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全国非煤矿山事故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78.50 KB
- 文档页数:35
非煤矿山车辆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说明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
根据全国矿山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运输事故占总事故数的20%~30%。
一、车辆伤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剖析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
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部分人员文化基础差,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3.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
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
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5.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一是标准化操作执行不严,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6.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
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二、预防车辆伤害事故措施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
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事故分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督管理一司)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分析一、非煤矿山总数截止2006年底,全国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共有91998座,其中金属矿山8301座,占总数的9.02%,非金属矿山80702座,占总数的87.72%,其他矿山2995座,占总数的3.26%。
此外,还有6630座在建矿山。
二、事故基本情况据总局调度中心统计,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减少59起、71人,分别下降3.1%和3.0%。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74起、死亡273人,同比增加2起,减少20人,分别上升2.8%和下降6.8%;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2起,死亡27人,同比增加2起、27人;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但非煤矿山伤亡事故总量过大,重大、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002年以来,通过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在2004年和2005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2006年非煤矿山伤亡事故继续保持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和3.0%,但下降幅度与往年相比明显趋缓。
三、事故特点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伤亡事故呈现“一个下降,一个未发生,一个上升和一个多发”的特点。
(一)事故总量继续下降。
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减少59起、71人,分别下降3.1%和3.0%。
(二)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自2001年以来,全国非煤矿山每年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006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三)重特大事故起数小幅上升。
2006年重特大事故发生76起,死亡300人,事故起数同比增加3起,上升4.1%;但死亡人数减少30人,下降9.1%。
2007 年度全国非煤矿山事故分析一、全国非煤矿山基本情况 全国非煤矿山基本情况 截至 2007 年底,全国共有非煤矿山 94753 座,其中:金属 矿山 8395 座,非金属矿山 83431 座,其他矿山 2927 座。
2007 年,全国共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 6087 座,另有 8919 座在建矿山。
二、事故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 年,全国非煤矿山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 1861 起、 死亡 2188 人, 同比分别减少 11 起、 人, 89 下降 0.6%和 3.9%。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 3-9 人的较大事故 79 起、死亡 301 人,同 比分别增加 4 起、25 人,上升 5.3%和 9.1%;发生一次死亡 10 -29 人的重大事故 2 起、死亡 46 人,同比起数持平,死亡人数 增加 19 人、 上升 70.4%; 未发生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别重大 事故。
2007 年,冶金行业发生伤亡事故 261 起、死亡 300 人,事 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减少 9 起、增加 56 人,下降 3.3%、 上升 22.9%,其中,发生较大事故 8 起,死亡 34 人,同比分别 减少 1 起、3 人,发生特大事故 1 起,死亡 32 人;建材行业发 生伤亡事故 524 起、死亡 552 人,同比分别增加 73 起、77 人, 均上升 16.2%,其中,发生较大事故 9 起,死亡 30 人,同比起 数持平,死亡人数减少 5 人;有色行业发生伤亡事故 105 起、1死亡 122 人,同比分别增加 2 起、18 人,上升 1.9%、17.3%, 其中,发生较大事故 2 起,死亡 8 人,同比起数持平,死亡人 数减少 3 人,发生重大事故 1 起,死亡 20 人。
三、非煤矿山事故总体分析 非煤矿山事故总体分析 事故总体 (一)从事故发生时段分析。
2 月份事故总量最低,3 月份 从事故发生时段分析。
以后开始回升且呈持续上升态势,并在 6 月份达到最高峰,进 入 7 月份以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
其中,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五个月死亡人数最多,数量大,均超过了 200 人。
图1 2007年各月非煤矿山事故情况图250 250200200150150100100505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事故起数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死亡人数02 月、3 月、5 月、8 月、10 月、12 月六个月事故起数、死 亡人数同比有所下降;1 月、6 月、9 月、11 月四个月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同比有所上升;4 月、7 月两个月事故起数有所上升、 死亡人数下降(见表 1) 。
2表12007 年全国金属与非金属矿各月事故情况表事故起数 同比 ±-11 57 -33 -52 8 -1 33 6 -8 9 -3 2 -29±%-0.6 67.9 -41.3 -27.5 4.7 -0.5 18.3 3.2 -4.2 5.7 -2.1 1.4 -18.0死亡人数2188 182 52 155 213 229 249 223 213 185 155 174 158同比 ±-89 77 -53 -63 -3 -10 29 -1 -19 11 -18 22 -61±%-3.9 73.3 -50.5 -28.9 -1.4 -4.2 13.2 -0.5 -8.2 6.3 -10.4 14.5 -27.9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计1861 141 47 137 179 188 213 193 181 167 141 142 13210 月 11 月 12 月(二)从地区分析。
在全国 32 个统计单位(省、区、市和 从地区分析。
新疆兵团)中,事故总量居前六位的地区是云南、广西、贵州、 辽宁、四川、湖北,共发生事故 823 起、死亡 891 人,分别占 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 44.2%和 40.7%(见图 2) 。
图2 2007年全国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按地区分布图青海 1.0% 江苏 1.0% 海南 0.5% 山西 0.6% 西藏 0.4% 宁夏 0.2% 北京、上海、 新疆兵团、天津 0.0% 云南 8.0% 广西 7.6%吉林 2.6% 河南 2.9%黑龙江 1.3% 重庆 山东 2.5% 2.2% 广东 甘肃 2.7% 2.6%贵州 6.8%福建 3.2% 陕西 3.6% 浙江 3.8% 河北 新疆 江西 4.0% 4.1% 4.3%辽宁 6.3% 湖南 5.8% 湖北 5.9% 四川 6.1%安徽 4.8%内蒙 5.3%四川、浙江、辽宁、安徽等 20 个单位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占统计单位的 62.5%;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吉林、甘肃、 青海、江西 8 个单位死亡人数同比上升,占统计单位的 25%; 新疆、河南、新疆兵团、上海 4 个单位死亡人数同比持平。
(见 表 2、图 3) 。
表2地区 事故 起数 1861 ± -112007 年全国金属与非金属矿事故分地区情况表同比 ±% 死亡 人数 ± -89 同比 ±% -3.9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地区 事故 起数 ± 同比 ±% 死亡 人数 同比 ± ±%合计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0.6 21881 54 10 77 107 46 23 20 78 91 62 77 34-7 -1 -8 -10 15 -28 13 -1 -2 -39 -19 -11 -3 -9-87.5 1 -100 -12.9 88 -50 14 24.2 117 -20.7 138 39.4 56 28 -100 -9.1 22 -33.3 83 -17.3 105 -15.1 70 -3.8 94 -20.9 48-8 -88.9 -2 -100 -1 -1.1 -21 -60 40 51.9 -18 -11.5 17 43.6 -3 -9.7 -2 -45 -22 -16 9 -8 -8.3 -35.2 -17.3 -18.6 10.6 -14.3重庆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兵团47 108 99 47 163 10 105 212 128 7 49 59 43 20 4 791-6 -11.3 -11 -9.2 2 2.1 -16 -25.4 49 42.9 -7 -41.2 -35 -25 131 161.7 6 4.9 -2 -22.2 -13 -21 -11 -15.7 2 4.9 8 66.7 -5 -55.6 7 9.764 128 127 56 167 10 134 148 176 8 54 79 58 21 4 891-11 -7.9 -4 -3.1 -15 -21.1 40 31.5 -8 -44.4 -26 -16.3 44 42.3 16 10 -1 -11.1 -30 -35.7 -31 -28.2 14 31.8 8 61.5 -5 -55.6从经济类型分析。
(三)从经济类型分析。
在各经济类型企业事故中,事故 起数和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是私营经济,发生事故 830 起,死 亡 974 人, 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 44.6%和 44.5%。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私营经济、外商投资企 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经 济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上升(见表 3) 。
4图3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2007年各地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变化图从行业分析。
(四)从行业分析。
在各行业事故中,非金属矿山数量最 多 (83431 座)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也居第一位, , 发生事故 964 起, 死亡 1041 人, 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 51.8%和 47.6%;其次是有色金属矿(3157 座) ,发生事故 535 起,死亡 672 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 28.7%和 30.7%; 黑色金属矿(3722 座) ,发生事故 207 起,死亡 315 人,分别占5青海 内蒙 吉林 贵州 甘肃 广西 江西 云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江苏 黑龙江 西藏 辽宁 山东 四川 安徽 福建 广东 陕西 浙江 重庆 海南 宁夏 山西 北京 天津 新疆 河南 新疆兵团 上海表32007 年金属与非金属矿事故分经济类型情况表事故起数 同比 ± -11 -39 -49 -20 -6 103 34 -116 ±% -0.6 -23.8 -34.0 -22.2 -40 29.5 56.7 -12.3 死亡人数 2188 142 109 86 12 575 106 974 1 -6 54 -85.7 76.1 1 103 -8 6 -88.9 6.2 同比 ± -89 -51 -60 -16 -4 140 33 -170 ±% -3.9 -26.4 -35.5 -15.7 -25 32.2 45.2 -14.9合计1861 125 95 70 9 452 94 830 1 1 125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股份合作 联营经济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经济 港澳台投资 外商投资 其他经济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 11.1%和 14.4%(见图 4) 。
图4 2007年全国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按行业分布图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5%其他采矿业 6.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4.4%非金属矿采选业 47.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3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和其他采矿 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黑色金属矿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见表 4) 。
表4 2007 年金属与非金属矿各行业事故情况表事故起数 合 计 1861 12 207 535 964 143 同比 ± -11 -11 -4 -2 43 -37 ±% -0.6 -47.83 -1.9 -0.37 4.67 -20.56 死亡人数 2188 12 315 672 1041 148 同比 ± -89 -22 35 -21 -22 -59 ±% -3.9 -64.71 12.5 -3.03 -2.07 -28.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从事故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