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实施方案

导学案实施方案

导学案实施方案
导学案实施方案

中江县柏树乡初级中学校

创建高效课堂“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一、当前教学实际情况:

目前我校的教学现状: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多数是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的现状:课前能主动预习的只能占5%,课堂上能主动地、积极地的回答问题的占30%,能主动进行自学的占3%,厌学学生比例在不断增大,课堂上显得沉闷,不活跃,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造成平均成绩低、学生辍学人数不断增多……

“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形式,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鉴于以上情况,学校根据情况决定在我校七、八年级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指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方案如下:

二、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目标: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立足学情,让学生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在学校里学有所乐,学有进步尽量减少学生的流失,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总指导:向兴华

职责: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指导意见及建议。

组长:李兴建王兴建

职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总体规划、宏观调控。

副组长:朱家伟陈锡

职责:组织实施组长决策,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指导教师备课、上课,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陈锡每周还要负责收集、整理导学案,并打印)。

成员:七、八年级各科备课组长、班主任

职责:备课组长负责安排教师的备课任务,审核教师的备课;班主任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指导组建班级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7—8人为宜,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织和协调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对本组一切事宜进行统筹管理、督查和评价;实施学案导学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全程关注班级的实施情况,及时记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时间为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9月3日,由学校向教师宣传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教学法的好处有哪些?及我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要求七、八年级教师在暑假期间上网自学有关“导学案”的知识。

第二阶段:培训学习阶段。时间为2013年9月4日至2013年9月30日,主要任务是: 1、培训教师,开校后送主管领导、任课教师到绵竹实验中学、中江兴隆中学现场观摩学习。2、各班将学生进行分组,制定小组评价方案。

3、每科教师逐渐利用“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初步实施阶段:时间为(2013年10月9日至2014年元月)七、八年级各科初步实施“导学案”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导学案”教学模式,及小组评价方式、细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4年元月至2014年3月),主要任务是总结实施“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得失,提出修改补充,进一步完善我校“导学案”教学模式。

第五阶段:提高阶段:时间(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五、“导学案”课堂教学实施细则

(一)创建学习小组的要求:

(1)每个学习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以利“组内合作”,彼此互帮互学,共赢共进。

(2)各组学生平均成绩应大致相同,以求在同一起点上开展“组间竞争”,相互比学赶超,共同发展。

(3)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成绩、能力、座位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和均衡组合,以便优势互补。

(4)每个学习小组可按序号或组长姓名命名为“××小组”,确立领军人物,强化责任意识。

(5)小组各成员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的科代表(学科学习小组长),力求人人有责,个个尽责。

(6)每个学习小组须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形成“利益共同体”,为达成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备课模式:“单元规划,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不断优化、教学两案”。

1、单元规划、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单元或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研讨,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集体定稿: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单元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提前一周进行集体研讨;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并印刷。教师根据导学案备教案,并对导学案进行个性修改。

3、课堂反思、整理成册: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教师将“导学案”整理成册,备课组定期上交纸质导学案,以备检查和存档。(三)“导学案”基本格式:B5纸,边距:上,2.5cm,左、右、下均为2.0cm,。页眉页脚可以有激励性语言。

(四)“单元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方便学、有利学

2、探究性原则:充分利用教材探究性示例,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每节课重点探究1-2个问题,问题要有层次,课堂练习、课外习题均要体现层次性。

4、宜粗不宜细:要体现主干知识,不必刻意分割教材内容,要为教师留有个性空间。

(五)课堂教学“六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使之产生探究学习的冲动和愿望。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教师按照小组合作学习规则,指导各学习小组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1.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可采用“围坐式”或“站立式”进行。

2.讨论的一般程序:组内成员交换《导学案》——互批互改——探讨交流——合作攻关,解决疑难——问题上交第三环节: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1.在教师主导下,各小组代表就本组自学情况作汇报发言,提出本组上交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相互质疑、讨论、解答;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知识重难点。教师评价各小组表现。

2.班内交流,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力求做到六个“学会”:(1)学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2)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3)学会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4)学会大胆质疑对方的观点;(5)学会适当保留个人意见;(6)学会及时反思活动中的表现。

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为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环节: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1.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习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并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2.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须透彻到位,要始终注意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疑点,讲重点,讲难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不会的不讲。

第五环节:随堂练习,当堂反馈。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结构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根据反馈情况,引导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得出合理的结论。

1.教师讲授后,利用《导学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自主练习,练习题必须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层次性,部分习题

可以互批互改;教师点拨典型问题解题思路,并对学生解题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

2.要求每组成员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尽可能地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

第六环节:归纳总结,科学评价。

师生共同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小结的形式,既可以由教师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也可以让学生加以梳理归拢。另外,根据课堂表现,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和最优答题手。

当然,以上的教学环节只能共教师参考,根据教材的内容,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也可有新的课堂模式。

(六)“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学生要预习提纲。所有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填空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按学案思路深入思考,提出问题。任课教师课前检查。

(2)、课堂上学生要做好学习笔记。要及时思考并做好记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小组组长组每天要对其进行检查。

(3)、课后学生要完成课堂上未做完的作业。并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并对学习中遇到的东西进行反思积累。

2、对教师的要求

(1)、提前发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课前检查导学案,了解预习情况。

(2)、课堂教学时首先引入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生在讨论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到各个小组参与,然后教师精讲点评。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

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七)几点总的要求:

1、教师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破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要敢于降低难度,不刻意追求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坚定不移的进行课堂改革,用自己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动起来,只要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最终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科的有些内容,不适宜学生探究的,就不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这部分内容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导”。

2、导学案是学生的笔记和积累本,学生应当整理成册,妥善保存,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预习,会讨论、会质疑,尤其会展示,让学生有序参与课堂。年级要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落实。

3、建立健全小组、班级竞争机制和文化氛围。

班内学生按小组间学习能力公平进行分组。每组有组名、组内宣言、组长、成员等,班级内部有小组评比栏。每个小组内同学成立讨论小组,对课堂问题,首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随时安排回答辩论,最后讲评知识。回答问题时可以按次序,也可以主动回答,要多给其他同学机会。各班在此基础上创新班级管理体系,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制定多种检查评比制度,内容涉及学案检查、课堂发言、违纪、卫生、纪律等。

4、每节课必须有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六、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求

1、在最初的半期中,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分组情况,争取做到全班均分,适当微调小组成员,让每个组都觉得有争第一的可能,也有成随时落后的危机,但幅度不能过大。

2、班内对小组进行日评—周评—月评。每学月对总评在前的小组发放奖品,对总评在最后的小组进行整顿,让组内的每一位同学进行反思,提出有效的意见。

3、学校在期中、期末对班级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操行评定优秀)的小组进行表彰,每班一组,(特别优秀---进入年级前50名超过15人,年级前100名超过30人的班级可以表彰一至二组),评定为年级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同时再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奖年级前40名。

七、对教师的考核

为了使此次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体制定如下奖励办法:

1、评优选先优先考虑7年级做得好的老师。

2、根据教务室检查的备课、作业批阅情况,以及督查执行课改的行政管理人员反映的情况和同时对学生的教学调研,对七年级课改老师在期末的考核分值上适当加分。学生反映的情况

附:操行评分细则、教师评价小组表、小组统计表、学生个人操行统计表。

2012年9月28日

导学案实施方案

尹村镇中心学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改实行以后,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决策,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中,我校和许多学校一样,把提升课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一言堂和拼时间、死读书”上,尽管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极点,也在特定时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种轻视主体违背规律的课堂终究是效率低下的课堂,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清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在参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学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编写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

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 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 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 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 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 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 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 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 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

说书人公开课(教案)

说书人 主备人:毛玉梅二次备课及授课人:毛玉梅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识作者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说书人》最初收集于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等,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192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遂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内容写于这个期间。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曾到河南、山东等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于短篇小说集《石匠》中。1957年后一直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 二、知背景 《说书人》是现代作家师陀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后收入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果园城记》是作者描写20世纪初年至40年代北方农村和小城镇的社会和人的短篇小说集。这是一本较为特殊的短篇小说集,它不是一般的小说汇集,而是根据事先的计划创作的。据作者说,那是1936年7月底,他从北平去上海,绕道一位朋友祖居的小城。小城到处栽满的果树把他迷住了,他当时就起意拿小城写一本书。但是没有能马上兑现,接着抗日战争爆发,作者流落上海洋场,直至1938年才又拾起来。全书十八篇,后来又补写了一篇。除第一篇“果园城”概括介绍小城的地理历史外,每篇基本上是写一、二个人物,其中有豪绅地主、地痞流氓、知识分子、邮差先生、说书人、行商、走贩、小渔夫、小学教师,也有革命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可称之为“小城人物大观”。师陀在《果园城记》的后记中写道:“这小书的主人公是个我想象中的小城,……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像个活的人。我从它的寿命中我顶熟悉的一段:从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凡我能了解的合乎它的材料,全放进去。 三、注字音 笸箩(pǒluó)扈家庄(hù)咳嗽(ké sou)台衔(xián)踌躇(chóu chú)玉墀(chí)蝙蝠(biān fú)唾血(tuò)喑哑(yīn)灵柩(jiù)阡 zhǒng)瘟癀(wēn huáng)喽啰(lóu luō) 1. 分析人物形象 2. 体悟作者情感 3. 赏析散文笔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说书人形象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散文化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目标A:通过图文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并会分析各因素间的关系。 目标B:认识受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该区域农业发展特点。 【问题引领】 问题组A: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读72-73页图文) 1.位置范围:主西北地区要位于我国第几级阶梯?。大体位于以西、长城和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主要是,西部和相间分布。 3.气候:气候特点是?。造成其特点的原因是?(在书中做标注) 4.河流: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5. 景观分布规律:自东向西呈现。 问题组B: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读74-76页图文) 6.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地。以山为界,东部多为大型优质草场,西部为高山草场。 7.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因此,哪些地方适合发展农业(在书中做标注)?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包括夏季气温,光照,昼夜温差。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内外。 8. 西北地区古老的引水工程是

【专题检测】 训练A:自然环境特征 1.下列行政区域不在西北地区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B:河北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甘肃省 2.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农产品的是() A:水稻B:棉花C:哈密瓜 D :葡萄 3. 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地形的是() A:高原B:盆地C:山地 D :平原 4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干旱 B.炎热 C.地形 D.人口 5. 西北地区自西向东出现的景观是() A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训练B:农牧业发展 6.读图“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是山脉.河流⑥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由于降水稀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量大,属于季节性河流.

导学案实施方案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理论基础 1、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案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 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

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设置的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尝试的机会。 (二)现实问题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三)探究内容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服务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

《我心归去》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3、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 【重点难点】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从那里我们感知了老舍先生对于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思念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韩少功的文字,来聆听他内心那归心似箭的呼喊。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当代作家。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散文《完美的假定》等。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三、预习检测 一幢(zhuàng)惦(diàn)念眷(juàn)顾逃遁(dùn) 烙(lào)印静谧(mì)模(mú)样奇诡(gu?) 贫瘠(jí)潦(liáo)悲怆(chuàng)熠(yì)熠

麦穗(suì)墟(xū)场矫(ji?o)饰钥(yào)匙 四、自学指导一: 浏览课文,作者人在何处?心欲归何处?两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指导:快速浏览全文,用笔划出相关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明确: 人在法国、心归故乡 法国居住环境——风雅富贵之邦。 a、(第1段)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四张床、三厕所 蓝海、绿公园……(环境优美) b、(第4段)法国面包、雷诺汽车(物质条件优 越) c、(第6段)繁华酥骨的都会、静谧侵肌的湖泊、幽深奇诡的城堡、融化思绪的大森林(自然优美) 故乡的景象——贫瘠而脏乱 (第6段)故乡贫瘠而脏乱 (第8段)浮粪四溢的虚场、拥挤不堪的车厢、阴沉连日的雨季那种失望能滴血 过渡: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风雅富贵之邦,“我”的心为什么却要“偷偷”归去?首先,我们要确定作者身处法国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因为在法国感觉到冷清、空虚。(第2节“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 五、自学指导二: 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和渲染这种冷清的?结合对话栏,划出相关语句并试着理解(提示:运用的修辞手法)。 a、“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比喻,写出了作者的离开了熟悉的人、环境、文化后的主观感受。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特征。 2、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能够说明塔里木盆地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环节预设:前测(5')—导学(5')—读学(12')—检测(5')—研学(5')—展学(13') 科学考察我做主——读学积累注意坐姿和书写啊! 技能储备——学法导引 1、读课本78-82页,根据要点点击提示勾划、圈划、书写。 2、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要从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两方面分析。 科考探秘——要点点击 一、感受干旱——沙漠和戈壁广布 1、阅读地图,寻找地理事物在图8.16中圈出下列地理事物 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河流:我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2、归纳位置勾划并批注:位置 3、感受自然地理特征 (1)塔里木盆地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形成原因是什么?勾划并批注:气候 (2)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是怎样的?勾划批注:景观 4、探析人口的分布: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勾划 (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80页活动 二、寻找宝地——油气资源的开发 1、油气资源的分布:读图8.19观察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哪个方位?写在书中 2、开发的意义: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勾划 3、环境保护:塔里木盆地在开发油气资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勾划 4、深度探索: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完成81—82页活动 争当小小科考员——研学探究小组成员要精诚合作啊! 1、对子组互相就活动部分展开讨论,不需讨论的根据读学检测记忆知识点,丰富自己的储备。 2、准备展示,展示得分最高者为宝地科考队。 科考大比拼——展学提升体态大方,讲解清晰,听展认真 任务一: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结合图8.17进行展示,并画出思维导图。 任务二:80页活动1、2、3 结合图8.18进行分析 任务三:81-82页活动1、2 活动1要讲解出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知识广角

月是故乡明复习

《月是故乡明》专题复习学案 复习篇目:《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 复习重点:1、落实基础知识。 2、鉴赏语句。 写在前面的话:故乡似慈母,临别时,给出门的儿女系上一根思念的线,从此,远在异乡的游子便再也挣不断这根柔柔的丝线。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筏船(fá) 寰宇(huán) 肴馔 (yáo)(zhuàn) 神裔 (yì) 宅邸(dǐ) 眷念 (juàn) 绮窗 (qǐ) 魂牵梦萦 (yíng) 酒阑灯灺 (lán)(xiè) 惦念 (diàn) 喜上眉梢 (shāo) 搭讪 (shàn) 悠邈 (miǎo) 褪色 (shǎi) 一饮一啜 (chuò) 田塍 (chéng) 濡染(rú) 烙印(lào) 匝数 (zā) 侘傺 (chà)(chì) 铩羽而归(shā) 恬淡(tián) 缔造 (dì) 谪居 (zhé) 低徊 (huí) 欷嘘 (xī)(xū) 根深蒂固 (dì) 发轫 (rèn) 檀香山(tán) 方兴未艾 (ài) 含辛茹苦 (rú) 翘首(qiáo) 桑梓 (zǐ) 蕞尔(zuì) 翰苑 (hàn) 别墅 (shù) 逃遁 (dùn) 熠熠闪光(yì) 静谧 (mì) 奇诡 (guǐ) 贫瘠 (jí) 悲怆 (chuàng) 矫饰 (jiǎo) 湖泊 (pō) 酥骨 (sū) 迁徙 (xǐ) 戈壁 (gē) 按捺 (nà) 憔悴 (qiáo)(cuì) 颠簸 (bǒ) 惶惑 (huáng) 丰子恺 (kǎi) 抛锚 (máo) 崔颢 (hào) 廿七 (niàn) 粘合 (nián) 什刹海 (chà) 辜负 (gū) 菜圃 (pǔ) 烟垢 (gòu) 渗浸 (shèn) 打夯 (hāng)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宅邸惦念搭讪一饮一啜悠邈崎岖田塍濡染 烙印匝数侘傺铩羽而归恬淡缔造谪居低徊 欷嘘发轫檀香山根深蒂固翘首桑梓蕞尔方兴未艾 翰苑别墅逃遁含辛茹苦静谧奇诡贫瘠熠熠闪光 雄浑悲怆矫饰游泊酥骨迁徙戈壁按捺 憔悴颠簸惶惑丰子恺抛锚崔颢什刹海辜负 菜圃烟垢渗浸打夯喧嚣筏船 3、解释下列字词。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恙,病。 惠赐: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 费尽心机:用尽了心思。 寰宇:寰球,天下。肴馔:丰盛的饭菜。 审慎:周密而谨慎。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非常深切,达到梦中都在牵挂的地步。 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打破尴尬局面而主动找话说。 悲欢离合: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铩,摧残、伤害。 悠邈:久远。邈,遥远。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导学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导学案(12) 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班级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干旱的原因。 2.能够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重、难点】 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新知预习】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南部,山脉和山脉之间,是我国面 积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远离,周围又有高大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 候,降水。 3.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4.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和,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 源主要来自于和。当地的人们就生活在这些绿洲中。 5.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量的左右。长 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不便,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得不到开采。 6.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工程将这里的 天然气运送到我国地区。 7.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至。 8.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缓解了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使东 部地区的__________得到了改善。 【导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 活动二:质疑探究 1.阅读课本P80图8.18,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2.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3.阅读课本P81图8.21及材料,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活动三:总结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什么?请与同学们分享。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二、研究目标 1 ?探究基于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案例的特征和研究方法 2.通过案例研究,改进和完善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特征 2.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行动研究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通过参考、阅读、借鉴相关文献书籍,研究设计更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际,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观察,确立主题,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整理教学案例资料,撰写论文,并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成果,成果形式为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总结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 子课题六: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导学案的设计水平; 2.促进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基本要素: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设计及多媒体使用设计 基本结构: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导学案设计常见流程和方法 3.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4.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过程、方法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2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故乡的诗文 2你对故乡是怎样理解的? 3搜集有关韩少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背诵有关思乡的诗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 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 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 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故乡是可大可小的。到了县城,家乡是一个村庄,是村头的 千年香樟,是一味熟悉的菜肴香气。到了省城,家乡是溧阳 天目湖的砂锅鱼头,是淹城的一处古迹。到了国外,家乡就 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美丽的汉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韩 少功笔下的家乡,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解题 心归去会让你想到什么? 归哪儿?教师明确:归乡作者写思乡的文字(5——9)节 为什么会归去?教师明确(1——4)写在法国的生活孤寂空虚。 2、研读文本 法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是这样吗? 作者是不是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感觉呢?——(第一节)法国 的家宽敞、豪华、奢侈、环境雅静。——进一步讲(第六节),外国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有幽深奇诡的 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可是作者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第六节)贫瘠脏乱,(第七节)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三联小学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试行)

东禅镇三联小学校 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 实施方案(试行)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对各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制约着全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上饶县教育局精神,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决定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六步”是指:①情景导入,目标定向;②学案引领,自主学习;③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④启发引导,精讲点拨;⑤系列训练,当堂达标;⑥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三、“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模式的具体操作 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是央视一个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综艺栏目,由脱口秀表演艺术家黄西和央视主持人陈蓓蓓共同主持。以此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这种树是真的吗? 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 生:(感到兴奋,稀奇。)有这样的树?

《漂泊的旅人》学案.doc

《漂泊的旅人》学案 《乡土情结》【学习过程】一、检查字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魂牵梦萦(1 ng) 忐忑(t颈t C )不安 怯(qi e )生生 田睦(he ng)悠邈(i a ) 崎岖(qlq u ) 三匝(z a ) 叢(zui )尔纟杀(sh a )羽而归 谪(zhe )居 欷歔(x ix 口) 方兴未艾(a i )桑梓(z 丫) 屹(i )立

搭讪(shan) 褪(tu I )色发轲(ren) 濠(ha )水 翰苑(uan) 缔(di )造翘(qi么)首 杀戮(Iu ) 谛(di )听2解释下列词语佬傑:失意的样子。锈羽而 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田睦:田境。叢尔: 形容小(多指地区)。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I】辰美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致。忐忑:心神不定。含辛茹苦:经受艰辛苦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翘首:抬起头来望。发轲: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3作家作品柯灵,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

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党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 《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 本改编的《秋瑾传》等。他的散文文字精致清雅,立意高调极品。4背景介绍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二、文本研读1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之所以称为“情结”,是因 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退。一个人的出身地不仅给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2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

学案导学方案

“学案导学”教学法 指导说明 一、指导思想: 即生本理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也就是: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是决定学习什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 ——有用的知识是学生学到手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北大、清华的学生是他们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二、解决的问题: 1、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的认识问题。 2、学生“上课枯燥烦躁,没意思,活受罪”的体验问题。 3、紧张、冲突不断的师生关系问题 4、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 三、几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一)导学案的制作: 1、遵循的原则:来源于教材(以教材的知识和方法为本)并高于教材(有教师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2、坚持的样式:已有的学案制作基础; 3、控制好容量:不要多而杂,保证在预设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4、基础与能力并存:让不同层次学生课有所得,学有所获; 5、规避的问题:不允许用现成的篇子和网上的原始资料。 6、学案管理:自备—预做—签字—实施

(二)预习课——前置性作业: 这是课改诸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质量高低影响着整个学习效率的高低,必须做实做细。 1、学生干什么: (1)明确学习的目标、方法、达到的要求; (2)自学教材:在教材中圈点勾画重点、难点、疑点,并通过交流的形式解决;尽快处理教材中的问题。 (3)自做导学案,尽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没有独立的学习过程就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那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4)应该注意:刚开始时教师要在预习或自学的方法、技巧上给以指导和提示,待学生熟练掌握以后可以放手。 2、教师干什么: (1)手握记录本—成为一种常态(记录学情、教情)记录在巡视学生预习和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掌握学情,为以后的交流、展示、尤其是点评积累素材; (2)监督每个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减少学生精神流失; (3)对个别小组和个别学生给以适当的点评和指导; (4)培辅有主讲任务和点评任务的学生。 (三)展示课 1、展示课的本质: (1)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切不可本末倒置; (2)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知识的展示),也是学生个人风采和魅力的

关于加强集备和用好导学案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集体备课和编好用好导学案的实施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等偏差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将以加强集体备课和利用好导学案作为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通过集体备课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让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集体备课完善导学案的编写,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各分管领导要协助教导处要加强集体备课与导学案编写的组织、指导和监控,要严把质量关,理顺流程,要加大对集体备课与导学案编写的过程督查。 (一)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定”、“四备”、“五统一”。 1.三定:定时间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 3.五统一:统一学习目标,统一学习重难点和关键,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测试内容。 (二)集体备课程序 集体备课分为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集体备课要采用“定人主备、集中说评、导学案补改、教后反馈”的程序。

1.定人主备:每位教师根据分工,领取学科本册教材某部分内容的主备任务,作为主备人投入全部精力查找资料、对照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发挥创造性,高质量完成备课基础工作。 2.集中说评:备课组长组织同科教师集中在一起,主备人作为中心发言人,说出设计方案及意图,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形成集体备课导学案。 3.导学案补改:在上课之前,每位教师结合本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就集体备课导学案进行个人增删,在导学案中用另一种颜色笔,进行补充调整,完成二次、三次备课,最后形成的备课一定是个性化的。 4.教后反馈:在集中学科组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进行全面反思,在导学案后及时写好教后札记,教后札记反思率不低于已教课时的80%。 (三)注意问题 1.堂堂要有独立的分课时导学案,每学期导学案编写数量为:(本学期周数-2)*每周课节数。 2.要求课时足,课型全,过程清,有实用价值。 3.严禁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导学案。 4.导学案需提前一周打印好备用。 5. 集体备课每学科每周除周三教研活动集体组织外,应至少组织1次,并做好集体备课记录。附:教研活动地点

2019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版)语文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 版)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黏合()辜负()什刹海()匀调()僻静()菜圃() 差点儿()廿() 二、成语集释1、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例:而我的北平 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杜鹃啼血:形容哀痛之极。 我心归去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幢()别墅()钥匙()()逃遁()惦念()熟睡()旅泊之地()贫瘠()静谧()湖泊()熠熠闪光()奇诡()宫廷()矫饰()繁华酥骨()麦穗()悲怆()墟场()血沃()潦倒 ()模样() 二、成语集释概莫能外:一概不能例外。 例: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逃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概莫能外。 班级姓名学号 乡土情结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绮窗( )魂牵梦萦( )屹立( )酒阑灯灺( ) 搭讪( )一饮一啜( )怯生生( )褪色( ) 幽邈( )一丝一缕( )故园扉( )田塍( ) 烙印( )铩羽而归( )檀香山( )寥落( )

濡染( )侘傺( )( )三匝( )慰藉( ) 恬淡( )安土重迁( )谪居( )遣戍( ) 口占( )方兴未艾( )濠水( )蕞尔( ) 发轫( )衣锦还乡( )翰苑( )低徊( ) 桑梓( )欷歔( )( )翘首( )忐忑( )( ) 二、成语集释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 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酒阑灯灺】代指酒宴结束。 例: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良辰美景】形容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例:西湖的中秋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例: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例: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愁肠百结】忧愁苦闷的心肠好象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例: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 【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例:祖祖辈辈 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

(完整版)的西北地区(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中国的西北地区 编写人殷敦齐审核人李映泓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4、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重点与难点】 1、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3、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地理原理】 1、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体现 3、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课时安排:1-2 课时 【课前预习案】见课堂自主学习手册 【课堂探究案】: 1、气候: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2)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3)天ft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2、水文:该地区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湖泊多属于内流河。内流河水文 特征有哪些?

3、植被:一-荒漠草原为主 (1)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反映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2)为什么天ft北坡有生长良好的森林,南坡的森林却很少? 4、(1)新疆的ft地牧场冬夏季方面的场所在哪? (2)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5、近年来在吐鲁番的哈密瓜种植园地表上都铺 满了砾石(上图),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 很大的提升,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砾石 对哈密瓜生长的影响。 6、坎儿井(右图),普遍于中国新 疆吐鲁番地区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 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 大工程。据图并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 征,请思考坎儿井对输送灌溉水源有什 么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