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VB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VB 程序设计—For 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4.3 语句》中的内容,程序的循环结构是之前学习的赋值语句、顺序语句、选择语句内容的提升。
在程序算法的三大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是VB 编程的基础内容,选择结构是VB 程序的一种提高与转折,循环结构是VB 程序中的重点与难点,For 循环是循环结构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为之后学习过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流程图、算法分析等内容,对于本节课内容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前段时间对VB 程序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VB 的基础知识、顺序结构、选择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具有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本节课对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要求更高一些,如何理解For 循环的执行过程就是一个很大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循环的执行过程一定要精讲慢讲,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For 循环的基本结构以及思想,并根据问题学会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循环结构的定义,了解For 循环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 理解For 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步骤,能够根据问题分析其循环执行的过程3. 学会分析问题,利用for 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For 循环结构的学习,根据流程图理解循环的执行过程2.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能够学会用For 循环编写程序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For 循环的基本结构以及循环执行过程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算法编写VB 程序五、教学过程3.以s=1+2+3+4+5 为例分析它的流程图以及执行过程。
教学设计“穷举法(VB)”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内容:用穷举法解决问题学生:南京三中高二(12)班教材分析与教法:首先,我校选择《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本教材,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和比较枯燥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一直尽量使用趣味性程序等手段,贴近学生生活,将课堂的气氛调动得活跃起来,并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穷举法是算法中比较常见,日常运用很很多的一种。
在课本和等级考试中都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出现。
经典问题有鸡兔同笼、百鸡百钱等。
课本在介绍穷举法时用的例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演讲比赛分组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一个引入部分不适合我们的学生,一是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二是比较复杂。
其次,在课本第三章,我的教学方法借鉴了数学课的教法:从简单问题详细剖析,推出一般情况,得到结论(算法理论),再从理论推展开区,再解决其他问题。
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一个反暴力破解的例子引入,要反暴力破截,就必须了解它的原理。
首先让学生自己来尝试暴力破解一个密码。
这样,学生马上就能体会到什么叫穷举。
从简单破解2位数,到学生无法简单破解3位数的密码,自然引出这样单一的重复的过程可以由计算机来解决。
了解了暴力破解的原理,我们也就了解了穷举法的原理、特点。
了解原理后,我使用两个例题让学生练习,以便理解、运用穷举法。
1、元旦义卖会问题。
由于三中每年有元旦各班义卖的传统,因此,这个话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该问题类似鸡兔同笼)。
2、百鸡百钱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便可基本掌握穷举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穷举法的概念、特点,并能初步运用编程。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己分析问题,得出算法思想,从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认识到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对这门功课的兴趣更加浓。
教学准备:教师事先编写一个密码门程序,给学生体验用。
教学要点:穷举法的关键点:怎样确定穷举的范围。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VB)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Programming(VB)二、课程代码及性质通识教育基础课,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8(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学分:3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无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医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VB)”是我校医科和文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算法设计基础、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数组、过程和用户界面设计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编程思想、编程方法以及常用算法,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独立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强调程序设计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可视化程序开发等高级语言的共性问题,减少对VB语言语法规则细节的介绍,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上对程序设计技术有整体的掌握。
课程难点:培养学生“将问题转换成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并实现”的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要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语言只是工具,思维过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的难点和目标之一。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设计的案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案例的讲述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案例中来讲解。
(2)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设计,辅助理论教学。
VB中IF语句的应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IF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2. 掌握IF语句的条件判断和执行流程。
3. 能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IF语句简介1.1 什么是IF语句1.2 IF语句的基本语法1.3 IF语句的执行流程第二章:条件判断2.1 条件判断的基本概念2.2 条件判断的语法结构2.3 条件判断的真假值第三章:IF语句的执行流程3.1 单分支IF语句3.2 双分支IF语句3.3 多分支IF语句第四章:IF语句的嵌套使用4.1 嵌套IF语句的概念4.2 嵌套IF语句的语法结构4.3 嵌套IF语句的执行流程第五章:IF语句的实际应用5.1 学绩评定5.2 商品折扣计算5.3 日期判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IF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结构,条件判断的概念和语法结构,以及IF语句的执行流程。
2. 通过示例代码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IF语句的使用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运用IF 语句解决问题。
4. 利用互动提问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2. 学生对IF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能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第六章:单分支IF语句6.1 单分支IF语句的语法结构6.2 单分支IF语句的执行流程6.3 单分支IF语句示例第七章:双分支IF语句7.1 双分支IF语句的语法结构7.2 双分支IF语句的执行流程7.3 双分支IF语句示例第八章:多分支IF语句8.1 多分支IF语句的语法结构8.2 多分支IF语句的执行流程8.3 多分支IF语句示例第九章:IF语句与逻辑运算符9.1 逻辑运算符的介绍9.2 与逻辑运算符结合的IF语句9.3 逻辑运算符在IF语句中的应用示例第十章:IF语句与SWITCH语句10.1 SWITCH语句的介绍10.2 SWITCH语句与IF语句的区别10.3 运用SWITCH语句替代IF语句的示例教学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IF语句的语法结构和执行流程。
v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彩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VB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彩票业务逻辑;2. 掌握运用VB编程实现彩票号码生成、显示、存储等功能;3. 学会分析彩票系统中的随机数生成算法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VB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彩票程序,实现基本功能;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尝试和探索。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编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VB编程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编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彩票程序设计,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彩票系统概述:介绍彩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我国彩票市场现状。
2. VB程序设计基础:回顾VB编程环境、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3. 随机数生成算法:讲解伪随机数生成方法,分析在彩票程序中的应用。
4. 彩票号码生成与显示:学习如何使用VB实现随机生成彩票号码,并在界面上显示。
5. 彩票号码存储与查询:教授如何将生成的彩票号码存储到文件中,并实现查询功能。
6. 彩票程序调试与优化:介绍程序调试方法,分析程序性能,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彩票系统概述,VB程序设计基础回顾;第2周:随机数生成算法,彩票号码生成与显示;第3周:彩票号码存储与查询;第4周:彩票程序调试与优化。
教材章节关联:1. 彩票系统概述:与教材第1章“VB程序设计概述”相关;2. VB程序设计基础:与教材第2-3章“VB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相关;3. 随机数生成算法:与教材第4章“随机数”相关;4. 彩票号码生成与显示、存储与查询:与教材第5章“文件操作”和第6章“界面设计”相关;5. 彩票程序调试与优化:与教材第7章“程序调试与优化”相关。
VB中IF语句的应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VB中IF语句的语法和基本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VB编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IF语句的语法介绍2. IF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3. 多个IF语句的使用4. ELSE和ELSEIF语句的使用5. 实践案例: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IF语句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IF语句的语法和基本使用方法,解释ELSE和ELSEIF语句的作用。
3. 演示:通过示例代码,展示多个IF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IF语句的语法和基本使用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多个IF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问答法:穿插提问,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代码编写:检查学生编写代码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IF语句语法、示例代码和练习题的PPT。
3. 代码模板:提供可供学生直接使用的代码模板,以便于学生更快地开始编程实践。
4.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与IF语句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确保教室内的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网络畅通。
2.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代码示例。
3. 编程软件: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已安装VB编程环境。
4. 教学平台:如果可能,使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管理和互动。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
vb课程设计贪吃蛇游戏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VB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编程思想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贪吃蛇游戏。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掌握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
b.理解程序结构,包括主函数、循环结构、条件判断等。
c.学习使用数组和指针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a.能够使用VB编写简单的程序。
b.能够分析并解决编程过程中的问题。
c.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贪吃蛇游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c.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
2.程序结构,包括主函数、循环结构、条件判断等。
3.数组和指针的使用。
4.贪吃蛇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
第3-4课时:程序结构,包括主函数、循环结构、条件判断等。
第5-6课时:数组和指针的使用。
第7-8课时:贪吃蛇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VB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程序结构和数组指针的使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贪吃蛇游戏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编程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和调试程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VB编程入门》。
2.参考书:《VB编程进阶》。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贪吃蛇游戏案例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等。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占总分30%,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
2.作业:占总分30%,包括编程练习、课后作业等。
3.考试:占总分40%,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编程实践考试。
《VB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与讨论、实验与验证。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实例程序、moodle平台及辅助学习资源■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本课的教学媒体主要选择了投影PPT展示和moodle平台,设计了将两者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一直是教师讳莫如深,学生头疼厌学的内容。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时发现学生程序理解的误区并分析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教授程序设计课需要思考的。
moodle平台的即时反馈与双向互动性,为程序设计课程带来了快捷方式。
教师利用投影展示PPT教学内容,学生实时在moodle平台互动交流区提问、解答、练习、实践,和老师同学之间互动。
教师可以实时看见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生整体的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还可通过moodle平台交流区的相关提示启发思维,提升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让学生竞猜鼠标的价格学生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学生边猜,教师边选择答案,程序将提示猜高了或是猜低了,或是猜对了。
PPT投影展示,由鼠标价格竞猜同学们的不同选择引出本课的主题——选择结构。
竞猜价格等于正确价格NY恭喜你猜对了你猜的价格高或低了同学们在选择价格的时候,是根据竞猜程序的提示而改变价格的高低的,这里存在一个价格判断的条件。
新授教师活动:由竞猜价格实例引出选择结构的一般流程图,讲解选择结构与条件语句⑴选择结构选择结构流程图教学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启发】在VB中如何完成选择结构?根据“购物街”程序段总结出条件语句的格式If a = b Then Label2.Caption = "恭喜你猜中了!"If b < a Then Label2.Caption = "你猜的价格低了请再猜!"Else Label2.Caption = "你猜的价格高了请再猜!"End If用 If...Then 结构有条件地执行一个或多个语句。
认识VB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教学案 2010-03-12 16:48:15 阅读28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学内容:
1.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特点;
2. 编译和解释的概念、过程;
3. 工程、窗体、控件、属性、事件、方法、代码七个概念;
4. VB设计环境;
5. 属性值的改变方法(属性窗口、代码)
教学目标:
1.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
2. 了解源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转换为目标程序的两种方式及其基本过程
3. 熟悉VB开发环境
4. 理解工程、窗体、控件、属性、事件、方法、代码七个概念
5. 了解Label、Command、Text控件的作用及Caption、text属性
6. 探索修改属性的方法
7. 动脑、动手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对七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Label、Command、Text控件的作用及常用属性
教学准备:授课VB程序一个(窗体、代码设计完整)、幻灯片
教学方法:体验教学(给程序进行修改,观察程序变化,体会概念)、讲授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重要的工具。那么语言不通的人如何交流呢?
学生活动:请一个语言翻译或自己学会他人的语言
教师活动:计算机所做的事情均为人向机器下达的命令,那么操作者又是通过什么语言同计算机进
行沟通的呢?
环节二: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
一)、机器语言
教师活动:①计算机能听懂的语言(机器语言)②机器语言的实质(二进制语言)③二进制语言的
特点。强调计算机内部只认识二进制
学生活动:谈对二进制语言的感受
教师小结:机器语言的特点(二进制、计算机直接能懂、难以理解,与人类语言差距较大)
二)、高级语言
教师活动:①人类语言描述计算机操作(高级语言)②高级语言有许多种(讲解Basic、Visual Basic
含义)③教师问题:A.高级语言能不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学生回答:不能)B.那高级语言如何处理
后能被计算机识别?(学生回答:翻译)④两种翻译方式:编辑(全文翻)和解释(一句一句翻)D.你
说计算机是执行二进制语言程序快还是高级语言程序快?(学生回答:高级语言程序快)⑤汇编语言:过
渡语言
学生活动:小结各类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①机器语言中的二进制语言只有0、1两个字符,是计算
机直接能识别的程序,它的执行速度最快。②高级语言最接近人的自然语言,即简单易学,它所编制的程
序计算机执行时需要“翻译”,执行速度比二进制程序慢。
环节二: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师活动:打开准备好的VB程序----世博口号.exe
学生活动:新建标准工程进入VB环境
教师活动:指认VB环境中菜单栏、工具栏、工具箱、属性窗口、窗体、控件等的位置
环节三:六个重要概念(准备一个程序,教师边讲学生边操作)
① 工程和窗体的概念
教师活动:讲解工程、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打开教师准备好的工程文件,并移动和调整窗体大小。
② 控件的概念
教师活动:讲解控件的概念。(窗体界面中可供用户操作的元素)
学生活动:认识范例窗体中有哪些是控件
教师活动:在工具栏中指认相应控件
学生活动:向窗体中添加相应控件
界面样本如下:
③ 属性的概念
教师活动:讲解属性的概念。(控件的内部和外部特征)
学生活动:尝试在属性窗口中找到某控件的相应属性
④ 事件和代码的概念
师生活动:运行程序---点击按钮---请学生观察窗体变化
师生活动:结束运行状态---双击按钮进入代码窗口:观察点击按钮程序发生变化的原因(代码)---
学生观察、教师讲解(代码改变控件属性方法:控件名.属性名=属性值)---学生尝试用此方式改变窗体中
其他控件的属性(如Label1.Caption=”better city,better life”)
教师小结: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这一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
“面向操作对象进行编程”。程序均写入代码窗口,且分别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存放,程序执行时必须对此对
象发生某一特定事件才能执行此段程序。即编写程序时必须双击相应操作对象进入代码窗口进行代码输入;
而运行程序时必须对相应对象发生指定事件代码才被执行。这就是VB编程最重要的操作要点。
环节三:教师小结:以上七个概念的关系(一个VB程序叫一个工程,工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窗体组
成;一个窗体是一个程序界面,窗体中可包含若干控件;每一个控件都是程序界面中一个操作对象,而每
一个对象都有对应的外观特征即控件属性;欲使控件或属性发生变化需一定的事件触发;欲使控件属性发
生变化可通过修改程序代码的方式实现。)
环节四:拓展练习:单击标签控件后标签内容由“better city,better life”变回“城市,改变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的各部分操作并进行检查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指导完成操作
教师小结:进一步强调以上黑体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