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车的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唐车的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造就的“中国速度”,在中国北车身上得到了丰满的体现。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北车制造的首批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成功投入运营,刷新了铁路高速运营的世界记录。2010年3月30日,中国北车唐车公司的青年们正是凭借“以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为契机的企业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和“时速350公里CRH3型高速动车组”项目,站上了“神华杯”领奖台,捧走了企业管理创新金奖和实用技术创新银奖。


“品牌” 刘莉莉、高向丽


CRH3型动车组已经达到了每秒近百米的运行速度,近似于“陆地飞行”状态,如此高速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生产中每一个细小的操作失误,都将对动车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产品质量必须要有极为可靠的保证,小到一根线缆的连接,大到车体焊接。为人们树立信心的是唐车青年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


总装车间像是一个手术台,从某种程度上说,动车组的“线缆”相当于人的血管和神经,一旦“内科医生”搭错了神经,出现手术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测算,每列CRH3动车组需要使用电缆线100多种、4万多根,有8万多个接头,连在一起将近4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郑州的直线距离。


新一代的唐车青年通过智慧和创新,将那些在外人眼里“难缠”的线缆和问题处理的有条不紊。


在电线放线、布线和剪线操作中,接线五班班长刘莉莉自创了适于动车组生产的“刘莉莉剪线法”,匠心独具地研制了“过线架”、“过线孔细化板”等工装,保证缆线不沾地、不纠缠,使电线前端破损率降低为零,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以上。在接线工序中,刘莉莉创新发明的“5步接线操作法”,更是保证接线操作实现了“万根无差错”的水平。


在动车组,同样成为符号和品牌的名字还有“高向丽”。捋线、核线、接线、剥线……高向丽巧手翻飞,把盘根错节的电缆编织得井然有序,成为“万根接线无差错”第一人。“我们承担的不仅仅是接线的工序,更是巨大的责任。乘客的生命安全就掌握在我们手里,可不敢有半点懈怠。”年仅24岁的高向丽已经参与了接线工艺流程的标准化设计。截止到目前,高向丽累计完成了20000根接线无差错。据统计,CRH3动车组的组装接线准确率达到了99.999%,创造了同行业的世界之最。


孙斌斌和马永志的成才


唐车青年如此高超的技艺是如何“炼”成的?作为唐车公司首批“与世界接轨”的女焊工,32岁的孙斌斌的困惑和成长经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19岁技校毕业进厂分到碳钢组,‘混’
了七八年还是中级技师,总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不是因为喜欢焊枪,割舍不下三代人对于唐车的感情,我早就像其他女同学一样改行了。”孙斌斌年轻漂亮、多才多艺,经常在公司担任主持和礼仪小姐,但却常常苦恼于自己的才华在焊接岗位上得到不发挥。


“幸运,就是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做好了准备。”孙斌斌没有抱怨,她只是在等待机会。动车组项目的实施,使孙斌斌终于有了“二次起跑”的机会。2005年孙斌斌调到了铝合金组,并被派往德国西门子公司学习。


这个倔强的姑娘身上不服输的潜力被充分挖掘了出来。为了能像男人那样控制住沉重又“不听话”的焊枪,高挑略显瘦弱的孙斌斌每天举着重物练臂力,拿着焊枪练点焊的“精”、“准”。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个月之后,她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回国前,孙斌斌被德国专家推荐为焊接组的老师,使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去年,孙斌斌又去德国培训了两个月,拿到了欧洲最高级的7项焊接资格认证,具备了做“国际焊接教师”的资格。


同样具有“国际焊接教师”资格的马永志的成长之路要比孙斌斌顺利。技校毕业后马永志直接被分到了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线,经过四年的历练,26岁的他就由电焊中级工跨越高级工直接晋级技师,并跻身集团级专家行列。


据了解,全国仅有孙斌斌和马永志两人通过了欧洲最高级的7项焊接资格认证。两位年轻的老师早已是是桃李满天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唐车青年焊的动车组,用X光照,也找不出一个气泡,100%无缺陷。


“孙斌斌和马永志是我们北车集团3万多名青年员工的缩影,他们的成才经历是我们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成果之一。”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团委书记魏东说。


“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这些青年是我们唐车最可爱的人。”唐车团委书记鲁春朋说。


2009年6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唐车时,勉励生产现场的青年员工:“高速动车组是我国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要苦练过硬本领,掌握一流技术,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你们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很了不起,是很光荣和自豪的。”


“技术引进七步曲”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唐车用4年时间走完国外企业20年的路,掌握了动车组列车的车体总成、总组装、调试等动车组关键制造技术,最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除了依靠这些技术过硬的青年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管理创新。


“一

个企业的技术引进,需要经历七个阶段:一是合作谈判;二是将人员送出去培训及
在岗培训;三是外国专家支持、指导、引领我们‘学中干、干中学’;四是操作层面的技术固化加管理的僵化引进;五是设计的消化吸收,加上生产能力的提升,再加上制造技术和管理的固化;六是再创新,形成公司的软实力——技术、管理、制造能力;七是文化沉淀到位,企业核心能力形成。”这就是中国北车唐车公司董事长余卫平的“技术引进七步曲”。


但是完美的“七步曲”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呢?唐车人将它总结为十一个字:“僵化、固化、习惯化、优化、文化”。


“‘五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标准化’。”“僵化、固化、习惯化项目组” 业务经理杨翠芝告诉记者。项目组成立之初,唐车人抱着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向德国西门子公司请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始了“僵化”的学习。为了在短时间内掌握先进的工艺流程,2006年起唐车公司共派出90个团组、1000人次参加出国培训,90%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


“僵化”学习阶段,学习资料都是英文编写的,多数工人连看懂文字都需要翻译,更不要说理解原理了。但唐车人很快就通过“导师带徒”等手段将这些“生硬”的资料消化了。刘莉莉所在的班组还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编写出了457页的操作手册,得到了西门子公司的认可。


“僵化”学习取得成效后,人力资源部、团委、企业文化部等各部门积极配合,通过“教”与“学”、“演”与“赛”、“练”与“比”等各种活动和培训,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高激励化”的管理模式,使青年职工的技能得到了“固化”。


“团委每年组织、参与各级各类青年素质提升、技能提升比赛百余场,给青年员工提供了创新创效、一展身手的平台。比赛不仅关注技能训练,更注重职业素养培训。” 唐车公司团委书记鲁春朋说。


人力资源部部长吴胜权介绍说:“公司每年至少拿出1000万元,重奖那些在创新创效中贡献显著的青年员工和拔尖人才,并选送具备条件的青年员工参加高层次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为青年成长创造了机会。”


调试厂厂长张永锋则按照“庖丁解牛”的方法将动车组的调试技术分成五个部位,创造性的提出了“工人部位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培养实施方案”,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此铺平了普通青年工人成为专家的晋升通道,使工人的素质得到了优化。


使工人的行为“习惯化”


动车组涉及102

道关键工序, 539个关键项点,如何使所有的人都向高向丽、刘莉莉、孙斌斌等人看齐,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的“标准化”?
答案只有一个:必须使员工的行为“习惯化”。


每天清晨8点钟,唐车的工人在工作前都要开班前会,6米外“一口清”地背诵岗位“工艺文件”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要让工作流程溶入到血液里,化入到骨髓里。”总装配一厂党总支书记雷永川说。


除此之外,唐车还采取了“岗位工作实名制”的方法监督和激励青年工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唐车公司的生产现场,随处都可看到以操作者名字命名的创新操作法指示牌。唐车公司总装配厂厂长杨再亮说:“为了保证造出世界最先进的高速动车组,我们每个工人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刻上名字,他们的铭牌会一直伴随动车组飞驰万里。现在每列动车组上,都刻着近千名青年工人的名字。”


“年轻人的表现欲和自我意识很强,如果能够把握这一点,并引导他们在工作中释放激情,能量是巨大的。”杨翠芝这样说。


唐车董事长余卫平多次强调“我们虽然技术上领先别人一步,但是如果不能更快的实现管理和文化的提升,我们的优势就会很快丧失。”


“我们认为西门子的文化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严谨、精细、敬业、合作。在引进和学习西门子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的找差距。今年我们的重点将放在培育唐车的特色文化上,即以精细为根本、以执行为保证、以激情为驱动、以创新为追求。”采访即将结束时,唐车企业文化部部长史俊峰为记者描绘了“五化”实施的最高境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