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i b E c 1b / 1 b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 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o —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5-1)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 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 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 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 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表5.1横梁线刚度计算表 2、柱的线刚度:

i c E c l c /h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表5.2柱线刚度计算表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c

h c 2

式中:c —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5-3)

①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中柱侧移刚度: 中柱侧移刚度:

K

汀(一般层);

K —梁柱线刚度比,

0.5 K 宀口

c

(底层)

2 K K b

2K T

(一般层);K

上(底层)

K c

A 、E 轴柱:K i b i c 1010 6.5 1010

4.45 0.68

C 、

D 轴柱:K i b i c

②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1010

6.5 1010

(4.45 3.2) 1.18 A 、E 轴柱:K

i b 10

2 4.45 10 2 8.72 1010

0.51

C 、

D 轴柱:K

i b

10

2 8.72 1010—

°

88 2 (4.45 3.2)

因为 DL

55960

0.8 0.7,所以满足条件。

D 2 5

70172

5.1.3框架自振周期

采用能量法计算基本周期。

6 0.49 10

6

5.21 10

5.1.4水平地震作用力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根据《抗震规》,属于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

度值为0.20 g ,且设计场地类别为二类,结构的特征周期 T g =0.35s 数 max 0.16。

该工程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 40m ,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位移以基本阵型为主,基本阵型接近直线,符合底部剪力法适用围,故采用底部剪力法 对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因为T 1=0.49s < 1.4 T g =1.4 X 0.35=0.49s

,所以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层次 G i (kN) V Gi (kN)

2D

(N/mm )

V Gi

i

D i

(mm)

M (mm )

G i i (N m)

G ?2

i

2

(N m )

五 8822.7 8822.7 1403440 6.29 121.4 1.12 X1 0.13 X1 四

11164. 19遛7. 1403440 14.24 115.1 1.20 °X1 0.10X1

11164.

312§1. 1403440 22.20 100.9 1.10 °X1 0.10 X1 -二二 11164. 42?86. 1403440 30.15 78乡5 0.9° °X1 O.O 0 X1 -一一 12083.

54399. 1119380

48.60

48.60

0.6° °X1 O.O 0 X1 表5.4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表

G i

i 1

4.96 106

N m

处位移。

n

G i i

i 1

n

G ?2

i i

i 1 n

G

i i

i 1

计算公式:

式中:T i —基本自振周期

T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时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m ),即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

力荷载代表值 Gi 作为水平荷载而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

T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系数,本框架结构设计中取

G i —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集中荷载代表值

△—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G 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各层楼面

(5-4)

0.8

2 6 2

i 0.49 10 N m

0.49s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水平地震影响2 0.8

因为T g V「V5T g,则地震影响系数!(上)09max,(按=0.05时计算):则

T

1

T

g 0 g 0.35 0 Q

1 (丄)max ()0.16 0.12

1 T/ 0.49

水平地震力标准值:

F EK 1

G eq 1 G (5-5)

式中: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结构总重力荷载,

—等效重力荷载系数,《抗震规》规定=0.85

F EK1

G 0.12 0.85 (11871.9 111645 11164.5 11164.5 9096.02) 5527.19kN

n

F (GH/

G i

H i)F EK

i 1

式中:F 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 i —质点i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n

其中G i H i=681762.8kN m

i 1

5.1.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第二册,对于所有框架都要进行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如图5-2

(a)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

图5-2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

剪力沿房屋高度分布图

V i

ei n

D ik

i 1 n

顶点位移

i

ei

i 1

式中:

i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弹性位移

k —楼层数

V i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地震剪力

h i —计算楼层层咼

表5.6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层次 V i (kN ) n

D i (N / mm)

i 1

△ K mm)

w (mm)

h i (mm) e i / h i

5 1487.7 1403440 1.0

6 14.73 3900 1/3679 4 3017.4 1403440 2.15 13.6

7 3900 1/1814 3 4194.1 1403440 3.00 11.52 3900 1/1300 2 5017.7 1403440 3.5

8 8.52 3900 1/108

9 1

5527.1

1119380

4.94

4.94

5200

1/1053

由上表可见,最大层间位移角发生在 1层,其值为1/1053V [ e ] =1/550,满足要 求,所以各层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要求。

5.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力计算

选取主框架区任意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即6号轴线所对应一榀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

丿元。

(5-6)

(5-7)

式中: ei

h

(5-8)

(b )层间剪力分布图

5.2.1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采用D值法进行如下计算,前面已经计算出了第i层的层间剪力V i。i层j柱分配到的剪力V j以及该柱上下端的弯矩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D ij V ij V i

D ij

j i

式中:V j —框架第i层第j根柱所分配的地震剪力;

D j —第i层柱侧移刚度;

n

D y —第i层柱侧移刚度之和;

j i n

V i —第i层地震剪力,V F i

i 1

按h'=(y o+y i+y2+y3)h计算柱的反弯点高度。

根据V j和反弯点高度确定柱端弯矩,然后按节点弯矩平衡条件和梁的转动刚度确定梁端弯矩。

M U VJ1 y)h M b V ij h y y y。y1 y? * (5-10)

(5-11)

式中:y—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h —柱的计算高度;

y o—标准反弯点高度比;y i —上下层梁线刚度变化时柱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对于首层不考虑y1值);y2 —上层层高与本层高度不同时,柱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对于顶层不考虑修正值);y3 —下层高度与本层高度不同时,柱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对于首层不考虑修正值)。

(5-9 )

9

注:表中弯矩M单位:kN ? m;剪力V单位:kN。

522各层梁端弯矩、剪力及轴力计算

梁端弯矩:M b (M:M:)i b/(i b i b) (5-13 ) M b (M:u r l

M c)i b /(i b i b) (5-14 )

梁端剪力:V b(M b M

b)/L

(5-15 )

柱轴力:N i

n

(V b

k 1

V b r)

(5-16 )

l r

式中:M b、M b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弯矩; i b、i b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N i —表示柱在第i层的轴力,受压为正。

注:表中弯矩M单位:kN ? m;剪力V单位:kN ;轴力N单位:kN ; L单位:m.

图5-4水平地震作用下一榀框架弯矩图(kN ? m)

图5-4水平地震作用下一榀框架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k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