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教宝宝学走路

如何教宝宝学走路

如何教宝宝学走路
如何教宝宝学走路

如何教宝宝学走路

婴儿一般在10个月后,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时怎样来教婴儿学走路呢?

首先,在婴儿初学走路时,为防止摔倒,应选择活动范围大,地面平,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学步。如冬季在室内学步,要特别注意避开煤炉、暖气片和室内锐利有棱角的东西,防止发生意外。同时要给婴儿穿合适的鞋和轻便的服装,以利活动行走。

其次,初学时,可让婴儿在学步车里学习行走,当步子迈得比较稳时,父母可拉住婴儿的双手或单手让他学迈步,也可在婴儿的后方扶住腋下或用毛巾拉着,让他向前走。锻炼一个时期后,婴儿慢慢就能开始独立的尝试,父母可站在面前,鼓励他向前走。初次,他可能会步态蹒跚,向前倾着,跌跌撞撞扑向你的怀中,收不住脚,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因为重心还没有掌握好。这时父母要继续帮助他练习,让他大胆地走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熟能生巧,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独立行走了。1岁多时已能走得比较稳了。

此外,在婴儿学步时,父母应注意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怕摔就不练习了。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教。初学时应每天安排时间陪着学步,并注意保护,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快学会走路。

独立行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走得好就更难了。初练行走,不免有些胆怯,想迈步,又迈不开。成从伸出双手做迎接他的样子,孩子大着胆子踉踉跄跄能走几步,赶快扑进成人怀里,非常高兴。如果成人站得很远,他因没有安全感仍不敢向前迈步,因此成人要靠近些给予协助。迈开步子以后,仍不能走稳,好像醉汉左右摇晃,有时步履很忙乱,很僵硬,头向前、腿在后,步子不协调,常常跌倒,仍需成人细心照料。

宝宝行走要具备必要的条件:

1 头和身体的比例发育协调。

周岁左右的孩子,相对来看头大脚小。因此走起路来东摇西晃,难以平衡。

2 全身骨骼肌肉发育成熟。

周岁孩子骨骼系统布满血管,组织不坚实。骨的纤维组织基本由软骨组成,因此,还无力支持直立行走的姿势。

3 两腿和全身的动作必须协调一致。

初学走路,各部位很不协调,不会平衡,有时两只胳臂伸开,有时横着走,以保持平衡。

在这个阶段,应鼓励孩子喜欢走路,创造条件,使他安全地走来走去。对那些大胖子和“小懒蛋”更应该多加帮助,使他早些学会走路。

看了这些大家应该知道如何教宝宝学走路了吧

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学走路》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学走路》含反思 中班律动教案《学走路》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随着音乐的变化用肢体语言作相应的动作,熟悉音乐,按不同的音乐旋律学做解放军、老人、小姑娘的走路方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律动《学走路》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律动: 学走路 教师: XX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按不同的音乐旋律学做jiefangjun、老人、小姑娘的走路方式。 2、学会随着音乐的变化用肢体语言作相应的动作。 3、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jiefangjun、老爷爷、小姑娘的头饰和图片 活动重难点: 1.2点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教师带幼儿做动作进教室。

二、新授律动《学走路》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一一出示图片) 教师出示jiefangjun的图片:是谁呀?jiefangjun叔叔平时是怎么走路的呢?(有精神的,抬头挺胸的,威武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位客人是谁呢?(出示老爷爷的图片)是谁啊?那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呢?(慢吞吞的,住着拐杖一步一步的走) 最后一位客人是谁呢?(出示小姑娘的图片)那小姑娘是怎么走路的啊?(快乐的、蹦蹦跳跳的、活泼的) 请幼儿说并作相应的动作 2、幼儿分段欣赏音乐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三段不同的音乐想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是哪个人走路的音乐。我们先来听第一段音乐: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像上面哪个人走路的音乐啊,为什么?那你能跟着音乐来学一下jiefangjun叔叔是怎么走路的吗?(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第二段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像是谁在走路呢?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为什么会像是老爷爷在走路啊?那你能学老爷爷来走一下吗? (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第三段音乐:听了最后一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会像是谁在走路呢?为什么你觉得是像小姑娘在走路啊?那你能上来学一下小姑娘走路吗?(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每一段音乐能分集体---小组表演--教师并纠正。 3、集体学做律动学走路 刚才我们已经学了jiefangjun叔叔、老爷爷、小姑娘走路,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好不好?老师看看有没有都学会。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学jiefangjun、老爷爷、小姑娘走路。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已经学会了,那么我们给自己鼓鼓掌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活动延伸

宝宝学走路的心情说说 赞美小孩学走路的句子

宝宝学走路的心情说说赞美小孩学走路的 句子 1.宝宝最近开始学走路了,越来越稳了,想来上个月走路还垫脚,这个月就好了很多,偶尔还能单独走一两步,加油。 2.宝宝在学步,学走路都会摔跤,勇敢的面对站起来。 3.人需要鼓励,宝宝学走路进步一点点,父母都欣喜的给予鼓励,足以见得鼓励让人进步更快! 4.照顾宝宝的时候,细节真的很重要,比如说学走路的时候,你一不注意,宝宝的脚就会扭曲。不管做什么事,宝宝的一举一动真的很重要。 5.住新家然很匆忙,但也很温馨宝宝11个半月,开始下地学走路,开心得不得了。 6.每天就是带娃学走路,超级累。 7.宝宝最近开始学走路啦,用带子拉着走,也可以扶着推车走,好棒。 8.今天下班回家带宝宝,先是撞到茶几,然后学走路又摔一跤,哭得那个可怜,我都被骂到只敢带着她坐那里不动了。 9.小宝宝们学走路的过程可以说非常可爱了,摇摇晃晃的不停向前走,摔跤了又站起来继续。 10.宝宝学走路,好不容易站起来,结果又摔倒了,摔了也不哭好勇敢。 11.1岁小宝宝第一次自己学走路,画面逗趣笑翻爸爸妈妈,

太可爱了。 12.很想说宝宝我们不学走路了回家吧,路太难走了,但是说不出口,那也不是你。 13.宝宝学走路了,已懂得自己迈开脚步走了,加油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14.陪宝宝学走路,不小心把宝磕了,挺心疼和自责的,后悔粗心大意沒照顾好他。 15.宝宝学走路时,妈妈可以让孩子穿软底且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因为硬的鞋子会影响孩子脚部正常发育。 16.给我一张凳子,我便拥有了全世界!宝宝学走路。 17.日夜呵护刚出生到学走路,哇哇大哭到会喊着mama,宝宝在成长,我何尝不是也在成长,那时耗尽所有的勇气。 18.难得不加班,两个人陪宝宝在围栏里学走路,玩游戏,这种感觉挺好! 19.心疼宝宝,学走路,自己没有保护好她,摔到头部,自责。 20.我的宝宝1周岁啦,转眼孩子已经咿咿呀呀学说话和学走路了。妈妈爸爸希望你健康快乐的成长! 21.宝宝最近这段时间变化真快,开始会和人沟通互动,学走路走的好快,总之每天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 22.宝宝学走路头上摔了一个大疙瘩心疼的我哭了。爸爸没在身边,一听咕咚一声,吓得赶紧跑出来。 23.突然看到以前宝宝蹒跚学走路的样子,真的是好可爱,我真的是每次对他都超级没有耐心的宝贝不要再捣蛋啦,妈妈会

幼儿园小班健康课件:《小动物学走路》

幼儿园小班健康课件:《小动物学走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小动物走路》这首沪谣格律的基础上,尝试替换名 词实行仿编。 2、在说说、猜猜、演演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学习沪谣的兴趣, 感受沪谣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经准备:孩子对小动物走路的姿态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PPT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沪谣《小动物走路》 1、采用问答的形式回忆沪谣。 2、和孩子一起边说边用动作表现沪谣,体验学习沪谣的乐趣。 二、尝试仿编 1、小兔子跳呀跳真好白相,小朋友想想看哦,还有啥末事走路 也是跳呀跳的? (当孩子说到哪个动物,老师就在PPT上验证其跳呀跳的特征, 并引导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 2、嘘------猜猜看,还有啥末事走路也是轻轻交的? 3、观看老师表演 (1)(老师扮演大狮子)师:我是森林大王,我走路交关神气,我是啥人?我走路是啥样子的?

(2)动物园有不得了的动物,还有啥末事走路也是咚咚响的? 三、梳理归纳 我们小朋友是聪明来不得了,编了嘎很多的儿歌,现在啊,我们 将自己编的儿歌来读读看,肯定是好听来不得了。 1、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将孩子编的动物替换到原有的图谱中。 2、小朋友真聪明,会的自己编儿歌了,我们把自己编的儿歌放 在客厅里相,有客人来的辰光讲拨依拉听。 简述理由: 回忆体验,感受沪谣的韵律美。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激发孩子创编的*。 能够联系生活,什么时候要轻轻地走路? 将孩子的创编实行归纳,让孩子体验到创编的快乐和成功,让他 们将自己创编的儿歌介绍给他人,创造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能情绪愉 快的参加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平衡水平。 3、练习多种行走方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活动准备:《走路》的歌曲录音磁带,小兔,小鸭,小猫,小乌 龟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有趣的歌声》

幼儿学走路

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情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宝宝学走路踮脚的改正方法

宝宝学走路踮脚的改正方法 文章导读我们可能都看见过小孩子学走路吧,小孩子学走路尝尝会有踮脚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每个孩子学会走路必经的阶段,很多妈妈们认为这是不正常的表现,为此很是担心,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宝宝们学走路过程中的一些正常反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宝宝学走路踮脚的情况。 改正方法: 1.宝宝站立时脚尖着地或走路时踮着脚,见于6个月以下的正常婴儿及较大的刚刚学走路的孩子。若6个月以上的宝宝仍脚尖着地,或较大孩子学走路时经常为踮着脚,就要考虑为病理状况了,常见于脑性瘫痪的孩子。你的宝宝1岁多,站立挺稳,只是走路时踮脚,我想与他刚学走路有关,可在宝宝走路时帮助他全脚掌着地,若训练1-2周仍不能纠正,就要去看医生了. 2.如果宝宝是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也会出现学步阶段踮脚走路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的,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做下检查 3.。如果孩子在刚学习走路的时候,踮脚走是常见的。最初孩子学走路,不知道正确的步态,为了保持平衡,担心摔倒,孩子都会踮脚走路。还有孩子是外八字,内八字等多种步态,但是随着孩子走稳,踮脚的步态就会彻底改过来。 你的孩子学会走路已经两个月,突然踮脚走路,一是要检查鞋底是否太软;二是要检查孩子是否鞋子里面不平整;三是要看鞋子里是否有异物;四是检查孩子是否平脚板。如果家长自己不会检查,可以带宝宝去儿童医院检查,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宝宝学走路踮脚的相关情况,我们应该掌握孩子们学走路过程中的正确表现,不至于在为宝宝们担心,也希望大家能够有效正确的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更快更好的学会走路,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帮助孩子走路带来一些帮助。

幼儿园小班健康课件:《小动物学走路》

幼儿园小班健康课件:《小动物学走路》 幼儿园小班健康课件:《小动物学走路》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能情绪愉快的参加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平衡能力。 3、练习多种行走方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活动准备:《走路》的歌曲录音磁带,小兔,小鸭,小猫,小乌龟图片。活动过程一、韵律活动《有趣的歌声》“今天呀,我们这儿来了好多小动物,它们想请宝宝们和它们一起唱歌,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儿歌《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子走路摇啊摇啊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三)听录音歌曲第二遍提问: 1、小兔是怎么走路的呀? 2、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3、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呀? 4、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呢? “宝宝真聪明!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好吗?“ 教师弹琴,幼儿集体跟唱歌曲。“宝宝唱的真好听,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呀?” 幼儿跟着录音边唱歌曲边模仿小动物走路,幼儿情绪愉快的`进行歌表演。四、我们一起做游戏。把幼儿分成四队,一对扮演小兔,一对扮演小鸭,一对扮演小乌龟一对扮演小花猫。让他们比比谁学得像,谁走得快。活动反思通过体游活动《小动物学走路》,锻炼幼儿体质,培养愿意参加体育游戏。并结合幼儿日常经验积累,语言描述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的特征,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姿势。同时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幼儿园小班健康课件:《小动物学走路》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小动物走路》这首沪谣格律的基础上,尝试替换名词进行仿编。 2、在说说、猜猜、演演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学习沪谣的兴趣,感受沪谣的韵律美。活动准备:经准备:孩子对小动物走路的姿态有一定的了解物质准备:PPT课件、图谱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沪谣《小动物走路》 1、采用问答的形式回忆沪谣。 2、和孩子一起边说边用动作表现沪谣,体验学习沪谣的乐趣。二、尝试仿编 1、小兔子跳呀跳真好白相,小朋友想想看哦,还有啥末事走路也是跳呀跳的?(当孩子说到哪个动物,老师就在PPT上验证其跳呀跳的特征,并引导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 2、嘘------猜猜看,还有啥末事走路也是轻轻交的? 3、观看老师表演(1)(老师扮演大狮子)师:我是森林大

宝宝学走路的七大注意事项(张0205)

宝宝学走路的七大注意事项 当宝宝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紧张。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只要父母在几个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第一:宝宝走路的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宝宝走路的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第三:宝宝走路的穿啥样鞋和裤子? 另外,如果是穿鞋走路,一定要穿硬底鞋,不能穿软底鞋。如果是穿袜子走,就要穿那种底下有防滑颗粒的袜子。所有的宝宝能够碰得着的地方,都要注意把危险物品移开。特别是杯子之类的,很容易烫伤宝贝的。 还有,平时月月都是穿背裤活动的,这样抱起来,小肚子不太容易会露在外面。但是刚刚学走路的孩子最好还是穿分开的衣服和裤子。因为家里再干净肯定也是有灰尘的,宝宝刚学会走路肯定是半走半爬的,裤子容易弄脏,到时候万一弄脏只要换裤子就行了,这样比较方便。 第四:学走路,学步车和玩具要用吗? 最后,宝宝学走路可以借助于学步车、学步带。学步车我是不推荐使用的,月月有一次坐在学步车上,反而摔了一个大跟斗,学步车都压在身上了,索性只是有惊无险!自那以后,月月就不爱坐学步车了,一坐就哭,小家伙也知道害怕啊!所以,我是用学步带教小家伙学走路的。那时候,只要一给小家伙绑上学步带,月爸就开始叫了,“溜狗啦,溜狗啦……” 有些玩具可以为宝宝的行走助力,如一些品牌玩具就提供相应的学行车,它们有着非常可爱的造型,融坐车与学步于一体,宝宝坐着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这是学行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等到宝宝会走之后,学行车所附的拉杆与音乐等又吸引宝宝走得更快更好。 此外,拖拉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锻炼他行走或倒退。 第五:家长的语言、表情等对宝宝学走路有帮助

宝宝应该几个月开始学走路

宝宝应该几个月开始学走路? [ 标签:宝宝 ] 我儿子快九个月了,现在会坐会爬,就是还没锻炼他走路,怕早了对腿型不好,请问一般宝宝几个月开始让他练习走路? SOSO用户回答:6 人气:162 解决时间:2010-03-03 10:11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有些年轻的父母,育儿心切,总想尽早让小儿学会走路,当婴儿出生7~8个月就让其学走路。一般来讲,过早地让婴儿行走,对他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应该按婴儿发育生长的规律,适时的对其进行相应的训练。 正常情况下,6个月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自已能稍坐一会儿,大人扶着腋下有迈步的动作;到7个月时,小儿开始会爬行;8个月时小儿爬行已较灵活;9~10个月的小儿逐步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0”型腿,影响了体形的健美,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父母一定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婴儿的走路时间,切不要操之过急。 评价答案 好:0 不好:0 原创:0 非原创:0 ︷向日葵ミ 回答采纳率:29.5% 2010-03-02 09:03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相关知识 ??宝宝几岁可以走路呀··我家宝宝都快一岁了还不会走!!?5回答2011-05-29 ??13个月宝宝不会走路1回答2011-05-23 ??我宝宝15个月大了还不会自己走路,正常吗?1回答2011-04-19 ??宝宝11个月,让学走路就怕得哭,怎么办?3回答2011-05-30 ??宝宝一岁了还不会说不会走路6回答2011-05-12 更多宝宝几个月大时可以锻炼行走?相关知识>> ?宝宝几个月最适合锻炼 ?三个月宝宝要怎么锻炼 ?宝宝0-56天行走反射 ?宝宝1岁怎么身体锻炼 ?宝宝宝宝鸡胸怎么锻炼 ?宝宝怎么体育锻炼 ?宝宝怎么身体锻炼 ?1岁宝宝怎样锻炼走路 其他答案 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独自走路当然也不例外。当这一天到来时,与宝宝的智能、体位大小以及父母的亲职能力都没有关系。孩子们不会「故意」晚学会走路,而父母亲也不能改变成加速宝宝学走路的速度。因此,我们首先提醒的是,不必过於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宝宝是否有合宜的独自行走反应表现。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根据过去的婴儿发展研究文献,以及粗动作发展专书“Motor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ing infant”,绝大多数学者专家都同意,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当然在这长达半年之久的期间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差异甚大,有的在前一天还是「爬虫类」,隔一天就变成「北京猿人」;有的则虽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会走的自由与乐趣,老是要大人带他出去走动。 父母们要牢牢记得,这一范围并非金科玉律,因为每一位宝宝仍有其独特发展时程表,只是仍然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范围罢了!只要没有不当的外因阻碍宝宝独自行走,便不必过份担心;但若已过18个月大,而无法独自走路,也应尽速和专家医师们谘商,确认有无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碍因素需予以调整。

宝宝从爬到走科学安全的学步教程

宝宝从爬到走科学安全的学步教程 根据过去的婴儿发展研究文献,以及粗动作发展专书“Motor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ing infant”,绝大多数专家都同意,约50%的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但父母要牢记这一范围并非金科玉律,因为每位宝宝有其独特的发展时程表。父母要做的是:敏感地发现宝宝“想走”的信号,并给予安全的辅助和引导。 宝宝从“不会走”到“独走”的发展过程 宝宝学走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扶着物体慢慢地站起来,到缓缓地移动脚步,再到独立地迈出第一步,对宝宝来说都很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辅助和引导是很重要的。 从爬到攀 宝宝的行为特征这一阶段宝宝已经不满足于满地乱爬了。别看他还不会走路,但在强烈的渴望和本能的驱使下,宝宝会手脚并用地试图攀爬一些与他身体差不多高度的物体,矮凳、沙发、茶几成了他乐意挑战的“高峰”,喜欢攀爬是很正常而有益的现象。 妈妈应给予的帮助为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攀爬环境,在家里铺上防滑软垫;收好所有攀爬家具旁的危险物品,比如矮茶几上的热水壶;并给有尖角的家具贴上防撞条。 有支撑地站起 宝宝的行为特征这一阶段宝宝可以扶着家具或者墙壁慢慢站起来,并且站得越来越稳了,有时候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此时的宝宝已经做好了学步的准备。 妈妈应给予的帮助在宝宝身边放一些安全的可以支撑站立的物体,帮助宝宝掌握这个动作;另外,这时候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妈妈可以用两手支撑在宝宝的腋下,帮助宝宝寻找左右开步的感觉。 扶着东西横着走路 宝宝的行为特征这一阶段宝宝慢慢找到了走的“感觉”,两条小腿开始用力抬高,向前迈步而不是蹭步。这时,他可能很想放手迈步但又害怕摔倒。 妈妈应给予的帮助可以让宝宝尝试扶着床沿或茶几走,以增加宝宝的平衡感和手脚协调能力。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将双手放在他的腋下,手劲儿慢慢变虚,直到完全松手,尽量让他独立走动。

当心孩子五种走路姿势

孩子走路摇摇摆摆,充满稚气,看上去非常可爱。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走路的姿势还可能发现一些健康隐患。 1.跌跌撞撞。1岁左右的孩子走路跌跌撞撞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肌肉还不够结实,身体平衡性还没有发展好。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或者孩子学会走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后,走路还是不稳,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不好造成的,父母应有意识加强训练,比如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等。如果情况还没有好转,就应该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建议首先去医院神经科进行排查,如果不是这类问题,就应去小儿外科或骨科检查是否是骨骼的问题,如跟腱偏短等。发现后要及时进行手术,或者矫形。 2.“内八字”像螃蟹。刚学步的小孩平衡性不好,走路不稳,因此他们喜欢横着走,像只小螃蟹,走路时双脚朝内。如果孩子大些后还是习惯“内八字”走路,家长就要帮他们进行纠正了。平时可以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走姿训练,也可以给孩子多按摩腿部肌肉。有的孩子“内八字”是因为罗圈腿,家长可以让他仰卧,用手拉直双腿尽量向中间靠拢。此外,解决“内八字”的一个关键办法是给孩子挑双舒适的鞋,不要穿较硬的皮鞋,鞋底也不能太薄或太软,否则会影响他们下肢的正常发育。 3.“鸭子步”。有的孩子走起路来像小鸭子,两条腿移动得很慢,拖拉着往前走。发现这种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平足。学龄前的孩子平足很正常,因为他们脚底的肌肉还不够,日后在走路中足底自然会慢慢形成弧度。其次,孩子走“鸭子步”,可能是由于他的肌张力低,这属于一种神经性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检查。有的孩子情况比较严重,他们走路不仅不稳,还一踮一踮的。这时家长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种走姿很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造成的,应尽早进行治疗。 型腿,走路像骑马。不少孩子走路时双腿叉开,两腿间形状像个括号,这是典型的O 型腿特征,暗示孩子缺钙和维生素D。如果属于比较严重的O型腿,可以去医院矫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否则也容易把腿压弯,导致日后出现O型腿。 型腿,易摔跤。有的孩子双腿并拢站直后,双腿呈现“X”型。这类腿型的孩子走路时一般会夹着大腿,跑步或走路时也较易摔倒。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是缺钙和运动量小。因此,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另一方面,要积极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多帮他按摩腿内侧肌肉。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

描写小孩学走路

描写小孩学走路 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5个月:弹跳的皮球。如果你抱着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他会像一个皮球一样在你腿上跳上跳下,而且在大约两个月中,这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8个月:努力扶物站立。他会抓着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站起来。一旦第一次站立成功了,他就不再满足于规规矩矩地坐着了。随后,他开始练习爬行,练习扶物行走,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去够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9~10个月:蹲下起来。婴儿开始学习如何弯曲膝盖蹲下去,和如果站累了怎么样坐下。从站到蹲或坐远不像成人以为的那么简单,这个动作对婴儿来说,是个大工程,而且预示是危险。11个月:自由伸展。此时,他很可能已经能够独自站立、弯腰和下蹲。如果抓住你的手,他也可以和你一同走路,但还要经过几周的练习才敢松开成人的手自己走。13个月:蹒跚独步。大约有3/4 的孩子可以在这个阶段摇摇晃晃地自己走了,但也有些孩子直到16个月才能自己走。14个月:熟练的走路SHOW。能够独自站立,蹲下再起来,甚至有的能够倒退一两步拿东西。15个月:自由地游走。大部分孩子能够走得比较熟练,喜欢边走边推着或拉着玩具玩。开始时,婴儿把肚皮贴在地上,用手够着往前蠕动,然后他可以用四肢把身体撑起来,不再肚皮贴着地面了。由于大部分婴儿的胳膊比腿更有力,所以开始时,很多婴儿是先倒退着爬的。爬行给了婴儿一种全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的令人兴奋的感觉,他可以比较自由地去他想去的地方,但因为看到周围的成年人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因此他也想学着走路。开始时,他尝试用双手抓住什么,如茶几、床或者是你的腿来支撑他的身体,保持平衡。虽然独自站立是学习走路的前奏,但很多孩子会因为不知所措而焦急或哭着请求成人的帮助,此时,你可以告诉他如何弯曲双腿蹲下来,回到原来的“低姿态”,这样他会比较安全,不容易摔倒。当婴儿对竖直站立熟悉之后,他会试验性地迈出一小步,当然开始时还需要学会“借力”,他会了解,如果双手抓住什么东西来保持平衡,走起来要容易。一旦自信心确立起来,婴儿就会自主松开扶东西的手,完全自由地迈步。走路是一项技能,需要学习和练习,虽然开始时他还会不由自主地去抓什么东西,而且只能走一两步,但很快,他就能“闲庭信步”了。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训练宝宝走路的方法

训练宝宝走路的方法 每个孩子学走路的姿势都不尽相同,有的孩子走几步就蹲下不肯再走,有的出现外八现象,有的走得歪歪斜斜等,这在最初学习走路的前几个月都是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但如果宝宝已经学会走路很长时间了,却经常发生被另一脚绊倒或严重内八、外八等现象,最好还是请小儿骨科或复健科医师检查是否有骨骼生长异常的问题。 东方启音专业治疗师在此介绍几个训练宝宝学走路的方法: 一、家具协助宝宝扶走 宝宝学会放手走路之前,多半都是先扶着桌子或固定式的家具慢步移动,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宝宝学习平衡身体,同时训练手脚的协调性,所以家长可将家中矮桌周围整理干净,让宝宝有空间练习扶着桌子移动。 二、牵着宝宝双手走路 当宝宝开始对走路有兴趣,而且双脚也有良好的支撑力时,父母可以尝试用两手扶着他的腋下或是轻抓握他的前手臂,陪他一起慢慢走路,记得不要只是抓着他的手掌,以免宝宝跌倒时拉伤他的手腕。 三、使用学步小推车

学步小推车能让宝宝在学走路时觉得有安全感,此外有些学步推车推动时会发出音乐,可鼓励宝宝想要继续走路的恒心。至于乘坐式的学步车(螃蟹车),目前多数的小儿科医师认为对于学走路帮助不大,如果使用不慎也易发生意外,而且家长如习惯长时间使用反而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所以不建议家长使用螃蟹车类型的学步车。 四、拖拉玩具的陪伴 刚开始,父母可以用拖拉玩具来吸引孩子注意,鼓励他跟着玩具前进,接下来孩子走得比较好之后,也能够让他拉着拖拉玩具,玩具发出的声音会让他觉得很有趣。 五、多鼓励 很多孩子扶家具走路已经走得很好,但对于放手独立行走却还是觉得害怕、没信心,此时,家长可以在距离宝宝两、三步远的地方,然后鼓励宝宝走过来,当宝宝肯尝试时,家长就要给予称赞,慢慢地他放手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 五、穿合适的服装 对于平衡感还不是很好的宝宝来说,如果身上的衣服让他有局限感或是脚上穿着袜子,都会影响他走路时的灵活性,使他畏惧走路,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穿着合身舒适的两件式服装,同时,为他准备一双防滑及适合脚大小的学步鞋,才会让宝宝走得更有信心。

学走路宝宝有自己的时间表

学走路宝宝有自己的时间表 宝宝放开手自己走的第一步,无疑的是最重要的发展里程碑之一,也是大部分的父母们最兴奋期待而永难忘记的场景。但是,在这一刻来临前的等待,却充满了焦虑之情,颇为煎熬,尤其当看着朋友、邻居们的孩子较早便会走路时,更令有些父母不易释怀。 在这里,我们提出以下几个重要原则与观念,也许能对父母协助宝宝走路有些启示作用吧!学走路,宝宝有自己的时间表 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独自走路当然也不例外。当这一天到来时,与宝宝的智能、体位大小以及父母的亲职能力都没有关系。孩子们不会故意晚学会走路,而父母亲也不能改变成加速宝宝学走路的速度。因此,我们首先提醒的是,不必过于心急,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看宝宝是否有合宜的独自行走反应表现。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根据过去的婴儿发展研究文献,以及粗动作发展专书Motor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ing infant,绝大多数学者专家都同意,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当然在这长达半年之久的期间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差异甚大,有的在前一天还是爬虫类,隔一天就变成北京猿人;有的则虽然早就想放手一搏,但常走一下就跌倒;有的便十分享受已会走的自由与乐趣,老是要大人带他出去走动。 父母们要牢牢记得,这一范围并非金科玉律,因为每一位宝宝仍有其独特发展时程表,只是仍然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范围罢了!只要没有不当的外因阻碍宝宝独自行走,便不必过份担心;但若已过18个月大,而无法独自走路,也应尽速和专家医师们谘商,确认有无疾病存在,或者有阻碍因素需予以调整。 冬天,不是宝宝学走路的最佳时期 临床上,我们的确看到以上现象,远在1975年时,美国儿科医学会杂志中,就有文章指出这一观察,显见东西方的家庭都可能面临同一问题。至于原因何在?经分析检讨,吾人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小动物学走路》三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小动物学走路》三篇 1.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锻炼双脚的协调水平。 2.体会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头饰。 2.熟悉儿歌内容。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双脚协调地模仿小动物走。 2.活动难点:跟随儿歌内容变换各种走法。 3.指导要点: (1)教师带领幼儿结合动物特征模仿小动物走路,先集体模仿再个人模仿。 (2)掌握模仿动物走路的基本动作要领,如:幼儿模仿小青蛙时要双脚跳起,轻轻落地。 四、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用铃鼓拍出4/4拍子的节奏,幼儿随着节奏拍手跟走。 2.基本活动。 (1)介绍动物,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动物头饰。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吗?

(2)幼儿模仿动物走路。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内容逐一模仿小动物四散走,动作表情要夸张、形象。 (3)幼儿自由模仿小动物走路。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模仿该动物自由四散走,教师在一旁提升幼儿的动作,使之更加形象。 教师指导幼儿交换头饰,再次模仿不同的动物走路。 (4)教师与幼儿完整做模仿操两遍 3.放松活动。 听音乐做放松活动。动作:甩甩手,捶捶手,转转肩;踢踢腿、捶捶腿,转转腰,弯弯腰等。 五、评价要素 1.能否跟随儿歌内容变换动作;各种走的动作是否平稳。 2.是否快乐的跟随老师做模仿操。 六、活动建议 在生活中注重观察动物走路,鼓励幼儿模仿出更多的小动物走路姿势。 篇二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小动物走路》这首沪谣格律的基础上,尝试替换名词实行仿编。 2、在说说、猜猜、演演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学习沪谣的兴趣,感受沪谣的韵律美。

小宝宝学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宝宝学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宝宝学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 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 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 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 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 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 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

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TIPS: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注意异常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TIPS: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

怎样教10-12个月的宝宝学走路? 宝宝从床上运动发展到地面运动——学会走路,这是他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孩子学会走路,就意味着他活动范围、接触范围、视力范围广泛多了,增加了对脑细胞的刺激,对智力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当孩子到了该走的时候,家长要大胆让孩子锻炼。 首先,要在孩子会从坐位改为俯卧位的基础上,训练孩子两腿跪着向前蹭而不扶任何物体,然后进一步训练孩子变换身体重心的能力,即行走时两腿交替迈步,每迈一步都要变换重心。此时可拉着宝宝的单手或双手让他向前迈步。 其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应逐渐增加锻炼次数和时间,使得宝宝有兴趣学。 第三,当时机成熟时,要大胆让孩子独立迈步。可让孩子靠墙站,在离他1米左右的地方伸手鼓励他走过来,当孩子终于迈出第一步时,家长要迎向前防止他摔倒而不敢再走。然后逐渐迈两步、三步……,并加大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很快就可以学会走路。 第四,宝宝学走时,家长要谨慎,防止意外摔伤事故。在室内要避开有棱角的物品,在室外要避开石头、砖头等障碍物。 帮助宝宝学走路10条建议 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下面提供的10条建议是为帮助宝宝更好的学习走路。 1.从爬行开始 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太软的平面不利于宝宝练习)爬行,可利用玩具进行诱导。 2.做做仰卧起坐

要练习宝宝的肌力,还可以与宝宝做仰卧起坐运动。宝宝仰卧,妈妈拉着他的双手做以下动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复几次。注意、拉宝宝的双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当造成宝宝脱臼。 3.蹬蹬腿脚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4.抓拿玩具,攀攀爬爬 站立是走的前提,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还可以把玩具放在沙发上或拿在爸妈的手里,鼓励宝宝攀爬。 5.练习放手站立 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逗引宝宝转动身体,独自站立。 6.扶走训练 让宝宝在可以扶走的环境里活动,如让他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学步的推车、轻巧的凳子移步。爸妈还可以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走,慢慢地过渡到握住宝宝的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调动宝宝的兴趣。注意不能牵拉或提起宝宝的前臂让他行走,这样容易造成宝宝脱臼。 7.蹲在宝宝的前方 当宝宝扶着会走后,爸妈可以蹲在宝宝的前方,展开双臂或者用玩具,鼓励宝宝过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