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方法论》教案

《经济学方法论》教案

《经济学方法论》教案
《经济学方法论》教案

经济学方法论

第一章经济学方法论概说

第1 节经济学方法论的界定

一、经济学方法的内含

㈠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哲学

1、经济哲学的三种典型观点:

①是经济学方法论,是用哲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②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对经济理论、经济行为及其规律的哲学研究、反思;

③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哲学,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形而上学;

经济哲学取③

2、主要研究六大问题:

经济本体论、经济价值论、经济规律论、经济决策论、经济实践论、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又贯穿另五种理论之中。

㈡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

1、方法论与本体论本来是同一,所以掌握方法论对认识本体很有意义。

2、方法论处于本体论与认识论之间。

3、方法论因学科而不同。

经济学方法论是其中的一种。

4、经济学方法论具有双重性:

一是属经济哲学,是其中的方法论;

二是受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方法论是在批判古典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或研究范式的重大特点是批判性,正是在批判中才形成其批判方法。

㈢经济学方法论的定义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方法。

经济系统学科层面、经济学科逻辑思维层面、具体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反思。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外延

㈠方法论的三大层面

1、哲学方法论层面,

2、系统科学方法论层面,

3、逻辑思维方法论层面。

㈡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

1、哲学方法论层面:

①哲学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运用;

②具有类似哲学意义的研究方法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经济学原理或定理;

在经济学中,有些基本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如劳动三重性理论,历史发展三阶段理论。有些分析工具(理论)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2、系统科学方法论:

①系统科学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运用;

②经济研究中运用系统学科方法论所产生的理论,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如经济系统论、经济控制论、经济信息论等。

3、逻辑思维方法论

有两类:

Ⅰ、是与对象同一的方法:

对象有什么特性、特征,就应该用相应的方法表现。例如,对象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所以就有抽象与具体统一的方法、静态与动态统一、个体与总体统一、直接性与间接性统一、历史与逻辑统一、一般与特殊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的方法;

具有客观性

Ⅱ、是与主体的发展相适应的方法:具有主观性

受主体的发展程度和目的决定,有选择性。如

①阶级及分析的方法,非阶级分析的方法。

②一般逻辑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如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

③某些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一般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第2节经济学方法论的特性

一、具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征

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精神、价值、艺术、文史等)不同;

㈠与自然科学相比

有复杂性、不可重复试验性、目的性和价值判断,

1、复杂,人的行为不象物那样简单、单一;

2、制度、经济运动等不可重复试验,不象物体运动可重复试验;

3、人的行为有目的,不象物体运动是自然发生的;

4、经济运动有价值,不象物体运动自身没有价值。

㈡与人文学科相比

1、以外物为对象,结合物的运动看人的关系,不是只考察人与人的关系。

2、可形成共识;人文学科通常是个别性的。

3、可实证研究,以实证方法为主;人文科学主要以解释方法为主。

㈣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

1、明显的实用性

2、定量性

3、开放性

2、但又研究思维,思维离不开人的精神和价值。

3、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奔向社会科学数理(定量)化技术性(可操作性)开放性心理、行为分析、价值分析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特性

㈠主体性特征

哲学很重视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上的作用。

主体又是与阶级立场、发展程度相联系的。阶级立场决定眼界的高低远近深浅,发展程度决定主体的实力和认识水平、科学化程度等。

有双重主体:主观主体和客观主体。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主观主体有两种:代表资产阶级的、代表无产阶级的

客观主体也有两种: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马克思作为研究的主观主体和被研究的两种客观主体: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关系

㈡观念——世界观特性

主体必有意识和观念。

从主观主体看:哲学首要问题是世界观,经济观就是世界观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化。经济学方法以一定的经济观为出发点。资产阶级学者以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自然”的社会,其经济观也是非历史的。这决定其方法论从根本上看也是非历史的。

从客观主体看:资本家的观念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其观念对其行为的影响。主观主体不能忽视客观主体的观念。

㈢方法论特性

1方法论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中把握客体的属性和规律而获得一定成果的方式的理论。

研究主体:在形成、应用、检验、发展方法论中起主导作用;

客体:对方法论的形成、应用、检验、发展起制约作用;

实践:在方法论中起决定作用,它对主体产生认识需要、认识对象、认识能力认识工具和时空范围产生重大影响。

不是先验的,在行为或认识还没有开始之前,不能形成方法。

又可成为先导。行为或思维是连续发生的,以前过程形成的方法对以后的过程可

以成为先导。

相对性:过程发展没有完结之前,认识和行为实践对过程规律的认识就没有完结。

2、方法论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中介。

①两个指向:在不同过程中的作用

它指向理论,是对实践和科学发展的理论概括,使之具有普适性;

它指向实践,是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具体化,以便能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②两方面中介作用:

强调应用,将理论推向实践;

使理论应用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指向,即是理论指向实践。

③方法本身可因广泛的实践、经实践证实可行,并进一步用于认识和实践,而转化为知识、理论(方法论)实践可使方法转变为知识,

④运用知识本身就是方法。任何知识体系都可以成为方法。

3、方法论属于应用哲学。

①可将哲学的应用功能具体化。

②在使哲学发挥社会功能方面的特征:

导向性:战略性、战术性指导

间接性:通过培养和训练人

普遍性:

主体能动性:充分地发掘和认识客体。是无言规律变成可认识、言传的东西,还能发现不同客体之间的关系,改变客体的运行方向,使之更美、对人有用、为人所用。

㈣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特征

1、有与哲学一样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实践等;

2、指导客观主体认识和把握经济过程的规律、矛盾分析;

3、从属于方法论,是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具体运用,既借助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经济研究,又引导一些理论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形成经济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4、它深受科学哲学如实证主义、证伪主义的影响。

三、经济学方法论的经济学特征

反映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㈠具有经济学的科学性质

有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的对象

客观性,不可随意裁剪有纵横坐标和四个层面

有特殊的价值判断

有假定、假设条件

有实验、试验

可实证化特别是通过数学方法达到“可检验、逻辑一致、可积累”,

可预测

㈡具有经济学的人文性质

对象具有人文特质,经济学方法论指出经济研究的都是人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

表现了经济学发展要从对物的研究转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

表现了经济研究向伦理的复归;

表现了经济研究向政治的复归;

反映经济研究的价值性、规范性

采用人文语言阐述,而不是单纯用数学语言建构。

三、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

㈠经济学方法论的主体特点

方法是一定主体掌握和运用的,具有主体性。物的运动本身不存在方法。例如自然界的运动。

方法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指的是那些不以阶级、民族、文化为转移而应用的方法;特殊性指的是那些特殊的阶级、民族、文化偏好或避讳的方法,如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方法

方法受主体阶级性、先进性、发展阶段性的影响

方法受主体选择和适应性影响

方法受客体发展的影响对简单事物未必用复杂方法。

㈡客体特点

与对象的存在和运动特性有同一性。

第3节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与经济运动的发展有紧密关系

经济运动要求揭示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但最初的财富增长明显表现在流通过程,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方法论形成的作用。

对复杂经济运动的思考,要求经济学家选准出发点,抛弃原始唯心主义的方法,采取对实际运动观察分析的方法。

早期重商主义受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抛弃从神学的观点来观察经济现象的方法,用商人(资本家)的观点来研究一切社会现象和事物,把注意力放在论证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有关的“世俗利益”上,并开始注意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实际的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从流通转向生产过程而复杂化,人们开始考虑和寻找正确的、合理的方法来研究经济。

二、以哲学发展为基础

哲学方法的发展导致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人文主义使重商主义能够撇开神学研究经济现象等世俗利益;

培根(1561 — 1626)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对当时的经济学家影响很大。培根强

调可知论,他坚决地驳斥了封建教会的唯心主义经院哲学,论证人可认识和利用自然,认为自然界中有客观的自然规律。

伏尔太、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们提出自然和社会应当建立在“自然秩序”之上,并把“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相对立。对重农学派的影响。

2、经验主义、实证主义

洛克(经验主义哲学家)第一性的质(内省)、第二性的质(外验)、形而上学对斯密的影响

斯密效仿牛顿的实证方法,试图把一切经济现象还原为抽象个人的行为。认为人类经济活动为“看不见的手”推动,就象天体的第一推动力一样。

3、人性论、个人主义、人性假设

休谟的人性论,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是“自私”“贪欲”自然本性的结果;

边沁的功利主义对李嘉图的影响。

4、演绎分析唯理主义

康德的演绎分析迪卡尔的唯理主义对李嘉图影响,他又力求以演绎克服斯密的双重研究。

4、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经济研究的巨大贡献。

列宁的哲学研究对其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帝国主义经济的作用。

5、心理和数理分析

数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对边际学派也有影响。边际分析的方法实际上是运用微分增量概念于经济学研究中;此外,19世纪中叶,生理学家维伯(1795—1878)发表了感觉强度和耐久力的研究成果:为了使感觉的强度按算术级数增加,刺激的强度必须按几何级数增加。换言之,在短期内,如果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则感觉强度必须递减。这种理论为边际主义提供了依据。

边际学派在70年代以后,分为两个支流:一个是以心理学为分析基础的心理学派,以奥地利(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学派为代表;一个是以数学为分析基础的数理学派,以杰文斯、瓦尔拉、帕累托为首的瑞士洛桑学派。克拉克注重心理,属心理学派。

6、现代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①证伪主义波普尔

②历史主义库恩

③多元主义:理性与非理性兼具

三、以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

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主义

斯密的双重研究

李嘉图的强制抽象研究

马克思的深化外化统一逻辑与历史统一

庸俗经济学的表象法——萨伊——马歇尔

2、帝国主义阶段:国家干预

凯恩斯的总量分析、心理分析

第4节学习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

1、有助于掌握经济哲学

从经济学方法论反向经济哲学

2、有助于把握经济学本体——“理性”

同时也有利于反思“理性“

3、有助于理解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理论的关系

从新的角度了解不同经济理论之间争论

4、有助于掌握经济研究的方法论

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理论创新和发展

2、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3、有助于经济现象的理解-

4、有助于经济研究

第二章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第1节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渊源

一、经济学,指的是近代以来基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发展的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所以主要涉及欧洲的哲学家。

二、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影响

1、原子论个体主义最初的经济是家庭本位的理财学;

2、和谐论强调从个体到整体个体外部的需要

3、目的论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等中介的作用,预设行动的明白。

4、理性选择目的论与唯理论结合:基于特定的目的或利益的认识阶段或能力

①经济理性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其方法特征:理性主义态度、个体主义倾向、功利主义目的

②哲学理性,理性就是意识、心理活动;理性就是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定;就是

一种能动性行为的自控力;就是实现效用和目的的手段;是一种评价和价值尺度的价值判断。

第2节近代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一、近代认识论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狭义——运用抽象推理达到事物或真理认识的思想倾向;

广义——推崇理性、反对非理性的观点或倾向。认为理性思维必需合乎逻辑、重视方法论。

有经验主义(一切理性认识都来自经验)和唯理主义(根本原则是先验的)。

都构成经济理性主义,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二、经验主义是古典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培根强调“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例行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说:“一般说来,英国早期的经济学家都把培根和霍布斯当成自己的哲学家”。①他对配第的影

洛克第一性的质(内省)、第二性的质(外验)、形而上学对斯密的影响

经济现象学研究归纳分析

三、唯理主义

笛卡尔推崇理性、逻辑演绎。

对李嘉图的影响。经济生理学研究演绎分析

理性经济人

四、辩证唯物主义

对古典认识论(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第3节现代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19世纪中叶后的科学哲学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

一、逻辑实证主义

㈠逻辑实证主义:

1、形式逻辑的框架和试验科学的基础,即以经验为基础,运用逻辑工具将其体系化,再从现有体系推演出新的结论,最后以经验方法验证。

①《资本论》第1卷第428页脚注(111)

一方面,它要符合逻辑演绎原则,要求公理化,由公理、基本概念出发演绎推导出其他概念。有点象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但它把演绎推理看成是一种假定或假说,再用经验数据来鉴证它。

另一方面,它要符合证实原则:是从理论的外部来检验理论的优劣和可接受性标准。它要求对构成理论前提或假设、理论的推论结果或预见进行检验,只依赖于预见和经验检验的相符程度。但经济学理论无法通过实验来检验,只能主要利用历史数据的检验,所以要依靠计量经济学。即利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对理论所涉及的有关变量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21、80)

它涉及的问题主要是理论:其前提是否现实的;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还是不可证实的或不可证伪的。(22)或者是对其前提、或者是对其结论的证实或证伪。选取的数据是否可靠、齐全、任意。

证实原则以归纳法为基础。(79)

2、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应用:经验分析尽可能强调数量和计量表示。

①经济学的形式化,表现在公理化——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将全部理论和方法转化为一致的数学形式。

②实证原则对经济学可检验性的要求,体现为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利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理论涉及有关变量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

3、逻辑实证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

引发对经济学实证与规范、理论与政策的导向、不同思考范式类别的划分,刺激经济学家注意理论的客观性检验。

其强调“是”即“应该”,有可能导致认识建立在或然性的基础上,它观察的事例总是有限的。这又引出批判理性主义和证伪主义。

㈡证伪主义

波普尔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批判“从观察到理论”的科学性。

1、证实主义拒绝形而上学,但有些“形而上学”虽不能为经验证实或证伪,对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有些貌似脱离现实时空不可证实的思想,如法拉第、爱因斯坦关于“场”的设想,虽不具备“可证实性”,但却是真正科学的。可见证实原则混淆了“分界”问题和“意义”问题。

2、证实原则可能阻止对理论预设的质疑。为防止观察过程出现偏差,证实主义进而为理论的可行范围更加周密的假设。但是,现代经济学已经指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等绝对性预设是不现实的。

3、提出“否定后件”的命题。A和B是连带关系,主导从属关系。

①若正面推理:②若反过来:

大前提:若A为真,则B为真,大前提:若A为真,则B为真,

小前提:已知A为真,小前提:已知B为真,

结论: B为真不能得出结论:A为真

A的真实可决定B的真实 B的真实不能决定A的真实

肯定前件有意义肯定后件对肯定前件没有意义

③再换位:

大前提:若A为真,则B为真,

小前提:已知B不为真,

必能得出结论:A也不真

B的不真能决定A是否不真

否定后件导致否定前件总是正确

例:夏天若出太阳,天气就热。

启示:

①肯定前件有意义,肯定后件没有意义,否定后件总是正确;

②证实思维永远不能确认一个命题的准确性;他认为,科学的理论都是全称命题,而有限的经验所能证实的只是个别或单称命题,是以偏概全。它永远不能使科学摆脱假说或猜测的命运。(82)

③经过证伪以不断“试错”的演化,能够得到逼近真相的判断;他认为,一个理论或命题的科学标准在于可证伪性。(82)

④理论的预测性功能依赖于其抵抗证伪的能力;

⑤证伪原则是判断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

4、波普尔规划了一条科学探索之路:

依据现实情景,大胆猜测;

用相关经验对比猜测结果,严格检验;

若被证伪,即应放弃。

5、评价:

有价值,如对西方经济学,完全经不起证伪;

要有历史性,证伪不是简单地、不管时空条件地任意选择一个事例比对,现在被证伪,未必将来不可证伪。例如不能简单地用苏联解体来证明共产主义失败。证伪的事例有讲究。

简单比对证伪,反而不利科学研究。

二、历史主义

库恩对归纳主义持批判态度,却对历史、科学史很重视。被称为历史学派主义学派。

他也认为,证伪主义只重视分析、忽视社会、历史、心理的因素在科学划界中的作用。他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在一定的范式中,而范式的形成或摈弃都决定于科学研究共同体的心理、信念。(83)

其核心概念和逻辑:

⑴范式。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对研究领域中的事实内容、结构的一个基本判断,

以及由此批段决定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工作模式等。

马克思的研究范式还包含一定的观察研究立场、视阈、思路、方法及处理思想材料的逻辑等。

其作用:

1、为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和平台;

2、对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梳理整合;

3、内置了研究议题的轻重缓急,蕴含着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⑵科学共同体。有相同研究范式、面对共同课题、采用共同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研究者群体。

⑶常规科学。在一定范式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活动,其任务不是创新,而是遵循既有范式开展具体的解释。

⑷科学革命。范式的转变,以解决旧范式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现象。

他认为,经济学革命的实质是新、旧范式之间的抗争,是范式的转换。是一定的范式占支配地位。(23)理论的检验和划界过程,实质上是一定的科学研究共同体面对相互竞争理论范式进行选择的过程。(83)选择的准备是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有效性。(84)

他认为现代经济学有三种范式: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激进经济学、前苏联计划经济范式。

它与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区别:受科学共同体有效保护,科学状态是连续被保护的稳定状态,是一种防守性的方法论。而证伪主义则认为科学是连续革命的状态,是一种进攻性的方法论。

按此方法,经济学的发展只能是范式的转换,主流、支配地位的改变。不是取代、消灭。

这种革命的进程:

①从旧范式中解放出来,进入新的情景和领域;

②建构新的范式;

③寻找原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关联;

④经过对新的前提预设、初始状态、边界条件进行调整测试,初步形成新的理

论范式,并成为主导性的分析力量。

三、科学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提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要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以及科学进步和知识退化的区分标准。

1、有最基本的理论构成“硬核”,具有不可反驳性,对任何经验事实的攻击具有免疫性;

2、保卫硬核的规则:规定什么问题不能被追寻,什么工具适合使用;

3、改善和发展理论的原则:规定研究方向和最好的工具;

4、由诸多辅助性假设、实际理论、经验约定构成“保护带”。

如果保护带中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经验内容的增长,就意味着它预测到了新颖事实,是理论的进步。

他强调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事实证认,而非证伪。证伪本身不能体现价值和意义,不能成为追求的目标。

他也反对库恩,在面对反常事实时,不能强迫用旧范式去解释,而应拓展新的领域,发现新的知识,解释新的事实。如果一种理论要耗费主要精力去应对反常事实的挑战,已经退化,说明它已经不再具有上升性。

四、后现代主义

延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批判,

⑴由本质论进入关系论;

指出所谓的本质论为追求本质,诉诸心理、理性,离开具体情景而分析本质毫无意义。转而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不同个人行为互动和制约的动机分析上。

⑵由方法论转向修辞学。指出经济学方法论与政策建言不同。所以应该着眼于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修辞。例如用种种新的修辞手法表达思想。

⑶由单边论转向博弈论。后者解释了理性的悖论。

⑷由静态论转向过程论。

第4节经济学方法论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转换

一、经济学“理性主义”运动

1、阐释解决问题的两种思维路径:

一是进化论:只需借助事物的竞胜争存,无需假设“理性人”直接解释;

二是借助“工具人”假设。认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方法是注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2、它有三个发展阶段:

①马歇尔认为,只有在均衡状态时经济人的行为才是有序的、稳定的,也才是理性的。这必然导致均衡分析。马歇尔有两种均衡,经济力学的均衡,是静态的,把一些动因存而不论,在简单的条件下研究均衡;在此基础上研究经济生物学的均衡,是动态的,即把静态均衡撇开的条件引入,研究它们对原有均衡的作用,发生新的均衡。马歇尔的均衡指的是个别消费者和个别厂商之间的均衡,所以称“局部均衡”。

后经萨缪尔森改进为数学方法,把理性选择人所面临的可选择的东西叫做“变量”,不可选择的出叫做“参量”,用数学分析方法找到其致用函数或目标函数,在给定参量下,寻找变量的最优值,即“解”。再验证这些“解”是否确实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化。最后这一步叫做“比较静态分析”。

②阿罗进一步建立“一般均衡”理论,并使之成为公认的分析语境。

例如“效率”“帕累托最优”等都以“一般均衡”为假设前提。“一般均衡”指的

是全部消费者与全部厂商的均衡。

③后来,博弈论引入经济学,解释“经济人之间的博弈”。

但理性主义也不断受到质疑和批判。它远离现实,十分抽象和片面。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非理性主义的基础

1、经济非理性:

西蒙说它是“最大化偏离”:

批判传统经济理性研究,超越其范式,——超出“经济人”、“理性”“均衡”的思考范式。

批判经济学主流学派,产生新的非主流经济学——与数量的、边际的分析不同。

批判理性行为,强调一系列非理性的因素(包括心理和文化等)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如冲动、习俗、惯例、偏好、制度等。——这些都带有非理性、非均衡,主体并非都是经济人。

博弈论认为,在博弈中,人们最终选择哪种状态无法用理性来确定。

2、哲学非理性:

指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欲望、动机、习惯、意志、信仰

指人属于人的认知结构的思维形式。

3、与理性主义相偏离的思维形式、研究范式、学术观点、分析方法,试图矫正理性主义的偏颇。

三、非主流经济学派方法论的非理性主义基础

㈠历史学派方法论的非理性主义特征

观察、类比、归纳、实证。——非均衡、非数量分析。

㈡制度学派方法论的非理性主义特征

强调心理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非均衡、非数量分析。

1、注重心理的制度分析,将制度视为由思想习惯、社会习俗等非经济因素形成的。

2、提倡整体的制度分析,反对把个人主义从整个社会历史中抽象出来,主张与演进相联系的整体方法。社会改革先于经济发展。

3、强调演进的制度分析,将生物进化规律应用到经济学中。

4、重视制度的结构分析。权力、利益等结构。二元结构。

5、主张规范的制度分析。除价值外,还有社会平等、生态平衡、环境、尊严、情趣等。

强调心理、制度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㈢行为经济学派方法论的非理性主义特征

以“有限理性”修正“理性主义”的错误。认为以经济人的“完全理性”为基础建立经济理论模型没有实际意义。

强调人的心理、精神层面的等“人的质量”对经济的影响。

认为人的经济行为受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因素驱使,力图把非理性的冲突、偏见和厌恶等心理因素融入经济理论中。

㈣演化经济学方法论的非理性主义特征

1、在广泛吸收前人关于演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批评新古典经济学将演化机制仅当作背景的不足,将演化机制放在核心地位,解释经济变迁。

2、以系统思想代替个人主义原则,突破新古典主义,实现从均衡分析到演化分析的跨越:

①突破非历史的静态分析,进行路径依赖分析;

②突破力学模拟,以生物隐喻来表述演化;

③突破机械论,突出自然选择。

四、科学哲学引入后的非理性主义特征

20世纪以来的科学哲学强调人的认识的相对性、变动性。

中期的系统主义、历史主义——“系统范式”革命:

1、批评博弈论的不确定性;

2、后证伪主义的三个转向:

从原先偏于自然科学的证伪主义转向偏于社会科学的境况分析;

从证伪主义转向社会学;

从博弈论转向。

3、“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强调结构和机制、力量和趋势等非理性因素。

这些转换实际上表明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扬弃。

第三章经济学的科学特质

一、出发点和目的

1、不同的阶级立场、情感、基本理论有不同的眼界、价值、洞察力和分析力

2、出发点是物质生产

透过物的生产、人与物的关系,研究人与人的关系。95

3、选择标准79

实证的和规范的。

价值标准。150

①西方经济学的“现世性”——实用性、辩护性——价值判断

主要研究物的生产、资源配置

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终极性”——批判性、建设性——价值判断

主要研究人的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趋势和条件。

二、科学性质

研究对象(85)

研究财富的生产

研究生产关系的变革

研究方法(86)

个体的研究

总体的研究

理论体系(90)

西方经济学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体系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

第1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贡献之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物质的、经济的力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力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重视主体的活动;社会生活的各种成分和因素在无限复杂的交织、渗透、融合、抵销后形成的合力: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具体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社会演化发展的原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关系的原理。

二、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的运动否定

普遍联系

三、以历史的方法为本质特征

突出批判性

四、以科学抽象法为主要手段

科学的抽象包含再现还原。但不是决定还原。

复杂性

经济发展是个复杂性系统。复杂性指规模巨大的,组成要素异质性显著的、按照等级层次组织起来的、具有各种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对环境开放的动态系统。①马克思对资本运动的再现,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形似、神似,并且还有“超越之点”和“预示之点”,有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相互关系,有与其他规律的关系,还表现在纵横两个坐标上(时空规定)

第3节《资本论》中的方法论

一、《资本论》中的方法论层次

㈠第一层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

这是最重要和根本的。

㈡第二层次:思维辩证法

观念地反映材料的生命,好像是先验的结构。

㈢第三层次:形式逻辑和数学方法

马克思大量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

㈣第四层次: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典型分析

二、《资本论》的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贯穿研究和叙述。研究方法是逻辑的,叙述也要遵循逻辑。

客观性的方法:与对象同一的方法:

反映对象内容和本质方法,它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自觉运用。②也就是说,它有不同的层次。这是客观的,“与对象有同一性”,对象有什么样的性质,就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握。这是客观的,必须探索、遵守的。

㈠抽象与具体统一的方法

1 、抽象与具体

抽象、抽象力、科学的抽象、舍象

不同于本质,与直接性的关系

相对性、潜在的具体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程序

第一条道路完整的标箱蒸发出抽象的规定

第二条道路抽象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起点的特殊规定

上升有一般的和特殊的两种

阶段的上升

①赵光武:《复杂性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新华文摘》2009年第17期。)

②于丁春主编刘秀华等副主编《哲学方法论》第4页,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对象范围的扩大

研究条件的变化

理论规定的上升

回归具体回过头,达到起点,高于起点。

才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包含着“历史考察之点”和“预示之点”

㈡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

1、实质:两种过程的“理论和逻辑的统一”的统一

2、程序:范畴及其规定的上升

其一,用简单范畴和复杂范畴来表现对象客体的历史发生和现行经济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二,要说明比较发展的对象,还必须处理好各个复杂范畴之间的关系。

其三,有必要在适当的场合作“超越性的”再现,即超越当时的研究,追溯资本主义的前身,阐明其发生及形成条件。

3、理论范畴表现复杂实际关系的变化

首先,就比较简单的范畴来看,它虽然可以表现简单客体的主导关系和复杂客体的从属关系,但它的充分而深入的发展“恰恰只能属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形式”

其次,就比较复杂的范畴来看,它们固然可以表现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主导关系,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后,就完成的理论过程而言,它也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与现实对象的实际过程有或多或少的差距。

㈢、直接性与间接性统一的方法

1、直接性与间接性

2、过程:深化与外化的统一上升与转型

3、直接性与间接性统一方法具体地实现了“综合”。

与用“现象——本质——现象”、“形式——内容——形式”的方法有区别。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等都是涉及实质的范畴,而直接性与间接性则是关于性质的范畴。

㈣、一般和特殊

1、对象存在的双重平台

任何过程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纯粹的。都在一定的环境中、场中进行。有两种平台:

①作为特殊过程,有一定的载体,即一般过程。

与一般过程共生,特殊过程与一般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一般过程无从说起。

彼此影响,与一般过程构成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相互促进、掣肘

形成具体对象。

②作为特殊过程,存在于一定的类群中。是同类对象的细胞。

总是个别存在,但有共性。

2、对象本身又有一般和特殊,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3、具体的统一:包含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

区别与联系

地位不平等“普照之光“

很重要贯穿始终

这种关系不完全等同于基线和主线。在主线分析中有一般和特殊,在基线分析中也有一般和特殊。

4、特殊的统一专指特殊过程

个别的——典型的三段式一般——特殊——个别

资本运动中的:

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构成——分配过程

扩大的——体系的三段式

体系中的一般——国别中的特殊(民族、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

5、以族类为背景,主要研究具体环境中的典型对象。

先一般过程后特殊过程。

先一般规定,后特殊规定。

㈥、实体与虚拟

1、任何对象都是类存在物、群存在物,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总体的实际细胞,又都是虚拟的总体。

2、带有总体、群体的特征,但未必时时处处表现出来。所以都有虚拟性。

3、实体是虚拟的基础,但虚拟性可借助于一定的方式而放大或缩小。

例如虚拟资本可借信用工具而放大,但又可因信用工具的过度膨胀而破灭。虚回归实;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与虚拟互为依存。

虚对实的影响:分流资金,但又可集中资金;掩盖、颠倒实质。

在理论上应先实体,后虚拟。

实体与虚拟都会转型。

㈦、内在与外在(有形与无形)

内在的东西是无形的,更加重要。现实的:社会场、经济场、文化场意识形态关系实力、辐射力、影响力、社会需要

历史的:历史经验、历史发展轨迹规律

心理安全习惯程序、往往是无形的。

无形的东西要外化、硬化、神秘化

“日心说”与“地心说”——深化与外化

外化不仅是使原先的暂时撇开的条件回归,而且是将原先没有专门考察的主体行为结合进来。

“庸俗政治经济学以为,政治经济学科学与其他一切科学的特征差别在于,后者力图说明被掩盖在日常现象后面的,因而按其形式总是与日常现象(例如,太阳围绕地球运动的现象)相矛盾的本质,而前者则宣称日常现象单纯转化为同样日常的观念是科学的真正事业。”①

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中写道:“参照本质对现象的关系问题:——工资同劳动力的价格”②

㈧、总体和个体统一的方法

1、总体有整体属性:整体性、系统性、集成性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已不是结构的规定性,而是通过总合性、整体性、比例性、系统作用等等的集成属性表现出来的规定性。”③

有向心力、辐射力,是“普照之光”;

总体是“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场、背景

2、个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以总体为背景、前提、场;

个体有独立性、相互排斥

个体运动是总体的外在表现

3、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体通过个体而运动

整体大于个体的总和 1+1>2

㈨、客观过程与主体行为

①“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④

②总体过程总是通过个别行为表现的。“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⑤

③意志行为、观念行为,是共同行为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631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②列宁:《哲学笔记》第358页。

③【苏】库兹明:《马克思理论和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第9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9页。

⑤《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页。

“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①,有许多观念模型的碰撞、融和。

行为(实践)产生观念,观念影响行为。行为是意志行为、观念行为。

许许多多的不同方向的行为最终“总是会产生一个总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包含在这个合力里面”。②

④表现又偏离总体趋势。“必须把资本的一般的、总的趋势同这种趋势的表现形式区别开来。”

⑤主导主体与从属主体

⑥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主导主体和从属主体都有短期行为

⑦主体有意识、观念、心理,它们对行为的影响。

⑧主导主体中还有主流主体,那是一些与先进生产力、社会效益的发展更接近的群体,是一些先知先觉者。

㈩、主体:客观主体与主观主体

两种主体的区分和联系

成长——从自在到自为,思想家——可超越阶级的狭隘眼界,发展观、价值观,批判。

主体行为有一定的观念、理论指导,解释。

第4节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一、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运用

㈠对立统一

不是一般地反映对立面的统一,而是突出对立、转化

有许多对立统一:

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

抽象与具体

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

不同层面

不同主体

㈡质变与量变

质变的条件——社会、经济时代、资本关系等

①《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01页。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苏教版七上《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第1课时)word教案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第一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的课时分配为 2课时,第一课时讲《开花和花的结构》。 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 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 是识别植物种类的 重要依据。植物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了解当地常见花卉的 花期是学生应 该具有的常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各样的花, 但他们对花的结构缺乏完整的认识。 有的学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丽的花冠,甚至认为花冠是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观察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突出花的主要部分 一一雄蕊和雌蕊。要使学生有秩序、按步骤、有重点 地进行观察。观察之后,要让学生认真绘出花 的各部分结构简图,以加深对花的结构的认 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一) 知识的积累与疏导: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花的结构,使学生能正确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能说出花的各 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花中哪 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二) 技能掌握与指导: 1、通过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生物学观察的常用方法。 2、通过制作花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智能提高和训导: 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四)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爱花、护花,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 感。 2、通过观察花的结构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 、障碍与生成关注 说出雄蕊和雌蕊的形态差别和功能差别。 第五节 科学态度。 1、 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花的主要部分。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 五、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①预习本课内容。 ②搜集有关花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准备 ①实验用具及材料(镊子、刀片、胶带等) ②准备有关多媒体光盘和百合花、康乃馨及桃花模型等。 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看看我手上拿的是些什么花? 生:这是一朵百合花,那是一朵康乃馨,还有一个是桃花模型。 师:你能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这些花吗? 生: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师:欣赏这些花,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板书) 请一个同学说说什么是开花?(板书《开花》) 生:花瓣慢慢展开的现象叫开花 师:在校园里你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开花植物,你认为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生:花可以美化环境,花可以增添色彩…… 师:如果你是一朵花,你想告戒人们什么呢? 生:小心,另U碰我。要保护我,要爱护我。 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季节不同,请你们互相讨论,找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什么植物开花?生:春天:桃花、水仙花等。[ 夏天:荷花、广玉兰等。 秋天:菊花、桂花等。 冬天:腊梅、枇杷等。 师:那你们说说桃花是哪一个月开放的?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古诗们齐声朗 (多媒体现诗)请同学读。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当你用眼睛直接观察恒星时,你会发现恒星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亮度的恒星的光给予你的眼睛视网膜的能量大小不同。 不过恒星的这种亮度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由于恒星距离有远有近,在夜空中看起来很亮的星可能是因为这颗星距离我们很近,相反,一颗看起来很暗的星,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才显得很暗。因此,恒星的目视星等反映不出恒星的真实亮度。 黑洞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开花和结果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1、花的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第二章标题为被子植物的一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根不断生长及植株枝繁叶茂的原因。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节“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结构 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花芽) 同学们对桃花应该很熟悉,语文书上形容它“粉的像霞”,有哪位同学近距离的观察过

桃花,估计都没有。下面我们就以桃花为例来认识花的结构。 学生活动:翻到书P102“桃花的基本结构”,快速的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名称。(1分钟)投影:对照投影检查学生对各部分结构名称的记忆情况。 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及胚珠的内部结构。 提问:平时我们所看的是桃花的哪部分结构?(花瓣) 提问:对花自身来说,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雌蕊、雄蕊,因为开花是为了结果,这些结构是产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雌蕊和雄蕊是如何产生果实和种子的? 播放视频:(3分钟) 讲述: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提问:花粉是如何落到柱头上的?(昆虫、风) 小结:通过播放的视频,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花颜色鲜艳、有香味可以吸引昆虫,没有艳丽色彩和香味的花,花粉多而轻盈,借风来传粉,即:风媒花、虫媒花。这些也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注意要联系前面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传粉以后就会结果实了吗?(不行,还必须通过受精过程才能结果实) 投影:受精过程动画 讲述:(结合投影)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同时一个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精子,到达胚珠,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与极核结合,这就完成受精作用。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投影:动画显示子房膨大形成果实 从动画中同学们可看出,受精作用完成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其它结构都纷纷凋落。子房发育形成果实。 提问:果实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果皮和种子) 种子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种皮和胚) 投影:启发学生得出子房各部分与果实相对应的结构。 四、人工辅助授粉 投影:正常玉米果穗和缺粒玉米果穗 提问:为什么玉米会出现缺粒现象?(传粉不足)

生物开花和结果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概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难点: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察课件上的与花有关的一些画面,感悟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思考:果树在开花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p102,结合桃花的结构彩图,对照桃花的实物模型,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3、结合课件,对照桃花模型,认识桃花各部分结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归纳知识点; 4、拓展反思: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学习任务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1、学生自学教材p103“传粉和受精”,结合彩图“受精的过程”,理解传粉的概念和受精的过程;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交流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观看课件,加深理解受精的过程; 4、拓展反思: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若花的传粉和受精受到影响,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习任务三: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课件展示“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增强直观效果; 2、学生结合教材p104“从花到果实的过程”彩图,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复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4、拓展反思:花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田里产生的下列现象: (1)玉米果穗常出现空瘪的籽粒; (2)白粒玉米上常出现黄色籽粒; 五、诊断评价: 1、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柄和花托 B、花萼和花冠 C、雄蕊和雌蕊 D、子房和胚珠 2、若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作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结果实,乙不结果实,丙结果实 B、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不结果实 C、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结果实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科社”)与空想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空社”)的区别再明显不过——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空想的”。然而,若以严肃、科学、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就绝非那样简单了。 众所周知,“科社”与“空社”的内容,均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旧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否定,对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或曰共产主义制度)的向往与设想。因此,要分清“科社”与“空社”的区别,就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 在我看来,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批判而言,“科社”与“空社”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总之,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久,就揭露了这个制度在当时所显示出来的几乎所有弊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所有这些,同“科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批判,确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总的来说还是唯心主义的,加之历史所限,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与缺陷。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有关专著都这样是表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 “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 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晓得,上述分析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论。显然,这些也正是“科社”与“空社”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如何推翻和改造资本主义制度问题上的原则性区别。因而恩格斯才明确地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之所以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教科书和有关专著是这样分析的:“(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2)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就

开花和结果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案 一、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 2、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5、课时安排:1课时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植物的花;教师准备PPT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所以,我运用了一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老师首先说:说起花你们并不陌生,你们是否知道 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 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 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 请同学们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不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出示学习目标:花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探究你手中的桃花的基本结构,画出你喜欢的花,并尝试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思考:花的哪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探究花的基本结构,画出花并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讨论思考题,尝试解决。 4、教师释疑:教师巡视、指导,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与点拨。 5、当堂反馈:①出示桃花图片,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板书)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花的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三)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 1、目标引入:教师播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片段,问: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做什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初中生物《开花和结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5、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 媒体教学。 6、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 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7、课时安排:1 课时 8、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新鲜的花及其它用具;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结合课堂实际(讲桌及每位同学均有一朵花)开门见山导课:有花的课堂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继而板书课题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二)师生齐看课件,了解学习任务,师指一生读学习任务加深印象,然后指 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预习课本 (三)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师说:花能形成果实,可是化是花是怎样形成果实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我 们先研究花的结构, 板书一花的结构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理论水平。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主义发展史 60分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70分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2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 1、空想社会主义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合理成分、历史局限) 2、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其意义 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 ②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4、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 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1、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①苏联模式的形成 ②苏联模式的特点和弊端 ③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 ④从赫鲁晓夫到契尔年科的探索

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⑥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①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②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③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3、朝越古老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①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②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③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④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三)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1、民主社会主义 2、民族社会主义 3、生态社会主义 4、西方马克思主义 5、苏联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 6、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Word版

初一生物下册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乳山寨中学 王珊珊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本节内容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没有亲眼见过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虽然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很少,科学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花的结构及花与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 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讲述法 六、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放大镜、刀片、镊子、载玻片、培养皿、解剖盘、课件、电子白板等。 学生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透明胶。 简单说明:接到徐老师下达的任务“从教材中自主选择一节内容上一节公开课”。思来想去,选择了《开花和结果》这一节,一是因为以往每次上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要么是第一学期末,或是第二学期初,每次都在遗憾,没有那么多的实物给学生做实验。而这个季节上这一节课还比较赶趟,能消除这个遗憾!二是因为从上学年,我们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我们学校要求,每一节实验课都必须真做,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不定时到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纳入考评。所以想在这节课中,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与知识的探究结合起来,以适应这个严峻的教学形式。做得不好的地方,敬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八、教学过程: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 1 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第四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稳定的“原始火球” B、“原始火球”爆炸导致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处处下降 C、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 D、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且已经开始收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 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③宇宙在不断收缩 ④宇宙在不断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C、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不仅有其社会历史条件,而且也有其思想来源。它的根源虽然深藏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的经济事实之中,但是,它和任何一种新的学说一样,必须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这种思想材料,既包括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也包括社会科学的“三个来源”,尤其是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最先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同早期资本主义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上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美满的社会制度,它的一些弊病早在其产生初期就暴露出来。人们看到它并不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说的是什么超阶级的“理性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劳动群众的贫困和苦难,激起了一些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同情。先进的思想家、哲学家开始研究造成劳动者痛苦生活的根源,探索消除社会混乱和弊病的途径。于是反映对资本主义不满情绪并幻想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美好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因为这种思潮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叫空想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手工作坊——大机器生产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后者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在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为唯物史观的形成迈出了有突破意义的第一步;对未来新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见解。所有这些积极因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5页。) 恩格斯在肯定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的同时,还指出了他们的学说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他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同上,第3卷第724页)“生产状况”指的是英国刚刚有大工业,法国还没有;“阶级状况”是指,无产阶级还没有完全从劳动群众中分化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还很不开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中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学说体系,它既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道,更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而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三大空想家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继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发展》的第二章,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这一章强调,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机械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因而他们的学说只能是空想的而不是科学的。马克思所以能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除了历史条件成熟外,关键是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也就是现在我们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要求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观察问题,形而上学则完全相反。从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亚里士多德),到15至18世纪400年间的形而上学(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和洛克),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方式。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两个矛盾,一是方法和理论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客观唯心论的矛盾,二是方法论和历史观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唯心史观的矛盾。客观唯心论和唯心史观窒息着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首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一方面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的内核”,即辩证法,并把它向前发展了;另一方面又看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荒谬”,于

2016年北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专业课真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真题——2016年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5:1—30: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育明考研资料) 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参考书 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理论部分的核心参考书目,要重点掌握和记忆其中的政治学名词) 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用作补充政治学十五讲,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章节内容)(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 3.海伍德《政治学》(主要在于辅助理解,外专业跨考的推荐先看本书打好基础) 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对于准备政治学概论大题非常重要,重点把握书中) 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与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重点掌握各种..) 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其中内容重在理解和记忆作者的.......) 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概论部分重要基础书目,推荐先看......) 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要重点记忆其中提到的国际政治学名词......) 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与前两本书配合使用,重在补充前两本书的内容)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 推免生①政治(100分)②英语(100分) ③政治学概论(150分)④国际关系史(150分)听力:全校统考(3分计入总分)面试:①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②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 2013年4人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3年7人2014年7人2015年6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