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塌陷调查报告

路面塌陷调查报告

路面塌陷调查报告
路面塌陷调查报告

路面塌陷调查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路面塌陷,一直不能断绝。例如:2011年,龙岗以及坪山曾多次发生箱涵老化塌陷,导致地面塌陷的事故;2011年,梅林的中康花

园因下方广深港高铁施工发生至少五次塌陷;2009年4月17日,罗湖区东门南

路向西新村口一处报刊亭四周地面突然塌陷。郑州、北京、上海、哈尔滨、合肥、四川、呼和浩特......几乎每个城市都曾发生过,有的还不止一两次。路面塌陷不仅造成交通不便,还伴随着各种通讯、输水、输气及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和中断,影响面很大。可以说,路面塌陷问题亟待解决。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近段时间所发生的路面塌陷基本情况

2、分析路面塌陷产生的原因

3、提出相应措施

(二)相关内容

1、关于塌陷

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指坍塌并沉陷。

路面塌陷比较随机、突发,有些防不胜防,由多种原因导致。

2、近来路面塌陷

中新网昆明10月11日电(记者马骞)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宣传部门11日证实,该县县城北河新桥路段9日发生一起路面塌陷事故,导致一辆微型车坠入河中,2人随车坠河。宣传部门回应称,此为持续强降雨所致。

中国网10月12日,合肥市方兴大道与云飞路交口,道路中间突然塌陷现近10平■米的深坑,坑内有大量流动积水。所幸路过的一位民工发现及时,临时充当交通指挥员,阻止车辆通行,避免了路过车辆陷入坑内。当天晚上,辖区相关部门赶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塌陷区的内侧土层外表非常光滑,且柏油路面的下方多处出现空鼓现象。“ 土层外表这么光滑,说明土层是被流水长期

慢慢掏空的,否则土层外表不可能这么光滑。” “塌陷区域内的积水是活水,而

且还在流淌,应该是水流冲刷所致(塌陷),但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调查C

【中国网】黑龙江消息哈尔滨一路面

"生塌陷四人坠落一人伤势严重(18时左右) 丫合尔滨市道里区顾乡大 g一站台附近发生路面卬陷。据目击者描述,事发时正是交通晚高h,事发区域站台上有『艮多人在等公交车。突k站台附近路面就发h了塌陷,当时有四人R幸掉进坑内。在众人的帮助下,坑内四人被住出,并送往附近医院"治,其中一人伤势严po | 3、路面塌陷特点

(1)路面塌陷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广泛性等特点;

(2)社会影响大、处置难度大。因为是从地下开始出问题的,所以路面上很难提

前发现隐患并加以规避,这样的情况造成塌陷发生后损失严重,伤亡情况时有发

生;

(3)时间上,

经过对北京西山塌陷区部分塌陷发生年份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50哧右的塌陷发生在雨季。

由图可知,7- 8月是事故的频发期。这一时期为北京市的主汛期,降雨丰沛,地下水位变幅大,对道路路基稳定性影响较大,易形成路面塌陷事故。

(4)空间上,路面塌陷多发生在

车行道,深度多为0~12米

4、路面塌陷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

岩溶、旧沟等地下洞穴。有的施工项目忽略了洞穴,当公路建成通车后,由

于振动,压迫等原因可能导致洞穴坍塌,岩层疏松,可能引起地下其他管道受压过

破裂,进而导致路面塌陷;

地质、地下水作用。如地层下第四系土层(包括粘土、砂土等)厚度较厚,由于长期地质运动形成裂隙,经地下水的冲刷,裂隙越来越大形成空洞或大面积的松散土层,最终导致路面塌陷事故。大雨、大旱引起的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等也可能引起地面塌陷;

土质疏松。一些特殊地质条件,如湿陷性粉土区也比较容易产生路面塌陷事

故。

(2)人为因素

①公路负载过重。经济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车流量增加,而且随着运输行业的发展更大载重的货车受到欢迎。由于我国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有些较早建设的道路最初设计考虑的设计荷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荷载要求,造成路面承载力不足,形成路面塌陷。

②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在地下水大量开采的情况下,很多地下水缺失引起的岩层空隙来不及补充,引起地层结构破坏,削弱了地基的抗压承重能力。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结构破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范围比较广,一旦路面发生塌陷会引起四周路面所受压力更大,潜在的危险也更多,修补重建的难度加大。

③地下施工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地铁,极大利用地下空间降低地上路面压力的同时也可能破坏了公路地基,降低了路面抗压能力,可能反而加快了路面

塌陷。大量的动工也导致了土层疏松,管道与管道之间压力变大。有的施工可能导致地下土层移位或者变形,受到的挤压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很有可能就引起了路面塌陷,酿成严重的后果。

④地下管道爆裂导致的地陷,难以被察觉,往往事发之后才会被发现。地下管道的渗水、泄漏容易对土基冲刷。

总的来说,“路基土的流失往往是城市路面局部塌陷的核心原因。”“水是诱因,土是’当事人’。可能是当时施工的时候那块地就没压实。” “路基是硬的,水把路基底下冲空了就造成了塌陷。” 需要综合考察分析地质、路面、路基和区域荷载等多个方面才能确定原因。

(三)有关措施

1、雷达勘测土质。可找出地下存在空洞、疏松区或者有地下水缝隙情况,很好地避免了地下土层本来存在的安全隐患,改善施工条件来预防发生路面塌陷。

2、严格控制车辆载重

3、提高路基施工质量

4、减少地下水的抽取

5、开展地下穿越工程安全影响评价及监测。在有地铁或隧道横穿、侧穿、临近城市道路施工时,必须开展地下穿越工程安全影响评价及监测。从工程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等多角度论证其对穿越道路的扰动影响,并从相关设计和施工指标上行严格控制,保证对道路的扰动在安全的范围内。在施工阶段,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监测,预防和减少施工扰动导致的路面塌陷事故。

6、建立和健全道路塌陷事故应急预案,从管理机制上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发生,

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合理处理。

三、小结

我国的路面塌陷情况十分严峻,可谓是世界之最。理活路面塌陷发生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到从源头预防、发生后及时处理并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不仅要分析理论,还有结合实际。比如,近年来,上海等沿海城市也经常发生路面塌陷,因为上海等沿海城市“是淤泥冲积成的陆地,淤泥一层层堆积成为路基,和北京的沙石类的相比,土质不好,更容易发生塌陷。”地面塌陷如果是地下施工的问题,一般造成大面积塌陷的潜在危险很大,需要格外重视。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路面塌陷引起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只有解决好道路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