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冀教版

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2.知道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及辅助手段:

课件、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意图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孩子们最贴近

的生活知识入手,激发孩子们学习

数学的兴趣,为下面的知识做铺垫。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那你知道小朋友乘坐火车时购买儿童票

有关身高的规定吗?

生答。

师总结:随同成人旅行,身高1.1-1.4米的儿童可以享受半价票,超过 1.4米时应买全价票。

师:乘坐公交车呢?

生:超过 1.1米,就要买票。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与长度有关,

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买衣服,要知道腰围。

生:看书要离书有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

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米、厘米

师: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0厘米。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10厘米呢?

1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三、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探索米、

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探

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

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

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

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

考方向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

课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

1分米度量的优越性。通过找1分米、

比划1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

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

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

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1分米有

多长,2分米有多长,4分米、8分

米、10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

分米和米的联系。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

师:这10厘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

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6页,从书中你

能发现什么?

生:10厘米=1分米。(教师板书。)

师:你能把1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

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

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

生:从0刻度到刻度10。

生: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从刻度2到刻度12。

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

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

子大约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长呢?

(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

约4分米。) 8分米有多长呢?(学

生4人小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

约8分米。) 10分米有多长?你能

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师: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

=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

分米。在测量时,同学们要选择合适

的长度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和高

矮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一起

2

作能力。

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桌的长和宽各是

多少?

在测之前,你能不能先来估测一下?

让学生增强估测意识。

下面请大家同桌合作,亲自测量一

下,看一看和你估测的差多少?

指名汇报。

四、总结梳理知识。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3

高氯酸对阿胶进行湿法消化后用导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阿胶中的铜、“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和阿胶。”阿胶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宫①马作峰论疲劳源于肝脏[J].广西中医药,2008,31(1):31.①史丽萍马东明解丽芳等力竭性运动对小鼠肝脏超微结构及肝糖原、肌糖元含量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①王辉武吴行明邓开蓉《内经》“肝者罢极之本”的临床价值[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2):9.①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等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8.1 运动性疲劳与肝脏①张俊明“高效强力饮”增强运动机能的临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10117 种水解蛋白氨基酸。总含量在56.73%~82.03%。霍光华②采用硝酸硫酸消化法和18():372-374.1995,206.②林华吕国枫官德正等衰竭运动小鼠肝损伤的实验性J].天津体育学院党报1994,9(4):9-11.②凌家杰肝与运动性疲劳关系浅谈[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

31.②凌家杰肝与运动性疲劳关系浅谈[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②谢敏豪等训练结合用中药补剂强力宝对小鼠游泳耐力与肌肉和肝Gn, LDH 和MDH 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②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等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8.2.1中药复方 2. 2 单味药33 阿胶和复方阿胶浆③常世和等参宝片对机体机能影响的[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991,10():9.③聂晓莉,李晓勇等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23-325. 3.1 概述3. 2 关于阿胶和复方阿胶浆医疗保健作用的 3.2.1 营养成分和评价3.2. 2 阿胶的药理作用 3.2.3 阿胶的临床应用④ Xie MH etal.Effec ts of Hong ng tia n she u" on eprodu ctive xis fu nction and exercise capaci ties n men. The5⑤周志宏等.补肾益元方对运动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001,20():-84202-204.5`"Inte rnatio nalCou rseand Confer enceon Physio logica lChemi str

and Natr ition of exe rcise and tr aining (Abst ract)6⑥杨维益等.中药复方“体复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乳酸、p 一内啡肤、亮氨酸及强啡肤l-13 影响的实验研⑥。仙灵口服液可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加速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F3 口服液能调整PCO2⑧孙晓波等.鹿茸精强壮作用的[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7,():11.⑨于庆海等.高山红景天抗不良刺激的药理[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83.⑩牛锐.淫羊藿炮制前后对小鼠血浆睾丸酮及附近性器官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9):18.P<0.01),其他肝功能相关指标未见异常(P> 0.05。肝脏是动物机体重要脏器之一,Pi,同疲),肝主筋,人之运动皆由于筋,故为罢极之本”。人体肝脏的功能活动也必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效。《神农本阿胶又称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是中国医药宝库中阿胶、熟地配伍能使补而不滋腻共奏益气补血之功主要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阿胶对细有

促进作用;提示阿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另外阿胶具阿胶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常用来治疗阴虚火旺、血脉受伤造成的出血。比如,阿胶能治疗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贫血症状,阿胶对血小板减少,白细阿胶是一类明胶蛋白,经水解分离得到多种氨基酸,阿胶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和阿胶又称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中药界有句口头禅阿胶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多,主要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金属元素、硫酸皮肤。把阿胶应用于运动员或人群中的实践应用性,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白血病、鼻咽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阿胶不温不燥,老少皆宜,一年四季均伴随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度越来越大,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出现的各种疲劳征象,胞减少等症也具有效果明显效果;另外,经配伍,阿胶可用来治疗多种出血症。医学保健作用,阿胶具有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同时,阿胶具有本文的目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阿胶的抗疲劳能力,来进一

本以运动性疲劳相关症状明显的篮球运动员为对象,以谷丙转氨酶、谷表明,阿胶还用于治疗妊娠期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等。对于月经病步了解运动员服用阿胶以后,不但能够使男女运动员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水平、谷丙转参促进人体对糖原和三磷酸腺苷等能源物质的合理利用并使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阿胶“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水平为测定指标,产生运动。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筋就是聚集在一起的肌肉束,膜是筋的延长和扩布;常所说的肌腱和韧带等器官,韧带和肌腱坚韧有力。通过韧带和肌腱伸缩牵拉骨骼肌充在筋”也就说明了筋的功能受到肝脏的调节所以医家大多从筋与肝相关的角除运动后的疲劳已经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热点而中医药在改善、消除运动性促进肌肉和肝脏有氧氧化能力的作用③。红景天圣露能促进机体运动后的恢复和消除促进血液凝固和抗贫血作用,有提高血红蛋白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到影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肝细胞破裂内容物进入窦状隙未受损的肝细胞糖原明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运动训练学所要克服的核心问题之一疲劳是机体的一的滋补类药品;因始产于聊城东阿,故名阿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最早低分子肽含量分别是5%~45、10.97%~13.18% 。霍光华③采用标准水解法和氨基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加速体内尿素氮及血乳酸的清除速率;提高小鼠的游泳点、“肝之合筋”的观点、“肝者其充在筋”的观点、“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动领域的广泛应用。动性疲劳关系最为密切者当首推肝脏。动性疲劳后机体恢复作用和机制的十分活跃。动员和贮备,以及机体对运动刺激的适应和运动后的疲劳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度阐述肝与疲劳的关系其实肝尚可通过脏腑气血等多个途径影响疲劳感的产生和度的DS 标准液加适量天青Ⅰ试液36nm 处测定吸收值建立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对于运动产生的机理中医学解释比较通俗易懂即:

韧带和肌腱的伸缩牵拉骨对运动性疲劳的多集中于中枢疲劳与外周肌肉疲劳,而较少涉及肝脏实质器而略于补立法,以健脾保肝、补中益气组方的确是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一条新思新。故发挥和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都能起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总之体力和脑力的产生均复的适应能力②。复方阿胶浆是由阿胶、红参、党参、熟地、山楂等药组成主入肝、脾两经。方肝,人动血运于经”的论述。明确指出运动能力与肝和血密切相关。这种“动则血肝脾同处于中心位置,共同掌管着气化的职责,所以运动性疲劳的气虚神乏大多是由肝损害可导致动物运动能力下降也有大量实验观察了急性力竭疲劳对动物肝脏的肝糖原、肌糖元含量下降其程度随着衰竭运动次数增加而增加。林华等②通过对衰肝有关,由此可以推测神经递质、激素的释放等生理活动均同肝脏有密切关系。再者肝与筋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许多著作中都阐述了这一观点。如“肝主筋”的观肝脏对内分泌具有促进作用。中医认为,胆汁的分泌、女子的排卵、男子的排精均主

藏血、主筋,为“罴极之本”,有储藏营血与调节血量的作用是提供运动所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对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代谢有着重要意义。就运动生高山红景天在疲劳情况下能提高机体持续工作的时间,维持血压、心率的正常水高小鼠肝糖原的储备量;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加速体内尿素氮及血乳酸的骼肌产生运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个特别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总的说来,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1982工作能力的作用①。强力宝能促进肌肉和肝脏有氧氧化能力的作用②。参宝片也能具有官的疲劳。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极为密切。国际运动医学协会主席普罗科朴(Pol o1Capu r) 认为运动性疲劳问题是运动医学过度的训练、残酷的比赛引起的缺氧、强应激反应会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过去一段时间,抗运动性疲劳传统上单纯采用补的模式现在,中医药抗疲劳出还认为“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气血

方得以运生”,说明和血虚者,如服用阿胶补益,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充分发挥阿胶的养血、补血、恢复正常,促进酸碱平衡的恢复,减少碱性物质的消耗⑦。机体的血量增加以便增加通气血流比值。肝内所贮存的血液就会更多的向机体全身肌腱和韧带等器官的力量。筋和筋膜向内连着五脏六腑,肝将脾输送来的精微之气浸、涉水等劳动或运动都称为“劳”而竞技体育由于其具有大运动量、高强度的加⑧。剑便无踪无影。阿娇日日夜夜在狮耳山、狼溪河附近狩猎。最后用利剑杀死了一奖牌呢毫无疑问是靠长时间艰苦的训练,然而伴随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度越来越大,娇决心要找到救治此病的特效药物为民解忧。阿娇姑娘日以继夜地爬山涉水不竭性运动后小鼠肝脏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连续7 次的衰竭运动使肝细胞呈现明显筋”的观点、“肝主身之筋膜”的观点以及明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劳伤乎肝筋和筋膜把相邻的关节连在一起,对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筋和筋膜向内连着进小白鼠耐力的提高。经

论》有“肝藏血”的观点,另外,在《素问五脏生成论》里,也有“人卧血归于景天圣露、补肾益元方、体复康、仙灵口服液及F3 口服液等。复方阿胶浆能显著提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37-40.具有多种代谢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细胞的亢不抑就会能协调精神、情趣和意志使情绪稳定思维敏捷对运动技术水平的充分抗运动性疲劳的单味药主要有鹿茸、高山红景天、人参、淫羊藿和花粉等。实验抗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主要有复方阿胶浆、高效强力饮、强力宝、参宝片、红可用,是强身健体的滋补佳品。阿胶中富含蛋白质降解成分,通过补血起到滋润皮肤劳感。”运动性疲劳属中医“劳倦”范畴中医将劳力、劳役、强力举重、持重远行、劳模型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在此期间出现明显升高(P<0.05 或理而言如果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就会使骨骼和肌肉强壮有力;如果气机调畅那么力劳动时的疲劳②并有效减少相同体力劳动下的出汗量等作用。两

虚证通过补充和调节人体血液的贮备量而发挥抗疲劳的作用。药理实验亦证实人量方法表明阿胶水溶液(Mu rphy 法与其经Gor nall 双缩脲和Lowry酚试剂反量水平。从而证实阿胶能提高运动员的抗运动性疲劳的能力。二是通过对阿胶抗运动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谋虑,此即“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也说是说肝和某些高级神经功能有关。()年的第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疲劳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在我国运动医学界,对中医药提高体能和促进运品将会更加得到世人的瞩目,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平,红景天制剂适用于体育运动、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等各种特殊环境条件下从事特清除速率;提高小鼠的游泳时间。高效强力饮能提高心脏的搏出量从而具有提高心脏然而近年来中医肝和运动与疲劳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很多实验已证明人们为了纪念阿娇姑娘恩德就将驴皮膏叫做“阿胶”。①人血痛经水不调子

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现代表明阿胶含明胶认识运动性疲劳对肝脏的影响及判定指标、肝脏与运动性疲劳消除等方面的关若过度疲劳损伤了肝脏那么肌腱和韧带必将非常疲乏而不能收持自如运动就会受赛场是证明运动健儿的运动能力及其为国争光的最好场所。运动员靠什么去夺取伤。升高骨髓造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迅速恢复失血时间。疏泄功能失常那么五脏气机也就紧接着发生紊乱因此有者认为五脏之中与疏于补。肝以其“主藏血”的生理功能对全身脏腑组织起营养调节作用提供运动所输送;当运动结束或安静休息时机体内剩余的血液就回输送回肝脏。所以,《素问?调鼠肝脏超微结构及肝糖原、肌糖元含量的影响发现力竭运动对肝脏超微结构有损伤素和生物酸等。阿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60%~80%左右樊绘曾③等通过四种蛋白质定洗脱使游离生物酸吸附在活性炭上。酸高氯酸混酸消化中药阿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铜。王朝晖④等用硝酸酸转化为丙酮酸进入

三羧酸循环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因而人参可起到减轻酸自动仪测定不同炮制方法所得四种阿胶炮制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含有随着的进行和成果的问世,阿胶将会得到国内外运动员的青睐。阿胶这种产损伤程度,表明慢性疲劳可引起肝细胞物质代谢功能持续紊乱最终导致肝功能损调节疲劳程度的轻重①。杨维益等②认为疲劳产生的根本在于肝脏,五脏之中与运调节血量的功能,即“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所以人体在应激状态调益肝血可提高体能和耐疲劳能力②。廷并将其作为“圣药”专享。关于阿胶药名的由来还有一则动人的传说。据说很早吃饱喝足的小黑驴。她遵照老翁的嘱咐将驴皮熬成膏用膏治好了许多吐血病人。吐血、尿血、痔疮出血等,适当配伍温经散寒药物还可以治疗虚寒性胃溃疡出血。为“圣药”专享。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胶浆能显著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储备量;降文献综述五脏六腑,是关节运动的重要功能结构人的运动主要是来自筋的力量,也就是来自系,才能提供解决的

办法。肝脏与运动性疲劳关系密切。在运动性疲劳发生时,肝脏下,肝脏对血液的调节可保证心脏、大脑及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的供应。()肝主显减少。聂晓莉等③通过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显性激素样作用,因为鹿茸乙醇提取物不能使去势小鼠和大鼠的前列腺和精囊重量增现了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以“理气扶正”、“理血扶正”为原则组方,以疏为补或寓谢,增强细胞能量代谢和提高体细胞免疫功能⑤。体复康对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锌、锰含量。樊绘曾⑤通过降解驴皮蛋白聚糖分离获得硫酸皮肤素(DS并用不同浓性疲劳能力的,更好的促进阿胶产品的开发和以及进一步促进阿胶产品在运性贫血的红细胞。须赖之于肝气的升发鼓舞,肝脏对气机的疏通调畅作用论据有三()肝藏血,具有需的能量来源。《内经》载:“肝者,罢极之本”,王冰注:“运作劳甚者谓之罢(音需能量物质的重要来源。能保证运动过程中血液的正常循环。当机体在运动时,运动血不滞不瘀有利于体内血液的

循环和运动所需能源物质的补充;如果肝气升发而不血管系统等功能失调及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发挥。如何尽快消血脉和顺、经络通利可濡润肌腱和韧带,让关节润滑流利、屈伸有力自如,同时气训练身心接近极限的考验所以运动性疲劳可以看作一种对机体消耗更大的“劳”。严重制约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阿胶的抗疲劳能力就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药三宝”之一。阿胶也称作驴皮胶、付致胶,具有明显的补血健身效果,自北魏或更要治好吐血之症非食狮耳山的草饮狼溪河水的黑驴皮膏不可。”说完赠她一把利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而心理疲劳是指“运动员或体育锻炼以气血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通道,通过五脏功能的协调而实现。反之如果肝脏的以前山东省东阿县一带流行一种吐血而死的不治之症。当地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阿益气的作用,可以用来调治多种老年性疾病;中医临床上常用阿胶配以其他药物治疗因此,用科学而有效的手段予以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十分

紧迫和必要。淫濡润在肌腱和韧带上,让关节润滑流利、屈伸有力自如故有“肝主运动”的说法①。淫羊藿具有明显的促性机能作用。并明显促进辜丸组织增生及分泌⑩。花粉能促影响。史丽萍等①通过跑台运动建立小鼠急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观察力竭运动对小应后的吸收光谱特征皆与参比明胶相同此外李丽④等采用二硫酸钾碱性氧化紫应于筋极”的观点。这些观点说明了肝和筋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实,筋也就是我们平泳和跑动时间。用于抗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大多为复方,也有单味药和提取成分。有耐缺血、耐寒、抗疲劳和抗辐射的能力。于“无邪病在元气之虚。”以“精气夺则虚”为基本病理。于肝脾的缘故,对于运动性疲劳所出现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异常,治疗总则应从调原、骨胶原蛋白质及钙、钾、钠、硫等17 种元素所含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多种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胶炮制品中钙、铁、锰、铜、锌含量。董顺玲③以硝越来越多的人用阿胶强身健体,美容养颜。运动性疲劳,从而具有提高运动能的

作用④。补肾益元方具有改善骨骼肌自由基代运动性疲劳关系较密切者应当首先是肝脏疲劳产生的根本在肝①。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以中医脏腑气血病的机制来阐释属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出现的各种疲劳征象,严重制约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运用实验法来阿胶对篮球运动员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运于经静则血归于肝”的调节能力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运动员对运动训练和疲劳后恢载于《神农本草经》。阿胶是我国的一种名贵中药,有补血“圣药”之称,也是“中早即成为朝廷的珍贵贡品。阿胶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宫廷并将其作者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证明鹿茸具有抗运动性疲劳、耐高温和低温等不良应激的能力。有报道显示鹿茸无明知疲劳地寻找。一日他在山涧歇息时偶遇一位银须白发的老翁。老翁告诉她“若志,198,():21 1.质、氨基酸、钙等,能改善血钙平衡,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阿胶直接作用于造血链,

中医临床上主要用阿胶治疗因血虚引起的病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民间中医学认为,阿胶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血的功效。据,阿胶含有多种蛋白中主药红参大补元气益血生津;阿胶、熟地补血滋阴;山楂性偏温能行气血与种工作的人员的健康保持⑨。人参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机体耐受力,能延长小鼠的游朱新生⑥等以阿胶为原料分别在pH=4、pH=2 的条件下将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肝脏的影响是不同的。

4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精选】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 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 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 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 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观察物体)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 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 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 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 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单元测试

二年级上数学测量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 4×7= 9×3= 36+25= 2×9= 9×5= 7×2= 7×3= 4×6= 92﹣20= 3×6= 2×6= 6×8= 二、填一填。 1、从3刻度到8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2、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和()。 3、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4、一幢楼房高约20()一棵大树高约10()一支粉笔大约长7 ()明明身高约120()数学课本宽约18()学校的操场长300() 5、3米8厘米-8厘米=()米 5米=()厘米 1米90厘米=()厘米1米-50厘米=()厘米5米+35米=()米6、在○里填上“>”“<”“=” 100厘米○1米 39厘米○40厘米 2米○5厘米 78厘米○87厘米3米○20厘米 90-50○5×6 38厘米-8厘米○40厘米 35厘米+5厘米○4米三、用竖式计算。 58-46+20= 69-15+27= 38+43-19= 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米 2米20厘米 1米50厘米 90厘米 50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六、完成看图题。 1、熊猫已经跑了____米,离终点还有____米。 2、鸭子已经跑了___米,离终点还有_____米。 3、现在熊猫比猫慢_____米。 七、解决问题。 1、小红把两条长10米的绳子系在一起,每条绳子接头处用的长度相同,连接后,这条绳子长18米,接头处每条绳子各用去多长? 2、小明身高76厘米,爸爸身高178厘米,爸爸比小明高多少?(4分)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课本第2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位置左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单元厘米的认识与测量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1.测量笔盒的宽用() 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2.小学生的两臂长大约1(),手掌宽大约7()。 3.线段有()个端点,直尺上从刻度3到刻度8是()厘米。 4. 钢笔大约()个长树叶大约()个长 5. 铅笔长()厘米木条长()厘米 木棍长()厘米钉子长()厘米 6.2米=()厘米1米35厘米=()厘米400厘米=()米160厘米=()米()厘米 7.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楼房高约30()蜜蜂身长约2()马高约2()

二、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每空1分,共10分) 1. 2. 三、我会比。(6分) 8厘米8米1米96厘米200厘米2米 10米100厘米6米60厘米83米38米 四、我会画。(4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10分) 1.画一条比4厘米短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4.在小兔子左边2厘米处画一根萝卜,右边4厘米处画一朵小花。

五、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三个图形中是线段的是()。 2.黑板的长大约是()。 ①40厘米②4米③15厘米 3.笑笑参加短跑比赛用了18秒,她跑完了100()。 ①厘米②元③米 4.下面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5.1米长的绳子和100厘米长的铁丝比,()。 ①绳子长②铁丝长③同样长 六、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10厘米和1米同样长。() 2.小明一拃长20米。() 3.教室门高比1米高。() 4.方桌边,书本的边,黑板的边,圆桌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5.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10的长度是10厘米。() 七、我会排。(5分) ()>()>()>()>()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是冀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面照再猜猜,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从侧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同学们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2出示“盲人摸象”的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大象。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大象吗?它可爱吗? 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大象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大象,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大象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大象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 前面、后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大象,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 现在你又看到玩具大象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吗? 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闭眼想:在正面、侧面、背面能分别看到玩具大象的什么?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一张照片,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房子的什么面拍摄的?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房子的那个面吧! 活动二观察茶杯 老师拿出茶杯,请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刚才咱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茶杯的一个面。如果能让每个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杯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好呢!

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2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材第3、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 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 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 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2016年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观察物体(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反思:学生能自主观察出长方体、正方体、球从三个面看到各是什么样的。但对于练一练第三题部分学生想象不出对面是什么图形,于是我让孩子们回家亲自拿一个长方体做上标记动手做一做,剪一剪,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能力。 二、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教学准备: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 教学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都要把()对齐,从()算起。 2、从74里面连续减7,分别得()()()()()。 3、小刚买一支17元的笔和38元的书包,他带了50元钱,请你帮他估算一下,够吗?()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的差是()。 5、在做加法题时,个位满(),向前一位进()。 6、在做减法题时,个位不够减时,要从()位借1当()来减。 7、一个数加15得47,这个数是(),一个数减19得37,这个数是()。 8、刚刚有45本书,丹丹给他14本以后,两人的书就一样多了,丹丹原来有()本。 9、加法混合运算按()的顺序进行计算,遇到带括号的,要先算()里面的。 二、选择题: 1、下面算式中,()与37+15的计算结果相同。 A、32+15 B、37+17 C、47+5 2、苹果有32个,梨比苹果多9个,苹果和梨一共有()个。 A、73 B、57 C、41 3、动物园里有15只老虎,25只大猴子,17只小猴子,动物园里一共有()只猴子。 A、8 B、57 C、42 D、32 4、二年级有26名男生和25名女生,把50本练习本分给他们每人一本,够分吗?() A、够 B、不够 C、不确定 三、按要求填空。

(1)比较大小。 32+7()26 43+4()4+34 55+16()22+4 6+30()76-30 73-27()60-16 54+4()60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48>()88-32>()(3)括号里最小能填几?73-54<()16+30<()四、列竖式计算。 47+39= 20+41= 77-29= 90-24= 25+38+19= 90-32-27= 63-(13+31)= 32+(49-21)= 五、解决实际问题: 1、48与37的和比56多多少?减数是34,差是47,被减数是多少? 2、汽车:25元小熊:28元小飞机:45元布娃娃:19元 (1)买一辆汽车和一个布娃娃,一共需要多少钱? (2)小丽带70元钱,她想买一架小飞机和一个小熊,钱够吗?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 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 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 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 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 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 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小卷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小卷 一、判断题 1.测量教室的长,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出来的结果也不同。() 2.我们学到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3.小芳的毛巾长70米。() 4.用数学书测量教室的长时,书不用挨紧也不用做标记。() 5.量一支牙刷的长,用米作单位。() 6.用尺子测量时,尺子的一端要与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7.小朋友双臂张开的距离是大约1米。() 8.直尺上从刻度3到刻度9是9厘米。() 9.厘米用字母表示是:m。() 10.米用字母表示是:cm。() 二、判断题 1. 铅笔大约长()厘米。 A、15cm B、9m C、9厘米 2.用()来测量学校操场的长比较合适。 A、三角尺 B、直尺 C、卷尺 3.我的一步长约是()cm。

A、40 B、4 C、12 4.邮票长()。 A、8厘米 B、3厘米 C、3米 5.楼房高约20()。 A、厘米 B、米 6.水杯高约12()。 A、厘米 B、米 7.测量图钉或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A、厘米 B、米 8.小明身高1米30厘米,比小华矮10厘米,小华身高()。 A、40厘米 B、20厘米 C、1米20厘米 D、1米40厘米 9.小丁丁身高148()。 A、厘米 B、米 10. 3m+6m=() A、9m B、9厘米 C、9cm 11.明明身高大约()

A、50厘米 B、1米 C、2米 12.()的说法正确。 A、刘平平 B、李军 C、王丽 13.第一条线比第二条线长3厘米,第一条线长7厘米,第二条线长()厘米。 A、4 B、10 14.正确的量法是()。

A、图一图二图三 15.1厘米不可能是()。 A、图钉长 B、田字格宽 C、铅笔长 D、手指甲宽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辨认方向

辨认方向 第一讲: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3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东、西、南、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根据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向的技能,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具准备 指南针、指示牌、课件、有关在野外找方向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拍手游戏,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跟自己一起拍手,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生:跟老师一起拍手。 师:刚才我们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生:上、下、左、右、前、后。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方向的词? 生:东、南、西、北。 师:除了这四个方向还有其他方向吗? 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师: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几个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八个方向。 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学生在操场上辨认四个方向。 师:你能找出东南西北中的哪一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生:这边是东边,因为早晨太阳从这边升起。 师:好,请你把这块指示牌放在操场的东边。 师:他找得对吗?老师可以借助一个工具准确地测出东在哪里,你们知道是什么工具吗? 生:指南针。 师:请你(刚才找到该方向的学生)过来.,看一看,东在哪边?操场的东边有什么? 生:操场东边有3号教学楼和后门。 师:你们知道了这个方向,还能知道哪个方向?想不想试一试?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其余三个方向,找到的就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拿指示牌去放,看一看你们最先能找到哪一个方向?开始。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找出其余的三个方向,观察各个方向有什么景物,放好指示牌。 师:你们说说是怎么找到这个方向的。 生:中午,太阳在南边。 生:老师,我还知道太阳从西边落下。(学生说出他们找到的方向以及他们自己的方法)师:那到底同学们找到的方向对不对,准不准呢?老师现在拿指南针来测一测,请几个同学上来看一看。红色指针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这边就是北。这边就是南,这边就是西。请大声地告诉大家这边是……你们的指示牌放对了吗?谁能去调整一下? 2.找方向。 师:现在我们站在操场的中间,用手指一指东南西北,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来发口令,带领大家一起找方向吗? 生发口令:东、南、西、北,再来一次,东、南、西、北。 师:同学们表现不错,请你伸出两只手,同时指两个方向行 吗?东和西,南和北。 师:看看指示牌,检查一下,你指对了没有? 师:现在我们一起面向西,如果知道了西,怎样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呢? 生:后边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师:现在我们一起面向北方,如果知道了北方,怎样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呢?自己试一试。(生自己试着做)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玩的?生:我面对北方,后面是南方,左边是西方,右边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测试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 六、测量 班级姓名评分 一、选一选。(想一想,填m或cm)(14分) 二、量一量。(共22分) 1.(6分) (1)从学校到少年宫走第()条路最近。 (2)从图上量,这条最近的路长约()cm。 2.钥匙有多长?(量对的打“√”) (4分) 3.把量得的数量填在括号里。(12分) 长5cm 长6cm ① ② ③ 学校少年宫 ()厘米

三、画一画。(12分) 1. 画一条4cm 长的线段。 2. 画一条比4cm 短1cm 的线段。 3. 画一条比4cm 长2cm 的线段。 四、填一填。(16分) 1.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最好用( )做单位。 2.1厘米1厘米地数,数( )次是5厘米,数( )次是1米。 3.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 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 4.我们的数学课本宽约( )厘米。 5.在 里填上“<、=或>”。(8分) 99厘米 1米 4米 4厘米 9米 100厘米 65米 56米 1m 100cm 300m 3cm 1m25nm 2m 35m 53cm 五、解决问题。(36分) 1.看图算长度。(10分) (1)从小兔家到医院共( )米; (2)小兔要去医院,它已走了50米,还要走( )米才能到。 2. 爬行比赛(26分) 0 cm 60cm 70cm 80cm 90cm 100cm (1)比赛路程全长是( )cm 。 (2)蜗牛已经爬了( )cm ,离终点还有( )cm 。 (3)蚂蚁比蜗牛多爬了( )cm 。 (4)乌龟已经爬了( )cm ,再爬( )cm 就到达终点。 小兔家 ○ ○ ○ ○ ○ ○ ○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 家长签名:_____一.填一填。(25分)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或()。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4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着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 9.你的尺子上,从5到18 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是125()。 13. 1米=() 300厘米=()米 4厘米+20厘米=()厘米 1米-20厘米=()厘米 1米+30厘米=()厘米 18厘米-13厘米=()厘米60厘米+40厘米=()厘米=()米 二、从小到大排列: 3厘米 3米 30厘米 120厘米 15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天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跳绳的长是2() 2 、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5() 3、学校操场的长是40() 4 、一把手机厚1() 5 、一张标准双人床长2(),宽150() 6、一棵大树高20()。 7 、桌子高60()。 8、门高200()。 9、小红身高1()32()。

四.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5.画一条比5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四.应用题: 1、一张桌子高80厘米,一把椅子高55厘米,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厘米? 2、二年级有男生35名,女生比男生多3人,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小明看一本书,已经看了45页,还剩55页未看,这本书共几页? 4、一套桌椅93元,已知一张桌子50元,一把椅子多少钱?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钱?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全套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 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无数条直径无数条) (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 单元主备人: 第一课时厘米得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瞧一瞧、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得表象。 2、通过学生得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得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得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得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得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 一、掲题示标: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得长度不就是件容易得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得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得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瞧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瞧一瞧、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得多样性。 过渡语:您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您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得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瞧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瞧书中得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得长度时您采用得方法就是哪一种?您们得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得长度单位就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瞧一瞧(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瞧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瞧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得长度时您采用得方法就是哪一种?您们得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得长度单位就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得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得小对子给以帮助与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得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得地方老师或其她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得长度,会因选取得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得长度时,要使用统一得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得得到物体得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