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要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要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要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要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课

一般地说,生物细胞是动物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植物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组成。在显微镜下,除了观察到这些部分外,若仔细观察还能看到生物的器官不同细胞也不同。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4、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5、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其功能也有很大的差异。

14、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15、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目镜)、(调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和(反光镜)等。

16、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罗伯特?虎克)。

17、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500倍,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到(200万)倍。18、(细胞学说)的建立,倍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3大发现之一。

19、一棵杨树上的细胞都是完全相同的。(×)

20、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是不同的。(√)

2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2、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23、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4、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生物界中无一例外。(×)

25、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每种生物体上的细胞都是完全相同的。(×)

26、我们的身体内有很多个细胞,这些细胞的寿命与我们的寿命是一样长的。(×)27、我们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可以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28、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4)使用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以防止显微镜损坏。

29、一棵小树苗为何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请简单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和生物体一样,都要经过生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细胞的生长也需要不断的吸收营养,也不断的向外排出废物。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使数目不断增多,通过生长不断长大,从而使生物体不断长大。第二课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2、受精卵大约经过(6)周就长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种器官都已形成。

3、胎儿大约在妈妈的(子宫)里呆大约(9)个月,就准备瓜瓜落地了。

4、胎儿是靠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而慢慢长大的。(√)

5、受精卵大约经过3周后,就形成了一

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

6、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的生长过程大致是:受精卵-----胚胎-----胎儿√)

7、孩子一定像妈妈或爸爸中的一个。(×)

8、小明的妈妈是天生的卷发,则小明一定是卷发。(×)

9、在我们出生之前,妈妈的子宫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10、胎儿的发育: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当爸爸身体里的精子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受精卵就形成了。它像一粒小小的种子,来到妈妈温暖、舒适的子宫里,靠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慢慢地长大。大约3周后,它长成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在过6周左右,胚胎就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种器官都已形成。胎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醒来时他可以“听”妈妈的心跳声和妈妈说话的声音。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待大约9个月,就准备呱呱坠地了。

第三课

1、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2、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4、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5、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6、(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连续过程。

7、人的一生可以分(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青春期属于(发育期)。

8、10---20岁,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这个年龄阶段被称为(青春期)。

9、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10、青春期开始的年龄阶段,一般男孩比女孩早两年。(×)

11、在青春期发育阶段,我们要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12、所有人的青春发育期开始的年龄都是相同的。(×)

13、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4、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

15、小狗的毛色和它妈妈的不同,这是一种遗传现象。(×)

16、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7、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8、青春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搞好青春期的卫生保健?请把你的意见写下来。

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加强体育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充足的睡眠;(4)经常进行心理咨询

19、通过观察生物细胞,你有什么发现?答:通过观察生物细胞,发现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植物或动物,其身体各个器官的细胞形态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器官的细胞,也由于不同的组织,其形态功能也会不同。例如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就是这种情况。

20、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时人必然经历的过程。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四课

1、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4、“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5、“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6、双胞胎的各部分的特征都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7、“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个谚语说的就是遗传现象。(×)

8、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

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9、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的缘故,所以子女都是高个子。(×)

10、一棵桃树上的所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完全相同的。(×)

11、小华吃完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他将桃核种在了院子里,并推断这棵桃树结出的桃子也一定是又大又甜。他做这种推断的根据是什么?

答:生物的遗传现象。

15、小明和爸爸的体貌特征非常相似,请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答:遗传是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在生命发展演变过程中,亲子代之间特征相似,且代代相传。小明和爸爸的体貌特征非常相似,这是遗传了他爸爸的特征。

16、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利:例如,牛群中可能出现肉质较佳的牛,也可能出现产奶较多的牛。人们挑选这样的牛进行大量繁殖,经过不断的选育,就能得到肉质好或产奶多的新品种。弊:例如,有一些小麦品种在高水肥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的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新型草莓个儿大,营养价值高,但不易储存。使用生长激素的家禽长得快,但人食用后不利于健康。

17、下表是某人在不同年龄时的体重和身高:

年龄 3 5 10 12 16 20 25 30 40身高98 110 126 140 168 178 178 178 178体重13 18 25 45 66 70 71 70 72分析以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人的青春期一般为10—20岁。通过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此人在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中,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

第五课

1、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3、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4、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5、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6、人获得能量的来源有(糖类)、(脂肪类)和(蛋白质)等。

7、如果进食过量,多余的营养就会被身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肥胖)。

8、吃火锅或者辣椒时,身体会感到发热,这是由于(刺激使血液循环加快)引起的。

9、每餐摄入的食物当中应当以(五谷)类最多,其次是(瓜菜水果)类,适量吃些(奶品以及肉、鱼、蛋类),(油、糖和盐类)要少吃。

10、为了获得能量,人们需要不停的进食,特别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要大量补充。(×)10、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12、有的同学认为洋快餐味道好,营养足,就可以多吃一些,你对这种看法有什么意见呢?

答:洋快餐具有“三高”(高脂肪、高热量、高钠)和“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营养学家为“洋快餐”取了个绰号叫做“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因为吃一顿洋快餐,就等于你一天能量消耗的下限。因此要尽量少吃洋快餐。

第六课

1、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3、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5)游乐园里的海盗船

4、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5、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线的长短),而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7、摆的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8、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就越多。(×)

第七课

1、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2、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4、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5、钻木取火利用了(摩擦生热)的原理。摩擦会产生热量。

7、鹰可以不费力气的展开翅膀在天空滑翔,因此,鹰在滑翔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8、钻木取火是将动能转化为热能。(√)

9、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10、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1)做滑梯,屁股发热。(2)电锯切割时,锯片发热。(3)飞机起飞时,轮子会发热。(4)搓手时,手掌发热。

11、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13、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轿车相撞,两位司机都说是对方超速。通过交警勘察,交警发现轿车身后有长长的刹车痕迹,而面包车后面的刹车痕迹很短。请你帮助交

14、警判断这场车祸是由于谁超速造成的?

答:应该是轿车超速,因为速度快,紧急刹车才会留下比较长的刹车痕迹。

第八课

1、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2、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3、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4、在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获得的磁力就(越大)。

5、人在乘坐电梯上下楼时不需要能量的转化。(×)

6、电磁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7、电磁铁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不借助能源自己工作。(×)

8、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9、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有可能造出永动机。(×)

第九课

1、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铃)、(磁悬浮列车)等都利用了电磁铁。

2、灯泡的能量来自于(电能),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3、发现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牛顿)。

4、发现电能生磁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5、电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有南极和北极,也有指示南北的性质。

6、电磁铁的特性:(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池的电极方向和线圈的绕制方向有关;(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个数和线圈的匝数有关。(3)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有磁性,在断电的情况下没有磁性。

7、电磁起重机(1)工作原理: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2)工作过程: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力,能够将过重的铁料收集和搬运到指定的地方。切断电流时,重物就会被放下来。(3)应用范围:使用十分方便,可以用在废钢铁回收部门、炼钢车间。

8、电可以产生磁,磁可以产生电吗?

电能生磁,磁能生电。例如变压器就是先把电能转化成磁能,然后再把磁能转化成电能。

第十课

生活中会见到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电磁能、声能、光能等例如:内燃机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把机械转化成电能,同时机械的运转会产生热能等

1、(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2)能量的存在形式

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

化。(3)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4)灯泡能发光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2、电视的声与像和太阳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声: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声能

像: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光能

3、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4、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当接通电流时,电磁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力,只要电磁线圈里的电流不停,被吸起的钢铁重物就不会落下,切断电流,磁性消失,钢铁重物就被放下来,电磁起重机应用在废钢铁回收部门、炼钢车间等。

第十一课

1、生活中的能量形式: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2、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噪声也是一种能量。

3、目前人类开发了那些新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干热岩)、潮汐能、生物能、氢能等

4、太阳能的优点: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用范围广泛。

5、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和转化。

6、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能源。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惯犯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7、一颗薄荷糖大小的铀-235能够产生与615升燃油一样多的能量。

8、2009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在青藏高原存在大规模陆域“可燃冰”。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9、我国在冻土区发现“可燃冰”有何意义?我国在冻土区发现的可燃冰,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能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0、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这种物质在低温和40多个大气压下才是稳定的。可燃冰到达水面可以立即融化,同时成分中的甲烷开始燃烧。每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

11、可燃冰分布广,资源丰富,据计算这种末来的能源可供人类使用上千年。可燃冰杂质少,无污染。可燃冰虽好,但开采不易。

12、我国利用新能源的现状是:地热有羊八井地热电站、海南琼北(185℃);2017 年5 月,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

第十二课

1、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2、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大气层的存在,为地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3、大气层包括:对流层(0-10千米)、平流层(10千米—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热层(80—500千米)、逃逸层(500—1000千米)。

4、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地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

5、大气污染: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地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

6、污染的来源: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酸雨。

7、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逃逸层),距地面最近的圈层是(对流层)。

8、风雨雷电等等各种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是全球性的共同责任。

10、(臭氧层)的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还会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11、流星通常指的是我们在夜间天空中所

看到的一条光迹,实际上是天空中的石块(陨石)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产生的。

12、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空气会发生对流。其中会上升的空气是(热空气)。(热空气或“冷空气”)

13、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一些气体会导致(酸雨)的产生,从而严重侵蚀地面上的一些建筑物和植物,特别是森林。

14、适合飞机飞行的圈层是(A)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15、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圈层是(B)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16、臭氧层位于大气层的哪一层?(B)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逃逸层

17、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不但可以保护地球本身,还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18、大气层中有许多成分,但只有氧气才对人类有用,其他成分对人类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19、保护大气层,防止大气污染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0、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所以大气中的紫外线越多越好。(×)

21、距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圈层是平流层,这一圈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22、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月球上也没有风雨雷电等各种天气现象。(√)

23、大气层能使地球免受外来物体的撞击,对地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4、大气层对地球有保护作用。(√)

25、没有大气,地球上就没有生命存在。(√)

26、在大气层的各个圈层中,越高的圈层发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就越频繁。(×)27、一些工业废气被排入大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28、臭氧空洞的出现是太阳辐射的结果,与我们人类无关。(×)

29、列举大气层中有哪些成分,至少三种。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水蒸气等。30、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答: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各种废气的排放,各种废弃的液体和固体分解而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大气,空气中的粉尘等都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防治的方法:减少各种废气的排放,垃圾集中处理,植树造林,减少空气中的固体悬浮物,开发新能源等。

31、臭氧层的破坏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怎样的影响?人类应怎样防止臭氧层的破坏?

答:会导致紫外线对人和生物的辐射加强,使人患各种疾病,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许多生物物种的灭绝,导致农作物减产,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防止的根本方法是:减少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如氟利昂的排放。

32、a臭氧层耗竭,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量辐射到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b臭氧层被破坏,讲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五种灭绝。c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d紫外线辐射增强,还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3、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1)、没有天气变化;(2)、听不到声音,世界上是一片寂静;(3)、气温白天很高,晚上会很低;(4)、没有生命,所有生命都会灭绝。

34、如果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1)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

(2)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3)紫外线辐射增强,还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5、谈一谈大气污染主要有哪些,大气污染造成了哪些危害?

答:有毒的气体和粉尘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破坏了臭氧层,形成了酸雨、温室效应等问题,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第十三课

1、风的种类:人造风、自然风。影响自然风形成的因素:气温、气压。

2、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等等,这些都是(风)的作用。

3、风是由于两地的(气温)不同,从而使两地的(气压)产生了差异,导致(空

气)产生了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4、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5、下列哪一项是风对人类带来的灾害(B)

A、盛夏的微风使人倍感凉爽

B、飓风将大树拔起,房屋倒塌

C、借助风的力量使帆船前进

D、风力发电

6、一些现象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下列现象中风力最大的是(C)

A、烟柱微斜

B、风筝飞舞

C、飞沙走石

D、彩旗飘飘

7、风有时对人类有益。有时有害。下列的各种风中,破坏范围最广的风是(B)

A、微风

B、飓风

C、龙卷风

D、山谷风

8、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自然资源(√)9、风有时给人带来灾难,有时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

10、风向哪里吹,帆船就向哪里行进,所以,帆船的航行方向受风向的控制。(×)

11、风对我们人类有害无益。(×)

12、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3、在我国的盛夏,常常刮起西北风。(×)14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很多方法制造风。(√)15、风是一种清洁的无污染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16、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人类的生活不能没有风。(√)

17、风可以用来发电,这是人类对风的应用之一。(√

18、在室外才能有风,紧闭的室内不可能有风存在。(×)

19、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地球上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地球上各地的气温不同,导致了大气的气压不同,由于各地气温的差异,从而导致热空气轻、压力小,热空气上升,冷空气重、压力大,压力大的空气向压力小的空气流动,使空气产生了流动,就形成了风,空气的流动即为风。

20、风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答:有时风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和便利,如风力发电,风可以推动帆船前进,微风使人感到凉爽等;有时风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和灾难,如台风造成房屋倒塌,飓风摧毁船只和森林等

21、风对人类的益处:(1)风对人类的益处:调节温度,调节降水,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推动帆船前进;发电;净化空气;风可以帮助植物繁殖;

(2)风对人类的害处:局部地区的风力过大,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如飓风、龙卷风台风能造成灾难;沙尘暴能卷起尘土,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生命危害。台风造成房屋倒塌。

22、我们怎样感受风?两种方式:(1)、通过皮肤直接感受空气的流动;(2)、通过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23、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

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可乐瓶的底部裁掉;(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m 处刻一个直径约2cm的圆孔;

(3)在瓶底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4)点燃蜡烛、蚊香;

(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m处;

实验现象:蚊香的烟不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第十四课

1、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它后来发展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空气(阻力伞)。

2、降落伞是基于人们对空气具有(阻力)的认识而发明的。

3、降落伞是一种空气(阻力)伞,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伞面)、(伞绳)、(悬吊物)、

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落伞所悬吊的重物越重,则下降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5、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砖块分别拴在两只降落伞上,已知两只降落伞的伞面大小不同,其他的地方完全相同,将两只拴有砖

块的降落伞分别在高度相同的地方下降,则哪只降落伞下降的快一些?(B)

A、伞面大的降落伞下降的快

B、伞面小的降落伞下降的快

C、两只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一样

D、无法确定哪一种降落伞下降的快

6、在两只完全相同的降落伞上,分别拴上大小不同的石块,从相同的高度使两只降落伞同时下降,则哪一只降落伞下降的快一些?(B)

A、栓小石块的降落伞下降的最快

B、栓大石块的降落伞下降最快

C、两只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一样

D、无法确定哪一种降落伞下降的快

7、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落伞上的悬吊物越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就越快。(√)

8、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只有伞面的大小。(×)

9、我们要想加快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就要同时改变多个量。(×)

10、降落伞的作用:(1)应急救生。主要用于飞机失事时拯救飞行员的性命;(2)减速作用。飞机着陆时的刹车减速以及各种航弹伞的滞空减速。(3)空降空投。伞兵空降,以及各种物资和武器的空投;(4)回收作用。(5)稳定作用;(6)航天运动用于飞机器的空中回收,还有宇宙飞船和热气球探测器上设备的回收。

11、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有哪些?选出一种影响因素,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答:影响降落伞下降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悬吊物的重量、三面的大小、绳子的长短等因素。实验验证时,只要保持一个变量不同,其他的因素都相同,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即可。

12、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1)悬挂物的质量;(2)伞面大小;(3)伞面的透气性;(4)伞绳的长短

第十五课

1、小帆船的发明,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

2、帆船是靠的力量航行的。

3、当船向北航行,刮南风时,帆面的方向应朝刮西南风时,帆面的方向应朝,刮东南风时帆面的方向应朝。

4、帆船与风向的关系是(C)

A、风向与帆船的航行方向一定是相同的

B、风向与帆船的航行方向一定是相反的

C、风向与帆船的航行方向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5、帆船的航行方向可以与风向不同。(√)

6、帆船能利用风的力量前进。(√)

第十六课

1、由谚语“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可知,如果傍晚太阳落山时,西边天空出现云层,预示夜里的天气是(将要下雨)。

2、观察树木的年轮时,要以年轮的(髓心)为(原点),沿(东西)和(南北)方向画(+)。

3、确定树木年轮的方法:以年轮的髓心为圆心,沿东西和南北方向画“十”字。

4、树木年轮有宽窄之分的原因:在适宜的环境下,树木生长的好,木质部增加的多,年轮就较宽,反之年轮就窄。

5、树木最初的年轮一般都比较宽,这表示那时它年轻力壮,生长力强。

6、有时一棵树在出现了很多窄的年轮以后,突然出现较宽的年轮,那就说明年轮宽的那几年,气候适宜,对树木生长有利。

7、有偏心的年轮,那就说明树木两边的环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树木年轮较宽。

8、根据谚语“朝有棉絮云,下午雷电鸣”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早晨天空中有棉絮云,则下午一定会有雷雨。(×)

9、山地树木的树干向阳一面往往比背阴面生长的旺盛。(√)

10、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地曾经是海洋(√)

11、大自然可以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12、燕子低飞一定要下雨。(×)

13、根据某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附近是否存在矿藏资源。(√)

14、许多动物都出现异常表现,就说明一定快发生地震了。(×)

15、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和向肥性等特征。(√)

16、根据化石可以判断古代某个时期内植物生长的周围环境情况。(√)

17、下列谚语中,不能说明快要下雨的是(A)

A、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B、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C、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D、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18、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A)

A、地壳抬升作用

B、地壳下陷作用

C、冰川堆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19、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的信息:(1)、树木的年轮可以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2)、了解树木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物质营养的供应等;(3)、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等;(4)、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

20、大自然还能告诉我们那些信息?

1)植物能告诉我们地下矿藏2)地震前大自然有预兆3)下雨前燕子低飞4)化石告诉我们地球的变迁。

21、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并记录下来。(要求会背以下其中

2---3条即可)答: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云绞云,雨淋淋;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直雷雨小,横雷雨大;月亮撑红伞,有大雨;月亮撑蓝伞,多风云;朝有棉絮云,下午雷电鸣;风静又闷热,雷电必强烈;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青蛙叫,大雨到;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黑蜻蜓乱天气要旱;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雨;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蓑笠;猪衔草,寒潮到;狗刨水,天将雨。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22、利用现有工具和科学技术,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可以从树木的年轮中获得哪些信息?

答:根据树木的年轮可以推算树木的生长年龄;根据树木的年轮还可以了解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物质的营养供应等;还可以用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等;测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等。

23、年轮反映了树木的生长情况。

1)在适宜的环境下,树木生长得好,木质部增加得多,年轮就较宽,反之年轮就窄。2)树木最初的年轮一般比较宽,这表示那时它年轻力壮,生长力强,有时一棵树。3)有时一棵树在出现很多窄的年轮以后,突然出现较宽的年轮,这表明在年轮较宽的那几年,气候适宜,对树木生长有利。4)还有偏心的年轮,那就说明树木两边环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树木年轮较宽。5)树木的年轮还是环境污染的资料储存库。

第十七课

1、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是通过气味。触角的功能是探路。

2、蜜蜂发现新的蜜源,会返回蜂巢并兴奋地跳舞。它的动作模式不仅传达了有关食物数量的信息,而且包含蜜源蜂房的距离及方向等信息。如调“8”字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远,跳圆圈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近。

3、观察蚂蚁如何传递信息时往往要使用糖、放大镜和樟脑球,使用糖的目的是(给蚂蚁提供食物),放大镜的目的是(对蚂蚁进行细致的观察),使用樟脑球的目的是(破坏蚂蚁遗留的气味)。

4、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跳舞)方式告诉蜜源的有关信息,它能够告诉其他蜜蜂蜜源(远近)和(方向)的有关信息。

5、大猩猩是通过(C)来传递信息的。

A、语言

B、气味

C、表情

D、色彩

6、大批蚂蚁出洞时,通过(A)沿着已有路线运行。

A、用触角探知同伴留存的气息

B、观察同伴走过的路线

C、同伴发出的声音

7、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会以(A)的方式表达自己饿了。

A、哭闹

B、笑

C、不出声

8、蚂蚁只能通过触角传递信息。(×)

9、有些植物可以自己捉到小动物,然后把它们当做肥料消化吸收。(√)

10、观察蚂蚁时用的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可以用近视眼镜片代替。(×)

11、老年人佩戴的老花镜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

12、蝙蝠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13、植物的花能散发香气,吸引昆虫。(√)

14、生物传递信息方式很多,有的生物用超声波传递,有的用表情传递。(√)15、不同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一般不同,同种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是单一的。(×)

16、生物传递信息的方法有:

(1)大猩猩通过面部表情(2)孔雀通过开屏吸引雌性孔雀(3)母鸡下蛋后通过

发出声音提醒注意

(4)、蚂蚁靠(气味)传递信息,用(触角)探路;蜜蜂靠(跳舞)传递信息。(5)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

(6)动物之间有它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它们可以通过(触角)、(绒毛)、(体表)等感觉器官以及一些行为来传递信息。(7)捕蝇草在苍蝇靠近自己的(绒毛)时会迅速合拢,将苍蝇捕杀并消化掉;母鸡下蛋后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大猩猩通过(表情)传递恐吓对方的信息。

17、其他生物怎样传递信息?

(1)捕蝇草用叶子捕捉靠近自己的苍蝇,杀死并消化掉;(2)雄孔雀通过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和舞蹈,获得雌性的关注;(3)大猩猩可以通过发怒及喜悦的表情传递信息;(4)母鸡下蛋后会用“咯咯咯”声和动物种群简单交流。

18、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大自然中不同的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

19、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请同学们列举几种动物,并且说明他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答:蚂蚁依靠触角和气味传递信息;松鼠依靠超声波传递信息;蜜蜂依靠跳舞传递信息;狗通过叫声传递信息等。

第十八课

1、电脑和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1)利:查找资料;下载歌曲;发送邮件。(2)弊:迷恋游戏;轻信网友;上当受骗。

2、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3、下列工作中能利用电脑与网络完成的是(A、B、C、D)(多选题)

A、播放教学录像

B、直接传递声音信息

C、不同的电脑中的资源共享

D、购买商品

4、消息传递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都很重要。(√)

5、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统一使用“TCP/IP”网络协议。(√)

6、网络对小学生没有任何好处,我们要远离网络。(×)

7、网络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学生放假后,不用约束学生们上网。(×)8、为什么要上网?

1)因特网上有丰富的资源。

a如果你对新闻感兴趣,你可以立刻找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最新新闻;b如果你对某个科学问题感兴趣,你能在网上找到它的详细信息;c如果你对体育感兴趣,你能从网上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赛事和体育明星的趣闻轶事。

2)因特网提供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

A通过因特网发送电子邮件;b通过因特网给国外的朋友打长途电话;c可以与许多朋友一起在因特网上聊天或做各种游戏。3)学校可以在网上进行远程教学,让学生在网上上课学习;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既是开发适销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可以在网上做广告,开展网上营销等。

9、因特网具有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覆盖面积大),覆盖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二是(规范统一),统一使用“TCP /IP”网络协议,为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10、电脑与网络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1)人们可以利用电脑办公;(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全球各地人们可以利用电话便捷通话;(3)利用电脑和网络给全球通信带来便利。(4)利用电脑和网络实现多人共同办公自动化(5)利用电脑和网络发送电子邮件。(6)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全球电脑资源共享。

第十九课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

有:(1)、烽火传递信息;(2)、骑马送信;(3)、信鸽传递信息;(4)、手摇电话传递信息;(5)、无线电报机传息;(6)、卫星传递信息

2、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五个阶段:(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5)、计算机与互联网使用。

3、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块微电子芯片诞生。片,准确的说就是硅片,也

叫集成电路,它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产品,50年后几乎每一个拥有电器的家庭都拥有各种芯片。

4、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5、芯片也叫(集成电路),它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产品。

6、电视、广播等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7、计算机芯片是一种用硅材料制成的薄片,其大小仅有手指甲的一半。

8、一个芯片是几百个微电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体积很小。在芯片上布满了产生脉冲电流的微电路,计算机芯片利用这些微电流,就能够完成控制计算机、自动化装置或其他设备需要的操作。

9、电脑和电视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他们内部都有大量的(集成)电路,也叫(电子芯片)。

10、下列传播信息的工具中,传播信息原理不同的是(A)

A、书籍

B、收音机

C、电视

D、手机

11、借助电磁波不需要线路,电话之间直接传递信息已经实现了。(√)

12、不同的电脑连接到因特网上以后,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13、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和理智上网的习惯。(√)

14、元代时期我国幅员就很辽阔,不过在元代发生战争时传递战斗信息的方式比较一,只能依靠士兵跑步或骑马传递。(×)

15、科学家撰写书籍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16、古代战争用烽火的信息,不但能通报有敌兵来侵犯,还能告知敌兵大体数目。(√)

17、书籍也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传媒。(√

18、现在的手机还不能传播影像信息。(×)

19、现代多数的收音机中没有电子芯片。(×)

20、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第二阶段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是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媒介;第四阶段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时代;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21、电话通讯的发展通讯工具名称诞生时间主要特征通讯功能固定电话1876年

有线连接语音通话功能移动电话1973年

无限电磁波语音通话功能移动电话1998

模拟语音(第一代通讯网络)语音通话功能移动电话2004年

文本数据(第二代通讯网络)语音通话、文本信息移动电话2008年

多媒体数据(2G网络)语音通话、文本信息、图片、音乐、上网移动电话2009年多媒体数据(3G网络)语音通话、文本信息、图片、音乐、上网

第二十课

1、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小天体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2、在太阳系中,凡是满足绕日运行、近球形状、轨道清空三个判断的天体叫行星。

3、太阳系示意图:按顺序从里向外排: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冥王星由于不符合新行星定义,因此被降级为“矮行星”。

4、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5、围绕地球运转的是月球。

6、行星定义:2006年8月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通过《行星定义》决议。根据《行星定义》,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绕日运行;2、近球形状;3、轨道清空。将(冥王星)归类为矮行星。

7、绕太阳运行的哈雷彗星其周期是(76年)。

8、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一种叫做(自传),一种叫做(公转)。

9、以星系核太阳系之间的距离为标准,大致可以将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10、拥有卫星最多的行星是(C)

A、火星

B、金星

C、木星

D、土星

11、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A)颗卫星

A、3

B、4

C、5

D、6

12、发生日食是由于(B)

A地球挡在太阳与月亮之间

B、月亮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

C、太阳挡在地球和月亮之间

13、下列行星中有启明星之称的是(A)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14、太阳系中判断定义为“行星”的条件不包括(D)

A、绕日运行

B、近球形状

C、轨道清空

D、存在水源

1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16、地球是现阶段我们人类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17、太阳系中的行星水星离太阳最近,常和太阳同时出没,有非常稀薄的大气。水星白天的温度可达450°C,夜间温度能降至—170°C。金星有成启明星,是天空中最亮,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有厚厚的大气层,温度达400℃以上。人们可以在黎明或黄昏时看到它。火星远离太阳,空气稀薄,表面温度较低。火星上是否有水,一直是各国天文学家关注的焦点。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太阳西中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红斑是它重要的标志。土星不仅有许多卫星,它还有非常美丽的光环。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温度很低,被称为远日行星。

18、在八大行星中:

(1)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2)天空中最亮的是金星(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金星又被称为启明星;

(3)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最重要的标志是大红斑。

(4)土星不仅有许多卫星,它还有非常美丽的光环。

(5)火星上是否有水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6)存在生命现象的是地球。

(7)被称为远日行星的有天王星和海王星。

第二十一课

1、银河系包括银核和旋臂。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2、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银河系直径约为7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2.3万光年的旋臂上。银河系中众多星体形成了环绕夜空的、外形不规则的发光带。

3、地球上的距离通常是用千米来表示的,但是星体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用千米表示显得不适用,因此,天文学上就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在太空中,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一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约为9.5万亿千米。

4、银河系是由一千多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组成的,他像一条带子。太阳只是其中很普通的成员。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系统还有很多。

5、利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离我们上百亿光年的星系。现在已经发现了十亿多个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恒星系统,即“河外星系”。

6、其他星系:椭圆星系(半人马座A)、不规则星系、车轮星系。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是著名的(哈勃望远镜)。

14、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上月球。

15、我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于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16、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的一条淡云溥雾般的白色带,那是银河。

19、利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离我们上百亿光年的星系。

20、我们知道的星系的形状有: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车轮星系。

21、太阳活动大致呈现周期变化,活动周期最短是(B)年

A、8

B、7 .3

C、9

22、一光年约为(B)千米

A、5.9万亿

B、9.5万亿

C、6.8万亿

23、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24、太阳黑子就是太阳上黑色的部分。(×)

25、人类目前登上最远的星球是月球。(√)

26、望远镜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工具中最落后的一种。(×)

27、地球是现阶段我们人类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28、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29、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30、太阳黑子就是太阳上黑色的部分。(×)

31、恒星是能自己旋转的星体。(×)

第二十二课

1、美国第一艘载人运载火箭是宇宙神号。

2、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度过了108

分钟,成为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飞船顺利登月,阿姆斯特朗走下舷梯,在月面上留下第一个脚印,飞船首次登上月球。。

4、“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了15年,创造了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迹。

5、(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证

据。(2)人类向太空移民由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生存环境。(3)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条件必须有水、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6、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进行它的第25次“挑战”。结果在空中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7、气象员通过接受气象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天气预报。

8、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9、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B)

A、2003年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并按计划顺利返回。

B、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D、1999年发射神州一号无人飞船。

10、第一位使用望远镜发现银河是由恒星组成的科学家是(B)

A、牛顿

B、伽利略

C、哈勃

11、2004年初美国宇航局两架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的火星探测器不包括(C)

A、勇气号

B、机遇号

C、水手号

12、望远镜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工具中最落后的一种。(×)

13、恒星是能自己旋转的星体。(×)

14、人类目前登上最远的星球是月球。(√)

15、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16、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1)伽利略利用自制望远镜观察星空;2)阿雷西博天文台射电望远镜;3)哈勃望远4)叶凯士天文望远镜。

17、请列举你所了解的航天史的“第一”。答: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前苏联的加加林;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世界上第一个登陆月球得人;前苏联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我国发20、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196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昂首跨入航天时代。1975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参与国际市场,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

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1号无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这是我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太

2005年,“神舟”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完成了两人多天航天任务。

200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载人飞船乘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神舟”7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翟志刚在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从神舟7号开始,中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会话对接等科学目标。

2011年10月1日,成功发射了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2号。

21、人类的航天成就有哪些1)美国第一艘载人运载火箭——“宇宙神”号。2)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宙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天空,度过了108分钟,成为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飞船顺利登月。阿姆斯特朗走下舷梯,在月面上留下第一个脚印时感慨地说:“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4)“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中运行了15年,创造了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迹。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17年0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天舟一号顺利完成了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

2017年5月10日,“月宫365”实验计划首批入舱志愿者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

2017年6月15日,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科学卫星——“慧眼”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

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

2017年11月2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腾空700多天后,首次直接测量到了该能谱在1TeV(1万亿电子伏特)处的拐折。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2018年3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人预测的时间范围内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发射升空,此后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3艘飞船6次交会对接,成为中国首个“太空之家”。它的设计寿命原本只有两年,但却凭借出色表现,超期服役了两年半,超寿命工作了1000多天。

2018年4月19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五号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嫦娥四号任务如期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即将在今年实施嫦娥四号中继卫星和探测器发射,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2018年,高分五号、六号兄弟俩将接连出征。国际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五号、国内首颗设置红边谱段的多光谱遥感卫星高分六号研制顺利,将于年内实施发射。

第二十三课

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证据。

2、人们生活需要的环境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3、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4、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或许会在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建立新的家园。(√)

第七课

1、用手弯铁条,铁条发热:这是()能

转换为()能;

2、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是

()能转化为()能;

3、水力发电:这是()能转换为()

能;

4、用梳子梳头,会出现电火花:这是()

能转换为()能;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试题附答案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构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 的。 2. 、、和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最早发现的。 4.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比早两年。 5.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6. 和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7. 妈妈孕育胎儿的地方叫。 8、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的是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 明的是现象。 二、明辨是非. 1.塑料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双胞胎之间的身体差异也是变异现象。() 4.任何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5.不同种族的人之间存在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差异。() 6.人的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 7.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

8.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不同,作用也不同。() 三、填图: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四、我来告诉你。 1.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你能再搜集一些类似的谚语吗? 五、科学探究 我是从哪里来的?写出你的猜想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等方法都能让身体热起来。 2.摆摆动的快慢与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摆线越短摆动。 3.人们把、、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4.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 5.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6. 电磁铁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它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7. 改变方向或改变线圈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8、改变或改变,电磁铁的磁力也会改变。 二.明辨是非 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2.几个孩子玩同一个秋千,力气大的荡得快。() 3.人坐着,就不会消耗能量。() 4.电磁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磁性。() 5、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三.珠海拾贝 1.下列电器中用到电磁铁的是()。 ①电热壶②电熨斗③电铃④手电筒 2.钻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的原理。 ①摩擦生热②热胀冷缩③聚热 四.我研究过: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8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8 第一课《细胞》知识点 1.细胞学的发展史与细胞学说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所组成的,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除了病毒和类病毒等是非细胞的生物以外,其他生物的机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细胞学说的创立标志着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开始,并很快推广到生物学的各门学科。 1663年,英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己设计制造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其中有许多小时,状如蜂窝,他称之为“cellar”。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但这些细胞是一些死细胞。 1674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高倍放大镜观察到了池塘中的原生物和单细胞的藻类。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了《植物发生论》。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发表的《关于动植物在结果和生长中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细胞学”这个名称。 1855年,德国医生鲁道夫·魏尔肖认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2.细胞的分类 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以细菌和蓝藻、绿藻为典型代表,特点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没有以膜为基础的有专门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是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真菌细胞的生物种类繁多,既包括单细胞或原生生物,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 3.细胞的大小 最大的细胞直径有十多厘米,那是鸵鸟蛋;最长的细胞有2~3米长,那是鲸鱼的神经细胞;最小的细胞直径才1微米左右,那是支原体。 4.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正确使用时应注意: (1)一定要两手取放,一只手握镜臂,一只手托底座;(2)每次使用后将载片取下。(3)观察完毕后务必盖上防尘置;(4)观察完毕显微镜,将其装入箱内或套上防尘袋; (5)镜头只允许用镜头纸擦拭;(6)避免物镜与载物台的直接接触; (7)千万不能有摔跌;(8)不得置于高温和阳光直接照射下,不得置于潮湿和不通风的地方;(9)附件等清洗干净、干燥后存放。 5.常用的标本种类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6.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及糖被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九年级科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NH4+)+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7、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 置换反应。A+BC=B+AC 或A+BC= C+BA 二、熟记常见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锰酸根(MnO4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9、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蓝色沉淀消失 10、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2 + H2SO4 = C u SO4 + 2H2O 变成蓝色溶液 11、氢氧化铁跟稀盐酸反应:Fe(OH)3↓+3HCl = FeCl3 +3H2O 红褐色沉淀消失 12、氢氧化铁跟稀硫酸反应2Fe(OH)3 +3 H2SO4= Fe2( SO4)3 +6H2O 变成黄色溶液

一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1.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 3.我们用眼睛看一看,可以知道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用鼻子闻一闻,纯净的水是(没有气味的),用舌头尝一尝纯净的水是(没有味道的)。 4.我们在尝液体的味道时,要用干净的木筷蘸滴,滴在(舌头)的前部,对不知道的东西不能随便(尝)。 5.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6.食盐是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3.食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7.在搅拌烧杯中的液体时,(不要)碰到杯壁。 8.像沙、食用油那样,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很难(溶解)在水里。 9.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在水中。 10.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1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12.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米很高,这是因为皮球里面有(空气)。 1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14.太阳在天空是(自东向西)移动的。 15.在北方地区,中午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右边是(西),左边是(东)。 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影子在我们(后面);傍晚,我们背对太阳走,影子在我们(前面)。16.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光)和(热)给了我们生命,还给了我生存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 17.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于(太阳)。太阳是个炙热的大火球,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18.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辐射)。 19.白天,太阳把大地(照亮)。 20.太阳发出的(光)和(热)可以晒(粮食)(被子)(杀菌),让太阳能里的水(变热) 21.太阳能发电(照明)。 22.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赞美柔和皎洁的(月亮),想。像月球上美丽景色,编织了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故事 23.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24.在广阔无边的宇宙(阴晴雨雪)、(雷电风霜),气象万千,影响(万物)。 25.(阴)、(晴)、(雨)、(雪)等都是天气现象,我们可以用(符号)记录天气。 26.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27.降水强度分(小雨)、(中雨)和(大雨),也还有(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28.(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29.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青蛙呱呱叫,(大雨)必来到。 30.(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1.人们将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积累成谚语。 32.(雷雨天)要关好窗户。 33.(早晨)天气(凉),要多穿衣服。 34.天气炎热要(多喝水)。 35.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 36.(大雾)天气会遮挡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前方,容易引发车祸。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各单元基础知识+练习)

大象版一年级下学期科学复习资料 准备单元 我们发现,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之后: —完成任务更快了; —找到的结果更准确了。 第一单元水与溶解 一、基础知识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2.研究水的特征,主要用到的感官有:眼睛、鼻子和舌头。 眼睛看发现水是没有颜色的,水是透明的; 用鼻子闻发现水是没有气味的; 用舌头尝发现水是没有味道的。 2.把盐“化”到水里的实验步骤: ①准备好一杯水。 ②向水中倒入一小勺盐。 ③看到的盐慢慢变少。 ④最后,盐全都看不见了。 3.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味精、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食用油、沙子等。 4.氧气也能溶解在水里。

二、练习题目 1.研究水的特征时,我们用到了哪里感官?连一连。 2. 3. 把正确的结果用线连起来。

4.填一填。 (1)水是一种()颜色、透明、()气味、()味道的物质。 (2)倒一杯水,取一小勺盐,放进水里,观察发现:盐加入水中后,先逐渐变(),最后()。这就是溶解。 (3)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和()等。 (4)加洗衣液时,溶解到了水里。 护士配药时,溶解到了水里。 煮汤放盐时,溶解到了水里。 冲红糖水时,溶解到了水里。 冲奶粉时,溶解到了水里。 (5)盐溶解到水中后,水中()盐(填“有”或“没有”)。这是因为因为盐是咸的,我们用舌头尝一尝,会发现水变咸了,成了盐水。 (6)动物生存离不开氧气,小鱼能在水里自由呼吸,是因为 ()也能溶解在水里。 5.把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下面打“√”。 大米塑料勺味精冰糖金属钥匙胡椒粉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4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六年级下科学考试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 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 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 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 糖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 分变黑 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 黑 由黄变黑 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小学生科学小知识

小学生科学小知识(一)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 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6、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7、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8、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9、为什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 1.细胞 我想探究的问题:2?细胞有多少种类? ――认识显微镜 我的交流: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焦螺旋等构成。显微镜可以看到 肉体看不到的东西。 我的发现: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观察微小的物体。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体细胞 我的猜想: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我的方案: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我的记录:洋葱表皮是有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我的发现: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 ――我的收获1?罗伯特?虎克2.细胞细胞3?生长繁殖衰老死去4?血细胞肌肉 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5.—个6.略 2.我从哪里来 我想探究的问题:2.双胞胎是怎么回事?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方案:询问医生,上网查资料,找书籍。 我的记录:采访对象:医生阿姨重点内容: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这就是生命的开始。

在子宫里 我的发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新的细胞开始的。 ――胎儿的成长 我的交流: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和氧气慢慢长大。 我的发现: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大约呆 9个月后,就准备出生了。 ――双胞胎 我的交流:双胞胎有的性别相同,有的性别不同,相貌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 我的发现:性别相同,相貌相似的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 试管婴儿 我的交流:在试管里卵子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分裂几次后放回妈妈的子宫, 成长成胎儿。 我的发现:试管婴儿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我的方案:在肚子前面负重,做游戏体验一下。 我的发现: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 ――我的收获 (1) ?一个细胞 (2)3 ; 6 ;( 3)9个月(4 )胎儿 3.人的一生 我想研究的问题:2、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人一生身体的变化 我的交流: 发育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发育。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建筑 1、人类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 2、新的建筑材料指(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3、江南的房屋多为(瓦房),主要为了适应当地(多雨)。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 5、(建筑机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6、楼房构成层次:砖—>墙—>房间—>单元—>楼房 7、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 8、傣族竹楼用木支架架起来,可防潮、防蛇蝎 四川民居屋顶大,晴天可挡太阳,雨天可遮风雨;窗大,便于通风采光; 圆顶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挡风取暖。 北京四合院适合冬季冷多风沙的天气,漂亮又挡风遮寒; 江苏民居,地基高,屋顶瓦片垒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 2、巧妙的结构 1、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陵——圆屋顶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安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悉尼歌剧院——薄壳结构。 英吉利海峡大坝——实心结构 2、为了使房屋结实,耐用,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一般是(三角形)。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 4、在建筑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结构有(稳固)的作用。 5、北京奥运会主体体育馆构造为(鸟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学)结构。 6、人们根据(王莲)结构建造了(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 7、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实心纸棍更易折断。 8、为了使楼板轻便而结实,把楼板制成 1

了(空心)。 3、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对于公园长廊,我们应侧重欣赏它的(图案)美,壁纸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装饰)。 3、仿生学建筑除了具有美丽的外观外,还具有(科学性)。 4、设计师设计建筑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4、人体的构成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2、细胞的观察需要的仪器是(显微镜)。 3、 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 5、消化与吸收 1、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消化后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掉。 4、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是(急性肠炎) 5、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体的正常活动。 6、食物消化要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7、大量饮酒对(肝脏)损害最大。 8、过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9、怎么保护消化系统?(怎么保护消化器官?答案相同) 答:(1)保护牙齿,早晚刷牙,饭后漱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