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李 满

内容提要: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岛村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蕴的深层心理分析,基本理顺了小说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合理解释了人物奇异诡谲的行为逻辑。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塑造了岛村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浸透了东方传统文化血液的典型人物,而且生动地呈现了这一人物血泪斑斑的心灵挣扎历程。

关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岛村 禅学文化 心理分析

《雪国》的核心人物是岛村。作品的全部情节是围绕岛村来展开的,作品的所有人物是围绕岛村来活动的,作品中一切的景物、人物和事件都是通过岛村的眼睛来观照的,叙述角度也是岛村的。因此,了解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岛村是个什么样的人?数十年来众说纷纭,然而少有解读者真正深入到岛村的内心世界,真正把握到他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心理内蕴,也就是他那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趣的心理内蕴。

在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过程中,川端康成在演说辞“我在美丽的日本”中说:“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是佛典是世界最大的文学。……佛教的各种经文是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转引自汪正球205)。他还意味深长地引用了日本古代禅师的一首诗偈:“我心似此虚空,纵然风情万种,却是了无痕迹”(转引自汪正球205)。上述言辞和诗偈是川端康成的心声吐露,是解读他所有经典作品的文化依据,尤其是解读他的代表作《雪国》的文化依据,同时也是解读岛村情感意欲和思想行为的文化依据。

“我心似此虚空,纵然风情万种,却是了无痕迹。”这首诗偈到底透露出什么样的佛理禅意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联中国禅诗来加以了解。《菜根谭》中有这么一联禅诗:“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诗的文字真实地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风动竹摇影拂阶,尘埃自然不起;水映天月入潭底,涟漪自然不漾。然而诗人的真意却不在自然景象,而在于通过意象来象征暗示那其妙莫名的佛理禅意。诗中的石阶是心石,水潭是心潭,尘是心念,竹和月是身外之物。一般可解读为:任你身外之物来诱惑撩拨,我自心如磐石,俗念不起,我自心如止水,寂然不动。其更为完整深切的解悟应该是:任你竹也罢,月也罢,我自有真如妙观之智,化竹为幻影,化月为镜象,由此而不动情欲,不为物累,这就叫“我心似此虚空”;既已物空心空,外空内空,却又不陷于虚无、归于寂灭,而是进而将那镜花水月,看作那真如妙相,欣然赏之,心神往之,景象与心灵,自他不二,色空一如,从而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叫“风情万种”;虽然与竹共舞,与月同游,却全不同俗人之境,患得患失,为外物所役,为情欲所累,而是了无牵挂,百无禁忌,飘然出尘,超然物外,随缘自在,自由无羁,这就叫“了无痕迹”。“我心似此虚空”,也叫作“不即”;“风情万种”,也叫作“不离”;“了无痕迹”可叫作“不即不离”或“若即若离”。这便是岛

李满,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村的典型心态。

一、岛村对驹子

岛村的内心浸透了日本禅学的意趣情绪。唯其如此,他的所思所想才那样不合常情常理,他的所作所为才那样让人百思不解。岛村对驹子是何态度和用心?把她当做情感消遣的对象?精神寄托之物?净化心灵之工具?回归自然之途径?抑或单纯的性工具?所有这些问题,都得由他特殊的禅学文化心理才能得到恰当的解答。

初识驹子,岛村觉得“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丫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川端康成,《雪国》10)。这种洁净与其说是驹子身上的客观事实,不如说是岛村的主观心向之观感,所谓境由心生。岛村崇尚洁净,因为洁净是绝尘脱俗之相,所以,他见到少女驹子那清水出芙蓉的外观,甚至会想象她具有内外如一的圣洁。驹子是否真如他所想象的那般洁净呢?看来并非如此。那个无上洁净的驹子,其实是他的心象。正因为这种心象的存在,他才会一再对驹子说:“因为我把你当做朋友,以朋友相待,不向你求欢。”“我想清清白白地跟你交个朋友,才不向你求欢呢”(川端康成,《雪国》11)。他有情有欲,但他并非世俗滥淫之徒,世俗情欲的满足并不能使他安妥自己的心灵;只有虚灵空明之相才能使之进入自他不二的心灵悟境,进入物我两忘的精神情怀。所以他一开始便欲将驹子化实为虚,成为他的心灵意象或精神伴侣,因为他似乎看出她身上有空明灵秀之气。然而驹子身上还有世俗实在的性感之美和情爱欲求,最终这后一种诱惑引动了岛村身上的世俗情欲,于是他渡过了自己预设的友谊的浅滩,与之结成了性伙伴。既已成了性伙伴,他又不甘于自己堕入俗物之境,于是不时有所挣扎,有所犹疑。所谓挣扎犹疑,其实就是在化实为虚和出虚入实之间徘徊,由此生成了他对待驹子的典型的行为心态模式: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

岛村有一种“徒劳”情结。“徒劳”二字在作品中、在岛村的心念中一再地闪现。“徒劳”也是一切佛徒心中的情结:既然万事万物皆空,那么人生一切追求、一切作为当然无不属于徒劳。小说中有这么一段:

他强烈地感到:驹子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的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自己没有显露出落寞的样子,然而在岛村的眼里,却成了难以想象的哀愁。如果一味沉溺在这种思绪里,连岛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缥缈的感伤之中,以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但是,山中的冷空气,把眼前这个女子脸上的红晕染得更加艳丽了。

……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原来是雪。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川端康成,《雪国》23—26)

其实,驹子自己是实在的,并没有人生的一切追求和作为终于是徒劳的观念。只是岛村自己浸润于这种观念之中,所以境由心生,将驹子想象成哀愁之像。他虽是浸润于虚无之境,却又不是彻悟解脱之态,害怕陷溺其中,不能自拔,于是转念而悟,浮出水面,便见眼前这个女子脸上的红晕染得更加艳丽了。这便是禅悟者特别强调的:不落空无,不陷实有;以无为本,化实为虚;镜花水月,欣然赏之而不留痕迹。换句话说,岛村既不愿像驹子那样落入世俗实有之境,羁于徒劳无得之累;又不愿像一般佛徒那样落入虚无之境,陷于枯木死灰之域;他向慕的是空明灵异的禅悟之境:化实在之驹子为缥缈之幻象,赏镜花水月如真如妙相。青山覆白雪,雪映桃花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脸;岛村眼前呈现的这一心象或境象真是美不可言,妙不可言;它既非实有,又非虚无,而是色空一如之相,心境不二之境。

这样的境界和性相在作品中有诸多描写,全都意味深长,妙不可言。有一次,岛村听驹子为他弹琴,“与其说他是全然感到意外,不如说是完全被征服了。他被虔诚的心所打动,被悔恨的思绪所洗刷了,他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只好愉快地投身到驹子那艺术魅力的激流之中,任凭它漂浮、冲激。曲终之后,岛村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唉,这个女人在迷恋着我呢。这又是多么可悲啊!”(川端康成,《雪国》39)岛村迷恋的是审美的虚灵之相,因而全身心投入音乐演奏中的驹子恰是虚灵化了的驹子,是色空不二的存在,是他倾心迷醉的形象。而当他听出那琴声里的世俗实情,便又回到了现实情境,她在他的心境中又复归为世俗实相,他又觉得她在徒劳,很是可悲。完全天然本真的自然环境,完全自我随意的弹奏,应该有天人合一的意味和物我两忘的情怀,但此刻岛村已然进入被“徒劳”浸润的心境,因此眼见的便只有“徒劳”。然而,他似乎也能自觉自省“他者”的视角,所以他又说:“不过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她才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川端康成,《雪国》39)。

“(驹子)玲珑而悬直的鼻梁,虽显得有点单薄,但双颊绯红,很有朝气,仿佛在窃窃私语:我在这里呢。……在弯弯的眉毛下,那双外眼梢既不翘起也不垂下,简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眼睛,如今滴溜溜的,带着几分稚气。……她清白的肤色,而今天又渗入了山野的色彩,娇嫩得好像新剥开的百合花或是洋葱头的球根;连脖颈也微微泛起了淡红,显得格外洁净无瑕”(川端康成,《雪国》40)。这里是描绘其美艳动人的性感之美呢,还是描绘其绝尘脱俗的洁净之美呢?看来既非前者,亦非后者,而是二者的融和合成之美。在岛村的观照感悟中,她的美艳动人有所升华,升华为镜花水月的纯洁之美,而她的绝尘脱俗又有所中和,中和为血肉丰盈的感性之美。

岛村对驹子,总是若即若离。他第二次离去时,“单调的车轮声,开始听的时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话语。这话语断断续续,而且相当简短,但它却是女子竭力争取生存的象征。他听了十分难过,以至难以忘怀。然而,对渐渐远去的岛村来说,它现在已经是徒增几许旅愁的遥远的声音了”(川端康成,《雪国》47)。虽是无心地将驹子诱入了情爱和欲求的陷阱,但岛村仍然觉得心里有所内疚。但这种内疚必不能久缠于他,否则,他便只是一个世俗的多情公子而非一个超脱的禅者了。从旁人的角度来看,这禅者也够自私无情了。然而不如此解脱自己他又能如何呢?便是自私无情也是别无选择吧!否则怎能保持不即不离的禅者境界呢?因此他常有这样的感觉:“尽管远离了驹子,岛村还不时惦念着她,可一旦来到她身边,也许是完全放下了心,或是与她的肉体过分亲近的缘故,总是觉得对肌肤的依恋和对山峦的憧憬这种相思之情,如同一个梦境”(川端康成,《雪国》60—61)。在一起时他便化实境为梦境,远离她时他便恋旧境成新境。二种心态都是沉浸飘浮于梦幻想象之中,而就一个禅悟者而言,最美妙的东西莫过于想象感悟中的境界。所谓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的行为模式由此而生成。

岛村了解驹子的一切,所以岛村对自己与驹子厮混的行为是自知自觉的,或者说是毫无怜悯之心的。“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落在自己的心田里”(川端康成,《雪国》85)。由此可见,这人是多么残忍,多么可恶啊,驹子欲死欲活的追求在他看来轻如雪花,妙如雪飘呢!他由此得到解脱和心灵慰籍,而驹子呢,只能怪自己执迷不悟、徒劳无益了。岛村对自己与驹子的厮混也是有自省和自责的,但这自责却不是对不起驹子的心情,而是自觉堕入俗物之境的心情。

后来岛村觉得他刻意营造的禅悟空间似乎越来越维持不住了,它正逐步向俗人的现实生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活空间转化,他感悟想象中洁净而美妙的驹子形象也越来越维持不住了,她正逐步向血肉丰满情欲旺盛的世俗情妇转化,所以,他觉得是彻底解除这种关系的时候了。虽欲永久地离去,但又觉得不安、不忍。“她之所以能把岛村从老远吸引到这儿来,乃是因为她身上蕴藏着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川端康成,《雪国》57)。这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徒劳的执著?执著的徒劳?还是青春美丽的浪掷白费?或是她身上所谓凉爽的根性和丰美的性感?或许都有吧。是这些东西使他欲罢不能又欲去不忍,终于是去而又回,若即若离。

二、岛村对叶子

叶子之于岛村到底意味着什么?精神之梦之寄托?女性理想之幻象?净化心灵之意象?在岛村初遇叶子的时候,小说中有几段精彩绝伦、意味无穷的描写: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川端康成,《雪国》6)

这段引文中无论是窗外的现实景象还是眼前的叶子真人,都在岛村的禅悟中化为了虚幻。前者因不断流逝而入虚幻,后者因变为镜象而入虚幻。虽入虚幻,却是灵异;只要你有真如智慧,懂得欣然赏之,那便是真如妙相。你自可与流逝一同流逝,与镜象一同虚幻;由此你便可悟入色空一如、自他不二之境,体会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妙,从而既无累于世俗功名之重,又不陷于虚空无寄之轻,即米兰?昆德拉所谓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象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影像的清晰度并没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影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川端康成,《雪国》6)

那灯火是实物而在流逝中又化为幻景,那眼睛是实物而在镜象中也变为幻景,两种既实又幻、似幻而实的景象在偶然的瞬间融合为一,其中的灵妙奇异缥缈浑茫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作者禅悟中的心境意象,更是岛村禅悟中的心境意象,整个的禅宗文化痴痴向慕的也就是这种物我两忘、梦觉齐一、真幻浑然的意趣和境界。借此境界,岛村以及一切禅悟者才可超脱世俗情累,进入灵妙缥缈,达到自由无羁。

如果说驹子是实感很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那么叶子便是虚灵空明、奇特神异的形象,她既无性感也无情欲,更无身世来历,恍如天上仙女下凡,全然不食人间烟火。严格地说,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这种人物的。因此,与其说那是叶子的客观形象,不如说那是岛村禅悟中的主观心象。前面两段引文中的叶子,就是读者通过岛村的禅宗法眼感受到的意象。为什么在岛村的感悟中叶子会是那样一种意象呢?所谓境由心生,象由情孕。岛村心中的情境是一个禅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悟者的情境,或者说岛村向慕的情境是禅悟的情境。既然情欲旺盛的驹子都会在岛村的心境中化为绰约灵妙的镜花水月,那么叶子被化为更为虚无缥缈的镜中意象,就是必然之理了。因此,叶子的语音在岛村的耳中,也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川端康成,《雪国》30)。这是其妙莫名的一种感觉:声音虽在目前,但却已成往昔,所以令人悲戚。岛村眼前的叶子,已经是不实的幻象了!然而,叶子对于岛村又决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灵异的镜象。换一个角度来看,她对于岛村似乎又是一面明镜、一声棒喝、一剂灵药。

在岛村与驹子厮混的旅舍,叶子见到了岛村。“叶子只尖利地瞅了岛村一眼,就一声不吭地走过了土间。岛村走到外面,可是叶子那双眼神依然在他的眼睛里闪耀。宛如远处的灯光,冷凄凄的”(川端康成,《雪国》30)。叶子的眼神对岛村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想起叶子在这家客栈里,不知为什么,找驹子也就有点拘束了”(川端康成,《雪国》70)。叶子的眼神为什么会让岛村如此心生畏惧?是因为他有好色之徒的心虚?还是因为他自感佛性不纯?二者都有,二者互为表里。岛村并未达到禅者的彻悟之境,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世俗色鬼。若他是后者,他便用不着心虚。若是前者,他也不会心虚。达到彻悟之境的禅者,自是了无牵挂,百无禁忌,化世俗万物为镜花水月,与镜花水月纵情相许,从而进入自他不二,物我两忘,心境浑然,情欲无碍的大化妙境。叶子的眼神(或任什么人的脸色)又怎么能影响他一丝一毫?!而岛村与驹子的情爱纠葛实际上是怎么一种状况呢?岛村觉得:“尽管驹子是爱他的,但他自己有一种空虚感,总把她的爱情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即使那样,驹子对生存的渴望反而像赤裸的肌肤一样,触到了他的身上。他可怜驹子,也可怜自己。他似乎觉得叶子的慧眼放射出了一种像是看透了这种情况的光芒”(川端康成,《雪国》70)。实际上,岛村自己已经明白,他与驹子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驹子处于世俗的现实世界,而他自己则处于空寂幻灭的虚幻世界。他虽然向慕彻悟的禅者之境,但远未达到那种境界,只是徘徊于虚无、实有两个世界之间,不时也能遭遇色空不二、妙有空无的瞬间,但大多数时候,他的心灵处于虚无幻灭之境,正因如此,他要努力超脱,欲借驹子或叶子来拯救自己沉溺于虚无的灵魂。不能忘却驹子的现实情爱和欲求,也就是不能真正化驹子为镜花水月而欣然赏之;不能超越自己的虚无幻灭,也就是不能真正进入色空不二,虚实浑然,了无挂牵的禅者化境。因此他就必有俗人的怜香惜玉的内疚,也就必有俗人的自感不诚的自责,这都是佛性不纯的表现。既未达到彻悟之佛境,便必处于鄙俗之魔境。在如此心境中,见到叶子彻照一切的慧眼,他岂能不心生畏惧?

令所有读者百思不解的是,作品中竟然有一段叶子挑逗岛村的描写。叶子似乎知道自己对岛村有特殊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是作为虚灵缥缈之相的,也是作为年青美貌的异性的。于是在岛村提到自己很快就要回东京时,叶子突然提出要岛村带她去东京。岛村大吃一惊,觉得这姑娘是想要跟他私奔。听了她那些暗示性极强的话语,任什么人都会这么以为的。叶子当然不可能是那样一个世俗的轻浮放浪女子,她对岛村说的那段没头没脑的话,想必只是想考验或作弄一下这个她心目中的花花公子。若是岛村真是个鄙俗滥淫之徒,这一下必然原形毕露。岛村当然不是滥淫之徒,但从自己心跳的感觉里,他还是省悟到自己佛性的不纯,或许由此他能幡然悔悟,自我超升。

叶子似乎还是来拯救岛村灵魂的一位女菩萨。

没有任何预兆,叶子突然就在大火中焚灭了。在岛村眼前,“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着。岛村突然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到这个温泉浴场同驹子相会,在火车上山野的灯火映在叶子脸上时的情景,心房又扑扑地跳动起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来。仿佛在这一瞬间,火光也照亮了他同驹子共同度过的岁月。这当中也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苦痛和悲哀”(川端康成,《雪国》96—97)。那山野的灯火与眼前叶子生命燃起的火光融合为一,照亮了岛村与驹子共同度过的所有岁月,这岁月里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苦痛和悲哀。这苦痛和悲哀是一个未能超脱世俗情欲之羁绊的禅悟者的报应。而那彻照岛村灵魂的火光则是叶子对岛村的拯救。经她以自己的牺牲作出的拯救,岛村或许能回归物我两忘、梦觉齐一、真幻浑然的意趣,达到超脱世俗、灵妙缥缈、自由无羁的境界?

与人相处恐怕难以达到禅悟之境,尤其是与年轻异性相处。面对自然景象,应该容易进入禅悟之境,作品中有许多这样的描写,下面一段尤其精妙:

啊,银河!岛村也仰头叹了一声,仿佛自己的身体悠然飘到了银河当中。银河的亮光显得很近,像是要把岛村托起来似的。……岛村觉得自己那小小的身影,从地面上映入了银河。缀满银河的星辰,辉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而且,银河那无底的深邃,把岛村的视线吸引过去了。 (川端康成,《雪国》91)

满天星斗,无边银河,那是无限宇宙的象征,也是至高无上的佛性的象征。禅悟者内心存在的佛性,只有与那宇宙中无所不在的佛性合而为一,才能超越有限达到无限,超越短暂达到永恒,超越世俗达到神圣,才能进入物我两忘,自他不二,心境浑然,天人合一的境界。面对无垠的星空、无边的银河,岛村漂泊无寄的心灵终于找到了寄托,他的身心仿佛一下子悠然飘到了银河当中,银河那无底的深邃,把岛村的视线吸引住了。他终于与星空融合为一了。

那无边的银河与无瑕的叶子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对应。当岛村终于看清在熊熊火光映照下叶子那苍白而美丽的遗容时,他抬头望向天空,“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下来”(川端康成,《雪国》97)。其实,叶子就是银河,银河就是叶子,二者都是至真的佛性象征。当叶子魂归西天的时候,她是融入了银河,回归了佛天乐土。当岛村与银河融而为一的时候,他的灵魂是从堕落中得到了拯救。

三、岛村的行为心理线索

岛村在世俗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无法适应世俗生活,所以云游。漂泊本身就是目的(无为之为,无心之为),因为居无定所打破了世俗生活常规(流转不居,不落俗境);漂泊中有外景流转(诸行无常),那便是幻象变幻;变幻的幻象犹如虚相(镜花水月),象征着人世人生的虚幻不实。虚幻不实的人生万象——自然景象和异性形象——却又蕴有虚灵之气,因为万法自空中来,亦归于空,所以“空”是禅佛教中至真的存在。对于彻悟佛理的人,一切的一切,因其幻,所以真;因其空,所以实;因其无,所以有;因其虚,所以灵。这就叫色空不二,虚实一如,真幻齐一,空无即妙有,妙有即空无。只要你有般若智慧,你就能在禅悟中将万事万物看空,化万象为镜花水月,同时又能对镜花水月滋生万种风情,与之同游共舞。岛村向慕禅悟之境,所以他眷恋山野水泊——自然景象,也眷恋驹子和叶子——异性形象,但他只是将它们作为镜花水月来欣赏和眷慕,否则就是俗人。正因为他知其为虚幻,所以不会执着,也不能执着;又正因为他知其为灵异,所以有所迷醉,这就叫风情万种,却又了无痕迹。

岛村去云游,无心去寻求心灵的对应。既是无心,便必是随缘而遇。邂逅驹子,以为知音,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与之交往,却只以虚灵之眼观之,以虚灵之心交之。当驹子欲作为现实女性进入其生活时,岛村便必然弃她而去,因为他认为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徒劳,她徒劳,他也徒劳,欲将人生、生活作为实在抓在手中者,无不徒劳。他的云游正是为了逃避实在而进入虚幻之境。驹子实在感太强,自我太甚,欲望太炽,欲以实体身份进入他的生活,所以他不能接受,意欲弃之;既欲弃之,又不忍去,一则因为有情,二则因为有谊,三则因为将又会落入虚空而心无着落,因此长久地处于欲去未去、若即若离的状态中。终于又遇叶子,又以虚灵之眼观之,境由心生,因此只见其圣洁缥缈空灵之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驹子和叶子在岛村心目中是一对孪生互补的形象。叶子和驹子的形象经常在岛村心中交相叠印:“昨晚岛村望着叶子映在窗玻璃上的脸,山野的灯火在她的脸上闪过,灯火同她的眼睛重叠,微微闪亮,美得无法形容,岛村的心也被牵动了;想起这些,不禁又浮现出驹子映在镜中的在茫茫白雪衬托下的红脸来”(川端康成,《雪国》30)。这说明在岛村心目中驹子和叶子是可以相容和转换的:化实为虚则驹子可升华为叶子,化虚为实则叶子可变为驹子。叶子是植物性的灵,驹子是动物性的欲,叶子是驹子的灵性,驹子是叶子的肉身。拥抱叶子,叶子便成为驹子;疏离(虚灵化)驹子,驹子便会变回叶子。走近现实太沉重、太累,疏离现实又太虚无、太空,叫人左右为难。由此酿成岛村典型的行为模式: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离便落入空无,即则落入实有;二者皆非禅境。不即不离才是禅境。然而,若即若离却可能是不得已的状态,也可能是自觉的意守状态,更可能是始于不得已的状态,而终于进入自觉意守的状态,而最后便成为无可无不可的心态。岛村的心灵就始终在上述几种状态中徘徊。

如前所述,岛村向慕彻悟之境,但他却始终没有达到彻悟之境。禅悟有三境:第一境:任凭万象纷呈,诸境流转,我自无心无情无欲,寂然不动。第二境:应答纷呈万象、流转万境,我亦风情万种,但只是当其虚幻之相赏之,而自心本静,不为物累。第三境:心如灵泉活水,境自万象纷呈,因心是灵妙飘逸脱尘之心,境自是虚灵缥缈妙有之相,二者纵情相合,百无禁忌,了无挂碍。第三境才是彻悟之境。岛村心灵大多处于第一境中,不时达于第二境,而始终没有达到第三境。然而,凡俗之人有谁能达到第三境呢?而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不仅塑造了一个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浸透了东方传统文化血液的典型人物,而且生动地呈现了这一人物血泪斑斑的心灵挣扎的历程。

引用作品【Wo rks Cited】

川端康成:《雪国》,谢进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

[K aw abata Y asunar i.Snow Country.T rans.Xie Jing.Chang chun:Er a L iter ature and Ar t Pr ess,2001.]汪正球:“美的佛界与魔界”,《不灭之美》,叶渭渠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Wang Zheng qiu.“A esthetic Enchantment.”T he U nex tinct Beauty.Ed.Y e W eiqu.Beijing:China Cultur e and A r t U nio n Pr ess,1999.]

责任编辑:杨建

Key words:T itus A ndr onicus Shakespeare dram a o f blood and revenge dow nfallen hero

Author:Li Qian is associate pr ofessor of Chinese at the Chinese Department,H uaiyin Teachers'Colleg e.His research areas are in w estern liter ature and culture His m ost recent publicaton is"On the M otif of Crime and Punishment:Its Vicissitude o f Values and Connotations".

Title:On the Image of Lettie in The W hite P eacock

Abstract:Lettie,the protago nist in The White P eacock,show s her dual characters in the co nflict betw 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 n.On the one hand,dr iv en by her natur e,she pursued true love.On the other hand,she married the man she didn't lov e because o f the so cial pressure which alienated her from her true love.Lettie is a symbol of death,w hich indicates the desire of po ssession and control And she is the m icrocosm o f"intellectual female"created by Law rence.

Key words:https://www.doczj.com/doc/fa2854141.html,w rence The W hite Peacock Lettie "intellectual female" Author:Jiang Jiaguo is associate professo r of Chinese at the Chinese Department, Chenzhou T eacher's Co llege.

Title:On t he Dif ferences bet w 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Free Verse M ovements around t he Turn of t he20th century

Abstract:T here happened a g reat revolutio n in poetic style ar ound the turn of the20th century all over the w o rld,especially in Chinese po etry and in English poetry.T he free verse revolution in Chinese poetry happe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ver se revolutio n in Eng lish po etry.The Imagism po etry in Eng lish poetry w hich pays more attentio n to the fr ee v er se has helped to chang e the function and the style o 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The U.S."Free Verse Revo lution"in has pr ovoked"Neo-poetry revolutio n",especilly"Or al lang uag e poetr y mov em ent"at the beginning of20th century in China.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 een them.T he form er is a norm al stylistic refo rm m ovement.The latter is an ex treme stylistic rev olution w hich has deconstructed the poetic tr aditio n and po etic style of Chinese ancient po etry.

Key words:Im ag ism poetry stylistic r evo lution free verse r evo lution neo-po etry revolution oral lang uag e po etry mo vement

Author:Wang Ke is professo r of Chinese at the Schoo 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jian No rmal U niversity.His resear ch areas are in literary theory and mo dern Chinese literature.He is the autho r of m ore than o ne hundred research paper s and one bo ok entitled S ty listics of Poetry:Theory and Com p osition.

Title:On the M odel of the Litt le Sea M aid in Love St ories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m ag e of the Little Sea M aid in his fairy tale the Little Sea M aid,Hans Christian Ander sen created an im po rtant lov e model echo ed in other two w riters'stories.T his m odel has the follow ing im plications:w om en consider lov e to be their lives'ideal,w hich is neg lected by the m ale dom inated w orld and therefore can not co me tr ue.Nevertheless,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reflected in the w omen's selfless lo ve co 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spirit of human being.

Key words:Hans Christian Ander sen the Little Sea Maid lov e model perfection Author:Lu Liya is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Hum anities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 is in fem 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Title:A Psychoanalysis of the Buddhist Cult ure as Reflected in Shimamura,

the Protag onist in Snow Country

Abstract:T he fascinating effects of Snow Country,tog ether w ith the deviant behaviour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unique and changeable asso ciatio ns all come from Shim am ur a's Japanese Buddhist cultural libido.Through an analysis o f Shim amura's Buddhist mold of thinking,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characters and g iv es a r 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their dev iant behaviours,thus r ev ealing the o rigin of the cultural and artistic fascination of the novel.

Key words:Kaw abata Yasunari Yukiguni(Snow Country) Shimamura Buddhist culture psycho analysis

Author:Li Man is professo r of Chinese at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 ature Departm ent of Jiang xi Institute o f Education.

Title:T he M isreading s of T ag ore in M odern West ern Cultures:A Case St udy Of Gitanj ali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cultural misr eadings of T agore's Gitanj ali in mo dern w ester n cultures.It analyzes two kinds of cultural misreading s:activ e misreading and passive misreading.It also g ives tw o reaso ns fo r the cultural misreading s,namely, Orientalism and Colonialism.The paper aims at revealing the v alue of T ago re in the dialog ue and understanding betw een eastern and w estern cultur es in po st-co lonialist tim e. Key words:Tago re Gitanj ali cultural m isreading cultural dialogue

Author:Liu Yan gained her Ph.D.fr om 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 in2000.Now sh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Beijing Second For eig n Language U niv ersity.

Title:World Literature:Interdisciplines and Hist ory Undert aking

Abstract: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histo ry and task of w or ld literature.As the object and ideal of co mpar ative literature,wo rld literature,tog ether w ith the cross-state, cr oss-nation,cross-language and cross-culture liter ary r elations,co nstitutes the base of co mpar ative literature.In Chinese lang uag 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univ ersities in China,the subject o f w orld liter ature ha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for80years Amo ng these universities,Peking U niversity,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some other s played an important ro le in the early stag e o f its development,and accum ulated r ich cultur al co nnotatio n.With its integ rity and a w ider field of visio n,the study of w orld liter ature w ill play a mor e active role in Chinese scholars'construction of know ledg e about the west. Key words:wo rld literature co mpar ative literature inter disciplines literary relations Author:Liu Hongtao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 por ar y liter ature at the Chinese languag 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Beijing No rmal Univer sity.

Title:On the T eaching of A merican Literat ure

Abstract:There are tw o different opinions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o f Am erican liter ature in the Eng lish department.One holds that the stresses should be laid on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texts w hile the other insists that m ore im 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teaching of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r gues that o nly thr oug h a co mbinatio n of the two,can the teacher 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firm co mmand and tho rough understanding o f American literature.

Key words:the teaching o f American literature literary history literary tex ts equal importance

Authors:C hen Lihua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the Eng lish department,Central China Norm al Univ er sity.Wang Na is a gr aduate student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Central China Norm al University.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B.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 C.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D.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 2.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B.文化是可以共享的 C.文化以符号为基础 D.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3.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 A.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 B.无声的模仿吹长笛 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 B 4.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A.对 B错 A 5.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A.对 B.错 A 第二章: 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物质主义 D.竞争 ACD 2.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 A.美国 B.澳大利亚 C.中国 D.日本

AB 3.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 A.对 B.错 A 4.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 A.对 B.错 B 5.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A.对 B.错 A 第三章: 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吗? A.对 B.错 A 2.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中性文化 B.感性文化 C.高情境文化 D.低情境文化 B 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A.对 B.错 A 4.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A.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B.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最新管理心理学考试试题A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卷A答题时间100分钟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序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9=18) 1、管理的核心是() A财的管理B物的管理C人的管理D时间的管理 2、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 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 3、“X理论”是对()假设作了概括?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的人”D “复杂人” 4、重效率而不重效能是()的典型特征 A视时间为主宰B视时间为敌人C视时间为神秘物D视时间为奴隶。 5、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古利克 6、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挫折 B.公平 C.期望 D.强化 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过程激励型理论() A弗鲁姆的期望理论B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C亚当斯的公平理论D海德的归因理论. &通过惩罚他人的不合心意的行为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称为()A强制权力B奖赏权力C合法权力D参照权力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设计的趋势() A组织结构扁平化B组织结构柔性化C组织界限明晰化D组织运营信息化 二、简答题(5 *7=35)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哪五个层次 2、什么是组织结构,其维度有哪些

3、如何才能制订出理想的目标. 4、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素质应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策略。 6、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关系。 7、什么是组织文化,员工是怎样学习组织文化的? 三、论述题(20 分) 1、试述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激励与约束(20分) 四、案例题(27 分)案例一(2 *6=1 2 ) 三个20 世纪60 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某天在党校学习时不期而遇,想不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局担任局长工作。B 约A、C 两位老同学星期回到家一叙。老同学聚会,自然而然地谈起了各自走马上任后的情况。 A 说,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头召集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座谈会,通过这种座谈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也使自己熟悉各处室负责人,从而对局内的整个情况有个大概了解。B与A的情况不同,他选择的第一件事是, 与局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逐个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情况,同时也谈了自己新上任的一些想法,借以沟通思想,使彼此有所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C 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掌握了该局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与上下左右沟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A 与B 两人对C 的做法很感兴趣,C 接着说,他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要求全局各处室,群策群力,拿出“两制一规范” 的方案。所谓“两制”,就是岗位责任制、奖惩制;所谓“一规范” ,就是职位分类规范。C 亲自挂帅抓这项工作,他与各处室领导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奖惩制,职位分类规范。使大家明确,局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通过“两制一规范” 的制定,使局机关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优胜劣汰,奖罚分明。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清正廉洁,效率高,有实绩的干部队伍。C 上任后的第三件事是,提议创办一张(快讯)小报,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办报方针和信息输入、信息输出渠道等事宜,通过讨论使小报编辑人员明确,这是一张信息快报,要求编辑人员把从国外书报杂志中看到的有关新技术、新知识、新书目及时传递,其中,涉及到经济、科技、规划、管理等新动向的信息,要及时反映给局领导。 C 谈完后,三个老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位局长上任后,A、B两人通过接触领导,C通过各种形式广泛调查研究开始各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

中国文化心理学

1、“中国文化心理学”不是指中国的文化心理学,而是指中国文化里的心理学,即中国文化里所蕴含的心理学;广义的中国文化指中国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2、评判方法:专家评判法、特色比较法、历史考察法 3、证明中国文化里有心理学: (1)内容相似论证法(简便易行) 弱点:它只能从中国文化里找出与西方心理学思想类似的心理学思想,而不能找出与西方心理学思想不同的、体现中国文化自身特色的心理学思想,因内容相似论证从方法论上属于一种求同研究。所谓求同研究,指在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时,以现代心理学的概念与体系为参照,找出中国文化里与外国的心理学思想类似的心理学思想。 求同研究的优点是较易做,并且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求同研究易让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者找到“对话”的语境或桥梁,从而使得不同研究者在研究同一主题时,尽管研究的角度可以不同,但可以彼此相互”对话“,而不是各自”独白“,这既有助于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心理学研究者彼此认识到各自研究的独特文化价值,也有助于文化心理学的健康成长。 (2)基本问题论证法(最佳) 这就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蕴藏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学思想留下了生存空间,也使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贯彻求异研究原则称为可能。 4、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称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5、“做人”,实指一个生物性个体(自然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转变成一个社会性个体(社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6、社会化中中国文化有三种观点:一是习性论;二是慎染说;三是童心失说(1)习性论突出了个体心理社会化的“结果”,即“性与习成” (2)“染不可不慎”:慎染说,指谨慎对待环境的教化对个体品行的影响的一种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然童心胡然而邃失也”: 童心失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童 心,才能做一个真人;反之,一 个人一旦失去童心,就变成假 人,说假话,做假事。 7、中国人的社会化理论 (1)它所持的是多因素论。(遗 传、环境、教育和主体性) (2)重视环境在个体社会化中 所起的巨大作用。 (3)推崇“少成若天性,习惯 成自然”的道理。 (4)突出了双主体的作用。(充 分认识到不同环境对人的人格 影响不一样) 8、自我,又叫自我意识,指个 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 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 向。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知, 它指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 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它指 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 验。自我意向,它指伴随自我认 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 倾向和行为倾向。 9、“我”的称谓: (1)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君 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显 示出中国文化强调做人要有“共 生”取向) (2)重素质尤其是品质:寡人、 不才 (3)推崇自谦乃至自贬:小可、 奴才、老朽、在下 中国文化为了彰显社会我的的 地位与价值,不惜忽略乃至压抑 个体我的地位与价值;西方文化 则相反,为了凸显个体我的地位 与价值,很少花力气去讲社会我 的地位与价值。 10、中国人自我表现的特点 (1)重礼节,“油多不坏菜,礼 多人不怪”;重视长幼尊卑之序, 提倡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 “行为”——“场依存性” (2)怕“出格”指一个人在自 我表现时,惧怕与多数人不一样 的心态。“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 鸟” (3)好兜圈子: ~1习惯用带有模糊或弹性空间的词语来 与人交流。“一语双关”、“锣鼓听音,听 话听声”、“这是我同学” ~2喜用间接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虽 然,但是” ~3习惯用复数代词来称自己与他人。不 用“我、你、他”,多用“我们、你们” (4)喜含蓄 ~1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与人交往里。 ~2表达心情如喜悦之情的方式中。“笑 不露齿”、“会心一笑” ~3体现在审美观念和所创造的艺术品 里。中国建筑一般都用照墙、照壁或者 假山之类的装饰物,室内有屏风。 (5)表里不一。“不坐、不坐” (6)内外有别。“圈子心理”指一个人 在与他人交往时,有意无意地产生一种 划圈子的心理习惯。 11、“真和”指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人际 关系。一是交往双方都从心底彼此尊重 并接受对方合情合理的个性特征,并相 互鼓励对方发展自己的健全人格;二是 做到“心和”,即交往双方都要从心底彼 此友爱,从心底彼此理解对方合乎道义 和法律的所作所为,在此基础上再通过 民主协商对话、互融互让或适度竞争等 方式来寻求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管仲 和鲍叔” 12、“伪和”指虚假的和谐人际关系。 (1)“面和心不和”:交往双方表面关 系和谐,但心中彼此怨恨对方,或一方 对另一方心存不满甚至怨恨。 (2)以“同”代“和”:以自我为中心, 抹杀其他人的个性,从而谋求一种无差 别的一致性人际关系。 产生原因:一、交往双方或一方没有真 正理解“和”与“同”的本质差异,误 将“同”视作“和”;二、在特定场合或 特定群体内部(军队),有时“同人心” 往往能产生巨大力量,“二人同心其利 断金”;三、管理者出于方便管理的需要, 往往喜欢以“同”代“和”;四、受中国 传统“群体优先”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 当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一些 人自愿或被迫放弃自己的个性。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复习资料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 ?名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6-06-09 23:59 ?题目数3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 120 ?说明: ?评语: ?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20 ? 1 【单选题】(3分) 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 中性文化 B. 感性文化 C. 高情境文化 D. 低情境文化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3分)

对新语言的理解总是受限制于我们原有的知识,而知识又可以被我们的语言所反映。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3分) 下面描述的是哪种时间观的特点?时间是为关系服务的,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在一个时间段里可能会同时做几件事情,多头并进是正常的。 A. 轮回时间观 B. 线性时间观 C. 灵活时间观 D. 短期导向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3分) 在哪个国家的餐厅就餐时给服务员小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A.

意大利 B. 新加坡 C. 法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5 【单选题】(3分) 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中,沟通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要沟通的信息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6 【单选题】(3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跨文化适应的特点: A. 和其他文化必须直接并且第一手接触 B. 和其他文化的接触短时间即可 C.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精品

第一章跨文化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意见、情况、方法、条件、成就、成绩、空间、模式、地方、问题、矛盾、合作、沟通、保持、发展、建立、了解、特点、网络、情绪、意识、思想、地位、精神、基础、需要、环境、政策、倾向、能力、制度、主导、方式、差距、水平、反映、关系、增强、宽容、增进、协商、尊重、丰富、严格、整合、管理、服务、解决、适应、提高、协调 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B.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 C.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D.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 ACD 2.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B.文化是可以共享的 C.文化以符号为基础 D.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A,B,C,D 3.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 A.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 B.无声的模仿吹长笛 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 B 4.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A.对 B错 A 5.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A.对 B.错 A 第二章: 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物质主义 D.竞争 ACD 2.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 A.美国 B.澳大利亚 C.中国

AB 3.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 A.对 B.错 A 4.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 A.对 B.错 B 5.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A.对 B.错 A 第三章: 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吗? A.对 B.错 A 2.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中性文化 B.感性文化 C.高情境文化 D.低情境文化 B 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A.对 B.错 A 4.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A.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B.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C.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群体内。 D.成就型文化的管理者总是希望别人能够顺从他。 D 5.普遍主义文化中的人在管理中强调:(多选) A.就事论事。 B.不偏离规则。 C.因人而异,特殊处理。 D.制度一旦建立,人人都应该遵守。 ABD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心理动力的本能论: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本能来自身体的内部刺激,它驱使人通过活动来满足由于内部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宣泄和消除由于刺激所引起的紧张、痛苦和焦虑。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弗洛伊德多次提出和修改他的本能理论,如前期提出的自我保存与种族繁衍的本能,后期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等。但是他所反复强调、深入研究的则是性本能。他认为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 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根据这一心理动力论,弗洛伊德系统地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各种精神病的起因,解释了人类创造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性本能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解人类活动的一把钥匙。正是这两个基本的理论发现,支起了一个巨大的拱门,精神分析的潮流就从这一拱门源源流出,并显示了独特的思想个性。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分支主要包括 5 个方面:一、梦心理学。弗洛伊德用无意识来解释梦,认为" 梦都是本能欲望的满足。" (2)同时他还提出 了梦的工作机制,探讨了自由联想等释梦的方法和技术,将梦的

分析看着是理解和接近人的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二、过失心理学。根据决定论思想,弗洛伊德深信任何偶然性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因而人的各种失误,如口误、笔误、遗失、遗忘、误听、误读、误行等,都是无意识动机与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体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暴露。三、变态心理学。传统的变态心理学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弗洛伊德则将病因转向了对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的分析,他指出,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因受到外部和内部挫折和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是力比多满足的代替物。而这些变态心理大多是对早期婴儿的性满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与施虐、自恋、同性恋、恋物淫、窥淫癖等。四、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 )、"自我" ( ego)、" 超我" ( super-ego )。" 本我" 的构成是被称为" 力比多" (libido )的原始的生命本能,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而"自我"则使本能现实化理性化了,它已从非理性的本我中分化出来,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儿童时期所认同的双亲或社会的

跨文化沟通经历报告

跨文化沟通经历报告 这是我的一段跨文化沟通的经历。 我认识3个美国朋友,他们都是交换生,来昆明理工学中文的。一个高高帅帅的Matt,一个矮矮胖胖的Jessica, 一个黒黒爱笑的Will。他们友善,而且跟我一样都酷爱运动,特别是篮球。为了完成一次真正的跨文化沟通,我把他们都出来,一起打篮球,然后一起进餐。 我只有Matt的电话,很奇怪Will 和Jessica在中国没有手机号码,所以我约了Matt,Matt帮我约到那俩。其实他们都有MSN,只是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用了QQ,所以我的MSN几乎都是脱机状态。 我们的沟通真正开始了。 为了出于友好,我提前到了篮球场,并且给他们一人买了一瓶“脉动”。他们果然很准时,说好了5 o’clock .pm ,不到这一刻他们不出现。 见了面,Matt 就第一个主动跟我握手,说话时还算客气,面部表情丰富。”Nice to meet you, Matt.”我这样跟他招呼. 然后是Jessica,似乎又胖了,我跟他开玩笑说“Hey,look your waist,can you still dunk onto me?”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Uh… maybe… aha , but I can still pass you a good ball! ” 最后是Will,他又是那样似乎很兴奋的语调:”Hey! Hey! It is a fine day today. How do you do?”美国人似乎很叫人很涨精神。而我的中国朋友们似乎这样打招呼的:点头,微笑,来啦?这也很温暖。 然后就是打球,我的英语不怎么好,但是得益于对NBA的热爱,还是懂得几句篮球术语,wonderful、pass、shot、what a teamwork、you make it 。当遇到我不懂得表达的情况下,我会用完成一些动作来演示我的疑问。他们的大脑不小,很容易就理解我要表达的。”Oh,you mean a T-foul , right ?” Yes! 大概一个半小时后,我们都累了。”Have a rest, I am a little tired.” Jessica最先发话,然后我们都同意了。我们休息了一会,然后边走边聊走向“师生一食堂”。更精彩的内容发生了。 我所在学院的饭卡在这食堂用不了,所以我刷了Matt的卡,然后刷了多少钱,我就还他多少,他也很自然地接过去。因为在美国流行AA制,而在我们中国,习惯上是相互请客。如果他们是我的老乡,我来他们学校,我非得让他们请客不可。 我们各自打好了饭菜,四人围着一张桌子坐着。 Will的口味和我差不多,都是打了一汤一菜一肉,而且看起来都是偏淡的。Matt就不同了,他打的3个都是蔬菜,因为他是一个vegetarian(素食主义者)。Jessica跟他截然不同,3个都是高蛋白的,两个肉一个豆腐!我的天啊,我跟他说“No wonder you become so heavy,too much protein you’ve got.”他反驳说:“No, Bingo, generally I don’t have too much meet. But now I am hungry.”好吧,不说他了,这样他在篮板底下就更有优势。 他们来了中国也有两个月了,但是对这里的很多都充满疑问。比如他会问我们怎么会煮蔬菜汤,在他们国家,好的蔬菜会被做成沙拉。我只能回答这是这是饮食习惯吧,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我问打了汤的Will喜不喜欢喝,他说味道不错,他以前吃得太少了,他说他想学会怎么煮。他们问我Tofu (豆腐)是怎么做成的。我只能跟他们说,“It’s made from beam or soy. Matt, you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BY━━ 浮生若梦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1)广义的管理心理学,是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组织或活动中与管理过程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 (2)狭义的管理心理学,即经济管理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它研究经济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效率的作用,如人的意识倾向(理想、世界观、信仰、兴趣等)、知识才能、性格脾气、情绪情感对管理效率的影响。也研究各种管理措施,如思想教育、劳动竞赛、操作合理化、工资奖金制度、升级考核制度等措施,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霍桑实验 (1)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2)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①工场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③“访谈实验”④观察研究——“群体实验” 3.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同泰勒的传统科学管理既有区别也有相同点。 (1)相同点表现为:(2)不同点表现为: 目标一致,两者都追求高的生产率; 两者都认为个人与管理者冲突,责任应归于管理者; 两者都追求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和谐或利益相关。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 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2)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人性假设与管理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又名为惟利人(Rational-Economic),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雪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几点: ①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 ②因为经济性刺激物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们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③感情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了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 ④组织要控制住人们的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经济人假设而制定的管理策略有下列几种: ①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务与服从。 ②管理的重点主要摆在高效率的工作效益上,而对人们的感情和士气方面应负的责任是次要的。 ③如果人们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审查组织的奖酬刺激方案,并加以改变。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社会人(Social man)假设是指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接受和喜爱的需要)远比对经济刺激物的需求更为重要。根据社会人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本课程将在()个站点停下。 A:4 B:5 C:6 D:7 答案: 【D】 2、学习到最后你需要回归到一个原点: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A:对 B:错 答案: 【对】 3、根据本节视频讲到的可知:越是身处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越要明确自己的民族身份感。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单元测试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情感性的信息更容易被别人接收到 B:文化是个人的知识 C:在选择沟通媒介时,只需要考虑沟通目标和沟通对象

D: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答案: 【A】 2、Samovar的跨文化沟通模型图 A:包括两种文化 B:形状相似就象征着文化距离是比较近的,沟通更容易 C:内部个体文化在颜色和形状都与外部总体文化有略微不同的文化属于紧文化 D:说明成员能掌握文化中全部的共享知识 答案: 【B】 3、关于心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提倡文化的相对性 B:心理学既关注人的共性,也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C:心理过程可以看到 D:强调即使是同一文化、民族或性别的人,也并非完全相同 答案: 【ABD】 4、Belay的三维度模型中: A: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跨文化敏感性 B:认知角度要有跨文化的沟通意识 C:情感角度需要有跨文化机敏性 D: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中包括自我概念的内容 答案: 【BD】 5、在跨文化沟通当中,沟通顺畅、不存在障碍是正常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确文化在管理中的特点? A:从性格、人际、绩效等方面全面考虑 B:在管理中对事不对人 C:为员工制定明确的目标 D:把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分开 答案: 【A】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集体主义可以与松文化并存 B:文化的松紧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一回事 C:松-紧文化对国家中个体的长期心理过程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影响 D:紧文化的社会监督力度更强,这一点被映射在个体水平上,表现为自我监控的严格 答案: 【B】 3、在文化中,反映人们的宗教观和哲学观的是什么时间? A:正式时间 B:非正式时间 C:技术时间 D:轮回时间 答案: 【A】 4、在做事取向的文化中,对个体绩效评价的标准是 A:根据关系亲疏进行评价 B:即使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做,但也有可能被评价为是顺应天时、无为而治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con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ciousness)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pit)。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里比多(libido)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是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是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由于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的紧张状态。但是,由于生活需要,可能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他们等待吃奶、喝水,此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出现希望目标的想象而且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primaryprocessthinking)。儿童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答案

第一章: 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B. 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 C. 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D. 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 2. 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B. 文化是可以共享的 C文化以符号为基础 D.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3. 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 A. 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 B. 无声的模仿吹长笛 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 B 4. 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A 对 B错 A 5. 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A对 B错 A 第二章: 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 A. 个人主义 B. 集体主义 C物质主义 D竞争 ACD 2.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中国 D. 日本 AB 3. 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 A对 B错

A 4. 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 A对 B错 B 5. 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A对 B错 A 第三章: 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吗? A对 B错 A 2. 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 中性文化 B. 感性文化 C高情境文化 D低情境文化 B 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A对 B错 A 4. 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B. 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C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群体内。 D.成就型文化的管理者总是希望别人能够顺从他。 D 5. 普遍主义文化中的人在管理中强调:(多选) A. 就事论事。 B. 不偏离规则。 C. 因人而异,特殊处理。 D. 制度一旦建立,人人都应该遵守。 ABD 第四章: 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化身份感适应性策略: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高岚申永荷 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布雷德和墨菲等人,都表示他们的共识:认为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实际上,许多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其理论和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确实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卡尔·荣格和其分析心理学便是一个例证。 1、维尔海姆的影响 国际心理分析协会主席托马斯·科茨(Thomas Kirsch)博士,在1994年8月访问中国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就荣格心理学思想的形成而言,理查德·维尔海姆(Richard Wilhelm)影响,远远超过了弗洛伊德或其他人。实际上,荣格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他曾经明确表示,“维尔海姆给了我无限的启迪,我受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人。”而维尔海姆所给予荣格的启迪,也就是中国文化对于荣格的启迪;维尔海姆对于荣格的影响,也就是中国文化对于荣格的影响。 荣格在20年代初期便结识了维尔海姆,那正是荣格自己在其心理学的研究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艰难的时期。与弗洛伊德正统精神分析的分裂,使得荣格面临许多压力。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种理论的根基,来帮助他整理自己的研究,使他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来抗衡他所面临的压力。1923年,荣格曾专门邀请维尔海来到苏黎士,在其主持的“心理俱乐部”中,介绍与评论中国的《易经》,介绍与讲解中国文化。荣格与维尔海姆广泛地讨论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讨论了西方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使荣格感到惊讶的是,在维尔海姆看来,西方无意识研究的发现,早就存在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之中了。维尔海姆认为,荣格以及弗洛伊德所致力与探求的无意识心理学,正是中国文化思想或中国文化心理学中所固有或所包含的东西。 荣格自己曾有过这样的表示:“维尔海姆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价值,是因为他为我解释与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在追求、在思考、在向往,以及在从事和研究的东西。”荣格说,“维尔海姆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荣格深深敬佩于维尔海姆的“汉学”,以及他对于中国哲学,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荣格曾经说过,我甚至不能用“影响”一词,来描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与维尔海姆的关系,因为实际上,维尔海姆完全被中国文化所征服了,被同化了。面对这样一位汉学家,面对这样一位汉学家所代表的深远的中国文化,荣格将其作为自己终生的良师益友,也作为自己心理学的深远背景。 2、荣格心理学的秘密 在我们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这种心理学的意义,具体而生动,表现着一种实在的生活的价值。荣格和维尔海姆把他们合著的《金花的秘密》一书,称之为“中国生命与生活之书”,也便代表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之理解的一个侧面。 而这里的“生命与生活”,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心理学”。Cary F·Baynes在《金花的秘密》一书英译本的前言中写道:“心灵必须依赖于科学,将其作为现实世界中的导向;而科学也必须转向心灵,来寻求生活的意义。这就是《金花的秘密》所展示的观点。通过维尔海姆和荣格的共同努力,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来理解和欣赏,能够在许多方面满足我们的需要的东方智慧。在《金花的秘密》中,这种东方的智慧脱离了形而上学的描述,而置之于心理学的体验之中。

跨文化心理学复习提纲

《跨文化心理学》2012年秋季学期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默许反应偏差:对研究者呈现的大多数或所有的陈述和问题,都给予同意而不是反对的倾向。 2.生态谬误:认为在不同的分析层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仍然相同的错误信念。过去通常指从国家层面关系到个人层面关系的不合逻辑的推断。(“生态谬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3.主位法和客位法:主位研究是从研究的直接背景中抽取材料,对其发现的跨文化的普遍性并不做假设。而客位研究是做出一个暂时的假设,认为正在研究的现象是可比较的和普遍的。主位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的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通过听取当地提供情况的人即报道人所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将报道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他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断。同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熟悉他们的知识体系、分类系统,明了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通过深入的参与观察,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客位研究是研究者以文化外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志提供的材料。这样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要求研究者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并能够联系研究对象实际材料进行应用。 4.强加式客位研究:在某一种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客位的测量。事先没有评估它的适用性或者它的意义是否等值,就应用与其他的文化背景的研究的。(采取绝对主义的哲学预设,认为西方心理学者所建构出来的理论和研究典范具有一定程度普适性,可以运用到不同文化之中,不必做任何的调整与修改) 5.社会文化适应:通过学习当地社会系统的运转和获得必要的技能和方式,以在不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完成一些事物,从而去适应新的文化背景。 6.自主-关系型自我诠释:自我知觉的一个维度,既重视自主行动的能力又强调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性。 7.心理依赖型家庭模型:一种对持续的亲缘关系和后代行动的自主性都给予强调达到代际关系系统。 二、简答题 1.列出跨文化心理学中的三种家庭模型,并举例分析。 依赖型家庭模型(中国):一种特别强调持续的亲缘关系和代际依赖的代际关系系统。强调的是顺从和服从,不管是在子女们年幼时还是已经长大成人,原生家庭在生计上均对子女有很强的依赖性。每个子女对于年老的父母都有经济上的贡献。在依赖型家庭模型中,倾向于对孩子进行服从性导向的教育,并不会促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独立性不被当成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可能会被看成是对家庭完整和生计的威胁。代际之间的依赖性是通过家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