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

新型敷料是在伤口湿性愈合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而推动这类产品发展有两个因素,即医疗界对伤口愈合和治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材料技术的不断进展提高。到目前为止,国内新型敷料市场上种类丰富。几种主要的新型医用敷料包括: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类敷料、抗菌敷料、复合敷料、水凝胶等等。

泡沫敷料

泡沫敷料是一类经由高分子材料(PU)发泡而成的敷料,表面常覆盖一层多聚半透膜,有些还具有自粘性,主要成分为聚胺基甲酸乙酯、硅胶等。代表产品如墨尼克公司的美皮康(图4-53)。

图4-53

作用机制:吸收性泡棉层可吸收大量渗出液、减少浸润,提供一个湿润、温暖及密闭的伤口愈合环境。适用于中至大量渗液的伤口。

优点:①提供湿润、温暖及密闭的愈合环境,支持自溶性清创。②吸收中至大量渗液,减少渗液及浸渍对伤口的影响。③气体和水蒸汽可以通过,可用于感染伤口。④舒适,使用方便,顺应性好,容易撕除,不伤皮肤。⑤隔热保温、缓冲外界冲力/压力,延长伤口敷料使用时间。

缺点:①不带粘边者需要外层敷料固定。②不透明,不能直接观察伤口情况。

④不建议使用干性伤口、黑色坏死组织和焦痂的伤口(不能用在干性伤口的自溶性清创)。

⑤成本相对较高。

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CMC)。片状水胶体是CMC与低过敏性医用粘胶,加上弹性体、增塑剂等共同构成敷料主体,其表面是一层具有半透性的多聚膜结构。代表产品如优格公司的安普贴(图4-54)。

作用机制:含软化纤维原成分,可将纤维蛋白软化清除;含有亲水性粒子,可与水作用产生胶膜,提供湿润环境,减少疼痛,不会使新生组织受伤;可活化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使发挥自溶清创的作用。适应于表浅伤口、少量至中量渗液的伤口及取皮区等。

优点:①保温、保湿,创造低氧环境和提供湿润愈合环境。②软化黄色腐肉,支持自溶性清创。③吸收少量至中量的渗液,减少换药次数。④片状自粘,不需第二层敷料,阻止细菌的侵入及防水。⑤舒适及减少摩擦(有减压的作用)。⑥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保持神经末梢湿润,移除时不沾黏创面,减轻疼痛,利于上皮移行及肉芽组织生长。⑦顺应性好,使用方便。

缺点:①不透明,不易观察伤口情况。②不适于感染的伤口和有肌腱、骨头暴露的伤口。

③溶解后易被混淆为感染,有气味。移除时有棕色的残胶。④更换敷料时,影响周围边脆弱的皮肤。⑤不适于渗液多的伤口,易浸渍皮肤。⑥遇热及磨擦容易软化或变形边缘可卷起。

藻酸盐类敷料

藻酸盐类敷料,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钙。是一类从天然海藻植物里提炼出来的天然纤维(多聚糖,Polysaccharide)敷料,并经过精细的加工程序而成的一种高科技敷料。代表产品如施贵宝公司的Kaltostat(图4-55)。

作用机制:伤口渗液中的钠离子和水分与敷料中的钙离子进行接触性的离子交换,使藻酸钙变成凝胶,提供湿润愈合环境,促进伤口细胞增生、加速伤口愈合;巨噬细胞受凝胶和藻酸钙的纤维激发而活化,去除感染组织和痂皮;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促使纤维母细胞/角质层细胞的增生,加快愈合;刺激血小板的黏着/凝集及活化内在凝血因子,达止血的效果。适用范围:中至大量的渗液伤口、有空洞与窦道的伤口、感染伤口有坏死组织伤口,癌性伤口。

优点:①高吸收性,吸收17-20倍的渗液。②与渗出液接触后发生Na+-Ca2+离子交换,

释放出Ca2+离子,起到止血和稳定生物膜作用。③顺应伤口外形,用于浅或深洞的伤口。

④形成gel在伤口上,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保持神经末梢湿润,减轻疼痛,避免脱水,促进上皮再生。⑤与坏死组织形成水化物,从而帮助伤口自溶清创。⑥使用和去除方便,没有毒性,无过敏。

缺点:①需第二层敷料。②不能用于少量渗液及干的焦痂的伤口。③凝胶可能会与感染混淆。④渗液多且深部瘘管,不易清除残留的敷料。⑤成本相对较高。

抗菌敷料

抗菌敷料,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菌敷料,主要成分为聚氨酯泡棉、羧甲基纤维素钠、银等。代表产品如康惠尔银离子抗菌敷料(图4-56)。

作用机制:带正电银离子对微生物、真菌及部分病毒有高度毒性,可抑制其生长,达到抑菌作用,抑菌范围革兰氏阳性、阴性菌、MRSA、抗万古霉素肠球菌及白色念珠菌;银离子会阻碍细菌细胞壁蛋白的合成、阻止细胞核NDA的分裂及破坏细菌的呼吸能量链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破裂而死亡,杀菌效力保持3-7天。主要适用于严重污染伤口,感染伤口,糖尿病足溃疡,褥疮等创面。

银离子敷料优点:①持续释放银离子。②广谱抗菌。③有些银离子和不同的吸收渗液的敷料结合。

银离子敷料缺点:①有些没有吸收渗液能力。②有伤口着色现象。③不用于对银过敏者。

④不用于正做磁共振者。⑤价格昂贵。⑥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周。

复合敷料

是一种新型交互式伤口清洁敷料,其外层是一种疏水的人造纤维纺织材料,不粘伤口,核心部分为聚丙稀酸酯(SAP),经林格尔氏液激活后,SAP对蛋白类物质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可主动吸收伤口渗液及坏死组织。代表产品如德国HARTMANN公司的德湿威(Tender Wet)(图4-57)

适应症:II度烧伤和小面积III度烧伤创面;外科伤口:如脂肪液化、术后坏死皮瓣、感染性伤口的治疗等;难愈性慢性伤口:如糖尿病坏疽、深部压力性溃疡、难治性溃疡、组织缺损伤口等;特别推荐:用于腐肉创面和陈旧性肉芽创面的清创期。我个人观点,这种敷料可以应用于所有急慢性体表伤口的清洁。

优点:①具有交互式"无创"清洁创面的作用,持续清创,加速坏死组织脱落。②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③有效保护受区皮片,防止其感染坏死。

缺点:①作用时间一般8-12个小时,每天需更换一次。②德湿威不可裁剪。

③不适于表面有血管暴露的创面,尤其是部分血管栓塞坏死的创面。

水凝胶

水凝胶,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果胶、三仙胶、NaCl、丙烯乙二醇、水等。代表产品如冷凝康。(图4-58)

作用机制:使伤口湿润及促进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以达到自溶清创的效果。主要适用于用于伤口的自溶清创,如有黄色腐肉和黑色坏死组织的伤口;少至中量渗液的伤口;烧伤和放射性伤口;骨膜、筋腱暴露的伤口。

优点:①水化伤口,提供湿润环境。②促进自溶清创,用于黑痂清创。③利于上皮移行及肉芽生长。④不粘伤口、能止痛、更换敷料时不会损伤伤口并能填满腔隙伤口。

缺点:①无细菌屏障。②容易导致周围皮肤浸渍。③需第二层敷料。④不适于多量渗液的伤口。⑤敷料颜色会变绿色,易与绿脓杆菌感染混淆。

伤口种类及对敷料的要求()

中央电大护理专业 本科生毕业科研论文 题目:伤口种类及医用敷料应用新进展 学生:谢娜 指导教师:李英 2015年10月14日 伤口种类及医用敷料应用新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口种类的分类、医用敷料的种类及特征、伤口对于医用敷料的选择的描述。意在为以后伤口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方法,以更好服务患者。 关键字:伤口种类医用敷料应用进展 随着对伤口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伤口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导致了伤口敷料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新型敷料是一类重要的医用纺织品[1]。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伤口复愈的原理和伤口护理过程的理解,许多新型的材料已大规模地用在医用敷料的生产中。各种伤口对于医用敷料的需求是不同的,本文对不同类型的伤口在新型敷料选择上的要求阐述如下。 1.伤口的定义及伤口的种类 伤口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 伤口的种类 伤口种类颜色伤口的特征 干燥型伤口黑色伤口上覆盖着一层干燥的伤疤,流出液很少 湿润型伤口黄色伤口一般在发炎过程中,而且产生的渗出液很多 肉芽型伤口红色伤口处在伤口愈合的最后阶段,红色的新皮肤已开始形成。 表皮化伤口粉红色一层粉红色的表皮细胞覆盖,伤口已经基本痊愈。 感染型伤口绿色伤口一般产生很浓的气味及具有很高的渗出液。 2.医用敷料的种类及特征 敷料的种类及特征 敷料的种类相应的特征举例(具体产品) 被动型敷料被动覆盖伤口和吸收渗出液出物,为天然纱布,棉垫等 伤口提供有限的保护作用。 相互作用型敷料敷料与伤口之间存在着许多形式的相薄膜敷料 互作用,如吸收渗出液,保持气体的泡沫敷料 交换,从为愈合制造一个理想的环境,水凝胶 阻隔性外层结构,防止环境中的微生水胶体敷料 物侵入,预防伤口交叉感染等。藻酸盐敷料

常用外科手术器械介绍

1、手术刀 分刀柄和刀片,用于切开组织。 2、手术剪 分线剪和解剖剪,尖头为线剪,用于剪线和敷料,钝头为解剖剪,用于分离、解剖、剪开组织。 3、手术镊 用于夹持组织,已利解剖及缝合。有不同的长度。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及无齿(平镊)。有齿镊用于夹持比较坚韧的皮肤、筋膜等。平镊用于夹持比较脆弱的胃肠壁、脏器等。 4、血管钳 血管钳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齿槽床。由于手术操作的需要,齿槽床分为直、弯、直角、弧形等。用于血管手术的血管钳,齿槽的齿较细、较浅,弹力较好,对组织的压榨作用与对血管壁及其其内膜的损伤亦较轻,称无损伤血管钳。常用的血管钳尖端为平端。尖端带齿者称有齿血管钳,多用于夹持较厚的坚韧组织已防滑脱,对组织的损伤较大。 血管钳对组织有压榨作用,不宜用其夹持皮肤、脏器及脆弱的组织。 5、缝合针 分直针和弯针;圆针和三角针。三角针前半部为三棱形,较锋利,用于缝合皮肤、软骨、韧带等坚韧的组织,损伤较大。圆针用于缝合血管和神经等 6、持针器 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靠近持针钳的尖端,若夹在齿槽床中间,则容易将针折断。一般应夹在缝针的后三分之一处,缝线应重迭三分之一以便操作。 7、组织钳 对组织的压榨较血管钳轻,一般用以夹持软组织,较不易滑脱。 8、巾钳 用于固定消毒巾。 9、海绵钳 分有齿和无齿,前者用于夹持敷料作消毒用、或放在盛消毒液的大口量杯或大口瓶内,便于供手术台下向台上传递物品之用。后者用于夹持肠管等组织。 10、拉钩 根据需要,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使用拉钩时,应以纱垫将拉钩于组织隔开,拉力应均匀,不能突然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组织。有皮肤拉钩、甲状腺拉钩、阑尾拉钩、腹腔拉钩等。11、吸引头 常用的单管吸引头,用于吸除手术野的血液及胸、腹腔内液体等。套管吸引头则主要用于吸除腹腔内的液体,其外套管有多个侧孔,可避免大网膜、肠壁等被吸住堵塞吸引头。12、探针 普通探针用于探查窦道、瘘管、伤口和管腔。有槽探针用于窦道瘘管切开或脓肿引流时的引导工具 13、缝线 分为可吸收缝线及不吸收缝线两大类。 1.可吸收缝线类: 主要为羊肠线和合成纤维线。 (1)肠线:为羊的小肠粘膜下层制成,主要用于内脏如胃、肠、膀胱、输尿管、胆道等粘膜层的缝合(2)合成纤维线:适合于缝合腹膜、腱鞘等。 2.不吸收缝线类: 有丝线、棉线、不锈钢丝、尼龙线、钽丝、银丝、麻线等数十种。一般0→多0号丝线可用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总结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 一固体制剂分类 1.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 剂。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1、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 为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可分为溶 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这种古老的传统固体剂型,在化学药品中应用不多,但在中药制剂中仍有一定的应用。这是因为散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医源资料库》:散剂,药物剂型之一。药物研成粉末为散。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粗 末加水煮服;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外用: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散剂治疗疾病的记载。由于散剂表面积较大,具有易分散、便于吸收、奏效较快的特点,至今仍是中医常用的治疗剂型。散剂制法简单,当不便服用丸、片、胶囊 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散剂可分为内服散和外用散两种。内服散又可分为煮散(是中药特有的剂型之一,粉末较一般散剂为粗,不直接吞服而采用酒浸或煎汤的方式煎制,服时有连渣吞服者,有去渣服汤者,视处方具体规定而异。如银翘散、五积散等)、一般散(如平 胃散)两种,外用散剂,又可分为撒布散(如桃花散)、吹入散(如锡类散)、眼用散(如 八宝眼散)及牙用散(如牙疼散)等。 2.颗粒剂(Granule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 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俗为颗粒)、混悬颗粒剂、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 冲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3.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阴道片、速释或缓释或控 释片与肠溶片等。

药用辅料学知识汇总

药用 药用辅料:药物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时,通常都要加入一些有助于制剂成型、稳定,使制剂成品具有某些必要的理化特征或生理特征的各种辅助物质,这些辅助物质称作~ 一、液体制剂辅料 1、液体制剂特点:①吸收快,作用迅速②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③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④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能提高生物利用度;油性药物制剂成乳剂后吸收好⑤给药途径广泛 2、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相(单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真溶液)。 分为: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2)非均相(多相)液体制剂:药物是以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 分为: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液体类型微粒大小特征 低分子溶液剂<1 nm 以小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均相澄明溶液,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 高分子溶液剂1~100 nm 高分子化合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均相溶液,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溶胶剂1~100 nm 以胶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定性 乳剂>100 nm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及动力学不稳定性 混悬剂>500 nm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及动力学不稳定性 3、分散介质的选用:①根据分散介质本身性质进行选择②根据药物理化性质进行选择③根据药物给药途径进行选择④根据药物剂型进行选择⑤根据其他因素进行选择 水:【性质】无色、澄明、无臭的液体;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药材中的生物碱盐、苷类、糖类、树胶、粘液质、鞣质、蛋白质、酸类及色素 【种类】饮用水:自来水公司供应的自来水或深井水—原水,不能直接用于制备或试验用水 纯净水: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的的供药用的水 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依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 乙醇:【性质】沸点78.3℃,乙醇/水共沸液的最低沸点78.15℃,为半极性溶剂 【作用】浸提溶剂、溶剂、防腐剂(含量20%以上) 豆油可做静脉注射乳剂,但一定得是精制的豆油 甘油:溶剂、浸提辅助剂、甜味剂、润滑剂和润湿剂(≤30%)、防腐剂(≥30%) 丙二醇:注射剂溶媒(防冻注射剂)、透皮促渗剂、防腐剂 脂肪油:外用制剂溶剂、精制后可做注射用 麻油:润滑、成乳、溶解,油溶性药物的有效载体溶剂,油质混悬注射剂的赋形剂 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比单溶剂中溶解度显著增大;甘油+水/乙醇,乙醇+水,丙二醇+水,PEG300/400+水 二甲基亚砜(DMSO):万能溶剂,溶解范围很广。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很强 4、中药制剂前处理辅料 有效成分:单体化合物能够用化学式、结构式表示,有相应的参数≥90%(含量) 有效部位:混合物(例蒽醌类或生物碱类)相应参数≥50% 无效成分:丢弃成分,无益成分(树脂、粘液质、色素等) 辅助成分:保留成分,增加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常用浸出溶剂:水、乙醇、丙酮、乙醚 乙醇含量:90%以上——挥发物、有机酸、树脂、叶绿素;50~70%——生物碱、苷类;50%以上——苦味质、蒽醌类;大于40%——延缓许多药物成分如酯类、苷类的水解,增强制剂稳定性

常见胶原贴敷料的问题解答

常见胶原贴敷料的问题解答 1.市面上很多产品都说含有胶原蛋白,到底什么叫“胶原蛋白”? 答:胶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它主要分布于人体皮肤、骨骼、牙齿、肌腱等部位,主要作用是做结缔组织的粘合物质。在皮肤内,它含量高达75%以上,主要负责皮肤收缩和拉力,为皮肤提供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胶原含量会逐渐流失(例如:人到25岁以后,胶原在体内的含量会以每年1.5%的速度逐渐减少,35岁减少15%,45岁减少30%),支撑体亦会渐渐变薄变硬、失去弹性,当真皮层的弹性与保水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真皮的纤维就会断裂、出现皱纹等一系列老化现象,显出老态。体外补充胶原能有效刺激人体自身胶原合成和补充体内已经减少的胶原。因此,对于女人来说,补充胶原就显得尤为重要。 2.现在市面上有这么多种胶原蛋白产品,你们的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答: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研发的胶原贴敷料属医疗器械,具备完整的三螺旋结构,可运用于治疗青春痘、强行挤压青春痘留下的表浅性疤痕、促进痘面修复、美白,保湿、营养皮肤,长期使用有减少皱纹,延缓衰老的作用。而一般市面上鼓吹的胶原蛋白其实是明胶,因萃取技术不足或制造高温破坏,导致胶原原有的三股螺旋体结构无法完整取得,使得分子呈现不规则键结,所以仅能运用于低价位的食品材料,勉强用在皮肤保养方面,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湿作用。 3.胶原蛋白和明胶应用于皮肤保养品上,使用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胶原在皮肤保养品的应用上,主要的作用是修护及保湿功能。它是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再生的良好支架,而"明胶"因结构不完整,无法作为皮肤细胞再生支架,不具备修复功能。在皮肤保湿方面,根据测试结果,"明胶"的保水能力仅为胶原的30%,保湿效果远远不如胶原。 4.你们说胶原具有消皱的功效,这是真的吗? 答:胶原透过表皮层,进入真皮组织,充足的营养能加快人体自身胶原的合成,有效恢复皮肤的拉力和弹性,达到减少皱纹的目的。 5. 胶原为何具有美容功效? 答:胶原之所以在生物护肤领域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是因为其本身是一种由三股螺旋形纤维所构成的透明状物质,这种结构能够强劲地锁住水分子。另外,胶原中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它们都是天然保湿因子成分,其中一种独特的氨基酸———羟脯氨酸,被证明是皮肤新生的关键物质。(摘自《皮肤组织物可口服补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周学嬴,原刊于《中国化工报》)。 6. 对于正常皮肤来说,为什么面膜通常建议一周使用1-2次? 答:胶原是大分子蛋白质,其中的营养成分被肌肤充分吸收利用,达到预期的目的,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耐心的等待之后,您会有意外的惊喜。 7.胶原是怎么被皮肤吸收的? 答:胶原透过皮肤角质层进入体内有以下途径: (1)经毛囊孔、皮脂腺孔和汗孔进入(渗透);(2)经角质细胞间隙进入; 胶原贴敷料和皮肤紧密结合后,胶原会通过软化的角质细胞间隙进入真皮层。其他主要通过毛囊、皮脂腺孔和汗孔等空隙较大的地方渗透,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皮肤的表面积远远大于腺体等辅助器官的面积,胶原主要以皮下渗透的方式进入真皮层。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总结复习过程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总 结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 一固体制剂分类 1.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1、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这种古老的传统固体剂型,在化学药品中应用不多,但在中药制剂中仍有一定的应用。这是因为散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医源资料库》:散剂,药物剂型之一。药物研成粉末为散。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粗末加水煮服;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外用: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散剂治疗疾病的记载。由于散剂表面积较大,具有易分散、便于吸收、奏效较快的特点,至今仍是中医常用的治疗剂型。散剂制法简单,当不便服用丸、片、胶囊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散剂可分为内服散和外用散两种。内服散又可分为煮散(是中药特有的剂型之一,粉末较一般散剂为粗,不直接吞服而采用酒浸或煎汤的方式煎制,服时有连渣吞服者,有去渣服汤者,视处方具体规定而异。如银翘散、五积散等)、一般散(如平胃散)两种,外用散剂,又可分为撒布散(如桃花散)、吹入散(如锡类散)、眼用散(如八宝眼散)及牙用散(如牙疼散)等。 2.颗粒剂(Granule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

药剂学辅料总结大全

1.固体制剂 ①填充剂/稀释剂 淀粉 常用玉米淀粉,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 可压性较差。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 可压性淀粉 亦称预胶化淀粉,多功能辅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时,硬脂酸镁的用量不可超过0.5%,以免产生软化现象 糖粉 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而成的白色粉末。优点是粘合力强,可增加片剂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缺点是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片剂硬度过大,崩解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糊精 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乳糖 CRH高,吸水性弱,压缩成型性好,所压制的片剂外观美、溶出度好,既适用于湿法压片,也适用于干法粉末直接压片;价格昂贵,外国常用。 微晶纤维素MCC 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聚合度较小的结晶性粉末,良好的可压性和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的硬度。可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片剂中含20%MC时崩解较好。国外产品商品名:Avice 压缩成形性好,兼有粘合、润滑和崩解作用;干粘合剂;对药品有较大的容纳量;适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无机盐类 主要是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片剂辅料中常用二水硫酸钙)。性质稳定,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对药物无吸附作用。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的吸收有干扰。碳酸钙、磷酸钙 吸收剂 硫酸钙、磷酸氢钙、轻质氧化镁、碳酸钙、淀粉、干燥氢氧化铝 糖醇类 甘露醇、山梨醇呈颗粒或粉末状,具有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溶解时吸热,有凉爽感。因此较适用于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

常用新型敷料简介及其特点 新型敷料是在伤口湿性愈合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而推动这类产品发展有两个因素,即医疗界对伤口愈合和治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材料技术的不断进展提高。到目前为止,国内新型敷料市场上种类丰富。几种主要的新型医用敷料包括: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类敷料、抗菌敷料、复合敷料、水凝胶等等。 泡沫敷料 泡沫敷料是一类经由高分子材料(PU)发泡而成的敷料,表面常覆盖一层多聚半透膜,有些还具有自粘性,主要成分为聚胺基甲酸乙酯、硅胶等。代表产品如墨尼克公司的美皮康(图4-53)。 图4-53 作用机制:吸收性泡棉层可吸收大量渗出液、减少浸润,提供一个湿润、温暖及密闭的伤口愈合环境。适用于中至大量渗液的伤口。 优点:①提供湿润、温暖及密闭的愈合环境,支持自溶性清创。②吸收中至大量渗液,减少渗液及浸渍对伤口的影响。③气体和水蒸汽可以通过,可用于感染伤口。④舒适,使用方便,顺应性好,容易撕除,不伤皮肤。⑤隔热保温、缓冲外界冲力/压力,延长伤口敷料使用时间。 缺点:①不带粘边者需要外层敷料固定。②不透明,不能直接观察伤口情况。 ④不建议使用干性伤口、黑色坏死组织和焦痂的伤口(不能用在干性伤口的自溶性清创)。⑤成本相对较高。 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CMC)。片状水胶体是CMC 与低过敏性医用粘胶,加上弹性体、增塑剂等共同构成敷料主体,其表面是一层具有半透性的多聚膜结构。代表产品如优格公司的安普贴(图4-54)。

图4-54 作用机制:含软化纤维原成分,可将纤维蛋白软化清除;含有亲水性粒子,可与水作用产生胶膜,提供湿润环境,减少疼痛,不会使新生组织受伤;可活化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使发挥自溶清创的作用。适应于表浅伤口、少量至中量渗液的伤口及取皮区等。 优点:①保温、保湿,创造低氧环境和提供湿润愈合环境。②软化黄色腐肉,支持自溶性清创。③吸收少量至中量的渗液,减少换药次数。④片状自粘,不需第二层敷料,阻止细菌的侵入及防水。⑤舒适及减少摩擦(有减压的作用)。⑥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保持神经末梢湿润,移除时不沾黏创面,减轻疼痛,利于上皮移行及肉芽组织生长。⑦顺应性好,使用方便。 缺点:①不透明,不易观察伤口情况。②不适于感染的伤口和有肌腱、骨头暴露的伤口。③溶解后易被混淆为感染,有气味。移除时有棕色的残胶。④更换敷料时,影响周围边脆弱的皮肤。⑤不适于渗液多的伤口,易浸渍皮肤。⑥遇热及磨擦容易软化或变形边缘可卷起。 藻酸盐类敷料 藻酸盐类敷料,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钙。是一类从天然海藻植物里提炼出来的天然纤维(多聚糖,Polysaccharide)敷料,并经过精细的加工程序而成的一种高科技敷料。代表产品如施贵宝公司的Kaltostat(图4-55)。 图4-55 作用机制:伤口渗液中的钠离子和水分与敷料中的钙离子进行接触性的离子交换,使藻酸钙变成凝胶,提供湿润愈合环境,促进伤口细胞增生、加速伤口愈合;巨噬细胞受凝胶和藻酸钙的纤维激发而活化,去除感染组织和痂皮;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促使纤维母细胞/角质层细胞的增生,加快愈合;刺激血小板的黏着/凝集及活化内在凝血因子,达止血的效果。适用范围:中至大量的渗液伤口、有空洞与窦道的伤口、感染伤口有坏死组织伤口,癌性伤口。

敷料的选择

伤口敷料是压疮护理的中心组成部分。敷料的选择必须基于伤口床的情况、伤口周围皮肤情况以及压疮患者的目标。一般来说,当伤口床是清洁并处于肉芽组织生长期时,维持伤口床湿润是最佳的,可促进伤口愈合或闭合。有很多保湿敷料可供选择。不过,随着压疮的愈合或恶化,敷料的种类和选择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更多关于各种敷料类型的完整叙述,以及使用的临床指征和禁忌症,请参考《临床实践指南》。 常规建议 1.每次更换敷料时评估压疮,以确保目前使用的敷料是合适的。(证据强度=C) 2.应遵循生产商的建议,尤其是更换敷料的频率。(证据强度=C) 3.护理计划应提示一般的敷料粘贴时间,并应包括必要时更换敷料的备用方案,如在敷料污染和松动时(对家属、患者和医务人员)。(证据强度=C) 4.选择使伤口床保持湿润的敷料。(证据强度=C) 5.选择与伤口床底部保持接触或隔离皮肤的敷料,来保持伤口周围干燥,防止浸渍。(证据强度=C) 水胶体敷料 1. 对于清洁的II期压疮患者,可在不会导致敷料卷边和融化的某些身体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证据强度=B) 2. 未感染、浅表的III期压疮患者,可考虑使用水胶体敷料。(证据强度=B) 3. 如果粪便渗到敷料下,应更换水胶体敷料。(证据强度=C) 4. 对于深度溃疡,可考虑在水胶体敷料下面使用填充敷料,用于来填补伤口内的死腔。(证据强度=B) 5. 考虑使用水胶体敷料来保护某些有摩擦伤或者胶布粘贴伤危险的身体部位。(证据强度=C) 6. 在皮肤脆弱部位小心去除水胶体敷料,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证据强度=B) 透明膜类敷料 1. 考虑使用透明膜敷料来保护某些有摩擦伤或者胶布粘贴伤危险的身体部位。(证据强度=C) 2. 当患者无免疫力低下时,考虑使用透明膜敷料用于自溶性清创。(证据强度=C) 3. 当使用藻酸盐敷料或其他填充伤口填充物,并需要在伤口中保留一段时间(如3-5天)时,可考虑把透明膜敷料作为二层敷料使用。(证据强度=C) 4. 在皮肤脆弱部位要小心去除透明膜敷料,以减少皮肤损伤。(证据强度=C) 5. 对于中度或重度渗出的溃疡,不要使用透明膜敷料作为组织接触层。(证据强度=C) 6. 不要把透明膜敷料作为覆盖敷料,覆盖在清创酶剂,凝胶或油性药膏上。(证据强度=C)水凝胶敷料 1. 对于浅表轻度渗出的压疮可使用水凝胶敷料。(证据强度=B) 2. 在干燥的伤口床治疗中可使用水凝胶敷料,使伤口床保持湿润。(证据强度=C) 3. 对于疼痛的压疮可使用水凝胶敷料。(证据强度=C)

敷料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及重点问题解析总结计划.doc

敷料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及重点问题分析 2016-05-09CIRS-MD 敷料的定义:指用以覆盖伤口、创面的医用材料;其作用是暂时起到皮肤的部分屏障功能, 等待创面再上皮化或过渡到重建永久性的皮肤屏障。但是目前敷料的申报适用范围的变化,从原来的覆盖保护创面和吸收渗液等作用,逐步扩展到宣称具有促进上皮化、引导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止血、防止与创面肉芽组织粘连、减轻愈合后的瘢痕程度等功能,从原有的创面护理逐步向影响创面治疗和愈合方向发展。 目前常见的敷料产品有:创口贴、输液贴、脱脂棉纱布、凡士林纱布、聚氨酯泡沫敷料、水 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或复合材料敷料、具有抗菌性能的敷料。 (一)敷料应具有的特点 1、使伤口保持恒定的温度(37 ℃) 2、敷料与伤口接触面需保持一定湿度;有类似于皮肤的水分蒸发率 3、能吸收多余渗出物,有利于引流 4、具备良好的通透性 5、防止微生物、有害微粒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伤口,起到屏障作用; 6、移去敷料时不会损伤伤口,容易揭除,不伤肉芽,给患者带来较轻的疼痛。 7、良好的粘附性。有些敷料自身不具有粘附性,第二层敷料覆盖 8、最好便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二)理想敷料的主要性能要求 1、物理性能:适宜的强度、张力、弹性;平均孔距及孔的含量能抵御细菌的侵袭;适宜的 透气性、透湿性及吸水性;有适宜的厚度;便于操作和固定。 2、化学性能:适宜的酸碱度、可控的残留量(添加剂、助剂、催化剂等) 3、生物学性能:能很好地贴附在创面;无毒性、无抗原性,控制感染;适宜的生物降解性; 促进新真皮组织的形成;降低收缩,无瘢痕形成愈合;血液相容性和止血性。 (三)申报资料要求1、综述资料 概述:管理类别、分类编码等 产品描述:区别于同类产品的特征 型号规格:区别、对比表、图片等 包装说明 适用范围和禁忌症:急性、慢性;特定人群 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情况(如有):研发背景、目的、产品设计原理、结构 组成、原材料、性能指标、预期用途、生产工艺、灭菌方式、技术性能指标、有效期(形式:列表) 2、研究资料

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

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医用敷料的临床研究及指南进行综述,分类介绍各种医用敷料的成分及功能特性,还介绍了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为选择合适的医用敷料提供参考。展望了医用敷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医用敷料;伤口愈合;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材料 [Abstract] Reviewed the recent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medical dressings, their performances and materials of them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were introduced too. The content was aimed at help to make a good choice of medical dressing. Ultimately, the view explored medical dressings’ developing direction. [Key words] medical dressings; wound healing; natural polymer; synthetic macromolecule; inorganic material; composite 据统计,目前市面上有存在超过2400种医用敷料[1],如何选择合适的敷料是医护人员常常遇到的问题。关于敷料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为便于分类,2005年英国皇家护理学院(Royal College of Nursing)压疮指南[2]将敷料分为五大类:即接触性敷料、主动性敷料、被动性敷料、互动性敷料和抗菌性敷料。此分类法不尽全面,本文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将敷料分类、性能及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天然材料类 1.1 传统的纤维素材料敷料 属接触性敷料,由棉纤维经过脱脂加工而成的棉纱敷料(Gauze Dressings),是使用历史最长,目前仍广泛使用的敷料,具有吸水性、耐热性,可以重复使用,防止创面黏附,通常用于伤口表浅或有轻微渗出的伤口[3]。其价格低廉,效果较理想[4]。但该类敷料吸收能力有限,无法保持创面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延迟创面愈合。目前通常可以通过浸渍、涂层等物理及化学法来改进敷料的性能[5]。其结合负压吸引法(NPWT,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治疗急性或慢性伤口效果令人满意[6]。 1.2 天然材料改进敷料 属互动性敷料,通过与伤口渗出物接触而改变伤口的生理状态。 1.2.1藻酸盐敷料(Alginate Dressings) 主要成分常见的是海藻酸钙[7],具有高吸湿性、成胶和止血性能,无残留及损伤。主要应用于流血、流脓较多的伤口。其缺点是止血速度快但作用时间比较短。目前市场上的藻酸盐类敷料可分为表面用敷料和伤口填充物二大类。 1.2.2 甲壳素/壳聚糖敷料 甲壳素是由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形式连接而成的天然多糖,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8],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抗菌、消炎、无毒、止血、减少创面渗出和促进创伤组织再生、修复、愈合的作用,易加工成型,而且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9]。其可诱导创面快速而有序地愈合,生成良好的新皮肤组织[10]。缺点为力学性能差、抗水性差等[11],因此成品中通常会加入甘油等赋形剂。壳聚糖可加工得到不同的衍生物,如羧甲基壳聚糖,生物降解性优于壳聚糖。 1.2.3 改性纤维敷料 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可得到羧甲基纤维(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相比于棉纱布,止血性和吸水性均提高,不需要经常更换,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以方便地从伤口上去除。Harle等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伤口护理的研究证实了其优点[12]。纤维素还可磷酸化成为磷酸化纤维素,可以降低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伤口愈合[13]。 1.2.4 琼脂糖改性敷料 是一类大型海藻多糖,已经被证实具有辅助皮肤再生的功能[14]。 1.2.5水胶体敷料(Hydrocolloid Dressings) 是由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加工而成,其中羧甲基纤维是最常见的可吸收成分。常用于溃疡性创面及各种急性损失[15]。还有一种脂质水胶体敷料,是用水胶体颗粒和凡士林混合覆盖在编制紧密的聚酯网而成,为伤口保湿,不粘连、更换时无疼痛[16]。

伤口敷料选择及其应用现状_涂倩

·综 述· 涂倩,姜丽萍* ,张静伟,张恩,王艳艳 C h o o s i n g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w o u n dd r e s s i n g s :a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T u Q i a n ,J i a n g L i p i n g ,Z h a n g J i n g w e i ,Z h a n g E n ,W a n g Y a n y a n 摘要:对国内外敷料临床研究及指南进行综述,介绍理想伤口敷料的功能、各种常用敷料(接触性敷料、主动性敷料、被动敷料、互动性敷料、抗菌性敷料)的特性及伤口评估方法,为伤口敷料的选择提供参考。关键词:敷料; 伤口; 皮肤;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52(2010)04-0087-04 D O I :10.3870/h l x z z .2010.04.087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涂倩(1983-),女,硕士在读,学生;*通讯作者 收稿:2009-10-11;修回:2009-11-28 随着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各种新型敷料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已存在超过 2400种伤口敷料[1] 。如何根据患者伤口情况及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敷料,是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关于敷料选择及应用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笔者参考国内外敷料的临床效果研究和相关指南,阐述各类产品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伤口敷料提供依据。1 理想伤口敷料的功能 理想敷料应具备以下功能[2] :①使伤口保持恒定的温度(37℃);②敷料与伤口接触面需保持一定湿度;③能吸收多余渗出物;④具备良好的通透性;⑤防止微生物、有害微粒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伤口;⑥移去敷料时不会损伤伤口。2 伤口的评估 敷料选择的原则要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根据创面颜色和渗出物的量来选用敷料。 2.1 伤口颜色的评估 1988年,C u z z e l l [3] 提出用红、黄、黑三种颜色来评估伤口情况,此评估标准直接易记且标准统一、操作性强,已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同并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红色创面可能处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症期、增生期或成熟期,此类伤口护理原则是保护伤口,并提供适宜的湿度,避免脱水,使肉芽组织与表皮细胞能够生长。黄色创面颜色从黄色到白色以及灰色,以皮下脂肪坏死产生黄色脓性分泌物为主,无愈合的倾向,其护理原则为清洁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并移除多余组织分泌物,以便尽快清除细菌,让伤口转成红色。黑色创面是指以全层皮肤坏死形成棕色、棕褐色及黑色的干而厚的痂皮为主,同样无愈合倾向。清创是此类伤口的护理原则,可以减轻伤口感染的风险,促进修复。创面愈合的过程是创面颜色由黑变黄,再变红的过程, 有时慢性创面可能同时存在黑、黄、红的情况,此类 亦称为混合型创面,即表示伤口内混有部分健康的及部分不健康的腐肉或结痂组织。此类伤口护理原则应结合不同情况来选择适宜敷料,为伤口提供有利愈合的微环境。 2.2 伤口渗出量的评估 临床医护人员对于伤口渗出量的评估习惯凭主观判断,其结果误差较大。 1994年,M u l d e r [4] 提出基于更换纱布(10c m×10c m )频率评估渗出量的方法。具体为:①无渗出。指24h 更换的纱布不潮湿;②少量渗出。24h 渗出量少于5m l ,每天更换纱布不超过1块;③中等渗出。24h 渗出量5~10m l ,每天至少更换1块纱布,但不超过3块;④高渗出。指24h 渗出量超过10m l ,每天3块或更多纱布。进行伤口护理时,应根据伤口渗出量以及不同种类敷料的吸收性能做出正确的选择。3 敷料选择及应用的临床研究关于敷料选择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为便于分类,笔者参照英国皇家护理学院(R o y a lC o l l e g e o f N u r s i n g )2005年压疮指南[5] 将敷料分为五大类:即接触性敷料、主动性敷料、被动敷料、互动性敷料、抗菌性敷料。3.1 接触性敷料 此类敷料最大特点是防止创面粘附,使分泌物排出通畅,通常用于伤口表浅或有轻微渗出的伤口。以纱布敷料(G a u z e D r e s s i n g s )为代表,一般为棉质或合成纤维制成,其形式多样,常用为纱布块、纱条等。目前,纱布敷料的适用范围比较有限, 主要作为外科敷料。U b b i n k 等[6] 分别使用纱布敷料和密闭性湿性敷料护理有开放性伤口的外科患者285例,发现纱布组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密闭性敷料组,且费用更低。该研究表明,急性或有大量分泌物的伤口,尤其是外科伤口,采用廉价的纱布敷料可取得较 理想的效果。K a m m e r l a n d e r 等[7] 研究发现,使用浸有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的湿纱布覆盖慢性伤口,随着水分蒸发纱布由湿到干,去除纱布时可去除部分伤口坏死组织及渗液,可起到清洁伤口、为其他伤口敷料提 ·87·

敷料的概念及种类

敷料的概念及种类 一、敷料的概念? 敷料,是包伤的用品, 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材料。 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导致了创面敷料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今天,新型的创面护理用敷料相对于早期而言,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多种不同性能的敷料可供临床护理人员选用。 二、敷料种类 一般来说,敷料的演进是从最早期的被动型敷料,发展到相互作用型敷料,继之又演变到现今的生物活性型敷料和天然纳米型敷料。 各种敷料的特性 一)天然纱布(棉垫) 这是使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一类敷料,其主要优点有: 1、强大而快速吸收创面渗出液 2、材料经济 3、生产加工过程简单 主要缺点有: 1、通透性太高,容易使创面脱水 2、粘着创面,更换时造成再次性机械性损伤 3、外界环境微生物容易通过,交叉感染的机会高 4、用量多,更换频繁、费时且患者痛苦 由于自然资源的减少,纱布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因此,为了避免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出现了应用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加工成医用敷料,这就是合成纤维类敷料。 二)合成纤维类敷料 这类敷料具有纱布一样的优点,如经济,并具有很好的吸收性能等,而且,有些产品还具有自粘性,使其使用起来很方便。然而,这类产品同样具有纱布一样的缺点,如通透性高、对外界环境颗粒性污染物无阻隔等。 三)多聚膜类敷料(Polymeric Film) 这是一类比较先进的敷料,具有氧气、水蒸气等气体可以自由通透,而环境中颗粒性异物如灰尘以及微生物等不能通过的特点。 因此这类敷料具有以下诸多优点: 1、阻隔环境微生物入侵创面,防止交叉感染 2、有保湿性,使创面湿润,不会粘着创面而不会产生更换时的再次性机械性损伤 3、有自粘性,使用方便,而且透明,便于观察创面情况 其主要缺点是: 1、吸收渗液能力差 2、成本相对较高 3、创面周围皮肤浸渍机会大 因此这类敷料主要是应用于术后且渗出不多的创面,或者作为其他敷料的辅助性敷料。代表产品有:Opsite (Smith & nephew)、Tegaderm(3M)、 Stabulion(Coloplast)、Bioclusive(Johnson & Johnson)等。 四)发泡多聚体类敷料(Polymeric Foam)

药用辅料学总结

★药用辅料:药物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时,通常要加入一些有助于制剂成型、稳定,使制剂成品具有某些必要的理化特征或生理特性的各种辅助物质 ★药用辅料学: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辅料与药物剂型、处方、制备工艺等的相互关系和药物辅料的开发、应用等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液体制剂:不仅包括化学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法和分散程度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系统,还包括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组分而制得的液体制剂 表面活性剂:在液体中仅加入少量即能使液体表面张力下急速下降的物质 ★增溶剂:某些难溶性药物分散于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后,溶解度增大,并形成单相缔合胶体溶液的过程 ★助溶剂:由于第二种物质存在而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现象,这种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两者区别:増溶是表面活性剂,是被増溶物质以不同形式与胶束结合而増溶;助溶是因为形成络合物、复合盐、大分子物质等) 胶团: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粒子,称为胶团或胶束 临界胶团浓度(CMC):在一定温度和浓度条件下,胶团有一定的分子缔合数,开始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 昙点:某些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部分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温度降低后又澄明,这个由澄明变浑浊的现象叫起昙,转变的温度称为昙点或浊点。 吸湿: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大于物料粉末本身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压时,固体物料粉末吸附水分的现象 临界相对湿度(CRH):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水溶性的物料粉末的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CRH。(CRH为水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越小则物料越易吸湿)填充剂:①稀释剂—用以增加药物重量与体积或分散主药以降低物料粘性,利于制剂成型和分剂量的赋形剂②吸收剂—用以吸收原料中多量液体成分的赋形剂 ★气雾剂: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制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抛射作用使内容物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剂型 ★抛射剂:气雾剂中使用具抛射作用的辅料称为抛射剂 乳剂:也称乳浊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组成的非均相分散系统,通常由一种液相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相而形成的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的剂型 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润湿剂:促进疏水性药物微粒被分散介质湿润的附加剂 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物品,也称抑菌剂 氯化钠等渗当量值的含义:指与1g药物呈现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用E表示。

医用敷料

医用敷料调研 医用敷料,是包伤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屏障功能,起着防止水分及电解质等物质的流失,以及免疫、传感等功能,对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阻止微生物入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创伤、烧伤及皮肤溃烂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细菌感染、新陈代谢加剧、水分和蛋白质过度流失、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等,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皮肤损伤后,通常需要采用皮肤的替代品医用敷料来保护伤口,防止创面感染和严重脱水,提供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 关于敷料选择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为便于分类,参照英国皇家护理学( Royal College ofNursing) 2005年压疮指南将敷料分为五大类:即接触性敷料、主动性敷料、被动敷料、互动性敷料、抗菌性敷料。 1.接触性敷料 此类敷料最大特点是防止创面粘附,使分泌物排出通畅,通常用于伤口表浅或有轻微渗出的伤口。以纱布敷料为代表:一般为棉质或合成纤维制成,其形式多样,常用为纱布块、纱条等。目前,纱布敷料的适用范围比较有限,主要作为外科敷料。研究表明,急性或有大量分泌物的伤口,尤其是外科伤口,采用廉价的纱布敷料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棉垫)这是使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一类敷料。 优点: 1、强大而快速吸收伤口创面渗出液 2、生产加工过程比较简单 缺点: 1、通透性太高,容易使创面脱水 2、粘着创面,更换时会造成再次性机械性损伤 3、外界环境微生物容易通过,交叉感染的机会较高 4、用量多,更换频繁、费时,且患者痛苦 由于自然资源的减少,纱布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因此,为了避免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出现了应用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加工成医用敷料,这就是合成纤维类敷料。 1.2.合成纤维类敷料: 这类敷料具有纱布一样的优点,如经济,并具有很好的吸收性能等,而且,有些产品还具有自粘性,使其使用起来很方便。然而,这类产品同样具有纱布一样的缺点,如通透性高、对外界环境颗粒性污染物无阻隔等。 2.主动性敷料 此类敷料通过促进伤口的趋化作用、抑制蛋白酶的表达或减轻凋亡负担等影响伤口生理、生化特征,直接促进愈合过程。此类敷料主要包括: ①含活性成分的敷料,如含生长因子、胶原和透明质酸的敷料; ②皮肤移植,如人类或动物的皮肤移植到创面; ③组织工程产品,如角质形成细胞膜片、真皮替代物。 2.1胶原敷料(Collagen Dressings) 胶原是脊椎动物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蛋白,体外应用可促进皮肤组织合成代谢和细胞再生,提高皮肤局部温度和湿度,加速局部皮肤细胞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皮肤细胞的更新换代,从而加速组织再生与修复。胶原敷料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适用于各类无感染、不易愈合的伤口。此类产品大致可分

创面与换药(总结)

创面与换药 一、创面的定义 创面也称为伤口,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皮肤正常功能受损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 二、创面的分类 (一)根据创面的愈合周期,分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 一般认为,急性创面是指自创面形成的前2个星期内的所有创面。慢性创面是由于受某些不利因素如感染、异物、缺血等的影响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受阻,愈合过程部分或完全停止,使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个星期,这时的创面称之为慢性创面。由此可见,所有慢性创面都是由急性创面发展而来。 常见的急性创面有:手术切口、外力损伤、烧伤 常见的慢性创面有:褥疮、下肢血管性(动脉性/静脉性)溃疡、糖尿病性足溃疡、放射性溃疡、癌性溃疡、外伤后残余创面 (二)根据创面损伤的深度,可将创面分为三种: ①I类创面------ 表皮性损伤 损伤仅限于累及皮肤的表皮层,表现为表皮剥脱。当创面较小时,其愈合系通过基底细胞的分裂、增生和分化后向上移行而实现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则愈合是从创面周缘健存的基底细胞开始分裂、增殖来启动愈合过程的。通常于伤后2-4天即可完全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故这类创面的愈合也相应地非常简单。 ②II类创面------ 真皮性损伤 损伤较深,达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 ③III类创面------ 全层性损伤 损伤深达筋膜、肌腱或肌层,常伴随着血管、神经甚至骨骼的断裂。 (三)根据创面的清洁程度,将创面分为三类: ①清洁创面 未受细菌污染的伤口,包括大部分手术切口,此伤口如经正确处理,一般都能达到一期愈合。 ②污染伤口 有细菌沾染,但尚未发生感染的伤口。一般伤口8小时之内处理者属此类伤口,但单纯切割伤、头面部伤在12小时内者可按污染伤口处理,伤后即开始注射抗生素在12小时内者也可按污染伤口处理。污染伤口及时清仓,可转变为清洁或接近清洁伤口,争取一期愈合。 ③感染伤口 伤口被细菌污染严重,伤口已发生细菌感染,有较多分泌物、脓液或坏死组织感染伤口只能通过换药,达到二期愈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