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A.饮食礼仪 B.饮食风俗 C.饮食习惯 D.饮食传统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C.“尝鲜” D.“品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资治通鉴》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楚辞》 C.《诗经》 D.《大招》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C.于慎行 D.徐霞客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C.“药膳” D.“食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关于健康饮食的论文

学习健康饮食的收获 通过这学期对健康饮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以前的我们从不注重饮食习惯,然而也从没去了解过,但现在不同了。饮食对于我们至关重要,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制定一项健康饮食计划。从而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人人健康长寿。 老师给我们放的教学视频中,通过周教授的讲课和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健康的因素包括:运动、睡眠、饮食和心理。其中,饮食占有很大的比例。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均衡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心态,可以防止疾病缠身,更能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周教授讲过,曾经有一个癌症病人,当得知自己病情的那一刻,他没有因此而消极无助,也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合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结果可想而知,他的病情减缓了。健康饮食是如此的神奇,它能让人失去信心,更能让人充满希望。 全世界有1230万人癌症确诊,750万人死于癌症,死亡率居于第二位,意外事故是第六位,而医疗失误是第三位。所以说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医疗设备,应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我们不能年轻时用命去赚钱,年老用钱去买命。医疗进步,为什么民众健康下降,因为医疗增加不等与健康保障,我们更不能依靠药物,而忽视最初的预防。 一些生活上的小病,我们就可以自己调理。例如,胃疼、牙疼、腹胀等,我们可以多吃一些西瓜、绿豆粥和鲜萝卜汁;头痛头晕、口干舌燥、睡眠不稳等,则可以喝一些冰糖雪梨。当然还有更多的例子,这就需要我们自行去了解了,了解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好处的。还有一些饮食常识,如常吃夜宵会得肺癌;吃水果要在饭前吃,空腹不能吃番茄;早上醒来喝杯水可以预防结石等等,总之记住这些没坏处。 还有一些搭配的食物是相生相克的: 1西红柿加白酒会胸闷气短。2.猪肉加豆类会引起腹胀、气滞。3西红柿加地瓜会得结石、呕吐腹泻。4鸡肉加芝麻会造成死亡。5洋葱加蜂蜜会伤眼睛,甚至失明。6糖精加蛋清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7鹅肉加柿子会引起死亡。8豆腐加蜂蜜会引起耳聋。9萝卜加木耳会产生皮炎。10白酒加核桃,血热,会流鼻血。11牛奶加巧克力,头发干枯,生长缓慢。12土豆加香蕉,面部会生斑。等等相关内容还有很多条,有兴趣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 牛奶不是最健康的食品,林光常教授说,牛奶是给牛喝的,我们喝多了也会得一些疾病。所以我们可以多喝豆浆。早餐对我们也至关重要,肾、肝、心、肺、脾,根据其特殊排列,合理分配饮食;一份水果两份蔬菜合理搭配;糖果、方便面、、饼干等碳水化合物食品,我们应能离多远就离多远;做饭调味料时少放更健康;专家研究瘦肉减肥法会引起肾衰,最好的减肥方法是:早餐要吃饱,花样要齐全,五谷杂粮样样要尝试。 健康饮食这门课程告诉我们,食物是最好的药,也是最好的补品。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关于健康饮食论文

关于健康饮食论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饮食与健康论文 ------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健康的饮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上升。现代人已不再只注重吃饱,而是追求要吃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校应该是比较注重营养均衡的,可是事实上却并不如此。 现代的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花费的不少,用在食物上的钱更是不少,可是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吃一些没有营养甚至是垃圾食品,这不仅很浪费钱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很多同学爱吃零食,尤其是女孩子,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更是不吃主餐,将零食当成主要食物。不会考虑营养价值和对自身的影响。所以很多人在大学的时候就为自己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虽然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即便你再富有,但是却不能换回身体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饮食得当会使人更加美丽。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 在一项关于饮食方面的调查中,有50.3%的人认为健康饮食非常重要,同时也有39.3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而认为不重要的和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分别只占到了5.9%和4.5%。不吃早餐和偶尔不吃早餐人数较多,一方面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上课工作更好地进行。对早餐应付比较随便,较多人在上课路上和教室解决,不利于正常消化,也对教室上课环境有一定影响。较多大学生生活习惯不是很好,不吃早饭是由于起的太晚,早上八点有课的同学,常常只匆匆抓起一片面包就赶向教室,而起来晚的同学干脆忽略早餐,空着肚子去上课,这样的事情在大学生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一天之计在于晨”,早餐没有

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等。 (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三、中国饮食文化 《中华膳海》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 《饮食文化概论》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四、药膳 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方法 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结构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法。 六、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点 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二)、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 三)、肴馔(yáo zhuàn)制作的灵活性——精湛的制作工艺四)多彩的饮食习俗 五)区域文化的通融性 第二章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完整word版)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2. 《茶经》的作者是A 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槚B蔎C茗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深度发酵B萎凋C 揉捻、D干燥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 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感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感悟 婷·ting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吃喝住行中,吃又位列第一,可见古人对于饮食是何等的看重。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理论探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人们不单单只求有的吃,能吃饱,更加注重怎么样吃得好,吃得健康,吃的养生。因此古人留下的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个女生,一个医学院的爱美的女生,我对饮食及养生尤为偏爱。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一课程的原因。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深深的喜爱。在这一个学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的学习中,我收获多多。对中国传统饮食与养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认识: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吸取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深远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 由此可见,饮食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

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人的身体之中,阴阳的运行,五行的相生,没有不是由于饮食的作用的。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对人身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饮食得宜,可以摄取各种养分,延年益寿,许多疾病都能通过饮食来预防、缓解。饮食失当,又是致病折寿的原因。所以,现如今许多人光从口味出发来考虑饮食问题,是很不够的。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传统和制度。医家用食方,烹饪师按食物的功能性味做菜,成为很自然的事情。而现代也有营养学这一专门研究,医食同源实际上就是将医疗和食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医和食共同为除病延年、养生健身服务。 另一方面,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夜不可多食”、“一日之忌:暮勿饱食”等等。众多养生家都赞同“太饿伤脾,太饱伤气”的观点。善于养性的人,饥饱应当适度,饥饿了就吃饭,口渴了就饮水,要少量多餐。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利用也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的运动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必要条件。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是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女生对于这一点尤为要注意,这可是减肥大忌饿。 同时,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

健康饮食小文章

健康饮食小文章 1、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高,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容易促使动脉 硬化。 3、限制钠盐的摄入: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咸食,吃盐过多,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每天吃盐应为6克以下为宜。 5、宜多食含钾食物:钾在体内能缓冲纳的作用,食物中:黄豆、小豆、番茄中、西葫芦、芹菜及各种绿叶蔬菜、水果有橘子、核桃等。 6、宜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 鸡蛋、豆类及豆制品。 7、钙食物:食入高钙的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感到明显的降压 效果,含钙的食物委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海带、骨头汤、黑木耳等均含钙丰富。 不良习惯会导致血压升高 1、摄入过多盐分:吃饭口重,食盐过多的患者更易得高血压。 2、缺乏运动:平常不运动的话,轻微运动就会加重心脏负担, 导致血压升高。 3、肥胖:肥胖加剧交感神经紧张,降低钠的排泄,导致血压升高。 4、精神压力:生气不安、担心、紧张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细 动脉收缩出现血压升高。 5、皮肤刺激:突起刺激、意外疼痛,尤其是寒冷刺激会使血管 收缩、血压上升。 就是这个科学家们都普遍认为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它的发病率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呢?

环境污染太严重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很多环境问题都非常突出,很多发达国家为了转嫁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将重污染企业迁向欠发达国家;而一个国家的发达地区又将污染企业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来躲避检查。 如此高发病率的肺癌,该如可预防呢? 高血压十怕歌 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怕有苦衷,心情受压抑; 三怕事忙乱,烦扰多难题;四怕灾祸至,精神受刺激; 五怕贪酒肉,体胖脉腔细;六怕久失眠,熬夜不节欲; 七怕头猛震,抬举出过力;八怕大便干,努争腹压急; 九怕烈日晒,风寒亦应避;十怕病吓倒,又怕太大意; 按歌自检点,可防脑血溢。 高血压饮食歌 高血压足底降压歌 高血压民间小验方: 一、洋葱降压汤 功效:缓和降血压作用 做法:取3-5个洋葱的外皮茶色部分,煎煮成汤汁,放至温热饮用服法:每天早、中晚饭后服用 二、干玉米须泡苦丁茶降血压 用料:苦丁茶2克,干玉米须7-8克 用法:每天早晚用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用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四、醋泡花生米可治高血压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A. 蒸 B. 煮 C. 烤 D. 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 A. 大豆 B. 豌豆 C. 蚕豆 D. 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 “庖丁解牛 ”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 A. 火炉 C. 风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 A. 大煮干丝:苏菜 C.鼎湖上素:粤菜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 唐代 C. 元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 “茶 ”字最早出现于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 A. 《茶录》 B. 《茶谱》 C. 《茶经》 D. 《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 A. 饮食礼仪 B. 饮食风俗 C. 饮食习惯 D. 饮食传统 B. 水炉 D. 木炉 B.宫保鸡丁:川菜 D.九转大肠 ) B.宋代 D.明代

13 .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 A. “先尝” B. “先品 ” C. “尝鲜” D. “品鲜 ” 14 .记载纣王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的古代名著是 ( ) A. 《史记》 B. 《汉书》 C. 《左传》 D. 《资治通鉴》 15 .我国的第一 部诗歌总集是 ( ) A. 《离骚》 B. 《楚辞》 C. 《诗经》 D. 《大招》 16 . 《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 A. 吴承恩 B. 罗贯中 C.于慎行 D. 徐霞客 18 .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 A. “食补” B. “药补 ” C. “药膳” D. “食疗 ”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 ___________ 。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 ______________ 。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 _____________ 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 ___________ 。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 ____________ ,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 26.古代 _______ 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 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 __________ 的交谊, 西 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 _________ 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 ________ 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 _____________ 。 1. 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 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 A. 三大类 B. 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 “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 ,出现在 ( )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用吃的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当然还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四个字: 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关于饮食健康的知识论文

关于饮食健康的知识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上升。现代人已不再只注重吃饱,而是追求要 吃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校应该是比较注重营养均衡的,可是事实上却并不如此。 现代的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花费的不少,用在食物上的钱更是不少,可是同学们 都比较喜欢吃一些没有营养甚至是垃圾食品,这不仅很浪费钱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很多同 学爱吃零食,尤其是女孩子,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更是不吃主餐,将零食当成主要食物。不会考虑营养价值和对自身的影响。所以很多人在大学的时候就为自己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虽然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 神的财富。即便你再富有,但是却不能换回身体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 惯是非常必要的。 饮食得当会使人更加美丽。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 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 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 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 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 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 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 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 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 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 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 来源来实现。 在一项关于饮食方面的调查中,有50.3%的人认为健康饮食非常重要,同时也有39.3 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而认为不重要的和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分别只占到了5.9%和4.5%。 不吃早餐和偶尔不吃早餐人数较多,一方面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上课 工作更好地进行。对早餐应付比较随便,较多人在上课路上和教室解决,不利于正常消化,也对教室上课环境有一定影响。较多大学生生活习惯不是很好,不吃早饭是由于起的太晚,早上八点有课的同学,常常只匆匆抓起一片面包就赶向教室,而起来晚的同学干脆忽略早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三代在原始社会丰厚的食料生活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进行国土开发,在黄土高原、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片片以犁耕农业和沟渠工程相结合的井田,那时大抵能亩产一石,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稳产高产田,初步奠定了大农业的基础。三代出现了较系统的烹调理论,反映了认识食料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以及膳食制造业的成熟;对饮食卫生、保鲜与食疗等,都已积累了成套经验,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从战国到南北朝,约经历了10个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向上发展时期。在这段历史最繁盛的汉代,除了保持黄河流域的垦区外,

全国1月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色泽 B.形状 C.营养 D.味道 2.我国最早关于米糕的记载,是在(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汉代 D.唐代 3.周代的“八珍”所表现出来的饮食风味大约分布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汉水流域 4.“武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种典型现象发生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5.从菜肴的名称上体现出菜肴发源地的是( ) A.麻婆豆腐 B.东坡肉 C.文昌鸡 D.游园惊梦 6.传统名菜“松鼠鳜鱼”是典型的( ) A.淮扬菜 B.鲁菜 C.粤菜 D.川菜 7.据清代郎廷极在《胜饮篇》中记载,适宜饮屠苏酒的良辰美景是( ) A.元旦 B.立春 C.立秋 D.中秋 8.五粮液首次被评为中国名酒是在( ) A.第一届评酒会 B.第二届评酒会 C.第三届评酒会 D.第四届评酒会

9.《黄帝内经》中提到一种古老的酒,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即( ) A.醴酪 B.猿酒 C.秬鬯 D.醍醐 10.开辟饮茶的新境界,把饮茶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著作是( ) A.《茶录》 B.《茶经》 C.《大观茶论》 D.《煎茶水记》 11.四川人特别喜欢喝盖碗茶,有三位一体的茶盏、茶盏盖和( ) A.茶杯 B.茶壶 C.茶盘 D.茶托 12.在国际市场上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的是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和中国 ( ) A.祁红 B.滇红 C.铁观音 D.太平猴魁 13.菜肴的配色方案中,不同的颜色给人的心理感觉不同,其中,给人明亮、华丽、健康、引人注目、诱发食欲的是( ) A.绿色菜肴 B.红色菜肴 C.橙色菜肴 D.紫色菜肴 14.中国古代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丧葬之事指的是( ) A.吉礼 B.宾礼 C.嘉礼 D.凶礼 15.后世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熬粥供众,称之为( ) A.八宝粥 B.腊八粥 C.大米粥 D.小米粥 16.在文学中体现出混合的“北食”风味菜肴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17.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与饮食烹饪有关的要数《丽人游春宴》和 ( ) A.《吴樱桃》 B.《玉泉仙人掌茶》 C.《酒边索赋》 D.《槐叶冷淘》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饮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形成道路: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 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如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饮食与健康论文

饮食与健康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的看法从色香味到注重食品的健康问题,人们一直在追寻一种好吃吃好的健康理念,但是人们对怎样饮食才健康知之甚少。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国内外对于食品健康的不同状况,哪些是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饮食;健康。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吃好,更要在饮食中得到健康。正文: 1.吃的健康的含义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宜食者,不足以生存也”。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吃什么以及如何吃都是时刻的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关乎人的生存质量。健康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古人尚且如此看重吃的作用,那么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我们就应该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2.国内外吃的现状 2.1从全球来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年有1/3疾病。这表明,工业化程度的发达并不能保证食源性疾病爆发危险性的降低,反而由于工业化程度越发达,食物供应链越难控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其影响面和波及面会更大。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产品的规模大,不安全食品的召回、销毁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会更大。也就是说,每年由数十亿例食源性疾病而导致的医疗费增加,以及产品的销毁可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消耗。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对社会、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食品安全不良的条件下,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食源性疾病,成为最主要的受害人群。 2.2中国的现状 以热食、熟食为主,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 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区别不同饮食风味流派的重要标志是( ) A.口味 B.地区 C.制作者 D.消费者 2.下列名茶中属于乌龙茶的是( ) A.祁门红茶 B.滇红 C.武夷大红袍 D.湖南黑茶 3.《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有专门为周天子以及王后、世子们的饮食生活服务的部门和人员,诸如主管王室饮食的称为( ) A.亨人 B.庖人 C.膳夫 D.内饔 4.唐代的陆羽精于茶事,著有《茶经》,被后世尊为( ) A.茶人 B.茶神 C.茶仙 D.茶圣 5.传统名菜“佛跳墙”在风味上属于( ) A.广东风味 B.安徽风味 C.福建风味 D.浙江风味 6.川菜系由五个分支构成,即高级筵席菜式、三蒸九扣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家常便餐菜式和( ) A.官府风味菜式 B.民间小吃菜式

C.市肆风味菜式 D.寺院风味菜式 7.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会上,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酒令是( ) A.投壶令 B.八仙令 C.交错令 D.四书令 8.西周时期,酿酒过程中发酵的五个阶段称为( ) A.五齐 B.三酒 C.六必 D.五杯 9.我国啤酒最早出现在(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10.具有“银丝条、螺旋形、浑身毛”的特色,素有“一嫩三鲜”美誉的茶叶指的是( ) A.龙井茶 B.碧螺春 C.太平猴魁 D.白毫银针 11.我国素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宋徽宗赵佶潜心研究、精心论述,著有( ) A.《茶典》 B.《茶谱》 C.《大观茶论》 D.《品茶要录》 12.在就餐过程中一般考虑认真、挑选仔细、表现谨慎,饮食消费决策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服务的要求相当高的是( ) A.多血质的消费者 B.抑郁质的消费者 C.黏液质的消费者 D.胆汁质的消费者 13.饮食消费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兼具经济功能和( ) A.政治功能 B.社会功能 C.宗教功能

当代青年人群的健康与平衡饮食选修营养与健康论文

当代青年人群的健康与平衡饮食 内容摘要 合理的营养素摄入、平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了解健康教育对青年人膳食营养的影响,可以为改善青年人的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本文从青年人进行均衡膳食的必要性、青年人膳食存在的问题、平衡膳食的作用以及平衡膳食的具体做法等四个方面对当代年轻人的膳食营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增强青年人对平衡膳食营养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伴随着我们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每日运动量的减少,导致了越来越多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合理地进行营养补充,有益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 关键字: 膳食;营养;健康;当代青年人群 一、当代青年人的营养需求 1、热能 热能(以下均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12. 6mJ。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 ~14%,脂肪占20% ~25%,碳水化合物占60% ~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l6.7,37.6,16.8kJ热能。 2、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例如体内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是脑力劳动者的重要蛋白质),参与体内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也是一种能源物质。每人每日约需12.6×1 000×(10% ~14% ) /16. 7=75. 5~105. 6g(相当于372~520g瘦牛肉)。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从膳食中获得热能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神经系统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基础。每人每日需12. 6×1 000×(60% ~70% ) /16.8=450~525g(相当于584~682g大米)。 4、脂肪 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机体能量贮存物质(含必需脂肪酸的脂肪更重要,其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A,D,E等)。每人每日需12. 6×1 000×(20%~25% ) /37.6=67~83.8g(相当于73~92g豆油)。 5、无机盐 无机盐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和转化,只能从膳食中摄取,并通过一定途径(如肾、皮肤)排出体外。它不仅是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运输氧必不可少的物质。每人每日需钙800mg、铁12mg、锌15mg、硒50μg、碘150μg。 6、水和膳食纤维。 二、青年人群应遵循的健康的饮食方式 肥胖是人体健康的大敌。为保持身材的苗条、健美而过度节食,又能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