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衣--无怨无悔的母爱琦君

毛衣--无怨无悔的母爱琦君

毛衣--无怨无悔的母爱琦君
毛衣--无怨无悔的母爱琦君

毛衣--无怨无悔的母爱琦君天冷了,我从箱子里又翻出那件藏青旧毛衣,看来扣子已经掉了两粒,扣眼也豁裂了好几个。我把手指头套在破窟窿里,转来转去,想穿根线缝一下却打不起兴致,这件毛衣实在太旧,式样也太老了—又长又大地挂在身上,看去年纪都要老上十岁。想拆了却又万分舍不得,因为这是廿六年前,我给母亲织的,母亲只穿过一年就去世了。廿多年来,我一直珍惜地保藏着这件毛衣,每年都穿着它过冬。为了它,我不知多少次背了老古董的名字。看看百货商店里挂着那么多的新式毛衣,也曾几次想买,而且还在

店里试穿过,对着镜子前后左右地照,可是一想起还有这件藏青毛衣,就觉得不该再买新的了。

记起从前母亲常说的话:「要节省啊!要记得你读这几年书不容易,心思放在学问上,不要把时间金钱浪费在不必要的东西上,妈是把你当个男孩子看的唷。」这几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母亲已经不在了,我更不忍心不听她的教诲。

况且手头也确是没有余钱,所以还是决心不买,而且往后连眼睛也不再往橱窗里多望了可是套上这件旧毛衣,对着镜子一照,心里又不免有点矛盾。看,多老气呀!还是

把它拆了织个新样子吧,即使母亲在世,也不见得会不赞成吧。这是道地蜜蜂牌细毛线呢!现在买起来可不便宜,不好好利用它不可惜了吗!

说起蜜蜂牌细毛线,我不由得想起那一年去上海读书,母亲送我上船时说的话:「小春,天太冷了,你带孝又不能穿丝棉背心,到上海就买一磅蜜蜂牌细毛线—要真正蜜蜂牌的,这个牌子的毛线最软和。花几个钱,请人给你织一件毛衣穿在里面就暖和了。」母亲说话时紧紧捏着我冻得冰冷的手,可是我觉得母亲的手也不暖,被风吹得干枯的手背上隆起了青筋。那天母亲的脸显

得特别苍白清瘦,也许是灰布罩袍和鬓边那朵白花的缘故吧!我心里想:母亲不该瘦得那么多,老得这样快啊!我眼圈儿一红,赶紧举手摸摸头发,把白绒花摘下来重新又别上去。母亲的眼光呆呆地看着我,舱门外来来往往的送行人和乘客,谁也没有注意这一对穿灰布袍子戴白绒花的母女。父亲去世才两个月,为了继续学业,不得不在兵荒马乱之时,远离母亲去人地生疏的上海读书。如果交通突然受阻的话,一年半载之内,还不知是否能回来探望母亲呢!

我的泪水终于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母亲也只是用手帕擦着眼睛,却低声劝慰我

说:「不要哭,出门要好好儿的,到了马上

写信来。」母亲没说太多的话,只是帮我打

开铺盖,把枕头拍得松松的。

杭州坝桥是中国最著名的送别之处,别离的

人会折柳条相送,表达出心中永远思念的意

思,这就是「坝桥折柳」的由来

杭州壩橋是中國最著名的送別之處,別離的人會折柳條相送,表達出心中永遠思念這就是「壩橋折柳」的由來

读书与人生作文

读书与人生作文 导读:我的快乐从读书开始。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快乐,因为我读书。我经常徜徉在书中看落霞和白云,体会生命的灿烂和寂寞。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书与人生作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读书与人生作文1 哲学家吉尔伯特曾经讽刺人类不过是剃净了毛的猴子,史密斯据以反驳的理由是:人类会著书,会读书。人类能将心灵的精华诉诸文字,流传后世,也只有人类,才能阅读先哲的智慧,从中获益。 拿破仑有句名言:“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令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于无知的征服。”此话从这位雄霸欧洲的帝王口中道出,更添一番深意,令人回味无穷。无疑。对于知识的追求,令人身心愉快。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之意不在寻求什么“黄金屋”、“千钟粟”与“颜如玉”,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需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册好书,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体验与思想洞见。所以,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他走遍全世界。宋代诗人尤袤对书的赞语更富于浪漫的味道,所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贫贱读之以当友朋,寂寞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书人心境,历历可见。 静夜如水,放下帘儿,泡上一杯清茗,独自于灯下展读,悠悠然游于道。夜读的境界醇厚如酒,以至“三更有梦书当枕”,连梦中也

飘逸出阵阵书香了。 雨天读书另有一番幽趣。在滴滴答答的'敲檐声中最宜于开卷了。选择一个惬意的姿势,让整个心灵浸润于大师的泽惠里,怡然如西湖卧游,静定如枯荷听雨。待街灯四起,掩卷沉思,心里是抑制不住的莫名的怅惘和美丽的忧郁。 读书是件乐事,访书、淘书、购书、藏书也是件乐事。郑西谛访得一册所需古书,“往往大喜数日,如大将之克名城”。不得已而售书时,竟如“李后主挥泪斩宫娥”之黯然。阿英说起上海城隍庙的旧书店、旧书摊,如数家珍。像英国书痴乔治吉辛那样,为买一套好书而克扣口腹之欲的体验,得书后摩挲书页的幸福,恐怕书人都有同感。持四壁为书,漫步于书林小径,作绕室旅行,自是别有风光。静静地伫立于书橱前,单是那一个个书名,便是一串串动人的故事。随手抽出一册,若是重读之书,如晤旧友,那是亲切而坦诚的长谈,透着往事的温馨;若是未裁之新书,则庆幸终于有了阅读时间,那份负疚便可收回。何况,除了书本身的故事外,还有隐进书页的无数故事:那买书的艰辛,得书的欢欣,赠书人的情谊……一册册书,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时光。 不过,坐拥书城须时时输入相识的清新空气才是。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是纵意书卷。酸腐气太盛,难免不被人讥为书呆子,想孔乙己那样,自然要不得。今日,科举取士已成过去,现代社会涤荡了古人读书特有的浪漫意味,商浪冲击下,所患不是书呆子多,而是读书人少。然而,对于今日的读书人来说,要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柱青

桂花雨(琦君散文)

桂花雨 文/琦君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的桂花盛开季节。 小时候,我不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 故乡靠近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 我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念中学时全家到了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里去赏桂花。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三更有梦书当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精品]

三更有梦书当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精品] ,那屬於中國傳統女性的散文, 方叔 「三更有夢書當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 在清朝以前,散文一直是我國文學的主流,而在我國的文學標準上,上乘的作品,必須是要能稱得上,「溫柔敦厚,不怨不尤」。看琦君女士的作品,的確能擔受這八個字而無愧。 大抵,散文都是作者以身邊的事物為主題寫成的,因此從文章當中,對琦君的身世,我們也有個概括的了解。琦君的父親潘老爺,和母親原是明媒正娶的夫妻,但由於母親較父親年長,品貌、學識又討不到丈夫的喜歡,因此潘老爺又娶了二姨娘,母親也自此承受了父親一世的冷落。母親婚姻上的挫折,使她中國女人傳統逆來順受、溫柔、又內蘊堅強的美德發揮得特別明顯。,這點在「母親新婚時」這篇中寫得很清楚,母親的個性影響了女兒,女兒的個性又發散在文章中,我們可以說,琦君的作品,無論文筆、內容或風格,都在在代表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氣質。 琦君的文字是樸素平易的,她自己在「序」中承認,這除了和天生的性格有關係外,多少也是受了老師的啟迪,「我們與其以腦作詩,寧願以心作詩。」「在文學上,『真』較『美』尤為重要,有了不能已於言的真情真意,則尤『善』矣。」這是她的寫作原則。 全書共有廿六篇,內容大多是追念過去的。她懷著極濃的情感去描寫她的母親、外公、小叔叔、長工阿榮伯及已逝去的幾位朋友,文中也常提到父親,卻沒有特別成為一篇的主角,原因大概不是出於不滿,而只不過是和父親接觸得不夠多,感情上沒有那麼令她感動的關係。在琦君眼中,不只過去的時光是美好的,過去的生活方式也是叫人留戀的,寬大、和平又親切的農業社會生活,雖然她本著「不薄今人愛古人」古今皆收的原則,但正如她不慍不火,不緩不急的文筆一樣,我們看得出來,真正

琦君散文阅读总结(读书报告)

“琦君散文”阅读总结 一、篇目回顾 专题一:故乡·童年 《下雨天真好》、《春酒》、《桂花雨》 专题二:故乡·母亲 《母亲的金手表》、《母亲的书》、《妈妈的手》、《髻》 二、阅读视角 琦君散文特点: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阅读视角一: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阅读视角二: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三、以读书报告的方式,总结你阅读琦君散文的感受与收获 示例: “琦君散文”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二、阅读篇目 三、读后感 从心灵里唱出的歌 ——我读琦君散文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 在琦君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她对她的故乡,亲人师友那割不断的爱,及她对她童年温馨的回忆。她的文章,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见不到撕心裂肺情爱描写,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是她平静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如淙淙细流般含蓄的情感。 极喜欢她散文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母亲的金手表》中她细腻地描写母亲对金手表的珍惜,这份珍惜背后是因为“金手表对我们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种保证,一份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宝爱金手表的心意。”从这份珍惜里我们读出母亲渺茫的期盼,小心翼翼的守候。“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定,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的。”小小年纪的琦君就明白了母亲的这份珍惜背后孤独寂寞的心理。 《母亲的书》里,母亲看橡皮书“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这是母亲对自己慈母的深深怀念。这本最厚、最结实的橡皮书中真正的书是父亲的信。“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琦君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内心对父亲的依恋,寂寞的甜蜜。而最让母亲恭敬的佛经,母亲诵经后的神情是如此耐人寻味,“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我们在这微笑里却分明看到了一份让人心酸的悲凉,一份任命的无奈,一份坚强的隐忍。 《妈妈的手》里,“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琦君在自己也做了母亲后,在自己也到了母亲的年龄后,是怀着怎样的怜惜,写出当年母亲内心的心酸与痛苦啊! 《髻》里和姨娘背对背梳头的母亲,听着“在走廊的那一边,不时飘来父亲和姨娘琅琅的笑语声。”内心的愁绪又岂是我手中一把小小黄杨木梳能理清的?但这份无法化解的怨愤却在垂垂老去的姨娘的愀然一笑中,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释然。 琦君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和一位老朋友聊聊家常,让你时刻感觉到生活的温暖。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在冬日手捧一杯清茶,让你时刻感觉到清香。或许,你可以说她视野狭隘,或许你还指责她一味沉浸在回忆中,或许你还觉得她不够深刻,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对过去的一切,对她的根,有一条割舍不下的线,而这根线所承载的正是“爱”。正如楼肇明所言“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 有一种美,它是洗尽铅华后岁月所赋予的,它不用涂粉弄脂,但是它也不会蓬头垢面,我想,琦君先生的散文就是这样一种美,一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之美。她的语言,看似平平淡淡,毫无惊艳之感,但禁得起品味咀嚼,细细读来,自如咬菜根,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充满中国特有的浓厚伦理色彩和温馨和亲情。著名评论家夏志清、散文家杨牧甚至认为她的散文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朱自清和冰心,有些篇章中可以传世的。琦君的散文严密而坚硬,深刻而不晦涩,广阔而不枝不蔓,流传着一种淡雅肃静的韵味,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被她笔端的祥和与宁静以及浑厚与温馨的情怀所征服。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麽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麽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麽图案和颜色,都彷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麽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

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麽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麽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摺,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梨阿。」「拔舌耕梨」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梨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外公说十殿阎王是人心里想出来的,所以天堂与地狱都在人心中。但因果报应是一定有的,佛经上说得明明白白的罗。

东风风度 风度何来三更有梦书作枕牡丹江公益大讲堂讲稿(董一菲)作文指导

东风风度风度何来三更有梦书作枕牡丹江公益大讲堂讲稿 (董一菲)作文指导 【--合同书】 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中午好!今天和大家谈“风度”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应该说,我也不十分了然,只是谈谈自己的感悟而已。“风度何来”后面是个冒号,实际上是设问,选用琦君的一句话作为解读,琦君是这样说的:“三更有梦书作枕”。 __总理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我们 __、这个民族的伟大的、理想的、浪漫主义的构想,那就是希望--中国人有尊严地活着。何为“尊严”?其实想一想,归根结底,“尊严”是什么?“尊严”其实是源自一种修养,有了修养才有尊严,有了尊严才有了人生的美丽和人生的风度。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德国有一个普通的小镇,这个小镇很小很小,小镇的人过得很宁静,但是一旦有一场音乐会的时候,他们会盛装前往,这个精心的盛装的过程体现他们的风度、他们的美丽,这些表象的风度和美丽于他们对音乐的深深地爱,深深地修养。因为懂得,所以悲哀;因为懂得,所以美丽;因为懂得,所以才有风度。又想起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中国的一个海岛之国-- 厦门,厦门在扩建的过程中,涉及到修建一条环海公路,为了一棵老榕树,环海公路优雅地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如此地敬畏生命,使厦门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法国的路易十四时代,中国的盛唐是最美丽的、最风雅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美,向往翩翩风度,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琦君说“三更有梦书作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追忆,历史上的“俊男靓女”的风雅往事: 说起美丽的人,想起中国古代最美丽的男子,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才比子建,貌比潘安”,让我们念念不忘,让中国人记住这句话,让潘安成为美貌的代名词。《世说新语》对潘安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朋友们和我一起看:(大屏幕显示) 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这样的三个字我用红点标注出来,这便是“好神情”。洛阳城是什么地方?它是集结了人世间那么多美丽,那么多荣华富贵的地方,这里的女子,什么样的风流人物没见过呢?可是她们见到潘安,已经不顾什么伦理道德。这里有一句话“莫不连手共萦之”,意思很显然,她们手拉着手,把潘安圈在中间,左看右看。是些什么样的妇人呢?这个称呼也很别致。关于中国古代对女子的称呼也很多,比如说“女孩”,“女人”“女子”“女儿”等等。我们说女儿,肯定会联想“女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一): 琦君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琦君简介(二): 琦君简介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温州瓯海瞿溪镇,台湾当代文学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亦涵括小说、评论、翻译及儿童文学,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语言。其主要著作有《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琦君简介(三):

琦君生平简介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超多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合集《琴心》,她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灯景旧情怀》等。她的散文曾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

亲子阅读心得:三更有梦书当枕

亲子阅读心得:三更有梦书当枕 亲子阅读心得:三更有梦书当枕 少时便喜读书,尤其碰到一本合自己口味的书,便会不舍昼夜,一口气把它啃完,甚至曾经有过台风夜摁着书,点了三根蜡烛,一宿不眠,把自己眼睛熬得红肿的经历。其实,读书也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力气的。现在也许已然没有了年少时的那股子劲头,但每天晚上临睡之前,也总要靠在床头,随手翻本书,小看上几页,才能安然入睡。每每看得心满意足,睡眼朦胧,便执书于怀间,如同呵护着自己的孩子,酣然入睡,舒服地连个梦都没有。 爱书,就像爱自己的孩子,读书时,入神地盯着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标点,如同端详自己的孩子,捧在手上,更想藏在心间。孩子就是自己最爱的一本书,一辈子都在用心地读她,欣赏她。我为人父已经整整十一年了,早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便有意识的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希望她也能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时候她连拼音都没学过,我们便给她买一些图画书,不需要字,里面有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让她边看边讲述出。我们则在一旁认真地听,不时地跟她互动,表示对她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等到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她就已经能口头写一小段作了,比如有一次她描述了头一天晚上做的梦:“我梦见了一条美丽的彩虹,我在彩虹桥上边走

边玩,突然脚下一滑,狠狠地摔了下,却正好落在了妈妈的怀里,我开心地笑了”。是啊,彩虹如此美丽,妈妈的怀抱又美丽如此,如何能不笑?充满童趣,又意味昂然,令人忍俊不禁。然后把她的每一次口头作记录下,发在QQ空间日志上,这样一,能让她不时地回味自己的“成果”,更加触发她读书的兴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面不断扩展,除了给她一定的自由度,让她自主性地看一些儿童读物(如曹轩,杨红樱书)外,还让她看一些图片与字结合的又较成人化的书籍,比如《三国演义》中特别著名特别出彩的节,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结合,她看得饶有兴致,几乎令她过目不忘,倒不是夸耀孩子的记忆力,而是我觉得读物的选择适当与否,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很是关键。等她上了中高年级,又建议她看一些成人书籍,比如“四大名著”,自然,有些字句艰涩难懂,便同她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小说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性格、特长、品行等等,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甚至有时候,我会跟她探讨一下比较另类的观点,比如《水浒》中,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忠义两全的农民起义领袖?还是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我告诉她,我的观点是后者。也许是一种误导,又或许是一种启发,读了便读了,想了便想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儿去吧。 书如孩子,孩子如书。书放久了,虽然褪色泛黄,却恒

(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作业

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 1.(2017广东中山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放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选取了“暖日”“杨柳”“浓春”“海棠”这些春日里优美的景色,是乐景哀情的写法。 B.“浓春醉海棠”的诗意是“浓浓春意使海棠也沉醉”,“醉”用拟人的修辞,把海棠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富有诗意。 C.“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 D.“燕坐独焚香”中的“独”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独”表达的情感不一致。 E.本诗首联的“醉”是诗眼,因为被陶醉的不只是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颔联、颈联、尾联叙事抒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2.(2017江西二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 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②石泓:石砚。③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 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E.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2017安徽安庆一联)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11分)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三更有梦书当枕

三更有梦书当枕 课 件www.5yk https://www.doczj.com/doc/f319129128.html, 琦君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然的心绪以及宁谧的氛围,都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有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间熨过,熨开心上的每一条折皱。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先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 于幽美如诗情琴韵的意境之外读书,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起一位伟人青年时锤炼自己,专拣市声嘈杂之处读书,常激赏赞叹,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修得。看来,片刻宁

静,一室温馨,对读书人是何等重要。求生存的匆促步履,打乱了众生心灵的止水。爱,于时光的余白处,慵读几页小书,犒赏一下干渴的灵魂,总不为过吧?可是家务劳动、友人来访、子女教育以及电视喇叭的耻噪使你无处躲藏,只好缴械投降。日常的喧嚣里,早已不进须臾的宁静。 所以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这时,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凡的斗室骤然踌静。家人睡熟,喋喋不休的电视也早已哑然无声。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捻亮床畔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或半躺半坐,罗埝掩住个半身子就可以了。是否举头望明月或者从记忆深处觅出几行古诗是自己的事情,这样很容易沉浸于读书的心境中去,而自己竟然还浑然不觉。 书是选好的,就安在枕下,不必提议从书架上查取。用不着书签指路,一下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对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这动作就该像手巧的售货员取货一样娴熟。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情节极佳的小说,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几篇也就够了,不必太多。像少年时读书那样,不眨眼看到明天,那样是不可能的。明天一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学生时代焚膏继晷的苦读对我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移。不再去想那

琦君爱与孤独收录了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61篇。琦君的

琦君-《爱与孤独》收录了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61篇。琦君的 爱与孤独。《爱与孤独》收录了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61篇。 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广义来说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了故乡民情。台湾风情。旅美心情。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琦君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书名,爱与孤独。作者,琦君。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xx-8。 基本信息。书名: 爱与孤独作者:琦君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xx-8页数: 312定价: 元装帧: 平装丛书: 百合文丛ISBN: 26322。 内容简介。《爱与孤独》收录了旅美

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61篇。 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琦君广义来说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了故乡民情。台湾风情。旅美心情。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目录。爱与孤独三更有梦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母亲的书母心似天空灯景旧情怀水是故乡甜母亲的金手表万水千山此处有仙桃玻璃笔我爱动物泪珠与珍珠母心·佛心一袭青衫妈妈银行万水千山师友情梦中的饼干屋永是有情人亲情似海外公父亲云居书屋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母亲毛衣金盒子春草池塘我的另一半“我的另一半”补述遥寄楠儿病中致儿书春风化雨吾师家庭教师启蒙师不见是见见亦无见圣诞夜怀念两位中学老师八十八分生一代一

三更有梦书当枕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早,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人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 满月的日子,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盛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拋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人了眼,也不会慑人心魄。 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清风明月书做枕 现代社会,真正静下心来对一两本书,似乎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而我,也似乎天天在过着奢侈的日子,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围,都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

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

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 我五岁正式由家庭教师教我「读书」认方块字。起先一天认五个,觉得很容易。後来加到十个,十五个,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而且老师故意把字颠三倒四的让我认,认错了就打手心。我才知道读书原来是这麼苦的一回事,就时常装病逃学。 母亲说老师性子很急,只想一下把我教成个才女,我知道以後一定受不了,不由得想逃到後山庵堂里当尼姑。母亲笑著告诉我尼姑也要认字念经的,而且吃得很苦,还要上山砍柴,我只好忍著眼泪再认下去。不久又开始学描红。老师说:「你好好的描,我给你买故事书。」故事书有什麼用呢?我又看不懂,我也不想看,因为读书是这麼苦的事。 最疼我的老长工阿荣伯会画「毛笔画」,拿我用门牙咬扁了的描红笔,在黄标纸上画各色各样的人物。最精彩的一次是画了个戏台上的武生,背上八面旗子飘舞著,怀里抱个小孩,他说是「赵子龙救阿斗」,从香烟洋片上描下来的。 他翻过洋片,背面密密麻麻的字,阿荣伯点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有的字我已经认识,他念错了,我给他改正,有的我也不认识。不管怎样,阿荣伯总讲得有头有尾。他说:「小春,快认字吧,认得多了就会读这些故事了,这里面有趣得很呢!你认识了再来教我。」 为了要当他的老师,也为了能看懂故事,我对认字发生了兴趣。我也开始收集香烟洋片。那时的香烟种类有大英牌、大联珠、大长城等等。每种包装里都有一张彩色洋片。各自印的不同的故事:《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二十四孝》都有。而且编了号,但要收齐一套是很难的。 一位大我十岁左右的堂叔,读书方面是天才,还写得一手好魏碑。老师却就是气他不学好,不用功。他喜欢偷喝酒、偷烟抽,尤其喜欢偷吃母亲晒的鸭肫肝。因此我喊他肫肝叔。他讲「三国」讲得真好听,又会唱京戏,讲著讲著就唱起来,边唱边做,刘备就是刘备,张飞就是张飞。连阿荣伯都心甘情愿偷偷从储藏室里打酒给他喝。我就从父亲那儿偷加力克香烟给他抽。他有洋片都给我。我的洋片愈积愈多,故事愈听愈多,字也愈认愈多了。 在老师面前,那怕他把方块字颠来倒去,我都能确确实实的认得。老师称赞我「天份」很高,提前开始教「书」,他买来一本有插图的儿童故事书。第一天教的是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急中生智,用大石头打碎水缸,救出将要淹死的小朋友。图画上一个孩子的头伸出在破缸外面,还有水奔流出来。司马光张手竖眉像个英雄,那印象至今记得。 很快的,我把全本故事书看完了,仍旧很多字不认识,句子也都是文言,不过可以猜。不久,老师又要教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原来还可以数数呢。 後来肫肝叔又教我一首:「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似乎说是苏老泉作的,我也不知道苏老泉是谁,肫肝叔说苏老泉年岁很大才开始用功读书,後来成为大文豪,所以读书用不著读得太早,读得太早了反而变成死脑筋,以後就读不通了。他说老师就是一辈子读不通的死脑筋,只配当私垫老师。他说这话时刚巧老师走进来,一个栗子敲在他头顶上,我又怕又好笑。就装出毕恭毕敬的用功样子。可是肫肝叔的话对我影响很深,我後来读书总读不进去,总等著像苏老泉似的,忽然开窍的那一天。 八岁开始读四书,《论语》每节背,《孟子》只选其中几段来背。老师先讲孟子幼年故事,使我对孟子先有点好感。但孟子长大以後,讲了那麼多大道理我

书 香 绵 绵

书香绵绵 小时候乡下的生活是清苦、乏味的,但在我年少记忆的画面里,却始终有一抹亮丽的颜色。我永远感激我的两位邻居,一个是离家不远的一位青年大哥,他拥有梁羽生、古龙、金庸等武侠名家全套的武侠小说。一个是隔壁的中年大叔,他有一大批的古籍:什么《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说唐全传》,什么《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志异》《警世恒言》……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在发黄的扉页上,散发着故纸和油墨的清香,在那物质和精神都极端匮乏的年代,它们如同一束穿透暗夜的阳光,为年少的我照亮了通往广阔世界的道路。前人的智慧和侠义的精神浸润熏陶着我幼小的心灵。清寒、枯燥的生活变得如此丰饶和多彩,我沉浸在书海里默默地成长。这两位邻居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一直在心里默默地感念着他们。 我至今怀念年少时曾经有过的那种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读书境界。阿嬷做饭时,总让我在灶下帮忙烧火,我总是一手忙着把柴禾往灶里胡乱塞进去,一手握着书,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书上的文字,沉浸在书中人物的悲喜命运中。却全然不曾发现灶前已是火星燎原之势,而灶上的稀粥热气腾腾米汤四沸,几乎要将锅盖掀翻。总是阿嬷的惊叫和嗔怪才能把我从书中的世界拉回来。 我还清楚地记得年少的我,吃饭速度之慢是远近闻名,奶奶总是担忧地说:往后嫁人非饿死不可。其实吃饭太慢,是因为我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看得入迷了,就把饭给忘了。还记得一个春日的中午,天井里的胭脂花在细雨中怒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坐在上厅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父亲见我屡骂不改,盛怒之下,夺过我手中的书,往天井里摔去,书把胭脂花都砸折了,花瓣落了满地,而那本《普希金童话选》也被雨水浸湿了。这一幕至今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甚喜古人诗句: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从年少起,我就养成了每晚睡前必要看书的习惯,哪怕再晚,也必看一会儿书,方可入睡。因此我的床头总是堆满各种各样的书,小杂志、大名著应有尽有。朋友到我家,见此,很是讶异我有书房不用,却爱歪在床上看书,深感奇怪,我总笑而不答。心中却说:你是没有体会到床上夜读的乐趣啊!我最喜欢或趴或卧,或靠或倚地在床上读书。特别是漫长的冬夜,外面寒风呼啸,躲在松软、溫暖的被窝里,读一本好书,真有一种身心俱醉的感觉,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最大的放松。读倦了,身子往被窝一缩,就沉沉地坠入了甜甜的梦乡。书在枕边伴着你,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连梦也浸染了书香。 杨澜说过:你不一定能成功,但你必须成长。我一直坚信阅读是一个人生命成长中必需的微量元素。这绵绵的书香会深深地渗入到精神的骨髓里,化成新鲜的血液滋养着生命,绵绵的书香会使岁月精致与悠长。使我们的生命变得辽阔而丰硕,美好而深邃。

琦君作品集

琦君作品集 代表作品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之一。 合集 《琴心》(散文、小说)国风杂志社 1954年,尔雅出版社 1980年 《琦君自选集》(词、散文、小说)黎明文化公司 1975年 《文与情》(散文、小说)三民书局 1990年 《琦君散文选》(中英对照)九歌出版社 2000年,新版 2007年 《母亲的金手表》九歌出版社 2001年,简体字版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2年 《梦中的饼干屋》九歌出版社 2002年,简体字版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2年 《琦君书信集》台湾文学馆 2007年 小说 《菁姐》(短篇)今日妇女半月刊 1956年,尔雅出版社 1981年 《百合羹》(短篇)开明书店1958年 《缮校室八小时》(短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年 《七月的哀伤》(短篇)惊声文物供应社 1971年 《钱塘江畔》(短篇)尔雅出版社 1980年 《橘子红了》(中篇)洪范书店 1991年 散文 《溪边琐语》妇友月刊社 1962年 《烟愁》光启社 1963年,书评书目出版社 1975年,尔雅出版社 1981年 《琦君小品》三民书局1966年,新版 2004年 《红纱灯》三民书局 1969年,新版 2002年 《三更有梦书当枕》尔雅出版社 1975年 《桂花雨》尔雅出版社 1976年 《细雨灯花落》尔雅出版社 1977年,新版 2005年

琦君散文精选的书评

琦君散文精选的书评

琦君散文精选的书评 【篇一:琦君散文精选的书评】 初一1 张亦辰 《琦君散文精选》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亲情、友情等写情文章。琦君原名潘希真,是和林清玄齐名的著名当代女作家,尤以散文写作著称。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从而可见人性的深度,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笔下的童年有趣而美好,而在童趣盎然的场景背后,你还可以看到长辈的温柔慈爱,亲人的生离死别,包括春日的欣欣向荣,夏日的炎热生机……例如《春酒》一文中写道,“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么不经意的一笔竟可以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以及母亲的勤劳无私仁爱。把特别的母女情描写得淋漓尽及。 不仅是母女情,老师对于琦君的爱也是显而易见,《三更有梦书当枕》曾写家庭教师辅导作者的儿时故事,家庭教师的严厉让作者不喜爱学习,认错了就要打手心她可不喜欢,所以琦君总是装病逃课。实际上,老师是很温柔的,老师只是希望琦君快点成为才女,教师的严厉便是一种师生情,滋润着作者,爱并不轰轰烈烈,它很平常,但琦君的笔把这种爱更美好地告诉我们,虽是卑微的爱,情谊却深。

她用她的一生,教会了作者许多许多,也让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做人…… 作者对人生的见解,更是让我感动万分,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那么,无论是赞叹,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无论人生何时,只要懂得“若要足时今已足”的道理,心间便有一份永久的满足与幸福。 读琦君散文的第一印象就是通俗,我特讨厌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散文,不过这似乎避免不了的,她的散文散发的是引人入胜的味道。 她主要以她母亲为主线,写出她真挚的情感,琦君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纳妾娶小,使得“乡下女人”的母亲在情感心灵上备受冷落和打击。她从小就接受虔诚信佛的母亲的身教言传,到台湾曾有十年的在法院工作,目睹了人世社会罪恶的阴暗面。这正反两个方面对她创作活动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琦君为人为文始终一贯低调、低姿态,这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坛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不过琦君的低调、低姿态并不是装出来遮人眼目的人格面具,而不折不扣地是她人格的底色,是她历练修身养性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与她同辈作家中那种伟岸不逊、慷慨激昂、舍我是谁的霸气,几乎是绝然是泾渭分明的,她与某些闺秀作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同样程度的沾染或是张扬乖巧,或是媚世作态的做派,也是同样格哥不入的。琦君的平易谦卑不时自卑,而是一种伦理学和美学领域内的自信和明主作风。对琦君来说低调、低姿态是使一份免遭玷污进入红尘俗世、尔虞我诈社会的解毒剂,同时它又是一张步入圣洁审美殿堂的入场券。低调低姿态在艺术上就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拉近了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也就有了可能。低调低姿态也就是虚怀若谷,为琦君赢得了进行艺术创造所必不可少的广阔精神空间。 夏志清先生说,琦君的《看戏》、《一对金手镯》等作品,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是当之无愧的。我很赞同这个建议。琦君的这两篇作品,在题材上与鲁迅的名篇《社戏》、《故乡》如出一辙,但写法上个有千秋,而在艺术境界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上,则完全是同一个水平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作文分析--三更有梦书当枕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作文分析 题目:《三更有梦书当枕》 要求:①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来写,写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自选;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和老师的真实姓名。 评价分类: 一类文(54分—60分) 评价标准: 1.正确理解标题“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含义,生动地写出自己痴迷读书至夜不寐而浮想联翩的体验。 2.有动情的表达,丰富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小作者丰富的阅读,对所读之书有一定的见解和体会。 3.结构清晰、精巧,描写细腻,卷面整洁漂亮可酌情加分。 二类文(48分—53分): 评价标准: 1.能围绕自己痴迷夜读经历展开,展示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对书的热爱。 2.语言丰富些,能生动地表达可酌情加分。 三类文(42分—47分) 评价标准: 1.在理解题目时出错,没有注意“三更有梦”和“当枕”等限制条件,仅仅写了读书的体验,对书的热爱。 2.语言表达较为规范,但对书的理解比较肤浅,多为泛泛而谈。 四类文(36分—41分) 评价标准: 1.几乎没有写阅读经历体验,大量文字都是在写做梦;或者偷换了主题,把主题变为“勤奋”等其他意思。 2.叙述太过平淡,缺乏感人的力量,表达方式过于单调。 五类文(36分以下) 评价标准: 1.基本离题,叙述不通顺,明显有语病; 2.缺少正确的写作观、立意观,平时缺少阅读,没有语言积累; 3.或完全离题,字数不满,甚至没写完。(此类一般在30分以下) 存在问题: 1.学生不理解题意,对“三更有梦书当枕”,好多人不注意“三更有梦” 这个修饰语,或者误解“当枕”,于是出现了要么单纯谈读书生活,要 么把书当成一个“做梦”的媒介,也就是说真把书当成枕头了,在梦里 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还有把这个“书”当成考卷的,讲自己如何深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