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一章止血药

一、最佳选择题

1、既收敛止血,又截疟止痢的是

A、大蓟

B、紫珠

C、槐花

D、白及

E、仙鹤草

2、既凉血止血,有清泻肝火的是

A、槐花

B、大蓟

C、地榆

D、白茅根

E、侧柏叶

3、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的是

A、蒲黄

B、茜草

C、地榆

D、白及

E、白茅根

4、性温能活血,而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的是

A、艾叶

B、三七

C、白及

D、棕榈炭

E、炮姜

5、炒炭善化瘀凉血而止血,生用则活血凉血而化瘀通经的是

A、槐花

B、茜草

C、大蓟

D、小蓟

E、地榆

6、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应选用

A、化瘀止血药

B、凉血止血药

C、温经止血药

D、收敛止血药

E、以上均可以

7、既收敛止血,又截疟杀虫的是

A、白及

B、仙鹤草

C、大蓟

D、紫珠

E、槐花

8、白茅根的功效有

A、化瘀止血,清热利尿

B、收敛止血,祛痰止咳

C、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D、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E、收敛止血,清热生津

二、配伍选择题

1、A.祛痰止咳

B.清肝泻火

C.解毒杀虫

D.活血散瘀

E.清热安胎

<1> 、槐花除凉血止血外,又能

A B C D E

<2> 、侧柏叶除凉血止血外,又能

A B C D E

<3> 、苎麻根除凉血止血外,又能

A B C D E

2、A.散瘀解毒消肿

B.活血通经

C.消肿生肌

D.散寒止痛

E.散瘀消痈

<1> 、小蓟除凉血止血外,还可

A B C D E

<2> 、白及除收敛凉血止血外,还可

A B C D E

<3> 、艾叶除温经止血外,还可

A B C D E

3、A.侧柏叶

B.苎麻根

C.槐花

D.大蓟

E.小蓟

<1> 、治疗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时,宜选

A B C D E

<2> 、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宜选

A B C D E

三、多项选择题

1、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药物有

A、紫珠叶

B、鸡冠花

C、血余炭

D、棕榈炭

E、藕节

2、景天三七的主治病症包括

A、各种出血证

B、跌打损伤

C、心悸、失眠,烦躁不安

D、疮肿

E、蜂蝎螫伤

3、属于血余炭的功效是

A、止痛

B、活血

C、利尿

D、止血

E、收敛化瘀

4、蒲黄配五灵脂,两药相合,描述正确的是

A、脘腹冷痛、湿疹瘙痒

B、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C、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等

D、经寒痛经、月经不调

E、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仙鹤草

【性能特点】本品苦涩收敛,性平不偏,入肺、肝、脾经。既收敛止血,治内外各种出血。又止痢、截疟、解毒、杀虫止痒,治久泻久痢、疟疾、疮肿、阴痒带下。还补虚,治脱力劳伤。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止血药的功效异同。

以上各药都可凉血止血,但只有槐花兼能清肝泻火,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白茅根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清利。入心经血分,能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入肺胃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胃热、肺热所常用;入膀胱经,能清利湿热而利尿,为治湿热蕴结之佳品。并有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1)血热衄血、咳血、吐血及尿血。

(2)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3)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三七

【性能特点】本品苦泄温通,甘能补虚,行止兼备,主泄兼补。入肝、胃经,既化瘀而止血,又活血而止痛,还兼补虚而强体,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兼体虚者更宜。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活血,故孕妇慎服,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茜草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泄降,专入肝经。既凉血止血,又活血祛瘀,且炒炭与生用功异。炒炭化瘀凉血而止血,治血瘀夹热之出血;生用则活血凉血而化瘀通经,治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及跌打瘀肿。

【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仙鹤草

【性能特点】本品苦涩收敛,性平不偏,入肺肝脾经。既收敛止血,治内外各种出血。又止痢截疟解毒、杀虫止痒,治久泻久痢、疟疾、疮肿、阴痒带下。还补虚,治脱力劳伤。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茅根

【性能特点】本品甘寒清利。入心经血分,能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入肺胃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胃热、肺热所常用;入膀胱经,能清利湿热而利尿,为治湿热蕴结之佳品。并有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二、配伍选择题

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组题考查止血药的主要功效。

以上各药除凉血止血外,槐花又善清泄肝火而治肝火上炎,侧柏叶又能清肺化痰而治止咳,苎麻根又能清热安胎而治胎漏、胎动不安。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组题考查止血药的主要功效。

以上各药除凉血止血外,槐花又善清泄肝火而治肝火上炎,侧柏叶又能清肺化痰而治止咳,苎麻根又能清热安胎而治胎漏、胎动不安。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组题考查止血药的主要功效。

以上各药除凉血止血外,槐花又善清泄肝火而治肝火上炎,侧柏叶又能清肺化痰而治止咳,苎麻根又能清热安胎而治胎漏、胎动不安。

2、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蓟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出血及热毒疮肿所常用。且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及【性能特点】本品甘涩质黏,苦寒清泄,入肺、肝、胃经。善收敛止血,兼益肺胃,治体内外出血,最宜肺胃损伤之咯血、吐血,以及肺痈咳吐脓血。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敷之可愈;治烫伤、皮肤皲裂、肛裂,外用能促进创口愈合。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艾叶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炒炭兼涩敛,入肝、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止痒

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3、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苎麻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主治病证】

(1)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槐花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

(1)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三、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药物有: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紫珠叶、鸡冠花等。

2、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景天三七

【功效】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主治病证】

(1)各种出血证。

(2)跌打损伤。

(3)心悸、失眠,烦躁不安。

(4)疮肿,蜂蝎螫伤。

3、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血余炭

【性能特点】本品苦泄涩敛,性平少偏,既入肝、胃经,又入膀胱经。能止能行,既收敛化瘀而止血,又兼利尿,主治各种出血及血淋。

【功效】收敛化瘀止血,利尿。

4、

【正确答案】 BE

【答案解析】

蒲黄配五灵脂:蒲黄性平,生用活血化瘀而止血,炒用收涩止血略兼化瘀;五灵脂性温,生用活血止痛,炒用功偏化瘀止血。两药相合,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国内止血药酚磺乙胺的合成工艺概述

国内止血药酚磺乙胺的合成工艺概述 摘要:酚磺乙胺是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而发挥作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本品是一种合成止血药,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合用。 关键词:止血药酚磺乙胺合成 一、引言 酚磺乙胺(止血敏)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止血药,具有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使血管收缩,缩短出血时间,能促使血小板循环量增加,增加血小板聚集性与黏附性,促使凝血活性物质从血小板释放,加快血块收缩,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作用迅速,能维持4~6h[1],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眼底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和皮肤出血等[2]。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酚磺乙胺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3]。酚磺乙胺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合用。 二、酚磺乙胺的合成 酚磺乙胺的生产方法有苯醌法和对苯二酚法。其中苯醌法是在二乙胺、乙醇和水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先制得亚硫酸二乙胺盐,然后在低温下将对苯醌加入亚硫酸二乙胺盐溶液中,反应完毕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冷却后析出粗品,在水或稀乙醇中加入亚硫酸氢钠及活性炭脱色,精制得产品。对苯二酚法[4,5,6]均是以对苯二酚为原料,与浓硫酸或氯磺酸直接反应生成对苯二酚磺酸,再与二乙胺成盐制得。文献4的方法为:将对苯二酚、二氯乙烷200ml混合搅拌,加热至微回流,于80~85℃滴加浓硫酸(5.3ml,0.096mol),加毕回流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分出二氯乙烷,向残留固体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加入二乙胺(8ml,0.077mol),将混合液减压蒸馏至约一半体积(25ml),将残夜于0℃冷冻1h,析出白色晶状固体,过滤、风干得粗品15.1g,将粗品加入3ml蒸馏水、10ml异丙醇、0.5g活性炭混合回流15min,热滤、冷却至0℃析晶1h,得精品12.8g,mp127~130℃,收率70%;文献5的方法为:在180ml二氯乙烷中加入72g对苯二酚,加热回流,在1小时内滴加浓硫酸,加完继续回流1小时,冷却,分出水层。水层倒入烧瓶中,在水浴中冷却,滴加二乙胺,保持温度小于30℃,加完继续保持一定时间,减压蒸水,当馏出体积达200ml时,停止蒸馏,残夜在冰水浴中冷却,析出固体,过滤得止血敏粗品。将粗品溶于80%异丙醇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加热后趁热过滤,滤液在冰水浴中冷却,析出固体,过滤,用异丙醇洗滤饼。滤饼在60℃真空干燥,得白色结晶粉末;文献6的方法为: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器、温度计的500L 反应罐中,加入对苯二酚50kg,二氯乙烷150kg,开动搅拌,加热蒸馏共沸脱水至无水,然后降温至30℃,滴加氯磺酸50kg,在3 小时内滴完,并用冰水冷却反应,慢慢升温至90℃反应1h,然后降温,分出二氯乙烷,剩余物中加入水36L,使2,5- 二羟基苯磺酸溶解,得到2,5- 二

中药 止血药

中药11-止血药 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1、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大蓟 菊科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归心、肝经。 本品甘苦性凉,入心、肝经。既善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 2、热毒痈肿。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工轻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小蓟 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归心、肝经。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及热毒疮肿所常用;兼能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2、热毒痈肿。 地榆 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常用止血药

常用的止血药有哪些? 常用的止血药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三种:①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药物;②改善和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 ③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简称抗纤溶药)。现分别介绍如下: (1)直接作用于血管的药物有:①安络血,又名安特诺新,主要通过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使断裂的毛细血管回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临床上主要用于鼻出血、咯血、血尿、视网膜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安络血常与维生素C合用以产生协同止血的作用。成人口服安络血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儿童减半。肌注安络血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儿童减半。②脑垂体后叶素。本品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加压素能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使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由于肺小动脉收缩,可减少肺内血流量,降低肺静脉压力,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的血栓形成而达到止血。本品还可用于门脉压增高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500毫升中缓慢滴注。 (2)改善和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有:①维生素K1,是参与肝内凝血酶原合成的必要物质。故本品适用于由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各种出血疾患,如低凝血酶原血症、阻塞性黄疸及胆瘘患者手术前、新生儿出血性素质。由于本品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故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道、胆道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疼痛有解痉止痛作用。②止血敏(止血定),可增加血小板数量,并可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加速血块收缩,还可增强毛细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故可用于防治外科手术出血、紫癜,以及脑、肺、肝、消化道、泌尿道、眼底、齿龈等的出血。 (3)抗纤溶药物有:①6-氨基己酸,对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而达到止血目的。常用于外科手术出血、妇产科出血及肝硬化出血等。②抗血纤溶芳酸(氨甲苯酸),止血原理与6-氨基己酸相同,但效果比之强4~5借,对一般性渗血效果较好。 活动性出血的征象:1心率、脉搏、呼吸的加快,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 2持续性出血会引起血压下降,补液后血压不升或回升 3手脚发凉,出冷汗,面色苍白白,胸闷气促 4胸膜腔内大量出血查体表现为胸部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低,胸膜腔穿刺抽血很快凝固5每小时引流量大于300ml,持续3h 6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持续降低

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

第三篇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 【重点难点】 第一节中药的性能与用法 一、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五味 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效。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如麻黄、木香、红花、麝香、藿香等辛味药。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常用于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如党参、熟地、甘草等甘味药。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遗尿、出血等证,如五味子、乌梅等酸味药。 苦味:有泻和燥的功效。泻主要包括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泄肺气。常用于里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咳喘等证,如桅子、大黄等。苦能燥湿,苦而温的药物,能燥寒湿,如苍术等;苦而寒的药物,能清热燥湿,如黄羊、黄连等苦味药。 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功效。常用于瘰疠、痞块、燥热便秘等证,如昆布、芒硝等。 此外,淡味有渗湿、利尿的功效,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药与酸味药功能相类似。 (二)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 (三)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使其系统化,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四)有毒与无毒

认识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的强弱,在治疗中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二、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等内容。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配伍 1.相须即两种以上的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即在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药为主,余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功效。 3.相畏与相杀当两药同用时,一药的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就前者来说是相畏关系,就后者来说是相杀关系。 4.相恶即两药同用,一药能抑制另一药的性能,使其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1.相反即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剧烈的副作用。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狠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2.妊娠禁忌禁用巴豆、牵牛子、大戟、斑螫、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水通等。 3.服药禁忌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三)剂量 1.根据药物性能确定剂量 2.根据配伍、剂型确定剂量 3.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确定剂量 第二节方剂的组成与剂型 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列药物中,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的是: A.大蓟 B.地榆 C.侧柏叶 D.白茅根 E.苎麻根 答案:B 2.功能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血淋的药物是: A.大蓟 B.小蓟 C.侧柏叶 D.槐花 E.地榆 答案:B 3.治疗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宜选用:

A.地榆 B.艾叶 C.仙鹤草 D.茜草 E.降香 答案:D 4.蒲黄入汤剂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烊化 E.另煎 答案:C 5.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大蓟 B.白及 C.侧柏叶 D.仙鹤草 E.白茅根 答案:C 6.止血药中,能清肺胃热的药物是: A.白茅根 B.小蓟 C.槐花 D.紫珠 E.地榆 答案:A

7.治疗血热所致之痔血、便血,宜首选: A.小蓟 B.艾叶 C.槐花 D.灶心土 E.白及 答案:C 8.素有伤科要药之称的药物是: A.大蓟 B.艾叶 C.三七 D.花蕊石 E.棕榈炭 答案:C 9.治疗肺胃出血,宜首选: A.槐花 B.小蓟 C.地榆 D.白及 E.白茅根 答案:D 10.既能收敛止血,又兼能补虚的药物是: A.三七 B.仙鹤草 C.白及 D.炮姜 E.艾叶

答案:B 11.治疗虚寒性崩漏下血宜首选: A.地榆 B.槐花 C.灶心土 D.炮姜 E.艾叶 答案:E 12.既能温中止血,又可治疗胃寒呕吐、脾虚久泻的药物是: A.艾叶 B.仙鹤草 C.降香 D.灶心土 E.生姜 答案:D 13.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的药物是: A.小蓟 B.三七 C.紫珠 D.降香 E.地榆 答案:B 14.艾叶以产于何地者为最佳? A.辽宁 B.广东 C.河南

止血药练习题

止血药 一、A1 1、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特点的药物是 A、茜草 B、大蓟 C、蒲黄 D、三七 E、白及 2、为妇科调经要药的药物是 A、槐花 B、白茅根 C、苎麻根 D、茜草 E、凌霄花 3、蒲黄的功效是 A、止血,化瘀,通淋 B、止血,温胃,行气 C、止血,敛肺,下气 D、止血,敛肺,止咳 E、止泻,活血,定痛 4、蒲黄入汤剂,其用法是 A、先煎 B、后下 C、冲服 D、布包煎 E、久煎 5、对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兼有瘀滞者,多选用的药物是 A、三七、白及 B、蒲黄、茜草 C、白及、仙鹤草 D、血余炭、槐花 E、地榆、藕节 6、除香附外,下列何药亦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A、茜草 B、蒲黄 C、白及 D、三七 E、地榆

B、月经不调 C、宫冷不孕 D、皮疹瘙痒 E、妊娠恶阻 8、治疗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下血不止,当选用的药物是 A、地榆 B、茜草 C、艾叶 D、干姜 E、侧柏叶 9、既能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又能外用祛湿止痒的药物是 A、桑叶 B、旋覆花 C、蒲黄 D、艾叶 E、款冬花 10、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是 A、三七 B、茜草 C、白及 D、蒲黄 E、白茅根 11、“十八反”中,白及与下列何种药物相反 A、甘草 B、乌头 C、藜芦 D、甘遂 E、芫花 12、既能收敛止血,止痢,又能截疟,补虚的药物是 A、苦楝皮 B、沙苑子 C、侧柏叶 D、仙鹤草 E、三七 13、下列药物中,哪一味是收敛止血药 A、仙鹤草 B、三七 C、小蓟

14、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物是 A、生地黄、牡丹皮 B、赤芍、紫草 C、金银花、连翘 D、大蓟、小蓟 E、侧柏叶、茜草 15、有凉血止血散瘀之功,尤宜用于尿血的药物是 A、白茅根 B、小蓟 C、血余炭 D、地榆 E、茜草 16、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物是 A、白茅根 B、板蓝根 C、大蓟 D、仙鹤草 E、漏芦 17、内服善于治疗下焦血热出血证,外用又能疗烫伤、湿疹的药物是 A、栀子 B、地肤子 C、紫花地丁 D、地榆 E、白及 18、以下哪组药均可用于治疗水火烫伤 A、地榆、槐角、小蓟 B、地榆、大黄、虎杖 C、大黄、芒硝、丹参 D、黄芩、黄连、黄柏 E、紫草、地榆、郁金 19、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的药物是 A、大蓟 B、茜草 C、侧柏叶 D、地榆 E、三七 20、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药物是 A、大蓟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完整版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 药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总结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三、凝血酶 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 五、其他 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垂体后叶素 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 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 用法:5~10U加入GS 40 ml iv,再用10~20U加入GS 500 ml ivgtt(10~20滴每分钟)维持72小时。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5~10 mg。 去甲肾上腺素 应用:局部止血 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 用法:16 mg溶于200 ml冰冻NS,50 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 ml滴入胃管内,若30 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 生长抑素

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 用法: 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250μg,3~5min内),继以250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 h; 2.胰、胆、肠瘘250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 3.急性胰腺炎:250μg/h,连续72~120 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卡巴克洛/卡洛柳钠 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ITP、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 药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缩短止血时间 用法:5~10 mg bid/tid im;严重出血10~20 mg q2~4h im 酚磺乙胺(止血敏) 应用:1.防治手术前后的出血;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ITP)、过敏性紫癜 ( HSP );3.其他原因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 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 用法:ivgtt:每日4~8 g,分2次 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11 止血药26味

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止血药主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故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并不增强,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疗效为原则。 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故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 然其收涩,有留瘀恋邪之弊,临证每多配化瘀止血药或活血祛瘀药同用。对于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者,当慎用之。(多用于邪气不盛之出血) 仙鹤草 【性能】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解毒,杀虫。(止痢,截疟,补虚)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 。外用适量。 【应用】 1.出血证。2.腹泻、痢疾。3.疟疾寒热。4.脱力劳伤。5. 能解毒杀虫,可用治等疮疖痈肿、阴痒带下。 白及 【性能】苦、甘、涩,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入散剂,每次用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应用】 1.出血证。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棕榈炭 【性能】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1.5g 。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总结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三、凝血酶 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 五、其他 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垂体后叶素 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 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 用法:5~10U加入GS 40 ml iv,再用10~20U加入GS 500 ml ivgtt (10~20滴每分钟)维持72小时。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5~10 mg。去甲肾上腺素 应用:局部止血 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 用法:16 mg溶于200 ml冰冻NS,50 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 ml滴入胃管内,若30 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

生长抑素 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用法: 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250 μg,3~5min内),继以250 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 h; 2.胰、胆、肠瘘250 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 3.急性胰腺炎:250 μg/h,连续72~120 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卡巴克洛/卡洛柳钠 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ITP、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 药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缩短止血时间 用法:5~10 mg bid/tid im;严重出血10~20 mg q2~4h im 酚磺乙胺(止血敏) 应用:1.防治手术前后的出血;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ITP)、过敏性紫癜( HSP );3.其他原因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 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

止血中草药

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目录 1 概述 2 凝血机制 3 实验 4 药剂分类 5 中药药理 止血药 - 概述

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如安络血、维生素C和路丁等;垂体后叶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有止血效果,特别是对咯血和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有效。 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止血敏等。大量的出血病人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维生素K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有助于制止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和止血环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使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致被溶解和破坏,达到防止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所致的出血;对于由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引起的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由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出血治疗困难,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 一些中草药也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如云南白药、三七、止血灵、仙鹤草、白芨、紫草、茜草和白茅根等。局部外用的止血药有明胶海绵和止血棉(由安络血、药用明胶、依他酸二钠和甲醛等经严密消毒后制成),对创面渗血和牙龈及鼻出血有较好疗效。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用于止血的中药一般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涩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火热炽盛、阴虚火旺、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收涩止血药主要用于内无瘀滞,外无实邪的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不得循经而外溢引起的各种出血证。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久病阳气虚弱,不能摄血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止血药 - 凝血机制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一章: 1、【选择】A.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B.凉血收敛,止血疗疮 C.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D.凉血止血解毒散瘀 E.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地榆的功效:C.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小蓟的功效:A.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按七版教材还有散瘀、利尿通淋) 2、【选择】A.白茅根 B.苎麻根 C.侧柏叶 D.紫珠 E.仙鹤草 治疗胃热呕哕,宜选用:A.白茅根 治疗热病烦渴,宜选用:A.白茅根 侧柏叶:清肺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白茅根:清肺胃热,清热利尿 3、【多选】A.凉血止血 B.解毒杀虫 C.截疟 D.止痢 仙鹤草的功效有:B.解毒杀虫、C.截疟、D.止痢(仙鹤草→收敛止血药) 4、【单选】A.茜草 B.白及 C.蒲黄 D.炮姜 对于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血皆可随证配伍使用的药物是:C.蒲黄 5、【选择】A.仙鹤草 B.紫珠 C.血余炭 D.棕榈炭 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B.紫珠 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止血:C.血余炭 6、【单选】A.大黄 B.地榆 C.黄芩 D.紫珠 E.荆芥 主治肺胃出血的药物是:D.紫珠 7、【多选】A.蒲黄 B.小蓟 C.白茅根 D.血余炭 既能止血,又能利尿的有:A.蒲黄、B.小蓟、C.白茅根、D.血余炭 第十二章: 1、【多选】A.郁金 B.没药 C.五灵脂 D.姜黄 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A.郁金、D.姜黄 (注意:没药不能行气!) 2、【单选】A.泽兰 B.牛膝 C.益母草 D.瞿麦 E.大蓟 功能活血利尿,兼可清热解毒的药是:C.益母草 3、【多选】A.阿胶 B.鸡血藤 C.丹参 D.当归 既补血,又活血的药物是:B.鸡血藤、D.当归(注意:丹参不要选!) 4、【多选】A.木通 B.通草 C.穿山甲 D.王不留行 具有通经下乳功效的药物是:A.木通、C.穿山甲、D.王不留行(注意:通草是通气下乳!) 5、【选择】A.郁金 B.苏木 C.降香 D.牛膝 E.穿山甲 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齿痛口疮,常选用的药物是:D.牛膝(引火下行) 治疗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常选用的药物是:D.牛膝(利尿通淋) 6、【多选】A.硼砂 B.明矾(白矾) C.血竭 D.孩儿茶 外用能敛疮生肌的药物是:C.血竭、D.孩儿茶 7、【多选】A.补骨脂 B.狗脊 C.自然铜 D.土鳖虫 具有续筋接骨功效的药物有:C.自然铜、D.土鳖虫 8、【单选】A.0.3~0.9克 B.0.15~0.3克 C.0.05~0.1克 D.0.03~0.06 克 E.0.1~0.3 克 马钱子日服剂量是:A.0.3~0.9克(七版教材0.3~0.6g) 9、【单选】A.马钱子 B.蟾酥 C.斑蝥 D.大风子 E.雄黄 攻毒蚀疮、破散结,外用兼治斑秃的药是:C.斑蝥(补骨脂治斑秃、白癜风) 第十三章:

云南白药除了止血还治11种常见病云南白药是人们熟悉的特效止血药

云南白药除了止血还治11种常见病云南白药是人们熟悉的特效止血 药,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刀伤外伤,效果显著。近年临床研究发现,云南白药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亦有较好疗效。 云南白药除了止血还治11种常见病 1、口腔溃疡:取少许云南白药涂在黏膜溃疡面上,每日3~6次。 2、带状疱疹:取云南白药适量,用菜油或食醋调成糊状,直接敷于患处,以能全部覆盖皮损为度,每日两次。能促使疱疹吸收,缓解疼痛。 3、血栓性外痔:云南白药用酒或5%酒精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3~5次。尤其适用于初发外痔。 4、婴幼儿秋季腹泻:取云南白药粉一克,用70%的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窝,并用白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两次。 5、褥疮:将云南白药粉溶于75%酒精中,调成稀糊状,用棉签蘸取药液,涂抹患处,每天3~4次。或用紫草油涂搽褥疮创面再外敷云南白药,用无菌纱布覆盖,隔日换药一次。 6、烧烫伤:将云南白药以菜油或茶水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每日3次。有止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的功效。

7、输液后静脉炎:取云南白药适量,用酒调成糊状,均匀地摊在无菌纱布上,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干后滴酒,以保持湿润。 云南白药除了止血还治11种常见病 8、创面溃疡经久不愈:先将溃疡创面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洗净,然后取云南白药粉撒布于创面,用无菌纱布包扎,两日换药一次。 9、脓疱疮:先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擦干后将云南白药粉直接涂擦于患处。对病情较重者,早晚各用一次。 10、肋软骨炎:取云南白药一克,用白酒或酒精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氧化锌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2~3天换药一次。 11、新生儿脐炎:用双氧水洗净患处的分泌物,然后将一克云南白药填入脐中,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换药两次。

四大药企瓜分蛇毒血凝酶市场 促凝血止血酶类药物呈鼎足之势

四大药企瓜分蛇毒血凝酶市场促凝血止血酶类药物呈鼎足 之势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包括促凝血药、抗凝血药、抗贫血药、抗血小板药物、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物、血浆增容剂6个亚类。 蛇毒血凝酶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内、外、妇产、眼、耳鼻喉、口腔科疾病并发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于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本药更适用于传统止血药无效的出血患者。近期由于一篇网文,蛇毒血凝酶火了,网文将其定义为“神药”,原因是其原研产品未在原产国上市,不能证明有效性,存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被我国监管部门拒绝注册,然而临床验证与之无差异性的国产药品并未撤市,还进了医保乙类目录。让监管部门处在两难之中的这个药究竟有多“神”?否定它,国内就没有止血药可用了,只有猪血提取的粉剂低端产品。要知道,国外血源充分,可输血,而国内血源不足,在外科手术经常发生“血荒”的态势下,血凝酶是已成为手术中不可 缺少的药物。随着国家二胎政策推出,在“婴儿潮”的推波助 澜下,促凝血止血药市场更是得以迅猛发展。缓解手术输血

紧张,促凝血药功不可没2016年中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市场达到161.2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9.85%。据另一组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包括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市场为1040.6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7.82%,预计2017年中国公立医院医疗机构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超过1100亿市场,促凝血止血药物已达到100亿市场规模。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包括促凝血药、抗凝血药、抗贫血药、抗血小板药物、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物、血浆增容剂6个亚类。分析表明,促凝血止血药物仅占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市场的10%左右,但是,在天灾人祸、新生婴儿数量平稳增长、日益增量的外科手术、以及国内外对无偿献血观念有着较大差距的影响下,血液供应一直处于紧张态势。促凝血止血药有助于减少手术输血量,是一个有着刚性需求同时快速增长的药物品种。2008~2017年这10年间,促凝血止血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35%。在我国,血凝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加压素、云南白药等药物占据促凝血止血药主要市场。临床上常用的促凝血药是通过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或增强血小板功能,达到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随着我国凝血、止血药物结构的逐渐完善,如今已形成由促凝血止血药物、垂体后叶激素类药物、人凝血因子类药物及中成药构

《中药药理学》第十四章止血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四章止血药授课教案

第十四章止血药 第一节概述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导致的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根据止血药的主要性能,大体分为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榆等)、化瘀止血(三七、茜草等)、收敛止血(白及、仙鹤草等)、温经止血(艾叶、炮姜等)四类。 现代医学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破裂性出血常见于心脏和较大的血管,一般出血量较多。另外,创伤性出血亦是出血的常见原因。出血较迅速,若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漏出性出血主要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出血比较缓慢,出血量较少。 血管受损——缺氧、毒素、败血症等;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此外,血小板先天性功能障碍,血小板黏附和黏附能力缺陷等亦是漏出性出血的原因。

凝血因子障碍——先天性的,如血友病Ⅷ、Ⅸ缺乏;肝脏病变引起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V因子的减少等。 血液的生理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能在血管内不停地流动,也能在损伤的局部迅速凝血止血。 止血药基本作用环节主要如下: 一、作用于局部血管 槐花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 三七、小蓟、紫珠收缩局部小血管; 白茅根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二、促凝血因子生成 大蓟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小蓟含有凝血酶样活性物质;三七增加凝血酶含量;白茅根促进凝血酶原生成;艾叶、茜草等促进凝血过程而止血。 三、作用于血小板 三七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聚集;白及增强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地榆增加血小板功能;蒲黄、小蓟、紫珠、仙鹤草等增加血小板数而止血。 四、抗纤维蛋白溶解 白芨、紫珠、小蓟、艾叶抗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 第二节常用药物

2019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练习-中药学 第十四单元 止血药

中药学第十四单元止血药 一、A1 1、生用具有收缩子宫作用的药物是 A、三七 B、茜草 C、蒲黄 D、白及 E、地榆 2、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的中药是 A、三七 B、藕节 C、艾叶 D、蒲黄 E、棕榈炭 3、功能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药是 A、川芎 B、三七 C、蒲黄 D、自然铜 E、续断 4、治疗外伤出血兼瘀血肿痛,应首选 A、白及 B、仙鹤草 C、三七 D、牡丹皮 E、赤芍 5、下列哪项是蒲黄的功效 A、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B、止血,敛肺,下气 C、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D、止泻,活血,定痛 E、止血,化瘀,利尿 6、下列药组,具有化瘀止血功效的是 A、藕节、槐花 B、三七、茜草 C、花蕊石、侧柏叶 D、降香、白及 E、蒲黄、白及 7、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应选用

B、化瘀止血药 C、收敛止血药 D、凉血止血药 E、以上都不是 8、孕妇忌服的止血药是 A、血余炭 B、地榆 C、蒲黄 D、艾叶 E、炮姜 9、为伤科要药的药物是 A、三七 B、地榆 C、蒲黄 D、艾叶 E、白及 10、以下药物用法不是包煎的是 A、蒲黄 B、滑石 C、车前子 D、枇杷叶 E、茜草 11、为妇科调经要药的是 A、槐花 B、益母草 C、地榆 D、白及 E、茜草 12、能解毒杀虫的止血药是 A、白及 B、三七 C、茜草 D、蒲黄 E、仙鹤草 13、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功效的药物是 A、侧柏叶 B、白茅根 C、苎麻根 D、地榆 E、小蓟

14、最善治疗尿血、血淋的中药是 A、藕节 B、蒲黄 C、小蓟 D、白及 E、白茅根 15、下列哪项药物善于治疗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的是 A、地榆 B、血余炭 C、大蓟 D、茜草 E、小蓟 16、以下药物可以治疗黄疸的药物是 A、侧柏叶 B、白茅根 C、苎麻根 D、地榆 E、小蓟 17、功效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组是 A、大蓟、小蓟 B、侧柏叶、茜草 C、生地黄、牡丹皮 D、赤芍、紫草 E、金银花、连翘 18、下列哪项药物具有凉血止血,散瘀之功,尤善治尿血 A、地榆 B、血余炭 C、大蓟 D、茜草 E、小蓟 19、下药物哪项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生发乌发 A、侧柏叶 B、地榆 C、藕节 D、三七 E、大蓟 20、善治尿血、血淋及热毒疮痈的药是 A、大蓟 B、小蓟 C、地榆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十一章止血药 【功效】止血,并分别兼有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功效 【适应范围】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按性能共分四类 (1)凉血止血:味或苦或甘而性寒凉,均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昧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主治各种出血而无瘀滞者,但有留瘀恋邪之弊,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善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而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配伍】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阴虚阳亢者,配滋阴潜阳药;瘀血阻滞而出血不止者,配活血行气药;虚寒性出血者,应根据病情配温阳、益气、健脾等药同用。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 【使用注意】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涩止血药时,必须注意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大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既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及尿血。 (2)疮痈肿毒。 【配伍】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量用法】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清泄散瘀,孕妇及无瘀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用。 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出血及热毒疮肿所常用。且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尿血、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尤善治尿血、血淋。 (2)热毒疮痈,血淋。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第十一章止血药习题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第十一章止血药习题 第十一章止血药 精选习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大蓟与小蓟除凉血止血外,还均有的功效是 A.散瘀消痈 B.清泻肝火 C.清热安胎 D.化痰止咳 E.利尿通淋 2.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药物是 A.槐花 B.三七 C.茜草 D.小蓟 E.侧柏叶 3.既能凉血止血,义可解毒敛疮的药物是 A.蒲黄 B.大蓟 C.地榆 D.小蓟 E.白茅根 4.地榆配槐角尤宜于治的病证是 A.肺结核咳血 B.痔疮及便血 C.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D.胎漏下血 E.大面积烧伤 5.尤宜于下焦出血的药物是 A.大蓟 B.茜草 C.侧柏叶 D.炮姜 E.地榆 6.大面积烧伤不宜外涂以免引起中毒性肝炎的药物是 A.大 B.蒲黄 C.白及 D.地榆 E.小蓟 7.白茅根不具有的功效是

B.清泻肝火 C.生津止呕 D.利尿通淋 E.清肺胃热 8.既能收敛止血,又可消肿生肌的药物是 A.三七 B.蒲黄 C.血余炭 D.苎麻根 E.白及 9.最宜于肺胃损伤之咳血、吐血的药物是 A.白及 B.槐花 C.地榆 D.大蓟 E.小蓟 10.刍及配海螵蛸最适宜的病证是 A.痔疮出血 B.跌打损伤 C.血热尿血 D.血热胎动不安 E.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吐血、便血 11.既能化瘀止血,又可活血定痛,还兼补虚的药物是A.茜草 B.蒲黄 C.仙鹤草 D.三七 E.白及 12.茜草不具有的功效是 A.凉血 B.利尿 C.祛瘀 D.通经 E.活血 13.蒲黄不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 B.利尿 C.祛瘀 D.明目 E.止血 14.蒲黄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止血 B.降血压

D.抗心肌缺血 E.抗心律失常 15.既能温经止血,又可散寒止痛的药物是 A.白及 B.荔枝核 C.艾叶 D.桂枝 E.高良姜 16.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于崩漏与胎漏的药物是A.小蓟 B.高良姜 C.炮姜 D.槐花 E.艾叶 17.既凉血止血,又清肝泻火明目的药物是 A.槐花 B.大蓟 C.地榆 D.白茅根 E.侧柏叶 18.侧柏叶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 B.利尿 C.止 D.生发乌发 E.祛痰止咳 19.苎麻根不具有的功效是 A.凉血止血 B.活血定痛 C.清热安胎 D.解毒 E.利尿 20.能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杀虫,补虚的药物是A.大蓟 B.紫珠 C.槐花 D.仙鹤草 E.白及 21.能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A.高良姜 B.桂枝 C.炮姜 D.棕榈炭

围手术期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足以危及生命。除了手术无法彻底止血或止血不及时的原因外,机体凝血、纤溶功能障碍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于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血管壁、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任一环节的作用增强或减弱,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容易造成血栓形成或出血的发生。 1、围手术期患者凝血、抗凝状态的变化 围手术期间机体生理条件下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常受到破坏,任何一方加强或减弱均易导致血栓形成。对50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内的研究表明,患者围手术期存在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性增强的失动态平衡状态,导致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患者手术后,其凝血功能逐渐恶化,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逐渐延长,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逐渐减少。至新肝期,这种恶化情况逐渐达到高峰,以后除PLT外均逐渐好转,术后72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法洛四联征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结果发现,术后7d患者血红蛋白(Hb)和APTT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凝血因子Ⅷ、Ⅸ含量均高于术前,而PT变化不明显。有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增高,术后的纤溶活性可能处于“关闭状态”。手术和严重创伤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可能迅速增加,PAI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快速结合后使tPA激活,血液中PAI 1的活性占优势,故机体纤溶活性降低。另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和多种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血液呈暂时性高凝状态,在手术后1~3d尤为明显。也有学者发现,外科手术可使血液的凝血酶原片段(F1+2)和凝血因子Ⅸ激活肽的水平明显增加。因此,手术创伤可能也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创伤越大,引起的血液内稳态失衡越严重。 围手术期患者除非有出凝血功能障碍,术后1~2d内常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术后患者活动减少,止血药的应用应当慎微处理,否则可能引起肺血栓、脑血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不良反应。尤其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术后应用止血药是其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术后尽可能不用止血药,对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监测凝血因子,同时皮下注射肝素,有利于减少血栓形成。因此,临床医生应慎重对待围手术期止血药的应用,合理规范地使用。 2、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2.1 促进凝血系统功能的药物它们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提高凝血因子活性,促进凝血因子从贮存部位释放,进而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2.1.1 血凝酶血凝酶又称蛇凝血素酶或巴曲酶,其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因子3,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耦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其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是由于释放的血小板因子3引起,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而促进凝血过程。可用于治疗和防治多种原因的出血。注射用血凝酶仅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凝集,并不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凝酶用于各类外科手术预防出血时应于手术前1h肌注或手术前15静注 1ku。DIC导致的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史的患者、妊娠初3个月妇女不应使用。缺乏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等)的出血患者宜在补充所缺成分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