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学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学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学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学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学名词解释

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这种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来,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

同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来说是浸润的,对另一种固体来说可能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把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装在玻璃烧杯里,由于水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上弯曲(图1甲),把不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银装在玻璃管里,由于水银不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下弯曲(图1乙).在内径较小的容器里,这种现象更显著,液面形成凹形或凸形的弯月面。

毛细现象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管内的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面越高.把这些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发生的现象正好相反,管子里的水银面比容器里的水银面低,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银面越低。

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能够产生明显毛细现象的管叫做毛细管。

液体为什么能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呢?我们已经知道,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凸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压力.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形的,它对下面的液体施加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同样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的现象。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的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这些物体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

有些情况下毛细现象是有害的。例如,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砸实的地基中毛细管又多又细,它们会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来,使得室内潮湿.建房时在地基上面铺油毡,就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造成的潮湿。

水沿毛细管上升的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经常沿着这些毛细管上升到地面上来。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应当锄松地面的土壤,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三氯杀虫酯

三氯杀虫酯plifenate.Technical

又名:蚊蝇净,三氯杀虫脂,俗称“7504”。

英文通用名 baygan MEB

化学名:1.1.1——三氯——2——(3.4——二氯苯基)乙酸乙脂

分子式:C10H7Cl5O3

分子量:336.4

熔点:84.5℃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粒固体,有少许的刺激性气味,溶于苯、丙酮等有机溶剂

用途:三氯杀虫脂原系德国拜耳公司产品,是国家目前许可生产的唯一有机氯类杀虫剂。三氯杀虫酯属低毒杀虫剂,易降解,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10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3500毫克/千克,对动物没有致畸、致突变和留毒性。是一种理想的家用卫生杀虫剂。目前主要应用于灭蚊片,灭蚊烟熏纸的配制上。对蚊蝇有极强的薰蒸触杀作用。在2002年非典期间,广州卫生局大量使用灭蚊片对各个卫生死角进行蚊蝇杀灭消毒,取得良好的效果。原药含量%≥ 95, 三氯杀虫脂还可以配制20%,30%乳油以满足农药杀虫剂的需求。

使用方法室内喷雾灭蚊蝇时,取20%三氯杀虫酯乳油10毫升,加水190毫升,稀释成1%的溶液,按0.4 毫升/ 平方米喷雾,对成蚊持效期可达25天以上。还可用20%乳油浸泡线绳挂于室内,家蝇在绳上停留后即会死亡,从而达到灭蝇目的。

注意事项不应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保存期:2年以上

制作标准: HG3623-1999

氯氰菊酯

中文名称:灭百可、兴棉宝、安绿宝、赛波凯、氯氰菊酯、奋斗呐

英文名称:Cypermethrin. Barricade. Basathrin. Cymbush. Cymperator. Ammo. Anomethrin

理化特性

化学式:C22H19CL2NO3

?分子量:416.32

?性状:工业品为黄色至棕色粘稠固体,60℃时为粘稠液体。

?熔点:60-80℃

?相对密度(水=1):1.1

?蒸气压:20℃为2.3×107Pa

?挥发度:对光稳定,温度>220℃时缓慢重量损失,在弱酸中性条件下稳定,遇碱分解,水解半衰期为1天。

?溶解度:难溶于水,在醇、氯代烃类、酮类、环己烷、苯、二甲苯中溶解>450g/L。

?闪点:80℃

?油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6.3

危险性:加热超过220℃,该物质分解生成氰化物气体。

毒性

?急性毒性:属中等毒类。大鼠经口LD50251mg/kg,经皮剂量达1600 mg/kg未见死亡,吸入LC50>0.048mg/ L,大鼠静注6mg/kg;小鼠经口LD5082 mg/kg;兔经皮LD50>2400mg/kg。禽鸟口服LD50>2000mg/kg,鱼高毒,对蜂蚕有巨毒。动物急性中毒表现为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偶有震颤,存活者3天后恢复正常。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慢性毒性:以1600ppm的饲料喂大鼠3个月,在头5周有步态异常等中毒症状出现,自第6周起逐渐恢复。病理学检查发现少数染毒动物坐骨神经轴突变形。慢性经口无作用剂量为5 mg/kg/d。,?诱变性:本品不是诱导剂,但是用大剂量的本品小鼠腹腔60mg/kg/d(连续),小鼠经口56mg/kg/7d (连续),小鼠经皮2520mg/kg/7d(连续)可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细胞短暂性增加。在人类、细菌和仓鼠细胞培养以及小鼠肝脏的诱导试验阴性

?致癌性:无明确的资料显示本品有致癌作用。

?致畸性:无致畸作用。大鼠以70 mg/kg/d喂饲、家兔以30 mg/kg/d喂饲后代无出生缺陷。另有报道大鼠(未报告途径)(TDLo): 400 mg/kg(孕6-15 d)胚胎毒性;小鼠腹腔(TDLo):30mg/kg (雄1-4 d)影响精子形成。

?体内转归:小鼠口服后,24 h后即有27-80%以膀胱代谢物N-(3-苯氧基苯甲酰)-牛磺酸的产物从尿中排出

吸入中毒:给予新鲜空气,休息,并予以医疗护理。

皮肤接触:脱掉污染衣服,冲洗,然后用水和肥皂洗皮肤。

眼接触: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方便取下隐型眼镜),然后就医。

摄食中毒:立即获得医疗护理。

聚丙烯酰胺

聚炳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俗称絮凝剂或凝聚剂,分阳离子、阴离子型,分子量在400-1800万之间,产品外观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粉末,液态为无色粘稠胶体状,易溶于水,温度超过120℃时易分解。聚丙烯酰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复合离子型。胶体产品为无色透明、无毒、无腐蚀。粉剂为白色粒状。两者均能溶于水,但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不同品种、不同分子量的产品有不同的性质。

聚丙烯酰胺分子中具有阳性基团(-CONH2),能与分散于溶液中的悬浮粒子吸附和架桥,有着极强的絮凝作用,因此广泛用于水处理以及冶金、造纸、石油、化工、纺织、选矿等领域。

阴离子型主要用于生活生产用水,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亦适用于氧化铝制备过程中赤泥的絮凝沉淀及泥液分离。阳离子型分子量偏高,主要用于水悬浊液和悬浊物的絮凝沉淀,酸性和偏酸性溶液含有有机悬浊物时絮凝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能有效的进行絮凝沉淀,显示其突出的性能。使用形态为0.1-0.2%水溶液,必须用Ph≤7的水配制,配成稀溶液后极易水解。应随配随用或在当天用完,不宜长时间存放。

作用:PAM用作污水处理,对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高,用量少,沉降速度快,制水成本低,是其它絮凝剂无法替代的产品。

使用方法:PAM用于水处理可以单独使用,有可以和PAC配合使用,但两者搅拌必须分开进行,根据各自情况确定稀释时加水量和投加量大小。

用途:粉剂产品主要以阴离子型为主,该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冶金、选矿、造纸、纺织、制糖、石料切割、化工、医药以及污水处理等产品标准按B/T13940-92执行。

粉剂聚丙烯酰胺产品标准:

指标名称牌号 PAM-ASG-800 PAM-ASG-1000 PAM-ASG-1500

外观白色粒状

分子量(M) 600-800万 900-1200万 1300-1500万

固含量(%)≥ 90

水解度(%) 5-30

游离单体(%)≤ 0.5

溶解时间(h) 1-2

注:粉剂牌号中符号意义为:PAM-聚丙烯酰胺N-非离子型A-阴离子型S-粉剂G-工业用

运输、贮存过程中注意防潮、防晒。

聚合氯化铝

滚筒干燥聚合氯化铝

一、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 聚合氯化铝(简称聚铝)又名:混凝剂、絮凝剂,[英文名称] Polyaluminium Chloride,缩写PAC,[分子式] [AL2(OH)LnCL6-n]m,[技术标准]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GB15892-2003标准。

二、主要特点:

该产品与其它混凝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应用范围广,适应水性广泛。易快速形成大的矾花,沉淀性能好。适宜的PH值范围较宽(5-9间),且处理后水的PH值和碱度下降小。水温低时,仍可保持稳定的沉淀效果。碱化度比其它铝盐、铁盐高,对设备侵蚀作用小。

三、理化指标:

该产品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主要通过压缩双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等机理作用,使水肿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

四、使用方法:

将该产品(固体)与常温水按1/3的重量比边搅拌边投加,至完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浓度,原水浓度100~500mg/时投加量为3~6mg/I.具体投加时,应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水试,选出最佳投加量而后投用。

五、包装及储存:

固体为25kg袋装,内层塑料薄膜,外层塑料编织袋,产品应存放在室内干燥,通风、阴凉处,且勿受潮。喷雾干燥型聚合氯化铝

产品名称:

喷雾干燥型聚合氯化铝,白色聚合氯化铝,分子式:[AL2(OH)LnCL6-n]m 技术标准:GB15892-2003

产品特性:

喷雾干燥型PAC的特点取决于压力喷雾剂的操作原理。经压力喷雾干燥流程生产出来的氯化铝为多孔小颗粒或中空小颗粒,表现出防尘和平滑性。由于与待处理水体接触性更好,其可湿性和水处理速度均强于其他粉状产品。喷雾生产不仅干燥聚合氯化铝,而且同时使其变成微小的颗粒。聚合氯化铝为水溶性物质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可溶解性。将40-50%的氯化铝溶液吸入高压泵中,经干燥喷雾器形成颗粒状产品。在此生产过程中脱水和形成颗粒同时进行。

用途: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经过氢氧基离子官能团和多价阴离子聚合官能团的作用,产生出拥有大分子量和高电荷的无机高分子。可适应PH值范围为5.0-9.0,最佳PH值为6.5-7.6.

1. 可应用于河水、湖水及地下水的处理

2. 可应用于工业用水和工业循环用水的处理

3. 可应用于废水的处理

4. 可应用于煤矿冲刷废水和瓷器工业废水的回收。

5. 可应用于印刷厂、印染厂、皮革厂、酿造厂、肉类加工厂、制药厂、造纸厂、洗煤、冶金、矿区,以及对含氟、油、重金属的废水的处理。

6. 可应用于皮革和布料的防皱。

7. 可应用于水泥凝固和模制浇铸。

8. 可应用于医药品、甘油和糖类的精炼

9. 可作为良好的触媒。

10. 可应用于造纸的粘合。

PAC-01(白色粉状,喷雾干燥):用于饮用水,造纸业,制药,化妆品辅助等。

规格:Al2O3,29-30%;盐基度,40-60;水不溶物,低于0.3%

PAC-02(淡黄色粉状,喷雾干燥):用于饮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

规格:Al2O3,29-32%;盐基度,70-85;水不溶物,低于0.5%

PAC-03(黄色粉状,滚筒干燥):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和市政废水的处理。

规格:Al2O3,29-30%;盐基度,80-95;水不溶物,低于1.5%

应用方法:

用户可根据不同水质和不同地形,通过试验调配药剂浓度,确定最佳投量。

1. 液态产品可直接投放,也可稀释后投放。固体产品需要溶解稀释后投放。请根据待处理水质和产品数量确定稀释用水量。固态产品的稀释比例为2-20%,液态产品为5-50%(根据重量)。

2. 液态产品的投放量为3-40克/吨,固态投放量为1-15克/吨,具体投放量以絮凝测试和实验为准。

3. 喷雾干燥型聚合氯化铝的酸度低于其他无机絮凝剂。

喷雾干燥型聚合氯化铝与普通聚合氯化铝生产工艺的区别:

喷雾干燥:

液态原料----压力过滤----喷雾塔喷雾烘干----成品

普通干燥:

液态原料----放置----滚筒干燥----成品

不同的合成成本:

喷雾干燥产品具有高稳定性,适应水域广,水解速度快,吸收性强,絮凝形成快而大,低浑浊度,和超强的脱水性。对同样的水质而言,喷雾干燥产品相对其他产品投放量小,尤其对于高污染水质,喷雾干燥产品仅需要滚筒干燥产品用量的一半即可,不仅减少了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客户的成本。此外喷雾干燥产品投放过多不会造成污染,可以避免意外事故,保证了饮用水质的安全。

解时先加水慢慢投料,并不断进行搅拌。

BOD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意思是: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它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ppm或毫克/升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方式如下:

BOD(mg / L)=(D1-D2) / P

D1: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 / L)

D2:稀释后水样经 20 ℃恒温培养箱培养 5 天之溶氧(mg / L)

P=[水样体积(mL)] / [稀释后水样之最终体积(mL)]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COD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

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亦称“化学需氧量”,简称“耗氧量”。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氧化水中需氧污染物质时所消耗的氧气量,常以符号COD表示。计量单位为mg/L。是评定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 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一般洁净饮用水的COD值为几至十几mg/L。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 n 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COD测定较易且快,但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氧化条件有所不同,导致可氧化物质的氧化效率也不相同,故同一水样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时,所得COD值也有所差异。在送检水样时,应注意选定统一的测定方法,以利分析对比。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

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 n O4法)>5mg/L时,水质已开

始变差。

化学需氧量(COD)的缺点

COD化学需氧量,其优点能够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测定时间短,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不能象BOD测定那样,表示出所消耗的氧量。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另外还有许多无机物被氧化,并全部代表有机物含量。

化学需氧量(COD)与生化需氧量(BOD)的关系

BOD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是在指定的温度和时间段内,在有氧条件下由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降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一般将有机物完全降解需要100天。实际采用20℃下20天的生化需氧量BOD20为代表。往往在生产应用20天时间太长,不利用指导生产工艺,对于城市污水。其BOD5大约为BOD20的70%--80%。

城市中的污水中COD>BOD。两者之间的差值大致为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在城市污水中BOD/COD的比值作为可生化性指标。当BOD/COD≥0.3时可生化性较好,适应于生化处理工艺。

在工业废水中大部分BOD/COD<0.3以下,所以可生化性差,必须进行调值后才可进行生化处理。

COD和BOD都是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一个指标。BOD是用生物分解有机物时的好氧量来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

通常人们都认为BOD是表示可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这里有一些误解:由于测BOD的条件与实际运行的条件完全不同,因此不能简单的用COD-BOD来表示不可降解的有机物,这是没有道理的。

另外实际系统中对有机物的去除包括了许多过程,不仅仅是生物的降解过程。

实际中采用BOD/COD来表示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是按照实际的经验来考虑的,这里不能形而上学的将BOD和COD的概念简单的用于实际情况。

COD高的危害

当COD很高时,就会增加处理工艺的负荷,对于工艺要求也相应的增加,同时出水很难保证,(以上是在有处理装置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处理装置的直接排放进入自然水体的情况,你应该听说过小的造纸等企业的偷排行为,就会造成自然水体水质的恶化,原因在于,水体自净需要把这些有机物给降解,COD 的降解肯定需要耗氧,而水体中的复氧能力不可能满足要求,水中DO就会直接降为0,成为厌氧状态,在厌氧状态也要继续分解(微生物的厌氧处理),水体就会发黑、发臭(厌氧微生物是看起来很黑,有硫化氢气体生成)。

说到底危害就是进入自然水体,破坏水体平衡,造成除微生物外几乎所有生物的死亡,进一步影响周边环境。

COD Cr

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表示为CODcr。

COD 消减量

有机污染物排放量一般以COD计算,就是说COD消减量可以理解成有机污染物消减量。消减量一般是以吨记,指的是处理后减少的量,减排后减少的量。比如某工厂年排放有机污染物(COD),1000万吨,经采用先进技术后排量减少至600万吨,那么这一年消减量就是400万吨,若第二年继续技术革新,排量减少至500万吨,那新增消减量就是100万吨。如果排放的污染物全部被处理,那么排放量就和消减量相等。TDS

水中总溶解性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TDS),单位mg/L

TDS就是水中溶解物质的总含量,包括钙镁离子、胶体、悬浮颗粒物、蛋白质、病毒、细菌、微生物及尸体。

我们都知道纯净的水中含有的溶解性固体是很少的,一般只有零到几十毫克/升左右。若水被污染或已经溶进许多可溶性物质后,其总固体的含量也就随着可溶解物质增多而增多;而阿鸥公司提供的TDS测试仪可以将该项指标直接测量出来,而且快捷、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要把TDS测试仪的测试电极部分插到被测试的水中,TDS测试仪立即就把水中的可溶解物质的量测定并显示出来:也就是说TDS测试仪上显示的数字是指以离子状态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含量。这是因为水中绝大多数的无机化合物只以离子状态存在,所以可以用测试仪通过测量水体的导电性,来间接测定溶解在水中离子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如果被测的水越纯,则在测量时,TDS测试仪上所显示数值越小,也就说明水中含无机化合物和杂质成分就越少;显然含有其它杂质越多的水,在测试时TDS值就越高。

有机物

定义: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物。

1.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目前人类已知的有机物达900多万种,数量远远超过无机物。

2.早先,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

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尿素、醋酸、脂肪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3.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低。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有机

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4.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又分为烷、

烯、炔、芳香烃和醇、醛、羧酸、酯等等。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碳架结构,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三类。

5.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活性污泥

从微生物角度来看,生化池中的污泥是由各种各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如果把污泥的泥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里面有多种微生物---细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轮虫、昆虫的幼虫和蠕虫等),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细菌和霉菌能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获得自身活动必需的能量并构造自身。原生动物以细菌和霉菌为食,又被后生动物所消耗,后生动物也可以直接依靠细菌生活。这种充满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泥粒就叫做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除了由微生物组成之外,还含有一些无机物质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再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即微生物的代谢残余物)。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

活性污泥象矾花一样,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总有机碳(TOC)

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类似于TOD的测定。在950℃的高温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气化燃烧,生成CO2,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其生成的CO2之量,即可知总有机碳量。在测定过程中水中无机的碳化合物如碳酸盐、重碳酸盐等也会生成CO2,应另行测定予以扣除。若将水样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得的碳量即为溶解性有机碳(DOC)。

TOD>COD cr>BOD5

总需氧量(TOD)

总需氧量的测定,是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于900℃下将有机物燃烧氧化所消耗氧的量,该测定结果比COD更接近理论需氧量。 TOD用仪器测定只需约3min可得结果,所以,有分析速度快、方法简便,干扰小、精度高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果TOD与BOD5间能确定它们的相关系数,则以TOD 指标指导生产有更好的实用意义。

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是指单位体积滤料(或池子)单位时间内所能去除的有机物量。它是生物滤池(或曝气池)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有两种表示方法:

1.以进入滤池的有机物量为基础;

2.以滤池除去的有机物量为基础。前者应注明去除效率,后者实质上就是氧化能力。有机物可以用BOD5

或COD表示,因此又称BOD或COD负荷,单位均用克(或千克)/(米3(滤料)·日)(对于曝气池:克或千克)/(米3(池容积)·日))。在计算有机物量时,一般不包括回流量中的有机物(采用回流系统时)。

污水处理中ss和 vss含义各是什么?

SS水质中悬浮物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是衡量水体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大字字母C表示水质中悬浮物含量,计量单位是mg/l。

VSS是把滤纸截流下的东西在马弗炉(400-600度)灼烧下挥发掉的东西

SS--suspended solid 悬浮物

VSS--volatile suspended solid 可挥发性固体悬浮物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

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单位为mg/L,用来表征活性污泥浓度。

MLSS是具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吸附在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四者的总量,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

处理工业废水时的MLSS浓度为1.5~3.5g/L。

一般来说SBR生化池内MLSS值控制在2~4g/L左右为宜。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MLVSS: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它代表活性微生物的量。

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中可挥发性物质的重量,单位也是mg/L,由于它不包括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物(Mii),因此能较确切地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但由于包括了Me和Mi,也不是最理想的指标。

MLVSS的测定方法

先做MLSS,然后再用坩埚在马福炉里605度烧两个小时,用MLSS减去残渣。

仪器和实验用品

1.定量滤纸;

2.马弗炉;

3.烘箱;

4.干燥器,备有以颜色指示的干燥剂;

5.分析天平,感量0.1mg。

实验步骤(括号内为实际操作)

1.定量滤纸在103~105℃烘干,干燥期内冷却,称重,反复直至获得恒重或称重损失小于前次称重的

4%;重量为m0;(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或Φ12.5的滤纸直接以1g计);

2.将样品100ml用1中的滤纸过滤,放入103-105℃的烘箱中烘干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

反复干燥制恒重或失重小于前次称重的5%或0.5mg(取较小值),重量为m1,(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

SS=(m1-m0)/0.1;

3.将干净的坩埚放入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重量为m2;

4.将2中的滤纸和泥放在3中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

中冷却并称重,m3;(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

vss=[( m1+m2-m0)-m3]/0.1

污泥沉降比(SV)

指曝气池内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因此有时也用SV30来表示。一般来说生化池内的SV30在20~40%之间。

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是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显然,SV与污泥浓度也有关系。

污泥指数(SVI)

全称污泥容积指数,1克干污泥在湿态时所占体积的毫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为:

SVI=SV30×10/MLSS

SVI剔除了污泥浓度因素的影响,更能反映活性污泥凝聚性和沉降性,一般认为:当60<SVI<100时,污泥沉降性能好

当100<SVI<200时,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当200<SVI<300时,污泥有膨胀的趋势

当SVI>300时,污泥已膨胀。

水的溶解氧(DO)

溶解于水中的游离氧称为溶解氧(用DO表示),常以O2mg/L、mL/L等单位来表示。天然水中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溶于水中的氧,其溶解量与温度,压力有密切关系。温度升高氧的溶解度下降,压力升高溶解度增高。天然水中溶解氧含量约为8~14mg/L,敞开式循环冷却水中溶解氧一般约为6~8mg/L。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的多少,也反映出水体遭受到污染的程度。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氧化污染物质需要消耗氧,使水中所含的溶解氧逐渐减少。污染严重时,溶解氧会接近于零,此时厌氧菌便滋长繁殖起来,并发生有机污染物的腐败而发臭。因此,溶解氧也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同的生化处理方式对溶解氧的要求也不同,在兼氧生化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0.2-2.0mg/L

之间,而在SBR好氧生化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2.0-8.0mg/L之间。因此,兼氧池操作时曝气量要小,曝气时间要短;而在SBR好氧池操作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要大得多和长得多,而我们用的是接触氧化,溶解氧控制在2.0-4.0mg/L。

饱和溶解氧浓度

总氮(TN)

总氮,包括溶液中所有含氮化合物,即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盐氮、溶解态氮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的总和。

在水处理领域,一般认为:总氮=总凯氏氮+硝氮+亚硝氮

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是指以基耶达(Kjeldahl)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此类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肽、胨、核酸、尿素以及合成的氮为负三价形态的有机氮化合物,但不包括叠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

SBR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 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SBR系统的适用范围

由于上述技术特点,SBR系统进一步拓宽了活性污泥法的使用范围。就近期的技术条件,SBR 系统更适合以下情况:

1) 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尤其是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地方。

2) 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地方,如风景游览区、湖泊和港湾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出水中除磷脱氮,防止河湖富营养化。

3) 水资源紧缺的地方。SBR系统可在生物处理后进行物化处理,不需要增加设施,便于水的回收利用。

4) 用地紧张的地方。

5) 对已建连续流污水处理厂的改造等。

6) 非常适合处理小水量,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与分散点源污染的治理。

SBR工艺设计与运行

SBR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主要设施与设备

1、设施的组成

本法原则上不设初次沉淀池,本法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较简单和维护管理较为集中。为适应流量的变化,反应池的容积应留有余量或采用设定运行周期等方法。但是,对于游览地等流量变化很大的场合,应根据维护管理和经济条件,研究流量调节池的设置。

2、反应池

反应池的形式为完全混合型,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

反应池水深过深,基于以下理由是不经济的:①如果反应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的沉淀时间就会增加。②专用的上清液排出装置受到结构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过深。

反应池水深过浅,基于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间,由于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过深。②与其他相同BOD—SS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其优点是用地面积较少。

反应池的数量,考虑清洗和检修等情况,原则上设2个以上。在规模较小或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时,也可建一个池。

3、排水装置

排水系统是SBR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设计中最具特色和关系到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部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BR排水装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⑴潜水泵单点或多点排水。这种方式电耗大且容易吸出沉淀污泥;⑵池端(侧)多点固定阀门排水,由上自下开启阀门。缺点操作不方便,排水容易带泥;⑶专用设备滗水器。滗水器是是一种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进入。理想的排水装置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大,流速小,不会使沉淀污泥重新翻起;②集水口随水位下降,排水期间始终保持反应当中的静止沉淀状态;③排水设备坚固耐用且排水量可无级调控,自动化程度高。

在设定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时,必须注意以下项目:

①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确定需要的设备数量;

②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泥上浮,由上清液排出装置和溢流负荷确定,性能方面,水深要尽可能小;

③随着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的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水排出量增大,可缩短排水时间,相应的后续处理构筑物容量须扩大;

④在排水期,沉淀的活性污泥上浮是发生在排水即将结束的时候,从沉淀工序的中期就开始排水符合SBR法的运行原理。

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

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

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 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SBR工艺排出比(1/m)的选择

SBR工艺排出比(1/m)的大小决定了SBR工艺反应初期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排出比小,初始有机物浓度低,反之则高。根据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当有机物浓度高时,有机物降解速率大,曝气时间可以减少。但是,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耗氧速率也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可能更大。此外,不同的废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不同。污泥沉降性能好,沉淀后上清液就多,宜选用较小的排出比,反之则宜采用较大的排出比。排出比的选择还与设计选用的污泥负荷率、混合液污泥浓度等有关。

SBR反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决定了生化反应器容积的大小。SBR工艺也同样如此,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所需曝气反应时间就短,SBR反应池池容就小,反之SBR反应池池容则大。但是,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生化反应初期耗氧速率增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更大。此外,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还决定了沉淀时间。污泥浓度高需要的沉淀时间长,反之则短。当污泥的沉降性能好,排出比小,有机物浓度低,供氧速率高,可以选用较大的数值,反之则宜选用较小的数值。SBR工艺混合液污泥浓度的选择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关于污泥负荷率的选择

污泥负荷率是影响曝气反应时间的主要参数,污泥负荷率的大小关系到SBR反应池最终出水有机物浓度的高低。当要求的出水有机物浓度低时,污泥负荷率宜选用低值;当废水易于生物降解时,污泥负荷率随着增大。污泥负荷率的选择应根据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及要求的出水水质来确定。

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的结合

SBR工艺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SBR反应池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水质、水量的作用。通过供气系统、搅拌系统的设计,自动控制方式的设计,闲置期时间的选择,可以将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结合起来,使三者合建在一起,从而节约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

在进水期采用水下搅拌器进行搅拌,进水电动阀的关闭采用液位控制,根据水解酸化需要的时间确定开始曝气时刻,将调节、水解酸化工艺与SBR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应池进水开始作为闲置期的结束则可以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行。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所述:

进水开始既为闲置结束,通过上一组SBR池进水结束时间来控制;

进水结束通过液位控制,整个进水时间可能是变化的。

水解酸化时间由进水开始至曝气反应开始,包括进水期,这段时间可以根据水量的变化情况与需要的水解酸化时间来确定,不小于在最小流量下充满SBR反应池所需的时间。

曝气反应开始既为水解酸化搅拌结束,曝气反应时间可根据计算得出。

沉淀时间根据污泥沉降性能及混合液污泥浓度决定,它的开始即为曝气反应的结束。

排水时间由滗水器的性能决定,滗水结束可以通过液位控制。

闲置期的时间选择是调节、水解酸化及SBR工艺结合好坏的关键。闲置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废水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实际运行中,闲置时间经常变动。通过闲置期间的调整,将SBR反应池的进水合理安排,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转,避免整个运行过程的紊乱。活性污泥SBR 一种橡胶名:丁苯橡胶,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制得。按生产方法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其综合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

厌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厌氧消化的生化阶段

第Ⅰ阶段——水解产酸阶段

污水中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如多糖、淀粉、纤维素、烃类(烷、烯、炔等)水解,主要产物为甲、乙、丙、丁酸、乳酸;紧接着氨基酸、蛋白质、脂肪水解生成氨和胺,多肽等(所以有的书又把水解产酸分为二个阶段)。

第Ⅱ阶段——厌氧发酵产气阶段

第Ⅰ阶段产物甲酸、乙酸、甲胺、甲醇和CO2+H2等小分子有机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通过甲烷菌的发酵过程将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所以在水解酸化阶段COD、BOD值变化不很大,仅在产气阶段由于构成COD或BOD的有机物多以CO2和H2的形式逸出,才使废水中COD、BOD明显下降。

在酸化阶段,发酵细菌将有机物水解转化为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第1类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酸、甲酸、甲醇和甲胺等;第2类为不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有机物,如丙酸、丁酸、乳酸、乙醇等,不完全厌氧消化或发酵到此结束。如果继续全厌氧过程,则产氢、产乙酸菌将第2类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氢气和乙酸。

第Ⅱ阶段生化过程是产甲烷细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醇等基质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甲烷,其中最主要的基质为乙酸。

发酵条件控制

(1)营养与环境条件

厌氧要求有机物浓度较高,一般大于1000mg/L以上。所以厌氧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一样,厌氧处理也要求供给全面的营养,但好氧细菌增殖快,有机物有

50~60%用于细菌增殖,故对N、P要求高;而厌氧增殖慢,BOD仅有5~10%用于合成菌体,对N、P要求低。

COD∶N∶P=200∶5∶1或C∶N=12~16

(好氧COD∶N∶P=100∶5∶1)

厌氧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Ⅰ、氧化还原电位(φE)与温度

氧的溶入和氧化态、氧化剂的存在:Fe3+、Cr2O72-、NO3-、SO42-、PO43-、H+会使体系中电位升高,对厌氧消化不利。

高温消化——500~600mv,50~55℃

中温消化——300~380mv,30~38℃

产酸菌对氧还—还电位要求不甚严格+100~-100mv

产甲烷菌对氧还—还电位要求严格<-350mv

Ⅱ、pH及碱度

pH主要取决于三个生化阶段的平衡状态,原液本身的pH和发酵系统中产生的CO2分压(20.3~40.5kpa),正常发酵pH=7.2~7.4,有机负荷太大,水解和酸化过程的生化速率大大超过产气速率。将导致水解产物有机酸的积累使pH下降,抑制甲烷菌的生理机能,使气化速率锐减,所以原液pH=6~8,发酵过程有机酸浓度不超过3000mg/L为佳(以乙酸计)。

HCO3-及NH3是形成厌氧处理系统碱度的主要原因,高的碱度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一般要求碱度2000mg/L以上,NH3浓度50~200mg/L为佳。

Ⅲ、毒物——凡对厌氧处理过程起抑制和毒害作用的物质都可称为毒物,无机酸浓度不应使消化液pH<6.8;不应高于1500mg/L,其它阴离子浓度参见 P148表9-2。

(2)工艺操作条件

Ⅰ、生物量——大小以污泥浓度表示,一般介于10~30gvss/L之间,为防止反应器中污泥流失,可采用装入填料介质使细菌附着挂膜,调节水流速度或污泥回流量。

Ⅱ、负荷率——表示消化装置处理能力的一个参数,负荷率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容积负荷率——反应器单位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量kg/m3·d。

②污泥负荷率——反应器内单位重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量kg/kg·d。

③投配率——每天向单位有效容积投加的材料的体积m3/m3·d。

投配率的倒数为平均停留时间或消化时间,单位为d(天),投配率池可用百分率表示。

负荷率的影响:

①当有机物负荷率很高时,营养充分,代谢产物有机酸产量很大,超过甲烷菌的吸收利用能力,有机酸积累pH下降,是低效不稳定状态。

②负荷率适中,产酸细菌代谢产物中的有机物(有机酸)基本上能被甲烷菌及时利用,并转化为沼气,残存有机酸量仅为几百毫克/升。pH=7~7.5,呈弱碱性,是高效稳定发酵状态。

③当有机负荷率小,供给养料不足,产酸量偏少,pH>7.5是碱性发酵状态,是低效发酵状态。

Ⅲ、温度控制——发酵要求较高的温度,每去除8000mg/L的COD所产沼气,能使水温升高10℃,一般工艺设计中温消化30~35℃。

Ⅳ、pH的控制——当液料pH<6.5或高于8.0,则要调整液料pH。

pH<6.8~7,应减少有机负荷率,

pH<6.5,应停止加料,必要时加入石灰中和。

UASB

一、引言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 最高浓度可达数万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最高的可达30~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在全社会提倡循环经济,关注工业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再生利用的今天,厌氧生物处理显然是能够使污水资源化的优选工艺。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和IC厌氧反应器,发展十分迅速。

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本文试图就UASB的运行机理和工艺特征以及UASB的设计启动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二、UASB的由来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

环境工程学B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讲解

大型作业报告 班级:12级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某冶炼厂工艺设备每小时产生3000(3200)Nm 3的含尘烟气,烟气含尘浓度85(90)g/Nm 3,烟气进口温度为250℃,除尘器内平均静压P s = -340 Pa ,试设计一台双筒CLT/A 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 设计参数: 烟气密度:3/293.1Nm kg g =ρ 烟气粘度:26/10849.1m s kg ??=-μ 粉尘密度:3/2160Nm kg p =ρ 旋风除尘器进口粉尘的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m d p μ 1.5 3.5 5 10 15 22 28 36 44 粒径分布 (%)D ? 3.5 6 15 17 24 16 11 5 2.5

前言 除尘器是控制尘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研究应用较早的一项技术。但在尘粒初始量增加,排放量进一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重新计划自己的操作条件和排放控制系统,开发或应用更高效的除尘器,以满足现行法规的要求。所以本设计要求完成一台CLT/A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的设计。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除沉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降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低,已广泛用来从气流中分离固体和液体粒子,或从液体中分离固体粒子。在普通操作条件下,作用于粒子上的离心力是重力的5~2500倍,所以旋风除尘器的效率显著高于重力沉降室。在机械式除尘器中,旋风式除尘器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它适用于非黏性及非纤维性粉尘的去除,大多用来去除5μm以上的粒子,并联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装置对3μm的粒子也具有80~85%的除尘效率。因此,它属于中效除尘器,且可用于高温烟气的净化,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除尘器,多应用于锅炉烟气除尘、多级除尘及预除尘。 旋风除尘器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旋风除尘器必将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而管式以其显著的优点将会在除尘器的未来发展中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发达国家除尘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证明;另一方面,开发新型除尘装置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我国的特殊国庆,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由中小型,低效除尘设备向大型高效除尘设备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三篇)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3. 泥龄;4. 好氧硝化;5. A/A/O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 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环境工程学课后答案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课后答案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 第八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0-1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

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 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运用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总体设计、绘图和综合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某电厂新建一台300MW火电机组,对应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000t/h,燃用大同煤,锅炉尾部烟气产生量Q=2218700m3/h,排烟温度为160℃,气体压力为5880Pa,烟气含尘浓度为25.41g/m3,粉尘比电阻为5×1010Ω·cm。需配备2台电除尘器,要求该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η>99.2;要求该电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300Pa,要求该电除尘器的漏风率Δα<3%。试对该电除尘器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利用AutoCAD2000画出电除尘器总图。 三、电除尘器主要结构形式和参数的选择 1.当电场断面积F>150m2时,选择电除尘器的室数m=2; 2.当要求除尘效率η>99%时,选择电除尘器电场数n=4~5; 3.为保证粉尘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选择电场风速v=0.6~1.2m/s; 4.根据粉尘比电阻和烟气状态参数,选择粉尘驱进速度ω=0.05~0.1m/s; 5.按电除尘器的常规极距,选择板间距2b=0.4m; 6.按照大C形板+管状芒刺线的极配形式,选择每条极板宽度为0.5m(含拼接缝隙),选择线间距2c=0.5m; 7.按照常规清灰方式,选择阴、阳极侧部挠臂锤振打清灰;振打电机台数按每室、每电场各一台设定,电动机额定功率取0.2~0.3kW; 8.按照大型电除尘器的常规结构,选择进、出气烟箱和灰斗为四棱台形式;每室、每电场至少一个灰斗,卸灰电机台数等于灰斗数,卸灰电动机额定规律取1.2~2.0kW; 9.电加热器套数=4×m×n;每台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取2.0kW; 10.高压电源台数等于m×n;取额定输出电压U2=b×360kV/m (kV); 取额定输出电流I2=2×Li×Hi×Z×0.4mA/m2(mA)。(符号见后) 四、电除尘器总体设计计算 1.每台电除尘器的电场断面积:F=Q/(2×3600×v)(m2)(取整数); 2.电场有效高度:Hi=(F/2)0.5(m)(取整数或保留1位小数); 3.每个室的电场通道数:Z=F/(m×2b×Hi)(取整数); 4.电场有效宽度:Bi=m×2b×Z (m); 5.每台电除尘器所需总收尘面积:A=-k×Q×ln(1-η)/(2×3600×ω)(取整数);k为储备系数,一般取1.2~1.3; 6.单电场有效长度:Li=A/(2×n×m×Z×Hi)(m)(取整数或保留0.5小数);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模板

辽宁科技学院 (20 级)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说明书页,图纸张

课程设计评语

炼钢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中,主要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来处理除尘废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粗颗粒沉淀池、浓缩池、冷却塔等。该系统可在构筑物中对悬浮物进行高效的去除,使水体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且工艺可靠,出水水质好。 本设计经过详细论证工艺,对工艺过程的设备和构筑物进行了参数选择、设计计算和选型。进行了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继续使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浓缩池,混凝沉淀

The Process Design Of Steelmaking Converter Dedus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In this design,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agulation deposition to handle dedusting wastewater.Mainly processing structures are Coarse particle settling basin,Concentrated tank, cooling tower, etc。The system can be efficient removal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structure, make the water temperature reduced greatly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reliable technology, good effluent water quality Through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f our design process, process equipment, and design of structure parameter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https://www.doczj.com/doc/f317916746.html,yout, vertic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After treatment,sewage may continue to use as cooling water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 thickener,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即、、、。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BOD : 2. COD : 3. 泥龄: 4. 好氧硝化: 5. 反硝化: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3. 试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怎样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 4. 叙述AO 法的脱氮机理,画出AO 法的工艺流程图。 5.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6. 试叙述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区别及各自的适用场合。 三、计算题 1. 一降落的雨滴中,最初没有溶解氧存在。雨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为9. 20mg/L 。假设在降落2s 后雨滴中已经有3. 20mg/L 的溶解氧。试计算雨滴中的溶解氧浓度达到8. 20mg/L 需要多长时间 2. 一水处理厂在沉淀池后设置快砂滤池,滤池的设计负荷率为32200/()m d m 。试计算在设计流量0. 53/m s 下,滤池表面积为多大若每个滤池表面积限制在552m 以下,共需建多少个滤池 四、综合题

1. 在水处理工艺中,水中杂质分离常用下面的物理化学方法,使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或几个字表示去除水中杂质的原理及影响去除效果的决定因素。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参考 二、名词解释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 :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泥龄: 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将+4NH 转化成2NO -和3NO -的过程。 5. 反硝化: 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同时自身得到增殖,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于新增污泥量,用新增污泥量替换原有系统中所有污泥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泥龄,如果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少,使系统的泥龄过长,会造成系统去除单位有机物的氧消耗量增加,即能耗升高,二沉池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升高,出水水质变差,如果过量排放剩余污泥,使系统的泥龄过短,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出水的水质也会变差。如果使泥龄小于临界值,即从系统中排出的污泥量大于其增殖量,系统的处理效果会急剧变差。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典型的生物滤池由滤床,布水设备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要求滤料有以下特性:①能为微生物的栖息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②能使废水以液膜状均匀分布于其表

最新环境工程学试卷(A)-(4)

山东轻工业学院 10/11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9页)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5分) 1. Monod 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 米-门公式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纯酶进行动力学试验,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的关于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式。 B. 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米-门公式是常用的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采用微生物浓度代替酶浓度。 C. Monod 公式是在米-门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 米-门公式和Monod 公式中的饱和常数含义不同。 2.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 )m /s 。 A. 0.15 B. 0.3 C. 0.6 D. 1.0 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 )d 的沉砂量。 A. 2 B. 3 C. 4 D. 5 4.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 )m 。 A. 1~2 B. 2~4 C. 4~5 D. 5~6 5.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 /(s·m)。 A. 0. 5 B. 1. 0 C. 1. 7 D. 2. 9 6.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 B. 不集中分布 C. 不均匀分布 D. 均匀分布 7.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 1~3 B. 3~5 C. 5~8 D. 8~10 8.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 2~4 B. 4~6 C. 6~8 D. 8~12 9.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 两种方式 C. 一种方式 D. 两种以上方式 10.(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1.(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2.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 5~1. 0m3/(m2·h) 。 A. 曝气区 B. 沉淀区 C. 导流区 D. 出水区 13. 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 )。 A. 沉砂池 B. 初次沉淀池 C. 粗格栅 D. 细格栅 14. 采用( )叶轮供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叶轮的线速度采用3.5~5m/s。曝气池宜有调节叶轮速度或池内水深的控制设备。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题目及答案详解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水形成自然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B.水在社会循环中取用的是径流水源和渗流水源 C.生活污染源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 D.工业污染源属于点源而非面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超编题目) A.调节池可以调节废水的流量、浓度、pH值和温度 B对角线出水调节池有自动均和的作用 C.堰顶溢流出水调节池既能调节水质又能调节水量 D.外设水泵吸水井调节池既能调节水质又能调节水量 3、TOD是指( A ) A.总需氧量B生化需氧量C化学需氧量D总有机碳含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可降解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氧化,一部分被微生物合成细胞 是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之和 C.可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是碳化所需氧量和硝化所需氧量之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 测定通常采用K2Cr2O7和KMnO7为氧化剂(KMnO4才对,属于书写错误) 测定不仅氧化有机物,还氧化无机性还原物质 测定包括了碳化和硝化所需的氧量(描述的是BOD) 测定可用于存在有毒物质的水 6、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D) A.悬浮物B胶体C溶解物D沉淀物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格栅用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B.格栅的水头损失主要在于自身阻力大(水头损失很小,阻力主要是截留物堵塞造成的) C.格栅后的渠底应比格栅前的渠底低10-15 cm D.格栅倾斜50-60o,可增加格栅面积 8、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A )8-11题参见课本76、77页 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9、颗粒在初沉池初期(A),在初沉池后期(B) 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10、颗粒在二沉池初期( B ),在二沉池后期( C ),在泥斗中(D) 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11、颗粒在污泥浓缩池中(D) 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D压缩沉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自由沉淀试验用沉淀柱的有效水深应尽量与实际沉淀池的水深相同 B.絮凝沉淀试验用沉淀柱的有效水深应尽量与实际沉淀池的水深相同 C.对于自由沉淀E~t曲线和E~u曲线都与试验水深有关(应为“无关”) P 81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 院系: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5 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初沉池和曝气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100000m3/d; 为200mg/L,TP为5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出水水质要求:BOD 为20mg/L,COD为30 mg/L ,TP为1.0 mg/L,SS为20 5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并对供气量进行计算。 (3)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 引言 (3) 2.工艺选择 2.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背景及现状 (4) 2.2工艺设计原始资料 (4) 3.设计计算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

武汉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指导教师:黄永炳黄敏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第一章 概论 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在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收集及调查研究﹑计算机编程及应用﹑工程设计及图纸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 第一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主要任务: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主要包括绘制一定数量的设计图纸,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2.知识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应能综合运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际问题;能够进行设计计算说明和绘图。 3.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应学会依据课程设计任务,进行资料调研﹑收集﹑加工和整理,能够正确运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计算﹑图表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的能力。不仅能够绘图,而且能独立进行设计计算。 4.综合素质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能遵守纪律,善于与他人合作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第二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题目的内容及来源 水处理单元构筑物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题目有些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际课题,有些是有明确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模拟课题。 第三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应该达到的深度 (见课程设计指定参考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李亚峰,尹士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出版;张林生主编,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 第四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有关的水质、水量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分组以及具体分组的内容区分分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终稿)详解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人邓国志 审核 编制日期2015.6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二0一五年六月

一、课程设计选题 ××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环境工程学》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基础知识,以水处理构筑物和相关设备为主,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实践环节,达到以下目的。 1. 依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资料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平面、高程布置图的绘制,以巩固和深化《环境工程学》所学的水处理论知识,实现由理论与实践结合到技术技能提高的目的; 2. 熟悉国家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程序以及与我专业相关的步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设计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时视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 3. 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应用; 4. 提高对工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1)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许多创新课题是由应用的需要提出来的,而创新的价值也往往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在理论研究----应用研

究-----实际应用这一过程中,工程设计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一般是离不开工程设计的; 2)工程设计能力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立足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所必备的技能之一。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处理工艺设计方案的制定、单体构筑物的设计、图纸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一)主要内容包括: 1. 根据原始资料,计算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 2. 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 3. 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和尺寸; 4. 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 5. 完成图纸的绘制(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主要构筑物图); 6. 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参考文献查阅: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和有关设计手册等资料。 2. 设计方案:设计应以所给资料为依据,至少比较3种成熟的处理工艺,确定采用的工艺。 3. 设计计算: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应准确、完整。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72336) 一、名词解释 1、堆肥化 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 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 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 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5、农业退水 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 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 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 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 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 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 1 / 20

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 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 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 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 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15、噪声 参考答案:噪声是声波的一种,具有声音的所有特征。从物理学的特点来看,噪声是指声波的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16、放射性废物 参考答案:放射性废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17、破碎比 参考答案:指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表示废物粒度在破碎过程中减小的倍数,也表征废物被破碎的程度。 18、浸出率 参考答案:指固化体浸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时,其中有害物质的浸出速度。 19、堆肥 参考答案:指废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制得的成品。 20、焚烧 参考答案:在高温炉内(800-1000。C),废物中的可燃组分与空气中的O2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转化为高温气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并释放热量的过程。 21、吸声系数 参考答案: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22、滤波器 2 / 20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书设计题目:湖北某印染厂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 姓学专学名:院:业:号: 指导老师:设计日期: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湖北省某印染厂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 一、设计训练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确定工业废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2.对工艺流程中的主要构筑单元的设计与计算,如: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生化反应池、曝 气池、SBR反应池、消毒池、污泥浓缩池等。 3.工业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高程布置设计。 4.管道水力阻力的计算,水泵、风机等主要设备选型。 5.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初步经济核算(分析),如人工、药品、设备运行费用等。 6.采用CAD制图,制作图纸包括: (1)工业废水站平面布置图;(3#图纸1张) (2)工业废水站的高程布置图;(3#图纸各1张) 二、设计(论文)任务和要求 (一)设计任务 1.根据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分析本工程实际状况。内容包括:该类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 国内外水平、现状与发展状况;提出本次设计工艺流程确定并说明选择理由; 2.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湖北省某印染厂工业废水处理站; (1)工业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选择; (2)工业废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的计算; (3)管道水力损失计算; (4)配套设备的选型; (5)工业废水处理站的平面布置设计; (6)工业废水处理站的高程布置设计; (7)工业废水处理站运行费用分析。 3. CAD绘图:处理站的平面布置图、高程图; (二)设计要求 1.设计选定工艺流程合理,构筑物尺寸计算准确,构筑物选型及主要参数计算准确; 2

环境工程专业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 班级1 第一次 1.现今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是?(黄学进) 2.微生物的特点?(杨学豹) 3.微生物应用于环境工程的优势?(邓玉辉) 4.病毒的繁殖方式?(邓玉辉) 5.真核微生物包括蓝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请问是否正确?(李帆) 14环境工程1班 第一次答案 1.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2.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适应力强。 3.环保、经济、针对面广、高效。 5. 错,蓝藻是原核生物。 班级2 第一次 为什么生物法会在环境工程处理污染物中占据重要位置?(贺松岩01号) 微生物学对于环境工程应用的优缺点(02号赵保华) 哪些生物属于微生物,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03号曹素娟) 5界分类系统中,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的区别?(04号罗思洁) 原生生物都是真核生物。(06号黄柯靓判断题)

14环境一班 第二次 1.病毒粒子有哪两种类型?(杨炳煌) 2.判断题:一个病毒粒子可以同时含有DNA和RNA。(黄学进) 3.病毒的蛋白质衣壳中,蛋白质的功能是什么?(王佳豪) 4.什么是溶原细胞?(李帆) 5.填空题:利用颗粒计数法测定病毒数量,病毒的浓度可由样品中_______和_________计算得出。(杨学豹) 1.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的裸露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杨炳煌) 2.错,只有含有DNA和RNA其中的一种(黄学进) 3.蛋白质的功能是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地附着在敏感细胞上。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王佳豪) 4.溶原细胞是由温和噬菌体感染的,噬菌体的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就被称作溶原细胞;原噬菌体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细胞,子代细胞也称为溶原细胞。(李帆) 5.两种颗粒的比例和乳胶颗粒浓度(杨学豹) 14环境二班 第二次 1.病毒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冯倩文) 2.判断题:病毒被膜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 胞的感染力。(马丽钧) 3.什么是温和噬菌体(吴宛桐) 4.病毒有哪几种构型?这几种构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毕艳容)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习题集包括答案三篇.docx

.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COD ;2. 厌氧生物处理法; 3. 泥龄; 4. 好氧硝化; 5. A/A/O 法; 6.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 ; 10. SCR 法。二、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BOD 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B化学需氧量;C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不溶性有机物; C 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B化学方法; C 物理方法。 4. A 2/O 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B少;C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臭氧氧化;B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B炉内脱硫技术;C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B中比电阻粉尘;C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B电除尘器;C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B电除尘器;C湿式除尘器。 10. SCR 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B化学吸收;C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 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2.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曝气池在好氧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4.简述污水中的氮在生物处理中的转化过程? 5.什么是曝气?曝气的作用有哪些? 6.控制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些? 7.评价除尘器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8.实现电除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9.影响 SCR 法烟气脱硝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0.影响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环境工程学》习题集 第一篇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 1.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泥龄: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在好氧条件下,将NH +4转化成 NO 2和 NO 3的过程。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全解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A2/O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池设计 院系: 得分: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4 日 课题名称A2/O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池设计—A2/O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活性污泥法中的A2/O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80000m3/d; 为250mg/L,TP为4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出水水质要求:BOD 为20mg/L,COD为60 mg/L ,TP为0.5 mg/L,SS为20 mg/L, 5 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A2/O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A2/O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A2/O池的尺寸、曝气系统的供气量。 (3)绘制A2/O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 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BOD : 2. COD : 3. 泥龄: 4. 好氧硝化: 5. 反硝化: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3. 试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怎样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 4. 叙述AO 法的脱氮机理,画出AO 法的工艺流程图。 5.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6. 试叙述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区别及各自的适用场合。 三、计算题 1. 一降落的雨滴中,最初没有溶解氧存在。雨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为9. 20mg/L 。假设在降落2s 后雨滴中已经有3. 20mg/L 的溶解氧。试计算雨滴中的溶解氧浓度达到8. 20mg/L 需要多长时间 2. 一水处理厂在沉淀池后设置快砂滤池,滤池的设计负荷率为32200/()m d m 。试计算在设计流量0. 53/m s 下,滤池表面积为多大若每个滤池表面积限制在552m 以下,共需建多少个滤池 四、综合题 1. 在水处理工艺中,水中杂质分离常用下面的物理化学方法,使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或几个字表示去除水中杂质的原理及影响去除效果的决定因素。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参考 二、名词解释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 :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泥龄: 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将+ 4NH 转化成2NO -和3NO -的过程。 5. 反硝化: 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同时自身得到增殖,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于新增污泥量,用新增污泥量替换原有系统中所有污泥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泥龄,如果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少,使系统的泥龄过长,会造成系统去除单位有机物的氧消耗量增加,即能耗升高,二沉池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升高,出水水质变差,如果过量排放剩余污泥,使系统的泥龄过短,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出水的水质也会变差。如果使泥龄小于临界值,即从系统中排出的污泥量大于其增殖量,系统的处理效果会急剧变差。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典型的生物滤池由滤床,布水设备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要求滤料有以下特性:①能为微生物的栖息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②能使废水以液膜状均匀分布于其表面;③有足够的孔隙率保证滤池通风良好,并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通过孔隙流到池底;④适合于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且既不被微生物分解,有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⑤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不易变形和破碎。 3. 试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怎样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 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最终产物。要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应该控制PH 值在6. 8-7. 2之间。控制温度在3538C C ??-或5255C C ??-。 4. 叙述AO 法的脱氮机理,画出AO 法的工艺流程图。 A/O 法脱氮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在好氧段,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OD 5,同时进行硝化。有机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