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复习参考

《心理学》复习参考

《心理学》复习参考
《心理学》复习参考

《心理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析: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2、*心理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

反映。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的反映。

7、*思维:是借助中介物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8、*想象:是在头脑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9、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0、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心理过程。

11、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基本动力的

源泉)

12、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推动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

13、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需要的一种表现

方式)

14、能力: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15、气质:即通俗所称之“脾气”、“性情”,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

无好坏之分)

16、(理解)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个性

核心,先天与后天合金,有好坏之分)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

向性、个性心理特征)。P3

2、*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的

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内部感觉。知觉按对象分: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知觉按是

否符合客观实际分:正确知觉、错觉。

6、感受性和感觉或限存在着反比的关系。

7、知觉规律(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8、记忆过程:识记、保持与遗忘。P116

9、(必考)*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稳定在一

个水平上。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0、良好的记忆方法: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多通道协同记忆、阅读与试图回忆。

11、科学组织复习:复习要及时、复习要适量、复习计划要科学、适当的超额学习、复

习要做到经常性和多样化。

12、*思维环节(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具体化。

13、*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4、*思维品质:广阔性与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独立性与批判性。

15、(必考)*思维品质“独立性与批判性”特征:(1)不受他人暗示,(2)不盲从别人

见解,(3)独立思考问题,(4)不依赖现成方法、结论,(5)自控力强,(6)敢自我否定,(7)敢接受新生事物,(8)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16、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

17、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8、意志过程: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执行决定阶段。

19、意志品质: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20、(必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

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1、(必考)*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求得赞许的动机(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成就

动机(主导动机、外部动机、提高内驱力)、求知欲(内部动机、认知的内驱力)。

22、能力的分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

23、*性格结构: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品质)、情绪方

面的性格特征(主导心境)、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

24、(必考)*质类型:(1)胆汁质——很外向、快、强、不稳定、不灵活、直爽、暴躁

——“英雄型”。(2)多血质——外向、快、强、稳重、灵活、活泼、兴趣易变——“领导型”。(3)粘液质——内向、慢、强、稳重、不灵活、坚韧、注意难转移——“稳重型”。(4)抑郁质——很外向、慢、弱、不稳重、不灵活、观察敏捷、孤僻、多疑——“孤独型”。

三、简答题:

1、(必考)*应用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答:(1)充分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2、(必考)*高中生知觉特点?

答:(1)知觉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2)知觉更加全面而深刻。(3)通过知觉发现对象本质及因果关系。(4)知觉精确性不够,判断尚不够准,知觉特性尚不完善。

3、(必考)*情绪、情感对教学(学习)的影响?

答:(1)愉快平衡的情绪——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2)悲伤、烦躁、不安情绪——大脑处于最低活动状态。(3)“情境一致性效应”。(4)“心境依赖效应”。(5)愉快情绪抗抑郁、抗焦虑能力强。

4、*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答:(1)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4)学会控制情绪。

5、(必考)*心理健康标准?

答:(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5)正常健康的交往。(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心理学》考点摘抄:

1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18、*心理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

反映。

19、*思维:是借助中介物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20、*想象:是在头脑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

向性、个性心理特征)。P3

22、(必考)*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稳定在一

个水平上。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3、*思维环节(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具体化。

24、*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5、*思维品质:广阔性与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独立性与批判性。

26、(必考)*思维品质“独立性与批判性”特征:(1)不受他人暗示,(2)不盲从别人

见解,(3)独立思考问题,(4)不依赖现成方法、结论,(5)自控力强,(6)敢自我否定,(7)敢接受新生事物,(8)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27、(必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

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8、(必考)*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求得赞许的动机(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成就

动机(主导动机、外部动机、提高内驱力)、求知欲(内部动机、认知的内驱力)。

29、*性格结构: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品质)、情绪方

面的性格特征(主导心境)、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

30、(必考)*质类型:(1)胆汁质——很外向、快、强、不稳定、不灵活、直爽、暴躁

——“英雄型”。(2)多血质——外向、快、强、稳重、灵活、活泼、兴趣易变——“领导型”。(3)粘液质——内向、慢、强、稳重、不灵活、坚韧、注意难转移——“稳重型”。(4)抑郁质——很外向、慢、弱、不稳重、不灵活、观察敏捷、孤僻、多疑——“孤独型”。

31、(必考)*应用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答:(1)充分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32、(必考)*高中生知觉特点?

答:(1)知觉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2)知觉更加全面而深刻。(3)通过知觉发现对象本质及因果关系。(4)知觉精确性不够,判断尚不够准,知觉特性尚不完善。

33、(必考)*情绪、情感对教学(学习)的影响?

答:(1)愉快平衡的情绪——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2)悲伤、烦躁、不安情绪——大脑处于最低活动状态。(3)“情境一致性效应”。(4)“心境依赖效应”。(5)愉快情绪抗抑郁、抗焦虑能力强。

6、(必考)*心理健康标准?

答:(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5)正常健康的交往。(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就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射。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特定的刺激发生反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一切学习的基础一切学习的基础,人和动物出生后所学习的一切行为从生理机制上说都是条件反射。 4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有了神经过程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映。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即为诱导。 6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②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个体心理包扩: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揭示了人心理活动的共性。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10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

6、销售心理学纲要

第一节:业务员四条件 一、知识:1、自己商品 2、竞争商品 3、有关业界知识及趋势 4、法律、专业、税法、金融 5、常识 二、态度:1、礼貌 2、仪表 3、予人好的第一印象 4、微笑(什么时候应该笑,什么时候不该笑) 三、技术:1、市调技术 2、开拓 3、信用调查 4、说服 5、收款 四、习惯:1、控制时间 2、控制行动 3、培养能力 要是没有1/3当场成交的客户,您就不适合做业务的工作

第二节:四个过程七个心理变化 过程接近商谈实演缔结 七个注意、兴趣联想欲望比较确认决定心理变化 第三节:促进客户购买欲望的方法(利用人类的本能)理性(后天性):教育、环境1/5 冰山理论 非理性(先天性):感情、本能4/5 一、六大本能:(非理性) 1、打算:增进财富、健康、幸福的本能; 2、自负:希望受到别人赞美的本能,自负心,满足自己; 3、模仿:对于强者、优者的羡慕,追随及模仿的本能; 4、恐怖:欲从生命、财产的危险恐怖中逃离的本能 5、好奇:对于专利品的与众不同的新奇事物发生兴趣 6、竞争:希望出人头地,不愿输给人家的本能 这些本能有强弱之分,却是万人共有的本能,其表现方式也因人而有浓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且不是单一独立行动,但以其一种心之几个本能连续发生作用,业务员要详细观察,随机应变,捉住最强的本能,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达成目标。

客户分类 1、有享受过的有钱人:不能小看他的眼界,很强的优越心理, 要对味、认可 2、没享受过的有钱人:不能小看他的钱,这类客户有很强的虚 荣心理,进阶心理,追随心理 二、人们为什么会买东西(购买动机) 最基本的购买动机: 1、食欲:人类最基本的欲望; 2、性欲: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之一,男人、女人化妆、打扮等,心理学家佛洛以法说:人类的行动全部以性欲为动机,不是全无道理,购买化妆品——就是以性欲为动机; 3、想从痛苦与恐怖逃避的欲望:这种欲望也可以称为自我保存或者生命欲。购买药品都以此为动机。 4、成名欲:名誉欲以及权势欲,这些欲望也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也可以称为自负的欲望,买名牌,高价消费如东西、房子都是此种。 5、希望所爱的人幸福:一个人与生俱来上述以上个人为主的复杂的欲望,但是人不能单一那些欲望而活,人都是家庭成员,社会成员,所以只要她是正常人,除了个人的欲望之外,还要满足另外一个欲望……

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学是一门(④)的科学。 ①古老②年轻③新兴④既古老又年轻 2、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④)。 ①自然环境②人的大脑③个体活动④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冯特 5、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 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C. 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D. 正常成人心理现象 7、心理现象可分为(A) A.心理过程和人格 B.认识、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8、心理反映的特点有(A) A.能动性和主观性 B.客观性和反应性 C.形象性和抽象性 D.原则性和灵活性 9、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0、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C)。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11、(D)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A.分析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不元素 B.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C.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D.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12、(D)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A.机能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13、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B)。 A.对称的 B. 不对称的 C.左半球优于右半球 D. 右半球优于左半球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利用( B )。 A、知觉恒常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整体性 2、“厨师做菜越做越咸”,说明( C )。 A、技术不精 B、感觉相互作用 C、感觉适应 D、错觉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诞生得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 2、华生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4、罗杰斯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6、根据注意就是否有预定目得与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就是指事先没有目得、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得原因:一、客观刺激物本身得特点①刺激得强度(包括绝对强度与相对强度)②刺激物得新异性③刺激物之间得对比关系④刺激物得运动变化二、人得主观因素:①个体得需要与兴趣②已有得知识经验③人对事物得期待④人得身心状态 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得、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得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得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得目得、任务得理解; ②培养稳定得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就是有预定目得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 12、注意得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13、意识学说:1、冯特得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得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得意识观; 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得心理过程,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得总与; 15、无意识学说: (一)弗洛伊德得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得作用) 人得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得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就是人得各种行为得最后根源与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就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得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得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得最高层,就是道德化、理想化得自我,它以社会习俗与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得冲动,不顾现实得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得集体无意识理论 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 (三)弗洛姆得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就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得那些思想与情感所组成,主要就是指普遍得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得部分。 16、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心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名词解释理解: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找找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发射)P4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如:望梅止渴)P5 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也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问答题方面: 8、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P6 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③心理是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9、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P7 ①实践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②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③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P16-18 心理过程:①认识过程(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故称之为认识过程。 ②情绪情感过程(情)、③意志过程(意) 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主要研究的内容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心理发展的条件(遗传、环境、教育、主体实践),分析相关问题 ?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的机体从父母身上所获得的一些天赋特质,是人体的某些生理解剖上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的特点等等。 ?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发展遵循若干客观发展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遵循生物进化的规律。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一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物环境,在母体环境中,营养及温度、药物、幅射等保健方面的因素对胎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生作用极大,甚至对出生以后儿童的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是人出生以后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指的是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成为的行为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会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因参与其中而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 ?3.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能充分地利用青少年的遗传素质,对其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教育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认为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格主要体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5、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 人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7.分化抑制使有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准确反应。 8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9知觉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分为采取阶段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收、加工或到体内其他细胞。1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这两个最主要的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16人的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20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21. 奥尔波特(G. W. Allport)认为人有两种特质: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2 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进行及时复习。 24.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25.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26. 按照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三种。 27.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8.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表象编码和语义

心理学复习纲要(超全)

一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与行为关系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类: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 2心理状态3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 1879年,威廉·冯特(W.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 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里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将有望成为21世纪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心理学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能动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 检验的。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相关法, 访谈法 , 问卷法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人的主观因素: 1)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身心状态 无意注意规律的合理利用 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4)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想象,保持持久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 注意。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2)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 3)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 什么是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 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两种注意的交互转化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在社会实践中,两种注意不能截然分开,可以不断地相互转化。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复习大纲

师范生《心理学》课程的复习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状态。例如,注意状态、灵感状态。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自我意识等。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3、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描述与测量、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4、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作用在于探讨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探索心理的起源,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作用。 ?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知、情、意活动的规律,关于个性形成的规律以及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知识,成为教育学阐明教学原理和教育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种种教学法的知识基础。 ?掌握心理学的科学认识,使人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精神现象,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破除迷信、摒弃偏见的理论武器。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 7、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这开始,心理学才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为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9、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2014年)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1.心理学源于哲学和生理学。 2.冯特(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心理学实验室,来从事心理现象的研究,从而使心理学正式脱离哲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相关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档案法、个案法 (2)实验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心理现象产生的过程:感觉通路、运动通路、脑的低级中枢、大脑 3.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脑的基本成分。 4.神经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信息从身体的一个部分传到另一个部分。 5.大脑皮层的三大区域:感觉区、运动区、“哑”区 6.胼胝体:两个大脑半球通过一种特殊的组织而连接在一起,这种组织称为胼胝体。功能:连接左右脑,共享信息 第三章:人的毕生发展 1.儿童的主导活动的表现: 儿童的主导活动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导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导 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两方面 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 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而转向重视伙伴关系。 2.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的特征:不平衡、不稳定、不和谐。 3.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情绪的发展)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第五阶段青春期阶段最为重要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1. 感觉的概念: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 绝对感受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说需要的刺激量越大,则感受性越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用公式表现为:E=1/R在公式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4.后像的概念:(名词解释)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

广告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路易斯的法则的ADS法则:注意——兴趣——欲望——行为法则。标志 1901年12月 广告与市场营销: 1.广告是市场营销的四大策略之一——销售推广策略中的一个传播信息的工具。 交换 企业消费者;G W G 货币 P产品 4PS P价格 P销售推广它与某一商品销售之间的联系时相当薄弱和片面的。 P地点 2.销售推广是指所有用来与消费者沟通、告诉或说服消费者有关某种商品的好处及价值的活动。 3.通过4种方式实现:个人销售、广告、公众宣传、促销 A市场营销的要素:传统的市场营销有——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销售promotion B广告在营销中的地位:广告是四大策略之一。 C广告在营销中的作用:广告与销售推广的关系是比较直接的。广告做的好坏在于它有没有达到销售推广的最终目的,亦即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 销售推广具体目标则因商品、因时、因地而异。 D广告的功能:确认及识别商品,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引起新使用者对新产品的尝试,并借由目前使用者的建议促使购买,刺激某一产品的分配,增加对产品的使用,增加对品牌的偏好及忠诚度,广告除了有助于行销外,还提供可传播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经济的功能以及促进社会的功能。 E为什么要学习广告心理学? 1.广告说服需要把握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a、买点的确定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b、消费者与厂家在商品关注特性上的差异。 2.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3.准确地了解心理法则需要用科学方法。 4.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活动经验。这有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但是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就容易错位。F广告对消费行为的作用: 1、在诸多市场要素组成的复杂关系之中,消费者成为中心,理由是:第一,商品生产以满 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第二,一切市场策略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才可能奏效。 2、个体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 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它可由如下一般过程表征: 形成需要或激发动机(直接体验/诱因)→获取信息(回忆经验、知识/广告提供)→选择商品→购买行为→评价所购物品→下次购买 G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影响: 1、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外部的和内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文化的,诸如信仰和价值、生活方式等;社会学的,如社会阶层结构、家庭与参照群体,生命周期、舆论指导等;经济学的,如价格、送货、支付期限和销售服务等。后者涉及个体的认知结构、学习加工、态度、动机和人格特点等。如果说外部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自身的内部因素则产生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第二章认知过程 关键术语 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主要是指高级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能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具有两种基本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注意的起伏:注意短时间内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纲要

《心理学》辅导纲要 第一章心理学概览 一、主要内容: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重点掌握: 1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2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 及精神过程的科学。3 心理科学大致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4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两个时期。5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两种根源。 6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7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8从探究事物的关系上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9从操作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非实验法。10长期以来,关于如何解释新生儿和10岁儿童之间的广泛差异存在先天论/天性/遗传决定论和后天论/经验/环境决定论两种争论。11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2 PET和FMRI分别代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象技术。13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①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②把行为反应看作可理解,预测,控制的。③查看反应出现的可观测的结果。14经验主义是由洛克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暇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15了解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即生物学的观点、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人本主义观点、认知观点、进化论观点和文化观点,以及每种观点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神经科学基础 一、主要内容: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功能;二、重点掌握:1.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大脑。2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3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是神经细胞。4神经元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的结构是树突。 5 神经元主要有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神经元主要具有接受刺激、传递刺激和整合信息三种功能。6 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过程。7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枕叶。8 边缘系统由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三个结构组成。9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听觉中枢。第三章感觉一、主要内容:1 心理学中感觉的意义和心理物理函数的寓义。2 依据感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人类视觉与听觉的基本现象。 二、重点掌握:1 信号检测论:该理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2 韦伯定律:对刺激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幂定律:史帝文森所提出的,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P=K.IN. 对数定律:感觉大小(感受量)是刺激强度(刺激量)的对数函数,是由费希纳提出的。3 声音的频率和听觉的音调特性相对应。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成反比的关系。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对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适应现象。4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在颜色纺锤体上,代表饱和度的是从圆周到中心的距离。颜色混合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两种。5 掌握以下概念:视觉适应:指在光刺激作用下,视觉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运动后效: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似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为似动知觉。视觉后象:指当颜色刺激移去后,仍有颜色感觉的现象。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辐合:指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为了使网像同时落在两个网膜的中央,两条视线必须向注视点集中。这时操纵眼球的肌肉活动称为辐合。失语症:指全部或局部丧失语言能力的现象。6 掌握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理论的主要内容。7 重点掌握音频识别理论中的地点说和频率说。8 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典型例子:色彩对比。如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边缘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第四章知觉一、主要内容:1 区分感觉与知觉现象。2知觉的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及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3主要知觉现象的形成——深度知觉、运动知觉、知觉恒常性。 二、重点掌握: 1 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为知觉。例如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第1、2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2.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3.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4.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Y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Y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Y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N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N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Y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Y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Y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N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N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N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N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N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Y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Y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A)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 B、1789 C、1689 D、1979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行为 C、人的心理活动 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 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 A、注意 B、感知 C、思维 D、想象 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

心理学复习要点说明

第一章 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理论心理学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5、应用心理学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的心理 6、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社会心理学研究群体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比较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9、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10、1879年,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11、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弗洛伊德创立的 13、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4、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精神分析学派,“第二大势力”是指行为主义学派,“第三大势力”是指人本主义学派。 15、心理学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16、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容包括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方法论、身心问题、心理的生理基础、心理的起源 17、科学的三大特征是客观性、可验证性、系统逻辑性 18、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1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20、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1、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22、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有明确观察目的、随时记录、利用现代手段、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23、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24、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5、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实验情境、控制被试、控制实验刺激、控制被试的反应。 26、调查法可分为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调查法等 27、调查法的缺点是被调查者可能故意不作真实回答、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28、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实验和研究设计、对数据的统计处理、、逻辑思维法

心理学复习纲要.doc

心理学的i与发展 心理学 《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绪论(2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的研究对彖:心理学的研究对彖就是心理现彖及其规律 2. 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彖及其规律的学科 3. 认识过稈…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稈…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札信念,理想,价值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里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 心理与脑(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现象,它的产生需衣服于一定的物质实体。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 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3. 个性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二,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反Iflf;最后必须指出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有了意识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1. 科学心理诞生于1X79年,1879年在徳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笫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2. 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人为主义心理学代表着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理论取向 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 ⑴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⑵解释:解释是对个体行为做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⑶预测: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⑷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的调整人的心理,使Z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就是心理学的根木任务; ⑸提升: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彖是人,从事心理学研究,其主要的忖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也是其根木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⑴观察法:是指在H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屮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观察法,白我观察法⑵实验法:是指有忖的的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⑶调查法:可分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⑷测验法: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T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 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注意(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