时,只允许在有过盈的座圈上施力不允许让滚珠(滚柱)或保持器承受轴向力 8轴承装在轴上后应靠紧轴肩。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5mm,其他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1mm 9采用润滑油脂的轴承,装配后在轴承空腔内注入相当于空腔容积65%~80%的清洁润滑油脂 1.在轴两端采用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而且留出间隙c.通常可按c=0.2~0.4mm执行。 2.对径向间隙可调的滚动轴承,其轴向间隙图样中未作规定,又是在普通条件下使用时,轴向间隙见有关手册 1单列园柱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 1)调整螺钉或锁紧螺母作轴承轴向间隙调整:先拧紧带螺纹的调整件,使轴承到无间隙状态,

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

轴向间隙规定和轴向间隙调整 1.轴承外圆与剖分式箱体或轴承座的半圆孔间不准有“卡帮”。各半园孔的“修帮”尺寸,不准超过表7-92规定的最大值。 2.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贴合自好可用着色方法检查或塞尺测量缝隙。着色检查时,轴承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o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且在该范围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内用0.03mm塞尺检查.不准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 3.可拆卸的轴承在清洗后必须按原状态组装。轴承原包装防锈良好者可拆除包装层,立即在清洁状态下进行配装,否则应防尘保护或再清洗后才可装配 4.可以调个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轴承的打印端朝外 5.滚动轴承可以采用清洁的机油加热,但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20℃,轴承不得与加热油箱直接接触,防止轴承局部过热 6.对于非标准的,有特殊过盈配合要求的轴承,其热装温度以实测过盈量按热装法加热公式计算 7.滚动轴承常温下,采用压装或敲击法装时,只允许在有过盈的座圈上施力不允许让滚珠(滚柱)或保持器承受轴向力 8.轴承装在轴上后应靠紧轴肩。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5mm,其他轴承与轴肩间隙小于0.01mm 9.采用润滑油脂的轴承,装配后在轴承空腔内注入相当于空腔容积65%~80%的清洁润滑油脂 1)在轴两端采用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而且留出间隙c.通常可按c=0.2~0.4mm执行。 2)对径向间隙可调的滚动轴承,其轴向间隙图样中未作规定,又是在普通条件下使用时,轴向间隙见有关手册 一、单列园柱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 1)调整螺钉或锁紧螺母作轴承轴向间隙调整:先拧紧带螺纹的调整件,使轴承到无间隙状态,然后.反转调整件,而得到所规定的间隙值。其反转圈数N按下式计算N=α/(tn) (圈)式中α-轴承规定的轴向间隙值(mm) t--调整螺钉的螺距(mm) n--螺纹头数 2)塞尺测量调整 (1)塞尺测量轴承外圈与滚子(滚珠) 之间的间隙S.则轴向间隙c=S/sinβ通过调整旧c值与规定的轴向间隙一致 (2)压紧轴承端盖,测量端盖与轴承座间隙,该间隙加上规定间隙为调整垫片的装配总厚度 3)百分表测量调整,对装配精度要求高的轴承.轴承间隙的调整,必须采用百分表测定。一般可在轴两端轴承外圈先做预定位,再将百分表固定在随轴窜动的某一零件上,使轴作轴向窜动,用百分表指针测得最大轴向窜动量,以增减调整垫的数量达到所要求的轴向间隙。 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整套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平放在检验平台上,测出其总高度值(需对称位置准度差应符合隔环拆下,再测其总高度值,两高度差应符合图纸中规定的轴向间隙值,否则修磨隔环达到要求。 三、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隙的调整四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歇的调整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调整,只要分两个层次分别测出一个轴承内圈隔环,两个外圈隔环所需修磨数值,最终达到图样规定的轴向间隙要求。

滑动轴承的装配

滑动轴承的装配 1、轴瓦的合金层(瓦衬)与瓦壳应牢固紧密结合,不得有多层、脱壳现象,必要时应做油浸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处理。合金层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气孔、重皮、夹渣、锈蚀麻坑等缺陷。 2、轴瓦瓦背与轴承座的结合面应紧密接触,不得有翘角或某些接触部分有间隙,接触面应均匀贴合,可用着色法检查,其接触面积不得小于50%;精密机械不得小于75%,必要时需进行刮研。球形的瓦座还应转动灵活。 3、轴颈与轴瓦之间的接触情况应符合规范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应在下瓦中间以60°~90°之间接触为宜,轻载高速轴承的接触角宜小些;重载低速轴承接触角宜大些,轻载超高速轴承接触角可再小些。 4、轴颈与轴瓦(轴套)的接触弧面和单位面积内的接触点应分布均匀,轻重一致,对不同的机械设备有不同的要求,应按规范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刮研。如有止推轴承的也应进行刮研,止推面刮研时,轴瓦R角处不得与轴颈R角处接触,轴瓦接触面积不应小于60%,且接触点应均匀分布。 5、同一轴上如有几组瓦,在研色时必须全部装上,在刮研时必须掌握轴的水平度及各组瓦与轴颈接触的轴向平行度。两根轴同在一个整体轴承箱内,刮研轴瓦时还应掌握两根轴的轴线平行度与倾斜度。 6、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应符合规范与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时,可按轴颈大小和转速高低从《滑动轴承与轴颈间隙》中选取。 7、轴瓦与轴颈的间隙可用下列方法测量: ⑴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测量,最好用直径为间隙 1.50~2.00倍、长度为10~14mm的软铅丝或软铅条。铅丝应柔软并经过热处理,一般将铅丝加热至140℃,然后放入水中淬火。检查时,先将轴瓦盖打开,将铅丝分别放在轴颈和轴承的中分面上,轴颈上的可用油脂粘住;然后把轴承盖盖上,对称而均匀的将轴承盖上的螺丝拧紧,并用塞尺检查轴承中分面的间隙是否相等;最后将轴承盖打开,用千分尺测量压扁的铅丝的厚度,用公式(20)、(21)计算出轴承的顶间隙平均值: S1=b1-(a1+a2)/2,mm------------------------------------------------------------(20) S2=b2-(a3+a4)/2,mm------------------------------------------------------------(21) 式中:s1—一端顶间隙,mm S2—另一端顶间隙,mm b 1、b2—轴颈上各段铅丝压扁后的厚度,mm a1、a2、a3、a4—轴承中分面上各段铅丝压扁后的厚度,mm ⑵侧间隙可用塞尺沿着圆弧方向测量,根据插入深度,判定间隙是否呈均匀的楔形。 8、轴瓦过盈量的测量方法与测量轴承顶间隙的压铅法一样,只是放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