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人物形象分析汇编

小学语文人物形象分析汇编

小学语文人物形象分析汇编
小学语文人物形象分析汇编

授课教师:许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重难点: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方法

第一部分:(名著赏析)

武松打虎

当武松在大青石上昏昏欲睡时,一支饿着的吊睛白额大虎张开血盆大口朝武松压来。

武松一下子酒醒了,慌忙起身应付。只见武松飞身一跃,轻轻地落在一边,躲过了老虎的招数。

饿虎见一计未成,显得更加疯狂,眼睛瞪得更大了。它的两只前爪往地上一按,用出浑身力气扑向武松。武松早有防备,来了个“鹞鹰翻身”,跳到了老虎身后。

老虎又失败了。

老虎背后看人最费劲,它前爪搭在地上,身子使劲一掀,武松直往旁边轻轻一闪,老虎掀了个空。

老虎吃不到武松,但力气却用了不少,它仰天呼啸,震的景阳冈也仿佛颤动起来。猛然间,老虎笔直了它那钢铁一般僵硬的尾巴,朝武松狠狠地一把剪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又是一个飞跃,躲过了。

其实这老虎吃人的招数就是一扑一掀一剪。

武松瞅准了老虎在喘息时的机会,抡起哨棒朝它劈头打去。“啪”的一声,老虎并没有损失一根毫毛,反倒是哨棒打在树上,断成了两截。

老虎似乎有一些得意,它咆哮着又扑向武松,武松赶紧扔掉哨棒,空出双手向老虎搏斗,他利索地骑上虎背,按住了它的脑袋,使虎头不能动弹。老虎于是扭动身子,武松不敢松手,便用脚一阵乱踢,老虎痛得在身下刨出了一个土坑。武松趁机把老虎使劲往坑里按,又抽出右手,将铁锤般的拳头像雨点一样只顾打,他一口气打了七八拳,打的老虎七窍流血。

人物形象:(性格+人物品质)——人物描写方法

片段一:武松见店家不给筛酒,以为自己赖酒喝,索性拿出银子喝个痛快。表现了人物坦白直爽的个性。

片段二:店家一再说明“三碗不过冈”,而武松偏偏不信邪,非要喝个痛快,且要证明给店家看看,我武松到底喝多少碗还能过冈。

表现了人物不拘一格,争强好胜的个性。

片段三:店家劝武松结伴过冈,以免被虎所伤,武松不听劝阻,执意过冈,这时醉中的武松粗中有细,敏锐地觉察到店家有谋财害命之意,这虽毁了店家的一番好意,但却说明武松精细的一面,同时这一情节进一步描写了武松争强好胜的个性。为下文武松遇虎、打虎作下了合理的铺垫。

片段四:在结果一条老虎的性命后,武松自觉体力不支,难以应付再出现的老虎,果决下山。

表现了武松虽直爽豪侠,但却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

武松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

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经历。

例如《小巷深处》一文中:“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

分析:“如同一尊雕像”表现了母亲在烈日下守候的姿态,连皮肤也变成古铜色的了,突出了母亲为了“我”,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一个伟岸、高大的母亲形象就树立在眼前。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1、提示语

2、与心理描写的区别

例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走!”’

分析: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我们却看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崇高精神。正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才会有“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宏大志愿,也才会有那斩钉截铁的豪言壮语。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例如《心声》一文中:“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分析:“郑重”表明李京京已做好了朗读的充分准备,相信自己能朗读好课文;“眼睛一眨不眨”表现了李京京迫切希望程老师能给他一个朗读的机会。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他渴望表达亲情的愿望。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风筝》一文中:“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分析:一个“惊呼”,一个“跳跃”,就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如果不是如此喜欢风筝,又怎会这样密切地关注天上风筝的一举一动呢?又怎会让自己的情感跟随着天上风筝的起落缠绕而跳动呢?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1、幻觉式(画面)“联想回忆”

2、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刻”

如《心声》一文中:“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分析:在公开课上,李京京是真想举手朗读课文,就是因为他心中所铭记的亲情太强烈了,想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可是举手之后又担心程老师不会喊他,也担心赵小桢会嘲笑他,这种矛盾的心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犹豫不决。

第二部分:基础讲解(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的作用)

一、省略号的作用:

1、例举省略:在举例子未举完时省略。

例子:一走进花园,我便看见有兰花、水仙花、鸡冠花、、、、、、

龙门阵游乐场里面有旋转木马、过山车、蹦蹦床、、、、、、

2、引文省略:引用课文或诗歌、名言时未引完省略。

例子:《我的民族小学》里面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孔子的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子:小明一进门,妈妈就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她说:“我、、、我、、、我去小王家、、、玩了。”

“对、、、不、、、起,我、、、来晚、、、了。”

二、引号的作用:

1、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某人说的话。

例子:“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一只鼓励我前行。

贝多芬说:“我是来给小姑娘弹曲子的。”

2、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子:古人对写文章要做到“有物有序”。“有物”指的是文章要有内容,“有序”指的是文章要有顺序、有条理。

“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不满。

3、表示否定和讽刺。

例子:像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点好。

小明“白”得像堆碳。

4、表示特定非称谓,没有感情色彩。

例子:这就是院子里人们常说的那颗“百年老树”。

5、引号里面还需要用引号的时候,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子:小敏同学问:“老师,‘虐’字怎么写啊?”

三、破折号的作用:

1、在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例子:张择端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穿过这条街就到了渝中区的中心地带——解放碑

2、话题突然转变。

例子:小明对小王说:“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3、用在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例子:“呜——”火车开动啦!

“嗡嗡嗡——”蜜蜂正忙着采蜜。

练练手:

1、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3、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4、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5、人们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6、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7、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

啊……”( )

8、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

9、“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

10、“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11、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2、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

13、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14、“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15、他等了十分钟──他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16、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17、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本好。()

18、“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第三部分:同步训练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qín jiàn shàshímòshēng làzhú

()()()()

二、下面每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

A、忧豫不决囫囵吞枣连锦不断昂首挺胸

B、津津乐道别俱一格德高忘重望而生畏

C、耀武扬威气势汹汹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D、心惊肉跳自私自利庞然大物形色勿勿

三、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一切困难都难不到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