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四章 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四章 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四章 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四章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1.1 重点概念

1.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

心和期望,并非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只是一个人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自我评定。

2.胜任力(competency):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

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3.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一种由于对一个人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赞赏而产

生的快乐或积极的情感状态。它是对工作情境的一种情绪反应,经常与其期望相联系。

4.工作幸福感(Working happiness):指员工在工作领域中,在多大程度上觉得开心、健

康和富足,是员工对于工作的情感和认知的评价,是一种状态类的、具有伸展性的积极心理能力,是能够开发和提高的。

5.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

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6.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

并非直接地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所引发,包括无私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要求的任务等等。

7.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广义的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组织和成员间的一

系列无形的内隐的不能书面化的期望,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狭义的心理契约是员工以自己与组织的关系为前提,以承诺、信任和感知为基础,自己和组织间彼此形成的责任和义务的各种信念。8.印象管理(Expression Management):是人际互动中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有意识或无

意识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是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

1.2关键知识点

1、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1)先前的经验及实际成就

(2)行为榜样(他人的成绩)

(3)其他人的劝说

(4)个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回应工作不满的四种方式

离职—进谏—漠视—忠诚模型(exit-voice- neglect - loyalty,EVNL)明确了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时的四种回应方式:

(1)离职即离开组织,包括转换职业和调动部门;

(2)进谏指员工试图改变不满意现状所做的努力,包括积极、建设性地寻求改善环境,与主管探讨、承担工会活动等;

(3)漠视包括对组织有负面结果的消极活动;

(4)忠诚指消极但乐观地等待环境改善,通过耐心等待问题自行解决或他人来解决的行为,也包含沉默和忍受的成分。

3、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可分为三类——包括人格特质因素、外部激励因素和工作特性因素;

(1)人格特质包括员工的性格、品德、动机等方面;

(2)外部激励因素包括收入、人际关系、组织支持等因素;

(3)工作特性因素包括工作的类型、内容、时间和工作—家庭冲突等因素

4、组织承诺的基本成分

组织承诺包含三种基本成分:

(1)情感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指的是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仰、为组织付出更多努力的意愿和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愿望。

(2)持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即员工因考虑到跳槽的成本而不愿离职的态度与行为,这可能是因为离开组织的代价太高或暂无更佳的工作机会。

(3)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指员工觉得应该留在组织中的责任和义务,体验到规范承诺的员工感到应该留在组织中。

5、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应用

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是一种自愿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减少矛盾和冲突;

(2)能使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人于各种生产活动之中;

(3)能促进同事和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

(4)能有效协调团队成员与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

(5)能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6)可以潜在地影响组织绩效。

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促进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

(2)提高工作满意度激发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3)基于行为科学原理的行为塑造,包括给予组织公民行为足够的关注和不断的强化(得到强化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发生)、提供给员工学习组织公民行为的机会(行为的改变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其他情境)、运用角色榜样促进学习。

6、印象管理的策略

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A.降级防御策略。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策略。这类策略包括:解释、道歉、置身事外。

B.促进提升策略。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

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这类策略。常常使用的这类策略有争取名分、宣扬、揭示困难、联合。

2.2案例简介:

星巴克的组织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包括:员工的薪酬福利设计、员工的主人公精神培养,股权激励等。由此产生了属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公民行为,而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员工的高忠诚度和高的顾客满意度。在自我效能,印象管理等方面,星巴克都有很多优势。

1.案例分析要点:

可以借鉴教材中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幸福感等相关知识来回答此问题

(1)本案例中,星巴克员工的高组织承诺主要来源在于:

股权的激励计划、员工之间平等的关系、公司高层对于基层员工的关怀和重视、老顾客的赞许、薪资和福利计划、公司对员工个人的发展的重视包括注重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等;

(2)从星巴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星巴克是真正关注顾客的感受并不断给顾客创造价值体验的的一家公司,在星巴克,无论是店员还是顾客,都是喜欢咖啡的人,店员将自己制作咖啡当成一种享受,而顾客也是这样,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店员和顾客的忠诚度都不断提升。而目前中国很多企业仅仅停留在产品导向的阶段,更多的关注产品的质量,而忽视了一线员工的权责划分以及顾客的需求,这些都是可以在星巴克那里学到的。

2.启示:

公司应该正确定位员工,将员工作为自身资源而不是对立面。让员工参与决策、提高工作安全感与工作内容的趣味性,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自主权与责任感,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公平、和谐与创新等以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合理管理心理契约,使其对公司的管理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是公司管理层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思考: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员工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1 延伸材料阅读

如何管理“带刺员工”

也许每位“带刺员工”的上级主管,都希望自己手中也能有个“紧箍咒”,关键的时候念一念,让那个桀骜不逊的家伙附首贴耳,乖乖听命于已。但实际情况却远非那么简单。

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开山拓道,降妖除怪,一路与两位师弟合力保护师父唐僧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真可谓功不可没!对于这种神通广大、能力超群、勇担重任、业绩不凡的员工,企业本是求贤若渴;但一旦招聘进来,又会发现他们个性显明,桀骜不逊,不服约束,惯于我行我素,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工作评头论足,指三教四。他们这种特立独行的工作风格令管理者们爱恨交加,却又不知所措。通常,我们把这种具有突出特长、鲜明个性、不服常规管理的孙悟空式员工,称之为“带刺员工。”毫无疑问,孙悟空是一个好员工。毕竟,职场中如诸葛亮式德才兼备、虑事周全、谦虚谨慎的人才,还是很少的。不论对于处于初创期,还是高速发展期的企业来讲,都是迫切需要能够为公司创造

突出业绩的员工。企业在用人方面,应偏重于“唯才是举”,或“才德并重”,而不应一味拘泥于“唯德是举”。

企业面对“带刺员工”的尴尬

在业绩第一、绩效决定成败的当今社会,企业有必要对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岗位职责权限、员工对公司价值贡献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员工职位高低与其对公司的贡献度,有着很强的相关性。然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组织中,一个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是否举足轻重,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公司所需要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而非单纯看他的职位高低。而“带刺员工”往往在一定的领域内具备比普通员工更系统的知识结构,更完备的实践经验,或更突出的个人综合能力。他们对于团队目标甚至对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带刺员工”本身能力超强,因此在他们眼里,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为员工遮风挡雨的“屋檐”,而是个人知识技能开花结果的“土壤”,是舞出自己最美步伐的“舞台”。所以他们一般不会把上级当成自己的“救世主”,也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而习惯于把上级看成“职业发展伙伴”,把企业看成施展才能的阵地。但目前仍然有大量的企业沿用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习惯去管理这些“带刺员工”,结果导致两败俱伤:企业核心人才流失,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孙悟空”频频跳槽,“孙悟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顺利实现。那么,如何管理“带刺员工”,才使其能为已所用,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呢?

提高“带刺员工”的组织承诺或组织归属感

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隐含了员工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该组织的决定。一份对美国7500位员工的调查显示,拥有高组织承诺员工的公司三年内对股东的总体回报(112%)要远大于员工承诺水平低的公司(76%),拥有高承诺员工的公司关键员工的流失率远远小于低承诺水平的流失率。可见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对于公司及“带刺员工”的发展是何等重要。“带刺员工”的组织承诺,作为反映“带刺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特定的态度。态度受价值观和信念直接影响,而价值观和信念又是个体所处的文化培养而成的。因此,“带刺员工”的组织承诺也不可避免的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中国文化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及人际关系上重义轻利。受此影响,带刺员工的规范承诺表现为:以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为行为准则,努力自觉的工作,且尽职尽责,对组织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提高“带刺员工”的组织承诺方法:

1、设计人性化的各项人力资源政策。中国企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一脉相承,非常重视员工经验中的情感体验成分。那么为了赢得员工的感情承诺,需要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厚待。因此,管理者要从“带刺员工”的需要出发,悉心设计各项政策,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带刺员工”能高度卷入并努力达成组织目标创造条件。对“带刺员工”的每一分付出,公司都要给予及时积极地肯定,并通过公平的分配和晋升系统给予回报。

2、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建立组织内部职业生涯发展体系。由于“带刺员工”更注重自我学习、个体成长与发展,因此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空间,满足员工的理想承诺要求,建立员工的工作愿景,帮助员工进行自我实现,成为组织管理的重点之一。

3、信任管理:要赢得“带刺员工”的感情和忠诚必须给予他们足够信任,这一点对“带刺员工”而言尤为重要。管理者要通过诚实与公开的沟通,与“带刺员工”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给予员工归属感,不是通过严厉的规则而是通过教育培训来降低组织不期望行为的发生,从而消除雇佣不稳定因素对组织承诺的消极影响。

大多数企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诸如孙悟空式的“带刺员工”,在知识经济时代,虽然企业的老板们也都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试图通过知识管理来消灭这些所谓“带刺员工”的核心作用,取消他们的不可替代性。但是,二八定律告诉我们,以上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带刺员工”的作用,他们突出的个人能力所形成的不可替代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存在。因此组织处理“带刺员工”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一种包容心态去关心、关爱、信任他们,建立共同愿景,并帮助他们在组织内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协同与共赢。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9、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 A、偶然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504)10、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B )4 A、轮式沟通 B、Y式沟通 C、链式沟通 D、全方位式沟通(201510)12、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 A、偶然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604)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D )4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610)7、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 A、链式 B、Y式 C、轮式 D、环式(201610)8、信息发出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 B )4 A、编码 B、过滤 C、译码 D、通道(201704)9、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C )4 A、单串型 B、饶舌型 C、集合型 D、随机型 (201704)10、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 A )4 A、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B、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C、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01704)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这种背景属于( C )4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201710)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 A、链式 B、轮式 C、环式 D、倒Y式 (201710)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性是沟通方式的( A )4 A、扁平化 B、高耸化 C、社会化 D、人性化 (201710)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这种背景属于( A )4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27、按照信息流向分类,正式沟通有( ABCE )4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水平沟通 D、前向沟通 E、斜向沟通 三、名词解释 (201610)32、非正式沟通4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相关的沟通。

组织行为学中对个体和组织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中对个体和组织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的学科。它致力于寻找人的更有效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掌握人际间的复杂关系,而且对于研究小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中的关系很有价值。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要系统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们在组织的不同情境下的行为。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人的特性的观点 1.个体差异。人有很多共同点,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体差异的观点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所有的人都是不同的,必须认识到这种多样性,并将它视为组织的重要财富。个体差异要求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而不是统一不变的。

2.知觉。每个人考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客观环境的考察被知觉所过滤。每个人采用各自的独特方法来观察、组织和解释事物。每个员工出于各种原因而对工作环境有不同看法,而且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知觉来采取行动。这导致选择性知觉的过程,即倾向于只注意工作环境中的那些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或强化自己的期望的方面。管理者必须学会预见员工的知觉差异,对他们区别对待。 3.人的整体性。人的不同特征或许可以被独立地研究,但是在最终分析时,所有特质都是一个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从而构成完整的人。技能不可能独立于使用背景或知识而存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并非完全分离,情绪状态与生理状态总有一定关系。管理者要考虑到工作对一个完整的人将带来的影响。员工同时属于许多不同的组织,在组织内外扮演着很多的角色。当员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有所提高时,受益的不仅是组织,还有他所生存的社会。 4.动机行为。正常的行为总有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和人的需要有关,也可能和行为的后果有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与答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 9、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D ) 4 B 、流言式 C 、单线式 D 、 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A 、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B 、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 、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 C 、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题 (201704) 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 这种背景属于(C) 4 A 、低文化背景 B 、中文化背景 C 、高文化背景 D 、任何背景 (201710) 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 的沟通网络是(D) 4 (201710) 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性是沟通方式的( A ) 4 (201710) 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 这种背景属于(A) 4 A 、低文化背景 B 、中文化背景 C 、高文化背景 D 、任何背景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 27、按照信息流向分类,正式沟通有( ABCE ) 4 A 、上行沟通 B 、下行沟通 C 、水平沟通 D 、前向沟通 E 、斜向沟通 A 、偶然式 (201504) 集束式 A 、轮式沟通 (201510) B 、Y 式沟通 C 、链式沟通 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D D 、 B) 4 全方位式沟通 A 、偶然式 B 、流言式 C 、单线式 D 、集束 (201604) 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 D ) 4 A 、流言式 B 、偶然式 C 、单线式 D 、集束式 (201610) 7、 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 D )4 A 、链式 B 、Y 式 C 、轮式 D 、环式 (201610) 8、 信息发岀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 B ) 4 A 、编码 B 、过滤 C 、译码 D 、通道 A 、单串型 (201704) 决 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R 怏壬型 C 隼厶型 10、互联网技来的使用能有效地解 ' 口 D 、 随机型 (A )4 A 、链式 B 、轮式 C 、环式 D 、倒Y 式 A 、扁平化 B 、高耸化 C 、社会化 D 、人性化 ) 4 12、 C (201704) ) 4 9 、

组织行为学个体部分报告

个体部分报告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与行为及其关系。 解决人的问题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基础因素。而环境中的人的个体行为又会受到诸如个性、知觉、动机、激励、压力、价值观、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知觉与行为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相对性、整体性等。这些特点都会影响到知觉的正确性。同时,知觉还可分为自然知觉与社会知觉。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知觉,不同的知觉就会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然,由于我们的知觉因要受到各种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造成我们的知觉不一定每次都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可能造成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知觉防卫等等。因此,眼见未必都为实。这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学习,以获得新经验,改变完善个体行为。在管理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引导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合理总结,达到增强自信心、激发努力动机、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二、个性与行为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里特征的总和。个性往往是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包括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影响员工的人际关系,所以了解和认识员工的个性心里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对于合理的安排工作岗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中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有理智型、情绪型、意识型或内向型、外向型等,但是,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事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五章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意义、特征、规律、角色、类型,以及决定个体行为的个性因素、共性因素、职业生涯的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个体行为概述 一、个体行为的意义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是组织整体行为的基础,是组织中群体行为的具体体现。任何组织目标都要通过个体行为去实现,组织行为的效能与价值最终取决于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效能与价值之和。所以,认识个体行为的规律,加强对个体行为的管理,是组织行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个体行为是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 个体行为作为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是由个体行为的结构属性所决定的。组织行为是由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的整体行为构成的,而群体行为、整体行为又是以个体行为为元素所形成的,是个体行为的有机组合。 (二)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 个体行为作为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是由个体行为的主体属性所决定的。人是组织管理的主要对象,组织目标要靠人去实现,其他资源的能量要靠人来释放,只有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必须以具体的人即个体的人为基本对象,以个体人的行为为管理的基本点。 (三)个体行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 个体行为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是由个体行为的功能属性所决定的。个体是构成群体、整体的基本单位,群体、整体所具有的功能都是在个体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功能的有机组合。 (四)个体行为是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 个体行为作为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是由个体行为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组织文化有行为化的、物象化的、符号化的等多种表现形式,而以个体行为为基础的行为化的表现形式是组织文化的主体形态。 二、个体行为的特点 (一)个性化 ——主体特征与组织中的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整体行为相比较,个体行为作为以个体成员为主体的行为必然具有个性化的主体特征。 (二)职业性 ——角色特征与社会中一般的个体行为相比较,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具有职业性的角色特征。因为组织中的个体人不是一般的社会成员,而是属于某个特定的职业化组织,并在组织

组织行为学个人分析报告

林肯电器公司案例分析 Professor: 陈国权Student: 吴毅文Student I.D.: 2005223020

林肯电器公司 我们不是一家销售公司,也不是一家研发公司或服务性公司,我们是一家产品制造公司,而且我们相信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造公司。——这确实是乔治.E .威利斯,林肯电器公司董事长对本公司独特能力的描述。 公司的历史 约翰.C.林肯在1895创立了林肯电器公司,要紧生产电力发动机和发电机。1907年起,约翰的弟弟詹姆斯加入公司,两兄弟的技能和兴趣互补。约翰是一个技术天才,在他的一生中,获得了切肉机、电钻、矿井自动门、电弧灯等50多项装置的专利。詹姆斯善于治理和行政,开始时他曾做过销售,但不久就接任总经理职务。不可否认,林肯电器公司是按照他的构思建立起来的。 1911年公司引进了首套电弧熔接技术设备。还在它的萌芽期,两个兄弟就迷上了熔接技术。这一技术后来被应用于他们的公司,他们认识到这一技术能够代替他们已在生产的机械发电机用于电力机车电

池的再充电。福特、不克和其它品牌汽车的成功表明,电动汽车来临的生活屈指可数,兄弟俩急于为他们的技术和产品寻求另外的市场。 约翰的机械天才使公司在焊接设备领域一开始就处于领先位置。.他发明手提熔接机(这是对现有台式机的重大突破),并把变压器加入机械中使其满足电流速度的要求。正如他自传所述:“这一有用的工业进步使林肯电器公司在这一一直保持的领域中处于领先,尽管另两个巨头------Westinghouse 和通用电器公司得快也进入了这一市场。 在二战期间,林肯电器公司是美国电弧熔接设备的要紧生产商,由于熔接技术对战争的重要作用,公司停止生产电力发动机,集中精力于熔接产品。由于急需接着生产供不应求的产品,政府要求熔接设备生产商加大产量,如林肯公司总裁乔治.威利斯所述:林肯先生响应政府号召,并到华盛顿告诉他们,现有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但只是被低效率的应用罢了,他提出和其它生产商共享其拥有的生产方法和设备设计,华盛顿采纳了他的建议,解决了问题,林肯先生这一爱国决定使我们的竞争者的产品在战后专门短一段时刻内和我们的产品成本专门接近,然而不久我们又像从前一样做得比他们好了。1955年,林肯公司又开始生产电力发动机,而且从此它在市场中的地位一直稳步进展。

第四章 个体行为与组织匹配

第四章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一个人对他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 的信心和期望。 2.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一种由于对一个人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赞赏而产生的 快乐或积极的情感状态。它是对工作情境的一种情绪反应,经常与其期望相联系。 3.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 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4.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 直接地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所引发,包括无私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要求的任务等等。 5.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指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它包括了个 体和组织分别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反映的是个体所感受到的自身与组织之间的内在心理联系。 6.印象管理(Expression Management):是人际互动中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有意识或无 意识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是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 1.2关键知识点 1.学习(learning)是一种相对长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变化,它以一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形式出现。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把外在、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进行了动物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这一从学习到行为改变的过程。斯金纳(B. F. Skinner)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创设“斯金纳箱”。斯金纳提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斯金纳操作性反射理论对管理有很大影响,因为它能影响员工的行为。例如通过改变员工的某种行为的外部结果,能增加或减少该行为出现的概率。 (2)认知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明很多行为都可被理解为简单学习过程的产物。但还有许多类型的学习需要更复杂的认知过程,那些探讨动物认知(animal cognition)的研究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心理学家柯勒(W. Kohlar)在20世纪初在对黑猩猩的学习行为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完形学说(Gestalt Learning Theory,常又被称为“顿悟说”)。

组织行为学案例(个体行为)

案例 宝洁公司 宝洁公司在全球140个国家中向近50亿消费者销售其产品。此外,宝洁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中拥有超过11万名员工。因此,对公司来说,差异性随处可见。事实上,宝洁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对于在全球环境中从事商业运作来说,差异性可以培育全新的视角和重要的洞察力。差异性被看做是“宝洁公司竞争优势的一个丰富源泉”。差异性被视为一种能够“提供更广泛、更充足、更丰富的环境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财富。不仅如此,宝洁公司还寻求吸引和深入开发多种才能的资源,为其未来的领导阶层补充力量。 宝洁公司只在公司内部提升领导,而不从外面招收中层管理人员。相反,宝洁公司会招聘大学毕业生并培养他们。“一旦被聘任,员工就会在各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教育,甚至参加被称为宝洁大学的培训研讨会。”员工们都被灌输了宝洁公司的文化理念。 一个描述宝洁公司文化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它的企业基本原则。宝洁公司给它的员工灌输了强烈而坚定的义务感。宝洁公司努力按照下面的基本原则来运作: 我们尊重每一位员工。 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休戚相关。 有策略地着眼于我们的工作。 创新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我们关注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珍视个人的专长。 我们力求做到最好。 互助友爱是生活之道。 这些基本原则表明了公司对差异性的重视,不管人们带到工作场所的是哪种差异性。这些原则同时也反映出对优秀表现的重视,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以及对开发个人和企业取得优秀成绩的能力的重视。 宝洁公司管理层的差异性 1991年一项对管理层员工流失的研究揭示:2/3离开宝洁公司的优秀人才是女性。事实上,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没有女性能够坐上宝洁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的位置。更有甚者,公司的执行官中没有几个

最新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9、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 A、偶然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504)10、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B )4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全方位式沟通(201510)12、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 A、偶然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604)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D )4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610)7、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 A、链式 B、Y式 C、轮式 D、环式(201610)8、信息发出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 B )4 A、编码 B、过滤 C、译码 D、通道(201704)9、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C )4 A、单串型 B、饶舌型 C、集合型 D、随机型 (201704)10、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 A )4 A、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B、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C、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01704)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这种背景属于( C )4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201710)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 A、链式 B、轮式 C、环式 D、倒Y式 (201710)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性是沟通方式的( A )4 A、扁平化 B、高耸化 C、社会化 D、人性化 (201710)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这种背景属于(A )4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27、按照信息流向分类,正式沟通有( ABCE )4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水平沟通 D、前向沟通 E、斜向沟通 三、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员工态度

第四章员工态度 第一节态度attitude 一、态度的概念 1.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具体对象相对持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 首先,态度指向一定对象; 其次,态度是一种内在心理倾向; (1)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2)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 (3)行为倾向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例:“老板很有魄力,非常随和”—员工对老板的态度认知成分; “我很钦佩我的老板”—员工对老板的态度情感成分; “我愿意与老板一起讨论事情,有时也偶尔开开玩笑”—员工对老板的态度行为成分。 2.态度与行为 (1)态度能够预测行为 一般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一般行为; 具体态度能够有效预测具体行为; 态度测量与实际行为的间隔时间越短,态度与行为就越一致;

原因: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人们寻求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个体努力调节不同的态度,并使态度和行为保持一致,以使自己表现得富于理性和言行一致。当出现不一致时,个体就会采取措施促使态度和行为回到一致的平衡状态。人们采取的办法有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为这种不一致寻找理由等。 例:烟草公司的经营者 (2)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弱 行为意向模型behavioral intentions model:预测行为最佳的方法是关注行为意向,而意向取决于有关行为的态度和规范。规范是社会或群体接受或允许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规范。当态度和规范都是正向的,意向才能强烈;如果态度和规范相冲突,两者的相对强度决定意向或行为。 二、态度理论 1.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 (1)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也使用了类似的“A—B—X”的模式来表明这种关系。 P:认知主体O:另一认知主体 X:P和O之间的事物或态度对象 图中“+”表示亲切或重要,“—”表示无关紧要。 其中,P是一个认识主体,O是一个认识客体,X是第三者(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一事物)。他认为P与O之间是自发形成协调关系,同他们对X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P和O如果对X的态度一致,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平衡;如果不一致,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不协调、失去平衡。为了消除紧张、

组织行为学答案

一、简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分析、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个体行为:重点运用普通心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解释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后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对个体工作行为与绩效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个性、动机、态度、信仰、价值观等) 2、群体行为:主要运用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研究工作群体的行为规律,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如何相互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群体的工作绩效,研究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群体内外因素及影响方式,以便使群体成员一起紧密合作并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和生产率。 3、组织行为:主要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理论研究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重点放在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方式和影响度,并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6分)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什么方法?(6分)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者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实验室观察法。 2、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沟通方式直接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分为有组织的访谈和无组织的访谈。 3、调查法(问卷法):调查法是指通过针对某种心理品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或者行为特征(倾向)或者行为影响因素,运用内容明确的调查表或者调查问卷,让被研究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再据此分析、研究被调查者心理品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或者行为特征(倾向)或者行为影响因素的方法。 4、测量(验)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者精密的测量仪器对被研究者的有关心理品质或者行为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如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罗夏墨痕测验,艾森克人格测验)。(测谎仪),(MMPI),(艾森克) 5、实验法: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包括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霍桑实验《现场实验》),阿希实验《实验室实验》)

第四章 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第四章个体行为与组织的匹配 1.1 重点概念 1.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 心和期望,并非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只是一个人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自我评定。 2.胜任力(competency):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 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3.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一种由于对一个人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赞赏而产 生的快乐或积极的情感状态。它是对工作情境的一种情绪反应,经常与其期望相联系。 4.工作幸福感(Working happiness):指员工在工作领域中,在多大程度上觉得开心、健 康和富足,是员工对于工作的情感和认知的评价,是一种状态类的、具有伸展性的积极心理能力,是能够开发和提高的。 5.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 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6.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 并非直接地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所引发,包括无私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要求的任务等等。 7.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广义的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组织和成员间的一 系列无形的内隐的不能书面化的期望,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狭义的心理契约是员工以自己与组织的关系为前提,以承诺、信任和感知为基础,自己和组织间彼此形成的责任和义务的各种信念。8.印象管理(Expression Management):是人际互动中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有意识或无 意识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是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 1.2关键知识点 1、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1)先前的经验及实际成就 (2)行为榜样(他人的成绩) (3)其他人的劝说 (4)个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回应工作不满的四种方式 离职—进谏—漠视—忠诚模型(exit-voice- neglect - loyalty,EVNL)明确了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时的四种回应方式: (1)离职即离开组织,包括转换职业和调动部门;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201504 )9、最普通的 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 4 A 、偶然式 B 、流言式 C 、单线式 D 、集束式 (201504)10、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B ) 4 A 、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B 、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C 、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 、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01704)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 这种 背景属于( C ) 4 A 、低文化背景 B 、中文化背景 C 高文化背景 D 、任何背景 (201710)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 的沟通网络是( D ) 4 A 、链式 B 、轮式 C 、环式 D 、倒Y 式 (201710)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性是沟通方式的( A )4 A 、扁平化 B 、高耸化 C 、社会化 D 、人性化 (201710)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这种 背景属 于( A ) 4 A 、低文化背景 B 、中文化背景 C 、高文化背景 D 、任何背景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27、按照信息流向分类,正式沟通有( ABCE )4 A 、上行沟通 B 、下行沟通 C 、水平沟通 D 前向沟通 E 、斜向沟通 三、名词解释 (201610 )32、非正式沟通 4 答: 非正式沟通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相关的沟通。 A 、轮式沟通 B 、Y 式沟通 C 链式沟通 D 、全方位式沟通 (201510) 12、 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 A 、偶然式 B 、流言式 C 、 单线式 D 、集束式 (201604 ) 8、 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D )4 A 、流言式 B 、偶然式 C 、单线式 D 、集束式 (201610) 7、 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 4 A 、链式 B 、Y 式 C 、轮式 D 、环式 (201610) 8、 信息发出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 B 4 A 、编码 B 、过滤 C 、译码 D 、通道 (201704) A 、单串型 (201704) 9、 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C B 、饶舌型 C 集合型 10、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 ( A )4 D 、 随机型 ) 4

(个体部分)组织行为学复习题课堂用doc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A, 缓慢稳重B, 小心迟疑C, 精力充沛D,胆量较大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 能力 3、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不具有的成分是(D)。 A 认知 B 情感C意向D 性格 5、影响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BCDE) A 遗传 B 体格与体型C性别D 家庭E职业 6.(C)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A 知觉 B 动机 C 情绪情感 D 价值观 7.(C)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态度 8.“一白遮百丑”是犯了哪种知觉错误?(B) A 第一印象 B 晕轮效应 C 定型 D 投射 9、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10、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选题 1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C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1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B )。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1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D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无我 14、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