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绘装备技术与发展

测绘装备技术与发展

测绘装备技术与发展
测绘装备技术与发展

测绘装备技术与发展——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炜赴我院进行专场讲座

4月14日下午3:30,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炜赴我校犀浦校区,为测绘工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同学们做了主题为测绘装备技术与发展的讲座。

本次讲座在4520如期举行,地球科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李志林教授、院党委书记徐瑞堂同志、院党委副书记傅尤刚老师和测绘工程系老师周乐韬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讲座。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领域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上市企业。

在讲座开始之前,李志林院长首先对胡伟总裁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希望同学们在本次讲座中受益匪浅,并在日后的职业规划中得到启示。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胡总裁首先介绍了中海达公司的产业布局及研究成果,并展现了公司在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中海达公司旗下有海星达、中海达和华星三个品牌、扎根于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并为推动高端海洋探测技术及加强系统工程市场而不断努力。他提出,中海达公司将在“产业布局,谋划未来”、“新品不断,领跑市场”、“业绩增长,超越同行”、“数据增长,运营服务”和“品牌提升,影响扩大”五个方向重点发展。此外,他着重介绍了RTP(一种新的常用的GPS 测量方法)产业的改革更新,例如测量仪器的小型化,北斗导航的研制等。及中海达公司的几款新型产品——GIS移动产品、海洋产品和系统工程产品等。

接下来,胡总裁向大家介绍了中海达公司自主研发的移动测量技术。现中海达公司掌握的移动测量技术拥有领先同类公司的系统指标;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全过程解决方案;基于移动测量的激光高清街景系统;高清相机技术;丰富的应用及工程案例等等。

最后,傅书记致辞。他提出,中海达公司的待遇想当优越,且能得到很大的锻炼。他对中海达公司为地环学院的同学们提供资助表示感谢,并鼓励同学们日后就业考虑中海达公司,提升自我。

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案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从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课堂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b.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掌握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信息的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b.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c.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 a.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c.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六、教学环境 硬件:局域网机房,教师机一台,学生机81台,投影仪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信息技术的概念 一、具体知识内容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1.我们常说的“IT”是()的简称 A.信息技术B.因特网C.输入设备D.手写板 2.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D )、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A.识别B.显示C.交换D.交流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一、具体知识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教材P6):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1.关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后就有了信息技术B.自从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C.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是最近发明的技术 2.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常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C.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 D.英文的使用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3.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火的使用B.指南针的使用C.印刷技术的应用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具体知识内容 1.神奇的计算机技术 (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需要使用特殊的交互设备才能进人虚拟环境中。例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实验等(教材P7)。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教参P12) (2)语音技术(教材P8) 语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 ) 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例:语音输入法(开发公司:汉王、IBM 、微软)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3)智能代理技术(教材P8)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检索和实现网上购物、网过滤。(案例: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蜘蛛”程序)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计算机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智能化。 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4)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2.发展趋势(教材P7-10)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一 2009年3月(上)总71期魅力中国2009年3月(上)总71期魅力中国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 杨强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中图分类号:T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20-02 摘要:本文提出了关于信息技术的一般定义及分类 ,以此 为基础 ,以人类历史发展为线索 ,分别介绍了原始时代的信 息技术、古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并详

细介绍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现代信息表述技术、现代信 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最后 ,从高速度、数字化、 络化、宽频带、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方面对信息技术未 来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 Internet信息高速公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1原始时代的信息技术 原始时代没有文字,原始人是通过一些辅助的东西或简单的 图画来表述信息的。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离家狩猎,在屋边钉下几根带有横杆的木橛,一根表示要过一昼夜才回来,两根表示两昼

夜。另外 ,还有 “结绳记事 ”,不同颜色的绳子和不同的绳结,表达不 同的意思 ,它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记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除了 作为一种信息表述技术外还可以算作一种原始的信息存贮技术。除 “结绳文字 ”外,在某些部落中可以看到另一种信息表述的方 法———图画。它是画在树皮、皮革或其他东西上的图形。如果表 —— 示“水”就画上几条波纹,表示 “星”就画上几颗星星。这种用图画来 表示信息的方法后来演进为表义文字。 1.2古代信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认识也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信息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文字的出现 是信息技术的一大变革。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最初是在原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信息的特征及发展历程 1、能在日常的活动中体会信息的特征(已讲) 2、记住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3、熟悉每次发展历程的特点 1、信息的特征(已讲) 2、五次发展史历程 区分发展史的特点 1、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可处理性) 1、信息技术至今有()次革命。 2、人类信息技术第一次革命是()。 3、在人类信息技术革命中哪次革命属于根本性革命? 4、文字的产生和使用,首次超越了()和()的局限。 5、()的发明和使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革命是第几次,是什么? 1、在肢体描述游戏过程中,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肢体描述的不足之处? 2、语言产生和应用中,其特征描述的关键词语是什么? 3、通过语言传递游戏,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讨论语言存在不足之处? 4、文字的产生相对于语言,在哪些方面有突破?

5、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相对以前文字刻在石头、骨头和龟壳上,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增强? 6、电报电话电视广播的出现,你认为在哪一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 7、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那么以后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 小传递性 载体依附性(声音,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共享性 可处理性 真伪性 价值相对性(取决于接受者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时效性 第一次革命:语言的产生(根本性 革命,质的飞跃) 第二次革命:文字的产生(首次突 破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第三次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产 生(使传递的速度和 范围急剧的扩展) 第四次革命:电报、电话、广播、 电视的发明(进一步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 第五次革命: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 1、多元化(学科的整合) 2、网络化(通信方式的整合) 3、多媒体化(媒体形式的整合) 4、智能化(认知科学) 5、虚拟化(仿真)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36312)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通信技术的定义; 3、电子计算机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 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 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 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分钟)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看的过程中仔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 师:看完了没有 生:看完了 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 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 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 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生:全部都死掉了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 生:对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 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就是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展示: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二、授课( 25 分钟)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范文一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

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范文二 从古到今,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变革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语言的产生和应用为特征的。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它成为人类社会化信息活动的首要条件。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文字、纸张的产生和使用为特征。没有文字,人类文明就不能很好地流传下来。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印刷术的发明为特征。它的发明解脱了古人手抄多遍的辛苦,同时也避免了因传抄多次而产生的各种错误。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电信传播技术的发明为特征的。我们今天能够方便地使用电报和电话与远方的亲友联系,都是靠它来服务的。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卫星的出现为特征的。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通讯卫星发射升空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遍布全球,使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发达的程度。现在,全球正在成为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村。 范文三 第一个阶段(1981-1986) 1981年1981年8月,原苏联计算机教育学家叶尔肖夫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上作了题为《举行的“第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