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2015年最新完全版)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2015年最新完全版)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2015年最新完全版)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2015年最新完全版)

永实学校2015年上期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植物生长有()、()、()。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散开且互不遮盖,有利于()。

3.“南橘北枳”的故事说明:植物的生存是有()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中,离开这个(),植物的()将会受到影响。

4.()、()、()、()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的。在同一片树林里,()的树木能照射到更多的阳光;()则适于荫;()等植物则更适于潮湿阴暗的环境。

5.()、()、()等南方植物更适宜在温暖多雨的地方生活;()、()、()等北方植物不怕寒冷。

6.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中形成的。各地区的()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分布。

7.动物的生存也会受到()的影响。()和()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严寒;()、()、()和()都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捕食和逃跑;()、()、()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秘密武器”。

8.动物们还通过()、()、()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9.这种()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食物链中,总是从()开始,以()结束。

10.“池塘”中除了生活着动物、植物,还生活着(),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1.自然界中的()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来达到()、()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这就是()。

12.()、()、()和()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3.森林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等。

14.实验“树林与土壤”。

研究的问题:()

准备的材料:3块同样大小的木板、3个同样大小的盆子、草皮、土壤、洒水壶、水

实验步骤:(1)在1号木板上铺一层草皮,2号木板上铺一层约2cm厚的土壤,3号木板保持原样;

(2)把三块木板分别斜放在盆子里,注意保持角度一致;

(3)用洒水壶装满水,从同样高的位置向木板喷水;

(4)观察从木板上流入到盆子里的水,哪一个更多,并记录。

实验现象:1号盆子里的水最少,3号盆子里的水最多。

实验结论: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实验中要控制的条件有(、、、)等,只有()个条件不同,叫做()实验。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等。

2.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内容:()

准备材料:各种食物(米饭、馒头、青菜、猪肉、鸡蛋、花生等)、碘酒、白纸、酒精灯、镊子、滴管。

实验步骤:(1)把食物涂在白纸上,观察纸是否变得透明;

(2)用滴管取少量碘酒滴在食物上,观察食物是否变色;

(3)用镊子夹取食物放在酒精灯上烧,闻一闻是否会发出特殊的气味。

实验现象:()含量多的食物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含量多的食物遇碘酒会变为()色;()含量多的食物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实验结果:(、)等食物含蛋白质较多;(、)等食

物含淀粉较多;(、)等食物含脂肪较多。

3.食物金字塔从下到上依次是:(、、、),我们应该多吃(),少吃()。

4.请你设计一个科学食谱。早餐:(),午餐:(),晚餐:()。

5.大多数食物需要经过()的消化作用,才能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

6.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它能把()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人体还有其他消化器官分泌各种(),它们能消化食物中的各种()。

7.人体的消化器官有()、()、()、()、()、()。我们吃下的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有:()。

8.比尔蒙特发现,()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9.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中被人体吸收的。小肠的内表面布满微小的(),这些突起就是()。每根小肠绒毛内侧分布着细小的(),营养物质穿过小肠绒毛表面的细胞进入到()中,()携带着营养物质到达全身各处,供身体细胞使用。巨大的()使小肠吸收营养更快。

10.危害人体健康有()的食物、()生物、()的食物。食物变质是由()引起的,将食品放入冰箱保存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低温并不能杀灭(),因此冰箱不是“保险箱”。人们发现()的粮食或饲料有毒。

11.身体的()所需的物质、(所需的能量都是由食物中的()提供的。对营养物质摄入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

12.2014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修定的《》规定,六年级男生体重指数BMI(单位:千克/米2)17.6-21.8,女生14.6-20.8。

13.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等。

14.人从十一二岁开始进入身体迅速发育阶段,()或()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和()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人每日需要的营养视各人的()、()和()而定,一个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每日需要的营养可能()成人。

第三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

1.珠穆朗玛峰海拔约()米(1976年测量),是()的主峰,到现在一学以每年3.2-12.7毫米的速度长高。

2.鱼龙是()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这说明这个地带在远古时期可能是()。

3.改变地表的力量分为()和()。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属于(),修筑大坝、修公路、填海造田等属于()。

4.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厉害了就可能()。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使大地猛烈地()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6.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一带发生了里氏()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里氏()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在()年()月()日,震级为()级。

7.早在()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8.地震前会有一些前兆,如(、、、)等。假如发生地震,正确的做法有(、),不正确的做法有(、)。

9.火山爆发是常见的()。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是地球()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的高山。

10.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和()。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还会喷出()、()等。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

11.实验:模拟火山的喷发。

准备材料: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1)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火山”;

(2)从“山顶”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3)加热“小山”,直到“火山”喷发。

12.火山的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等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13.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再()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这说明()变化对岩石有影响,除此以外,()、()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

14.()的地下水把岩石溶蚀出了一个个()。溶蚀后产生的液体,从洞顶逐渐往下淀积,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

15.河中的卵石是山上的岩石经过()崩落,被流水()到河床,再经过反复()和河水的(),被磨得光滑而形成的。

16.常见的矿物有()、()、()等。各种矿物都需要()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具有()价值的矿物叫做()。

17.煤在地下的分布是()的,煤层中含大量的()。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和()。石油的开采方法主要是()。

18.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做燃料冶炼铁,利用()做燃料煮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做调味品,战国时开始开凿()。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创新,()盐工钻出了世界第一口超()的深井。

19.在()和()等中国地质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开发出了(),使我国的石油矿产开始得到大规模利用。

20.许多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在《》中列出的药用矿物达161种;炼钢需要大量的();原子能等高科技产业需要许多()发挥特殊作用;()也能美化生活。

21.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的,又不可(),必须()、(),绝对不可乱采乱用。

22.近年,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范围()、()的活动,使这里的()现象得到改善。

23.()使洞庭湖的水域面积大量减少,由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退居到第()位。为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的政策,计划到2010年,使洞庭湖面积恢复到()平方千米。

第四单元能量

1.()的石头、()的发条、()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能,燃料、食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里都储存着()能。能量还能以(、、、)等形式存在。

2.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德国医生()推断,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当()被人吃到体内后,其中的能量就会转换成人的()和()。焦耳用实验证明了()能和()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广泛使用的能量形式。

4.英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几乎同时于1832年发明了发电机。直到1873年,大型的()与()转换装置的问世,才使电被广泛地使用。

5.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如()、()、()等。

6.电的计量单位是“()”,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个小时,就用了()电(即1千瓦小时)。瓦数大的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瓦数相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7.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植物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起来。()及大多数()和()都是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形成的。

8.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太阳能为我们做了什么?(1)使植物生长,太阳能可转化为();(2)风和雨的形成与太阳能也有关系,太阳能可

转化为();(3)可使水温上升,太阳能可转化为()。

9.实验探究:太阳能收集板为什么用黑色?

假设:用黑色吸收太阳能的本领大些。

材料:同样大小的黑色纸、白色纸各一张,易拉罐2个,冷水,温度计,塑料套。

实验步骤:(1)把100毫升的冷水加到易拉罐里,然后记下水的温度;

(2)用白色纸、黑色纸分别将两个易拉罐包住;

(3)用塑料套将易拉罐套起来,再插入温度计并封口,置于阳光下;

(4)每隔2分钟记下易拉罐中的水温,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黑色纸包住的易拉罐中的水温上升更快。

实验结论:黑色物体吸收太阳能的本领更大。

10.目前我们主要利用的是储存在()、()、()等燃料中的能量。

11.()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其中,()、()和()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办得到补充,是();()、()、()等由生物提供的能量和()、()、()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是()。

12.目前,地球上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多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多年。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

13.庄稼地里的()是可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2003年我国广东省怀集和湛江建成了两个专门利用木薯和甘蔗生产()的基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人们可以从一种巨型海带中提取出大量合成()。

14.核能的利用分两大类:()和()。它们都能产生巨大的()。

第五单元月球

1.()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

2.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月面上有些地方要比周围地区略为暗些,这些较暗的区域被称为“()”。

3.1969年7月16日,“()”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4.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了一大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一小步指的是宇航员迈出的实际步伐,一大步是指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实现了,人类的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5.中国的探月计划——“()”已于2004年正式启动,计划2010年之前将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降落。

6.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月球对它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月球上没有()、没有(),至今也没有发现()。月球表面有()和众多的(),月面上覆盖着的是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在月球上,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达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最低可达()。

7.在农历的一个月里,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月相的变化是()绕()自西向东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的,农历上半月(),下半月()。

8.月球是地球的(),月球

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一样,大约

都需要()天。完成一个周期的月

相变化大约需要()天。()

就是古代中国人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

历法。

9.月相变化口诀:初一初二看不

见,初三初四像蛾眉,初七初八月半边,

到了十五月满圆,以后月相逐渐亏,到

了月底又不见。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判断

1.1492年,()开始了他的横渡大西洋寻找新大陆的壮举。

2.昆虫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胸部有三对()。常见的昆虫有(、、、)等。

3.科学家把()称做记载大树成长的史册。通过大树的(),我们还能推断出这棵大树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

下 册

第一单元 生物的进化

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 )年前。古生物( )、( )和它们的生活( )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 )。

2.地球上的生物进化规律是( 、 、 )。

(3.远古生物的身体形成化石是非常( )的事情。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 )的、( )的。

4.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 )的。法国博物学家( )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 )于1859年提出( )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 , )。

5.现在的马是由( )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 )年前,它的前肢长有( )个脚趾,后肢长有( )个脚趾。草原古马前后肢均变为( )趾,主要靠( )行走。现代野马又叫( ),前后肢均变为( )。

6.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 )、( )等。青蛙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竹节虫、叶 、枯叶蝶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

7.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 )中生存着不同的植物。( 、 )等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 、 )等是生活在热带的植物。

8.人们发现( )、( )、( )和( )这些动物与人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它们为( )。

9.人们在长期的( )过程中,选择并保留了那些( )发生突变,( )、( )有了变化的个体,野生动物最终被驯化为( )。

10.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 )多年前的西安( )遗址和浙江余姚( )遗址,发现我国对( )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11.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弥补( )的不足,人们驯养了更多的动物。人们为了获取( )驯养驼鸟,为了满足对( )的需求,驯养水貂。

12.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 )、( )、( )等。

第二单元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1.我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 )类。当水质下降到( )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 )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 )。

2.水域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 )、( )。 3.实验:清洁剂对水体的污染

实验目的:研究清洁剂进入水体后,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器材:4个同样的大玻璃瓶、比较洁净的河水、清洁剂、量杯……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在瓶内放入500毫升清澈河水; (2)将4个瓶子按顺序编号,在1-3号瓶内分别放入同一种含磷清洁剂30滴、20滴、10滴,4号瓶不放清洁剂;

(3)盖上瓶盖,将所有的玻璃瓶放到能晒到太阳的地方; (4)每天观察玻璃瓶中水的颜色,做好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含磷清洁剂会污染水。

4.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一家工厂将含( )的废料排放到海洋里,造成了严重的水域污染。

5.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有:直接给( )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部分生物产生( );造成( ),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6.污水处理的过程:( ):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 ( ):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 ( ):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 ( ):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保证出水水质 ( ):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 ( )。

7.实验:水的净化。

实验材料:烧杯、去底的塑料瓶、砂石、砂子、木炭、棕、污水、明矾 实验步骤:(1)把污水倒入烧杯中,自然静置,沉淀泥砂;(2)加入少量明矾,静止沉淀;(3)将沉淀杯中上部较清的水倒入另一只烧杯中;(4)在去底的塑料瓶内依次铺上棕、木炭、砂子、砂石,把沉淀后的水倒入瓶中过滤。

实验结论:( )和( )的方法可以净化水。

8.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不可见的( ),有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 )和( ),还需要通过( )等措施去除,才能使水变得更洁净。

9.我们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让更多人意识到( )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 ),( )。

10.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1)( )的过度利用,造成( )、( )、( )、( )、( )等自然灾难;(2)煤、石油等能源的大量使用所产生的( )、( )等废气,不仅直接威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还给(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成为植物致命的“杀手”,( )使全球气候逐年变暖,( )表明地球第一道保护线遭到破坏。(3)各种来自工农业生产、医院以及普通家庭的( )也成为人类难以处置的污染源。

11.世界环境日( ),世界水日( ),地球日( ),植树节( )。

1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做到:( )。

第三单元 宇宙探索

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 )星球,它内部的温度高达( )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 )摄氏度。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 )个地球。

2.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 )。

3.太阳系是由( 、 、 、 、 )等构成的( ),( )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都围绕( )运行。

4.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 、 、 、 、 、 、 、 )。

5.在( )和( )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 )。

6.(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 )。光环主要是由一些( )、( )和( )混合在一起的碎块构成的。

7.彗星在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出现长长的( )。1973年在( )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帛书《 》,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证明距今( )年前,战国时代的人们已留意到( )的不同形状及彗头中( )的结构。

8.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 )年前的《 》。 9.流星是太空中的( )和( )。当它闯入地球( )时,就会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 )。若流星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 )。陨石给我们带来丰富的( )形成演化的信息。

10.( )是地球的姊妹星。金星自转的时间比公转的时间( ),自转的方向与太阳系其他成员( )。金星有厚厚的( )大气,表面温度最高可达( )。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做( ),把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做( )。用望远镜观察金星,它也有( )的变化。

11.在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我们可以看到( )。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 )。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 )颗以上,此外有各种类型的( )、( )和( )。

12.( )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主要用于度量太阳系外天体的( )。1光年定义为( )。真空中光速约是( ),1光年约是( )千米。

13.银河系的直径约( )光年。人类所观测的宇宙深度已达到( )光年。

14.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 ),称为( ),简称( )。( )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15.河南(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公元10世纪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之一。

16.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 )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目前人类使用的有( )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 )太空望远镜等。

17.美国( )号火星车于2004年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 )星系群,距离地球( )光年。

18.1928年,()决定,将全天划分成()个星座。星座名称是由()组成的图形,结合神话故事,用()、()和()来命名的。

19.北斗七星属()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处于()星座。北极星总是出到在地球的()天空。

20.古代中国人经过长时间的夜观天象,发现了()的方向和地球上()之间的规律。“斗柄()指,天下皆(),斗柄()指,天下皆(),斗柄()指,天下皆(),斗柄()指,天下皆()。”这种以观察()有规律的变化来定()的方法,就叫做()。

21.春季夜晚,我们在南天可以看到()星座;夏季夜晚,我们在南天可以看到()星座;冬季夜晚,我们在南天可以看到()星座;秋季夜晚,我们在北天可以看到()星座。

22.我国代号为“()”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年开始实施,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23.开发月球的意义:(1)月球矿产资源丰富;(2)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3)月球表面特殊的空间环境是建立天文观测站、研究基地和研制特殊生物制品、特殊材料的理想场所;(4)月球是人类探索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

24.探寻外星人的方法:(1)广泛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2)主动向太空发射出信号;(3)发射探测器。

25.欧洲宇航局1997年10月发射升空的“()”号飞船经过7年多的飞行,其携带的“()”号探测器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

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

1.我们的探究过程:(,)——(,)——()——()——()——()。

2.实验。研究的问题:温度对盐的溶解速度有影响吗?

我的假设:热水会加快盐的溶解速度。

研究方法:实验法

材料准备:3个烧杯、冷水、热水、温水、食盐

研究步骤:(1)分别往3个烧杯内倒入200ml温度不同的水,其中1号杯内水温25oC,2号杯内水温40 oC,3号杯内水温80 oC;(2)分别往3个烧杯内加入5克食盐;(3)记录3个烧杯内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4)比较分析实验数据。

研究结论:热水会加快盐的溶解速度。

科学历程

1.在原始社会,人类就能利用()等工具。进入农业社会,()的发现,()和()等工具的发明、制造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

3.波兰天文学家()写出《》,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误认知。

4.()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的许多发现,以及他所用的()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

5.()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以()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把人类带入了(),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提高。

7.英国生物学家()提出以“(、)”为精髓的进化论为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

8.近代科学的发展加速了()的进步,技术进步又引起整个社会的()。

9.()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等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他的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10.20世纪初伴随()和()技术的应用而掀起了现代化浪潮。人类发明了(、、、、)……

11.1969年问世、1993年对公众开放的()迅速发展。()已经把全世界联成了一个(),人类进入了()。

12.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成果都是在不断()的过程中取得的。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的中国也正在向()迈进。我们要用()武装自己,做一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 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 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含答案

2016年上栗镇胜利小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姓名: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消费者)。 3、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4、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6、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 汰) 7、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8、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 肠)里吸收的。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 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1、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12.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13、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 14、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5、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7、(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18、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9、(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 20、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2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22、(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但火山活动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23、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等 2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所有的生物能源也是来源于(太阳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25.(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26.(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储存着(化学能)。 27、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个小时,就用了(1度电)。 28、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9. 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电能可使电动机转动,热能可使水温升高,光能可以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3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32.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3.由于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34.月球不会(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5、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36、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带回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37、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这以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最全)

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填空题: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 )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x ) 三、单项选择题。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 )

(完整word版)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一棵顽强的小树 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第二节、从“南橘北枳”说起 1、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P7页例子)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3、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第三节、走进池塘 1、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3、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第四节、假如大树都倒下 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2、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此之外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2、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淀粉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

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生命的历程 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 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 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 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 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棵顽强的小树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棵顽强的小树 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可直接打印)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0年9月) 一、基本情况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如图所示: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含答案

2016年上栗镇胜利小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一、填空题:姓名: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4、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6、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7、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8、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 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1、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12. 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13、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 14、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5、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7、(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18、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9、(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20、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2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 金属矿产)等。 22、(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 的自然灾害之一。但火山活动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23、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等 2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所有的生物能源也是来源于(太阳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25.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26. (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储存着(化学能)。 27、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 个小时,就用了( 1 度电)。 28、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9. 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电能可使电动机转动,热能可使水温升高,光能可以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3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32.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3.由于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34.月球不会(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5、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1、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及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及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及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1)、呼吸是由于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的变化而形成的。(也可以说呼吸是由于胸腔的舒张及收缩而形成的。) (2)、依据:胸廓扩大时,吸气;胸廓缩小时,呼气。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及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姓名:计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植物的根总是向下、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这种特性叫 做、。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的方向生长,这种特性叫做。 2、、水分、和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相同、不相同)的。各地区的特定环境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分布。 3、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时,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 4、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5、在右图中的括号内填写对应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中被人体吸收的。 人体的小肠很长,内表面布满了,这些特点 都是为了更好地。 6、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 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 7、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状的高山。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还会喷 出、。 8、、、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研究植物的茎叶是否总朝着光的方向生长的实验中,除了改变()条件外,其它条件要加以控制使之其本相同。 A、温度 B、水分 C、土壤 D、光照方向 2、下面几种水果中来自北方的是()。 A、香蕉 B、苹果 C、芒果 D、荔枝 3、夜莺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到了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影响这两种习性的因素是()。 A、阳光和食物 B、温度和食物 C、温度和水分 D、阳光和温度 4、将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的是() A、阳光 B、微生物 C、鱼 D、水 5、食物链总是从()开始,食物链除了动植物外还有微生物。 A、动物 B、微生物 C、植物 6、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可推测喜马拉雅山脉一带在很早以前可能是() A、森林茂密的高山 B、辽阔的平原 C、汪洋大海 7、地震的发生与()有关。 A、雷电 B、洪水 C、岩层运动 D、泥石流 8、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大海中 D、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9、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要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利用。 A、可以再生的资源 B、不可再生的资源 C、能否再生无法确定 10、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破碎地貌形成的原因有() A、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容易流失 B、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C、人类的活动破坏了高原上的森林和草原 D、以上原因都是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 精品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学校电子教案 科目科学年级五年级上册课题 总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分课题1、我们在呼吸 课时第(一)课时总(一)课时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 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 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 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 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 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2、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3、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4、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6、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7、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9、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 10、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此之外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11、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淀粉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12 食物金字塔图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试题<一> 一、填空 1、在食物链中,处于最前端的叫,最末端的叫;一般来说最前端的是,最末端的是。 2、在观察绿豆发芽实验中,两组相同条件是,不同的条件是。 3、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着传播的。 4、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光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形成美丽的。 5、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 6、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和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了。 7、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管都是色的。 9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11土壤微粒根据大小可分为四种。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的主要因素有: 13弹簧秤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14自行车的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而轴承里装有滚珠,是为了: 二、判断 1、用一面镜子把阳光投射到纸上,比用两面镜子时更明亮。() 2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3、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4、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5、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6、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8、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9、太阳光以每秒约300000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的传播速度快了。() 10、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1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1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干燥的泥土里。() 13、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14、阳光的传播路线是不能改变的。() 15、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太阳。( ) 三、选择 1、红色物体反射的是颜色的光。 A 绿色 B 红色 C 紫色 2、下面物体中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A 白纸B红布 C 锡纸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https://www.doczj.com/doc/f1262240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六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一棵“顽强”的小树 一、填空题: 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二、选择题: 1.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 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 B ) A.单侧光照 B.湿棉条 C.锡箔罩 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A)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 三、判断题: 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 (×) 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第二课从“南橘北枳”说起 一、填空题: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2.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蛇来钻;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麦怕水淹根,蝉怕水淹腰。 二、问答题: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的影响很大。 三、连线题:为下列植物找到对应的生活环境。 骆驼沙漠 鸵鸟 胡杨草原 斑马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最全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和()。 2、人体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 3、我们在呼吸时,要用(鼻子)呼吸,而不能用()呼吸。 4、()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5、人体需要()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减少了。蜡烛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燃烧的时间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 6、()等科学家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等。他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7、研究发现: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进去的主要是();呼出来的主要是()和(氮气)。 8、普利斯特利发现了支持燃烧的气体与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是()的,都是()。 9、胸腔()时,气体(排出)肺,胸腔()时,气体()肺。 10、()和()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 11、心脏(收缩)时血液从()(流向)全身,心脏()时血液从(静脉)流回()。 12、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蜡烛燃烧需要()气。 1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一般来讲:男生比女生肺活量要();身体健壮的同学比身体瘦弱的同学肺活量要(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所以,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15、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16、人体呼吸实际是进行(气体)交换。 17、(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器官。心脏在人体胸部偏()的地方,大小和自己的()差不多。 18、()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在人体的()、()、()都可以摸到脉搏,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的。 19、古罗马医生()认为,心脏的收缩使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这个观点是()的。 20、人体脉搏跳动的次数与()跳动的次数相等。 21、经常锻炼的人,心跳()(填快或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 22、()是17世纪时英国的一名医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心脏()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心脏()时血液从()流回心脏。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连接在一起,使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六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一棵“顽强”的小树 一、填空题: 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2.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二、选择题: 1.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光性 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 B ) A.单侧光照 B.湿棉条 C.锡箔罩 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A)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 三、判断题: 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并且互不遮盖,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 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第二课从“南橘北枳”说起 一、填空题: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2.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蛇来钻;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麦怕水淹根,蝉怕水淹腰。 二、问答题: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的影响很大。 三、连线题:为下列植物找到对应的生活环境。 骆驼沙漠 鸵鸟 胡杨草原 斑马 丹顶鹤 芦苇沼泽 鲨鱼 马尾藻海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