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无意识记忆训练方法

增强无意识记忆训练方法

增强无意识记忆训练方法
增强无意识记忆训练方法

增强无意识记忆训练方法

有时候发现自己记忆力特别的差,明明年纪还不大,就是变得容易健忘。健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摆脱健忘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增强无意识记忆训练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做3个任务列表

专家建议,做3个任务列表,可以帮助集中处理相似的事务。比如1号表格列出今明两天需要完成的工作,2号表格列本周内的任务,3号表格是随机任务(如定时查收电子邮件等)。先解决其中的重要工作,然后再处理琐碎的小事情。

2、集中收发电子邮件

一会看看短信、一会看看电子邮件,会让人注意力变差。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精神病和行为科学教授戴维;洛文斯顿博士建议,每天在特定时刻查看并处理电子邮件,如上午10点,下午3点,晚上9点,可以保证不影响重要的工作。

3、别被琐事分神

工作一会就刷刷微博、突然被叫出去分派一项新任务、跟同事计划中午吃什么……时间就在这些琐事中流失,注意力也会变得不集中。因此要工作就全神贯注,关掉浏览器和聊天工具,享受专注工作的乐趣。

4、把事情分解成“能一口吃掉”的小块

在某个时间段内思考一件太过复杂的事情会让人紧张、焦虑,倒不如把事情拆分成一个一个简单明了的小步骤,再逐个思考解决办法。

5、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专家建议,找一个自己习惯了的安静之处,在工作完成之前都别换地方,能帮助集中注意力。比如跟领导申请回家完成一项计划书,或者到经常去的那间咖啡厅整理稿件等。

6、保持办公桌整洁

中国古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整洁、干净的工作空间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还可以帮人集中注意力。但记住,清理办公桌不是最优先的事情。可以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抽出几分钟收拾一下桌子。

7、学习放松技巧

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能帮你进入一个非常专注的状态。这相当于一个计算机“重启动”的过程,能帮你清空大脑,让更重要的事情进入大脑的“处理器”中。

8、准备点小便笺

在会议或听取汇报时,可以在手机便笺上记下重要的事务,以便回去整理。还可以买一些不同颜色的便笺纸,分别记录不同项目。洛文斯顿博士说,如果被枯燥的会议弄得心烦意乱,在便笺上写写画画还可以帮你平复焦躁的心情。

改善记忆力的食物1、花生

花生富含泛酸可提高记忆力。泛酸(维生素B5),搭配蛋黄、大豆所含的卵磷脂一同摄取,能提高记忆力。

2、海带

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效,海带等海藻类食物中的磺类物质,更是大脑中不可缺少的。

3、鸡蛋

鸡蛋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鸡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有增强记忆力、健脑益智的功效。

4、葵花籽

丰富的铁、锌、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E,使葵花籽有一定的补脑健脑作用。实践证明,喜食葵花籽的人,不仅皮肤红润、细嫩,而且大脑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言谈有条不紊。

5、香蕉

香蕉营养丰富、热量低,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香蕉又是色氨酸和维生素B6的超级来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钾离子的含量较高,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就含有451毫克的钾,常吃有健脑的作用。

6、核桃

核桃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的健脑益智食品,希望孩子们一定食用。每日2~3个核桃为宜,持之以恒,方可起到营养大脑、增强记忆、消除脑疲劳等作用。但不能过食,过食会

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

7、糙米

糙米富含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能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人体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身体疲劳,甚至精神紧张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

8、芝麻

将芝麻捣烂,加入少量白糖冲开水喝,或买芝麻糊、芝麻饼干等制品,早晚各吃一次,7日为一疗程,5~6个疗程后,可收到较好的补脑健脑效果。

9、龙眼肉

中医认为,桂圆是补血益心之佳果,为益脾长智的要药。长期服用可改善健忘现象,有强心益智的功效。但是一定要注意量,龙眼肉吃多了也是会上火的。

10、鱼

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在鱼头中含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是人脑中神经递质的重要来源,可增强人的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并能控制脑细胞的退化,延缓衰老。鱼肉还是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极佳来源,特别是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3脂肪酸,对大脑和眼睛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11、南瓜

南瓜是β-胡萝卜素的极佳来源,南瓜中的维生素A含量胜过绿色蔬菜,而且富含维生素C、锌、钾和纤维素。中医认为:南瓜

性味甘平,有清心醒脑的功能,可治疗头晕、心烦、口渴等阴虚火旺病症。因此,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的人,将南瓜做菜食用,每日1次,疗程不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无意识记忆

人为训练记忆是无意识教育的大敌 龚志刚 心仪坊摘: 【摘要】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记忆还是人的一种本能,可以是无意识和前意识的。偏重人为记忆的教育和学习的方式不能有效改善意识区域,有时恰恰相反,不但无效,反而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不应过分关注人为记忆力的训练和提高,而应注重默会认识和默会能力,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记忆意识默会认识学习方法 关于“记忆”,《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简而言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这里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是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予以再现,这个过程就是记忆。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是认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认知活动还包括知觉、注意、动作、语言、推理、思考、意识乃至情感在内的各个环节(或层面)。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人们要发展动作机能,如行走、奔跑和各种劳动机能,必须保存动作的经验。人们要发展语言和思维,也必须保存词和概念。可见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累积,也就没有心理的发展。另外,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出现,一种好的或坏的习惯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培养,也都是以记忆活动为前提的。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记忆和学习,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类文明。 因为记忆的重要,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都曾致力于记忆的研究。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断言: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苟同。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记忆是学习的基石,但记忆并不等于学习,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记忆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记忆不是促使意识生成的关键,思维才是促使意识生成的关键。 记忆可以是无意识的和前意识的。意识生成后也可以处于无意识状态。 记忆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适应环境使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一种本能。就人而言,记忆是人的一种天生能力,是在人脑的发育生长中自然生长的能力。很多记忆是在人意识生成前就有的。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应人为地刻意地去扩充和强化记忆力,这样做对学习的效果来说是适得其反。举例来说:人的视力是天生的、是自然发育长成的能力。因此,从没有人说要加强视力,更没有训练视力的说法,人们重视和提倡的恰恰是保护视力,不要超负荷用眼,否则就会使视力受损,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基于同样的道理,人对自己的胃口和力气也不会刻意加以训练,以达到酒囊饭袋、饕餮无度或力大如牛、气吞山河的目的。除非有特殊需要,在一般情况下,人为扩充或强化这些本属自然的能力是没有意义的,有时还是有害的。 因此,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不要依赖人为记忆的学习方法,这一学习方法对人的进步

(完整版)记忆力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加速知识积累,就要学会科学地记忆。 1、交替记忆法。 又叫分布记忆法式重视头尾记忆法。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遗抑制(我们用表示);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我们用表示);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A B C D E F 可见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好些。也就是说,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上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若是讲话,应该把要紧事先讲给大家,结尾时候再强调一下。 (2)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就人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3)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配复习的力量。 (4)合理地组织识记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发生。例如,刚学完历史,不要去学语文,以减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增强记忆力的10种方法

增强记忆力的10种方法 记忆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擅长看(视觉型),有的人擅长听(听觉型),有的人擅长用嘴和手(运动型)等等;比较常见的是混合型的记忆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最佳。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人的许多能力的培养,大多要从掌握方法做起,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多是运用了大脑左半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右半球的功能只是偶尔被利用一下。 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 1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有些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小学生对材料理解的程度。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实验证明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历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2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和研究,小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直观、形象的东西,尤其是视觉映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孩子记忆一些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形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增强记忆力的简单训练方法

增强记忆力的简单训练方法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 本文已影响 185107 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的一份报告说:假设你始终好学不倦,那么,你脑子一生储藏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五十倍。据说,该图书馆藏书一千多万册,也就是说,人的记忆容量相当于五亿本书籍的知识总量。还有人估计,全世界图书馆藏书七亿七千万册。它们所包括的信息总量共有四千六百万亿比特,这正好和一个人脑所能记忆的信息大体相当。并且,人的记忆可以保持七十到八十年以上。 一、增强记忆能力的简单方法 (一)回忆一天的细节 这种增强记忆的锻炼你可以每天在入睡之前进行。如果你能老老实实地坚持一个月内每天晚上都做一次,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上床准备睡觉前,或背靠着忱头坐着,或躺着,但要确保自己在10-15分钟之内保持清醒。 .通过有意识的做几分钟呼吸运动来放松自己。 .从今天做的最后一件事开始,回忆其最具体的细节。这可能包括让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注意自己的呼吸运动。 .然后再往前想,回忆就在这之前做的事,也许是爬上床。然后是在这之前的事,也许是刷牙,回忆你的感觉和想法。 .想像你的一整天是一盘电影胶片,现在正在倒着放映。就像倒退着走路或说倒话,就与看倒着放的电影一样,假如这样,你是观众(也是回忆者),倒着回顾你一天中的每一时刻。 诸如: 我正躺在床上开始回忆我的一天。 我从浴室走到床边。 我从梳妆台走到浴室。 我站在梳妆台旁对妻子或丈夫说了这样的话。 我从起居室走进卧室,站在梳妆台旁。 我关掉起居室内的电视和灯。 我坐在自己喜欢的椅子上,翘着脚,看<亡命天涯>. 在此之前,我透过窗户,看到一轮圆月从天边冉冉升起。

七种有效的记忆策略

一、讨论有利于记忆 大概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考试的前几天,几个好朋友集中到某个同学的家里,吵吵嚷嚷地讨论习题集。 由某一个人讲自己的解法,这时有疑问的同学就会质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把自己想到的,积极地说了出来。在最后,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再到答案栏里去验证是否正确。若是错了,由大家讨论出错处,把它纠正过来。 确实,这样一来,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扬和弥补。一个人很难理解的问题,这时就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大家就同一个问题思考、发表意见,因而能很清楚地了解和记住解决问题以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灵感,从而发现和理解问题的本质。 靠自己一个人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即使原封不动地都记下来,结果也是有限的。做提纲、出声读、多次反复阅读固然很必要,但是两三个人把彼此不足之处互相补充,效果就更好。从这个意义上看,有组织的讲习会、读书会等等.对验证知识是很有效的。参加的人数以两个人或三四个人为最合适。 二、巧记教科书中的资料 读教科书时,我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哪里?这个问题颇值得关心。这种学习和日常信息的学习有两点不同。第一点差别在于如何集中注意力。读教科书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分散注意力。除非本来就对教科书兴趣极浓厚,否则,在记住教科书中的内容之前,必须先增进对它的专注力。第二点差别是从教科书中找出有关的资料相当困难。决定教科书中哪些资料应该记忆很重要。我们有时候得读完一整段,甚至一章才能知道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 有效地找出相关资料的第一步是增进专注力。人都好奇,容易被新奇的事吸引,甚至还会主动寻找新奇的刺激。因而读教科书时,极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干扰而分散注意力。为此我们得采取一些措施以免注意力分散,比如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避免视觉的干扰。假如发现自己读书的时候经常瞪着窗外看(由于街道上的景物经常在变动,容易引人注意),不妨把头转个方向,或者放下窗帘。不过,很难完全根除外在干扰,因为人们一般不太愿意错过有趣的事。必须切记自己该做的事情。当集中精力看书时,暂时把自己和其他的刺激隔绝,然后休息片刻,再决定是否继续读下去。 除了注意力要集中在教科书上之外,还得学习专注的态度。心理学家发现,人很难立即全神贯注在较困难的工作上。建议先从容易的材料阅读起,比如先看一会儿杂志或小说,再读正课的书。这样由易而难,能帮助你进入全神贯注的境界。 下一步是找出有关的、重要的、必须记住的材料。前面已经说过,除非把整章都看过,否则很难分辨哪些材料是有关的、重要的。因此,不妨把整章的材料看一遍,但不必急于把它背下来。这样做一方面帮助了解各段间的关系,一方面也增进专注力。下一步才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把整章的内容看一遍。这一次慢慢看,并且仔细地读。找出书中要表达的重点,将它画线,或做出记号,以便记忆的时候能很快找到它们。但是不要把整章的每一句都画上记号。画的重点太多等于没有重点,或者说还没有找到重要的概念。心理学家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所画的重点往往少于成绩差的。聪明的学生总是能找到真正的重点。找出重点也能帮助组织材料做进一步的学习。 总而言之,研读教科书中的内容,首先得把注意力集中在教材上;其次是要专心找出整章中最重要的概念,以便了解所研读的主题。 "记忆源于注意" !切记这句话。即使知道各种增进记忆的方法,如果缺乏注意力,仍然无济于事 三、书写评注能帮助记忆

记忆的基本原理与训练方法

记忆的基本原理1、资料压缩 主要是一个左脑的过程。我们在进行记忆之前,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浓缩。 这是一个信息压缩的过程。把信息中的水份挤掉。 事实上,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手上电脑的普及也不会太久了。光是记知识,意义并不是太大。学习记忆术,是为了知识的运用。资料压缩就是为了把握信息中的精义。方便随时运用。 主要的工具就是导图。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个工具的。这是第一。 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我们容易记得,有些不易记得。 比如,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人在身边走过,可能没啥印象。转身就忘了。可是,如果有一只恐龙在你身边走过。你就记得了。 所以,记忆术的第二个原理,就是把那些不好记的知识,转化成容易记忆的,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信息。 A,一堆杂乱的资料,转化成有序的,有通顺的逻辑结构的。 B,一些抽象的资料,转化成一些有图像的,一看就有印象的资料。 C,一些让人看着晕晕欲睡的资料,转化成一些与性,美女,美食,音乐,欢乐……有关的。 第一原理是不断压缩,简化,减轻大脑的工作量。 第二原理是不断转化,整理,顺应大脑的工作习惯。

这就是理解的现代记忆术的基本原理。 件等枯燥乏味的东西,更需要循环往复地记忆。 ②早晚记忆。根据心理学原理,早晚记忆分别只受“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单项干扰,因而记忆效果较好。 ③读写记忆法。边说边记,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合作也是提高记忆成效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记字词、诗词、外文单词等。 ④间隔记忆方法。读一本书,学一篇文章,最好分段交替进行记忆,记忆时间不宜过分集中。 ⑤概要记忆法。在一般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下来的场合,如听报告、故事,看电影、小说,可把其中心、梗概、主题记住;或先记一个初略的框架,然后再设法回忆补充。 ⑥选择记忆方法。古人云:“少则得,多则惑。”读书学习都要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记忆的内容有所选择,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⑦趣味记忆方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倘若对某一门学科特别感兴趣,其学习成绩也往往较好。 ⑧运用记忆法。记忆是建立联系,运用则是巩固联系的最有效手段。我们一定要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10个增强记忆的训练方法

记忆力训练的5个简单方法

记忆力训练的5个简单方法 训练1 拿一样东西(相机、盒子或笔)仔细看30秒,然后闭上眼睛,试着把你对这样东西的感受所得详细说出来。如果某些细节你还不清楚,请再看一遍,然后再闭上眼睛再说;如此重复,直到能把该东西说得清楚无遗为止。 训练2 微弱的声音迫使你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过,此练习每次最好不超过3分钟。(做完这个练习以后,你就知道,注意力越集中,记忆就越迅速、牢固。因此,你要集中注意力,特别要训练这些方面。) 训练3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教授斯特娜夫人很注意教育自己 的女儿,她从小便使女儿受到注意力的训练。她常与女儿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口之后,就问女儿该商店陈列橱窗内摆的是哪些商品,让她数出留在记忆中的各式商品。能说出越多,就打分越高。这样训练很有结果:当女儿五岁时,在纽约肖特卡大学教授们面前,把《共和国战》朗诵了一遍就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令教授们大吃一惊。斯特娜夫人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训练4

在桌上摆三四件小物品,如瓶子、纸盒、钢笔、书等,对每件物品进行追踪思考各种两分钟,即在两分钟内思考某件物品的一系列有关内容。例如思考瓶子时,想到各种各样的瓶子,想到各种瓶子的用途,想到瓶子时,想到各种各样的制造,造玻璃的矿石来源等。这时,控制自己不想别的物品。两分钟后,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第二件物品上。开始时,较难做到两分钟后的迅速转移,但如果每天练习10分钟,两周后情况就大有好转了。 训练5 盯住一张画,然后闭上眼睛,回忆画面内容,尽量做到完整。例如画中的人物、衣着、桌椅及各种摆设。回忆后睁开眼睛再看一下原画,如不完整,再重新回忆一遍。这个训练既可培养注意力集中,也可提高注意更广范围的能力。 在地图上寻找一个不太熟悉的城镇,也能提高观察时集中注意的能力。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训练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这两种记忆,什么是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有哪些训练方法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力是指对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 觉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能力。比如孩子上周在公园看见一条狗,过几天你拿出 这条狗的图片,他会立刻认出这条狗是上周他在公园里看见过的。 这种能力称之为再认。如果更进一步,孩子能用语言把所看见的狗的形象描述出 来或者用笔画出来,这就是再次产生这个形象的能力。视觉记忆力对孩子的思维、理 解都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一个孩子视觉记忆力不佳,会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效果。我 们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复述、组织、比较等方法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记忆力要比幼童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青少年能利用理解、回忆详述、 想象等方式把零散的材料联系起来,使它们相互产生关系,再用各种形式重新组织材料,有效地使用视觉形象。 视觉记忆力不良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的表现: (1)看过的生词,总是记不住怎么写。 (2)不能顺利地阅读课文,读不了完整的句子。 (3)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同时做两件事情,总会忘记一件。 (4)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特别容易分心。 (5)写作业时经常出现拼写错误。 (6)在书写时总是看一笔写一笔,或是看好几笔才能写一笔。 (7)在生活中经常记不住东西放在哪里,总是满屋翻遍了才能找到。 家长对孩子的视觉记忆力训练应注意:(1)在对儿童的学习记忆训练中,趣味性是 不可或缺的,因此无论在选材上,还是训练过程中都要坚持“快乐学习”的原则。表扬 是巩固儿童记忆举的有效方式。(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儿童知识经验少,对 问题的理解不深,所以选材一定要由易到难,家长不能急于求成。(3)要以培养儿童正 确的记忆方法和习惯为主要目标,不是过分强调是否背会了某篇文章。(4)虽然记忆的 连贯性很重要,但每次记忆的时间不可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秘诀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秘诀 许多学习材料很难记忆,在它们之间不易找出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历史年代、统计数字等等。 如果对这些学习材料利用谐音加某种外部联系,这样就便于贮存,易于回忆。 据说,有位老师上山与山顶寺庙里的和尚对饮,临走时,布置学生背圆周率,要求他们背到小数点后22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大多数同学背不出来,十分苦恼。 有一个学生把老师上山喝酒的事结合圆周率数字的谐音编了一句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待老师喝酒回来,个个背得滚瓜烂熟。 这位聪明的学生就是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的。 利用谐音法还可以帮助记忆某些历史年代。 不少学生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 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 于是,许多考生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例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用它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

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2.联想法训练联想法是运用想象把有关信息联想起来的方法。 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 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在外语单词里,有发音相似的,有意义相似的,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来帮助记忆。 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北京景山学校在小学低年级试验一种集中识字的方法,可使学生在两年内认字2500个,阅读一般书籍报纸。 这种识字法就运用了类似联想记忆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一组一组的,像把“扬、肠、场、畅、汤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睛、睛放在一起记。 每组汉字的右边都是相同,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有共性,前一组的汉语拼音后面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都是qing,这样就可以学得快、记得住。 3.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直观、形象的东西,尤其是视觉映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孩子记忆一些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形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一位学生说:他很快就记住了他的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33329916。

发展心理学精华

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后期或晚年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1、攻击性: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2、性别化: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模仿获得,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化的结果,4、亲社会行为: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探讨心理发展的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1.要将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2.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3.系统处理结果。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从最近发展区思想: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儿童能够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两个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由教学决定。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和智力发展的速度上。三、学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技能形成的前面。华生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则: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原则:a具有一定的方向;b具有一定的差异;c具有关键期;d具有年龄特征。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a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b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a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b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踪研究设计。优点:a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b可研究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果关系。缺点:a 样本的流失,b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c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a遗传因素:遗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遗传变异已经被证明在7000种疾病中期关键作用。b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c母体因素:包括情绪、应激、营养、患病。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产生伤害的时间和后果:孕8周是胎儿发展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感染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和成长,可使胎儿畸形,甚至导致早产、流产。胎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产生:4-5个月的胎儿已能够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2.立体觉的发展:婴儿6个月以前确实具有了立体觉。3.颜色视觉的发展:4个月的婴儿甚至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胎儿听觉的发展: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2、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的差异。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已具有最初级的原始的视听、视触等感觉协调能。婴儿依恋的类型:a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b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c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婴儿社会性微笑:a自发的笑(0-5周):反射性的笑。婴儿出生2-12小时中,面部即有象微笑的运动,这是内源性的。抚摩婴儿的面颊、腹部、把婴儿的双手对拍或听各种熟悉的说话等,都会引起微笑,但全是反射性的。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婴儿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或焦虑。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幼儿期游戏的理论:1、早期的传统理论:a精力过剩说,希勒。b娱乐、放松说,拉扎鲁斯。c复演说,霍尔。d练习说,格罗斯。e成熟势力说,博伊千捷克。2、当代的游戏理论。a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 有潜意识的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 的手段,缓和心理紧张。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 泄方式。b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 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幼儿掌握词汇 的特点:a词汇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c词类的扩展: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d 积极词汇的增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 语;2、对话言语、独白言语;3、自我中心言语。幼儿的思维特点:a具体 形象性;b不清晰性和易变性;c具有符号功能;d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 性。婴儿前语言交流的特征: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 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就是前语言交流。特征:目 的性、指代性、约定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 动的冲击: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 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 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 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反抗性 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c勇敢和怯懦;d高傲和自卑;e否定童年又 眷恋童年。小学时期父母—儿童关系:1、进入小学后,父母—儿童关系的 变化:a它们交往时间发生变化;b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c 冲突数量也减少了;d在纪律约束技术和控制过程方面可采用推理的方 式。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 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幼儿期记忆特点:a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b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 展;c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学龄期儿童记忆特点:a有意识记忆 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b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c词 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老年期记忆的特点:a机械记 忆减弱;b记忆广度下降;c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d再认能力较差;e 回忆力显著下降。老年性智力衰退的表现:总体上说,智力随年老有所衰退, 但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 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都衰 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 绩、“晶体智力”等。成年晚期的人格变化:大约在60~65岁,人们跨越一 个转变阶段进入成年晚期,在这一阶段,与变“老”抗争,与一些社会刻 板印象抗争,最后终于认“老”。力量、尊重和权威的丧失对于习惯了对 自己生活进行掌控的个体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另一方面,成年晚期的个 体对年轻个体来说是一种资源,他们被视为“受尊敬的长者”,年轻人会 寻求和依赖他们的建议。而且,老年人具有可以单纯为了愉悦感而做事的 自由。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变白、稀疏, 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变得粗糙,视力、听力逐渐下降等。影 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因素:a社会历史因素(特定因素);b群伙效应:不同 群伙在同一年龄上智力差异显著;2.职业:技术性职业活动对智力的维持 有积极作用;c身体健康水平:心血管系统和大脑的病变显著影响智力。成 年初期思维特点:a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个体思维 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这个转变过程可分为二 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阶段三个阶段;b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 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意识发展: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 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 日趋强烈;2.自我意识的分化。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 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 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a思维 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言语在幼儿思 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往 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 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 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自 我体验的三方面发展。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 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时, 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 逻辑思维的发展史青少年发展的重点。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a最初 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 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b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 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c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 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 的作用逐渐降低;e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 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f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加深。老人的 主要心理特点: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 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可见老 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 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a临近退休;b各种 疾病;c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拉文格认为成年期自我发 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遵奉者水平:按规矩行事;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个 体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其思想方法仍具有两极性;3.自主水平:能容忍 内外规则的矛盾与冲突,能从多种角度来看问题;4.整合水平:个体不仅能 正视内外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还会放弃那些 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成年初期一般特征:a从成长期转变为稳定期;b智力 发展到达全盛时期;c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d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5. 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成年期的自我发展。 艾里克森各阶段的发展任务:1)婴儿期(0~2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 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 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 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年期 (12~18岁):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 (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25~50 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后期或晚年期(50岁 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班杜拉的社会学 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 结果的观察而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 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 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 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1、攻击性: 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2、性别化: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 多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模仿获得,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化 的结果,4、亲社会行为: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 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探讨心理发展的本理论问题:1.先天与后 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 特征的关系。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1.要将心理作为一个开 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2.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3.系统 处理结果。三、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维果 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从最近发展区思想: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 有水平,儿童能够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有指 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两个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由教学决定。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 学可以定义为人为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 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和智力发展的速度上。三、学 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 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技能形 成的前面。华生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在心理发展问题 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 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凭借感知 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 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 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 掌握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 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 原则: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原则:a具有一定的方向;b具有一定 的差异;c具有关键期;d具有年龄特征。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 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a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 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b获得的信 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a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b无 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是 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 踪研究设计。优点:a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 变到质变的规律。b可研究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果关系。缺点:a 样本的流失,b反复测查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 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c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 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a遗传因素:遗 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遗传变异已经被证明在7000种疾病中 期关键作用。b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 素。c母体因素:包括情绪、应激、营养、患病。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产生 伤害的时间和后果:孕8周是胎儿发展最敏感期,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 感染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和 成长,可使胎儿畸形,甚至导致早产、流产。胎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产 生:4-5个月的胎儿已能够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2.立体觉的发展:婴 儿6个月以前确实具有了立体觉。3.颜色视觉的发展:4个月的婴儿甚至 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胎儿听觉的发展: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 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2、 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的差异。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已具有最初级的原始的视听、视 触等感觉协调能。婴儿依恋的类型:a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 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b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 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c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 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 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 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婴儿社会性微笑:a自发的笑(0-5 周):反射性的笑。婴儿出生2-12小时中,面部即有象微笑的运动,这是内 源性的。抚摩婴儿的面颊、腹部、把婴儿的双手对拍或听各种熟悉的说 话等,都会引起微笑,但全是反射性的。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 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后):真正的社会性微笑。婴儿陌生人 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亲密,婴 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 婴儿的恐惧或焦虑。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 则。幼儿期游戏的理论:1、早期的传统理论:a精力过剩说,希勒。b娱乐、 放松说,拉扎鲁斯。c复演说,霍尔。d练习说,格罗斯。e成熟势力说,博 伊千捷克。2、当代的游戏理论。a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 有潜意识的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 的手段,缓和心理紧张。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 泄方式。b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 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幼儿掌握词汇 的特点:a词汇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c词类的扩展: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d 积极词汇的增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 语;2、对话言语、独白言语;3、自我中心言语。幼儿的思维特点:a具体 形象性;b不清晰性和易变性;c具有符号功能;d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 性。婴儿前语言交流的特征: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 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就是前语言交流。特征:目 的性、指代性、约定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 动的冲击: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 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 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体 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反抗性 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c勇敢和怯懦;d高傲和自卑;e否定童年又 眷恋童年。小学时期父母—儿童关系:1、进入小学后,父母—儿童关系的 变化:a它们交往时间发生变化;b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c 冲突数量也减少了;d在纪律约束技术和控制过程方面可采用推理的方 式。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 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幼儿期记忆特点:a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b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 展;c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学龄期儿童记忆特点:a有意识记忆 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b意义记忆的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c词 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老年期记忆的特点:a机械记 忆减弱;b记忆广度下降;c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衰退;d再认能力较差;e 回忆力显著下降。老年性智力衰退的表现:总体上说,智力随年老有所衰退, 但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 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都衰 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 绩、“晶体智力”等。成年晚期的人格变化:大约在60~65岁,人们跨越一 个转变阶段进入成年晚期,在这一阶段,与变“老”抗争,与一些社会刻 板印象抗争,最后终于认“老”。力量、尊重和权威的丧失对于习惯了对 自己生活进行掌控的个体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另一方面,成年晚期的个 体对年轻个体来说是一种资源,他们被视为“受尊敬的长者”,年轻人会 寻求和依赖他们的建议。而且,老年人具有可以单纯为了愉悦感而做事的 自由。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变白、稀疏, 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变得粗糙,视力、听力逐渐下降等。影 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因素:a社会历史因素(特定因素);b群伙效应:不同 群伙在同一年龄上智力差异显著;2.职业:技术性职业活动对智力的维持 有积极作用;c身体健康水平:心血管系统和大脑的病变显著影响智力。成 年初期思维特点:a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个体思维 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这个转变过程可分为二 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阶段三个阶段;b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 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的意识发展: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 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 日趋强烈;2.自我意识的分化。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 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 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a思维 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言语在幼儿思 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往 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 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 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自 我体验的三方面发展。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 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时, 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 逻辑思维的发展史青少年发展的重点。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a最初 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 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b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 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c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 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 的作用逐渐降低;e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 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f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加深。老人的 主要心理特点: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 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可见老 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 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老年人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a临近退休;b各种 疾病;c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拉文格认为成年期自我发 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1.遵奉者水平:按规矩行事;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个 体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其思想方法仍具有两极性;3.自主水平:能容忍 内外规则的矛盾与冲突,能从多种角度来看问题;4.整合水平:个体不仅能 正视内外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还会放弃那些 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成年初期一般特征:a从成长期转变为稳定期;b智力 发展到达全盛时期;c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d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5. 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成年期的自我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