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特种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特种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特种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特种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1厂内机动车辆

该项目厂区内的物料运输主要依靠厂内机动车辆(含叉车、电动车)、平板货车等,以实现厂区内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周转运输。

如果厂区道路和车间内通道的弯道、交叉路口和道路或通道交叉段

等设计不合理,可能会由于驾驶员等运输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违反

厂内运输作业和厂内交通管理规章制度,而造成厂内交通事故(即:车辆伤害事故)。

1、伤害方式:厂内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碾压、刮擦、翻车、

坠车、失火、装卸中受到物体打击、人员或物品从车上掉下来等车

辆伤害事故。

2、原因分析:

(1)厂内机动车驾驶员未经特种作业培训、考核,未取得特种作业

上岗证或汽车驾驶员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无证驾驶;

(2)厂内机动车或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人货混装;

(3)包装物堆放过高或捆帮不牢;

(4)车辆带故障运行(车辆电气线路短路,油管破裂等会造成车辆失火);

(5)车辆运行缺乏监管,驾驶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厂区机动车辆安全行驶管理规定;

(6)装载、运输作业缺乏统一指挥或管理;

(7)厂区道路及标志、标线等设施存在缺陷;

(8)无厂内运输安全操作规程或厂区运输作业和厂内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输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无章可循;

(9)厂内运输安全操作规程或厂区运输作业和厂内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等;

2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及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其它机械比较,都是较高的。本项目生产中需使用室内安装的桥式起重机械(项目中无室外起重机),如果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过程中稍有疏忽,将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本报告针对桥式起重机械,对起重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事故类型

起重常见的事故有脱钩、钢丝绳折断、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吊物坠落、起重机倾翻和碰撞致伤等事故类型。

2、原因分析

(1)起重机吊运物体时,由于某种原因,物体突然坠落,将地面的人员砸伤或砸死,这种事故一般是惨痛的,因为坠落的重物一般都是击中人的头部(立姿)或腰部(蹲姿)。在有行车的厂房,由于生产噪声的掩盖,地面人员往往听不到指挥信号或思想麻痹,不能迅速避让,因而导致物体坠落伤人。引发吊物坠落事故的原因有

1)被吊物件捆绑不牢;

2)吊具、工装选配不合理,超载或钢丝绳超过报废标准继续使用被拉断等;

3)吊钩危险断面裂纹、变形或磨损超限等;

4)主、副吊钩操作配合不当,造成被吊物重心偏移;

5)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应急开关等安全装置失灵,造成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与轨道终端限制器发生碰撞或双车碰撞,或起重机几何形状发生变化,运行过程中发生

啃道、侧偏(严重情况可能造成下炕事故[即脱轨])等,或吊钩在起升运行过程中与卷扬发生碰撞等,均可能造成吊物坠落。

(2)引发挤伤事故的原因:各类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保护装置失灵或因各类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又未检修时;吊运环境狭窄,无吊运通道或通道不畅,司机操作错误,违反“十不吊”等。

(3)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检修作业时安全措施未落实,未严格执行“十不登高”,试车过程中指挥信号不明而发生撞击,起重机门舱联锁保护失效或未停稳上、下人等。

(4)引起司机或检修人员触电的原因:保护接零或接地、防短路、过压、过流、过载保护及互锁、自锁装置失效,电气设备与线路设计、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设备维护保养或检修时带电作业,或在确须带电检修的情况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的规定。

(5)起重机长期超负荷使用,造成主梁疲劳变形,上拱度、下挠度发生变化,或吊钩的溜钩距离值过大等,数值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值,都可能造成起重机械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