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课堂交际化训练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课堂交际化训练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课堂交际化训练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课堂交际化训练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课堂交际化训练策略初探

本文以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为依托,从一个侧面探讨交际教学法与英语课堂的关系,提出把英语课堂交际化,加强英语教学中的交际化训练是实现英语教学交际目的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在实施交际化课堂时,首先要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氛围,其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与英语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要落实到活化教材活化课堂上。本文提出实施课堂交际化训练要从初学时开始,着眼于长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另外,本文就目前交际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流于形式的课堂交际训练,只做表面文章的自主学习和表演性质的小组交际练习。

1 引言

現行初中英语教材(人教版)以功能法为体系编写。它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实际有效交际为目的。它主张把语言功能和言语环境,说话场合,交际对象等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恰当的交际方式,最终达到学会成功交际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现行教材既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最终以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必须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着重强调语法规则的教学方法。我们主张把课堂教学活动交际化,注重交际化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成功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我们认为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之外,增加交际性内容的注入量,加强交际化训练,是促进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2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大纲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由此看出,英语教学应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应该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对待。实际上,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英语课不应只是单纯的知识课,而应是学习运用语言的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讲授知识结构,罗列语法要点,置学生于被动消化地接受知识的境地,而应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布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由此可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情景中掌握句型,在情景中归纳语言知识,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交际化训练,把交际化活动融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是从语言知识到交际能力转化的根本要求。

3 课堂交际化训练的实施策略

功能交际法注重交际化训练,那么,如何实施课堂交际化训练呢?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具体细化实施。

3.1 酝酿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气氛,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平等、友好、和谐的交际氛围。

(1)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实物教具、现代教学设备,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气氛。

(2)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充分的准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心理状况设计课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与能力。

(4)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平易近人,精神饱满,注重人文关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能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要大力倡导“学生活动、自主发展、引导探究”。而这正是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课堂所欠缺的。学生的态度与受到的情感关注有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注入积极的情感导向,可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持久,其反应速度更快,思维更敏捷;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参与,可以促使其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英语课堂的人文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更多地注入开放式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更近于真实的充满人文气息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平台。

(5)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英语是一门外语,它与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特别是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用英语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3.2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英语-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互动过程,它包含了目前我国哲学界已经确认的人类三大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交际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是主体-客体之间的活动,在英语课堂中,认识和实践的客体都是英语。在一节交际化的英语课堂上,课堂活动最终以师生活动的形式来体现。这包括两种主要活动: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一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活动。其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应占据主要位置。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应该为学生之间的活动服务,处于次要的位置,但并不是可有可元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润滑剂,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推动学生之间的活动顺利有效高效地进行。作为客体的英语,是连结教师与学生的媒介,也是学生之间开展活动的依托。不管是师生的认识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活动,都是通过英语这一学习的对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成功完成一堂交际化的课堂,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3.2.1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包括备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在备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各种现代教学设备,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设计好如何开始课堂,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引导启发,如何使整节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备教材时,要特别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实质,善于把教材活化,把教材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切忌照本宣科,切忌新锅炒旧饭。在备学生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和个体差异,使课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课堂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特点,使内容编排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看得见够得着”的感觉,在难度上不能偏于容易简单,也不能过于艰难,应该使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3.2.2 学生在课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我们认为,要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成功完成交际化训练的任务,除了教师要作精心地准备之外,没有学生的积极投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那也是不可想象的。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参与的广度,活动的深度,必然与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消化教学材料中的新词组,了解教学材料的基本内容。一是从教学材料的范围里走出来,联系生活实际,把它真实化。

3.2.3 教师对课堂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预见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教学机智上要有足够的准备。我们认为,不管事先准备有多充分,设计如何无懈可击,在实际操作时难免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得再周全一些,尽量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应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时,才能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3.3 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近几年来,交际法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被采用,但是如何把交际法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交际性训练,这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又不好解决的难题。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方法,在“活”字上下功夫。

3.3.1 善于把教学教材从文字符号活化为真实交际的话语行为。教材是把自然语言的运用事实转化为知识,以格式化的形式通过典型事例经过加工定格而成的。教师处理教材内容则是逆向活动,需要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把教材所承载的知识活化,还原为真实交际的话语行为,使教材内容返回交際真实。教师在活化教材内容时,要依其所涉及的内容以及教学目的,因材而异,选择恰当的突破口,采用听说读写等不同的切入点来编排。这样,既可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又能突出重点,使课堂教学活动基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使学生进行活动时有所依托又有自由发挥的余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3.3.2 善于创设仿真的交际环境,把教材承载的虚拟情景活化为真实的生活情景。现行教材通过很大比例的对话形式来体现语言功能,这些对话已经被设置了背景,为教学提供了模型。但是,这些情景毕竟是经过加工的典型事例的代表,缺乏生活的气息,如果照本宣科,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活化变通,则难免落入机

械重复被动模仿的形式主义的套子。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学生所进行的便只是纯粹的语言识记练习,谈不上交际了。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善于把教材承载的情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活化为身边真实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自然融入角色中,感到自己就是在交际,而不是在背诵别人的话语。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4中有一段对话:

A;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B:He’s a reporter.

A:Really?That sounds really interesting.

如果直接运用课文中的情景,显然脱离了学生实际,也脱离了教学实际。如果根据实际把它活化,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互相询问:

A:What’s your name?

A:My name’s …

A: What do you do?

B: I’m a student.

A: Where do you study?

B: I study in …

A: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B: He is a …

A: Where does he work?

B: Heworks …

这样进行活化,既符合学生实际,能激发他们运用英语表达的兴趣,又能给他们提供了自我表现和发展的平台,同时能让学生既学了新单词,又练习了句型,还完成了真实的交际过程。这样,把课本中的话语活化成了学生想说的话语,整个课堂也就活了,语言的学习也就真实自然了。

3.3.3 要转变观念,善于把教学的过程活化为交际的过程。长久以来,英语课堂上习惯于老师讲学生记,老师写学生抄的模式,一节英语课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了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成了观众和听众。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是主角,

教师是组织者,是导演。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课堂时,要把组织教学融入交际化的课堂活动中,使组织教学的过程始终成为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的交际过程。

3.4 加强交际化训练,需要作出极大的努力。主要应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要从初学英语时就开始进行交际化训练,从第一节课开始抓,持之以恒,逐步形成规范。

第二,进行交际化课堂教学最能体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实力,其教学效果要着眼长远,不能因短时效果不够理想就轻言放弃,要坚持此方向不动摇。

第三,交际化的课堂教学是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的和谐统一,要根据教学的阶段侧重,循序渐进,讲究时效,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4 课堂交际化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4.1 课堂交际训练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教材活化深度不够,学生操练机械化,没有走出“诵读句型”的旧框框,缺乏真实的自我展示。

4.2 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只是表面文章,没有能够真正活学活用教材内容,从而成为实施课堂交际化训练的一个障碍。

4.3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交际训练只是一种表演,空有花架子而无实质性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交际内容脱离真实,小组练习缺少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此外,教师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学生活动有放任自流的嫌疑,变成了为了活动而活动。

以上三个问题,是目前交际化的课堂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落实课堂交际化训练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5 结束语

目前,运用交际法组织英语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交际化训练无疑是把交际法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只是呈现新知识,罗列新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把新知识新概念融合到交际活动中,为培养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服务。因此,把英语课堂交际化,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交际化训练很有必要。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如何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等都成为本文所关注的话题。 标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通过近十年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十七年经历,我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些想法。“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teach,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笔者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与同行们共同交流。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東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 ,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一、新课标英语教学理念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积极创设情景,以培养学生“能做某事”为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由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通过自身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英语成绩下降,于是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给学生补课或加大作业量。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情绪,逐渐失去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完全丧失英语学习信心。个人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太少,课堂的收获太小,而作业量太大,甚至经常做很多重复性的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钟的课堂上充实快乐的学习,并减轻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作业所耗费的精力是非常必要的。 四、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课程计划的实施,教学过程

浅析七年级牛津英语课堂的导入

浅析七年级牛津英语课堂的导入-英语论文 浅析七年级牛津英语课堂的导入 陈丽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导入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导入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其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牛津英语;导入情景;动画;游戏;实物;谈话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9-0029-01 中国有句古话“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上课也是一样。一个好老师应该知道怎样吸引学生进入课堂,进而喜欢课堂。老师的成功导入,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节课堂内容的教授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呈现新知识的方法单调呆板,平平淡淡,千篇一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比如教授现在完成时,如果一上课老师就跟学生毫无交流,直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现在完成时这一语法,这个时态的意思是…… 这个时态的结构是…… 看到这些时间状语我们就要用这个时态……”等等,这种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堂课的教授也很难教授下去,和《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相违背的。 一、导入的关键

导入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导入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其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我们常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导入,具体可归纳为: (一)情境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如:在学习7AU6 reading 课前,我播放了fashion show 的几个片段,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甚至有学生想跃跃欲试,我抓准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也是一个发生在fashion show上的故事,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谈话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在上7A U5 Going shopping 的welcome一文前,可以问周末学生有何计划,当提到购物时,可以简单做一个角色扮演。SHOP ASSISTANT(教师):“What can I do for you?”Client(学生):“I would like to buy——”将购物简单地做一个复习,同时直接引出本单元主题——SHOPPING,并进一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购物方面的语言训练。这样,就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就引出了课题。 (三)图画(动画)导入法

xxxx课题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提出的背景 我校自2004年提倡高效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模式初步建立起来。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

初中英语教学初探(2)

初中英语教学初探(2) 摘要: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就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所以,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论述并总结出了新教改下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课堂中穿插游戏和歌曲等方法。这些方法对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新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30-01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就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 1.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幻灯片、电影等,将课文内容与实际情境、事物联系起来,来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 1.1在情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只有与情境相结合,词汇教学才不是刻板的、枯燥的。哪怕只是教koala或boring 这样简单的名词或形容词,教师也应借助教具或语言情境使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考拉”的鲜明形象,”枯燥的”鲜明

感受。至于一些远离现实生活、抽象、难懂的词汇,教师就更应注重”情境联想教学”了。当晦涩难懂的词汇变得鲜活易懂时,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1.2在情境中进行句型教学。句型教学与情境的创设不能分开。一个新句型如:Therebe...句型,如果脱离了情境,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增强新句型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应为新句型的学习创设具体的形象的情境,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我们可以出示一幅”房间”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操练。也可以手工制作一个可以随时移动的房间的平面图,通过移动房间内的摆设,让学生进行不同句型的操练。这样,枯燥的句型操练会变得形象、易懂。学生也会觉得很新鲜,很感兴趣。 1.3在情境中进行课文教学。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环境。以”Shopping”一题为例,我们可以把教室假想成商店,让学生扮演成售货员和顾客。你就会发现学生们个个都兴致勃勃,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课文教学在学生讨价还价的表演中变得趣味盎然。 2.建立学习目标,进行目标教育 教学中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而且要求”师生共同认定目标”。这不仅要求学生明确方向,自激自励,树立争取达标的信念,而且还应该在整个学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能力不够高;二是我们特殊的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比如班大人多、课时较少、考试导向、教学评价滞后等。三是外语学习环境不同于二语学习环境。另外强调学生直接“在用中学”,容易忽视语言基础。以语言运用为起点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料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去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难度就会更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 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 1. 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忽视任务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 2. 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4. 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长子六中王长勋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提出的背景 我校自提倡高效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模式初步建立起来。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 之中。老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 意力快速吸引特定的教学任务之中。可以说,成功的导入,是课 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一、歌曲导入法。 设计这种导入,一般是一些有规律的单词或为了让学生快速 转入英语课堂。可以用一首歌(song)或一首偕律歌(chant)可以唤起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如七年级的问候歌How are you月份歌The months of the year,数字歌One little finger,人身歌The parts of the body。这些歌通俗易懂,且容易跟唱,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向课堂,便于教师组织新知识的学习。 二、小游戏导入法。 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设计七上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上课铃响后,教师直入教室,说,Wheres my key I cant find it.(边走边找)通过这些表演让学生以为老师真在找钥匙。这是由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恍然大悟,顿觉新鲜有趣,新 课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是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Reading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Did you see any robots What do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更加深入探讨引入新课。动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守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 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四、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内。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如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学习过去进行时,可由现在进行时引入。 五、直观导入法。 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动作演示,创造有意的语言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1.对初学者用实物介绍一些人或事物名词和新句型是非常必要的。 如:教师(指着书):Whats this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技巧 玉蝉中学张航空 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 一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性,没有真正地明确提问的目的,因而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课堂提问的误区。 1.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 诸如“Yes or No?”“Is there……?”“Do you see……?”等,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但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问题过于复杂,甚至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 如在还没讲授课文之前就提出“Describe the clou of the text”的问题,这大大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3.对学生的回答只偏重结论,而不注重引导 如很少对学生提出“Why?”“How do you think about it?”等。这样就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缺陷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而有些提问只求学生的回答与答案一致,排斥求异思维,这样就大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桥梁,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经过计划和思考便随心所欲地发问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中花心思研究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而在授课中注重提问的技巧,才能最终将授课效果发挥到极致。 1.问题的设计技巧 第一,提问的整体性原则。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疑点设疑置问,应注意提出的问题在宏观把握上的整体构成和各疑问之间在微观处理上的相互联系。单位时间内的群组疑问应涵盖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思维线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不断延展其思维轨迹、感知知识信息、把握突破途径,从而通过自我思考而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因此,教师提问时一方面要加强各问题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另一方面要注意所提问题与课堂各因素之间的轻重、缓急、难易、深浅的发展序列组织,以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时可以组织出以下问题: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Are you late when you arrive at the school? 第二,过渡性。即将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分解成数个小问题来提问。如在课堂上请学生描述一幅建筑物的图片:“Can you describe the building in the picture?”时,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便接着问:What can you see on top of the picture?What’s the word can you see at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初探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初探 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学习英语难。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利用情景教学法,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片段一】以生活展现情景 牛津英语7A Unit 3最主要的是讲节日,因此在学完这一单元的Main Task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向全班同学描述并写一篇短文。短文中要求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一单元的句型。 【案例分析】《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积极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以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场景,并通过老师的引导,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在鲜活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以上的设计使学生不仅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而且锻炼了他们开口和写作的能力。 【案例片段二】以实物来演示情景 牛津英语7A Unit 4 Vocabulary中,需要学生掌握water,lemon,mango,tomato,beef,pork,cabbage这些

食物单词;7A Unit 6 Welcome to the unit中要掌握7种服饰与鞋子名称。我便把这些实物带到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记忆单词快而牢固。 【案例分析】实物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是学生生活的最直接体验,会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多搜集相应的实物,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便是知识,这样就会杜绝学生枯燥、机械地记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知识的乐趣,这种乐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比枯燥的解释、翻译效果要好。 实物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记得住,而且能让学生学得好。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领孩子们做各种游戏,如Passing game,Guessing game等。这样,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由抽象地、枯燥地学习、强化,转变为形象地、趣味地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案例片段三】以图画烘托情景 牛津英语7A Unit 5 Grammar中学习的是现在进行时态,老师就直接出示动作图片或同学做几个动作(如睡觉、打篮球),让学生进行如“Is he swimmi ng?No,he isn’t/Yes,he is.”或“What is he doing?He is swimming.”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 闫静静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闫静静 发表时间:2015-04-16T14:03:11.0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2月总第147期供稿作者:闫静静[导读]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 闫静静山东省昌邑市围子初中261300 课堂导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化解学生的焦虑,强化他们的求知欲。 导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导入前的设计:一是导入材料要有趣味性, 尽可能新鲜、生动;二是导入过程要有导向性,自然进入讲授内容;三是导入内容要有刺激性,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四是导入语言要机智、准确,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就英语教学的导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1.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其语境、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乐意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协作、会话。并且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4分钟的导入就能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并且不影响下面的教学进程。 2.根据学生认知,设计生活化提问,在导入中导出活力,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抓住知识相互交叉的机会导入新知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本课的中心。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他们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引导他们用学过的英语知识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得出结论,在他们的独立性得到肯定的同时,实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1)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回忆,更好地为引入新授课题服务。这个方法一般不常运用,因为新课改之后的各篇文章都能独立成篇,内在联系并不很大,只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借用。 (2)音乐导入法。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课更有效。例如,在学摇滚乐队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乐队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3)小游戏情境导入法。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响后,教师拿一封待看的信,通过这些表演,让学生以为老师真的要忙着看信。这时由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恍然大悟,顿觉新鲜有趣,新课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3.以学生为中心,用他们的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动,而且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谈话导入法。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2)演讲式导入法。教师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很自然导入了本文的知识点。 4.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宜的导入方法。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如一般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二、小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巧妙的教学导入,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意反省和更新科学观和教学观。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它在授课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大胆开口。因此,如何充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技巧 (一)方式多样化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多是“封闭性问题”,阻碍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开发学生主动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长期、持续地搭配一定量的开放性问题。它同学生的实际经历、生活体验、兴趣见解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产生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的欲望,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另外,课堂提问不应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种形式,还可采用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搭档之间互相提问、一个小组代表向另一个小组代表提问等多种形式。为了培养学生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合理安排答疑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参与到解惑的过程中来,最后再做总结和归纳。 (二)真实情境化 教师设计的提问不要为了提问而问,而应同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相对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在真实的语用目的下设问。比如:教师问学生给妈妈写封英 文信会说什么,这就是个假情境,因为中国学生没有必要给妈

妈写英文信,但是换成给学生的英国笔友写信,这个情境就变成真实的了。 (三)用语简洁清楚 课堂提问要避免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免让学生在理解问题上浪费时间。根据问题的难度,要把握好给学生思考或者讨论的时间。有的问题可以点名让学生回答,有的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回答。教师应从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已学会的内容,掌握该内容的人数、程度等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设计出有梯度、层次丰富的问题。 (四)讲究技巧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还应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随机应变,对问题进行调整。对于一些内向、不愿开口或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在他们回答问题出现困难时,教师不应在课堂上被动等待,使学生在尴尬的沉寂中使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双重打击,而应改变提问方式或适当给予提示。如学生回答 Wh- 类问题有困难,不知如何描述时,教师可改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或判断题形式提问,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然后再逐步补充提问。而对于一些话多的积极分子,教师在不打击他们积极性的前提下应对他们进行适当限制,如限定他们回答问题的时间,或者请他们在课后把自己没有说完的想法写下来交给教师再一起讨论等。教师永远要记住自己是面对全班学生的,要引导全班学生和教师一起关注回答问题的过程。 二、课堂提问的反馈及处理 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答问和及时调整提问方式的方法技巧。在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完,适当点拨;要适时纠错,适当宽容;要恰

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千顷学校蔡文静 一、课题的提出: 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科教师几乎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课堂作用,建设高效的“生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成绩,也就自然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主角,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一节英语课,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真正愿意学习、认真学习的不多,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直接制约着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由此可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途径。并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优化教学,最终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也有助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策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待能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学生能减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能够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创新和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策略: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训练练检测的高效性;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4.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课题研究的难点: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重点: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以课题组为单位,由负责人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的教学研究基础之上,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句型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课题组内研究,组织小组听课、评课,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讨会,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课堂

初探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探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黄石初级中学黄涛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单词掌握多少往往决定着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词汇学习最大的困惑在于很多单词不止一个意思,同时又有许多单词表达同一个意思对于中学生而言,词汇学习的任务无疑很重,他们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事倍功半。因此,探索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大量词汇很有必要。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小学词汇基础与词汇教学要求与初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学升入中学之后,“四会”单词数量很多,学生对其读音出现混乱现象,甚至使用汉语注拼,这样就导致小学与初中英语脱节的现象。 2. 教师在教词汇时教学方法死板,往往是领读几遍,举一两个单词为例,不详细介绍和分析必要的语言情境,更少谈及如何长期记住这些单词的用法。致使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只会对中英文死记硬背,不能正确领会词的语言情境,无法灵活运用词汇。大部分教师对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理解比较片面,词汇讲解过于呆板。(1)词汇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教学中没有把词汇融入于一定的情境,教学方法不当,打消学生记忆词汇的积极性,丧失学习信心;(3)在课堂教学中,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理解、思考、猜测、归纳和总结的词汇或规律,都由老师完成了。教师只注意到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学生的主 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学习词汇方法单一,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单词、

学生记背单词为主。这种单一、被动的教与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尽管单词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应用实际当中不行了。 4. 教材词汇量大而且过于集中。最基本的字母和语音等教学只占很小的篇幅,接着很快转入新奇的口语训练。殊不知,单词不但是由字母组成的,更是组成句子的要素。忽略基础的英语教学,如同空中楼阁,更使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工具。超量的、与时俱进的生词介绍,使得学生望词生畏。 二、有效的单词教学方法 1.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 1)借助无意识记忆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去组织英语词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无意中记住更多的词汇, 是一种更高级的教学艺术。事前没有确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识记方法的识记。一般情况下,在生活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事物、适合个人兴趣需要的事物、能激起人的情绪活动的事物,人们常常容易记住。人有很多知识是通过无意识记忆积累起来的,如日常生活经验大多通过无意识记忆而获得,人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也有许多是通过无意识而取得的。无意识记基本不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精力少,学生如果通过无意识记来积累英语词汇知识,可以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就是通过在课堂上阅读感兴趣,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广泛接受和增加新的英语词汇知识的。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日益为各国教育学家所重视并正在开展研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启发性外语教学法” , 让人在听音乐、说笑话、做游戏等这种轻松有趣的情景中记住单词, 就是在这方面很好的尝试。 2)渗透有意识记忆意义识记是指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记 忆。在机械识记时,学生只是简单按照单词的表现形式去识记,比如反复在纸上写一个单词,反复大声拼读一个单词,结果可能是重复写了或者拼读了将近一百遍,还是没能将这个单词记下来。问题在于手部的机械运动、口头机械重复很难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痕迹,学习者反复识记的这个单词在他的脑海中是孤立存在的,并没有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发生联系,大脑很难将这个新信息有意义地进行编码和储存,就算当时记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策略初探 随着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教师的观念也随之改变,课程实施者的创造性工作多了,学生的生活更有朝气了,课堂教学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为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需要每一位教师的不断进步和学习,下面我就从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出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一、重视预习作业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自觉性、独立性比较差,在学习上都是处于被动的角色,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一旦老师不要求预习或者预习要求不够具体,也没有及时检查,那么,预习就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必然费时费力。学生只有在课前预习了,才能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哪些比较简单,自己能够掌握,哪些是自己不太明白的,这也正是这节课需要认真听的地方。英语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每单元都有许多新单词,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单词就是个大难题。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教单词,这些学生不会读,也听不懂,而且学生上课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一旦听不懂,他就没有信心没有耐心再继续听下去了。就我个人而言,设计的预习作业主要有:1.词汇方面:单词拼读(World spelling)、词组认读(Recognition of phrases)、":.cssyq.co" ="" class="">句子认读(Recognition of sentences)。 2. 阅读方面:寻找主题句/段落大意(Finding the topic sentences)、学习重点句子(Study of key sentences)。另外,可以把本节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和语法知识设计成填空、选择的形式,题量适中,一般4-5题,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老师要及时检查预习作业,以便有效分析和统计学生的预习情况,清楚学生在这节知识上哪些地方理解上存在问题,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有的放矢。久而久之,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不再“怕开口”了,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预习。“预习”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英语的能力。二、提高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的初探 摘要: 本文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为指导,以新课改思想为理念,围绕探讨有效的课堂导入为中心,着重阐述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前几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初中英语新目标 一、前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标准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怎样的英语教学方式符合中学生的特点,怎样的授课方式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等等。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如何抓住学生的胃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了英语老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兴趣被激活,后面的各项教学任务才能有效地进行,也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课堂导入重要性及遵循原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开始,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使学生更快从课间活动的余兴中转换到新的英语思维和学习的状态中的调节剂。一堂课的有效导入能为其他教学环节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果和学生听课效率。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关乎整堂课成败的重要教学环节。 既然课堂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导入的内容就必须得符合学生的胃口,要求具有教强的趣味性。课堂导入是为后面的各教学环节做铺垫,那么导入的内容就得跟后面的内容能自然衔接,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三、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课堂实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新的理念要求不同的导入方法,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式: 1.利用图片,卡片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