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主题文化是站在全球高度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市主题文化是站在全球高度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市主题文化是站在全球高度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市主题文化是站在全球高度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市主题文化是站在全球高度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院长付宝华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的跨越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蓬勃兴起,文化的蓬勃兴起又为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的城市正在从“文化城市”走向“特色城市”,从“特色城市”走向“特色型国际化城市”,从“特色型国际化城市”走向“世界名牌城市”。而在这一次次文明走向的过程中,在这一次次城市文明华丽转身过程中,城市主题文化无疑成了传承过去、承接未来、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大趋势、大方向、大目标、大战略。中华大地正呈现出城市主题文化为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壮行,城市主题文化与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共进的生动景象。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为城市进入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提供了物质上和文化上的基础与保证。很多城市领导都认识到城市现代化水平越高,人们对城市特色要求水平就越高,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成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种崭新追求,成了城市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名牌城市发展战略即大战略,我们的城市要向世界名牌城市发展,就应该把名牌城市战略作为一个大战略来思考和经营。我们看到,世界名牌城市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完成了名牌城市的发展历程,塑造出了鲜明的城市特色和城市个性。仔细分析,一个城市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再从小有名气到世界名牌城市,都有其规律可循的。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质,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坐标,都有一个区别其他城市的城市主题文化贯穿其中,并统领这个城市发展,方可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这个城市主题文化可能是政治的,也可能是经济的,也可能是文化的,也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建筑的,但城市只要有了这

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主题文化,城市就有了一把打开世界名牌城市之门的金钥匙,城市就有了进入世界名牌城市的通行证。

城市主题文化与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从世界名牌城市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具有城市主题文化的城市有上升为世界主流文化的趋势,反之没有城市主题文化的城市有被世界主流文化边缘化的可能。世界众多名牌城市的形成,都是凭借城市主题文化构建成功的。

因此,一个城市要想实现世界名牌城市的目标,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与世界名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主题文化。世界名牌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城市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城市化大背景下,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传统城市,如果不能适应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不能应对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时代挑战,不能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向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发展,就会在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会被那些具有城市主题文化的城市无情的甩在后面。

因此,抓紧制定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进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定位,实施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必定能源源不断地为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精心营造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环境,以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方向为目标,围绕城市主题文化来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我们的城市就会迅速崛起为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就会在世界名牌城市中占有重要角色和形成新锐力量;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主题文化是决定传统城市能否成为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的关键和决定因素;是实现世界名牌城市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是让城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举措。城市主题文化对于塑造世界名牌城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世界名牌城市的定位仪;是实现

世界名牌城市的助推器;是实现世界名牌城市的导航标。一个传统城市只有具备了城市主题文化的品格,具备了城市主题文化丰富的内涵,城市主题文化的优势才能在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中发挥出来;才能实现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发展;才能具有强势发展态势;才能笑傲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城市主题文化是二十一世纪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重大命题,是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最有挑战性的发展战略。

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是每一个城市吸引世界、影响世界、融入世界的现实追求,迅速提高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的当务之急。如何加速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和发展需要了。因此,必须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来加速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步伐。

过去,因为我们的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没有找到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使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失去了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说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决定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成功与否呢?就是因为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都不是通过一般城市文化形式和一般意义的特色文化形式构成的,而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形式构建成的。城市主题文化不是一个城市资源的一般整合;也不是一个城市要素的一般配置;也不是一个城市功能上的一般堆砌;也不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品牌的一般塑造。而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特质禀赋、特质资源、特质功能、特质品格进行系统构建而得以成功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要想建设特色城市、特色型国

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先决条件,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可能连特色城市的门槛都迈不过去,一个城市如果连特色城市的门槛都迈不过去,就更不具备成为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的能力。

从世界名牌城市的角度看,世界名牌城市都处于优势文化等级、优势文化位置、优势文化势能的制高点。这些优势文化等级、优势文化位置、优势文化势能不是通过普通的文化形式塑造出来的,而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优势文化势能塑造出来的,具有这些城市主题文化优势势能的名牌城市往往是世界优势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和领袖性文化,并对整个世界有决对的影响力,这些世界名牌城市通过不断积累自己城市主题文化的优势文化势能,不断提高自己城市的优势文化势能,聚集和形成了优势文化势能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从而形成了影响世界的文化品牌、文化符号、文化标志。

当今时代,这种主题文化势能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世界名牌城市的重要条件,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重要标志。谁率先占有了这种城市主题文化势能,谁就拥有了世界最强大的城市主题文化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够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和率先获得发展先机。

世界名牌城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是一场城市主题文化的选择和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就是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二十一世纪,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较量,就是城市主题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之间的较量;二十一世纪,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就是城市主题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之间的竞争。谁率先把握了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先机,谁的城市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一种简单化主题筛选、主题口号征集、主题精神建设、主题形象塑造,而是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寻求城市发展的大目标、大方向,是站在世界角度谋划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

城市建设的一种大战略。只有具备城市主题文化才能适应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就是对世界城市名牌化这一发展趋势的主动适应。城市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实现城市角色的重新定位,才能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的角色大分工中,才能以全新的角色成为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独立的身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城市具备了城市主题文化和城市主题文化精神,也就具备了成为特色型国际化城市的条件和实现世界名牌城市的资格。一个城市要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突出这座城市的主题文化,必须在坚持以城市文化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在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今天,一个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足以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事;不足以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而这一切需要一种大战略来谋划,而城市主题文化就是这种大战略谋划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塑造出标志性文化、战略性文化、统领性文化和强势文化。所以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塑造城市标志性文化、战略性文化、统领性文化和强势文化的一项长远的大战略,是城市参与全球一体化竞争能否取胜的大战略。

让我们看看那些光辉耀眼的世界名牌城市,我们就知道城市主题文化对这些世界名牌城市产生的重要作用。维也纳是通过“世界音乐”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佛罗伦萨是通过“世界绘画与雕塑”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洛杉矶是通过“艺术梦幻”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巴黎是通过“世界时装”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慕尼黑是通过“啤酒”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拉斯维加斯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里约热内卢是通过“狂欢”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沃尔夫斯堡是通过“汽车”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威尼斯是通过“水”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

名牌城市的;鹿特丹是通过“世界港口”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夏威夷是通过“波利尼亚”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罗马是通过“建筑艺术”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汉诺威是通过“会展”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伯尔尼是通过“钟表”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爱丁堡是通过“文学与艺术”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摩纳哥是通过“赛车、***、邮票”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洛桑是通过“体育与酒店管理”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硅谷是通过“创意”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毕尔巴鄂是通过“新艺术”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

当今中国城市都在打造特色城市、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这一切说明了中国城市已经认识到了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型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是以全球化的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城市立志屹立于世界名牌城市之林的重大举措,是站在全球的角度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的重大举措。一个城市越有特色,就越有品位,就越有吸引力和知名度,就越有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从而也就越有可能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中,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形成城市品牌和率先赢得发展先机。

城市主题文化越张扬,城市的影响力就越大;城市主题文化越鲜明,城市的增值潜力就越高;城市主题文化越显著,城市辐射力就越广;城市主题文化越系统,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城市主题文化越突出,城市成为世界名牌城市的机会就越多。

一个城市用什么来吸引世界,影响世界,融入世界,走向世界,是城市主题文化。因此,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吸引世界,影响世界,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的根本之举。一个城市有了城市主题文化,就可以把世界的目光都吸引来;一个城市有了城市主题文化,就可以凭借城市主题文化的强大优势,影响世界;一个城市有了城市主题文化,就可以融入世界,走向世界,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从过分依赖地缘优势及习惯于在本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丘杉 确立世界眼光非常重要,因为决策者的眼光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水平和前景。如果没有宽广的眼界,我们的各级领导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战略思维高度,眼前的小利、一时的获得就容易让我们满足,我们就会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只考虑本地,不谋求全局利益发展。因此,能否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广东未来的发展,能否正确把握全球化新趋势并采取积极应对举措,能否从狭隘的利益目光中解放出来谋划广东全局,将成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真正解放思想的重要试金石。 世界已经开始由工业文明快速向知识文明转变,并引致全球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形成全球化产业体系,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成为强势产业,物质经济、工业经济被渐渐地边缘化,成为弱势的经济体系。知识经济时代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点是知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广东应该在提升以上三个能力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广东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做强知识经济,构建国际大都会圈和世界级经济区。面对国际产业链强势环节两端化趋势,抢占国际产业链强势环节,提升自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能力,是摆在广东面前的紧迫任务。其次,广东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市场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构建我国的制度创新圈,加速制度现代化。 制度创新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增长方式。良好的制度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技术创新热情和技术成果运用。广东担负着推动我国建立全新的制度优势的使命。再次,广东要通过推动中西文化的对接,衍生新的商业伦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降低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文化界面切换中的阻碍,推动公民社会建设和“和谐世界”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广东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支撑起新的知识文明的系统价值观,在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上作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与自然的生产实践中和与人和人的关系的调整和改善的社会实践中,富于创造的中华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能成为和爱琴文明、犹太文明一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彩一笔。然而,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文明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于是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与亡。?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反思创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许多年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虽然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和学术视野当中。对文化概念的阐发不一而同,但是对于文化概念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产品的凝结。我们所探讨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勤劳勇敢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以“仁”为核心的“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仁爱精神,不但包括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还包括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以“义”为信仰的“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的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以“礼”为内容的“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礼仪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智”为对象的“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照耀着社会人生之正途。指引着通往真理的方向;以“信”为标尺的“忠于职责,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儒学关于诚信的思想,是我们建立信用体系可以利用的重要道德资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日益稀缺的资源。?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邱利民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也逐步提高,长距 离快速交通需求越来越迫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舒适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而且还具备能耗少、环境污染小、土地占用率低等优势,符合节能、环 保的理念,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轨道上行驶或以导向系统行驶的、服务 于城市的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轻型轨道、高架铁路和地下铁 路等几种形式。轻型轨道交通是一种轻型车辆的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方式, 国际上通称L i gh t R a il T ra n s it (简称L R T) , 近年来在国外发展很快。它以外部电源为动力, 以钢轮、钢轨为 导向。其主要设施在地面,部分路段可能还设置成高架铁路, 有的则进入地下(但通常所占比重不大)。它不与其他地面车辆混 杂行驶, 要求线路是全隔离或基本隔离。地下铁路系统则要求更高,完全隔离,全部或大部分线路设置在地面以下,对线路、 站台、行车控制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轨道线是1882 年在巴黎诞生的,它有 固定的线路、价格和停靠点, 随后演变成用马拉的轨道车。工业 革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不断发展进步,反过来加速了城市 化的进程, 使现代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日益加强。城市轨道交 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系统趋向成熟,解决了 大量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难题。从目前的态势看,轨道交 通将成为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 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 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 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 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 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 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 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 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 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中矿资源最新:中矿资源确立海外发展战略

中矿资源确立海外发展战略 中矿资源是我国商业性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领域的优势企业,自2003年以来,中矿资源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走出去”的政策号召积极走出国门,中矿资源自承担了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第一个走出去项目——中国有色集团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勘查技术服务业务起,先后承接了包括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瑞木镍钴矿项目、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津巴布韦大岩墙霍普韦尔铂钯矿项目的勘查技术服务,这些项目均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走出去”的代表性的项目。2006年,中矿资源确立以海外业务为的主发展战略,凭借在海外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领域丰富的经验,以及人才、技术上的优势,承接的海外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逐年增加,2011年,伴随公司签署了几内亚某区铝土矿勘探项目、刚果金加丹加省卢本巴希某矿权区铜钴矿勘查项目等多个大型勘查 项目,公司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业务已经在包括赞比亚、津巴布韦、巴布亚新几内亚、老挝、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几内亚、刚果金等10国家的几十个项目同时开展,公司的海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长期合作客户稳步增加。目前中矿资源已经在其海外业务比较集中的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2011年下半年,中矿资源又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中矿(天津)海外矿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其海外业务的物流配送和后勤保障基地。目前,中矿资源已经具备同时在海外十几个国家同时开展业务的能力,公司已

经发展成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成规模“走出去”商业性综合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公司。 2012年,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业绩将会更加辉煌,公司领导带领全体职工秉持“工作第一、信誉至上”的企业理念,形成了以“诚信卓越、和谐共进”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扬“团结、创新、求实”的企业精神,用实力来说话,向质量要效益,并使企业品牌深入人心,展望未来,中矿资源将坚定不移的执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立志成为国际一流的固体勘查技术服务型矿业公司。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图文稿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史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

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解放

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解放思想 大讨论暨“迎办世园会、建设新李沧” 三年大发展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2月9日) 傅明先 同志们: 为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抢抓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重大机遇,牢牢把握未来三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李沧“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按照市委、市政府“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和“寻标、对标、达标、夺标”的新要求,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解放思想大讨论暨“迎办世园会、建设新李沧”三年大发展行动动员大会,号召全区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激情拼搏,大干三年,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李沧跨越发展。刚才,成密同志就《三年大发展行动纲要》作了说明;云刚同志代表交通商务办向全区机关干部发出了倡议;部分街道和部门作了表态发言,表达了推进三年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强调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开展大讨论和三年大发展行动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闯,而是深刻审视所处环境的变化,分析优势与不足,反思思想和精神状态,找出科学发展的举措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体现在解决李沧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体现在三年大发展上。具体讲,体现在“四个必然选择”上。 第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二字要求的必然选择。在青岛全面开辟科学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立足本来、学习外来、面向未来,提出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谋划和推动工作的新要求。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的基础上,在全市上下掀起的一场新的更加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所谓“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就是一种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它要求我们必须视野开阔,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去认识思考,指导本地区工作,并根据世界大趋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工作思路。落实好十二字要求,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做好“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四篇文章,明确赶超目标,找出差距根源,加快追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DOC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 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 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 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

要的一步。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 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 叫响,从国外同类产品的著名品牌中,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张瑞敏还认为,打人国际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发展出口,还必须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1991年,海尔在首次在国外(阿联酋)注册商标,紧接着,1992年4月,海尔获得IR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这些都为张瑞敏实现其在国际市场中创造驰名商标的设想打下了重要基础。

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提高战略决策和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提高战略决策和战略思 维能力 一、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大千世界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 1.世界眼光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和战略的宏观性 世界眼光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中国。这两层涵义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和战略的宏观性。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拿望远镜看世界,用显微镜看中国。用望远镜看世界,可以看清世界的变化,见微而知著,采取相应的对策。用显微镜看中国,可以把自己的长处、短处认识清楚,扬长避短、发展自己。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论证一下: 第一,加入WTO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世界眼光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关于中国加入WTO。人关谈判之初,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这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这也有个世界眼光的问题,如果站在中国看世界,就会得出“狼来了”、“鬼来了”、“与狼共舞”、“变接轨”为“接鬼”的结论。你就会认为,挑战大于机遇,弊大于利。其中隐含的是对于挑战的胆怯和对于机遇的期待。体现的不是远见卓识,而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之,站在世界看中国,用世界眼光去审视加入WTO,我们就会认为,挑战就是机遇,机遇来自挑战。 第二,领导者有无世界眼光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17、18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和俄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个名彪史册的皇帝,一个是中国的康熙,一个是俄国的彼得。两个人具有极为相似之处,两个人同为少年登基,同样博学勤政。然而,两个人对后世的影响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就在于世界眼光方面有差距。彼得大帝看到了落后的俄国与先进西欧的差距,搞改革开放,使落后的俄国与先进发达的世界对接起来,使落后的俄国与先进的欧洲工商业沟通血脉,摆脱了落后的局面。而康熙大帝则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沉湎于大清帝国的“繁荣”之中。重新下达了禁海令,闭关锁国。一度开启的帝国大门,又被他轰然关上。关上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康乾盛世也变成了落日的辉煌。 2、打开思维的空间,以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 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做决策时首先应做到以下四点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此外,修地铁对城市规划和经营方面的作用,我会在后面为大家再作介绍。 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几个世界之最: 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由于当时电动机车尚未问世,机车牵引仍用蒸汽机车。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 最长的地铁:英国8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将近1000公里,共设有458个车站,是目前地铁最长的国家。

汇丰银行的海外发展战略

汇丰银行的海外发展战略 李刚 作者简介:李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博士研究生。 一、汇丰海外战略形成与发展机制 (一)汇丰“本土”与“海外”地区的界定 2012年末,汇丰控股在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600家左右的子机构,覆盖欧洲、亚太、美洲、中东与非洲等地区。不过,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是,如何界定汇丰“本土”与“海外”地区一直存在争议。在2012年报中,汇丰明确将伦敦与香港作为总部,并选出了2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8个,欧洲4个,中东与非洲3个,北美2个,拉美3个)作为优先发展的成长型市场,这22个地区在集团的税前收入占比合计超过90%,也是汇丰的主要资本聚集地。因此,我们将英国和香港界定为该行的“本土”经营地,其他地区为“海外”经营地。 (二)汇丰组织结构的发展历程 2000年至今,汇丰控股(下称“集团”)保持矩阵制组织架构。十几年间,集团不断调整、完善组织结构,力争实现经营效率最大化。 图1:2011年以来的集团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汇丰控股年报。 汇丰早期的组织结构是以业务线为主、地区管理为辅的二维矩阵制,后期是以集团、子公司(业务条线、经营区域)和职能构成的三维矩阵制。在演变过程中,汇丰着重于三方面工作:一是明确集团的主要职能;二是整合子公司下属业务条线,业务部门划分从以产品为基础转变为以客户群为基础;三是完善和推广

集团统一的技术平台。 (三)战略决策与调整机制 1、集团层面。 2000年后,集团的战略规划职能更加鲜明,并开展了大量并购活动以支持总体战略。一方面,不断调整总体战略,引导集团发展;另一方面,监督各部门与子公司严格落实。 表1:1999—2013年集团的三个五年规划 资料来源:汇丰控股年报。 从流程层面看,汇丰海外战略由董事会审核,管理委员会拟定,战略规划团队负责执行有关全球资本配置的职能战略。董事会辖下共7个委员会,包括审计、风控、金融系统脆弱性、薪酬与考核、提名、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委员会。集团海外发展战略由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管理委员会共15人,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12名董事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与投融资决策。值得注意的是,这15名管理委员会成员涵盖了主要业务、地区和职能条线的负责人。战略规划职能团队负责海外发展策略的具体执行,其前身为集团投资银行部,主要开展收购、兼并、转让和子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动等活动(如项目开拓、价值评估、内部汇报等),协调各种资源形成合力,以及开展新领域投资。 2、子公司层面。 汇丰子公司经营多种金融业务,但实际管理被纳入矩阵结构中。矩阵管理以业务条线为主,并结合地区/功能的辅助条线。 (1)业务线 2011年,汇丰对业务部门进行整合,将全球资产管理从全球银行和市场中划出,并入个人金融服务,形成了新的四大业务条线:一是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RBWM),主营资产管理、经纪和人寿保险业务,主要针对一般个人客户;二是

世界茶产业与条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七节世界茶产业与条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茶叶是当今世界上消费量仪次于水的饮料。自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以后, 条叶国际贸易兴起.饮茶风向成为世界潮流。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茶叫生产 和消费持续增长.茶叶的绿色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UL界茶产业和 条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世界茶叶生产与消费 (一)世界茶口十生产 目前,世界五大洲都产茶,种茶国家近60个。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茶 叶消费量的增加,世界茶pf的种植面积呈稳定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的统计,2003年世界各主要产茶回茶寸采摘面积达285万公顷,其小中国 89.8万公顷,KEMET代理商是世界L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此外,印度44.3万公顷,居世界第二;斯里兰k 21.1万公顷,位居第三;肯尼亚14.o万公顷,位居第 四‘印度尼西亚11.6万公顷.位居第五。这5个主要产茶目的茶寸采摘面积 占世界篷量的60%以上。此外,种茶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越南、坦桑尼亚. 乌干达、日本、土耳其、阿柜廷、孟加拉、马拉维等。 自20世纪(Jo年代中期以来,受消费增长的刺激,世界茶冲产量稳步增 长。这一方面是因为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而使 单位面积茶园产量提高7,如1995年世界茶叶单产为每公顷962千克,2003 年增加到7每公顷1124千克。2003年世界茶叶总产达到320万吨.其中印度 88.5万吨,占了全球产量的27.6%;个国80万吨,占24.9%;斯里兰卡30.3万吨,占(J.5%;肯尼亚2g万吨.占9%;印度尼西亚159万吨,占5%;5个土要产茶因的茶1—总产量占到当年世界总产量的76%。在世界茶寸 总产量中,红茶所占份额最大,约占总产量的75%.红茶中的9[)%以上为红 辞茶。绿茶和其他茶类的产量约占世界茶1—总产量的25%。绿茶主要产于中 国和日本等国。 (二)世界茶叶消费 茶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t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茶寸,伙茶人 20多亿。1950年世界茶叶总消费量51.8万吨,当时世界总人口为25.1亿, 世界人均茶叶消费堡为206克,2000年世界茶叶总消费量达到315万吨,世 界总人口为58.4亿,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为506克,人均消费量增长了 145%。世界各国的茶叶消费水平差异甚大,茶叶消费最多的十个国家其人均 年消费量分别为:爱尔兰2690克,土耳其2560克,利比亚2440克,科威 特2430克,英国2330克,卡塔尔2210克,伊拉克2030克,摩洛哥1400 克,斯里兰卡1280克,突尼斯1250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消费茶叶的嗜好不同,欧美国家主要消费红茶,中 国、日本、韩国、北非和中亚一些国家主要消费绿茶。2001年世界茶叶销售 总额约为169亿美元,红茶占72亿美元。西欧是红茶的最大消费地区,销售 额为18.74亿美元,其次是东欧17亿美元,亚太地区16亿美元,非洲和中东 地区12亿美元。虽然目前世界茶叶消费仍以红茶为主,但近年绿茶消费增长 决于红茶,世界市场上绿茶年增幅保持在7%左右,2001年全球绿茶销售达 33亿美元,西欧和北美地区绿茶消费增长较快。 世界茶叶消费格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过去 传统的饮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巳发生改变,并向多样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 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茶叶产品外,袋泡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 在文化日益为世界各国重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力一部分的情况下,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国际都市文化,必须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作出判断和分析,这是我国一些大城市融入世界、建设国际文化都市的世界文化新背景。 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实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以跨时空的交往、跨时空的实践,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方式的全球化。 全球化不是单个人、单个地区、单个民族、单个国家的行动,而是全球无数个人、无数个单位、无数个民族、无数种制度在全球经济与社会交流和交往实践中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多元性、多维性、多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从本质上折射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全球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新繁荣,也使我国都市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抉择。 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高技术化 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家里,可能有

美国的电脑、日本电视机、德国电话、意大利冰箱、韩国的空调;喝可乐、吃肯德基、品咖啡,成为城市新的饮食习惯;看外国片、听外国流行歌曲、欣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或职业篮球赛……这一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但你是否想过,中国市民生活和习惯国际化的背后是什么?实际上是以高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高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影响,表现为利润高、竞争力强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的形成。“高技术”含量的背后是“高文化”,“高文化”的实质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智商、高品味、高消费的需求在文化上的反映,进而刺激“高技术”的开发以满足“高文化”的需求。 世界文化的生态化 世界文化的生态化集中体现在以下二大层面:一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趋势。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最早由希腊学者道萨严迪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猛增,资源锐减,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住房需求暴涨,环境生态恶化,各种城市问题愈演愈烈。在这种全球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进行思考,城市人居环境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1976年、1996年联合国第一次、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的召开,对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又称城市高峰会议,加深了人们对城市和城市化的认识,界定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城市人居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家园化发展,城市与乡村由分离、隔绝再次走向融合,城市最终又回归到与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巴黎地铁车站柏林地铁 在进人20世纪的最初24年里(1900年至1924年),在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下铁道,如德国的柏林、汉堡,美国的费城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等。

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杨春贵)

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杨春贵 摘要: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略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其根本特征是正确处理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全局的最佳效果。毛泽东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这里讲的是战争,实际上适合于任何领导工作。实践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过程性,决定一切实践主体都应具有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实践活动同其他人比较起来,总是涉及的领域更广,方面更多,内外关系更为复杂,影响也更为深远,因而更加需要有全局眼光,更加需要从整体和长远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

略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是中央领导同志的事,是大领导的事,他们应当成为战略家;而我们在地方、基层或部门工作,处于局部地位,做的是具体的事,何以有必要提高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呢?我们的回答是必要的。因为:第一,全局和局部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毛泽东说:“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即是说,相对于全局而言,你是局部的,相对于你所管辖的部分而言,你又是全局的,也有一个总揽全局的问题。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当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第二,即使从你所处的局部地位来说,你也需要了解全局,具有全局意识。毛泽东说:“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的东西的。”只有增强全局意识,了解战略大局,才能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为全局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妨碍大局、甚至危害大局。邓小平在谈到地方财政工作时说,地方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党历来是重视战略的,部队的战士、伙

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供稿人:崔晓文供稿时间:2005-3-8 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世界主要大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达70%以上。巴黎1000万人口,轨道交通承担70%的公交运量,这一比例在东京是86%,在莫斯科和香港是55%。 美洲 美国许多城市正探索新的交通政策和解决办法,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恢复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纽约地铁总长1142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地铁,在市中心区是地下,出了市中心区,就得出地面,或上高架铁路。 加拿大温哥华人口预计到2010 年将达到300 万。该市1986 年开通了地铁线路21.4千米, 随后又在1989 年和1994年两次延伸地铁线路, 使其达到了28.9千米。同时还大力发展轻轨铁路,制订了10年和25年规划, 拟在10年内投资20亿加元, 修建33千米轻轨铁路;25年规划则包括修建南北走向的16.1千米轻轨铁路线。 欧洲 伦敦轨道交通线路呈放射状布置,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500千米,共273个车站,可日运300万人次,足够解决40%的出行人员的需要;市郊铁路共有650千米。 巴黎的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地铁、轻轨铁路和高速列车,轨道交通承担巴黎公共交通70 %的运量。巴黎有地铁14 条,200多千米,是内城公共交通的骨干,年客运量12亿人次;以原国铁资源为基础修建的郊区快线(RER)有5条,即A、B、C、D、E线穿越巴黎各大区。 莫斯科在每天平均2500万人次的客运量中,地铁负担32%,市内和郊区汽车承担30%,乘客徒步5分钟就可到达地铁站。 亚洲 日本东京大都市圈现有280多千米地铁线,铁路近3000千米,轨道交通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体系,特别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及远郊区的放射线方向上,更是占据主导地位。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 韩国汉城1974 年才开始修建地铁, 现已建成8条干线,地铁总长286.9千米,平均车速40千米,日运载量350万人次,地铁运量达城市居民出行量的33.8%。汉城计划于2005 年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