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教育科研型中小学校长

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教育科研型中小学校长

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教育科研型中小学校长

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教育科研型中小学校长

发表时间:2014-04-10T11:08:55.26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罗国强

[导读] 做一个科研型校长,意味着善于把工作任务转换为教育科研任务。

重庆市铜梁县华兴实验中学罗国强

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要求中小学校长必须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带头人,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校长。这不仅对中小学校长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善于学习要做一名教育科研型校长,必须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吃透党的教育方针精神,并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校长加强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不但体现在教育法律法规的条文中,更多地体现在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门领导人的讲话中,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中。由此,作为一校之长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抓住关键篇目重点学习,把党的教育方针变成自己的理论。这样才能随时随地有力地指导整个学校工作。那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的学风是解决不了本校实际问题的,必须坚决抛弃。

二、掌握理论教育科研型的校长必须系统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教科理论是一门科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掌握这门科学,教育科研是应用已掌握教育理论探索出前人未发现的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客观规律,不下大决心,缺乏周密计划,没有牺牲精神,这个客观规律是发现不了,总结不出来的。教育科研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一个时间过程,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是更长时间。教育科研牵扯到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校长正确运筹,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当好科研“领头雁”教育科研型的校长是彻底的改革派,带头搞课题研究。只要求别人搞,自己不搞,这样的号召是无力的。校长的课题应是事关全校全局性的问题,诸如办学方面,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等。校长带头搞课题研究,就抓住了整个学校工作的“牛鼻子”。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再忙也不能丢掉课题研究,学校整个工作这盘棋才能下“活”。当今社会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新事物层出不穷,墨守成规的校长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教育科研型的校长是学校课题研究的“领头雁”。他必须广泛发动教师,使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万事都有个发展过程,教育科研也不例外。一开始,教师肯定有畏难情绪。作为校长,要多做工作,循循善诱。待教师们尝到了教育科研的甜头,看到了课题研究结出的累累硕果,就会形成由不自觉到自觉,并且乐于搞课题研究的大气候,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就会在教育科研中迅速提高。到那时,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上去了,就会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四、解除顾虑教育科研型校长必须放下以下几个顾虑。一是怕失败。要想到,做任何工作都有成功和失败两个可能,做教育科研工作更是如此。教育科研是探索前人未曾发现的教育教学规律,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必须不怕失败,知难而上,敢于牺牲,才有可能发现并掌握前人未发现的教育教学规律。搞课题研究失败是难免的,失败了要总结教训,重新再搞。失败往往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那种害怕失败而不搞课题研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第二,是怕影响教育教学工作。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把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对立起来了。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总结和升华。脱离教育教学的教育科研是毫无意义的,也注定不会成功的。第三,是怕没有时间搞教育科研,我们说时间是会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合理利用。由此学校一定要在教育科研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校长带动教师,搞调查研究,搞课题研究,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不仅要研究智育,也要研究德育,就要求校长带领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掌握各种教育科研方法,并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去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提高档次,成为名校;校长才能提高档次,成为名校长;老师才能提高档次,成为名师。

由此,做一个科研型校长,意味着善于把工作任务转换为教育科研任务。科研型校长决不是孤立地形成的,任何一个科研型校长都是一个科研型教师群体的产物,都是在良好的科研氛围的学校内外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科研型校长的命题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小学教育,不仅要出人才——一届届毕业生走出学校,成为祖国所需要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且要出队伍——一批批素质精良、忠于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还要出教育家——能够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学的千千万万的中小学教育专家。

一名科研型校长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针。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树立跨世纪的质量意识和人才观念,改革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针。要下决心改变长期存在的单纯应付考试的现象,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使青少年一代茁壮成长。做一名合格的教育科研型校长,才能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体系而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