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2), 1555-1559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f3428671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34286710.html,/10.12677/ass.2017.612219

An Analysis of How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Influences Urban

Agglomeration Effect

Jingxing Li, Yabao Huang, Zhong L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Nov. 28th, 2017; accepted: Dec. 12th, 2017; published: Dec. 19th, 2017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varie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ffect, on the basis of that, it researches the way of how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influences urban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in the end, it analyzes some typical cities in China.

Keywords

Rail Transit, Urban Agglomeration Effect, Urban Development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

李景星,黄芽保,李中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8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12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9日

摘要

本文分析了城市集聚效应的内涵和种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原理与路径,并以典型城市为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轨道交通,集聚效应,城市发展

李景星等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f34286710.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投资方向,将发挥集聚效应,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当前,各级地方政府把轨道交通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城市集聚效应的内涵和种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原理与路径,并以典型城市为例,进行了分析。

2. 集聚效应的内涵和种类

从定义上来看,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集聚效应的核心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横向的维度,也就是“马歇尔效应”。它具体是指同一产业在空间集聚带来产业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和产业规模经济,逐渐形成地区特有的集聚经济结构,进而形成地方化经济,促进城镇的产生与发展;二是纵向的维度,也就是“雅各布斯效应”。它具体是指不同产业在空间集聚带来产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和城市规模经济,由此形成城市化经济,并促进产业间的分工和互补,吸引不同人才,推动知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能力、创新文化的形成。这种效应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因而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

产业的基础是人口,产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集聚。一方面,大城市由于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加好的医疗、教育服务,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来城市工作、居住;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解决城市人口集聚带来的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法就是完善城市规划和公共交通。通过完善的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元化发展,可以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将制造业迁往郊区,在市中心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的多元化互补发展,避免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马歇尔效应”带来的城市病,充分发挥城市集聚的“雅各布斯效应”,给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动力。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中提出,城市发展带来人口密度上升、人口迁移和交通成本下降带来距离缩短、国家“弱化”经济边界带来分隔减少——这些都是快速和共享增长的要素[2]。

概括起来就是提高一个城市的集聚效应,要着眼于提高密度、缩短距离和减少分割。

3. 轨道交通影响城市集聚效应的作用机理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可以划分为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单轨系统等),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又以地铁为主。轨道交通之所以能影响城市集聚效应,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轨道交通建设可以扩大城市半径,提高要素容量,从而增强城市集聚的“马歇尔效应”。一般来

说,交通技术的发展与城市面积之间存在着非常直观的联系,即一座城市的半径大小通常可以用市民在一小时之内所能到达的距离来大致测算。从历史上的演化过程来看,当交通方式为步行时,如果市民步行时速为4公里,则相应的城市半径就在4公里左右;当交通技术发展到公共汽车、地铁或市郊铁路时,

李景星等

如果以这些车辆行驶速度的平均值来计算,则相应的城市半径就达到25-30公里左右了[3]。

经济发展取决于三个基本的要素:资本、人口和技术进步。从要素投入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的建设能扩大城市半径,提高城市的人口容量,从而带来更多的要素聚集空间。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时间,节约通勤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换个角度来看,凭借拥有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这一优势,城市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就业人口,从而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足够多的要素投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产业的基础是人口,人口流动和集聚带来的思想碰撞和创新效应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动力之一。

2) 轨道交通建设可以优化城市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不同产业互补式发展,强化城市集聚的“雅各布斯效应”。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城市发展的初期往往以工业化为主,工业化迅速崛起首先发生在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劳动岗位大量增加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城市的人口数量迅速扩张;工业的规模扩张带来城市的规模扩张,表现为由产业集中和积聚所带来的大量新建的工业园区,使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随着工业资本的积累和工业产业水平的升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环境不断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集中。但是人口过度集中之后,就会带来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就成了必备的选项。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升交通的便利程度,能大大降低生产要素和资源对空间集聚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大型制造业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和厂房、仓库等生产设施。在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设施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将厂房或工业基地安置在中小城市或城郊,更有利于节省土地租金和拥挤成本。同时,能够为数量众多的小型制造业和服务性企业腾出空间,促进城市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集聚众多的人才,容易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成长,推动产业升级。不同产业的互补式发展对于繁荣市场、促进竞争、增加就业、增加城市多样性等都非常重要。

3) 城际铁路可以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增加城市群的集聚效应。从概念上来说,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4]。从国际城市化的经验来看,城市化过程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都有人口迁入。这一阶段产业以加工贸易、中低端制造业和资源性产业为主。第二阶段,人口从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大都市圈及卫星城迁移,三四线人口面临迁入停滞,大都市圈人口继续增加,集聚效应更加明显。这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以及大都市圈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富集有关。中国正处于人口迁移的第二个阶段,在未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格局中,人口将会继续朝着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附近的部分二线城市集聚,逐步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在城市之间建设城际铁路,可以将不同的城市连接在一起,使得城市群内金融服务、网络通讯变得更加畅通,同时,降低城市群内交通成本,提升产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大幅提高群内城市生产率。

4.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现状及其集聚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很快。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2016年铁道统计公报》,2016年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5亿元;投产新线3281公里、复线3612公里、电气化铁路5899公里;新开工项目46个,新增投资规模5500亿元。截至2016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

在城际铁路建设方面,根据《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加强城镇化地区内

李景星等

图2. 截至2016年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Table 2. Urban rail transit share rate in China

表2. 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

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

线路里程(公里) 527 548 260.5 178 123.4 108

轨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28% 30% 25.1% 15.5% 8.3% 9.2%

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56% 60% 60.2% 55.6% 42.6% 35%

城市人口(万人) 2173 2420 1350 1190 1061 1466

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促进和引领城市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如表2数据所示,从轨道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越大,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相应地,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就越强。

轨道交通建设带动了城市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以成都为例,截止2016年12月,成都市轨道交通1号线南延线、2号线、3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十一五”期间18.4公里增加至129公里。在建线路里程约400公里,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环+ 放射”的结构初见雏形。运营车站由“十一五”期间17个增加至101个,在建车站达到238个。相对应地,截至2016年年底,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089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完成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约652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额增长近502亿元,增长率334%。轨道交通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经济高速发展能够产生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成都市常住人口从2008年的1270.6万增长到2015年的1465.75万,增幅达到15.36%,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明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鑫, 李豫泽. 以集聚效应指导新型城镇化的发展[J]. 北京规划建设, 2014(5): 58-61.

[2]世界银行.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 重塑世界经济地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章琳.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姚士谋, 陈振光, 朱英明. 中国城市群[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6.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f34286710.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f34286710.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f34286710.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doczj.com/doc/f34286710.html,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反映在经济计划中,就是只考虑生产性的投资和大交通的投资,而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轨道交通只作为非生产性费用,往往不列入计划的,甚至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在这种经济理论操纵下,只有极少数城市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修建地铁,如北京、天津。 在经济过热时期,地铁被看成是促使经济过热因素之一,尽管这时绝大多数要求修建地铁的城市是处在前期工作阶段,但都停下来,就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要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城市才应该修建地铁;修建地铁应采用什么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产化的要求等等,在这个时期开始制定了建设标准,出台了一些设备国产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以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成功地软着陆以后,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从适度从紧到稳健的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增长连续多年维持7%~8%的增长率,地铁建设的春天才真正到来,这时我国已有相当一批城市的经济实力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和消费之间出现了差距,要使社会达成有效的需求,这个差距应当由投资来弥补。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干预下,许多城市就选择把资金投向地铁建设(客观上是城市交通紧张程度急剧恶化),这样就使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30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筹备、建设、或运营轨道交通的宏大规模,轨道交通的产业正逐步形成,这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上没有的。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经济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作为一项公共支出,准确地说乘数原理是其经济意义的合理解释,因为增加这笔投资最终引起的收入的增量和就业的增量,不仅包括因增加这笔投资而直接增加的收入和就业,而且包括因间接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的收入和就业。 城市交通是大交通的起点、终点和结合部,他和大交通一起构成人们出行一个闭合的环,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大交通是生产性的,城市交通是非生产性的, 轨道交通投资是人力投资,城市的优势和活力是聚居的人群,人力资本就体现在这些人群的身上,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技能、知识、是人类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也就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劳工的这种知识和技术的强烈需求是最近才出现的,而且需要时间来满足这种需求。城市的人利用交通系统有两重作用:一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通过交通系统送到生产岗位上,是属于物质生产的行为。二是作为个人生活所必须的行为使用城市交通,是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行为。从劳动力生产的角度看,可把人们工作时间以外的16个小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明天工作必须的时间,一般需要13-14小时,剩下来的2-3小时可以称为自由时间,作为人力资本增值的时间,在社会足够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时间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我们使用先进的轨道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问题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问题 一、城市公共交通方式比较分析 1、1 现代城市各类交通方式功能比较分析 现代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表征, 在于它的便捷可达性及其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适应性, 所以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方式应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所在。表1 是城市各类交通方式的功能比较。从交通方式的便捷可达性及其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适应性两项指标分析, 由表1 我们不难发现: 城市各类交通方式功能比较 公共汽车: 综合运送速度慢, 高峰单向运能低, 能源消耗较大, 且对环境有较大污染, 而基础工程简单, 成本低是它的优点。 小轿车: 综合运送速度快, 机动性强, 但是其高峰单向运送能力太低, 难以起到大规模分流的作用。而且它的能源消耗很大, 环境污染严重。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虽然方式多样, 但总的来看, 轨道交通平均运速可达35 公里?小时, 与小轿车相差无几, 比公共汽车则要高出一倍有余。 而且, 轨道运输安全舒适、准点便捷、能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几乎无污染, 显然是理想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当然, 轨道交通也有其劣势, 对此本文将作进一步分析。 2 城市轨道交通优劣势分析 如前文所述, 现代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表征, 在于它的便捷可达性及其对城市整体环境的适应性。因此, 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劣势的分析必须从其便捷性、安全性、经济性、系统容量、技术性能、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及能源利用率等。 3 城市问题 多方面因素入手, 进行综合评价。 (1) 轨道交通的便捷性 与其它交通方式不同, 轨道交通拥有自身的专行车道, 这就使它具备了许多其它交通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① 与其它城市路面基本隔离, 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运行方式使它免受其它交通工具的干扰 和影响 , 这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面交通的拥挤堵塞, 又能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乘车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进1步深入,城市因个人小汽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速提升、对道路交通的依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拥拥堵、秩序的混乱、停车场的不足、环境严重污染、交通事故繁多等1系列问题,部份城市开始愈来愈重视通过大范围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文通来减缓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其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换工具和文化情感载体,集中承载了地域特点文化和城市个性主题文化,使传统与时尚、科技与经济融合。城市轨道交通所构成的特点文化,为城市凝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间接提高了城市已有各类资产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采取电力牵引,其远行时对环境的影响除噪声、振动及电磁波污染外,对大气的污染很小,是10分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证实,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采取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有益于节俭能源与保护环境,有益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1。 2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区域联系的纽带和载体,具有快捷、安全、准时、容量大、能耗低、污染轻、舒适性好等优势,不但可以改良城市的居住环境,带动更多新城镇和新社区创建,而且还可以加快城郊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文化的融会交换。

2.1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群和城市带开始突起。交通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具有先行功能、从属功能、引导和调理功能,对城市形态起侧重要的作用。在某1特定时间,城市交通结构和能力影响了城区内部交通的便易程度,决定了市区关于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的空间可达性,交通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地域空间可达性成为1个相对的概念,空间可达性随交通技术创新的变化。又好、直接影响着土地价格和利用方式,进而致使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改变,终究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又常常进1步强化或弱化交通技术的利用范 围和作用强度。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在城市交通的发展上不能将占用较大的行车和停车面积的私人机动 车辆交通作为未来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将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必定选择,这适应了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高峰期对交通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 从城市人口优化布局看,快捷、舒适、准时、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居住区布局于城市边沿区,工作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有效下降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提局边沿区居住质量。从产业布局看,1个城市总有其优势产业和相对弱势产业,利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这1核心,呈带状或环状分散和转移,可以实现区域内部或区域内外的优势互补利共同发展。从大城市群会聚看,世界大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1个大城市群必须具有大容景、无污染、高效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能从整体上提高城际运输效力和

城市轨道交通容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容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复制链 摘要阐述了轨道交通容量的概念及其内涵,对影响轨道交通容量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议应该从系统和乘客两方面深入探讨容量问题,从理论上找出最佳容量。 关建词城市轨道交通,容量,停留时间,发车间隔时间,信号系统,客流量 1 轨道交通容量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容量通常指轨道在单方向每小明经过某一点的所有列车营运的乘客总和,单位为人次/h。轨道交通容量可分为实际容量、潜在容量和最大(设计)容量。实际容量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日、周、月、年)轨道交通实际所运载的乘客人数的总和;潜在容量指未来可能从其他交通模式转为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可以作为规划建设线路的依据,但它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最大容量轨道交通在高峰期内单向所能运载的最大客运量,也是设计容量。如果实际容量超过设计容量,就会出现严重超载现象。此种情况一般在高峰期或有重大活动时发生。 轨道交通的容量实际上包含两大部分:线路容量和列车/车厢容量。线路容量是指轨道交通单方向每小时经过某一点的车辆数,其影响因素包括发车间隔和车站停留时间等。轨道交通系统的容量与线路容量成正比。列车容量指列车能容纳的最大乘客数量,它主要与车厢尺寸、列车编组、车厢内座位布置等因素有关。 2 影响轨道交通容量因素分析 影响容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乘客因素和交通系统因素两个方面。它们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容量。 2.1 发车间隔 发车间隔是一个反映发车频度的指标,理论上指一列车从车站出发到另一列车进入该站之间的时间。一般而言,发车间隔与系统容量成反比,发车间隔时间越短,每小时经过的列车数目越多,容量也越大。若发生间隔确定(如2min),则列车规格尺寸越大,容量也越大。最小发车间隔一般可由下式表示: Hmin=Tc+Td+2Xmin/Vmin 式中:Hmin为最小发车间隔,;Tc为列车从离开站台到达正常运行速度所花时间,min;Xmin为司机操作延误时间,min;Td为车站停留时间,min;Xmin为列车相距最小距离,km;Vmin为列车运行速度,km/h。 从上式可知,影响发车间隔的因素有车站停留时间、列车速度、列车间距、司机延误等。由于“一果多因”,因子分析比较困难,特别是因子的权重常常难以确定。一般来说,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所有因素都同时起作用。由于绝大部分系统都在最大容量状态下运行,因此出现紧急情况时,如突然发现列车前方有事故或乘客、乘务员扳下紧急制动闸等,还要考虑紧急停车时间对最小发车间隔的影响。 2.2 车站停留时间 最小发车间隔可以看作是最小在线时间加上列车车间停留时间。车站停留时间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停靠时间过长,不但直接影响列车流量,而且影响列车服务质量,降低吸引力和客运量,从而减少列车的容量。 影响停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站台高度和检检票方式,次要的有轮椅通道、车门宽度和位置、乘客沿站台分布、车内拥挤程度、交通管理政策等。例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轻九系统和多伦多交通委员会(TTC)管辖下的地铁系统,都要求在列车起运前延迟几秒钟关门,以策安全。市郊铁路的车站停留时间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厢设计和国站设施的影响。美国新泽西洲的市郊铁路,根据线路和车站的状态,其列车停站时间定为0.88~8.00min。 站台高度影响乘客上下车的快捷程度。地铁和自动导轨系统已经普遍采用各具特色的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本文根据《轨道交通工程进展讲座》的学习,结合身边实例和网上资料谈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要总结论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意义与现状: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征,因而容易满足于城郊之间在同一时间点,一定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和客流较集中性的出行要求,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能良好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国家政策指导的作用,因此根据相关机构政府,研究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对城市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现在的生活很方便,因为目前我国所发展的城市轨道系统,有着许多的优越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居民出行需求增长快,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也在变强,收入水平、以及个人素质也不断提高,因而居民对高质量的交通服务的要求开始提高,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变强。从这些我们可以猜想,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城市比其他国家会涌现出更多适合城市轨道发展的高密度交通网络。在项目实施上,我国现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杂、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我国也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但随着乘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处理和对待这一问题,以满足乘客需求为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指导思想。 我国在政策、人口与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仅靠这些优势,不足以保证巨大的轨道交通投资会实现其目标,成为重要的交通网络。也不能保证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能妥善的衔接、协调、和高效的运作。因此,我国城市不仅要能成功地建设高效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而且还要努力使轨道交通真正起到满足出行需求、改变城市面貌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缓解道路拥堵、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根据如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我们再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实例来分析一下目前对我国而言城市轨道交通存在哪些问题: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性能,深受市民欢迎,因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为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城市交通发展能适应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此简单的阐释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现状、发展轨道交通的意义以及发展方向。 1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和环境问题,诸如中心区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停车场地缺乏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污染少、受气候条件影响小等特点,将会大大缩短整个城市空间、时间和地理距离,改变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并将大大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城市化的进程。另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对应于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一种污染较少的交通方式,其减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从国情出发,基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及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 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必须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来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结构,进一步增强市区的活力。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现有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拥有和正在建设地铁,4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已建设高架轨道交通系统,天津、大连两城市建设了市郊铁路,长春市建设了地面轻轨,上海市建成了高速磁浮系统,北京和广州 正在规划建设直线电机系统。还有石家庄、西安、青岛、成都、武汉等地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或者筹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上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广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们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发面的经验较少,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在很多地方暴露出了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反思,吸取教训!这就需要制定出更完善的发展政策,一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将有所提升。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同时,轨道交通可以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住在城市边缘区,只要在地铁附近,就可以通过获得到达工作场所或消费场所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而且可以避开中心区高地价、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这对居住空间向郊区的迁移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使挤出效应导致的居住空间转移需求得以实现。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雪如摘要:周期性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应对政策。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的社会属性已经经济属性,并对轨道交通的优势进行分析,论述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经济;规模经济圈效应 1城市轨道交通的属性分析 1.1社会属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资本需求大和技术密集。其作为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庞大,过百亿的不在少数,并且项目通常会穿越城市人口密集且繁华的区域,涉及大量迁改工作,需要政府牵头解决,个人企业尚不能独立承担完成。项目建成运营后的票价一般由政府部门制定,以较低的价格(低于成本)水平向居民提供服务,使居民享受便捷的出行。承担较低的出行成本,提高了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另外,城市轨道交通按照使用百年的设计标准来建设,所以在其投入运营后,除地铁车辆及其他机械设备以外,轨道交通的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为公众服务持久的特性。 1.2经济属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能拉动工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就业,促进沿途土地的升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就是说项目产生的社会总经济效益远大于其本身产生的账面收益(正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路网扩大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将吸引更多的客流和经济收益。从长期来看具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其附属的经营性资产,如广告、商铺等也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 当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化发展运营后,其他的各种网络(如交通运输、服务、商贸物流等)都可被搭载其间。轨道交通网络强大的聚集和释放效应使网内的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和服务在城市区域及其周边快速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消费、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城市的未来经济运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圈的属性。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大运量交通方式,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多,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还带了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轨道交通的经济特性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城市交通 1.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导致了交通供给远远不能跟上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出现了交通拥挤阻塞。道路建设不可能提供车辆数目激增所需要的空间,也不可能从其他交通项目当中提出更多的资金去建设道路。现在,城市交通规划人员担心不适当的和效率低的交通系统会抵制和妨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中国解决城市长期交通堵塞的唯一选择。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可以说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的必由之路。一般达到或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具备构筑地铁的条件。 2.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2.1 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性 快速轨道(Rapid Rail Transit or Rail Rapid Transit)是城市地下铁道(地铁)、轻型轨道交通(轻轨)、单轨(独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new transport system,NTS)、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统称。它的技术经济特性如下: (1)载客量大、速度快,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轨道交通在载客量、速度、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其他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平均载客量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23.3倍和3.2倍;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轿车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

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摘要结合国内外有关案例,从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利用类型以及沿线地区活力等三个角度,重点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利用的 影响规律。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用地,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两种基本活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城市土地利用活动刺激了人和货物交通需求的产生,并不断增加交通系统的负荷,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功能和效率的下降。而城市交通系统不仅用以实现人和物的流动,同时会影响用地的可达性,从而改变和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中,不可能单纯以土地利用或交通系统为本位主义,而需要注重二者的互动关系和整合 效应,协调其间的空间和时序关系,以促进良性循环的实现。 1 城轨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城市中的交通形式同土地开发模式紧密相联。密集的城市结构促使公共交通的发展,而分散的住宅布局促使小汽车的普及,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渐增多以及城市地 下空间的形成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和旧城改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法国里昂市政府规划部门曾在旧城东侧开辟了一个新区,由于第一条地铁只通过新区,于是出现了新区健康发展、旧城日渐萧条的局面;而当经过旧城的第二条地铁建成后,旧城又焕发了生机,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主要交通方式的 运量越大,所形成的城市内聚力就越强,城市常常呈紧凑的形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促进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 2 城轨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为人们提供快速出入市中心的交通手段,从而能使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在地域上分开,使居住地疏散出市中心。这样,住宅和商业等设施更容易向轨道交通沿线影响区域范围内高度集聚,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住宅和商业等设 施的用地需求量增加。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土地的使用类型,也将按照市场规律发生改变,不仅可以强化市中心的金融、贸易、服务业等功能,而且也将为城市新城的形成提供强 有力的交通支持。 以东京武藏野线新浦安站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为案例进行分析:图1?3分别列出了新浦安站周边(0. 5 km 圈、1 km圈、2 km圈)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3 ]。从图1可以看出,在新浦安站周边0. 5 km 圈范围内,1974年仅仅完成土地平整性质的用地(相当于熟地)占了总用地的80 %以上,随后这些用地渐渐被开发成住宅用地和道路等公共设

交通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doc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轨道交通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交通的骨干,有其他交通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在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以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在噪声、振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优势环境影响措施 正文: 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上已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市郊铁路、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7种类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牟今约为4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动向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总规模还会扩大,发展前景宏大,建设市场广阔。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而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车化的发展,城市交通体系越来越多地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消耗大量的燃料,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负效应,而我国现有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储量和能源结构,以及基于城市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环境容量限制,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有着各方面的制约作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轨道交通有许多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当前,中国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以高于10%的速度增加,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轨道交通的优点更加凸显出来。通过对日本大都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以及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占用道路面积及客运量进行比较,可明显看出轨道交通的优势所在:低能耗、低污染、运量大、占地少、速度快、安全可靠、运行准时等。 图表1:日本大城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 周芳平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周芳平 发表时间:2019-11-07T15:51:00.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周芳平 [导读] 摘要: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已经越来越为迅速了,各个地方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使用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轨道运输,在城市运输当中,地铁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本篇文章将对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做出一定的探讨,有些地区服务质量不高,客流量分布不是很均匀,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设计正规的路线,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合理的行车安排,优化地铁配置方式,压缩运营成本。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已经越来越为迅速了,各个地方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使用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轨道运输,在城市运输当中,地铁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本篇文章将对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做出一定的探讨,有些地区服务质量不高,客流量分布不是很均匀,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设计正规的路线,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合理的行车安排,优化地铁配置方式,压缩运营成本。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力、影响因素、策略 这些年,地铁的建设成为备受关注的建设项目。在具体建设时引入了地铁运营人员提前介入的新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了运营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作用。建设期间的轨道项目是更为关键的部分,因为注意阶段会影响到运营人地铁的最终开通以及稳定运营。但是,运营人员完成提前介入工作非常困难,期间会受到许多矛盾冲击,只有全面克服困难,积累发展经验才能够尽快的介入工程项目,发挥自身优势。 一、地铁设备的发展现状 由于信息时代发展已经越来越为迅速,人口剧增,交通面临拥挤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为严重,实现地铁自动运营化,可以有效的减少此状况的发生,地铁运行自动化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的地铁运营并没有实现全部的自动化,它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建筑行业相比,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并且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我国地铁运行状态分为低级与高级两个阶段,低级则是指自动停车换站阀门的控制这些基本功能,而高级的功能则是将地铁运行中植入ATO系统模式进行自动检测装备。在我国地铁的运行中监控设备已经报警自动化设备已经基本实现,本文接下来研究的一切自动化服务项目都要有目的去服务于人,避免计算机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具体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于细节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细则,从而有效的实现地铁设备运营自动化。 二、地铁轨道工程建设概况 轨道建设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的可以将实际的工程项目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涉及项目设计、施工相关事宜、后期投入运营等三个方面。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针对性地管理对应的那一个方面。 2.1设计和施工准备阶段 轨道建设图纸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可以主要分成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设备选择与采购、设计招标、施工具体准备等多个管理区。前期的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多个设计方案的比较,并结合专业人员和项目经理以及运营者多个主体的研究意见,推出更加合理的轨道网线设计方案,分析主要设备的选取型号与相关技术手段。项目设备选取与采购阶段的招标设计,主要是通过总结专家意见落实相关问题的具体修改步骤来达成最终的目标。这一环节是最初的准备阶段当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完成设备的基本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具体事项。等发展到项目施工图纸设计阶段时,主要是完成设计图纸的细节敲定工作,通过强化技术管理、标准要求以及设计图纸和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形成最佳的发展图。在施工准备期间,具体要完成招标管理工作与轨道的基础建设工作,必须要考虑轨道基底层的布局,强化水、电、人、物之间的沟通,并在后期对于相关辅助设备进行检测,提升基础辅助设备的质量水平。 2.2施工阶段 轨道项目的具体施工涉及到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一,应当是技术质量管理。在这一方面,地铁轨道建设项目的施工工作要坚守统一的标准,基础设备的建设以及施工流程都必须按照国家政策以及行业行规的标准进行操作,还有要采用更加纯熟的工艺和新的工艺思想,助力技术交流活动,增强轻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需要做好有效技术资料的管理。因为工程技术的施工进度主要受到施工进度与相关设备的影响。最后,完成建设项目需要对特殊的工艺进行专项维护。还需按照既定的流程对于工程建设量与工程资金成本预算做最终的调整与控制。 2.3验收及运营阶段 轨道项目建设完成后,相关的建设承包组织以及单位,必须在监理组织以及证明组织的见证下,严格的按照竣工流程进行项目验收,并协调好内部的设备。另外,必须总结工作人员接入工程的成果型资料,重点分析轨道验收工作。运营者能够有效的采用维修方式对于轨道项目进行后期维修管理,并助力未来的建设工作向实际运营的安全过渡。 三、措施 3.1设计路线,提高服务质量 在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结构当中,需要考据虑到实际的人流量以及地理位置,所以说,需要合理的设计,城市交通运输路线,为乘客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环境。 3.2系统之间数据的综合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通讯网络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各地铁应用装备已经开始进入自动化的模式,吸取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应用到我国地铁发展当中去,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由分散走向综合统一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逐渐的实现资源共享的状态,在设备结构以及管理的层次上进行了优质的组合,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地铁无人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整体提高地铁的运营水平,并且解决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城市交通错综复杂,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使自动化的进程逐步变慢,地铁自动化与工业自动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实现的只能是设备监控自动化以及自动售票模式,虽然与预想的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一定可以达到地铁完全自动化的模式。 3.3做好合理行车安排,优化地铁配置 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城市,地铁的运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运转速度,所以说,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行车安排,规划好每一个车次运行的次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 发表时间:2020-04-02T02:21:11.609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4期作者:王佳林[导读] 严重制约了其功效的发挥。文章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相关探讨。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210 摘要:我国城市数量多,人口规模较大,不少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具有积极作用。多数超大、特大和大城市都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交优先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总体有序。但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较强,建设期和运营期都需要城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既要尽力而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力把握好规划规模和建设进度,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0前言 在高速发展中的21世纪,我国的整体社会经济、工业产生实力都得到稳步提升,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但同时也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国的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至今,可持续发展已成我国当前备受注重的课题,各类专家学者纷纷展开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移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私家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备受人们的关注,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功效的发挥。文章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相关探讨。1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总量大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网通常都有几百公里之长,且建设中需要运用到多种高端科学技术,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资金后盾,这样就会直接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加上其建设周期长,使得前期运营收支难以平衡,并将直接增加贷款压力。诸如北京地区,实行月票和一系列的福利措施,也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财政支撑。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方式多为“贷款 + 政府投资”的融资方式,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也显然会增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负债经营现象。 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土地利用本应该是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科学合理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实现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设置的各个运营点以及站点等,又可以进一步刺激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往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两者之间的结合程度还远远不够,更别说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例如,部分城市在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时,尽可能节省成本,将线路规划在一些工厂附近,这些地方的客流量本身就不高,难以实现后期的回本以及盈利。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不符现象也十分突出。 2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 2.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特色及方向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为线路网络化、制式多样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综合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向智慧化、数据化、自动化、节能化、高效化迈进,一方面量力而行谋发展、因地制宜抓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响应民众和客流诉求、勇于创新和持续改进。“十三五”规划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了更加宏伟的蓝图,其中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调结构、补短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应当坚持的原则可概括为:一是注重结构性和经济性;二是要构建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的轨道交通网络;三是以交通需求为导向,各大城市应量力而为且尽力而为规划好内部结构,确定适当的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和建设模式[1]。 2.2轨道交通的未来规划与建设规模展望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km,其中高速铁路3万km,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 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km 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km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全面化,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km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4万km左右,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我国铁路建设正稳步推进中,依此态势完成“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相应目标将指日可待[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策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模式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9-03-14T10:39:16.4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胡天骄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其相对的重要性与意义性。 东方剑桥本溪国际学校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其相对的重要性与意义性。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侧重对其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论述阐明,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为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前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我国城市重点保障性基础工程之一,更是城市发展与居民出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其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对实际管理中的要求、要点进行阐明,并对其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进行论述,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相关参考。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向区域性、范围性日益扩大。以往传统落后的交通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城市发展步伐。因此,大力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静态交通转变为动态交通模式就尤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质是通过交通网线构建、以立体交通枢纽为核心,以深入城市边缘与腹地为目的,交通疏导与交通缓堵提供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本章节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质重要性主要体现如下:第一、缩短了城镇之间的实际距离,高铁、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拉近了城乡距离,使路程时间更为减少。第二、符合现代化城市需求。现代化城市最为代表性的就是交通体系,而交通体系的立体性、科学性正是现代化城市的具体体现。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为城市整体发展与综合实力体现奠定基础。第三、满足人们生活日常所需,现代人们生活出行对交通工具的依赖性与需求性越来越高,快速、效率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出行的方便性与效率性。总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实质意义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更是对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的有力前提保障[1]。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要求 (一)建设项目管理要求 我国相对于国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较晚,其轨道交通公司成立时间又不相统一,因此,导致其各公司管理与运行存在较大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极大制约了城市轨道建设项目管理优化。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且不同于以往的市政工程施工与建筑工程施工,导致其建设项目管理要求的高度性与迫切性。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协调管理存在较大难度,由于该项目建设涉及较多因素,影响与牵扯机构部分较多,进而导致在协调管理方面一度出现问题弊端。第二、相关不确定因素较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存在较大的变化性与突发性,即不确定因素。第三、工期存在一定的约束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通常为指定工期完成,这种约束性为其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造成制约。第四、相关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盲从性与弊端性。第四、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与方法比较传统滞后,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 (二)建设项目管理要点 首先,应该明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实质性与重要性,将“管理”切合实际的运用到整体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去,对该项目的周期性、阶段性、变动性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以建设工程施工全局为核心,将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新颖性、优化性进行实际应用。其次,应该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细化、量化,将管理模式与现场环境相结合,对各个施工流程、建设子项目、施工环节进行“抓重点、细考量、突问题”等管理手段,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将管理模式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理念呈现出来。最后,应该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整体项目建设施工进行精细化管控,对设计方案、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施工成本、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进行逐一细化、量化管理[2]。 三、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体现 (一)管理理念 首先,流程理念。现代化管理理念中最为重要的是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基准保障。现代化流程管理应该以科学、合理、监督、保障四方面为前提,对工程进度、成本控制、施工安全、合同管理、审批机制等进行规范性统一,将责任职权进一步明确落实各人。其次,计划理念。计划管理是项目建设的核心与前提,针对项目计划工作应该按照该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与现场环境,采用针对性、应对性的计划管理方案,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根据下一步的项目建设变动而进行针对性调整与修改。最后,控制理念。控制理念是管理工作的实质目的,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工程规模庞大,投入成本、人力、机械、技术等具有较大的数量性、规模性,各种因素有对工程质量与进度造成相对影响。因此,控制理念在于管理模式的效率性与优化性。本章节认为,现代化的控制理念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将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技术、安全、成本等进行集约式管控,进而为工程施工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3]。 (二)范围管理 范围管理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展责任的明确划分,更是对管理范围与职权确立的重要参考。即具体工作怎么做、有谁去做、如何做好等。进行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向更为合理化、现代化、科学化转变。本章节优化范围管理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对该项目工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分化,即各个项目、子项目、工序环节、技术流程等进行范围规划。第二、根据各子项目、工序环节、合同审批等进行范围内变更控制,即该范围内出现问题可以有效控制。第三、进行范围管理任务与绩效考核确立,对各项目、环节中的施工任务进行绩效机制,完善施工任务管理机制与绩效职能。 (三)接口管理 接口管理是现代化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长期处在传统落后管理模式当中,对接口管理的定义与实质并不了解。接口管理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具体的系统体现,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需要各施工流程、施工部分、施工层面的统一配合。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接口管理就是沟通交流与协调配合,例如:承包合同方面、施工材料采购方面、施工工艺与人员投入方面、与同级单位及政府机构组织协调等方面。这些都需要接口管理进行针对性对接。因此,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特性与涉及性,加强其对接管理就尤为重要,切合实际的将对接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出来,建立相关的“对接管理部分”,将零散式、混乱式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