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一宪法概论

1.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的作用: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5.宪法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6.宪法怎样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7.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

②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8.怎样规范权力运行?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③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要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9.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1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知识,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②认同宪法的价值,信服和尊崇宪法;③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宪法权威。

【典型例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

答案: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对宪法的具

体化。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2)作为公民,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行使什么权利?为什么要行使这项权利?

答案:监督权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要对权力的行使实行监督和制约。

③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公民应怎样推进依法治国,树立法治意识。

答案:

①作为公民,应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②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③积极关心国家事务,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实战演练】

我国法律体系有宪法、刑法、民法……下面是各法律的自述:

宪法说:“我规定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刑法说:“我是规定哪些行为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民法说:“我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所学内容,谈谈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请根据法律的自述,说说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其它基本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

2.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4.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5.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6.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①协商;②调节;③仲裁;④诉讼

7.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

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力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10.怎样对待权利和义务?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1.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典型例题】

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围绕“权利与义务”的主题展开课堂讨论。请你根据两位同学提供的信息,参与讨论。

秋云:“网络就是言论自由的乐园,在网络上,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向怎么说就怎么说,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我的言论自由……”

冬雪说:“正如享受多大的权利,就要承担对应的义务一样,网络言论自由也有相应的边界,那就是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绝对的言论自由从来都不存在。”

(1)表观点:你赞成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你结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应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答案:赞成冬雪的观点。①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力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③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提建议: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权利义务观?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发倡议:如果你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就怎样履行义务需要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请你列出倡议书的主要内容。

答案: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③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实战演练】

王某和李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王某的卫生间从去年就漏水,楼下李某经常上去找王某:“我们家卫生间要打伞了,你赶紧找人修一修吧。”李某却说:“我们家又不打伞,你们找房管局吧”僵持了很久,李某自己去买了厕所用具,要求王某换上,可王某就是不同意,他认为自己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王某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请你给李某出主意,帮他解决遇到的麻烦。

(3)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三基本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7.国家保护、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9.人大代表的职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2.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4.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15.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6.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委会和居委会。

17.人民怎样行使国家权力?图示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机关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8.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典型例题】

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代表,肩负全国人民的重托,认真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等有关法律文件,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

(1)材料表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处于什么地位?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基本观点?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③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实战演练】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近3000名代表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某校八年级2班的小明同学积极关注此次会议,并开展了一些探究活动。

探究一: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道德与法治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下面

示意图:

内容地位(性质)

网络、微博积极向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对网民提出的建议,人大代表都认真对待,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一定会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

(2)在我国,国家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四国家机构

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国家行政机关——政府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组成: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各级人民政府。

3.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典型例题】

2017年10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百零二次委员长会议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的议程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刑法修正案(十)草案的议案等.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的机关?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行使其部分职权。

(2)全国人大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国务院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实战演练】

漫画?网络反腐?反映了人们通过网络对某些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进行曝

光、追踪,引起社会舆论,从而达到预防、遏制、惩戒

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网络反腐的看法.

《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五法治精神

1.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4.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5.如何珍视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6.怎样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

(2)平等地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7.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8.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9.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10.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11.公民怎样维护公平正义?

(1)个人维护公平。①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敢于对不公平说“不”;③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个人守护正义。①敢于斗争;②讲究策略。

【典型例题】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任何自由的形式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行使自由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材料二:2017年8月1日,盐城市公安局依法对参与在网上散布谣言,谎称警察打人的王某和张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有人说:公安机关重拳打击网络谣言相纸了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

请结合材料根据《道德与法治》所学内容,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答案: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实战演练】

社会及个人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运用教材有关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你分别列举出生活中你认为公平和不公平的事。

(2 )请你说说公平对于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3)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公平,你认为应当如何去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