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体操教学中提高“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技术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中学体操教学中提高“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技术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中学体操教学中提高“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技术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中学体操教学中提高“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技术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中学体操教学中提高“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技术的

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摘要: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是中学体操教材单杠套路练习中的起始动作,它要求“蹬地、摆腿、引体、贴杠”等动作一气呵成。因中学生的力量相对偏弱,本体感觉不到位,容易出现动作脱节的现象,很难连贯性地完成该动作。因此,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力量等方面的训练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的技术动作特点,以提高学生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为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运动功能练习达到提高学生较好地完成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

撑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体操教学;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身体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4-0053-03

一、单杠教学内容与任务

单杠是体操教材的主要项目之一。单杠包括各种支撑、悬垂、摆动、回环、腾跃、屈伸和转体等非常丰富的动作,是锻炼身体十分有效的手段。中学单杠教学主要是在低单杠上完成各种支撑、悬垂、摆动、回环及上法和下法等简单动

作练习,用以作为健身、健心及实用性技能训练手段。其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上肢、肩带、腹背肌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前庭分析器官机能,使学生平衡定向能力得到改善。特别是通过各种姿势的“翻身上”“回环”等动作,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二、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技术原理及分析

从体操动作技术分类看,它是属于摆动动作中半回环动作,其技术要点是充分利用蹬地摆腿(向后上方摆腿)翻臀同时倒肩引臂,使身体重心升高并靠近器械轴来完成的动作。具体动作过程由站立悬垂开始,一腿向头上方摆起,一脚用力蹬地,同时屈臂引体使腹部靠杠,并腿后伸,转腕、抬头、挺胸,伸髋成直臂支撑。支撑时,两腿与杠垂直面的夹角在45°以上。从肌肉用力性质看,是通过肌肉强有力的收缩(腹肌、胸大肌、肱二头肌等),从而克服身体重力,这时肌肉工作的性质是克制性的。

三、一般性动作准备练习方法

1.肌肉动员练习

(1)肩部肌肉激活

起始姿势:俯卧于垫上。

动作过程:两侧手臂分别成“I”字、“Y”字、“W”字、“T”字进行练习。

练习要点:“I”字、“Y”字、“W”字、“T”字分别练

习时大拇指朝上,在完成一定数量的同时更要保证动作完成的质量。

(2)臀肌激活

起始姿势:侧卧于垫上。

动作过程:以右侧臀肌激活为例,侧卧于垫上,屈髋屈膝,一手置于腰间,一手臂屈肘置于耳侧,双脚脚掌与背部在同一垂直面上,旋外90°。

练习要点:膝关节旋外90°时,两脚跟不分离。

(3)腹部肌群激活

起始姿势:仰卧姿势,勾脚尖,小腿与大腿成90°,大腿与躯干成90°,双臂与躯干成90度伸直。

动作过程:左腿伸直的同时,右臂上举,还原至开始姿势,交换做。

练习要点:确保骨盆在交换手和腿的时候不倾斜,保持骨盆的水平位置。

2.动态拉伸练习方法

(1)腕关节拉伸

起始姿势:跪立姿势。

动作过程:将手撑于地面,手指向前重心前移做拉伸动作,然后手指向后重心前移做拉伸动作。

练习要点:拉伸循序渐进进行。

(2)背?肌拉伸

起始姿势:跪姿。

动作过程:向后靠近脚后跟跪坐,双手伸向前方,手臂和上体伸直或侧弯,肘部离开地面,然后尽可能远伸,同时有意识下压,反复进行。

练习要点:练习时充分体验动作,动作幅度逐渐增加。

(3)髂腰肌拉伸

起始姿势:站成前后分腿蹲姿势。

动作过程:以左脚在前为例,右腿跪地,右臂上举,后背保持平直,向前倾斜拉伸,还原到原始位置,再反复进行。

练习要点:练习时注意感觉拉伸部位的准确性。

四、核心力量练习方法

(1)侧卧体侧屈

起始姿势:身体侧躺,双手抱头。

动作过程:髋部着地,保持双腿伸直,上体做上、下抬起,并且保持身体在同一水平面上。

练习要点:身体保持平直,腹部收紧。

(2)仰卧卷腹

起始姿势:仰卧躺在凳子上,膝盖弯曲90°,双手抓紧支撑物。

动作过程:臀部和膝盖在空中弯曲90°,膝盖向胸部运动,当膝盖贴近胸部时,臀部上举离开凳子,缓慢把臀部放下并恢复起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

练习要点:核心收紧,膝盖和臀部在空中弯曲90°。

(3)俯卧屈伸腿

起始姿势:上肢和躯干俯卧趴在凳子上,臀部垂直向下,膝盖弯曲;双手抱紧支撑物。

动作过程:双腿伸直,然后做上下摆动,再返回到屈腿动作,依次进行。

练习要点:核心收紧,臀部收紧。如果可以,建议练习者屈腿时膝盖和脚离地。

(4)元宝收腹举腿

起始姿势:仰卧姿势。

动作过程:双臂上举,双腿伸直,然后做举腿跟上体练习,再返回到仰卧姿势,依次进行。

练习要点:手尽可能触及脚面,举腿跟上体同时进行。

五、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1.专项力量练习

(1)斜身屈体直角引体

起始姿势:双手直臂握杠,屈体90°姿势,双脚搭于体操凳。

动作过程:屈臂引体将身体拉近杠子,身体成一条直线,还原起始姿势,反复进行。

练习要点:屈臂引体将身体拉近杠子后,身体要保持成一条直线,不能出现塌腰或翘臀现象。

(2)斜身直体引体

起始姿势:双手直臂握杠,身体悬空姿势,帮助者手扶练习者脚踝处。动作过程:屈臂引体将身体拉近杠子,身体成一条直线,还原起始姿势,反复进行。

练习要点:整个过程身体要始终保持成一条直线,不能出现塌腰或翘臀现象。

(3)悬垂屈体屈膝引体

起始姿势:面向杠子成站立姿势,双手握杠。

动作过程:直臂拉杠,屈膝屈髋,使身体悬空,屈臂拉杠引体,反复进行。

练习要点:练习时,每次尽可能下巴超过杠水平面。

(4)悬垂举腿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面向杠子,双手握杠。

动作过程:做屈腿或直腿举腿练习,连续重复。

练习要点:尽可能控制好身体,摆动幅度不要过大。

(5)悬垂摆动腿练习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面向杠子,双手握杠。

动作过程:举腿屈髋至90°,做交换摆动腿练习,连续重复。

练习要点:控制好屈髋角度,摆动腿时尽可能到最大幅度。

(6)穿杠前后翻练习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面向杠子,双手握杠。

动作过程:直臂拉杠,使身体悬垂,做团身穿杠前后翻,连续重复。

练习要点:团身要紧,控制好翻转的节奏。

2.专项技术练习方法

(1)垫上模仿练习

起始姿势:仰卧姿势。

?幼鞴?程:两手握体操棍,臂伸直,双腿伸直。练习时,摆动腿向后上方摆动,腹部贴体操棍向后翻滚,蹬地腿积极向摆动腿靠拢,成翻臀姿势。

练习要点:摆动腿向后上方摆动时,两臂要模仿屈臂拉杠,使腹部完成贴体操棍。

(2)跳上成支撑前翻还原练习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双手握杠。

动作过程:跳上成支撑,慢慢往前翻,当翻到其臀部基本向上时,用力翻腕还原成支撑姿势。

练习要点:练习时要以腹部为轴,贴杠进行前翻、还原的动作,体会以腹部为轴的动作感受。

(3)蹬物翻身上练习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双手握杠。

动作过程:脚踩在保护台(或体操凳)上慢慢向上,然后蹬离保护台(或体操凳),完成翻身上动作。

练习要点:屈臂引体,腹部贴杠。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单杠教学,虽然动作都不太难,但对上肢力量要求较高,并需要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因此,教授学生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过程中,除了掌握上述若干种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单杠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指导教育学生在掌握技术原理的同时,必须克服胆怯、怕疼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勇敢、顽强战胜自我,才能实现单杠教学目标。

(2)单杠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又要加强保护与帮助,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确保活动安全。

(3)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录像分析动作要点,反馈学生掌握动作情况,分析原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保护帮助方法。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张春伶,陈建勤.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的辅助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16(9).

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运动 一、填空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工具是.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是的,若以流水作为参照物,人是的. 4.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某人的中指长约. 5.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是20m/s,乙车速度是600m/min,丙车速度是54km/h,则三辆车 中速度最大的是车,速度最小的是车.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m/s. ! 7.在太空中遨游的地球同步卫星,以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8.月球到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8m,一束光从地球发出到月球反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s. 9.甲、乙两车站相距45km,汽车用3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1/3路程,通过剩余的爬山公路却 用了,则汽车在爬山公路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0.假设氢原子为一球体,其半径约为,问合__________cm,合__________m。 11.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10s内,前2s的平均速度是8m/s,后8s的平均速度是2m/s,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12.一物体通过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再通过另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在t1=t2的条件下,通过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在s1=s2条件下,通过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13、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 半路程骑自自行车。整个过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 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m/s。 14、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 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_。 ) 二、选择: 1.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B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C 进站的火车 D 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2.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信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河岸 B 山 C 山上的树 D 轻舟上的人 @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说明这子弹() A 速度很小 B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 速度为零 D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5.飞机上的乘客看到机场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飞机 C 机场建筑物 D 机场上的人 6.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 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 B 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C 甲、乙都向西运动 D 甲、乙都向东运动 7.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莫及.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计算题

物理运动类计算题典型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一、相遇问题 (基本思路,找出物理量与物理关系式,关系式一,二者路程之和。关系式二,时间关系。) 1.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辆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乙两地相距225千米,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甲、乙两车从相距2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追击问题 (基本思路,找出物理量与物理关系式,关系式一,二者路程相等。关系式二,时间关系。) 3.某人在商店里购买商品后,骑上自行车以5米/秒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骑行,5分钟后店主发现顾客忘了物品,就开摩托车开始追赶该顾客,如果摩托车行驶速度为54千米/时,摩托车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顾客?追上时离店多远? 4.甲乙二人进行短跑训练如果甲让乙先跑40米则甲需要跑20秒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6秒,则甲仅用9秒就能追上乙,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5.野兔在草地上以20米/秒的速度向前方50米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95米处以45米/秒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三、列车(队伍)过桥问题(基本思路,总路程=车长+桥长) 6.长130米的列车, 正在以16米/秒的速度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7.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四、回声问题 (基本思路,画出运动草图,列出速度时间路程方程,如果涉及两个物体,分别列出二者速度时间路程方程,再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即路程,时间有什么关系。) 8.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9. 人对着山崖喊话,喊话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340米,喊话人经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10.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五、平均速度问题 (基本思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中途的时间要计算到里面。) 11.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2.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测试题1

2015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图形的运动) 一、下面是平移的用“√”,是旋转的用“×”表示。(6分) □□□ □□□ 二、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10分) ()()()()() ()()()()()

三、选一选。(12分)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车身的运动是()现象,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拉圈 B.电风扇的扇叶转动 C.拨珠子 3、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①A. B. C. 4、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以折痕(不开口的这边)为对称轴画出 半个小人,再沿着画的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小人。 A.1 B.2 C.4

四、下面说法对吗?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国旗升降是旋转现象。 ()2、推拉抽屉是平移现象。 ()3、是轴对称图形。 ()4、平移和旋转都不改变物体的大小。 ()5、“晶”不是轴对称的汉字。 五、想一想,填一填。(14分) 1、风车迎风转动属于()现象。 2、小熊举重属于()现象。 3、天安门城楼是()图形。 4、轮船在大海里航行属于()现象。 5、□▄○都是()图形。 6、小朋友滑滑梯是()现象。 7、红领巾有()条对称轴。 六、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8分)

七、涂一涂。(9分) 1、把可以平移到黑色小鱼的鱼涂上你喜欢的颜色。(5分) 2、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颜 色。(4分)

八、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重合?连一连。(6分) 八、写出时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12分)

初中物理:常见运动计算题类型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例: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例: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例: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 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四.回声问题(时间相同) 例: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五.声速问题 例: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六.爆炸问题 例: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七.车费发票问题 例: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八.列车时刻表问题 1.(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 ⑴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距离为多少? ⑵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⑶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一填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四、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五、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六、1. 把图中的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 2. 把图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七、在陀螺上怎样画转动后看到的是一个红色的圆盘。

八、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灰色的图形重合?并标上记号。 5. 观察下图,判断从前面到后面每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上“平移”或“旋转”. 1、时针运动是()现象,拉抽屉是()现象。 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现象,车轮运动属于()现象。 3、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4、分别画出把图形向下平移3格,和向右平移10格后的图形。 5、在方格里画出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6、把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

图形的运动单元测试1(学生)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初一科目:数学课时数:3 课题图形的运动章节测试 教学目的查漏补缺;考前模拟. 教学内容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如果某个图形绕着它的中心点旋转180°后能够与原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2.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翻折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我们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3.长方形有条对称轴. 4.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5.圆有条对称轴. 6.图形在平移、旋转变换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图形的和不变. 7.国旗上的五角星是旋转对称图形,它的旋转最小角度是. 8.在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共有个. 9.在长方形、正方形、圆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个. 10.如果△ABC与△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那么△ABC与△DEF的关系是. 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BC上有一点E,延长AB至F,使BF=BE,AE的延长线 交CF于G,则线段AE与CF的关系一定是. 12.小明从镜子中看到电子钟的显示屏上的时间为15:20,那么实际时间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香港于1 997年7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它的区徽图案(紫荆花)如图所示,这个图形( ) A.是轴对称图形; B.是中心对称图形; C.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15.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1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7.在下列旋转对称图形下面的括号中,写出旋转的最小角度.18.画出下列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9.标出下列各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中心,用字母O注明.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盐城市区支付宝共享单车几乎遍布了每个小区,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自行车上为了减小摩擦的地方是 A.自行车把手为橡胶材质B.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 C.在自行车轮轴处加润滑油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自行车的车把为橡胶材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自行车的轴承中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可以减小摩擦,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在水平面上移动,乙在斜面上运动,则甲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所以甲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中受到的摩擦力.所以A错误;

B.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此B正确; C.在乙中,拉力不仅要克服摩擦力的大小,还要克服重力,所以拉力大小大于摩擦力.所以C错误; D.这两次实验中,控制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D错误. 3.在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D.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大小不变,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 乙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故D正确. 4.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 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运动轨迹与图像课堂及答案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运动轨迹与图像课堂 题型一:找特殊位置运动关系 例1:如图所示是张老师晚上出门散步时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若用黑点表示张老师家的位置,则张老师散步行走的路线可能是 D A . B . C . D . 例2;某仓储系统有3条输入传送带,3条输出传送带.某日,控制室的电脑显示,每条输入 传送带每小时进库的货物流量如图(1),每条输出传送带每小时出库的货物流量如图(2).若该日,仓库在0时至5时货物存量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则下列正确说法共有( C ) ①该日0时仓库中有货物2吨; ②该日5时仓库中有货物5吨; ③在0时至2时有2条输入传送带和1条输出传送带在工作; ④在2时至4时有2条输入传送带和2条输出传送带在工作; ⑤在4时至5时有2条输入传送带和3条输出传送带在工作;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60°,AB = DC =2, AD =1,R 、P 分别是BC 、CD 边上的动点(点R 、B 不重合, 点P 、C 不重合),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设BR=x ,EF=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C A B C D y x O O x y 1 2 3 1 O x y 1 2 3 1 1 2 3 1 1 3 2 1 y x O F E R P B C D A

题型二:函数表达式 例1: 如图,点E 、F 是以线段BC 为公共弦的两条圆弧的中点,6BC =. 点A 、D 分别为线段EF 、BC 上的动点. 连接AB 、AD ,设BD x =,2 2 AB AD y -=,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C ) 例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 A B C D A →→→→匀速运动一周,则点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 例3:矩形ABCD 中,8cm 6cm AD AB ==,.动点E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点B 以 2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B 停止,动点F 从点C 同时出发沿边CD 向点D 以1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D 停止.如图可得到矩形CFHE ,设运动时间为x (单位:s ),此时矩形ABCD 去掉矩形CFHE 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单位:2 cm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下图中的 A 例4;用{}min ,,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 2 min ,2,10(0)y x x x x =+-≥, 则y 的最大值为 C A .4 B .5 C .6 D .7 F E B C D A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练题(三)(2018年春) (P28—38图形的运动) 一、画一画。(24分) (1)画出线段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2)画出线段A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 (3)三角形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 (4) 三角形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 二、填一填。((1)题8分, (2)题6分, (3)题9分, (4)题8分,共31分) 1.仔细看图,填一填。 ①△先向( )平移了( )个方格,又向( )平移了( )个方格。 ②☆先向( )平移了( )个方格,又向( )平移了( )个方格。 2.图中,图形①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到图形( )所在的位置。 图中,图形②绕点O 遂时针旋转( ),到图形③所在的位置。 3.(1) 图形A 绕O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 再旋转( )得到图形C ,再旋转( )得到图形D 。 (2)图形B 绕O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 )。 (3)图形D 绕O 点( )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C 。 ④ ① ② ③ O

4.(1)图形B是图形A绕O点( )方向旋转( )后,又向( )平移( )个方格得到的。 (2)图形D是图形C绕P点( )方向旋转( )后,又向( )平移( )个方格,再向( )平移( )个方格得到的。 三、画出变换位置后的图形。((1)题8分,(2)题8分,(3)题5分,共21分) 1.(1) 将图B绕点M顺时针旋转90°。 (2)将图B向右平移10格,画出新图形。 2.画一画。 (1)把图A向右平移5格后,再向下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C。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

3、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BC,要探究∠B与∠C的关系,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如图2、3)。请你分别说明图形的形成过程,同时判断∠B与∠C的关系并叙述理由,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请在图1中画出你的方案。 一、旋转 1.旋转的概念 1.在下图中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画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而形成的新图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转到位置P′,像这样的运动 就叫做旋转(rotation),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旋转中心。 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 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 为旋转角。 “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意味着图形上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注意:图形旋转时,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但每个点所经过的路线不同。 (1)(2) (3) (2) (1) F E E A D C C D A C D A B B B G

2.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 运动。 A.2 B.3 C.4 D.5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一瓣经 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2.旋转的决定因素: 如图(1),点A绕着点O转过80°到了点A′的位置,那么点A′与点A称为对应点,点O就是旋转中心,而∠AOA′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80°。 如图(2),线段AB绕着点O转过60°到了线段A′B′的位置,那么线段A′B′和线段AB称为对应线段,而点B′和点是对应点。 如图(3),△AOB绕着点O旋转45°到了△A′OB′的位置,那么图中旋转中心是点,旋转的角度是,对应点是,对应线段是,∠A与∠A′称为对应角,图中对应角还有。 归纳从三个图形中我们可以发现: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图形的旋转是由和决定的。 3、操作探索活动 1、将三角尺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EC的位置,度量∠ACD与∠BCE的度数,线段AC与DC,BC与EC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2、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B′C ′的位置,度量∠AOA′、∠BOB′、∠COC′的度数,线段AO与AO′,BO与BO′,CO与CO′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B D A C E O B C A B A′ (1)(3)

初中物理计算题训练

2018年04月18日一中的初中物理组卷 一.计算题(共50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 =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井深10m,物体重G=4×103N,汽车重G 车 ×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5倍。请计算: (1)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2m/s,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4)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2.如图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在用轻绳绕成的滑轮组。悬挂的重物G=4.8N,当重物 =1.8N;当重物匀速上升时,手对轻静止于任意位置时,手对轻绳的拉力均为F 1 绳的拉力为F =2.0N,且物重上升过程中动滑轮恰好转过1圈。已知动滑轮周边 2 凹槽的周长C=0.3m,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重物上升过程中的有用功、总功以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配重M单独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压强为3×105帕,将配重M用绳系杠杆的B端,在杠杆的A端悬挂一滑轮,定滑轮重150N,动滑轮重90N,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5:3,由这些器材组装成一个重物提升装置,如图所示,当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210N的物体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重M对地面压强为1×105帕。(杠杆与绳的重量、滑轮组的摩擦均不计,g=10N/kg) (1)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配重M质量是多少千克? (3)为使配重M不离开地面,人对绳的最大拉力是多少牛顿?

4.如图甲所示,打捞船利用电动机和缆绳的拉力从水库底竖直打捞出一实心金属块,如图乙表示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与金属块上升时间t的关系。已知:0~80s时间,金属块始终以v=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t=80s时,金属块底 =1×103kg/m3,g取10N/kg,金属部恰好平稳的放在轮船的水平甲板上,已知ρ 水 块上升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不计,求: (1)原来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h; (2)金属块的密度ρ 5.将底面积为2S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物块竖直放在容器底部,其横截面积为S,如图1所示,然后向容器缓慢注入某种液体,物块始终直立,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液体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完成下列任务: (1)判断物块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并写出判断依据; 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求注入液体的质量为m 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求注入液体的质量为m 1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本章小结 专题复习:图形运动 教案

专题复习:图形运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图形三种基本运动,掌握图形运动性质,会正确画出运动图形; 2.通过解决图形运动问题训练,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解题能力,积累相关解题经验,进一步体会化归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画出运动图形,图形运动问题中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 1.师生一起回顾图形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2.图形运动特性. 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三种运动变换后, 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改变与原来图形的位置. 图形经过三种运动变换后常常与原图形组成新的图形,形成新的数学问题.. 二例题选讲 例1 在△ABC中,AB=AC,∠A=80°,将△ABC绕着点B旋转,使点A落在直线BC 上,点C落在点C1,则∠BCC1=_________. 分析: 旋转问题要理清三要素,即绕什么点旋转(旋转中心),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 本题因为没有指明旋转方向,所以要分类讨论. 情形一:顺时针旋转,如下图所示预设: 平移、翻折、旋转. 情形一 ∵AB=AC, ∴∠ABC=∠ACB. 又∵∠A=80°, ∴∠ABC=50°. 进一步 感知三种运 动形式,导入 新课 1巩固掌 握旋转问题 三要素,2帮

情形二:逆时针旋转,如下图所示 ? C 1 C B A A 1 例2 已知菱形ABCD 边长为4,∠B =60°,P 为BC 上点,BP =1,将线段A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使点P 落在边CD 的点E 处, 则△ACE 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 据题意得: ∠CBC 1=∠ABC =50°, BC =BC 1 ∴∠BCC 1=∠BC 1C =65°. 情形二 ∵AB=AC , ∴∠ABC =∠ACB . 又 ∵∠A =80°, ∴∠ABC =50°. 据题意得: ∠A 1BC 1=∠ABC =50°, 助学生掌握画旋转图形的基本方法,知道旋转方向不确定时要分类讨论,3体会应用旋转不变性解决问题方法,

厦门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厦门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 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2.下面第()个图形是“小房子”在“小河”水中的倒影。 A. B. C. D. 以上都不是 3.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是()。 A. B. C. D. 4.下面图案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5.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 B. 等腰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边三角形6.下图中,甲、乙两图的周长相比,结果是()。 A. 甲长 B. 乙长 C. 一样长 7.下列图形中有4条对称轴的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等腰梯形 D. 圆8.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9.小红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并在中央打一个孔,然后将其展开,展开后的图形不可能是()。 A. B. C. 10.下面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 A. E B. N C. J 11.下列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12.下图所示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3.风扇转动是________现象,推拉抽屉是________现象。(填“平移”或“旋转”) 14.空中缆车的运动可以看作是________现象,玩呼啦圈时哗啦圈的运动可以看作是________现象。 15.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不是的画“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教室的玻璃窗户的开和关是________现象,电风扇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 17.平行四边形________轴对称图形。 18.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________。 19.拨动算盘是________现象. 20.格子里的图案是怎样运动的? 先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 三、解答题 21.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测试题 知识与技能(共72分) (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 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B.自行车C.树木D.房屋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 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D.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D.以上都有可能 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10.8km/h、v乙=0.2km/min、v丙=2.8m/s,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A.v甲>v乙>v丙B.v乙>v甲>v丙 C.v丙>v甲>v乙D.v甲>v丙>v乙 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 D.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有受力物体 10.图11-16所列情形中,二力平衡的有() 11.水平飞行的飞机在目标的正上方空投一个木箱(如图11-17),则木箱落地时 的位置() A.在目标处B.在目标的前方 C.在目标的后方D.无法确定 1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在匀速上 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最新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分类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分类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3.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4.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5.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6.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7.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8.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9.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10.某人以5米/秒的速度走了全程的1/2,又以 3米/秒的速度走完剩下的一半路,求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1.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江水的水流速度是V2(V1>V2),现该船在A、B两地行驶,求该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12.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前20米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中间5米用了1.5秒,最后又用了4.5秒走完全程,已知它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3米/秒,求它在最后4.5秒中的平均速度。 1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 四.回声问题(时间相同) 14.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5.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16.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15℃) ------------------------------------------------------------- 五.声速问题 17.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18.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 六.声速测距问题 19.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想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 2.平移作图时,要找准平移方向,还要数清平移的( )。 3.旋转变换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 4.看图填一填。 (1)图形1绕点A( )旋转90°到图形2。 (2)图形2绕点A( )旋转90°到图形3。 (3)图形3绕点A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1。 (4)图形4绕点A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3。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游戏中,( )是旋转现象。 A.踢毽子 B.玩碰碰车 C.荡秋千 D.捉迷藏 2.下面各组图形中,经过平移可以重合的是( )。 A. B. C. D. 3.下列图形中,有2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4.三角形从(1)平移到(2)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 )。

A.方向向左,平移了4格 B.方向向右,平移了4格 C.方向向右,平移了6格 D.方向向左,平移了6格 三、标出狗图中的序号并说明每块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四、将下面的图形绕点O分别顺时针旋转90°、逆时针旋转90°。 五、按要求作图。 1.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把整个图形以点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 3.旋转后,把整个图形向右平移9格。

六、下图是被打乱的4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右图? 七、根据学过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参考答案 一、1. 3 1 1 2. 距离 3.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 (1)逆时针(2)逆时针(3)180°(4)90° 二、1. C 2. B 3. B 4. C 三~七、略 测试题二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1.平移的画“√”,旋转的画“○”。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第一组[图形的运动] 一、我来看一看。 1、在下面图形或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A 8 中 2、在照镜 子的画面 中,是镜 子里看到 的样子画 “√”, 不是镜子 里看到的 样子画“×”。

3、在下面物体的运动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二、我来画一画。 1、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吗? 2、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平移3个格。 3、接着向后画一画。 4、按规律接着画下去。 (1)() (2) 三、我来填一填。 1、连一连。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钟摆的运动 在算盘上拨珠平移电梯的运动 风扇叶片的运动火车的运动 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旋转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2、写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3、仔细观察,再填一填。 小鱼先向()平移()格,再向()平移()格,又向()平移()格,最后向()平移()格。 4、想一想,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直的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

叫()图形,那条直直的线就是()。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2)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①衣服上拉链的运动是()现象。 ②游乐园里摩天轮的运动是()现象。 ③苹果落地的运动是()现象。 ④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5、张强说以下的图形隐藏着他家的电话号码,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 张强家的电话号码是()。 四、按要求填图。 参考答案 第一组[图形的运动] 一、1、√、√、√、√、√、×、√、×、√、√、√、√、 2、×、√、×、√ 3、☆○☆○☆○ 三、 2、直钝锐钝直锐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右,10;上,5;左,8;下,2。 4、(1)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4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1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1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 路程s = s2=64cm s3=90cm 1 时间t =2s t2= t3=6s 1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方法2:v3=(+)÷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选填“方法1”或“方 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2.一列长为l=1500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运动中所受阻力为 f=4×105N.在要通过某长度为L=600m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t1=4s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v1=340m/s,求: (1)列车机车提供的牵引力F; (2)列车的行驶速度v2; (3)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 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4.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