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

黔西县第四中学政史地教研组袁兴贵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知识

2.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设计

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

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学新】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

2.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3.残酷的刑法: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吴广起义的发展

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西汉的建立

1.巨鹿之战: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楚汉相争: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

3.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巩固】

1.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2.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

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小结】

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板书】

一、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赋重;役多;法酷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三、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起义军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项羽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起义军兵进咸阳,秦朝灭亡。

四、楚汉相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最后,项羽战败。

五、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伐无道 诛暴秦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修养生息政策及结果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62-63页“秦的暴政”一目,说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老师的问题: (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2)秦朝灭亡之后,出现了“楚汉之争”,即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那么,楚汉之争仍属于农民战争吗?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3)分小组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三)系统总结 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复述本节内容。 伐秦的暴政:(表现) 无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领导(第一阶段)

道项羽、刘邦领导(第二阶段) 历史意义: 诛 暴 秦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四)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4、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 陈胜、吴广B. 项羽C. 刘邦D. 赵高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 A. 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 B. 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 C. 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 D. 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 6、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爆发于公元前209年 C. 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阿房,亡始皇。——童谣 材料二在秦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市场上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个民间童谣为什么这么说? (2)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这种奇怪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4)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联系? (五)【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我的不足:。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伐无道 诛暴秦练习题六十六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练习题六十六 第1题【单选题】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刑罚严酷 B、失去民心 C、骄傲自大 D、剥削沉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吴广项羽 B、勾践晋文公 C、项羽勾践 D、刘邦项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关于王朝兴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灭掉秦朝 B、王莽建立新朝,标志着西汉灭亡 C、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贾谊《过秦论》中记载:“陈胜、吴广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此材料叙述的是( ) A、项羽和刘邦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军起义 D、国人暴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完整版)《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5.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及经过。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于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 年),西汉著名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 10 岁“诵古文”,20 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公元前 91 年完成《史记》创作。 2.《史记》是我国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 年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 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 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 篇,表(大事年表)10 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 篇。 3.鲁迅称《史记》为“”。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课文】带点注释,不带点注音。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亦死;等( )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历史:第14 课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上)

第14 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 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第10课秦的暴政》)。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教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个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教师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秦的暴政 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当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 选修)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够翻译疑难句子,理解文意。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刺客的扶弱救危、不畏强暴、为达到刺杀目的而舍生忘死的侠义精神,及作者所欣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文言词汇、文言的活用、特殊句式知识,历练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写人的艺术手法,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学习方法 诵读、积累、研习和探讨 课时安排:3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刺客列传》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五个人,全文5000多字,单写荆轲就3000多字,表明荆轲是这篇作品的中心人物,通过荆轲,赞扬了刺客们的见义勇为、扶弱救危、不畏强暴的精神。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六年。当时,秦在公元前230年灭韩,接着灭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犯,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让秦王还回侵吞六国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国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打燕国,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预习要求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囊嗜酒和而歌雕鸷偻行揕淬 濡染忤逆瞋目偏袒间进 2.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 (1)荆轲嘿而逃去()(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3)秦王必说见臣() (4)右手揕其匈()(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诛暴秦” 金洲中学:初庆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应该重视民心、恩威并用。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1.联系教学法:通过联系最近秦始皇陵墓发现的经过和这个历史谜团,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学能力。 2.情境教学法:再现大泽乡起义等历史场景,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感知历史。 3.阅读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写出来,以便学习时交流。 4.启发教学法:教师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完成,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较法、表演法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一名学生:播报秦始皇陵墓考古谜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位在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后留下的陵墓依然扑朔迷离。而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这些都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重要、最难破解的谜团之一。 听了这段材料大家思考:秦始皇有何功和过?学生回答功劳(他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一套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修灵渠等。) 教师提问:那么他有什么过失呢?由此导入秦的暴政。由于秦的暴政终于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班级:组名:姓名:设计者王保平 知识目标:能说出 ①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②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和汉朝的建立。 能力目标:学会①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②归纳课文,构建秦朝大事年表。 情感目标: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度: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温故知新】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秦朝,并在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各个方面进行了统一,这样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应该使秦朝长治久安,但历史却和秦始皇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存在了19年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学习第11课。 【课内学习】 一、自主学习 秦的暴政(阅读62-63) 1、,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秦朝的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3、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 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4、更加残暴。二、【合作学习】 1、思考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计算63页动脑筋题,感悟秦朝的徭役和劳役。 3、探究“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陈胜、吴广起义(阅读63-64页) 1、原因A、根本原因:。 B、直接原因:到渔阳戍守长城的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在遇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农民被迫起义。 2、时间:年。 3、地点:起义爆发在; 在建立政权。 4、领导人:、。 5、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相继被杀害。 6、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和 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2、巨鹿之战:年,项羽以 胜,在大败秦军主力。 3、秦朝灭亡: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投降,灭亡。4.西汉建立:年,刘邦建立,定都,历史上称为。刘邦就是。 5、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结果刘邦战胜项羽。【合作学习】 1、观察《大泽乡起义图》,探究陈胜演讲词? 2、思考:假如没有下雨,陈胜和吴广会起义吗? 【合作学习】 1、探究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2、探究成语故事“鸿门宴”? 3、刘邦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

孟子三章导学案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九年级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编写:倪胜霞审核:孟巧玲班级姓名 【复习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目标】 1.积累孟子及《孟子》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自主复习(比较归类整合) 一、孟子及《孟子》 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名轲,字子舆。文章都是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合称四书。他主张“”、“”。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写法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9.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词义归纳 (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2.曾.益其所不能() 3.衡.于虑()4.法家拂.士() 5.故患有所不辟.也()6.乡.为身死而不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二)词类活用:(从文中找出例句)1.域、固、威、德、过、出、入

2.被动用法:发、举意动用法:屑 使动用法:苦、劳、饿、空乏、乱、动、忍、生、死 (三)古今异义古义今义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攻亲戚 ..之所畔 3.举于版筑.之间 4.举于士. 5.所以 ..动心忍性 6.使.人之所恶莫甚与死者 7.万钟.与我何加焉 (四)一词多义 (1)会天大雨,道不通()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以怪之矣()(3)委而去之( ) 去死肌(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池非不深也( ) (5)寡助之至( ) 比至陈( ) 无微不至( )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国破山河在( ) 国恒亡()(7)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8) 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发闾左谪戍渔阳() (9)是亦不可以已()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不知木兰是女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死于安乐() (11)蹴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环而攻之()黑质而白章()君将哀而生之乎()(五)重要实词(参看书下注释和老师补充内容) 五、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故君子又不战,战必胜矣。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故患有所不辟也。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模式4: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份)-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47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自学引导 基础 知识 梳理 我的疑问 二、课堂探究 活动1:材料分析 材料“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毁)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请回答: (1)上文中的“焚百家之言”“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分别指什么事件? (2)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而司马迁却把他们的事迹载入《史记》中,流传后世,为什么?活动2:说成语讲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三、当堂检测 【精挑细选】 1、《汉书》记载:“(秦朝)丁男(成年男子)披甲(铠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 由此可见秦朝 ( ) A.兵役、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人民勤劳 2、秦朝二世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残暴 B.没有实行分封制 C.农民战争的爆发 D.少数民族的进攻 3、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然而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朝就有“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A.摇役繁重 B.赋税沉重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4、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 A.修长城B.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政府 C.参加长平之战D.若犯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 5、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 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 .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走进历史】 1、假如你去陕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请你在游客留言簿留下你最想对秦始皇说的一句话。 2、如何评价秦始皇? 四、学后反思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岳 麓版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 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第10课秦的暴政》)。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教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个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教师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伐无道诛暴秦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通过本课的讲解,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触类旁通。 2、过程与方法:教师层层设问,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通过分析史料、阅读教材等总结、归纳历史要点,通过师生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领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性。三.课标要求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四.重难点 1.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㈠复习提问: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从实现统一,到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经济文化措施和两大工程等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其作 用的开创性 ...特征。)

当时秦朝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㈡展示目标 1.归纳秦朝的暴政有哪些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史实 3.知道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㈢自学 1,看书归纳秦的暴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口号以及结果? 3,秦是什么时候由谁推翻的,代之而起的是谁建立的哪个朝代?㈣合作交流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一、秦的暴政刑法严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陈建立了政权,国号称为“张楚”。陈胜自立为王,并封吴广为假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岳麓版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 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第10课秦的暴政》)。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教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个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教师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秦的暴政 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当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主备人:于晓慧审核人: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思考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秦朝暴政的表现:秦始皇在位时,_______繁重,________也很重,________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他和宦官_______狼狈为奸,政治十分黑暗。 2、____________年,在_______和_______号召下,________农民起义爆发了,这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起义失败后,_______和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继续反秦斗争,_________年,以少胜多,在_______大败秦军主力;秦朝统治者向_______投降,秦朝灭亡。 3、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他就是汉高祖。 4、思考:“动脑筋”一(第63页)、二、三(第65页)和“活动与探究”(第66页)。 二、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前230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始皇咸阳来登基,至高无上大权集。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统一度量衡,还有货币和文字,为了思想大控制,“焚书坑儒”有得失。抵御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开疆拓土好疆域,世界大国了不起。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②严酷的刑法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起义失败,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故事:鸿门宴 (四)、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认识: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它因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秦始皇统治时,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什么() A.秦朝人民习俗,不喜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那是外来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法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人叫“族诛”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 B.刘邦率兵逼咸阳 C.项羽率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D.秦二世被逼自杀 4、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C.陈胜起义推翻了秦朝 D.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5、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直接相关的不包括()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6、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自主学习】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咸阳。 2、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度量衡;货币;小篆;“焚书坑儒”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河套;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 2、灵渠; 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课堂导学】 1、说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剧状态,但统一还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3、正确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当堂评价方案】 一、单项选择: 1、D 2、B 3、C 4、C 5、A 6、D 7、A 8、D 9、A 10、A 二、问题探究 11、答:①胡曾的诗指出秦始皇滥用民力,役使百姓修筑长城,使天下苍生苦不堪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选择题: 1.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8年B.公元前206年 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O2年 2.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陈胜吴广 B、韩信 C、刘邦 D 项羽 3.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 4.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善于用人 C.军事力量强大 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5.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A.垓下之战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 6、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7.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准备和同学们交流。他的观点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 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够维护社会安定 C.起义动摇了秦朝统治基础 D.起义实际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么? (4)你有没有发现材料二中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9.难得“谜”糊——谜语四则 ①口述捷报②姑苏城外平原大 ③鹅绒围巾④鞋子去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伐无道诛暴秦”》导学案

《“伐无道,诛暴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意义 【重点难点】 “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学法指导】 阅读浏览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自学讨论法:组内要相互讨论,各抒已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知识链接】 以朕、皇帝的称号由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 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三、精讲点拨 1、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2、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3、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4、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归纳小结】 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知识梳理】

最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三、导学前测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老吾老,;幼吾幼,。 3、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天时不如地利,。 四、预习提纲 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 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思想家,教育家,是继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之称。 《孟子》是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 3.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全体诵读课文,教师再范读。 (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 (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 4.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 5.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6.课文重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7.提问:(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 (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五、展示提升 1、任务分配 ○1所有同学共同完成预习提纲1、2、3题。

○21、2小组第三题,3、4小组第五题。5、6小组第六、七题。 2、独立完成1、2、3题。 3、小组内讨论选出展示同学。 4、班上展示,便完成预习笔记。 六、反馈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熹 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 ..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