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21卷第2期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2 2011年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1

回顾与反思: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中

若干问题的思考

董娟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53)

摘要:社会管理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成果的总体性回顾,不难发现:研究城市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农村社会管理的少;研究国外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古代社会管理的少;从社会学角度论述的多,其他学科角度研究的少;整体性把握的多,精细化探究的少;提出的问题多,可行性应对措施少。因此,有必要对以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842(2011)02-0087-04

社会管理是“由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种调控活动保持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1](P315)。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日益趋向多元化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形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管理的需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更是强调指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2](P20)的目标。可见,强化社会管理不仅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仅从1999年至今,以“社会管理”作为篇名的期刊文章数量就达906篇①。然而,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的丰硕成果之时,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不少研究中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管理的研究,回顾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城市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农村社会管理的少

目前,学界对于我国社会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社会管理,相比之下对于农村社会管理的关注远远不够。学界主要围绕单位制解体后如何弥补这一空缺,如何实现单位制———街居制———社区制的过渡与转换,如何建立新时期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等方面展开研究与论述。有的学者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脉络的梳理,“即从单位制、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就单位制形成的背景、发挥的功能、造成的后果、崩溃的原因,街居制演变的历程、面临的困境,社区制的主要特征、出现的原因、实践的模式等方面做了重点阐述并对社区制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3]。此外,对于城市社会管理的研究还主要通过个案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以北京城市社区为例,提出未来北京“应选择多种路径

收稿日期:2010-10-29

作者简介:董娟(1980-),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

①从1999年截止2010年10月5日,在CNKI以“社会管理”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得到文章数量为906篇。

实现自己的公共服务体系,即公共服务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理顺政府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消费者导向、对公共服务实行监督和科学的绩效评估、依法规范公共服务行为、公共服务与改革行政机构协调统一和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4];也有学者通过对武汉市汉江区社区治理模式的个案研究,提出“社区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体制创新,是探索一种全新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以替代已经失效的单位管理模式”[5]。可见,目前学界对于城市社区管理的研究较多,且主要围绕北京、上海、青岛、武汉等大城市的社区治理展开研究。

目前对于农村社会管理研究的关注度显然没有城市高。对农村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和谐发展、村民自治、“乡政村治”、乡村社区建构等方面进行总体性论述,对于农村社会管理仅仅从宏观上进行了理论展望,并未进行详细设想与论证,对于农村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路径并未进行详细规划,较之于城市社区管理研究总体较为粗糙。

显然,目前学界在城乡社会管理方面出现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研究导向,即对城市研究的多,对农村研究的少,对城市社会管理既从宏观角度论述,又从微观领域研究,既通过个案对具体的某一社会管理组织进行探析,又从整体上进行理性分析,然而,对于农村地区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短位、缺位状态,长期被学术界置于角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研究上的不平衡状态导致了现实当中农村社会管理过程中理论指导不足、不受重视的弊病,对于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研究国外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古代社会管理的少

当前,学界对于国外社会管理的研究与介绍比较多,研究者试图通过了解、认识国外社会管理的经验,从而为我们进行社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国外社会管理,从总体上对我国社会管理进行了认识与反思,认为“当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日益成为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国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对我国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有着有益启示”[6]。有的学者从我国实际出发,从目前单位制解体后我国现阶段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现状入手,“通过考察国内外的经验,论证了社会工作机构在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促进民间社会组织发展、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作用”[7]。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社会管理经验,有的学者就强化社会管理的具体工作层面上,以社区建设为例,明确提出,“重视社区能力建设不应只重视对社区提供物质资源,仅局限于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重视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政府与社区志愿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社区组织真正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发展的管理中,真正实现社区自治”[8]。可见,目前学界对于国外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非常详尽。

针对我国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与要求,国内学者们更多地将研究重点投向了国外,试图利用国外经验为当下问题开出一剂良方,往往忽视了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彻底,研究成果相对明显不足,数量寥寥无几。就数量不多的研究成果而言,也仅就古代某一具体的社会管理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并未对古代社会管理进行系统性、总结性研究。有的学者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元代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形式“社”的产生、发展、演变、职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9],对元代基层社会管理的“社”制进行了梳理。有的学者则从“文书学的角度,以《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为样本,对之重新加以分类,并一窥苏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严密的社会管理”[10]。可见,从这一具体的社会管理组织来看,我国古代社会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

不可否认,为了强化、完善我国的社会管理,认识、了解、学习、研究国外的社会管理是必需且必要的。然而,当前国内学界对于国外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我国自身社会管理中的传统经验与做法方面的研究却显得远远不够,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国情、历史、传统、民情、地质地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管理更多的还是要从中国自身的国情出发,立足本国实际进行管理。社会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国近代、乃至古代社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很多管理方式、方法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去探究中国古代社会管理历史与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今天的社会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从社会学角度论述的多,其他学科角度研究的少

尽管目前学界对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就研究视角而言,大都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与论述的,有的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对社会、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目标、社会管理的主体、社会管理的对象、社会管理的主体等概念进行了解读,并提出“现时代中国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再分配,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避免社会问题,为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必要的环境,让共同体参与社会再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它们的参与减少社会问题,并最终建立社会共同体”[11]。有的学者则以中国第一个以社会管理命名的实体———北京市朝外地区社会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展开组织分析,通过个案分析,利用“这一新的社会管理组织模式,反映了政府的非政府管理理念。它促使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相匹配的社会管理组织形式”[12]。而有的学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社区治理实践既表明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可能性和可能方

式,又反映出在合作治理中政府的定位和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主要指社会组织、个体群众等)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与方法”[13]。可见,当前学界大都采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工具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社会管理既包括国家对社会的宏观调控,又包括具体领域的管理活动与方式,社会管理以一定的组织管理形式得以实现,具有层次性。中国社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社会规划,二是以一定政策为内容,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微观调控,它具体表现为国家或社会团体为调节社会生活而进行的各项社会工作。”[1](P315)可见,社会管理是一门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综合性问题,各个学科应从不同角度发挥各自所长,利用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就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社会学角度,其他学科对于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描述性的研究阶段,有的学者尽管从其他学科角度对社会管理进行了探析,然而其研究仍未跳出社会学研究的既定模式,更多的是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研究方法更多的还是采用案例与访谈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没有采用比较等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开拓性工作显然远远不够。

可见,当前学界对于社会管理的研究主要还是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个案对特定地区社会管理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剖析。哲学、政治学、行政学等社会科学尽管对社会管理也零星涉猎,但大都是泛泛研究,研究过程中并未发挥出自身学科的特长对社会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四、整体性把握的多,精细化探究的少

虽然目前学界对于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就整体而言,学界对社会管理从整体上进行的宏观把握、研究的较多。有的学者“从谋划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不断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对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14]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有的学者则以专题的形式研究了“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构建问题,内容包括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中西方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教训、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四个部分”[15]。有的学者通过对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机构框架和相关的对策建议”[16]。还有学者就利益协调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弱势群体保护体制、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会工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十大社会管理体制问题进行研究。[17]可见,学界对于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丰富,涉及内容广泛,但就其研究而言还处于整体性、宏观性、粗放性的研究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作为管理活动类型之一也逐渐向精细化研究方向迈进,即慢慢向研究方案精细化、研究过程细节化、结论及社会价值明晰化等目标靠近。然而,目前学界对于社会管理精细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就目前而言,学界对于社会管理精细化的研究成果仅为麻宝斌、李辉的《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初探》一篇研究成果①。通过研究,麻宝斌、李辉认为伴随着社会分工与发展,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任务与现实使得“政府社会管理从粗放到精细成为一种必然。与企业及政府其他领域的管理相比,政府社会管理有着独特的内涵,中国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的实现也面临着不同于企业、政府其他领域的管理,以及其他国家政府社会管理的现实阻力。战略设计系统化、执行框架标准化、评估指标数据化、责任落实明确化,以及管理技术信息化是化解中国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难题的突破口”[18]。尽管对于如何突破、化解当前中国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难题并未进行详细论述,但是能够意识到精细化管理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已难能可贵。然而对于社会管理精细化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属空白,有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面对当前社会管理研究热潮的同时,应当注意社会管理研究中的精细化问题,不但要重视社会管理研究的整体性、宏观性问题,还要研究社会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程序性问题等一系列细节性问题,从而对社会管理实践进行有益指导。

五、提出的问题多,可行性应对措施少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学界关于社会管理的研究过程中,面对社会管理中纷繁复杂的情况,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从不同角度发现、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管理中的问题。有的学者从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格局和社会管理体系三个概念入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演变阶段的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十大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9]。还有学者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入手,“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讨论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进而指出加强监管调控、协调各种社会资源需要作出的六种努力”[20]。总之,学界的研究成果均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发现、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然而,较之于解决问题,学界似乎更倾向于发现问题,对于如何化解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的问题学界似乎并

①此结论仅为截稿前能在CNKI期刊网以“社会管理”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得到的结果。

未倾注更多的热情去关注。在研究社会管理现状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多,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的少;在研究论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时,提出的宏观策略多,具体实施应对措施少;在研究社会管理发展时,谈改革创新的多,提出具体创新举措和方法的少,甚至对于什么是管理创新并未进行理性认识与反思,更不要说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了。简言之,研究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谈优化、强化、改革社会管理的多,讨论具体可操作性方案的少。

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新旧时期交替的形势,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社会管理研究如火如荼,很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从各自的认识立场就当前以及未来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不可否认,这些研究对于强化我国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任何一种研究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问题,都不可能探知所有的真理,社会科学研究的每一步只能尽可能地接近真理。因此,目前学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研究城市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农村社会管理的少;研究国外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古代社会管理的少;从社会学角度论述的多,其他学科角度研究的少;整体性把握的多,精细化探究的少;提出的问题多,可行性应对措施少等问题应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管理研究,实现我国社会管理研究的深入、长足发展,最终实现强化社会管理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自强,高占祥,赵云鹤.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综合卷(上)[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J].管理世界,2003,(6).

[4]于燕燕.北京应在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J].北京社会科学,2005,(3).[5]陈伟东.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单位管理模式转向社区治理模式———武汉市汉江社区建设目标模式、制度创新及可行性研究[J].理论月刊,2000,(12).

[6]马国芳,何润宝.国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徐永祥.社会的再组织化:现阶段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课题[J].教学与研究,2008,(1).

[8]施巍巍,颜少君.国外社区参与社会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9,(2).

[9]柴福珍,石华.元代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J].贵州社会科学,2010,(1).

[10]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管理———从苏州碑刻的分类说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11]丁元竹.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学术月刊,2008,(2).

[12]时立荣,章东辉,艾茹,郭燕.限制性困境与适应性创新:对一个新的社会管理机构的组织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

[13]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基于宁波市社区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1).

[14]许健.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6).

[15]陈振明.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构建”课题研究报告[J].甘肃行

政学院学报,2008,(4).

[16]姜国洲.城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思路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17]何增科.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构想[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2).

[18]麻宝斌,李辉.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初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9]何增科.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0]顾肖荣.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管理———谈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2).

责任编辑:贾岩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卓亚士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培训知识 一、培训对象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培训知识》培训的对象是新入职员工 二、培训目的 使新员工了解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并知悉。 三、培训大纲 ●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客户验厂定义 ●客户验厂原因 ●客户验厂程序 ●社会责任的要求 四、培训具体内容 1.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指确保企业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实现良性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与组织建设,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项涉及到企业的远景与使命、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 2.客户验厂定义 跨国公司在达成采购意向后,还要委派专人到工厂检查,他们检查工厂是否使用童工或强迫劳动,是否强迫工人加班加点,是否拖欠工人工资,灭火器数量是否足够,安全通道是否通畅,工人有没有水喝,厕所干不干净等。现在几乎每家跨国公司都要求工厂遵守劳工标准,每年都要到工厂检查,这就是所谓“客户验厂”。 3、客户验厂原因 1)近年来,欧美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厂大都通过外包形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许多纺织服装公司通过减小规模或调整结构,由生产制造变成营销公司。

消费者花昂贵的钱购买的名牌有的是从工作条件恶劣的“血汗工厂”生产的,有的甚至是童工和囚犯生产的,消费者抗议甚至抵制购买。随着消费者运动的发展,公众对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对工人的安全健康、禁止童工、合法权益、环境保护等负完全责任。 2)消费者和公众对社会责任的要求,跨国公司的利益和发展,所采取的步骤是制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成立或委托专业机构监督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或合约工厂,确保他们遵守基本的劳工标准。为了降低风险,采用减少工厂数量集中订单和所有工厂必须检查合格后才能下单的措施。 跨国公司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面对同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跨国公司想尽办法压低采购价格,以便取得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面对消费者抵制“血汗工厂”运动,跨国公司采取措施确保工厂遵守劳工标准,避免消费者抵制,强力推行客户验厂,对合约工厂提出更高的要求。 4、验厂程序 1)首次会议:参加人员:工厂厂长及负责生产、人事、工资、安全等方面的主管和经理、工会代表等;目的:了解工厂基本情况,如厂房、仓库和宿舍的分布情况,介绍验厂目的、方法和时间安排,提出需要审核的文件资料清单,解释工人面谈的方法和要求,回答工厂代表提出的疑问等。 2)现场检查:检查范围:生产车间、仓库、宿舍、饭堂、厕所、门卫及医务室;关注点:是否雇佣童工或强迫劳动,安全、消防及环保状况如何,了解工厂生产运作情况,拍照存档等。 3)文件审核:需要审核的文件记录包括:工厂简介、营业执照、员工手册、厂规厂纪、招工登记资料、劳动合同、工时记录、工资制度、工资表、福利政策、安全制度、培训记录、会议记录、安全检查和演习记录等。一般客户都需要检查全部人事资料,至少一年的工时和工资记录,审核员会核算工时工资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工资福利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文件审核还可以评估一个工厂的整体管理水平。 4)工人面谈:审核员和工人代表的单独谈话,不邀请管理代表参加,工人代表一般由审核员亲自挑选。旨在了解工厂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情况,以便审核结

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丁宪浩 [内容摘要]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加大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成 本,因而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尽快消除城市二元社会结构。本文认为, 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关键是制度障碍和经济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 三个阶段进行,即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融入文化培育阶段。而根 据农民工社会融入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入;城市二元社会结构 作者简介:丁宪浩,男,苏州科技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教授,苏州215009 在112亿农民工[1](3-4)为流入地做大GD P而辛勤劳作的同时,/农民工0的特殊身份让他们总是游离在他们所生活的城市的边缘。以当地户籍居民为一方,外来农民工为另一方,城市里形成了一个新的二元社会结构。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弱化消解这一新二元结构,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努力加以解决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 作为一个由农村流入城市的不断扩充的外来社会群体,农民工虽然改变了自己生存的空间位置,但却远未完成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社会角色改变。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鸿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两者间境遇状态的显著落差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的出现,虽在我国目前快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但它对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了威胁。 (一)城市二元社会结构降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质量 其一,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使得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媒介作用大大削弱,延长了大量农民完成社会流动的进程,使农民工群体与流入地居民处于排斥、对立状 责任编辑:潘德平收稿日期:200618126

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路径探索

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经济体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这就要求现代化管理要进行创新,以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生存空间。本文对当前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展开进一步讨论,尤其是对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可行性的创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我国现代社会快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解析,对基层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进行了概括,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路径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 一、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社会管理从“社会”诞生之日就已经出现。社会管理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从而能够正常协调与规范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行为。所以,对社会管理进行创新是需要着实本土的。它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充分了解该地区的文化背景之后才能够予以展开。 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坚持走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同时也要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还要充分考虑到长远的社会发展。因此,今年党和国家重新进一步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重要的研究部署。我国目前既面临各种发展机遇,又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体制上产生了重大变革以适应当前经济模式的需要。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快速的发展。这些变化给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当前的社会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成为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性问题,这也是我们实行小康社会建设、进行中华民族复兴道路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社会管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国家都保持着高度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结构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让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都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新情况,而我国的社会管理在诸多地方也存在着缺漏,如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等。 (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任务艰巨,既要进行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之后的进程,又要参与当前的现代化,包括由于新技术革命推动迅速发展的后现代化。与传统现代化相比,信息现代化的社会机构转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

关于社会治理主体、问题和途径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治理主体、问题和途径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要求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本文对国内一些学者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社会治理的主体、促进社会治理的途径以及社会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治理;发展;主体;分析 一、前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把“社会管理”逐步提升到“社会治理”上来。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① 二、社会治理的主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治理也随之发展和创新。原有的单一社会治理主体也向多元化主体进化,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朱晓红、伊强等人(2007)在《论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中提到当今的社会治理需要尊重并适应多元化的现实,以多元治理主体合作的形式而实现社会共治。② 侯非(2013)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一文中对于各类社会主体在社会事务治理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与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政府并非是唯一的治理主体,这些主体包括党、政府、社会组织、公民,认为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他主体的作用,实现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治理的要求,从而达到“善治”的目的。③ ①陈家刚.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 2012-12-22(006). ②朱晓红、伊强.论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J].学习论坛, 2007(8):51-54. ③侯非.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编辑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指确保企业履行相应社会责任,实现良性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与组织建设,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项涉及到企业的远景与使命、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目录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考核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体系 2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途径 ?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消除就业歧视 ?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 ?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 编辑 一是企业责任管理的主体性内容,即企业自身组织建设、管理价值和管理精神等。一般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革与企业组织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是企业责任管理的客观效果评价,即要根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客观评价这种管理活动的效果。 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应该是主体性组织建设与客观效果评价机制结合在一起的体系。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流程所涉及的要素,一般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大致应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是指为服务和促进企业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与运行程序,其组织结构通常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是指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完善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要求与行为守则。其职能管理支持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科技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风险控制体系等。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体系是对企业现有的日常管理体系的改进、丰富和完善。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日常管理要全面落实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在制度、资源和人员上保障企业运营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要求,确保企业全面、全员、全过程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需求的满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中。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的

社会工作角色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社会工作角色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目前,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社会工作以助人为宗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满足社会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够成为现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对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的社会管理创新中担当的角色功能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创新;角色功能 如何有效改善民生、化解“风险”,成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社会工作从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实质性地推动以来,—直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思路。上海从2003年起在预防和减少犯罪领域全面引进社会工作,成立新航、自强、阳光三大社团,有效地把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关口前移,推动犯罪预防工作向新公共管理转变。2007年以来,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对社会工作的全面探索和引进,使得社会建设大踏步前行。概括来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的社会管理创新中,社会工作主要担当着以下的独特角色和功能。 1 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者,发展社会工作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体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比如,因违法征地拆迁、医患纠纷、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并且呈现触点增多、燃点降低、涉及面广、关联性增强等态势,社会管理的风险和难度不断加大;进城务工人员达到1.4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数以千万计,老年人口接近1.7亿并继续快速增长,孤残流浪儿童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增多,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还跟不上;社会管理方式单一,效果不佳,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工作亟待加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有利于解决以上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增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社会工作研究等方法,来影响对各方面的服务。这些独特的工作方法既能实现政府的管制功能,又能充分调动各多元主体参加社会管理的的积极性,更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有效手段。 2 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开拓者,发展社会工作有利于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丰富社会服务内容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者在一些特定机构中也有社会服务,如在大、中小学开

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及管理的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通过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制度概述,分析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及现状,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的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非盈利组织发展缓慢、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的三个问题,并分析三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及优化对策,对优化中国社区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对策 1 城市社区治理制度概述 1.1 社区民主选举制度 城市社区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要求社区联合委员会根据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的要求,组织本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社区自治委员会及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在此过程中,街道办事处等政府单位无权撤换、罢免和随意调动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区自治委员会及社区监督委员会成员。 1.2 社区管理协调制度 协调是社区管理的重要活动之一。社区自治委员会是联系社区居民、非盈利组织及党和政府的桥梁,其重要职责便是协调好这三者间的关系,保障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能通过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各种服务具体落实到社区广大居民身上。 1.3 社区治理、考核、监督制度 社区治理、考核、监督制度是保障社区治理制度有效发挥的重要举措,因而管理者必须对被管理者实行有效的监督与考核,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上级管理者需对下级管理者进行严格的监督与考核;各层管理者要对本层级被管理者作出严格的监督与考核;社区监督委员会要从第三者角度对整个社区治理作出监督,并将社区治理、考核、监督制度化。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手册

SA8000:2008社会责任标准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 文件编号: S/××101-2011 编制: 批准: 版本: A/0 发放部门: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05日实施日期:2011年01月05日 ××××××有限公司

版本/修改状态A/0 目录 页次1/25 序号项目名称页码 0 目录 1 1 管理手册修订记录 2 2 手册管理 3 3 管理手册发布令及任命书 4 4 公司简介/工艺流程图 5 5 组织架构 6 6 社会责任政策7 7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8 8 管理职责9 9 目的和范围10 10 定义11 11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12 12 童工13 13 强迫和强制性劳动14 14 健康与安全15 15 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16 16 歧视17 17 惩戒性措施18 18 工作时间19 19 工资报酬20 20 管理系统21-24 21 附录管理制度、程序文件清单25

版本/修改状态A/0 管理手册修订记录 页次2/25 修订日期章节修订内容修订人批准人

版本/修改状态A/0 手册管理 页次3/25 1.4.1 概述 本手册明确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政策、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为公司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及具体实施提供了指导,确保公司政策的稳定性。 公司社会责任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实施本手册,不断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适应公司及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持续改善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 本手册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执行。 本手册的编写、保存及修订按照《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进行。 手册的解释权归公司社会责任管理者代表

版本/修改状态A/0 管理手册发布令及任命书 页次4/25 发布令 ************************************************************ 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册》依据SA8000:2008标准,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宁波市人民 政府地方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而编制。 手册阐明了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政策和目标,做出了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是公司在日常管理工作 中的法规性文件,也是向利益团体公开承诺企业社会责任的展示性文件。 本《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经公司管理层代表审定,本人批准,本手册于2011年01月05日发布起执行。 全体员工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此令。 总经理:_______________ 任命书 为了更好地贯彻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兹任命 女士为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层代表,负责建立本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具体如下: 1.保证公司的管理制度与行为符合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及国家与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 2.向员工.供货商及社会公众传达和宣导公司社会责任政策; 3.有效维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实施并持续改进﹒ 4.向员工及相关的团体解答沟通公司的SA8000的工作内容及要求。 5.公司人事政策和内容的授权解释者。 6.协调解决公司和员工的争议和矛盾。 女士为健康安全代表,负责公司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的管理工作。 并由全体员工民主选举为工人代表。(详见工人代表选举结果) 总经理:

社会融入问题调查

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的调研报告 本文导读:此文由免费论文论文范文网编辑整理,我们为您提供原创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论文下载、工作总结、简历、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蚂蚁论文网真诚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这是一篇关于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的论文范文,摘要: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的劳动力队伍,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天津市农民工队伍的重要特征。为进… 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的劳动力队伍,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天津市农民工队伍的重要特征。为进一步深化团中央“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并且根据团中央的总体安排部署,天津团市委权益部联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于今年9-11月,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旨在摸清在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在社会融入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调研课题组于2010年10月—11月对天津市西青、东丽、南开、滨海新区四个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本次调研发放《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7份;发放《天津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成长状况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3份。对东丽区、南开区的三个单位进行深入访谈,接触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30余人,涉及建筑、餐饮、环卫等多个职业领域。 在本报告中,天津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城市地区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被调查者的整体年龄处在18—30之间,包括外地来津务工者和天津农村常住人口进城务工者。 本报告的理论依据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政治社会学相关理论,二是社会认同理论,并着重从这两个视角透析天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首先,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社会结构与政治系统必然形成一种互动,而社会结构的健康发展对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天津市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天津市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已经成为当前天津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意见表达机制,社会参与程度与权利保障程度等问题在城市社会社会生活中都一直呈现出边缘化的特点。能否有效地实现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天津社会结构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摆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与团市委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管理创新,社会]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新思考研究

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新思考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报告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法治保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表明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将继续走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道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治的支撑。法律是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以及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体质的根本制度保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实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价值目标。 一、法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迫切需要法治保障 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变现为两大特点:一是民众的各类诉求愈加具体化和权益化;二是诉求表达内容及途径愈加多样化。调解社会矛盾,必须强调法治。和谐社会建设并不是消除一切矛盾,而是将社会主要矛盾纳入法律解决范围内。法治就是通过弘扬一系列正义价值来规范社会关系,建立符合法治价值要求的社会秩序。因此,对社会管理进行创新,必须走法治化道路,才能实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依据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社会管理创新以改善和保障民生,法治仍然是其重要依据。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质就是实现法律制度的创新,而不是通过单一的政府管制或干预能够实现的。法治环境中的社会管理通过公平正义保护人民利益,这正是社会管理创新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医疗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都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一部分,这些改革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最根本,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建立法治,这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政策。这些改革的结果,也只有固化为法律才能长久。 (三)法治是社会管理深入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用法治化手段保障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有序进行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可以避免随意性创新,减少和避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公民的参与权。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如何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需要在法律层面予以明确;此外,法治还可以有效推广社会管理创新成果、经验。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通过法律手段将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案、经验、做法固定下来,可以减少创新的阻力。 二、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应坚持的基本法治原则

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一社会融入的概念及研究维度 (一)概念辨析 对于社会融入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者有各自的研究视角,加之移民的社会融入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在各社会科学领域对移民的融入研究过程中,社会融入的概念呈现出复杂性与多重性。鉴于欧美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展较早,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所以他们在研究社会融入问题时使用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一般来说,欧美学者关于移民融入使用的概念主要有社会融合、社会适应、同化、文化适应、社会吸纳等。 1、社会融合 社会融合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社会学家涂尔干(Durkheim)提出,他认为社会融合创造了群体互动和共融的机会,为个体的生命提供意义和目标,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从广义上说,社会融合是和社会疏离(social isolation)或社会排斥相对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个体和家庭、朋友、或其它团体建立和保持的一种社会关系或网络,个体籍由这些关系或网络而与社会发生关系、形成认同、产生融合。①根据艾林森(W.Ellingsen)的观点,他是对移民在东道国(流入地)的社会生活状态及其演变过程的一般描述与概括。移民的社会融合可以被定义为个体或群体(平等地)被包容进主流社会或各种社会领域的状态与过程。 ②它包含着多方面的融合,具体来说,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来界定社会融合的概念。 2、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的概念在社会学与人类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它是指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协调以及他们对特定的物理与社会环境的反应。③具体来说,社会适应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在客观上,移民在语言、就业、消费、收入、组织参与等方面适应了新的社会生活;二是主观上,移民在认同上实现了转换,并且在价值观和态度上实现了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另外,社会适应更加强调移民群体的主动性。根据马斯滕的观点,移民在新社会的融入除了主体社会对于移民的整体吸纳外,还存在着移民群体自身对于新社会的认知、行动与选择。④ 3、同化 在美国的社会学文献中,同化这个概念经常被使用。根据克雷泽(Glazer) ①刘应君.“两型”社会视野下农民工的道德融入与社区支持[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②梁波、王海英.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2 ③梁波、王海英.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2 ④梁波、王海英.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2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相关知识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相关知识 附件二: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包括那些管理内容, 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的管理体系标准。SA8000是以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的13个公约为依据制定的~所规定的社会责任内容包括九大项: 1、童工:公司不应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应与其他人员和利益团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儿童和应受当地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的教育~不得将其置于不安全或不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 2、强迫劳动: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 3、职业健康与安全: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采取足够的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尽量防止意外或健康伤害的发生,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浴室、洁净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品储存设备等。 4、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公司应尊重所有员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5、歧视: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阶层、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或政治归属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训练、升职、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为,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性侵扰行为~包括姿势、语言和身体的接触。 6、惩戒性措施: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 第 0 页共 3 页

7、工作时间:公司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h~并且每7天至少应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12h~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及短期业务需要时不得要求加班,且应保证加班能获得额外津贴。 8、报酬:公司支付给员工的薪酬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或支票支付,对薪酬的扣除不能是惩罚性的,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假的学徒工制度以规避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 9、管理体系:最高层管理者应根据SA8000标准制定公开透明、各个层面都能了解并实施的符合社会责任与劳工条件的公司方针~要对此进行定期审核,委派专职的管理代表具体负责~同时在非最高管理层推选员工代表与其沟通,建立并维持适当的程序~证明所选择的供方与供方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二、公司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目的, 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结合全球煤-电-铝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战略特点~规定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控制要求~以提高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维持良好的劳资关系、改善工作条件和持续改善员工薪酬福利待遇~保障各相关方的社会权益~证明本公司的管理方针与社会责任管理措施符合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三、公司管理方针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公司管理方针: 遵守法律法规~综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改进业绩~打造科澳品牌~搏击国际市场, 第 1 页共 3 页

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问题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农业大国著称的中国在历史上遭遇的灾害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灾害的种类。为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定了“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治理”的总方针。提高了对防灾救灾的认识,促进了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系统化发展。但是,我国灾害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在专业人员、资金技术、制度组织,外在的体制机制运行等方面仍有不足。本文从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现状入手,深入研究,对灾害社会工作进行反思与探讨。 关键词:灾害救援,社会工作,文献研究 一.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灾害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以遭遇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影响了正常生活的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坚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运用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专业方法,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脱离危险、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生活的服务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我国的灾害社会工作是从汶川地震以来才开始了系统化的发展。 (一)建国初期至70年代 防救结合,以防为主。1950 年,政务院就通过了关于开展群众性的防寒抗旱运动的 决定,指出旱灾是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对于这种逐渐发展而成的灾害要注重防灾的重 大作用,防救结合、预防为主的救灾工作方针从此逐渐形成。 生产自救,厉行节约。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人口多、底子薄,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人民在灾后的生活需求给中央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年年有灾,需要救济的人数不断累加,中央的救济预算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中央灾后救济的水平较低、救济范围较小的结果,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倡导节约度荒,通过降低群众每日的口粮标准、城乡结合、鼓励出售余粮来渡过难关。 中央包揽,主体单一。这一时期中国的救灾工作仍停留在传统体制之上,传统体制强调国家在处理公共事务的领导地位和责任,这种思想在社会和个人责任尚未明确之前会引起个人对国家的强烈依赖。 (二)80年代至90年代 群众互济与国家救济相结合。救灾工作中对于群众互助互济方针的强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不高,缺乏物质与资金积累的现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政府提倡灾民自力更生、避免依赖的救灾精神。在扩展群众互助互济的同时,政府加强对灾后救济工作的领导,不断规范救灾款物的接受、分发、使用、管理的工作,始终坚持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把政府对灾区的救济工作当做灾区恢复的重中之重。 救灾与扶贫结合。一方面帮助灾害频发的贫困区增强抵抗力,缓解“愈灾愈穷,愈穷愈灾”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对非重灾区进行扶贫能够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这是增强整个社会抵抗灾害能力的有效方法。 救灾与减灾相结合。1993 年 6 月25 日,江泽民在致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的贺信中指出:“我国要实现本世纪90 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不能不更加重视减灾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继续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增加投入,加强防灾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2000年以来 二十一世纪,中国开始了综合减灾体系建设的历程。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央政府对救灾工作体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从国家包揽到分片包干,再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负责制度,反映出政府在救灾领域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

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

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 院系:化学与环境学院班级:化学1101班姓名:彭常活学号:111030006 摘要:本文就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答:第一、如何自我地位,以便融入社会;第二、就业难问题下的“先择业后就业”与“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第三、从象牙塔到社会的心理准备。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融入就业心理准备 一、如何自我地位,以便融入社会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经历: “从去年拖到今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不同于2009届的应届毕业生,邓志,在2008年6月就已经从武汉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了,实际上,他找工作的经历从2007年就开始了。按理说,邓志的条件并不算差:男生,名校毕业,英语、计算机证书齐全,学生会干部。他之所以拖到现在还没有就业,用他的室友李信的话说,就是“他太懒了,而且,眼高手低”。 从2007年9月开始,大型国企、知名外企、各大银行都来到邓志所在的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只要碰上有合适职位的宣讲会,我们都会去,但是邓志一直心不在焉。后来,我们去宣讲会的时候都不叫他了。”李信说。 “其实,我也去参加了一些校园宣讲会。碧桂园公司也给我打了

电话,通知我面试,但是我不喜欢房地产公司。”邓志说。邓志心仪的职业是国家公务员,所以,对这些企业的招聘,没有放在心上。“我还是觉得公务员最好,体面、稳定,薪水又有保证。” 就这样,拖拖拉拉中,时间就到了2007年12月,很多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已接近尾声。李信签约到某网络游戏公司做策划,已经开始实习了。邓志说是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实际上他每天无所事事。 2007年12月底,武汉开始下暴雪,很多招聘会取消了。邓志每天足不出户,在宿舍里守着电热器。2008年1月中旬,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邓志没有过面试分数线。“当时我有点慌。但马上要过年了,我就想先回家再说。” 春节后回到学校,已经是2008年2月底。邓志开始着急了。然而,这个时候,知名企业校园招聘的“黄金时间”早已过去,来中文系要人的变成一些学校、出版社等专业对口单位。但是,邓志没有出版社的实习经历,对编辑工作一窍不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他,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去中学试讲过几次,也没了下文。看着周围大部分同学的职业都已经尘埃落定,邓志每天在宿舍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也开始跑招聘会,在网上“海投”简历。结果,大一点的企业,邓志往往是几次面试之后就被婉拒;小企业,邓志又看不上。 就这样,时间到了2008年4月,各省开始招录公务员。邓志报了好几个省的公务员考试,开始了坐着火车去考试的历程。笔试,邓志考得都不错,可面试时他总是发挥不好。“我觉得,面试的时候我总是说不到点子上。”邓志说。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5月,邓

以社会管理创新论引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V ol. 6 No.5 Oct. 2012 第6卷 第5期2012年10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68 [收稿日期]2012-07-16 [作者简介]易 东(1968-),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以社会管理创新论引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易 东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应以社会管理创新论为引领,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在管理理念的创新上,实现“从管理人到服务人”、“从行为管理向心理管理”、“从行政管理到盟约管理”、“从事本管理到人本管理”、等几个转变;在管理体制的创新上,创新文化制度、薪酬制度、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机制、人才的内部流动制度、人力资本市场运作制度等;在管理方法上,要围绕“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这个重心、抓住“人力资源价值链的管理”这个核心、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 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72(2012)05-0068-05 管理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在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方面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又要在一些关键点上率先突破、有实质性进展。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而创新的实施者是人,创新的落脚点还是人,这一切都需要人力资源作为智力支撑。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按照社会管理创新论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管理。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研究表明,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各种社会矛盾将会集中呈现。我国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到2010我国人均GDP 接近4000美元,基本实现小康。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新老矛盾叠加交织。我们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也让西方国家百年来不同阶段产生的矛盾在我国短期内集中呈现[1]。 而要解决我们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如果仍然沿用以前形成的乃怕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观念、管理体制和机制、管理方式和方法,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今天,已显然不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所以非常重要和异常紧迫,还在于它关乎党心民意,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治国方略。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的新形势及其新特点,让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刻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方向。二、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管理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适应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概括起来就是要解决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工作四个层面的问题。妥善解决在经济发展、社会领域变化过程出现的种类矛盾和问题,教育和引导全国人民,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思潮、新风尚,在工作方法上创新思路,形成良好的机制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因此,需要我们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网络管理、思想道德建设等七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才能在新形势下富有实效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2]。 三、社会管理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引领作用与其说社会管理的对象是社会事务,不如说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要保证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而要不断开创社会管理的新局面,就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最关乎民心民计的现实问题,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国际事务与公共

(封面) 论文题目: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汶上县为例 英语题目: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the Wensh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作者: 指导老师: 学位类别: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第1页,)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海洋大学 --------------李瑞宁小二号,黑体

乡镇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研究 ——以蓬莱市潮水镇为例 (小二号,黑体) 学位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独创声明(黑体小三)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第3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公司实施SA8000认证的前提和基础。公司可以自己组织内部人员建立,必要时请外部咨询顾问机构协助。建立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必须以SA8000:2001国际标准为依据,以国家劳动法规和国际劳工标准为规范,建议利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框架,结合公司需要和行业特点,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没有社会责任特征完全相同的公司,各个公司的管理结构、所处的行业不同等,各企业不可能建立完全相同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相应的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建立体系的方法和过程也是不同的,关键是要确保体系与公司的特点和社会责任特征相符合,与公司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目标相符合。SA8000:2001 标准对管理体系只有原则性的要求,每个公司都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规范本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时,应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有限资源,做到简单而实用,与公司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有机结合。即使是规模、行业和产品相似的企业,也不要机械地照搬,这样一来会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带来困难,运行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以SA8000:2001标准要求为规范,参照国际劳工标准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要求,从帮助公司建立和运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角度,对如何建立和维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简单的说明,并对建立体系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关键环节给予重点介绍。 当公司最高管理层决定建立!"#$$$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后,就可以着手建立管理体系的工作。建立管理体系的具体步骤一般可包括:领导决策与准备、初始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体系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七个步骤。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可以提高公司整体形象,展示公司的竞争优势,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生产率,降低成本,还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在传统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中,社会责任管理一直处于一种附属的状态,没有被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社会责任往往不如产品质量问题、生产问题、成本核算那样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