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

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

2019年第4期?总第77期

36

评 论

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

郁旭映

一、?绪论:反乌托邦和恶托邦

无论在西方语境还是中文语境,都习惯于将反乌

托邦(anti-utopia)与恶托邦(dystopia)混用,指向

“反向的乌托邦”。但若细究二十世纪的反乌托邦和恶

托邦作品,我们会发现两者其实有所区别。区分两者不

仅对于深入理解反乌托邦、恶托邦的本质及其它们与

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而且对深度剖析具体作

品也不可或缺。

萨金特曾如此区分两者:“恶托邦(或否定乌托

邦)是指一个不存在的社会,它被描述得十分细致,

而且通常被设定在一定的时空中,是作者有意让同时

代的读者看到的一个比自己所处的社会糟糕得多的

社会。”a 而反乌托邦同样是指“一个不存在的社会,

同样被描述得十分细致,通常也被设定于一定的时空

中,但作者的意图则是让同时代的读者看到对乌托邦

主义(utopianism)和一些独特的乌托邦(Eutopia)的

批判”。b

萨金特同时定义了乌托邦(utopia)、乌托邦主义

(utopianism)和正面乌托邦(Eutopia or positive

utopia):“乌托邦是指一个被描述得十分仔细的、被

设定在一定时空中的社会。而所谓正面乌托邦即在一般乌托邦的定义之外再加上这个社会比读者所处的时代要好得多。”c 尽管乌托邦、恶托邦以及反乌托邦文学在社会讽刺上的目标相似,但这三者在批判策略上有所不同。乌托邦文学表现一种社会梦想,即通过构建一个与现实的有缺陷的、不理性的、不公平的相反世界而达到对作者所处社会的谴责。而恶托邦与反乌托邦文学则是在社会谴责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未来的隐忧和警告。而在警告方面,恶托邦文学与反乌托邦文学又有非常具体的分别。前者所警示的黑暗未来却并不必然与乌托邦想象本身有关,而后者则集中于对一种乌托邦想象或实践的批判。例如,以华语作品中的恶托邦故事,如以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 (1928)、张天翼的《鬼土日记》 (1930)、老舍的《猫城记》 (1932)为例,我们看到的是依据现实中国这一原型,以夸张、讽刺手法刻画出一个糟糕的恶托邦,以起到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警示。然而,这些作品中的恶托邦并非由一个乌托邦蓝图所致。虽是对现实的直接讽刺,但指向的原因却不一定可以清晰定位,只是较为笼统地反映了国民性或文化批判。反之,反乌托邦作品的社会批判则多是通过对乌托邦的反思和批判而实现,因而其对乌托邦思维,即构成乌托邦的意识形态有着十分清醒的判断。被视为经典的“反乌托邦三部曲”*本文系香港公开大学“PACRD资助计划”(项目编号:R6243)阶段性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