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

A.课堂气氛 B.群体规范 C.人际关系 D.群体凝聚力

2、课堂上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这种气氛可称为()

A 消极的课堂气氛

B 对抗的课堂气氛

C 竞争的课堂气氛

D 放任的课堂气氛

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5.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6、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7、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8、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 D.专制型

9、( )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A.斯金纳 B.阿特金森 C.阿尔波特 D.布卢姆

10、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A 课堂管理

B 课堂纪律

C 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11、(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12、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发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的人际关系。

A 吸引

B 合作

C 沟通D平等

13、约束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

A 群体气氛

B 群体压力

C 群体凝聚力

D 群体规范

14、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15、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 修养和处事方法

B 身份和地位

C 交往方式和方法

D 需要满足的程度

16.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A)。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17.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之为(A)。

A.课堂结构

B.教学结构

C.学习结构

D.班级结构

18.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的学生的行为称为(B )。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型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19、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A )。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的设计

C.教学方法的设计

D.教学方法的选择

20.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D )。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21.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D)。

A.教师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22.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采取(C)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

A.言语提醒

B.非言语暗示

C.有意忽视

D.暂时隔离

23、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C. )。

A.重要表现

B.主要过程

C.必要条件

D.辅助条件

24、.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D )。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25.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B )。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2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B)。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27.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

28.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的教师的(D )。

A.教学风格

B.教学方法

C.教学氛围

D.气氛区

29.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B)。

A.环境因素

B.主要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辅助因素

30.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B )。

A.科尔伯格

B.勒温

C.普雷斯顿

D.苛勒

31.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取决于交往双方(B)。

A.身份与地位

B.需要满足的程度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修养和处事的方法

32、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B)。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33.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A )。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34.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B)。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35.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C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集体

D.正式群体

二、填空题

1、不管是正式群体还似乎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2、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_____和对抗三种类型。

3、由于教师在课堂气氛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____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4、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______。

5、______是群体内部各成员间保持思想、情绪、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基本保证。

6、______是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7、______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8、课堂主要的人际关系是_______、_______。

9、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不可采用挖苦、体罚、_______等处罚手段。

10、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______和集体阶段。

11、.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生群体分为两种:按照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集体,叫_______群体,通常所说的小团体或友伴群则属于_______群体。

12、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_______、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13、问题行为的其中一种分类方法是将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等归纳为_______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_______问题行为。

14、只有当教师______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15、定型的期望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_______和意向的期望。

16.我国学者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当三种类型。

17.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与课堂教学结构。

18.课堂纪律的四种类型分别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以及自我促成的纪律。

19. 预防是处理问题行为的最好方式。

20.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既需要教师创设结构,又需要教师的体贴

21.一般认为,在中学阶段,班级人数控制在25-40 人最为合适。

22.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3.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24.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活动的难以、竞赛动机的激发、被他人评价的意识、注意的干扰。

25.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课堂气氛最佳。

26.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相互影响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

意见、评价、判断和响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2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

28、.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29、人际交往的工具可概括为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

三、简答题

1、简答有效课堂管理的目标

2、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简述林格伦的课堂纪律的类型。

四、论述题

1、论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ACA 6—10 BACCB 11—15 DADBD

二、填空题

1、群体规范

2、消极的

3、期望

4、勒温

5、群体规范

6、群体凝聚力

7、课堂管理

8、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9、剥夺学习权利 10、联合群体 11、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12、教师 13、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

14、焦虑水平适中 15、动机

三、简答题

1、简答有效课堂管理的目标

(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

(2)班集体的特点

(3)学生的责任感

(4) 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3、简述林格伦的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群体促成的纪律

(3) 任务促成的纪律

(4) 自我促成的纪律

四、论述题

1、论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②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③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1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笫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样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下列何种对象为主? 【 B 】P179 A.弱智学生 B.正常学生 C.心理疾病学生 D.聋哑学生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C 】 A.心理危机干预 B.个别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课程D.挫折教育 3、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属于行为改变中的【 D 】P184 A.示范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4、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时,我们发给他小红星、小红花等作为强化物,这种影响儿童行为改变的方法叫【 B 】P184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行为塑造法 5、小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变行为,此方法称作【 B 】P185 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行为塑造法 11.代币奖励法 6、有些儿童活动过多、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有冲动行为,属于【 A 】 A.儿童多动综合症 B.儿童厌学症 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D.儿童强迫行为 7、有些儿童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映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笑闹,显得很不安宁,属于心理障碍中的【 A 】 A.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B.儿童多动综合症 C.学习困难综合症 D.儿童厌学症 8、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下列哪种人严格按测验要求实施、计分解释【 D 】P180 A.教师 B.政工干部 C.医生 D.专业人员 9、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C 】P172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10、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11、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 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 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 (一)大学生的需要特征(二)大学生的动机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四)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 (五)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六)大学生的意志特征 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结构(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大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及其理论(二)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六、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二)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七、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性别及其差异(二)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专题二“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一)高校教师角色与角色期待(二)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压力与调适(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二、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一)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二)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三)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三、高校教师的威信 (一)影响高校教师威信的因素(二)高校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四、高校教师的成长

(一)教师职业成长理论(二)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及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三)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专题三“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一)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学习(二)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分类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总的特点: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 (二)其他特点: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特点 三、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二)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四)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 五、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专题四“认知心理与知识学习” 一、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一)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二)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黃金期 (三)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四)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二、大学生的知识获得 (一)大学生知识的表征(二)大学生知识的获得 (三)大学生知识的保持(四)大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大学生思维的特点(二)大学生问题解决的特点 (三)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专题五“德育与心理健康” 一德育概论 (一)品德概述(二)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2014天津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群体管理

2014天津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群体管理 一、课堂管理 1、定义 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3、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 (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 (4)对教师的期望。 二、课堂群体管理 1、群体 概念: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特点: 第一,其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需要或目标。 第二,它具有某种结构形式,使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承担各自的任务,相互交往,协同完成活动。 第三,群体成员受共同的规范和心理倾向的影响或制约。 2、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4、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第一,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

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第二,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问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而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5、群体动力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不仅仅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a.吸引与排斥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 b.合作与竟争 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量和适度的竞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互助原则 D.尊重原则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就告诉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该信条主要表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的根本。 A.以德治国 B.以德兴教 C.依法执教 D.育人为本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 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的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附答案和重点 2016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P85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种学习属于【A 】P87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这是【 B 】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这种知识属于【 C 】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P85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P89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P90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 A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 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 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 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 (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 信息的例子是)【 B 】P94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 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 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这是【 D 】P95 A.原型 B.定势 C.直观 D.变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意识。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论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意义。 答:(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1、能力的类型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大学生中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人擅于模仿而不擅于创造,有人既擅于模仿又擅于创造。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有的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占有优势,而有的大学生在其他能力上占优势。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针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2、能力的水平差异。 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的高低可用智商表示。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与学科差异一样,从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发下几个方面: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智力水平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智力水平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进度。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三、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组织能力。如果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变量中能表现出较好的技能、想象力和敏感性的话,就会促进学生获得优良的学习结果。教师安排学习活动有条理、有组织,学生的学习收获就大。 2、教学认知能力。教师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发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与教师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知识结构有关。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总之,在整个教 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 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准备水平,影响教案 设计的质量。 3、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 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语言操作能力和选择、运用教学 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 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 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分 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 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 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 识的自我控制。 四、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 移? 答: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相同要 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 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那么,知识 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 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 实的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 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概括来讲, 前面的学习能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基 础,后继的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前面学习的结果。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 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 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 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 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利用和改造过程,而学生已有知 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学习迁移效果有直接 影响。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 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 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 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 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番禺市学 习迁移的效果。这是因为指导有利于发现 并掌握更有效的解题与学习方法,使学生 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 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 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 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 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 掌握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 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 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 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 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 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态既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学习既有满腔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 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 中会有助于迁移的实现。相反,就会出现 负迁移。 五、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 标。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 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 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 目的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 一门新课或一节课以前,都要让学生知道 具体有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在中的应用价值 的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激 发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 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 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 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 得学习上的成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 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的心情,大学生也不 例外。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 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知晓自 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 学习,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激 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的多 样性。求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 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 的不断更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 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 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5、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是按照人 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 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 订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 表明,学校中适当地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归因 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 因此,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 矫正。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归因训 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要让学 生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 比如能力高、努力了等等,以增强其自尊 心和自信心,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 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差、考题太难等等。 希望以后获得成功。 六、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 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 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 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 境四个方面。 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 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掌握为 基础,创造性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 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 理技巧。这三者构成了创造性的认知基础。 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 领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 要条件。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创造技 法是在创造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方法、技能和技术,它既来源于创造活动, 又能指导创造活动。3)培养科学试验能力; 近年以来的科学又被称为实验科学,每年 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基本上都来自实验 室。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 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环境、 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2、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 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确定目标和意图; 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 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和创造学的 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 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培养创造性人格, 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 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 强的品质。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 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确立创造的信念。 4、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 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 教师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 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 彩的竞赛活动。 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关系到大学 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好 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 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那么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 采取以下对策: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 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 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 指导和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 包括: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 理健康的教育观念;(2)开设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3)设置心 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4)利 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 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 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当前的生活与 学习,还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各种 心理现象,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 论是政党的还是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 自己身上。因此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 我调整、自我拯救都是最为重要的方法。 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 到如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 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1)学习负 担要适量;(2)生活节奏要合理;(3)用 脑要科学。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1)培养个人 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 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 统一的反映。辨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体 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 仅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 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 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在青少 年时期,个体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辨证思 维的方式,但形式逻辑思维仍占居优势地 位。大学生辨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 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二)在常规性思 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 展的需要。其次,从创造的最佳年龄来看。 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 (即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大学生尚未进入 创造的最佳年龄区,但却处于这一时期的 准备阶段。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 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他们能直接思考自 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 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2.大学生对自己 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 深刻的反思。3.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 容及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 能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 则,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 类推策略最多,自由产生策略最少。大学 生对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最好,而元认知监 控能力较差。 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 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 1.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 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 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 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 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 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 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 四个方面: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 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 (一)学习 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 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 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二)学习过程的阶 段性 1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阶段 2 专业课阶段 3 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 文阶段(三)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大学生 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 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 (四)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存在相对选择 习动机。(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 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 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 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因 为只有大学生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 意义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愿望。(二)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习积极 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景下,大学生所 产生的矛盾、疑惑和惊讶最能引发求知欲 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 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利用学习结果的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评价目标】 1、识记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纪律的定义和类型。 2、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群体动力的要素、课堂气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能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井说明正确对待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纪律的定义: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3、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刨设和体贴。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理解部分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2、群体动力的要素 (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提高群体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

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等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3)教师的情绪状态 4、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等,由此影响课堂纪律。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二、选择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大学生 B、高校教师 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3、亚里士多德的()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 B、《大教学论》 C、《论教学方法》 D、《教育心理学》 4、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5、是()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派 D、联结派 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科学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是()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强调儿童个性的统一性以及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的途径的探索。 A、乌申斯基 B、卡普杰列夫 C、拉祖尔斯基 D、维果斯基 E、布隆斯基 8、()原则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特有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其他原则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理论联系实际 E、教育学 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E、测量法 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和()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和()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和()。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和()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编著的《》。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 )、()、()和()等原则。 三、简答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