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社会政策

老年人社会政策

老年人社会政策
老年人社会政策

论我国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

班级:2012级行政管理(2)班

学号:32012010031

姓名:艾则孜?艾买提

摘要:老龄化是现在讨论比较广泛的一个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寿命预期越来越长,我国也已经正式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而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政策,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人社会政策现存问题的分析,并且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试图为我国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献计献策。

关键字:老龄化;社会政策;制度改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于或等于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于7%的社会现象。截止到2002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6.06亿。已经有68个国家和地区迈入了老龄化社会。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1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20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所占人口比重也在不断加大,人口高龄化显著。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亿左右,占到总人口的1/4.2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老年人本身面临的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自身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经济供养问题。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是老年人供养的最基本内容,是满足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前提。在养老方式上,家庭供养虽然仍然是我国现阶段养老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与传统意义上

1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徐光瑞韩力2014年04月09日

2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徐光瑞韩力2014年04月09日

的家庭养老已有本质的不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生育子女数的减少使得家庭规模缩小。由生育子女数减少引起的家庭规模缩小,不仅使主要依靠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的赡养人的经济压力增大,而使生活照料的压力增大。由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家庭规模缩小,则会使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生活照料的压力相对增大,而在经济供养上仍然由多子女共同承担。对于完全依靠子女养老的老年人,如果只有一个子女,则一旦其子女意外死亡或失去经济收入来源、陷入贫困便丧失了经济供养或生活照料的保障。

第二个遇到的问题就是医疗保健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与年龄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的提高也日益突出。老年病的医疗护理费用在生命周期总费用中的比例将呈提高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还很低,社会化程度不高,给老年人及其供养的子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压力。

除此之外,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照料服务问题、权益保护问题等一些问题也在困扰着老年人。随着少子化、家庭规模的缩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照料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社会对此领域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的比例也很大,也有很多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子女白天去上班,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因此,这些老年人平时非常孤独,精神生活极度匮乏。老年人又是弱势群体。在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在这方面关注度还比较低。

2、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这导致了在一些地方,劳动力供给的不足,而且这种情况在今后可能会越来越普遍。这也导致老年抚养系数的不断扩大,使得社会抚养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老龄化也使得国家用于老年人口的各项费用比重也不断增加,使得国家财政用于其他领域的资金份额不断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于1996年6月10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顾老人”。3然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少子家庭和失独家庭根本无法做到这些。

老年人也是发病率很高的群体。伴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这给本来就不太宽裕的医疗保健体系造成了重大的冲击。老龄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这种影响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人口老龄化是今后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对应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这需要一些因地制宜地对策。

首先在城镇方面,应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养老保险体系。因为现在实行的“个人帐3中国政府网

户”,存入的基金甚至不能满足当期的支付,“个人帐户”只起到了支付退休金的作用,基本是“空帐”。但是想要填补这个“空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量支付社会保障的转制成本。填补了这个空缺,才能顺利的建立健全的、规范的养老保险体系。

在农村方面,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现阶段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加大社会养老份额,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养老的一体化。

养老不能一直是政府为主体,应该加强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发展护理型养老设施。而政府应该重点保障低保家庭、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等困难老人的养老。

老年人也许会成为一种社会负担,但是从现实说,老年人也是一种社会财富。他们丰富的阅历,能给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应该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我国实行性别、职业差异的退休年龄制,与那些预期寿命与我国同水准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普遍较低。因此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对于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和需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有条件的老龄工作机构可帮助把退休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织起来,让他们为企业界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今后可能会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能让老年人充分发散他们的余光,实现晚年的人生价值。

老龄化并不是一件灾难性的过程,它只是一种社会的转型。只要正确的对待老龄化,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政策法规,一定能让我国社会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价值,实现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四、参考资料

[1]《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社会科学网

[3]《中国经济时报》 2014年04月09日版

[4]中国政府网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责任编辑:省老年学学会发布日期:2008-12-21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给制定老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其所属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承担并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并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性老年人口状况调查。调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获得了丰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160个市(县)、640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调查时点为2000年12月1日,调查对象是抽样围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分城市问卷、农村问卷和城乡社区问卷。调查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方法(2),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0225份(3),其中城市10171份,农村10084份。获得社区问卷160份,其中城市80份,农村80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 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2000年调查(4),城市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8496元,较1992年的(5)2053元增长了3.1倍;农村老年人达到2232元,较1992年的832元增长了1.7倍。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00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1992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1992年达到50%的有自来水、电视机、电风扇和洗衣机等4种;2000年增加到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1992年的92.0%增加到2000年的93.4%,电视机从88.2%增加到95.2%,电风扇从77.3%增加到78.3%,洗衣机从51.5%增加到70.6%。除了上述4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冰箱和室厕所,煤气拥有率从49.9%上升到77.4%,从7.6%上升到71.1%,电冰箱从46.6%上升到65.9%,室厕所从38.0%上升到68.9%。 在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达到50%的有电视机和电风扇2种,其中,电视机拥有率从1992年的47.4%上升到2000年的76.0%,电风扇从44.3%上升到52.1%。同时,自来水拥有率大幅度增长,从0.9%上升到39.2%。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 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4.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 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5.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 性资源。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6.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包括效用论价值和本质论 价值。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 7.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 看法。价值观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体。 8.社会政策执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决议、意见等 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广义的执行:是指执行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实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9.社会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应用特定的方法,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可 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决定社会政策继续、调整或终结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 10.社会政策效果:指由社会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目标团体和社会环境所达到的状 态。 11.社会政策调整:指社会政策制定者依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 予以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行为。 12.社会政策终结:指经过由政府组织或社会自发的政策评估之后,社会政策决策者或制定 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政策、计划、功能或组织予以终止或结束的一种行为。 13.社会政策周期:指社会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完整 的运行过程。 14.社会政策效力:指一项社会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强调(1) 客观性(2)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法律效力(3)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包括正效力与负效力。 简答题 1.社会政策基本特征: 一、社会政策是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治措施。 二、社会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社会政策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下列哪项制度不属于我国社会政策法规体系范畴:( ) A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C 省人大选举规程 D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不属于我国社会政策法规体系范畴的是省人大选举规程。 第2题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制定的《人权公约》已经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成为各国人权保护的基本指导准则。这说明:( )。 A 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是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组织内部事务的 B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事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C 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性,涉及价值选择问题,其价值选择一方面受社会主导价值倾向的左右,另一方面也受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和态度以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影响 D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不仅仅是政府,其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也可以基于公共利益来制定公共政策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公共政策的制定方不仅仅是政府,其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也可以基于公共利益来制定公共政策。 第3题

当前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 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 B 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C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D 兼顾社会中各地区、各阶层和各类人群的利益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第4题 20世纪70年代,针对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现状,党中央向全国党员和共青团员发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倡议。20世纪80年代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出台。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用法律来调节人口增长。这一现象说明:( )。 A 在当代社会中,政府政策往往要靠法律来进行实施 B 社会政策和法规关系密切,成熟的社会政策最后要由法规来确认和保证实施 C 针对一些社会问题,要先制定社会政策,然后才能转变为法规 D 通过社会政策或者法规都能够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要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社会政策和法规关系密切,成熟的社会政策最后要由法规来确认和保证实施。 第5题 关于社会政策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社会政策在经济方面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再分配功能方面:通过政府的税收、社会保障和福利供应来降低市场性的初次分配中出现的不平等 B 社会政策通过满足社会成员在就业、收入、住房、教育与健康等方面的基本需要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

(完整版)社会政策复习

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时期形成的 A.19 世纪初期; B.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C.20 世纪中期; D.18 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3.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范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 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 A.计划配置就业 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2106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国家对老年人的政策.doc

我国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相关政策与制度 2.1 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相关政策1996年8月,劳动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对老年人群体各方面权益通过了法律上的确认,此外,在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中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均相应规定。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出台(中发〔2000〕13号),对老龄工作的重大意义,老龄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老龄工作要点作了阐述。同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1部委发出《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确定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优惠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中,确定了福利性、非赢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5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中宣部、全国总工会等21个中央、国务院有关机构及人民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5〕46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就老年人优待工作出台的文件,也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之后的又一部老龄工作国家级政策性文件。《意见》提出,全社会应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优待;对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优待,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乡贫困老年人要按规定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医疗机构应为老年 人就医提供方便和优先优惠服务,如减免老年人普通门诊挂号费和贫困老年人家庭病床出诊费、提供免费体检等;提供生活服务优待,采取多种措施,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维权服务优待;提供文体休闲优待,努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同年,国家民政部出台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随后,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对“十一五”期间老龄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做了具体要求,指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2006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以全国老龄委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委发〔2006〕2号),提出在城市要认真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项政策,努力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在农村,要继续巩固家庭养老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特点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要加大对城乡贫困老年人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力度,切实保障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等。200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华人民

社会政策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社会保护:是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3、公共政策:政府或者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4、伊丽莎白济贫法:1602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社会福利法案,该法在实行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厂,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5、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综合。 6、公积金法案:是新加坡的一种社会制度法案,为了改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人民生活条件恶劣,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的状况。 7、剩余型模型:剩余型模型假定家庭和市场经济是满足个人需求的两个“自然”渠道和优先性的福利供给结构,当这些制度不能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制度才发挥作用,是一种补救性的制度,当正常渠道重新发会适当作用后,它就应当撤离出来。 8、制度型模型:制度型模型把社会福利看作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适当的合法的功能。 9、社会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10、民间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非营利组织的原则建立的组织,其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提供福利性服务。 11、就业组织(雇主):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一些个体雇主,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向其雇主提供各种福利性服务。 12、普惠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没满足的需要。 13、选择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14、社会政策受损者: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到相对损害的个人或群体。 15、弱势群体:①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低下的群体。 ②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 ③弱势群体的概念是按照人群的某种外部特征来划分类别,它往泛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 16、社会支出:政府社会支出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作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17、准市场模式: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18、社会政策议程:一般特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 19、社会政策评估:一是指对政策方案的评估;二是对社会政策具体行动及其效果的评估。 二、简答(书后习题) 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社会政策? 答:⑴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⑵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⑶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发展型社会政策对我国社会政策建设的启示

发展型社会政策对我国社会政策建设的启示 魏亚萍魏亚丽 2012-10-25 14:53:28 来源:《新疆社会科学》(乌鲁木齐)2009年3期【英文标题】The Enlightenment of Developmental Social Policy to Social Policy in China 【作者简介】魏亚萍,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北京100022); 魏亚丽,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内容提要】文章在梳理了有关西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观点及政策实践后,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并对重构新的社会发展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社会政策/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30(2009)03-0094-04 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实现社会公正、福利等特定的社会目标而制定的,是各种法律、条例、措施和办法的总称。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面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众多社会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地发展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政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实践需要怎样的思路来设计我国社会政策的具体制度和机制,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主要理论观点 1.发展型社会政策产生的背景 凯恩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说过:“人类的政治问题是要把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样东西结合起来。”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社会政策体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选择强调“公平”的普惠式福利政策引致政府沉重的福利负担而受到批判,到选择强调“效益”的福利私有化道路作为修正,“市场调节”作为主流思想一路凯歌,遍及全球。但人们很快就发现,市场并没有如许多政策制定者最初所设想的那样,成为解决福利困境的灵丹妙药。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烈变化、不断加深的贫富分化等诸多社会问题,各国政府以及学者们在探索新的福利政策的同时,重新反思了以往的社会福利政策,终于认识到公平、效率和自由这三样东西尽管都是美好的,而片面追求其中任何一种东西都会产生不“美”的结果。于是社会政策研究者尝试突破这种二元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改革思路,其中以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和梅志里的“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为代表。 2.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吉登斯认为,西方福利制度需要进行巨大的改革,将把消极的福利观转变为积极的福利观,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个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上,发挥社会各种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使它们对福利制度有更积极的贡献。原来的福利国家将被改革为“社会投资国家”,“社会投资国家的主要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人力资本上投资,而最好不要直接提供经济资助”②。这样社会上也

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 一、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政策概念的定义 1、多元视角 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1、什么是制度 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相通之处: (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及社会政策的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及社会政策的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8小题.每题1.0分,共18.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在欧美国家中,最早通过法令规定星期日为休息日,并限制童工、女工工作时间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德国于1889年颁布了《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规定70岁以上的人可以获得养老金,伤残者可以获得伤残救济金,此外,还以法令规定了工人星期日休息,并限制童工、女工的最长工作时间。 第2题 我国社会政策正从过去的“城乡二元社会政策结构”转向“( )的社会政策模式”。 A.城乡一体化 B.城乡差别 C.全国统一 D.东西部统一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我国社会政策正在从过去的“城乡二元社会政策结构”转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而缩小城乡之间福利水平的差距;建立起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服

务等方面的制度协调;将城市中外来劳动者和失地农民等纳入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中,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政策体系。 第3题 政府侧重向社会宣布政府的政策方向、原则及内容,其形式通常是以( )方式发布。 A.通知 B.意见 C.白皮书 D.公告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形式多样化,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党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向其下级组织下达政策指令,要求下级组织按照上级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要求办理某类公共事务,或者为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提供指导原则。此类文件常常以“通知”、“意见”等文件方式下发,有时候也以对下级上报请示文件的“批复”等信函的方式下发。另外一类则更侧重向社会宣布政府的政策方向、原则及内容,其形式常常是以“白皮书”等方式发布。还有一类政策文件既针对其下属组织及部门,又面向社会,这类文件常常是以“决定”、“公告”等方式发布。 第4题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的法规体系的是( )。 A.地方性法规 B.地方行政法规 C.地方规范性文件 D.中央与地方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社会政策知识点

社会政策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3、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4、社会歧视:是指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和群体因性别,种族,出生地域以及其他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5、社会政策评估:是指政策实施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社会政策的权威机构通过组织专门的调研及资料分析工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过程及其已产生的效果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 6、行动标准:是指在社会政策评估中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进展情况的标准即已投入的资金和已采取的行动是否达到了预先的计划 7、收效标准:是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收效的大小及质量的标准,即已采取的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收效,是否达到了该项社会政策预期的目标。 8、效率标准:是指对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评判,也即对其投入产出率高低的评判。 9、事实标准:对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收效中各种事实的评判与分析。 10、价值标准: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 11、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老弱病残和生活不幸人士等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款物救济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般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助以及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救助。 12、个人需要: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生活中的实际条件未能达到该社会认为应该达到的标准,因而引发各种问题。 二、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2)权威性3)价值性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背景:1)生活风险增加2)失去土地保障3)社区和家庭的保障和服务功能降低 3、欧洲工业化对社会政策实践的作用:积极作用:增加社会财富;消极作用:1)大量的劳动者生活质量降低;2)生活风险增大;3)导致贫困等社会问题严重 4、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的三个长处和两个不足 长处:1)蒂特马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可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验证的证据基础之上。 3)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坏处:1)单一的价值取向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

2013秋《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时期形成的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18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A)。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3.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范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D)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 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B)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 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10.(),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宣布将实行住房商品化的政策,提出个人可以新建、购买、拥有住房。 A.1979年 B.1980年 C.1982年 D.1988年

社会政策(山大网络教育练习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1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 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 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一、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二、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 三、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四、社会政策的试点 五、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 (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

社会学概论答案

社会学概论答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形考1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只要“不发达”国家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努力克服自己内部各种不利于现代化的因素,从各方面追赶发达国家,最终就会变成和现今的发达国家一样的现代化国家的论述是()。 A. 依附理论 B. 社会趋同论正确 C. 现代化理论 D. 世界体系理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是斯宾塞。 选择一项: 对 错正确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社区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规定的。 选择一项: 对正确 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系统的社会资本概念及理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 选择一项: 对正确 错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首先提出初级群体这一概念的是() A. 米德 B. 孔德 C. 韦伯 D. 库利正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血缘群体是最基本、最持久的群体形式。 选择一项: 对正确 错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有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工作方法是()。 A. 社会政策 B. 社区工作 C. 小组工作 D. 个案工作正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8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马克思最先阐述了社会冲突论思想。 选择一项: 对正确 错 题目9

电大考试题及答案社会政策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B)时期形成的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 18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A)。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3.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C )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范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 )。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A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 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10.(B),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宣布将实行住房商品化的政策,提出个人可以新建、购买、拥有住房。 A.1979年 B.1980年 C.1982年 D.1988年 1 1.(C)主张,国家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损害了个人自由,主张社会保障的最小化,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 A.社群主义 B.经典马克思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社会民主主义 12.生育津贴是指产假工资,正常产假为(A)。 A.90天 B.60天 C.75天 D.120天 13.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66年至197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C)。 A.建立阶段 B.发展阶段 C.停滞破坏阶段 D.恢复阶段 14.通过家庭财产状态调查对符合条件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现金支持或者物质帮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制度安排是(A )。 A.失业救助 B.失业保险 C.工伤保险 D.家庭津贴 15.针对一个具体的政策客体,根据其自身的逻辑框架,来分析其投入、活动、产出,看是否都根据计划,达到预定目标,这是(B)。 A.效果评估 B.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估 C.成本效率评估 D.赋权评估 16.(D)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A.法约尔 B.韦伯 C.塞拉蒙 D.西蒙 17.1998年7月3日,(B)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A.《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B.《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C.《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社会政策的运行

社会政策的运行 [单项选择题] 1、无论立法机关还是行政机关及执政党作为社会政策直接主体,它们相对于社会政策对象来讲,通常处于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优势地位,这说明社会政策直接主体有()。 A.主动性 B.权威性 C.严肃性 D.多元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社会政策主体权威性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政策直接主体身上。无论立法机关还是行政机关及执政党,它们相对于社会政策对象来讲,通常处于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优势地位。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社会政策主体特点的考查,社会政策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多元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考生要注意三个特点的不同表现形式。 [单项选择题] 2、老年人作为社会政策对象是与养老问题连在一起的,青少年作为社会政策对象是与未成年人保护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连在一起的,这说明社会对象的哪一个特点()。 A.被动性 B.差异性 C.连带性 D.多元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这两种情况表明社会政策对象总是与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或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强调的是连带性。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社会政策对象特点的考查,社会政策对象具有被动性、差异性和连带性的特点。 [单项选择题] 3、辽宁省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采取政府投入、部门包建、单位赞助、资源整合、开发商提供等渠道,全省累计投入约17亿元,主要用于改善社区公共用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解决了社区建设工作中“有地方办事”的问题。这是调动社会政策()的一种表现。 A.人力资源 B.财力资源

C.劳动资源 D.物力资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政府在实施社会政策时,往往会通过多种途径筹措物力资源,以便为社会政策实施扫清障碍。题干中的案例为调动社会政策物力资源的一种表现。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的考查,其中物力资源的调动方式往往通过多种途径筹措物力资源,以便为社会政策实施扫清降碍。 [单项选择题] 4、社会政策评估在整个社会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不包括()。 A.发现问题 B.政策分解 C.了解效果 D.监控过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社会政策评估在整个社会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点:发现问题、了解效果和监控过程。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社会政策评估意义的考查,B选项属于社会政策实施的一般过程的内容,所以不选。 [单项选择题] 5、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资料,进行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是()。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整合研究 D.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资料,进行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是定量研究。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社会政策评估方法的考查,社会政策评估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六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整合研究、个案评估、制度分析、比较分析。其中定量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单项选择题] 6、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A.制定方案 B.典型示范 C.建言献策 D.直接服务 参考答案:A

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

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 第1章 习题: 1、政策概念的定义。 参考答案: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它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讨论题: 1.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2.简述我国社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第2章 习题: 1、简述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在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该法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它国家所效仿。虽然该法在后来的执法过程中经过这样或那样的修订,但其基本原则和内容变化并不大,甚至1834年的《新济贫法》也仍然沿袭该法的基本原则。 2.欧洲“福利国家”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20世纪初期,欧洲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更加信任政府,希望政府在福利事务上做更多的事;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也对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讨论题: 1.德国社会保险法的社会控制性质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3.近年来我国社会政策有哪些新的发展? 第3章 习题: 1、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 参考答案: 理论研究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 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研究范式发生了转移。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 参考答案: 描述性分析; 过程分析; 评估; 规范性分析; 价值或目的取向。

讨论题: 1.社会政策科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社会政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3.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第4章 习题: 1、什么是社会需要? 参考答案:也可以表述为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2、社会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讨论题: 1.社会需要和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2.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有限性? 第5章 习题: 1、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参考答案:责任层次、角色层次、公共行政层次。 2、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服务领域的组织和群体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参考答案:商业性服务机构、初级群体、互助组织、就业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