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病人行剖宫产术 的硬膜外麻醉

心脏病人行剖宫产术 的硬膜外麻醉

心脏病人行剖宫产术 的硬膜外麻醉

心脏病人行剖宫产术的硬膜外麻醉

发表时间:2010-08-19T16:02:19.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雷财[导读] 由于产妇代谢率增高,妊娠期子宫将横膈向上推移,产妇呼吸运动受到限制,以胸式呼吸为主,因而呼吸急促。

雷财(黑龙江省方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方正 1508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115-02 【关键词】心脏病剖宫产麻醉

我院近两年来,在硬膜外麻醉下为11例伴有心脏疾患的产妇成功地施行了剖宫产术,现将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为成年女性,年龄最大29岁,最小21岁。体重最大80kg,最小65kg。其中伴贫血性心脏病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先心、动脉导管未闭1例,频发室早伴房室传导阻滞2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伴有不同程度心衰者5例。

2 术前准备

手术前应准确地估计病人的心脏功能,有心衰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应用强心、利尿等措施使其心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正常的血钾含量,以免诱发或加重心律紊乱。此类病人术前用药,可适量用安定等镇静药,以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达到镇静、有睡意,对周围环境没有敏锐的反应,又不造成母体呼吸、循环及胎儿抑制;对手术有恐惧感或疑虑很重的病人,亦可给小剂量麻醉药,一般不用阿托品或抗胆碱药,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 麻醉处理

3.1麻醉前准备

由于产妇代谢率增高,妊娠期子宫将横膈向上推移,产妇呼吸运动受到限制,以胸式呼吸为主,因而呼吸急促。伴有心脏病的产妇,大多数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胎儿宫内窘迫,入手术室后应保护气道通畅,立郎吸氧,以改善产妇及胎儿的缺氧状态,同对开放静脉,持续动态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随时了解心脏情况及血液氧和状态。有条件者可应用多功能生命参数监测仪,硬外麻醉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及喉镜、气管导管等,以随时处理一切意外。

3.2硬膜外麻醉及术中管理

选用单次+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穿刺点比常规穿刺点低一个间隙,选用L2-3间隙,向头端续管。对于心衰病人不能平卧者,采用坐位穿刺,手术时体位取半卧位,或将床头摇高取头高脚低位。由于产妇易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我们将手术台调节为左倾15°~20°,或右臀部位垫一簿枕,或由术者将子宫推向左侧。局麻药选用2%的利多卡因,不仅麻醉起效迅速,而且可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产妇子宫压迫下腔静脉,故而致硬膜外腔静脉丛迂曲、扩张,压力增大,局麻药易扩散,导致麻醉平面广泛,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增加心脏氧耗,诱发心律失常。故局麻药单次量可用2~3ml,维持量应小量、分次注入,将平面控制在T8或T6以下,这样平面控制适宜,既能满足手术,又不致使血压有剧烈波动,还可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注入局麻药后应在心电监护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补液(若无条件可观察静外静脉充盈情况作粗略估计),同时听诊两肺底以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术中病人的任何兴奋、烦躁、低血压、缺氧都将对心功能产生显著影响,故应避免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胎儿娩出后,可适当应用杜、非合剂,任何升压药都程度不等地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增加心肌耗氧量。非用不可时,应少量分次应用,避免血压剧烈波动,一般血压下降时,可用高糖,VitC混合静注,或用异丙肾上腺素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亦可配合应用激素类药物。遇有心律紊乱时,硬膜外麻醉病人多有主诉,或从心电图上可以发现,此时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可根据类型进行处理,纯氧吸入,同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醋,若心律紊乱的同时伴有休克,待血压恢复稳定后,可用血管扩张药物以降低心肌氧耗。

总之,此类病人手术前应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地恢复心脏功能,对病情作出充分估计,选用单次+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比常规穿刺点低一个间隙。少量、分次用药,适时输血、补液,避免血压急剧波动,维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常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心肌氧供、需平衡,积极预防并及时处理麻醉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伴有心脏病的产妇安全渡过手术麻醉期。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曾因明.特殊病例的麻醉,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体会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15T09:48:00.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宫玲 [导读] 我院自2005年引进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广泛应用于中、下腹及下肢手术,其妇产科剖宫产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宫玲 (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 252300) 【摘要】目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剖宫产术,常用连续硬膜外方法行临床麻醉。其方法单一,盆腔神经阻滞不完全,牵拉反应重,大多数时需辅助用药,均能影响新生儿呼吸。腰硬联合麻醉,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各大中型医院广泛开展。我院自2005年引进此项技术。多用于中、下腹及下肢手术,剖宫产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优点是反应轻微,方法先进,起效快,安全、效果满意。从而解决了阻滞不全时辅助用药问题,避免了对胎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共计3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该方法的效果、优缺点等情况。结果麻醉阻滞效果完善,肌松好,约占93.5%。麻醉失败占1%,麻醉操作结束患者平卧后多数出现血压、心率改变,均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纠正。结论对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的优缺点操作失败原因及适应症、禁忌症进行讨论总结。【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48-01 我院自2005年引进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广泛应用于中、下腹及下肢手术,其妇产科剖宫产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该麻醉对生理影响小,起效快,反应轻微,安全,方法先进,麻醉效果满意[1]。从而解决了麻醉阻滞不全时辅助用药问题,从而避免了对胎儿的影响。本文就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共360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360例剖宫产术,ASAⅠ-Ⅱ的,年龄21-41岁,平均体重60±5kg,妊娠足月的初产妇,无其他系统疾病的。 1.2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水6小时,术前30分钟根据患者情况肌注阿托品0.3-0.5mg,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合度。取侧卧位,确定穿刺点。常选择L2-3或L3-4间隙,常规消毒铺无菌单。穿刺点应用碳酸利多卡因5ml做局麻,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直入缓进,阻力消失法穿刺,达硬膜外腔,注气无阻力,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流出,经穿刺针腔刺入腰穿针,待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75%的布比卡因0.8—1.0ml(6.0—7.5 mg),注入速度10—20秒,注毕退针,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约3.5—4.5cm,固定导管,平卧,测试麻醉平面,根据麻醉平面调整手术床。如未达到手术要求,可以从硬膜外导管注入3—5 ml碳酸利多卡因,以保持导管内通畅,便于手术中硬膜外腔注药及术后镇痛的应用。待麻醉平面达到预定效果开始手术。 2 结果 麻醉阻滞效果完善,肌松好,336例,占93.5%;麻醉平面不理想,牵拉腹膜有反应,需硬膜外给药的约20例,占5.5%;镇痛不全,给予辅助麻醉完成手术的4例,占1%。麻醉操作结束平卧后多数出现血压下降,心率改变。均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后病症改善。恢复到术前水平,顺利完成手术,母婴平安。麻醉持续时间,肌松约1—1.5小时。无痛2—3小时。部分患者术终时出现宫缩痛。 3 讨论 优缺点椎管内麻醉,对基层医院应用最多,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费用低,用药少等优点。以往都是单独使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各自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以前工作中,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最多,最为广泛,成为基层医院开展腹部及下肢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可控性好,对循环、呼吸、生理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毒副作用小,但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慢,肌松不满意,牵拉反应明显,常出现恶心、呕吐、鼓肠等现象,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患者感到不舒服[2]。特别是剖宫产手术,对盆腔神经丛阻滞不全,术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肌紧张,麻醉效果不理想,多数需辅助麻醉。而此类药物对胎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克服了各自的局限性,使麻醉效果得到了提高,麻醉技术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初期腰硬联合麻醉时采用两点穿刺法,当时操作复杂,也增加了损伤,观察麻醉平面容易混淆,不易分便。随着麻醉方法的改进,“针内针”的发明,使两点穿刺一次单点完成,更易为麻醉医生掌握,操作更加简便,生理干扰小。“针内针”的腰麻针针径较细,圆型针尖侧孔,减少对硬脊膜的损伤,脑脊液丢失少、头痛等并发症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使麻醉效果明显提高,起效快,肌松好,可控性强,麻醉阻滞完全确切,同时便于术后镇痛技术的应用,术后下肢恢复较快,使麻醉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但腰硬联合麻醉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对血压影响明显,特别是剖宫产手术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出现了血压波动,均出现在麻醉后3-5分钟,需应用血管紧张素药物纠正。穿刺损伤出现下肢感觉异常,单侧肢体麻木,肌力恢复缓慢,头痛、恶心、呕吐及心率改变均有发生,另外穿刺不成功,麻醉失败也有出现[3]。 穿刺失败原因:1.穿刺针遇骨性结构:可调整进针角度,一般可纠正。2.腰穿时无突破感,无脑脊液流出:成人腰段硬膜外腔后间隙之间较宽,穿刺针长度不够,或穿刺针偏离中线于脊髓成角,或呈切线方向不能进入蛛网膜下腔,需改变进针角度。3.有突破感,无脑脊液流出,或流出困难:多因脑脊液粘性、压力影响或被脑脊膜碎片堵塞,骨性组织堵塞,侧孔夹在硬膜中,也可因穿刺针本身的质量问题出现,可用注射器空抽,往往可以解决。4.脑脊液漏出:腰麻针退出后脑脊液自针孔处流出,应给予高渗葡萄糖硬膜外腔注射,加压按穿刺点等解决并嘱患者去枕平卧时间延长。有时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回吸有脑脊液流出,应退针重新穿刺置管。5.无腰麻平面或阻滞不全出现,亚临床阻滞水平,不能满足手术需要,可加大硬膜外腔给药来满足手术需求或更改麻醉方式[4]。 腰硬联合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凡ASAⅠ-Ⅱ级的均可采用。营养不良、消瘦、妊高症、子痫者应慎用。禁忌症有血容量不足、休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脊髓或脊神经病变、严重高血压、高颅压、脑膜炎、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感染、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不合作者。 总之,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干扰相对较小,可连接术后镇痛泵及连续硬膜外不受时间限止的优点,同时也减少腰麻术后头痛的发生,可视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宇光,罗爱伦.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分册。北京:中国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8—139 [2] 李玉香.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医学信息杂志,2011,24(20):6772-6773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1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谢鹰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2月,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6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可为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提供快速满意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wo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delivery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sults. Methods In October 2009 -2010 December, we selected 62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with cesarean deliver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since the two anesthetic methods onset time and anesthesia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group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group, anesthesia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onset tim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amount of local anesthetic agents (P <0.05). Conclusion The onset of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time is short, less medi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sarean section for maternal satisfaction with the anesthetic to provide rapid results, is a reliable method of anesthesia. [Key words]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cesarean section surgery; clinical effect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简称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CSEA具有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sA)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EA)等两种方法的双重优点。CSEA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其起效迅速,并发 1作者单位:423400 湖南省资兴市妇幼保健院(谢鹰)

浅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浅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我国剖宫产率约为20%~30%,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肺栓塞、高血压、麻醉、羊 水栓塞、流产、异位妊娠等。过去几十年母体死亡率逐年下降,这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如母 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护理条件的提高、实验室检查的应用、及时有效的输血等,但麻醉所占 的比例仍居高不下。在美国,产科麻醉被认为是麻醉学领域里的一个“高危”的专业,产科麻 醉的医疗事故在美国法律诉讼中所占的比例极高,因产科麻醉的并发症而引起的产妇死亡占 所有妊娠死亡的第六位。而导致与麻醉有关的孕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全麻诱导后出现 的困难气道(指既不能有效地实施面罩通气又不能成功地进行气管插管)。因此保证母儿安全、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是产科麻醉应掌握的原则。 1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多数产科手术属急症性质,麻醉医师首先应详细了解产程经过,对母胎情况做出全面评估, 了解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及术前进食、进饮情况。 产妇呕吐一旦发生误吸,将给母胎造成致命后果,必须重视预防。麻醉前6小时严格禁食禁饮;产妇住院后,估计有手术可能者应尽早禁食禁饮;术前给予胃酸中和药;对饱胃者应避 免选用全麻,如必须时,应首选清醒气管插管以防呕吐误吸。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子痫及引产期孕妇有大出血可能者,麻醉前应总结术前用 药情况,包括用药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注意药物副作用,并做好急救与异常出血的准备。 麻醉方法的选择应依母胎情况、麻醉医师熟练程度及设备条件而定。为保证母婴安全,麻醉 前必须亲自检查麻醉机、氧气、吸引器、急救设备和药品。麻醉操作前常规开放静脉输液, 做好输血准备。麻醉时必须充分吸氧,尽力维持循环稳定,注意并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应用升压药时应注意该类药与麦角碱的相互协同作用。 2麻醉方法 在产科麻醉时,麻醉师必须选择对母亲安全舒适、对新生儿影响小并能给产科医生提供良好 的手术条件的麻醉方法。常用的麻醉方法如腰麻、硬膜外麻、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全身 麻醉等。 2.1 局部浸润麻醉主要适用于饱胃产妇和胎儿宫内窒息产妇。缺点为难以达到完全镇痛,宫 缩仍存在且腹肌不松弛。手术操作不便。局麻药用量过大有引起母胎中毒的可能,对子痫和 高血压产妇尤应注意预防。 2.2 腰麻腰麻在剖宫产的应用突出了阻滞完善、潜伏期短、用药量小等优点。穿刺点常为 T3~4,可上下移动一个间隙,局麻药可选择10mg左右的布比卡因或丁卡因,麻醉平面控制 在T8左右。但传统的腰麻对孕妇血动力学影响较大,麻醉平面不易控制,不能任意延长麻 醉时间,而且术后头痛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开始普遍应用26号腰穿针,且穿刺针头多由 以前的锐缘改为圆锥形(笔尖式腰穿针),这样当进行穿刺时,韧带等的横断性损伤大为减少,穿刺针拔出后针孔可以很快复原,故腰麻后头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文献荟萃分析表明腰麻 的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硬膜外。对于低血压、脐动脉血pH和 Apgar评分是否有差异, 文献有争议。 2.3 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穿刺点选择L2~3间隙,也可上 下浮动一两个间隙。麻醉药一般选择1.5%~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 麻醉平面应达到T8左右。硬膜外用药剂量可比非孕妇减少1/3。其优点为麻醉效果好,麻醉 平面和血压较容易控制,对母婴安全可靠。其缺点为起效缓慢,肌肉松弛度稍差于腰麻。

剖宫产术麻醉的分析

剖宫产术麻醉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3T17:12:12.9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苑文艳 [导读]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伊春 153100 对严重低血容量,已采用肝素治疗及子痫、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脑血管病变或者是存在出血倾向的产妇比较适用。 苑文艳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伊春 153100 摘要:目的:对在行剖宫产术时最佳的麻醉方法进行选择,并总结麻醉体会,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妇102例,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而后对这三种麻醉方式的显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孕妇的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孕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起效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5),评分较其他两组低(P<0.05);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MAP较其他两组低(P<0.05),低血压发生较其他两组高(P<0.05);三组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总体而言,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好,阻滞完善等优势;而针对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者可采取静脉麻醉方式,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静脉全身麻醉;体会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剖宫产术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大多数情况下孕妇均处于较为危急的状态,因此麻醉方式与麻醉效果会对手术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不但要求麻醉不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而且还需要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方便手术操作,尽量缩短胎儿的娩出时间川。近几年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有单纯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以及静脉全身麻醉等几种方式。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在行剖宫产术时最佳的麻醉方法进行选择,并总结麻醉体会,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孕妇展开了分组麻醉,并对麻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足月单胎行剖宫产术孕妇,抽取其中的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后,分别含有孕妇41、45,16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中孕妇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27.6±12.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2.1)周,体重45-83 kg,平均(52.4±12.3)kg,经产妇l7例,初产妇24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中孕妇年龄20~40岁,平均(28.1 4-13.4)岁,孕周39~41周,平均(40.1 4-2.3)周,体重46~82 kg,平均(53.1±13.1)kg,经产妇18例,初产妇29例;静脉麻醉组中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28.4 4-l2.7)岁,孕周38~40周,平均(39.74-2.2)周,体重45~84 kg,平均(52.9 4-13.2)kg,经产妇6例,初产妇10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孕妇的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剖宫产术指征,ASA分级在I~Ⅱ级之间,并将术前合并心、肝、肺、肾、内分泌、脊柱等严重疾病者和子痫、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其他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者予以排除。 2、方法 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而后对这三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并展开对比分析,筛选出最佳麻醉方法。 2)麻醉方法在实施麻醉前对孕妇开放静脉通路,并给予其常规面罩吸氧4 L/min以及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对孕妇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①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取L2.3间隙18G硬膜外针对孕妇进行硬膜外穿刺,而后将3 mL 2%的利多卡因予以注入作为试验剂量,在3~5 min后无全脊麻则追加利多卡因8~10 mL,若是术中有需要,则可分次追加麻醉药,保证阻滞完善,平面维持在T8水平,若是平均动脉压发生下降,至基础的15%时应给予孕妇10 mg麻黄素静脉推注。②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首先采取18G硬膜外针对孕妇展开硬膜外穿刺,在穿刺成功后经该硬膜外导针将27G笔尖样腰穿针予以置入,针孔向头端,在针尖达蛛网膜下腔时,将针芯抽出,若是有脑脊液流出,则在30 S内将8~10 mg 0.5%等比重布比卡因予以注入,在注射结束后将腰穿针退出,并在硬膜外腔将3~4 cm硬膜外导管予以置入。产妇取仰卧位,并向左倾斜20。,继续给予其快速补液。对麻醉平面以及平均动脉压进行调节。③静脉麻醉组:产妇经快速麻醉诱导后,将0.5~1.0~Lg/kg芬太尼予以静脉注射,而后再注射0.8-1.2 mg/kg异丙酚,在1 min内完成,同时给予产女1维库溴胺 0.08 mg/kg,气管插管。 二、结果 1、麻醉效果:经统计得知,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显效时间最长(P<0.05),评分最低(P<0.05);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的显效时间较短,MAP最低(P<0.05);三种麻醉方法的显效时。 2、不良反应:经统计得知,单纯硬膜外麻醉组中发生低血压者3例(7.32%,3/41),出现不良反应者3例(7.32%,3/41);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中发生低血压者1O例(22.22%,10/45),发生不良反应者3例(6.67%,3/45);静脉注射组2例(12.50%,2/16),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12.50%,2/16)。显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静脉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行剖宫产术麻醉时不但会涉及到产妇本身,同时还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麻醉不但需要对手术要求予以满足,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因麻醉而对母婴双方产生不良影响。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主要优势为对循环影响轻,阻滞时间可控,操作简便,该方法的显效时间较长,阻滞平面出现相对较慢。本次研究中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AP平稳,低血压发生率低,显效时间和Bromage评分均不及其他两种方法理想。另有学者指出,单纯硬膜外麻醉的骶神经阻滞不完善,且局麻药的剂量较大,针对存在胎儿宫内窘迫者,经常为了快速娩出胎儿,而需要在阻滞还未完善时便开展手术,这样就会使产妇的痛苦增加,又加之新概念剖宫产术的问世,对麻醉肌松要求发生了显著提高,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肌松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手术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临床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将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特点进行了结合,优势比较明显,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发现,联合麻醉组的显效时间、

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知多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316298891.html, 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知多少 作者:杨建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70-02 剖宫产又称为剖腹产,属于外科手术的一种。剖宫产主要是利用手术刀将产妇的腹部剖开,从而帮助产妇顺利娩出胎儿。通常剖腹产手术是为了减少产妇经阴道分娩,从而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医学手段,但是现阶段大多数产妇选择用剖腹产手术替代原本的经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手术需要对孕妇进行麻醉后方可实施,但是由于产妇的特殊性,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式。本文将主要为大家讲解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 产科手术的麻醉方式具有下述几项特点:(1)产妇生理改变较为显著。(2)产妇生产时易出现并发症,威胁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人身安全,难以对其实施合适的麻醉管理。(3)手术麻醉需要对胎儿以及产妇进行全面的分析,追求出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4)手术过程中产妇出现呕吐误吸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产妇选择麻醉的原则为:需要根据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麻醉医师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相关设施制定,以保护产妇、胎儿的生命安全、减少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为目的。 (一)连续硬膜外麻醉。此种麻醉方法是诸多健康产妇的首选方式,但是产妇脊椎结合、畸形或穿刺点出现感染、产前大出血、休克没有纠正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禁用此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不会对产妇的血压产生比较强烈的影响,并减少仰卧位综合症(低血压)的发生几率,并且局麻药物对产妇体内的胎儿影响较小,不会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备好麻醉急救所需物品,前半个小时需要对孕妇进行快速的扩容,产妇的的收缩压不得低于100mmHg,产妇心率不得低于60次/min,医生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对产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二)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母胎情况尚好时,对产妇使用此种麻醉时,需要注意产妇的血压情况以免产妇出现低血压现象。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威胁较低,能够较快发挥麻醉的作用,便于医生及时掌控产妇的血压情况,并且产妇的硬膜外导管保留后能用于术后镇痛。 (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适用椎管内麻醉紧急的患者、情况较为紧急者、部分凝血功能较差或者心功能严重不全者。此种全身麻醉患者其感受到痛感较低,并且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几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单纯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诱导时间比对照组短,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辅助用药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辅助用药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具有起效快、局部麻醉用药量少、麻醉效果良好等优势,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应用效果 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麻醉方式也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1]。临床在剖宫产术中常规应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该麻醉方式具有可控性较强、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等优势,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硬膜外麻醉有麻醉药剂量大、肌松不满意等不足。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是一种椎管内阻滞技術,该麻醉方式兼具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而逐渐被引入应用到临床中[2]。该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也逐渐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笔者以下就对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1)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7.6±1.8)岁;身高1.55~1.72 m,平均(1.61±0.15)m;体重56~78 kg,平均(63.5±4.3)kg。(2)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28.2±1.7)岁;身高1.56~1.74 m,平均(1.62±0.17)m;体重54~76 kg,平均(62.7±4.6)kg。观察组与对照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单纯给予硬膜外麻醉,经L1~2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5 min无全脊麻,则加注2%利多卡因10 ml。观察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在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插入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0 mg,推出腰穿针,置硬膜外管并留置3 cm[3]。

剖宫产术的麻醉流程

剖宫产术的麻醉流程 随着我国分娩镇痛的开展,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因产道异常、产力异常、胎儿因素,胎盘附着物异常、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先兆子宫破裂等因素,仍需行剖宫产术,良好的麻醉可消除手术疼痛,合理调控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保障产妇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剖宫产手术麻醉前评估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必须要对母体及胎儿状况进行评估,从而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 (一)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应对产妇的保健史、麻醉史、孕产史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对产妇气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如果选择椎管内麻醉,则需要进行腰背和脊椎的检查;麻醉医生和产科医生应对麻醉风险或产科风险进行评估。 (二)化验检查 针对产妇病史、体检结果及临床症状,确定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交叉检查、血小板计数检查。 胎儿评估 实施麻醉前后麻醉医生与产科医生评估和沟通胎儿评估情况。 (四)预防误吸 1.清亮液体 在剖宫产手术前,健康临产妇应尽量减少清亮液体摄入,包括水、

碳酸饮料、等,麻醉诱导前2小时禁止摄入清亮液体;有误吸风险的产妇,应适当延长产妇禁饮时间。 2.固体食物施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麻醉前应禁食固体食物6-8个小时,禁食时间可根据食物的种类确定;术前可通过服用抗酸剂、甲氧氯普胺等预防误吸风险。 剖宫产麻醉的原则 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原则,应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影响母体和新生婴儿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镇痛、肌松、镇静,从而便于手术顺利进行。由于镇静剂、麻醉剂可迅速透过胎盘屏障,通常情况下麻醉方式都选择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除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胎儿和母体情况特别危急时选择全身麻醉。 剖宫产麻醉的准备 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的准备 为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常规准备好麻醉机和相应抢救器材和急救药品。 麻醉实施的准备 选择椎管内麻醉产妇,常规准备好麻醉包和麻醉药品,全身麻醉的产妇准备好插管器材及麻醉药品。 监测生命体征 (四)静脉液体补充及用药 实施麻醉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循环血容量以保障麻醉和手术出血带来的循环干扰,根据麻醉需要给予相应的药品,从而保证病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麻醉期间的寒战、呕吐、恶心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时间更快速,能缩短手术时间,让胎儿娩出时间加快,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 对于剖宫产手术来讲,术前给予有效的麻醉对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要求起效时间快速,同时也要求麻醉用药对产妇和胎儿没有不良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6±3.7)岁;孕周37~41w,平均孕周(38.5± 2.4)w;体质量50~84kg,平均体质量(64.5±17.5)kg。实验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1±2.3)岁;孕周36~42w,平均孕周(38.4±2.7)w;体质量54~78kg,平均体质量(65.0±16.6)kg。排除肝肾疾病产妇、高血压产妇、心脏病产妇以及糖尿病产妇。全部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并对脉搏氧和度、心电图、血压等进行监测。及时注入350~500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术前分别给予不同的麻醉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麻醉前产妇选择左侧卧位,经L2~3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完成后,在产妇产侧置管3cm,同时注入2ml 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对产妇进行5min观察,如果不存在腰麻迹象,则应增加剂量8~15ml,要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 实验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前产妇选择左侧卧位,选择B-D型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经产妇L3-4椎间隙穿刺,完成穿刺后选择25G腰穿针,从产妇硬膜外18G穿刺针针孔穿透硬脊膜,直到蛛网膜下腔,对脑脊液进行观察确认畅通之后,注入1.2mL0.75%布比卡因,利用脑脊液稀释成等比重液体3mL,注射速度控制为45~55s,同时在硬膜外内头侧置管3cm,之后患者选择平卧位,

剖宫产查房记录

剖宫产护理查房 主持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剖宫产相关知识,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病例。 病例资料: 患者:张颖,女,27岁,汉族,无业,主因孕足月,第一胎。阴道流水两小时,无宫缩,于2010年4月5日入院,查体,体温37.2°,心率10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6-69mmHg,初步诊断宫内孕,39周,第一胎,枕左前,胎膜早破。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9.5g/L RBC:409g/L HGB104 尿常规:血糖3+,蛋白+— 次日查血糖,晚餐前 4.4MMOL/L 晚餐后两小时 8.8MMOL/L 空腹血糖5.4MMOL/L 零点血糖 10.0MMOL/L 蛋白(-) 患者于2010年4月6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安返病房. XX:孕妇糖尿病有哪几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护士长:空腹血糖两次或两次以上≥5.8 MMOL/L,50克糖筛1小时≥7.8 MMOL/L,查空腹后确诊。OGTT:75克糖耐量实验,空腹≥5.6 MMOL/L 1小时≥10.3 MMOL/L 2小时≥8.6 MMOL/L 3小时≥6.7 MMOL/L,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确诊。 主持人:病人入院确诊后我们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请XX说一下。 XX:产前Ⅱ级护理,普食,听胎心日6次,吸氧30分钟日两次,自数胎动1小时日3次。平卧抬高臀部。 主持人:对每一位入院病人,我们都应该严格按照护理常规护理病人,下面请XX阐述一下剖宫产定义及指征。 XX:剖宫产定义:凡诊断为28周以上的妊娠而行剖腹,切开子宫,取出体重达到或超过500克的胎儿者称为剖宫产术。指征: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臀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和胎头位置异常等。 XX: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指征? XX:胎死宫内,胎心监护晚减,胎儿宫内窘迫等等。 主持人: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或异常,危及母子安全,我们都应该及时终止妊娠,下面请XX说一下如何对剖宫产病人做术前宣教。 XX:术前护理宣教:计划性手术病人术前: 1)告诉病人术前晚进食轻淡进食,晚上0:00后禁食; 2)让病人晚上早休息,保持充足的体力; 3)给予病人心理疏导,减轻病人术前焦虑。 XX:术前要多和病人沟通,消除其焦虑安抚情绪。 护士长:这位孕妇因为B超显示孩子腹围大决定手术。术前孕妇都很担心伤口愈合、麻醉方式、术后疼痛、母婴安全等问题。存在这部分知识的缺陷。我们一定要耐心讲解,打消其顾虑,使其配合我们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让她对我们更有信心。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50例。A组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组穿刺点均为L2~3。结果结果CSEA 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比EA组短,从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CSEA 组多于EA组,两组均无术后头痛。结论CSEA是急诊剖宫产手术的良好麻醉选择。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效果比较 近年来,由于低毒性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的出现、消毒灭菌方法的改进、细针制造和技巧的提高,使腰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特别是1992年,Lifschitz [1]发明带“背孔”的Tuohy针后,现代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同和迅速普及。本文采用CSEA技术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5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急诊剖宫产妇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B 两组,各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产次、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孕产妇人手术室后予以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静脉输入平衡液500 ml。右侧卧位,取L间隙穿刺。A组孕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插入腰穿针,通过硬脊膜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重比重注射液0.8~1 ml+25%葡萄糖液lml的混合液共2 ml,行腰麻(sA)退出腰穿针后,迅速向头侧硬膜外腔置管3~4era,恢复平卧位,随即左倾手术台约15°,同时面罩吸氧3~4 L/min。B组采用单纯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4 cm,注人试验量利多卡因2~3 ml。固定导管后恢复平卧位,观察5 min,无全脊麻征象后注入全量利多卡因13~20 ml。 1.3 观察指标 ①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麻醉起效时问。②注药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③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 评分隋况;④术中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术后头痛情况。麻醉效果评定标准:优:患者无痛,肌松良好,未加任何辅助药物;良:基本无痛,肌松可,有牵拉反应;中:牵拉痛,肌松欠佳;需加用辅助药物方可完成手术;差:疼痛,牵拉反应重,肌松差,需加用局麻药[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郭孝军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郭孝军 发表时间:2018-03-22T11:17:08.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作者:郭孝军吴伟 [导读] 硬腰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理想等众多优势,该种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临床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期间收取的88例需要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按照手术日期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疼痛最高平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术中观察组血压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理想等众多优势,该种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1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 effe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during the charge of 88 cases need to implement cesarean 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4 cases, 44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nesthesia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operation. Results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effect of muscle relax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esthesia onset time, anesthesia dose, pain leve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comparison the two group Significant P < 0.05; the level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 with rapid onset of anesthesia effect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learning and promotion. 【Key words】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esarean section;Application effect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该种手术在临床主要解决出现难产、产科合并症等,对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1]。在进行剖宫产术中,术前的麻醉效果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麻醉实施效果的要求更高,术前需要麻醉起效快,应用的药物剂量不会对产妇和其腹中的胎儿造成影响,故临床上对剖宫产麻醉的方法上要慎重的选择,硬腰联合麻醉是临床上新型的麻醉方法,因临床上麻醉的效果较好,已经受到医生和产妇的信赖,为进一步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特选以上产妇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整理相关材料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期间收取的88例需要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按照手术日期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产妇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6±3.5)岁,体重56~87kg,平均体重(65.1±2.1)kg;初产35例,经产9例,孕周37+2~42+1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4±3.2)岁,体重55~86kg,平均体重(63.7±2.5)kg;初产36例,经产8例,孕周36+2~42+1周;以上产妇符合剖宫产指征,并且ASA等级为:Ⅰ~Ⅱ级;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次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心电图和凝血情况及血压),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的方式和麻醉后的效果。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讲解,缓解患者术前紧张不安的情绪;(2)术前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手术方式以及麻醉药品等。 1.2.1对照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方法如下:指导产妇体位取左侧卧位;在L2—3间隙对其进行穿刺操作,以上的操作完成后,在产侧置管长度:3cm,使用试验剂量利多卡因(2%)2ml注入其中,对其进行观察5min,未见腰麻的迹象,将剂量追加至10~15ml,控制麻醉的平面为≤T6。 1.2.2观察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如下:指导产妇体位取左侧卧位;在L3—4间隙对其进行穿刺操作,对其椎间应用B—D型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以上的操作完毕后硬膜外穿刺针孔(18G)选用26G腰穿针穿透硬脊膜直至到达位置为蛛网膜下腔,观察脑脊液确认通常后使用布比卡因(0.75%)1.5ml与脑脊液稀释为3ml的比重液,缓慢将其注入,速度应控制在20S上下;置管长度3cm在硬膜外内头侧备用;将产妇的体位缓慢调整至平卧位;控制麻醉的平面为≤T6。 1.3 麻醉效果判断 记录麻醉药物注射后起效的时间、手术过程中镇痛的效果、肌松效果综合判断。(1)镇痛的效果分为3个级别:0级:镇痛效果较好,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率,而且顺应性较好;1级:手术过程中,产妇能感到稍微疼痛,但能忍受;2级:手术过程中,产妇能明显感觉到疼痛,无法忍受,需要其他辅助药物;(2)肌松效果分为3个级别:优:手术过程顺利,产妇肌松完全;良:产妇肌松效果稍差,手术过程中通过其他麻醉药物方可进行手术;差:肌松效果较差,手术被迫停止,选取其他麻醉药物或其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方可继续手术;(3)疼痛感按照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分[2];(4)记录和统计产妇在手术中的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全部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数据采用(%)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标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 观察组0级为36例(81.82%)高于对照组34例(77.27%);1级7例(15.91%)、2级1例(2.27%)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8.18%)、2例(4.55%),两组麻醉的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