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心学习要点

普心学习要点

普心学习要点
普心学习要点

普通心理学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有心理活动便有脑的活动(FMIR);脑的相应活动受损,那么相应的心理活动也受阻。?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生理心理学的取向

精神分析的取向

行为主义的取向

认知心理学取向

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取向

进化心理学的取向

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心理学的任务: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心理的神经机制、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人脑是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大脑皮层是进化过程中最新的部分和组成高级心理过程的中枢。文化是人的产物,也是脑的产物。脑和语言是交互进化的。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叫神经—体液调节。?交感神经与活动的兴奋有关,而副交感神经与活动的抑制有关。

第三章感觉

?感觉的含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受性:是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饥渴、恶心、反胃、尿意、内脏不适);平衡觉(静);运动觉(动)?颜色的三个基本特性:色调(波长决定)、明度(光强决定)、饱和度。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视觉对比,边界突出与马赫带,视敏度。

?视觉对比: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暗适应: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适应的一般规律: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冬泳……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在研究光的掩蔽效应时,目标物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前,或者同时出现,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后。在这些条件下,对目标的觉察都明显受到掩蔽光的影响。

?听觉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频率决定)、音响(振幅决定)、音色。

肤觉的补偿:盲人按摩,用手认字,靠震动觉欣赏音乐。

第四章知觉

?知觉的概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对象与背景相互转化与依赖。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知觉的理解性(意义性)。人的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机器人可以听,可以看,但当观察条件明显变化时,机器人就难以执行自己原来的任务,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在知觉学习的研究中,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如“知觉定势、知觉习惯中的“倒视”,面孔识别中的“种族效应”。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方位定向),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时间知觉: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印象时间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比如:霓虹灯,月亮在云彩后面移动。火车移动。黑屋子中一点烛光游移。

错觉:对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意识是指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理活动。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种类: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是刺激。比如双耳分听实验就要求进行选择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个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分配性注意:是指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比如:一心二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第六章记忆

?记忆: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记忆的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情景记忆、语义记忆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关系:内隐记忆是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外显记忆则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和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学习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记忆负荷量、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

?阿特金森和谢夫林提出的三级记忆模型:记忆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组成。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其中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经过复述,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保存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出来,进入到短时记忆中。

感觉记忆: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都要保存一个极短的时间,就是感觉记忆。贮存时间大约0.25~4秒。电影呈现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我们却可以看成是连续运动的,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也是视觉后像。

?部分报告实验说明听觉系统中也存在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时间大约为1分钟;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编码方式:听觉、视觉编码。

?长时记忆是指贮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容量:理论上可以是无限的;编码方式:主要是语义编码。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和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举例略。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

1.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8%。

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稳

3.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

?遗忘的影响因素:除受时间因素影响外,还受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识记的态度和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系列位置效应: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材料中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最先)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较少,叫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第七章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种类

①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②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③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④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⑤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辐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指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A>B,B>C,C>D, so A>D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例如:如何保护城市带生态环境?

?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促进问题解决。?表象的特征:概括性、直观性、可操作性。

?概念结构的理论:层次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认为,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

?激活扩散模型认为,概念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网络。在概念网络中,连线越短表示概念间的联系越紧密。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时,其激活会自动传递到相关的概念,使得相关的概念也得到激活。

?概念形成的理论或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而样例学习说则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例如,“鸟”这个概念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方式是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样例的形象,如麻雀、燕子的形象。人们通过把某一样例与原型进行匹配而形成概念。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7个):

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可能是由于他们知识数量的不同,知识组织方式的不同等原因造成的。

无关信息的影响;

问题表征的方式;

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功能固着;

动机与情绪;

人际关系

?想象: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想象的综合具有粘合、夸张、典型化等形式。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想象、辐合思维、发散思维】远距离联想能力及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心等非智力因素。

?前景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方案一:你有80%的概率赚8000元,方案二:你肯定会赚6000元。多数人会选择方案二,即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方案一:你有80%的概率会赔8000元,方案二:你肯定会赔

6000元。多数人选择方案一,即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例如,丢失100元时的痛苦感要高于获得100元时的快乐感。

?人们倾向于根据启发法进行决策,典型的启发法包括:代表性启发法、易得性启发法、锚定和调整启发法。代表性启发是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易得性启发是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做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第八章语言省略

第九章动机

?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

?需要:由个体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种基本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他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需要的渐进变化:马斯洛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1.系统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只强调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志自由和自我实现,低估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社会现实对人需要的制约作用;

3.强调低级需要,忽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难以解释舍生取义的殉道者行为。

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饥渴性

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学习动机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二维的归因模式: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四大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同时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

第十章情绪

?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人们适应不良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导致焦虑和紧张。通过适当调节情绪,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2.动机功能,适度的情绪兴奋会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激励人积极行为,提高行为效率。

3.组织功能,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4.社会功能,人际之间的信号交流,情绪的传染,沟通思想。通过表情实现。

?情绪状态

? 1.心境: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激情: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态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

1.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2.姿态表情

3.语调表情

?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的策略:回避和接近策略,控制和修正策略,注意转移策略,认知重评策略,表情抑制策略,合理表情(情绪转换)策略。

第十一章能力

?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①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两者的关系: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可见,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所以,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例如,“高分低能”现象说明这个人有着较丰富的知识(也可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暂不展开讲),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显得能力低下,说明他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既不能广泛迁移,也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见知识与能力是有区别的。

②对我们的启示:首先,我们不应该仅仅根据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去简单地断定这个人能力的高低。一个人能力可能已经表现出来,也可能没有表现出来。“纸上谈兵”的人却不一定能打仗。其次,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心他们的能力发展,并促使其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能力。如果认为知识技能等于能力,就可能导致只关心知识掌握而忽视能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再次,由于能力不等于知识,人们才有必要研究评定能力的特殊方法,而不能用对知识的评定来代替对能力的鉴定。

?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趋势,并存在个体差异。能力的差异体现在发展水平的差异(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大器晚成)、能力结构的差异(有人强于想象,有人强于记忆)以及性别的差异(女孩言语能力强,男孩数学操作能力、空间能力强)。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对能力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官的特征、脑的形态和结构的特征等;身体素质不等于能力本身。具有相同身体素质的人,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素质由于没有得到培养和训练,能力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否认遗传的作用和夸大遗传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

②环境因素

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和早期经验的作用,尤其要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

能力是在个体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

第十二章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本质特征: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和环境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正是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说明人格是千差万别的。

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胜利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禀性。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的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人格的结构: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认知风格:人格差异在认知方式上的反映。认知加工方式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性和沉思性,同时性和继时性。

?人格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如T型人格

对立类型理论:如A—B型人格、内—外倾人格(荣格提出的)

多元类型理论:气质类型学说(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性格类型说、阴阳五行说。

?人格的成因:

①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以估计约有50%的人格差异可以归结为遗传差异。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在智力、气质上,遗传作用较重要,在价值观、信念、性格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②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民主型教养方式可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早期童年经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

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而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③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作用。

④自我调控因素上面所讲的一些因素都是人格形成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它能够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综述,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决定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第十三章学习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或训练获得个体经验,从而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把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根据学习过程的复杂程度分为:系列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类: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的内容,分为认知学习(知觉学习、问题解决学习、语言学习等)、动作技能学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猫逃出迷笼):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并保留正确的尝试,摒弃错误的尝试,从而完成学习过程。桑代克还提出了学习的“效果率”,即学习的形成受到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箱内的老鼠按压杠杆),学习的规律——强化律:行为操作发生后,立即呈现强化物,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因而强化是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在他看来,学习的变化和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化是通过终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要控制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强化,控制强化就能控制行为。除了强化以外,行为还可以带了令人不快的结果,这叫做惩罚,惩罚将减低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狗分泌唾液):习得、消退、泛化和分化

?格式塔理论——顿悟学习(苛勒和他的猩猩):学习的实质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或认知重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构建完形的过程。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位置学习(认知地图),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学习要有目标。

?动作技能学习:通过练习而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动作方式。

?动作技能学习种类: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精细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

?练习进程的特点: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练习进程是不均匀的;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确定练习的目标、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恰当安排练习时间、反馈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其他心理因素:态度、自信、激情、意志。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迁移的种类

从迁移效果上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学习的情景,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根据学习者的意识程度,分为有意迁移和无意迁移。

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个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较容易或其心理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个体发展是环境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生理遗传因素包括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而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个体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以正常的遗传素质为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心理差异的先天基础;生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从不随意到随意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由上到下、有中心到四周、由简单的、无意识动作到复杂的、有意识的动作。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理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发展“客体永久性”的认知概念。

②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性(表象符号——延迟模仿;语言符号)、泛灵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自我中心、直觉性的、思维不可逆性(知道A>B 但不知道B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上的守恒性和可逆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具有了抽象性。能够提出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

?依恋类型:安渥斯提出三种类型,安全型,逃避型,矛盾型。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阶段、自律阶段。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次六个阶段:前习俗道德时期(4—10岁):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相对功利阶段;习俗道德时期(10—13岁):寻求认可阶段、顺从权威阶段;后习俗道德时期(13岁以后):法制观念阶段、价值观念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对自我的影响。他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与某种重要的冲突有关的人格危机,如果冲突得到满意的解决,个体将形成健康的人格,否则将继续挣扎并妨碍自我的健康发展。

班杜拉主张人——尤其是在儿童阶段——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的方式来学习的,学习者是主动的个体。同时,他还提出了观察学习、榜样化、替代强化、内在强化等概念。

109.精品生物高考试题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

致读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读者,当您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表示您已进入了知识的世界,非常感谢您付出宝贵的时间对我们的文章进行阅读。我们从小就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成就未来,知识可以开拓您的思维,知识可以让您打开眼界;愿所有人都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世界里翻滚;知识文库:知识的力量Tel:将为您提供最专业最全面的学习资料,助您快速成长。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大家的下载与关注! PS:以上内容下载后,直接删除即可!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欢迎大家下载全文使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和核酸在人体内彻底分解的产物不同 B. 蛋白质和核酸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C.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其内有各种营养物质和光合色素 B.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其膜上含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所有酶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够合成多种水解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D.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与蛋白质加工、脂质合成有关 3. 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 B. 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迁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

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基层管理者:处于管理层基底层的是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他们的职责是对从事具体的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的非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中层管理着:监督基层管理者,负责寻求运用人力及其他资源已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办法。 (改善评估)中层管理者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开发和改进有助于提高组织 效率和效益的技能和诀窍。 高层管理者:负责确立组织目标。对组织的成败富有根本的责任。 信息技术与管理角色和技能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决策型角色信息型角色人际关系的决策 管理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1、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是指分析和诊断情况、辨别原因和结果的能力。由于高层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计划和组织,他们应拥有最佳的概念技能。 2、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或“人际交往技能”,包括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 人和群体行为的能力。 3、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是指在组织中发挥某一角色作用的、与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 专业知识和技术。 决策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25分钟) 1、单项选择题(30题) 1.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1.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2.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3.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4.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2.心理现象可分为()和人格两大类。 1.性格 2.心理过程 3.情绪情感 4.需要 3.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1.味觉 2.运动觉 3.平衡觉 4.机体觉 4.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下列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 1.口水 2.铃声 3.食物 4.灯光 5.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4.动力定型 6.皮亚杰的认知研究所采用的临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实验法 7.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1.边听讲边做笔记 2.自言自语 3.边吃完饭边看书 4.自拉自唱 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1.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3.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部分是()。 1.幻想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空想 10.很多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则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

实操考试考点和答案有图完整版分析

实操考试要点 一灭火器 1、灭火器的分类 (1)、灭火器按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 火灾类型共有6种,分别为A 、B 、C 、D、 E、 F。 ★灭火器的各组件识别 喇叭筒 (CO2灭 火器专 有) 喷嘴(水基型和干粉 型灭火器装的是喷 嘴,此图是水基型泡 沫灭火器)

产品铭牌(标注产品的厂家,产地内部构成)身份认可标志(是一种防伪标志) 合格证 (显示出 厂时间) 维修合格证(识 别产品是否过期) 提把和压把 (一个用于 提,一个用于 压) 喷射软管 是否断 裂、喷嘴 是否堵塞 保险销和铅封(大拇指压的是保险销,小拇指上的是铅封)压力表 标准情况下指针应在绿区,在黄区是超充装,在红区是不合格,是压力不够需再充装

(2)按充装灭火剂类型分类分为水基型灭火器、干粉型灭火器、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 1)水基型灭火器分为清水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两类 灭AB 主灭液体 火灾(油锅 火灾) 灭A 清水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固体火灾即A 类火灾; 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B 类火灾,也可用于 A 类火灾。 2)干粉灭火器可分为碳酸氢钠(又称BC)和磷酸铵盐(又称ABC)两种 灭ABCE 灭BCE 磷酸铵盐(又称ABC)干粉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A、B、C、E(易燃固体,易燃液体、可切断气源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碳酸氢钠(又称BC)干粉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B、C、E(易燃液体、可切断气源可

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B 类液体火灾、C 类气体火灾及E 类带电设备 火灾 4)洁净气体灭火器(六氟丙烷):可用于扑灭ABCE 类火灾。(可燃固体的表面火灾、可溶固体火灾、可燃液体及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2、操作灭火器: 1、干粉:手提或肩扛距离火场5—6米处、2)占据“上风”方向、3)使用前要“上下左右摇 晃”、4)拔下保险销,一手按压压把,一手握喷嘴、5)固体火灾要对准猛烈燃烧处喷射,液体火灾对准火焰根部扫射。6)灭火 器在使用过程中切忌颠倒或横卧。 2、二氧化碳:手提或肩扛距火场5-6米处2)戴手套3)占据上风方向4)拔下保险销,一手 按压把,一手握喷筒5)灭火后要及时通风6)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切忌颠倒或横卧。 3、推车式干粉:1)两人操作将灭火器推至或拉至离起火点10米处停下2)选择上风方向3) 一人迅速取下喷枪并展开喷射软管,然后一手握住喷枪枪管,另一只手打开喷枪并将喷嘴对准燃烧物4)另一人迅速拔出保险销,并向上扳起手柄。5)固体对准最猛烈燃烧处,液体对准火焰根部。 3、灭火器外观检查 1)压把、提把有无变形、2)保险销和铅封是否完好、3)压力表指针是否指在绿区、4)喷射软管是否有裂纹或断裂,喷嘴是否堵塞、5)瓶体油漆是否脱落、6)四种标识应齐全且应清晰、完好,维修合格证不应过期(每年一检)。 4、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注意事项: 1.戴手套(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剂在瓶体中是以液态存放的,从喷筒喷出时是气体,液体变为气体会吸收外部的热量使外部温度降到零下78.5摄氏度容易使人冻伤)。 灭BCE 常用于灭精密仪器,电脑机房,档案室等场所火灾 灭ABCE 现在主要充装的是六氟丙烷

普心试题

普通心理学-王淑合老师 一、名词解释(共5个名词20分,每个4分) 1、绝对感觉阈限 答: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2、知觉的恒常性 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3、记忆 答: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智力 答:智力是指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动力定型 答: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二、填空(共10个空,每空2分)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4、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学习与记忆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叫前摄抑制。 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7、在一种动物身上能建立起条件反射,这种动物就有了心理。从生物进化角度,从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8、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三、简答题:(共5道题40分,每题8分)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2、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3、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答:(1)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2)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3)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4)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5)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6)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 (7)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 4、人在应激状态下有哪些常见心理反应? 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 5、意志行动有哪两个主要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 (2)、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导致对行动目的和手段做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在执行阶段,意志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预定的目的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为。在这一阶段还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共2道题30分,每题15分)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3 专业名称: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 创办时间:2004年 一、植物保护方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植物保护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植物病虫害诊断,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农药加工使用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与植物保护技术相关的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主要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主要农业有害生物的鉴别、监测和防治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植物检疫、农药及有益生物的开发利用、植保相关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爱岗敬业、开拓进取。 2.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外语等基本理论知识;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学、气象学等农业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植物的病原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形态、发生规律及防治原理的基本知识。 3.具备植物主要有害生物诊断识别、植物检疫、监测和综合防治的基本技能。 4.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学年。 四、授予学位与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完最低学分为184.5学分,其中:必修课108.5学分,选修课38.0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30.0学分,公共选修课8.0学分),主要实践环节38.0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位授予标准,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植物保护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学、杂草学。 六、课程计划总体安排 课程计划总体安排表单位:周数 说明:[社会实践]在假期进行。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消防中控室资格证书(初级)实操考试要点

实操考试要点(分3个考区) 一,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C-107,28.5分) 二,防火巡查(C-101,19分) 三,消防控制室(C-207,27.5分+25分=52.5分)考试第一部分→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C-207,共28.5分)★灭火器的各组件识别(名称不能错一个字) 喇叭筒 (CO2灭 火器专 有) 喷嘴(水基型泡沫灭 火器的喷嘴) 产品铭牌(标注产品的厂家,产地内部构成)身份认可标识(是 一种防伪 标志) 喷嘴(干粉型灭火器的喷嘴)

合格证 (显示出厂时间)维修合格证(识别产品是否过期,水基型1年,其他全是2年过期) 提把和压把 (一个用于 提,一个用于 压) 喷射软管 保险销和铅封(大 拇指压的是保险 销,小拇指上的是铅封)压力表标准情况下指针应在绿区,在黄区是超充装,在红区是不合格,是压力不够需再充装

按充装灭火剂类型的不同分类分为水基型灭火器、干粉型灭火器、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分为清水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两类 灭AB 主灭液体 火灾(油锅 火灾) 灭A 清水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固体火灾即 A 类火灾; 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 B 类火灾,也可用于 A 类火灾。 干粉灭火器可分为碳酸氢钠(又称BC)和磷酸铵盐(又称ABC)两种 灭ABCE 灭BCE 磷酸铵盐(又称ABC)干粉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ABCE(易燃固体,易燃液体、可切断气源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碳酸氢钠(又称BC)干粉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BCE(易燃液体、可切断气源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干粉灭火器操作步奏(使用方法) ① 使用前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注意占据上风方向, ② 手提或肩扛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距燃烧物 5m 处放下灭火器 ③ 拔下铅封,保险销; ④ 一手按下压把,一手握住喷嘴或底圈, ⑤ 对准失火处灭火(固体对准最猛烈处,液体对准根部) ★二氧化碳(CO2)灭火器操作步骤(使用方法) ① 使用前戴好防冻手套 ② 手提或肩扛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距燃烧物 5m 处放下灭火器 ③ 拔下铅封,保险销; ④ 一手按下压把,一手握住喷嘴(或底圈,灭火时一手扳转喷射弯管,如有喷射软管的应握住喷筒根部的木手柄,并将喷筒对准火源根部,另一只手提起灭火器并压下压把,液态的二氧化碳在 高压作用下立即喷出且迅速汽化)灭火 ⑤ 使用 CO2灭火器后,应及时通风 ★灭火器有效性检查 ①整体外观(防锈图层是否脱落,是否有机械硬伤,刮痕) ②各组件是否完好(指认出提把,压把,是否变形; 喷射软管是否破损; 喷嘴中不能有杂物) ③(往上看)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区,铅封和保险销是否完好 ④(往下看)产品铭牌,合格证,身份认可标识 不能破损或丢失; 重点看维修合格证指出药剂是否过期 水基型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使用方法参照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只要把关键步骤省略即可。 灭BCE 常用于灭精密仪器,电脑机房,档案室等场所火灾 灭ABCE 现在主要充装的是六氟丙烷

普心考试题讲课稿

普心考试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5分) 1.思维的特性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根据解题者具有相关知识多少来划分,物理学家解决物理问题对他们来说是语义丰富的问题。 3.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 合情绪 4.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5.语言的特征包括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 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6.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均、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7.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 二、选择题 1.()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人格 B.意志 C.情绪 D.注意 2.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里所说的就是人格的()性。 A.独特 B.统合 C.功能 D.稳定 3.以下哪个不属于人格类型理论() A.单一类型理论 B.多元类型理论 C.矛盾类型理论 D.对立类型理论 4.在言语理解中,()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A.音位 B.语素 C.音色 D.词汇

5.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道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呈现出一个“u”字形关系 B 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效率 C,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动机水平 6.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论,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 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 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 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对独立 D各种成绩之间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 7.“高分低能”说明() A.知识与能力无关 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 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 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 8.情绪的四维理论是()提出的。 A.施洛伯格 B.冯特(三) C.伊扎德 D.普拉切克 9.下列哪一个不是表象的特征() A.直观性 B.虚拟性 C.可操作性 D.概括性 10.问题解决的策略中,解决汉诺塔问题利用的是() A.算法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逆向搜索法 D.爬山法 多选 1.创造性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A.想象 B.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C.远距离联想能力 D.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2.下面关于晶体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不依赖于文化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

杂草学知识要点

《杂草学》知识概要 绪论 杂草:在人工生境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杂草的三性:适应性(前提和先决条件)、持续性(核心地位)、危害性(必然结果)【考点】杂草的有益性: 1.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保持水土,光合作用,富集、清除金属离子 2.可利用价值:药用,作物育种材料,食用价值,畜牧业利用价值 3.科学价值: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好材料,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生理代谢的抑制剂 杂草的危害性: 1.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如:毒和毒麦 2.防除成本巨额 3.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4.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宿主 5.改变人文景观,破坏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 6.威胁人畜安全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指植物物种本身的形态、分布、生长繁殖、栖息等方面的特征。强调:人工干扰环境 主要内容:【重点以及考点】 1.杂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①个体大小的变化②根茎叶形态结构③组织结构 2.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生活史:物种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全部过程。 ①一年生杂草②二年生杂草③多年生杂草(简单和匍匐) 3.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①光合营养②寄生性(全寄生和半寄生) 寄生性杂草:种子发芽后,经历一段时期的生长,必须依赖于寄主的存在和寄主提供足够有效的养分才能完成生活史全过程的杂草。 4.杂草的适应性 ①抗逆性强②可塑性大③生长势强④杂合性⑤拟态性 5.杂草的繁衍滋生的复杂性和强势性 ①惊人的结实性②种子寿命长③种子的成熟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需补充】 ④繁殖方式多样(有性和无性)⑤子实具有广泛传播的附属结构 Ⅱ.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杂草生态学:研究杂草与其环境之间的学科【非重点】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之和 ⅰ.种子休眠 休眠: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发或生长状态。(大部分种类的杂草种子和营养器官都具有) 内因:【重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消防设施操作员实操考试内容

消防设施操作员实操考试内容 第一考点:考试内容 查找火灾隐患:找出4 个火灾隐患 1、压力表无值消火栓泵 2、控制箱状态在手动状态(应自动) 3、火灾报警控制室有屏蔽 4、安全出口有杂物 5 、灭火器破损 6、水系统信号蝶阀关闭 7 、防火门闭门器损坏 8、消火栓无水带 识别火源:(包括电火花、明火焰、高温物体等) 三、识别安全疏散安全出口及疏散走道1 分 1、疏散指示标志 2、应急照明灯 四、应急照明灯的测试 1 、按按钮,看断电情况下是否开启,1 分 2 、拔掉插销,看断电情况下是否开启,1 分 五:防火门 1、识别防火门的材质和状态、 2、识别闭门器(门上方两侧)、顺序器(当中)、释放器(在门后面) 1分

3、防火门的测试和检查 ①检查防火门的释放器是否灵敏; ②防火门关门时是否按顺序进行关闭; ③防火门关闭后是否密闭; ④分别触发两个相应的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电动防火门的关闭效果及反馈信号。 六、防火卷帘的检查和测试 1、问:此卷帘属于几步降?答:安装在在疏散走道,两边有开关,属两步降 2、问:下降的程序是什么? 答:在一个相关火灾报警探测器报警后下降至距地面1.8 米处停止;另一个相关火灾报警探测器报警后,卷帘应继续向下降至地面。 3、问:一步降与两步降的区别是什么?答:一步降安装在非疏散走道上,两步降安装在疏散走道上 4、两个探测器的类型识别感烟探测器:感烟动作一步降,烟感灵敏孔小感温探测器:感温动作二步降,温感需大面积感应孔大感烟探测器(灵敏孔小)感温探测器(灵敏孔大) 感烟探测器与感温探测器防火卷帘测试要点:①手动操作方法:是否能找到手动索链,是否会操作下降和卷起;(机械应急操作装置测试) ②电动操作方法:是否会操作上下和停止(现场手动控制测试) ③分别触发2 个相应的火灾探测器;(探测器联动测试) ④消防控制室手动输出遥控信号(远程手动测试)。 七、防火阀与排烟防火阀的识别及温度、安装位置 1)通过标识牌和感温元件识别:从标识牌或感温元件识别

(完整版)心内科护理专科理论考试试题.doc

心内科护理专科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80 分) 1.心跳呼吸骤停紧急处理原则中哪项是错误的( A ) A. 首先必须心电图确诊 B.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 C.立即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 D.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E.根据情况选用合适药物,使心脏复苏 2.某高血压病患者,病程10 年,血压水平为 165/105 mmHg ,伴有左室肥大,心功能Ⅲ级,曾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属于 ( E ) A. 高血压2 级,中度危险 B.高血压 2 级,高度危险 C. 高血压 3 级,高度危险 D.高血压 3 级,中度危险 E.高血压 2 级,极高危险 3.我国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血压达下列哪项可诊断为高血压( B ) A. 收缩压> 130 mmHg 和舒张压> 85 mmHg B. 收缩压≥ 140 mmHg 和 (或 )舒张压≥ 90 mmHg C.收缩压> 140 mmHg 和 ( 或 )舒张压> 90 mmHg D. 收缩压≥ 160 mmHg 和 (或 ) 舒张压≥ 90 mmHg E. 收缩压≥ 130 mmHg 和舒张压≥ 85 mmHg 4. 对“冠心病” 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 是( E ) A. 胸透 B.心脏平片 C.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 E.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5.典型心绞痛发作错误的是 ( B ) A. 体力活动是常见诱因 B.部位在胸骨中上段,界线清楚 C.疼痛可放射至左肩 D. 为压榨性疼痛 E.通常持续3~ 5 min 6.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是( C ) A. 休息时心电图 B.24 h 动态心电图 C.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D.超声心动图 E.心脏 CT 检查 7.急性心梗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应行( D )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气管插管 C. 心外按压 D.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E.同步直流电除颤 8.能够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是( E ) A. 超声心动图 B.X 线检查 C.免疫学检查 D.心电图 E.血培养 9.确诊主动脉夹层最可靠、安全的首选方法是( E ) A. 心电图 B.DSA C. 选择性动脉造影 D.经胸超声心动图 E.MRI 或 CT 10.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 ) A. 突发剧烈胸痛 B.休克 C.头痛 D.昏迷 E.无脉症 11.最安全有效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方法是( A ) A. 在发病12 小时内进行紧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及支架术 B.在发病 24 小时内进行紧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及支架术 C.在发病 12 小时内进行紧急溶栓术 D. 在发病 24 小时内进行紧急溶栓术

杂草学作业题答案知识讲解

杂草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 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的、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野生草本 植物。 (2) 杂草: 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 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3) 晚春杂草:土壤0-5厘米耕层温度≥10℃时开始发生,对早春作物危害 相对较轻。 (4) 一年生杂草: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 (5) 阔叶杂草:包括全部双子叶杂草和部分单子叶杂草。茎圆心或四棱形, 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叶有柄。胚具有2子叶的这类杂草。 (6) 休眠:是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状 态。 (7) 诱导休眠: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休眠。。 (8)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长 期适应,所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9) 杂草群落:在一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一定杂草种群的有机组 合。 (10) 恶性杂草:分布发生范围广泛、群体数量巨大、相对防除较困难、对 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11) 异株克生:是指植物植株或其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 周围其它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现象。 (12) 植物间的竞争:在生存资源(光、CO2、水、营分)有限的情形下,为争夺较 多资源的生存斗争的现象。 二、简答题 1、根据形态可以将杂草分为哪几类? 答:大致分为三类:禾草类、莎草类、阔叶草类。 2、如何利用休眠特性防除杂草? 答:通过人为解除休眠使杂草集中萌发一次灭除或者促进休眠的方法使作物出苗期与杂草萌发期错开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竟争。 3、影响杂草发生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种子大小: 种子大,发生深度大。幼苗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发生深度小。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越高杂草发生深度越浅。土壤紧实度:土壤越紧实,杂草发生越浅。 4、从杂草结实角度说明杂草为什么难防除? 答:在长期的选择进化下,绝大多数杂草结实都比作物多而连续。杂草的种子一般都较小,一株杂草的种子量往往是农作物种子的几倍、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禾谷类作物天的杂草藜单株结籽量可高达200000粒,牛筋草的单株结籽量可高达135000粒。并且一年生杂草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其结实可从其伴生植物生育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生长季节末期,并且在作物受收获前其种子母体脱落下来,进入土壤,或随风、水传播到其他田块,是的杂草不会因为作物收获而被清除田外。 5、根据群落构成如何将杂草群落分类? 答:杂草群落: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重复出现的杂草种群组合。中国农田杂草分为5个杂草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普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 A.定势 B.动力定型 C.无条件反射 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4、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A、后象 B、假象 C、表象 D、想象

5、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A、智商 B、韦伯分数 C、情商 D、感觉阈限 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延髓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 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 B.李平比王方高 C.相等 D.无法相比 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三、多项选择题 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可分为()A.生物性需要 B.社会性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 2、感觉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3、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 A、触景生情 B、谈虎色变 C、打草惊蛇 D、闻过则喜 4、求异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 B.可操作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5、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 A.心境 B.情操 C.激情 D.应激 四、填空题 1、能影响某一种神经元反应的感觉细胞群分布的空间区域叫做,对特异刺激特征进行反应的神经细胞被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