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一次函数基础讲义

八年级一次函数基础讲义

八年级一次函数基础讲义
八年级一次函数基础讲义

函数的概念:一般的,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_________变量X,Y,并且对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__________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成Y是X的函数。

例1:下列变量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A 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和面积。

B 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

例2 下列各式:(1)Y=0.5X-2 ;(2)Y=|2X|;(3)3X+5=Y;(4)=2X+8,其中Y是X的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

练、下列各表达式不是表示函数关系的是()

A. Y=3

B. Y=10

C. y=(X>0 )

D. Y=3X+1

例3、如图,表示Y是X的函数图形的是()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 . 优点:能清晰的显现出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的函数值

缺点:只能把部分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的函数值显现出来,不能反映出函数变化的全貌。

_________.优点:简单扼要,规范准确,便于计算。

缺点:并非适合所有函数

_________ 优点,能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方便缺点:所画出的图形是近似的、局部的,因此由函数图形确定的函数往往不够精准

例1、已知两个变量x,y他们之间的3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A Y=X B. Y=2X+1 C. Y=+X+1 D. Y=

例2、某兴趣小组做实验,将一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倒置(如图),并设法使瓶里的水从瓶中匀速流出.那么该倒置啤酒瓶内水面高度h随水流出的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

A B C D

5、周长为20的长方形,长y与x的函数,这个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三、函数的值及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是必须是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有意义,二是满足实际问题的意义

常见的四种类型:

(1)整式型(自变量去全体实数)

(2)分母型(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3)根式型(使根号下的式子不小于0的实数)

(4)零次幂型(使底数不为0的实数)

例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函数是( )

A B. Y= C. Y=

例2、在函数式Y=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例3、某油箱容量为60L的汽车,加满油箱后行驶了100KM时,邮箱中的汽油大约消耗了

,如果加满汽油后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 km,油箱中剩余油量为Y升,请写出Y与X的函数

解析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4、函数Y=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

2、函数值.

在求函数值时一定要明确是自变量为多少时的函数值

求函数值的方法:

(1)若函数用关系式法表示,只需要把自变量的值带入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

(2)若函数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值可通过表查到

(3)若函数用图像法表示,对给出自变量的值a,只要过点(a,0)作一条直线垂直与x 轴,这条直线垂直于x轴,这条直线与图像的交点p(a,b)的纵坐标就是当x=a时的函数值,y=b.

例1、已知函数y=,求

当x=0,1,4,5时,对应的y值:

当y=3,-3.时,对应的x值

例2、

当t=3,5,7,时,行驶的路程分别为多少?

四、一次函数与正比例

一次函数的概念:

正比例的概念:

例1、下列关系中,属于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A 圆的面积S与它的半径R

B 面积一定时,矩形的长X与宽Y

C 路程一定时,行走的路程V与时间T

D 三角形的底边一定时,它的面积S与这条底边上的高H

例2、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的是___________

1.Y=

2. Y=

3. Y=

4. Y=+1

例3、3y+2与x-6成正比例,则y是x的

A.正比例函数

B. 一次函数

C. 没有函数关系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例3、已知+1.当m为何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

例4、某市中学组织学生到距离学校6km的神舟科技馆去参观,学生李伟因事耽误没能乘上学校的专车,于是准备在学校门口改乘出租车去神舟科技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

(1)写出出租车行驶的里程数x(x≥2km)与费用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____;(2)李伟同学身上仅有9元钱,乘出租车到科技馆的车费够不够?______(请填“够”或“不够”)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与巩固·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与巩固·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要点诠释: (1)A、B集合的非空性;(2)对应关系的存在性、唯一性、确定性;(3)A中元素的无剩余性;(4)B中元素的可剩余性。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 {x|a≤x≤b}=[a,b]; x a x b a b {|}(,); (] {|}, ≤<=; 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 (][) ≤=∞≤=+∞. x x b b x a x a {|}-,; {|}, 要点二、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要点三、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 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b的原象. 要点诠释: (1)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象,且唯一;

一次函数讲义优质讲义

一次函数讲义优质讲义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④.该记者在出发后5h 到达采访地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8,0),△AOP 为等腰三角形且面积为16,满足条件的P 点有( ) A .4个 B .8个 C .10个 D .12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计算:3 -64 = ▲ . 10.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11. 若032=++-y x ,则() 2013 y x +的值为 .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M (-1,3)与点N (x ,3)之间的距离是5,则x 的值是 . 13. 如图,已知函数y =2x +1和y =-x -2的图像交于点P ,根据图像, 可得方程组???2x -y +1=0 x +y +2=0 的解为 . 14. 将一次函数y =2x -1的图像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 15. 如图,在△ABC 中,AB =,BC =,∠B =60°,将△ 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 ,当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时,则CD 的长为 . 16. 如图,在△ABC 中,∠ACB =90°,沿CD 折叠△CBD , 使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 ∠A =26°,则∠ADE = °. 17. 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 -1-1 y= -x-2 y=2x+1 x y P (第13题图) D E C A B (第16题图) x y 1 234–1–2 –3–4 1 2 3 4–1–2–3–4C D B A o (第18题图) (第15题图) D E A C B

高考数学回归基础知识二、函数及其表示

高考数学回归基础知识:二、函数及其表示 二、函数及其表示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 一般地,我们说: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2、函数的三要素 (1)函数的三要素是指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2)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3(2)满足不等式a

- 2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2 1 0201x x x x ,即x ≥-1且x ≠2,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21|≠-≥x x x 且 例2 (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3],求f(x+1)和f(x 2 )的 定义域 (2)已知函数f(2x+3)的定义域为(]2,1-,求f(x-1)的定义域 解析 (1)∵f(x)的定义域为[-1,3], ∴f(x+1)的定义域由-1≤x+1≤3确定,即-2≤x ≤2, ∴f(x+1)的定义域为[-2,2]. f(x 2 )的定义域由-1≤x 2 ≤3确定,即33≤≤-x ∴f(x 2 )的定义域为[33,-] (2)∵函数f(2x+3)的定义域为(]2,1-, ∴2x+3中的x 满足-1

一次函数讲义-适用于新课复习非常全面2017.9

一次函数讲义-适用于新课复习非常全面 内容提示: 1.变量及函数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2.函数的图像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3.正比咧函数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4.一次函数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5.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一次不等式 课堂学习检测 课后综合训练 6.一次函数综合过关 变量及函数 知识点: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 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是x的函数。 ※判断A是否为B的函数,只要看B取值确定的时候,A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自变量取值范围: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 4、函数值:对于自变量x与函数y,在自变量x取值范围内,当x=a时,y=b,则称b为当x=a时的函数值。 5、确定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1)必须使关系式成立。 ①当关系式为整式时,自变量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②当关系式含有分式时,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分式的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③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必须使被开方的式子不小于零; ④当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或负数的式子时,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底数不等于零; (2)当函数关系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要符合实际情况,使之有意义。 (3)当函数关系表示一个图形的变化关系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图形存在。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取值范围内的______,另一个变量y都有______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______是自变量,______是的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考点总结

1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方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的,即把这个角放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 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n? = cos a tan a a 5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 sin(= 90 a cos ) a

a a sin )90cos(=- 6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在Rt ABC ?中, 90=∠C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 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 (2) 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C ∠= 90 (3) 边角之间的关系:c a A = sin ;c b A =cos ;b a A =tan ; c a B =cos ;c b B =sin ;a b B =tan (4) 面积公式:ch ab S 2 121==?(h 为斜边上的高) 7 切),宁乘勿除,取原避中”。其含义是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可用正弦或余弦;无斜边时,就用正切;当所求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通常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用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求解时,则取已知数据,忌用中间数据。 8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中的常见概念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用字母α表示。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用字母i 表示,则αtan ==l h i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理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二 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近三年广东高考中对本章考点考查的情况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其应用.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概念、表示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与最值、奇偶性、周期性): (1)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确定定义域与对应关系即可. (2)用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注意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3)单调性与最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凸显用导数研究单调性及利用单调性求最值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4)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奇偶性、周期性的综合运用灵活多变. 2.基本初等函数:以具体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为主要考查对象,适当考查分段函数、抽象函数. 3.函数的应用主要包含: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两部分内容. (1)对函数是否存在零点(方程是否存在实根)进行判断或利用零点(方程实根)的存在情况求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类型. (2)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多以社会实际生活为背景,设问新颖、灵活,综合性较强. 4.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应用. (1)导数的概念是推导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的基础. (2)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点是否在曲线上.另外,曲线的切线和平面几何中圆的切线概念易混淆,曲线在点P(x0,f(x0))处的切线是曲线另一点Q无限接近点P时的极限位置,它与曲线可能还有其他公共点. (3)利用公式求导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符号,还要注意公式不要用混. (4)导数的应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方面,单调性是关键,一个函数的递增区间或递减区间有多个时,不能盲目地将它们取并集,特别是函数的定义域不能忽略.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主要以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应用为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在解答题中,有时作为压轴题,主要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往往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思想. 预测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会以小题和大题的形式出现,小题主要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性质,几种常见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函数零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等,大题主要以函数为背景,以导数为工具,考查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或最值问题,在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 复习本章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 1.准确、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而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数、式、方程、不等式、导数、数列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知识.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始终贯穿着函数及其性质这条主线. 2.揭示并认识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函数是研究变量及相互联系的数学概念,是变量数学的基础,利用函数观点可以从较高的角度处理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曲线与方程等内容. 3.把握数形结合的特征和方法. 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与函数性质的数量特征紧密结合,图象有效地揭示了各类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属性.因此,既要从定形、定性、定理、定位各方面精确地观察图形、绘制图形,又要熟练地掌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伸缩变换. 4.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函数思想的实质就是用联系与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纵观近几年高考题,考查函数思想方法,尤其是应用题力度加大,因此一定要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5.运用好导数这一锐利武器.

一次函数应用题(讲义及答案). (1)

一次函数应用题(讲义) ?课前预习 1. 一条公路旁依次有A,B,C三个村庄,甲、乙两人骑自行车 分别从A村、B村同时出发前往C村,甲、乙之间的距离s(km)与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A,B 两村相距10 km;②出发1.25 h 后两人相遇;③出发 2 h 后甲到达C 村庄;④甲每小时比乙多骑行8 km.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知识点睛 一次函数应用题的处理思路: 1.理解题意,梳理信息 结合图象、文字信息理解题意,将实际场景与图象中轴、点、线对应起来理解分析. ①看轴,明确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看点,明确起点、终点、状态转折点表示的具体意义,还 原实际情景,提取每个点对应的数据. ③看线,观察每段线的变化趋势(增长或下降等),分析每 段数据的变化情况. 2.辨识类型,建立模型 ①将所求目标转化为函数元素,借助图象特征,利用表达式 进行求解; ②将图象中的点坐标还原成实际场景中的数据,借助实际场 景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3.求解验证,回归实际

1

?精讲精练 1.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 速步行2 400 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 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 米/分; ②甲走完全程用了40 分钟; ③乙用16 分钟追上甲; ④乙走完全程用了30 分钟; ⑤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 米.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 2.一辆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 同时出发,匀速行驶.设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从两车出发至快车到达乙地的过程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求线段AB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以及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求a 的值; (3)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40 千米?

函数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函数的概念 一、映射的概念 1、相关概念:映射;一一映射、函数 2、构成映射的基本条件: 构成一一映射的基本条件: 3、映射的要素: 4、构成映射的个数:A 中有m 个元素,B 中有n 个元素,则B A f →:的映射个数是m n 个; A 中有n 个元素, B 中有n 个元素,则B A f →:的一一映射个数是!n 个 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1)两要素(2)如何判断给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3)判断两 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是非空数集与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 3.函数的表示: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 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1)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2)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三、函数的定义域: 1、函数解析式:使得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整式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 (3)偶次根式或者是幂指数的指数为分母是偶数时,底数不小于零; (4)奇次根式或者是幂指数的指数为分母是奇数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5)对数中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指数大于零; (6)零指数或负指数(指数没分母或者分母不是偶数)幂函数时底数不为零; (7)对数函数定义域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8)分段函数各部分的定义域取并集; (9)几个简单函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的各部分定义域取交集; 2、图表:表中的x 值的集合 3、图像:每个点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4、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Rt △ABC 中 (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 ∠A 的对边 斜边 (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 (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1 基础扫描 1. 求出下图中sinD ,sinE 的值. 2.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 △A ′B ′ C ′,那么锐角A 、A ′的正弦值的关系为( . A . sinA =sinA ′ B . sinA =2sinA ′ C . 2sinA =sinA ′ D . 不能确定 3.在Rt △ABC 中,∠C=90°,若AB =5,AC =4,则sinB 的值是( A . 35

B . 45 C . 34 D . 4 3 4. 如图,△ABC 中,AB=25,BC=7,CA=24.求sinA 的值. 25 24 7C B A 5. 计算:sin30°·sin 60°+sin45°. 能力拓展 6. 如图,B 是线段AC 的中点,过点C 的直线l 与AC 成60°的角,在直线上取一点P ,连接AP 、PB ,使sin ∠APB=1 2,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不存在 7. 如图,△ABC 中,∠A 是锐角,求证:1 sin 2 ABC S AB AC A ?= ?? 8.等腰△ABC 中,AB=AC=5,BC=6,求sinA 、sinB . l C B A (第7题图 85 F E D 创新学习 9. 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BAC等于( A. B C.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文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名师讲义第二章第 一节函数及其表示文 近三年广东高考中对本章考点考查的情况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应用. 1.函数的概念、表示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与最值、奇偶性、周期性): (1)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确定定义域与对应关系即可. (2)用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注意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3)单调性与最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凸显用导数研究单调性及利用单调性求最值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4)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奇偶性、周期性的综合运用灵活多变. 2.基本初等函数:以具体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为主要考查对象,适当考查分段函数、抽象函数. 3.函数的应用主要包含: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两部分内容. (1)对函数是否存在零点(方程是否存在实根)进行判断或利用零点(方程实根)的存在情况求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类型. (2)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多以社会实际生活为背景,设问新颖、灵活,综合性较强. 4.导数的概念、运算及应用. 高考总复习·数学(文科)(1)导数的概念是推导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的基础. (2)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点是否在曲线上.另外,曲线的切线和平面几何中圆的切线概念易混淆,曲线在点P(x0,f(x0))处的切线是曲线另一点Q无限接近点P时的极限位置,它与曲线可能还有其他公共点. (3)利用公式求导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符号,还要注意公式不要用混. (4)导数的应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方面,单调性是关键,一个函数的递增区间或递减区间有多个时,不能盲目地将它们取并集,特别是函数的定义域不能忽略. 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主要以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应用为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在解答题中,有时作为压轴题,主要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往往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思想. 预测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会以小题和大题的形式出现,小题主要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性质,几种常见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函数零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等,大题主要以函数为背景,以导数为工具,考查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或最值问题,在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 复习本章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 1.准确、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而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数、式、方程、不等式、导数、数列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知识.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始终贯穿着函数及其性质这条主线.

一次函数一对一辅导讲义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如下概念: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2、经历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熟练地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点及考试要求考点1: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考点2:函数图象 考点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问题 考点4: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函数值 考点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一次函数知识盘点 一、主要知识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 1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k≠0)(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3为一次函数的斜率角1(角1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 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0)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量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时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0时,直线必通过原点,经过一、三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初高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高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正比例函数 形如y=kx (k为常数,k≠0)形式,y是x的正比例函数。 1.定义域:R(实数集) 2.值域:R(实数集) 3.奇偶性:奇函数 4.单调性: 当k>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当k<0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 一次函数 一、定义及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常数,k ≠0) 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方法:若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 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当k=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若y=b,这时,y叫做常函数。 ☆A及B成正比例A=kB(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及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 (k 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及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及x 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及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及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及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 1.南洞庭大桥是南益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桥梁,小芳同学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对此开展测量活动.如图,在桥外一点A 测得大桥主架与水面的交汇点C 的俯角为α,大桥主架的顶端D 的仰角为β,已知测量点与大桥主架的水平距离AB =a ,则此时大桥主架顶端离水面的高CD 为( ) A .asinα+asinβ B .acosα+acosβ C .atanα+atanβ D .tan tan a a αβ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D 和Rt △ABC 中,由三角函数得出BC =atanα,BD =atanβ,得出CD =BC+BD =atanα+atanβ即可. 【详解】 在Rt △ABD 和Rt △ABC 中,AB =a ,tanα= BC AB ,tanβ=BD AB , ∴BC =atanα,BD =atanβ, ∴CD =BC+BD =atanα+atanβ,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问题;由三角函数得出BC 和BD 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C 内接于半径为5的⊙O ,圆心O 到弦BC 的距离等于3,则∠A 的正切值等于( ) A .35 B .45 C .34 D .4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答图,过点O作OD⊥BC,垂足为D,连接OB,OC,∵OB=5,OD=3,∴根据勾股定理得BD=4. ∵∠A=1 2 ∠BOC,∴∠A=∠BOD. ∴tanA=tan∠BOD= 4 3 BD OD . 故选D. 考点:1.垂径定理;2.圆周角定理;3.勾股定理;4.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3.同学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看到木工师傅用“三弧法”在板材边角处作直角,其作法是:如图: (1)作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2)以点C为圆心,仍以AB长为半径作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 (3)连接BD,B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90°B.CA=CB=CD C.sinA= 3 2 D.cosD= 1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作法得CA=CB=CD=A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D=90°,点C是△ABD的外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出∠D=30°,则∠A=60°,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由作法得CA=CB=CD=AB,故B正确; ∴点B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 ∴∠ABD=90°,故A正确; ∴点C是△ABD的外心,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函数及其表示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函数及其表示 (一)知识梳理 1.映射的概念 设B A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x). 2.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 任意数 x ,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确定 的数y 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关系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___y=f(x),x ∈A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A x x f y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 对于的函数值的集合所有的集合构成 值域。 (3)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 、 值域 和 对应法则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1).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等式来表示。 4.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二)考点分析 考点1: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考点2: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总结:(1)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则用待定系数法; (2)若已知复合函数)]([x g f 的解析式,则可用换元法或配凑法; (3)若已知抽象函数的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x f 一、选择题 1. 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C ) ⑴3 )5)(3(1+-+=x x x y ,52-=x y ;⑵111-+=x x y ,)1)(1(2-+=x x y ; ⑶x x f =)(,2)(x x g =;⑷()f x ()F x = ⑸21)52()(-=x x f ,52)(2-=x x f . A. ⑴、⑵ B. ⑵、⑶ C. ⑷ D. ⑶、⑸

一次函数综合应用(讲义及习题)

一次函数综合应用(讲义) 课前预习 1. 如图,直线l 1的表达式为y =-3x +3,且l 1与x 轴相交于 点D ,直线l 2经过A ,B 两点,直线l 1,l 2相交于点C . (1)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直线l 2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3)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0),点B (0,4). (1)△AO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2)点P 是y 轴上一点,若1 2AOP AOB S S =△△,则点P 精讲精练 1. 已知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P ,直线l 1的表达式y =2 x +3,点P 的横坐标为-1,且l 2交y 轴于点 A (0,-1).则直线l 2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函数13y x b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与点A ,B ,与函数y =x 的图象交于点M ,点M 的横坐标为3,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 3.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2,5),且与y 轴相交于点P ,直线1 3 2y x =-+与y 轴相交 于点Q ,点Q 恰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4. 如图,已知直线l 1:y =2x +3,直线l 2:y =-x +5,直线l 1,l 2与x 轴分别交于点 B , C ,l 1,l 2相交于点A .则S △ABC =________. 5. 如图,直线y =2x +m (m >0)与x 轴交于点A (-2,0),直线y =-x +n (n >0)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C 两点,并与直线y =2x +m (m >0)相交于点D ,若AB =4.(1)求点D 的坐标;(2)求出四边形AOCD 的面积. 6. 已知直线3y m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且与直线x =1,x =3和x 轴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 8,则m =________. 7. 已知直线6y kx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且与直线x =-1,x =-3和x 轴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 16,则k =________.

知识讲解-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要点诠释: (1)A、B集合的非空性;(2)对应关系的存在性、唯一性、确定性;(3)A中元素的无剩余性;(4)B中元素的可剩余性。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 {x|a≤x≤b}=[a,b];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 x x b b x a x a ≤=∞≤=+∞. {|}-,; {|}, 要点二、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要点三、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 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

一次函数复习讲义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考点一 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坐标特征 【例1】 如果点()12P m m -, 在第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10< m 【例2】 若点(2)A n ,在x 轴上,则点(21)B n n -+,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例3】 若点()a b ,在第三象限,则点(132)a b -+-,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二 特殊点坐标的特征 【例4】 若点2(2)P m m -,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点1()m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例5】 已知两点(3)A m -,、(4)B n , ,且AB x ∥轴,则m 、n 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 【例6】 已知点(324)N a a --,到x 轴的距离等于到y 轴的距离的2倍,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 考点三 对称点坐标的特征 【例7】 点()21P -,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21--, B .()21, C .()21-, D .()21-, 【例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P -, 关于原点对称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例9】 已知点P (1a +,21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考点四 点的坐标与两点间距离 【例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是()41A --, ,()11B ,,将线段AB 平移后得到线段A B '',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点B '的坐标为( ) A .()43, B .()34, C .()12--, D .()21--, 【例11】 已知点(35)A , 、(11)B -,,那么线段AB 的长度为( ) 一次函数

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 1、两角和公式 sin(A ±B) = sinAcosB ±cosAsinB B A 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tan(?±=±μ cos(A ±B) = cosAcosB μsinAsinB 2、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tan2A =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 ?cosA=A tan 12tanA 2 + cos2A = cos 2 A-sin 2 A=2cos 2 A-1=1-2sin 2 A=A tan 1A tan -12 2+ 22cos 1tan 1tan sin 222 A A A A -=+= 2 2cos 1cos 2 A A +=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诱导公式 公式一: απαsin )2sin(=+k ;απαcos )2cos(=+k ;απαtan )2tan(=+k .(其中Z ∈k ). 公式二: ααπ-sin sin(=+);ααπ-cos cos(=+);ααπtan tan(=+). 公式三: sin()-sin αα-=;cos()cos αα-= ;tan()tan αα-=-. 公式四: ααπsin sin(=-);ααπ-cos cos(=-);ααπtan tan(-=-) 公式五: sin(2sin παα-=-);cos(2cos παα-=);tan(2tan παα-=-) 公式六: sin(2π-α) = cos α; cos(2π -α) = sin α. 公式七: sin(2π+α) = cos α;cos(2π +α) =- sin α. 公式八: sin(32π-α)=- cos α; cos(32π -α) = -sin α. 公式九: sin(32π+α) = -cos α;cos(32 π +α) = sin α. 以上九组公式可以推广归结为:要求角2 k π α?±的三角函数值, 只需要直接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个转化的过程及结果就是十字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即诱导公式的左边为k ·900+α(k ∈Z )的正弦(切)或余弦(切)函数,当k 为奇数时,右边的函数名称正余互变;当k 为偶数时,右边的函数名称不改变,这就是“奇变偶不变”的含义,再就是将α“看成”锐角(可能并不是锐角,也可能是大于锐角也可能小于锐角还有可能是任意角),然后分析k ·900+α(k ∈Z )为第几象限角,再判断公式左边这个三角函数在此象限是正还是负,也就是公式右边的符号。

必修一---函数及其表示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 第三节函数及其表示(一) 【本节相关知识总结】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值域: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A、描点法: B、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 平移变换 2) 伸缩变换 3) 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