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培训教材 1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程序及要求(韦洪莲)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培训教材 1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程序及要求(韦洪莲)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程序及核查要求

一、上市环保核查的目的和意义

上市环保核查是环境保护部为规范和促进持续改善申请上市的公司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环境行为、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对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的一项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自2001年(尤其是2007年)以来,我部开展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对于促进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降低因环境污染带来的投资风险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上市环保核查的依据

《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环发[2003]101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05号)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24号)

《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函[2008]6号) 《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

(环办函〔2008〕373号)

三、上市环保核查进展情况

2008年初至2009年10月底,共受理150家申请公司,其中完成核查112家,38家正在核查过程中。已通过核查的112家公司中,不能一次通过专家技术审查会的有超过60%的公司,其主要原因有:1、技术报告存在较多问题,不足以支持审核;2、公司未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3、产生的污染物不能长期稳定达标排放;4、危废处置或临时堆场不符合要求; 5、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不符合要求;6、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转;7、没有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设备;8、公司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完善等等。

四、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程序

(一)核查的范围:

需核查企业的范围暂定为:申请环保核查公司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下辖的从事环发〔2003〕101号文件所列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利用募集资金从事重污染行业的生产经营企业。

重污染行业: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公司和跨省从事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公司。

(二)核查的时段:

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环保核查的时段为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对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如属首次进行环保核查的,核查时段为申请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如属再次进行环保核查的,核查时段应按接续上一次环保核查时段确定。

(三)上市公司申请环保核查需要提交的材料:

凡是属于环保部负责环保核查的申请上市公司和申请再融资上市公司应向环保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包括:

1、申请环保核查的请示;

2、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技术报告(以下简称“技术报告”);

3、报中国证监会待批准的招股说明书或公司发行证券方案;

4、证明符合环发[2003]101号文件规定的有关资料及环保部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

(四)公司工作程序

1、公司拟首发或再融资需经环境保护部环保核查的,应及时开始环保核查工作。合适的时间为上市范围已确定,财务审计报告编制完成前。

2、公司应根据环境保护部有关规定,委托有环境保护部认可资质的技术核查单位开展核查工作、编制技术报告。该单位应有与申请公司所从事行业相对应的资质,项目负责人要持有环保核查培训合格证书。

3、公司向环境保护部提出核查申请,同时提交核查技术报

告、待报中国证监会的招股说明书或发行证券方案(装订成册,一式三份,要盖公司公章),以及电子版3套(光盘或u盘,存档不退)。

核查申请应以公司正式文件提出,简要说明公司的发展历史沿革、主营业务及规模、所属企业情况、融资的性质(IPO或再融资)、拟募集资金用途及数额、核查时段内环保投入情况和重大环保事件、公司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提交的申请中明确抄送的各省级环保部门。所属企业情况包括:企业名单、所在省市、生产规模、主要产品及产量、与母公司的关系、是否属于核查范围内企业、投产时间、生产运行状态等(可列表)。核查范围内企业应按《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05号)第二条认定。

申请文件、技术报告应与最终报中国证监会的招股说明书或发行方案中的上市范围相同。如发生变化,应向环境保护部进行说明;有较大变化的,应重新进行核查。

4、公司向环境保护部提出核查申请并提交核查材料的同时,应将该申请和材料抄送核查范围内企业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核查申请和材料后,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对相关企业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以公文交换渠道送达环境保护部。

(五)环境保护部受理及审查工作程序

1、申请受理。为方便申请环保核查公司提交材料,并给予及时的咨询、指导,环境保护部在受理大厅设立有专门的上市环

保核查受理岗位和专门工作人员。电话:010-********。

申请公司向环境保护部报送申请材料时间与核查时段最终截止时间差应小于6个月;同一家公司连续两次融资不得委托同一家技术单位现场核查、编制技术报告。

受理时间:每周一至周三,8点30分-16点30分(法定节假日除外)。

2、专家审查。申请受理后,环境保护部按照所属行业将邀请专家对公司材料进行审查。专家审查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天。在送专家审查的同时,将技术报告送污防司司内各处室征求意见。

3、技术审查会审查。污染防治司定期召开由环境保护部核查人员、特邀专家、技术核查单位和申请公司参加的审查会,形成审查意见。经审查符合核查要求的,报送司务会审议,审议通过后,进入公示程序;经审查尚有问题待查明或需要整改的,函告申请公司,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对问题进行整改后再行上报;经审查不符合环保核查要求的,函告申请公司。

4、司务会审议及公示。经技术审查会和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符合环保核查要求的,报送司务会审议,审议通过后,经部主管领导批准后,进入公示程序,向社会公示10天。主要在环境保护部和相关省级环保部门政府网站、中国环境报上公示核查情况。对于公示期间有投诉的,环境保护部将予以调查核实。

5、征求意见。申请公司核查情况经公示无异议的,送环境保护部部内相关司局征求意见,如无异议,经部主管领导批准后,提交部常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的,将核查结果函告中国证监会,

并抄送相关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申请核查公司。

6、工作时间。环境保护部一般在受理核查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上市环保核查,公司补充材料、进行整改的时间、因投诉调查核实的时间不计在内。

7

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程序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doczj.com/doc/f53099114.html, For evaluation only.

五、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主要内容

对于首发申请上市的公司,环保核查的时段为正式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对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如属首次进行环保核查的,同前者;如属于再次进行环保核查的,则核查时段按接续上一次环保核查时段确定。

按照环境保护部有关环保核查的工作程序要求,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主要(含募集资金投向项目)包括以下十二个方面。

(一)“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

1、申请者应达到的要求:新、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100%,并经环保部门验收批复。在核查时段之前存在未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竣工验收的违法行为,除如实反映该违法情况外,申请者应按照环境保护管理的要求,向企业所在地市级以上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进行环保调查和验收。

核查时段内项目没依法履行环评审批或“三同时”验收制度的,申请者应立即履行相关的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2、对从事生产经营的实体逐一进行核查,查阅环评报告、环评批文、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批复中载明的环境保护要求,并核查落实情况。

(1)新、改、扩建设项目依法执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竣工验收手续(附环评批复文件和竣工验收批准文件)。

(2)核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保审批文件中规定的环境监测计划和其他环保要求的执行情况(以列表的方式,按环

境介质逐一列出环境监测内容、及其他环保要求,根据现场核查结果说明执行情况)。

(3)存在未执行环评制度的项目的,应详细说明实际情况,并履行审批手续。

(4)存在未依法进行“三同时”竣工验收的,申请者应立即与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组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5)对于未按要求开展环境监测的,应提出整改实施方案,并按规定补作监测(必须提供最近一年监测报告)。申请者还应承诺一旦申请上市或再融资成功,将按年度向社会公布环境监测信息。

(二)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

1、申请者应达到的要求: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并领取排污许可证,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2、查阅申请者下属各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排污申报登记表、当地环保主管部门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明,以及环保主管部门发出的缴费通知单和缴费收据。

(1)核查连续36个月企业报送环保主管部门的排污申报登记表中污染物排放情况;

(2)当地环保部门向企业颁发的排污许可证中规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

(3)企业出示的有效的污染源监测数据,以及满足排污许可的情况;

(4)依法缴纳排污费的情况;

企业所在地未实行排污许可和申报登记的应予以说明。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COD和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得到落实。完成各级环保部门给企业下达的其它污染物总量指标。

2、逐一了解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是否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对象,对于属于减排对象的企业,逐一载明:

(1)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的COD和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附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减排任务通知书);

(2)企业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情况,附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措施。

如果没有总量减排任务,应由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

(四)污染物排放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以地级市以上环保部门监测站的监测报告为准,并需提供相关的环保设施建设、运行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核查监测,以评价污染物排放现状)。

2、核查污染源的位置及配备的相关设施,并查阅有法律效用的环境监测报告。

(1)污染源设置的规范化以及自动监控系统(技术报告中说明国家、地方环保部门对核查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的执行情况)。

(2)依据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的定期监测报告、

在线监测数据、验收监测数据,分年度评价核查时段的各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定期监测数据与在线监测数据对达标评价结果不一致时,应取定期监测数据评价结果)。

(3)排放设施不规范、环保设施运转但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况,应详细说明原因、以及目前是否已经采取了工程措施;未采取措施的,申请者应该制定整改方案;正在实施整改措施的,应说明进展情况。

(五)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和危险废物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依法无害化处置达到100%。

2、按不同类别废物进行核查,包括现场核查临时和永久贮存设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应配套的环保设施是否完备及运行,查阅有关废物综合利用和转移的记载;准确地说明废物的最终去向。

(1)核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类型、数量、贮存、运输和处理处置方法。属于综合利用的,应说明综合利用的方式。

(2)配备填埋场的,应说明填埋场配套环保设施完备情况和使用情况。

(3)有焚烧处理装置的,应说明焚烧处理装置的合法性(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和尾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4)对于有控制距离要求的固废处置设施,应说明周边的环境条件,并确认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标准的要求。

(5)场内使用临时贮存设施的,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

要求。

(6)产生危险废物而又不具备自行处置能力的企业,附接收危险废物单位的相关资质证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7)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处置方式,立即整改,并附整改措施或方案。

(六)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到95%以上。

2、逐一进行现场核查,并拍照片。并应确认现场核查期间各生产经营企业是出于正常运营状态,环境保护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发现环保设施存在停运、闲置的现象,应向申请者了解具体情况。

(1)根据核查时段内环保设施的运行、维修记录,现场确认环保设施的完备并与生产设施同时正常运行。

(2)核查环保设施的工艺、设计和实际处理能力、设计和实际处理效率;确认环保设施处于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状态。

(3) 对于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或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应详细说明原因、以及正在采取的工程措施、效果等。

(七)不使用违禁物质与符合产业政策情况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产品、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不含有或使用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禁用的物质,使用的工艺、设施等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要求。

2、通过查阅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产品和副产品清单,确认不含有或未使用国家法律、法规、

标准中禁用的物质,以及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中禁用的物质。进行现场核查,确认现有使用的工艺、运行的生产设施是否有属于国家明令取缔或淘汰的工艺、装置。

专门说明融资投向项目(包括在建项目)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环保要求的相符性。

(八)企业环境管理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2、查阅企业的组织机构架构图,确认企业环境管理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配置的人力资源;对于使用、生产、加工、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补充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的核查。

(1)核查企业环境管理机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和环保档案管理情况。

(2)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说明重大危险源及分布,环境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应确认有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设施和装备;说明在环保核查时段内重大环境风险事故及处理情况。

(3)对于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管理制度、环保档案不完备的,应提出整改措施。

(4)应急预案、应急设施和装备未满足要求的企业应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

(九)环境纠纷及环境污染事故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模范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核查时段内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2、查阅企业有关环保档案材料、说明核查企业是否受过环保行政处罚、是否发生过环境纠纷、以及发生过针对企业的环保诉求信访或上访,是否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其他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对出现上述违法违规情况者,应对投诉内容、调查部门、调查情况、解决情况等详细介绍、并附调查部门的处理问题的文件。如发生过污染事故,应详细介绍事故的具体情况(包括整改情况)、是否引发环境污染事故、事故处理部门的定论(附正式文件)

(十)产污强度及清洁生产实施情况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单位产品产污强度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环保部门的评估验收。

2、说明各企业单位主要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在所属行业所处的水平。查阅企业有关清洁生产审核材料并现场核实,说明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情况,并附相关材料。

(十一)重金属污染防治情况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要求,未对周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重有色金属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生产企业根据行业性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料情况,判断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有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指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产生,现场勘查重金属污染物处理工艺及排放情况。说明是否按国办发[2009]61号要求建立特征污染物日监测制度,

每月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安装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公布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等情况。

(十二)环境信息披露情况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按照《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环境信息。

2、核实申请公司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情况,详细说明公开的方式、时间、内容以及效果等。说明向社会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情况。

(十三) 上一次环保核查承诺完成情况

1、申请者应达到下列要求:对上一次环保核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完成上一次环保核查承诺。

2、逐项说明对在上一次申请环保核查时,申请者针对环保遗留问题所制定的有关环保整改计划、方案的落实情况,以及整改后的效果。需要提供验收批复文件或监测数据的,应将复印件汇入附件。视情况提供现场照片或其他佐证说明完成情况。

对至今尚未完成的整改工作应清楚说明原因。

六、对环保核查技术报告编制单位工作要求

上市公司提交的环保核查技术报告是环保核查的关键性技术材料,应该能完整、真实地反映申请者在核查时段内的环境行为。为此,要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编制单位应逐一地对申请者下属各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核实,对在现场收集的各方面信息进行一致性分析:(1)逐一进行了现场核查,报告中记

录现场核查结果是完全真实的;(2)对于任何一个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报告中载明的信息是完整的;(3)各相关核查内容在时间、数据、执行标准等方面不存在相互矛盾。

(一)纪律要求

1、核查事宜咨询:

关于环保核查的相关规定公布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https://www.doczj.com/doc/f53099114.html,)。咨询电话:010-66556089、66556277,或发邮件至csc@https://www.doczj.com/doc/f53099114.html,。

除在环境保护部行政大厅受理外,各单位不宜自行或带企业来环境保护部送材料、咨询,不得为企业请托关系干扰正常的环保核查。

2、技术报告编制单位或者其技术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要求,坚持廉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如下行为准则:

(1) 报告编制机构及技术报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技术报告结论负责;

(2) 建立严格的技术文件质量审核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报告质量保证措施,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

(3) 必须依照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技术报告;

(4) 应当为企业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5) 在工作中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编造数据或者实施其它弄虚作假行为;

(6) 不得进行其他妨碍环保核查工作廉洁、客观、公平、

公正的活动。

3、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环保核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可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举报或投诉。

4、环保部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技术报告编制单位恶意规避法律法规,影响技术报告的客观、公正、真实性的,或者为企业请托关系干扰正常核查工作的,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在一定期限内停止受理由该单位编制的技术报告或取消资格,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二)业务要求

由于环保核查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要求编制环保技术报告的单位必须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掌握受核查上市公司的行业特点和污染特征,把好技术质量关,确保环保技术报告对上市企业和申请再融资上市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运行情况及相关环境影响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为环保核查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编制环保技术报告的单位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或事业法人单位,持有国家颁发的环境保护相关从业资质,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

2、有条件开展环境保护核查和技术报告编制工作,能够审核环境保护核查相关技术文件、环境保护监测报告,有能力识别和检查相关环境保护工程、污染防治设施。

3、具有专门部门开展环保核查工作;经过培训且取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不少于2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4人。

4、有健全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具有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5、技术核查单位核查业务范围实行分类管理,应具有环境保护部认可的资质,资质范围符合核查企业所属行业。

结合目前技术报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要求:

1、核查技术报告应加盖编制单位公章,附编制单位有效资质证书复印件,公司与编制单位的有效合同复印件。

技术单位法人代表应对本单位技术核查和技术报告编制工作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持证人员“揽私活”情况或无资质单位或个人借用资质证书情况,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2、核查技术报告应由包括1名项目负责人在内不少于3名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技术人员编制,注明证书编号,并由编制人员签字负责,保证报告的质量。

3、核查技术报告要突出重点,着重针对所需要核查的内容,逐一如实说清楚,其他无关紧要的内容一般不需要纳入。建议参考本教材中国环科院李彦武同志的《技术报告编制内容与方法》(试用)编制技术报告。

4、不能掩盖问题、避重就轻,为企业袒护,隐瞒事实,躲避敏感环境问题。对有公众举报违规并查实或弄虚作假的技术核查单位或专职技术人员,根据事实情况酌情给予通报或取消其技术核查资格。

5、不能按照规范要求编制报告,报告两次被退回或被责令重新编制报告的,将给予通报批评甚至可取消技术核查单位的资

格。

6、对环保核查技术报告编制质量高的技术单位和专职技术人员将予以适时通报表扬和推荐。被推荐单位应组织专职技术人员定期参加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环保核查培训班,及时掌握环保核查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等。

七、对专家及专家意见的要求

(一)对审查专家的要求

1、专家只针对公司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不与公司及技术报告编制单位直接联系,申请材料中确实无法判断的问题,在技术审查会时提问。

2、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格依照技术审查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公正地对技术报告做出审查意见。

3、禁止索取或收受核查企业、技术报告编制机构或个人馈赠的财物及给予的其他不当利益。

4、准时参加技术审查会。

5、为申请环保核查公司保守国家及商业秘密,将公司的申请材料及时返还污防司,勿将技术审查会的会议材料带走。

(二)上市环保核查技术审查会规则

1、由申请核查公司汇报环保核查情况,主审专家根据对技术报告的审查情况,对有关疑问进行提问,参会专家根据公司的汇报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公司(或技术单位)回答后,公司及技术单位回避,专家组内部讨论,形成技术审查会意见。

2、讨论涉及专家所在单位承接的技术报告,应当回避。

(三)专家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

1、对技术报告编制的总体评价

技术报告编制单位资质审查,核查时段是否准确,是否逐一地对申请者下属各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现场核实,是否能客观完整地、真实的反映申请者在核查时段内的环境行为。

同时,根据《首次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评分办法》(试行)和《上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打分细则》(试行)分别对申请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情况和技术报告进行打分,并将得分及减分原因填入打分表中。

2、公司概况介绍(要有文字说明,同时填写下列两表格)

简要说明公司的发展历史沿革、主营业务及规模、所属企业简况、融资的性质(首发或再融资等)、拟募集资金用途及数额、公司核查时段内环保投入情况和重大环保事件、企业周围环境敏感点情况(尤其应说明各企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情况)。 表1 ****公司核查范围内企业概况

序号公司

名称

(简称)所在省市

主要生产工艺、产品、

生产规模及生产状态

与母公

司关系

1

2

表2 ****公司募集资金投向项目概况

序号募集资金投向项目

名称

所属公司环评批复文号备注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