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作业唐宋八大家读书感悟

语文作业唐宋八大家读书感悟

语文作业唐宋八大家读书感悟
语文作业唐宋八大家读书感悟

从《赤壁赋》的一句话看苏轼

元丰三年,乌台诗案,苏轼谪居黄州。宋代的黄州比不得而今的黄冈繁华,甚至,瘴疠之地,多少逐客,再无消息。

元丰五年,苏轼游赤壁,作《赤壁赋》。

看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她时常提到“感发”二字,认可发自内心的感动,认为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为佳作。唐宋的散文,前有韩柳的复古逐贤,后有苏子的纯正浑厚。说苏子浑厚,并不是说他笨拙,而是好比那执铜琵琶的大汉在恰当处舞了一场绝妙的剑。虽然散文算不得苏轼的本业,却不失为与苏词并举的华章。

《赤壁赋》,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说理谈道,因为与作者自身感情高度的交融性,都有自身独到之处,超然非凡品。然则,令我最为动人的却不是那江上清风明月的快然,而是苏轼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便是感发的力量,合情合景,也合人。

桂棹兮兰桨。以桂枝为棹,兰芷为桨,颇有屈大夫芨荷为衣,芙蓉为裳的意思。桂与兰芷之类的高洁之义,来自于《离骚》。同样传承的还有贾生的那一篇《吊屈原赋》,圣贤逆意,方正倒值,谄谀得志。苏子的情境与太多这样的文人一样,正是如此,这种“牢骚”才愈加让文人本身不与奸佞同流,也让这才情在历史长河中变得雍穆和平,千古而下。怀王无道,屈子离骚。文帝失察,贾谊长沙。苏子也是贬谪中歌此高洁之物,以喻其志。

击空明兮朔流光。船桨激荡空明水色,满目流光。空明,指空旷澄澈,洞彻而灵明的心境。道家这一哲学理念,说的人很多,做到的人极少。自隋唐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以来,佛教也在这一点上找到的归属感。《心经》中有:“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着实不易。因此,士人常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退有据,不仅是对宦海沉浮的别样诠释,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苏轼的自然感发,是在浩瀚烟波中感悟到年命如流,却更是在一叶汪洋中品味到自然与生命的和谐。清风明月之中,物我无尽。

渺渺兮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浩渺之中,美人一方。我常常奇怪,文人墨客常将君主比喻作美人,例如李白《长相思》中说:“美人如花隔云端。”可是又有人将自身比喻为美人,而君主则成了应当赏识美人的君子。这二者却不是一个矛盾。因为想到将美人比作君主的,多半是继承的屈子的浪漫情怀,对君主的赤诚之心,无比的自然,像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那样完善自己的品行。于是,对于贤德君主的向往是自身心性品德的天性使然,更甚,是一种遭受奸佞排挤时精神的需要与寄托。另一方面,将美人自比的士子,一种是郁郁不得志,藉此消遣。一种是心怀天下,却也倍感凄凉,好比美人容颜得不到应当匹配的文采风流。自然不排除以美人自喻自身能力而求取仕途的。“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到底是幸运的。最是心疼,苏子看似随意吟诵的这一句,越是自然,就越是带有淡淡的哀伤。纵使后面无限的哲学阐发,无限的相安无事,风轻云淡,在我看来,无非是所谓的旷达,所谓的修养。的确,苏轼有深入骨髓的佛道思想保护他在失意中潇洒旷然,可是,越是旷达的人就越是已经接受了更多的无奈,不是吗?如果说万事的不顺压抑着旷达的苏轼,那么浩渺烟波的冲击之下,在他人看来是哲理

的无限舒缓,在我看来,是一种无谓,也是一直悲凉。这种悲凉的情感,因为大山大水,因为大道无边,生命流连,被沉到水底,一点一点发酵成岁月的佳酿,苦涩之后竟是无味。那酒香,让人在千百年后,依旧品味出千滋百味。

品读《赤壁赋》,最注意的不是旷达,也不是生命的变与不变,而是这句歌中的那一点凄凉。也最让我想到一句苏词,不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不是“但愿人长久”,而是一句鲜为人知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学习的本质》读书感悟

《学习的本质》 最近根据集团要求统一阅读了《学习的本质》,读的比较慢,边读边结合教学来思考,原来我们271集团研究的好多教学理论与实践都和学习的本质有关,让我找到了继续追随271教育的理论依据。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花点时间吸取营养。我是在幼儿教育的文章里看到这本书的推荐,翻开看才知道是一本教育学的著作。 文字比较晦涩,可能是翻译的问题,除了英文以外,我们对其他文字的翻译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特别是专业领域的翻译。 书的结构很清晰,分三个大的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批判了现有教学模式和理论基础,从学出发,对如何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第二部分,作者针对学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几种使用的学习模式;第三部分,作者对教育者如何指导学习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由于边读边思考,所以阅读比较慢,基本上40页的时间大概6个小时左右。作者安德烈言简意赅地讨论了学习的许多方面,但是,作者的重点在于对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建议方案,下面我将自己的一点点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学习:书中提到“人是一台学习机器”。那么什么是机器,什么是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说到机器,第一感觉就是冷冰冰,没有温度,单一的重复的操作,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做着既定的事。追本溯源,元学习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学习”这一行为习惯。或许会给“学习”增加一些温度吧。我一直认为“目的论”是促进学习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并且是源于学习者本身的“目的论”。那么如何促进他人的学习,学校教育以及教育模式什么样的才最为合适。271教育的教学模式是真正的让学生发现学习,指导为什么学习,学习会用到什么地方,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教育,我感到很骄傲。 其次,关于怎样学习,我大概总结出了几点:首先,学习还要以学习者的先有概念为出发点,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改变原有的心智结构,打破先有概念,改变头脑中的自命真理,才能真正的学习;接着提出了三种主流思想——传统学习,建立在训练的基础上,所谓的建构教学法。每种思想都有利弊,其实我觉得并不能用一种模型囊括学习的所有方面,每种模型只是针对某一方面,关注的点不同而已。另外,学习需要大脑的配合。学习时大脑皮层的各种神经元都处于兴奋状态,手脑并用,学习效果会更好;最后,我想说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动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把它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一种欲望。我想,一个有动机的学生,他会具有一种维持计划目标进行到底的一种支持,有源源不断地精力去实现它。 而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他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看不到学习的价值,更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可能会采取逃避的策略,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于为什么学习,现实一点讲,现在的学生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找个好点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样说或许有些肤浅,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真的想去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有这种比较现实的想法,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会迷茫,我学这些到底有没有用,能不能维持生活,一旦他们发现有些东西的学习与他们以后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自然就不愿意去学习了。其实,学习并不是像那些人想的那么表面,它是一个神秘的东西。首先,学习是一种寻找;对不同的人来说,它可能是一种乐趣、一种热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大夫,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懈怠;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这件事确实很怪诞,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3.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值得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刚强。 5.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是长春出版社于XX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佐藤学。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下文的心得体会来一起看看其他人阅读后的感悟。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指尖轻抚书页,静心品读,感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

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讲义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讲稿 (一)《考试进行时》 画外音: 在唐宋文坛,有这样八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他们用笔墨名传千古,他们的人生跌宕传奇,他们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为后世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那么,是谁首先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的,这八个人入选“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会是什么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开唐宋文坛,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集韩愈之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坛领袖,但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连续三次名落孙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志在必得的他在连遭打击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 康震: 朋友们,以往我们说起学习唐宋诗词,都会想到谁呢?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但如果我们说,要学习唐宋散文,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宋八大家”。那么这儿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个人。我们今儿来复习一下功课,是吧,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呢有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最后啊,再加一个曾巩,这八大家。第二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为什么是这八个人结合到一起,叫他“八大家”,谁给他们最早的时候组合在一起的。为什么是他们八个人,这里头为什么没有李白,没有李商隐,――刚才说的,没有辛弃疾呢?我们说啊,最早,把这八大家结合到一起的,是明代有一个文人叫茅坤,他编了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钞》,从他这儿开始,“唐宋八大家”就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可是有一样,这个茅坤当时编唐宋八大家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时学习写作古文的人提供个样板,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这八个人他们的古文、他们的散文写得是最棒的,是当时的榜样。所以,他选了八大家。

生命可以无所谓而来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生命可以无所谓而来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生命可以无所谓而来你所谓的稳定,不 过是在浪费生命 洞见 文/李尚龙 朋友D回不了北京了。 那年毕业分配,军校的他一切准备就绪,领导跟他说,你先去基层任职一年,然后回北京。 D点头说,只要能回北京,基层无论多远,我都去。 我曾经跟D讨论过所谓的稳定,那个时候,我已经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了。 他说,体制内稳定,解决户口,每个月都有死工资,不用担心吃穿,还有空闲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我说,那种稳定,总觉得怪怪的。 D说,你看,你的每天必须充实奋斗,而我不一样,我可以躺着睡大觉,一个月还有5k的收入,再看看你,如果一天不奋斗,就没有了收入。 我说,可是,人生不就是奋斗的嘛。 他说,但是我的更稳定,我有了稳定生活,也可以继续奋斗啊。 我说,可是人既然拿了每个月一样的工资,所有人干活和不干活都得到的回报一样,谁还会继续干活呢, 他说,可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稳定的生活啊。 我说,很多人做不代表它是对的,我不觉得你稳定,因为你的生活是靠着一个政策或靠着领导的一句话,可变性太大。而我的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市场会给

我一个相对公平的分数,而只要我每天奋斗,生活是在我自己手上;可你不一样,你的生活在领导、体制手上。 他说,什么意思。 我说,比如你要回北京,要找人,要求人,要给钱。而我,只要有一技之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总能找到工作,饿不死。 他说,但是去北京的结果是一样,我过的更容易一些。 我没说话,风吹的很猛烈,吹到我们的内心:一颗红彤彤,一颗懒洋洋。那个冬天,D离开了北京,去基层任职。 一年后,命令下来了,D回不了北京了。因为回京名额被人顶了。 我曾经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稳定,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户口,还是一套三居室房子。可是,直到今天,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每个月五千块钱上班喝茶看报纸就是稳定,很难理解一个人要有一套房子之后才能去爱一个人,很难理解必须要有北京户口才能在北京开始生活。 想到曾经央视的一个朋友,S。那年,我和她在旅行的时候聊天,她告诉我,央视好啊,工作稳定。 我说,怎么见得呢, 她说,一个月七千,五险一金。你虽然赚的不少,但不是那么稳 定啊。 我说,我一个月少说5k,多的时候几万。总的来说比你多。 她说,我们发米和油。 我说,我可以买,其实没多少钱。 她瞪着我说,但是每天朝九晚五。 我说,我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上课,白天写剧本,深夜看书。 她说,我有年假,可以旅游。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经验交流材料俗语说"春的耕耘、秋的收获",回顾几年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充实、几分感概……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的提高"的理念,在全体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几年来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酸,现总结一下分享给同仁们: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几年来,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人认为,一桶水岂能解决?古人不是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吗?要有源源不断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也许,这只是揭示了教师需要具备丰足的学科知识而已。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选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及《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学杂志,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全组每位教师至少摘录笔记20则以上,学习、阅读蔚然成风。并不断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特别是张春宵老师,养成了每天写随笔的习惯。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组内听课活动,促进整组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我们三年语文组积极开展组内开课听课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开出一节组内研讨课,其他组 员认真听课、议课,听课节数最少15节以上,最多的达30多节,研讨氛围十分浓厚。在此基础上,推荐张春宵老师上校级研讨课,围绕校教导处提出的如何上好阅读课第一课时这一主题,整组老师参与备课,陈海云老师说课,李雪芬老师评课,开出了一节真实、朴实,并力求扎实的课,受到领导及其他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导处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求,改进组织方式,在备课组内实行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全体参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你所谓的稳定读后感800字

你所谓的稳定读后感800字 《你所谓的稳定》讲的是什么?下面跟来看看关于《你所谓的稳定》读后感,就知道了! 《你所谓的稳定》读后感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吃国粮这曾经是多少人梦想!甚至直到今天在家里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要是能够做一个公务员,老师,银行小职员或者医生护士又是多少人的梦想呢?但这就真的稳定了吗? 这篇《你所谓的稳定》有些观点非常鲜明值得很多人去思考的。有稳定工作的人会说:体制内稳定,解决户口,每个月都有死工资,不用担心吃穿,还有空闲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我说唯有奋斗才是稳定的根基! 作者回答:很多人做不代表它是对的,我不觉得你稳定,因为你的生活是靠着一个政策或靠着领导的一句话,可变性太大。而我的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市场会给我一个相对公平的分数,而只要我每天奋斗,生活是在我自己手上;可你不一样,你的生活在领导、体制手上。“我曾经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稳定,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户口,还是一套三居室房子。可是,直到今天,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每个月五千块钱上班喝茶看报纸就是稳定,很难理解一个人要有一套房子之后才能去爱一个人,很难理解必须要有北京户口才能

在北京开始生活。” “那天我忽然明白,这世界既然每天都在变,所谓稳定,本身或许就是不存在的。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才不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父母那个年代所谓的组织解决一切,政府承包所有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遭已经完全改变了。” 很多人当公务员老师很多年如果突然职务被撤了,相信他们绝大部分人会感到心慌,如果这种稳定是建立在跟领导搞好关系和政府政策的基础上那是最大的不稳定甚至可以说这才是一次真正的赌博!赌输了很多人也许这辈子就一阕不振,一直以来我相信命运永远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生下来如果不奋斗那岂不是让生命之花自我凋谢。。。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为了所谓的稳定放弃浪迹天涯;为了稳定丢掉生命无限的可能。既然世界上最大的不变是改变,那么就在这多姿多彩的生活里努力绽放吧。不是我热爱漂泊,而是我不想在我最年轻的时刻就可以看到我下半辈子会过怎样的日子甚至看到生命结束的样子。。。我愿生命之花更加精彩,即使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世界,晚安!永远向前看! 拓展知识 《你所谓的稳定》摘自作家李尚龙新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里的一篇励志感悟文章: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

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桃李不言落笔生辉 陈敏 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与各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毕业班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倍感荣幸。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更是学校向社会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可以说是关系到学校的面子,所以提高毕业班的教学成绩显得尤其重要。临近毕业考,在短时间内,如何系统复习,争取在最后冲刺阶段再创佳绩呢我觉得,为了“对付”毕业考,须抓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走进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这个班的学生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的,虽然我没当班主任,但对每一个学生我都很了解,因此,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前提,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定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抓两头,扶中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班学生,都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一班学生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

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一对一形式,以优生来辅导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造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夯实基础,重视阅读与应用。 (一)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课本上要求积累背诵的部分必须人人过关,分三个环节背诵:家长关、组长关和教师关。一环一环地过关,将之落到实处。大家知道,高年级语文每个单元都有词语盘点,这些词语,我要求学生学了后在笔记本上注上拼音,下面打上括号,里面不写汉字,听写的时候就让学生看着音节写下来,这样就比老师念着听写省力多了。 (二)重视阅读与应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群文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利用图书开放活动让学生多接触课外书,在课外阅读中享受阅读的快感,对阅读一往情深。作文是部分学生最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朋友推荐我读《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还是问别人借的。拿到这本书时,翻了前言没有看懂,当时很有压力,觉得这本书很有难度,反复看了前言几遍还是一知半解,硬着头皮往下读,可渐渐就被他吸引了,因为里面的很多内容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里引用《薛瑞萍读教育专著》中读《静悄悄的革命》感想中的一句话——“毕竟是一衣带水,情景是何等的相似。”是的,佐藤学先生的这本书,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来我向来对含日本二字的一切都有抵触情绪,但细细读来、慢慢品后,我被佐藤学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求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好书,在文中欣喜读到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

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对于我来说,最基础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书中的许多理论和案例,直接改变了我许多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评价方式。 我想很多爱读书的同行们都读过这本书,我相信他们比我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也许会受到更高更深的启迪。对于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 1、祭十二郎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 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的确难以明白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就要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也要脱落了,身体一天天地衰弱,神志一天天地衰微,用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死后如果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还有多久呢?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悲伤的日子就没有多久了,而不悲痛的日子就没有尽头了。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家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未曾把它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竟然是因为这个病而丧命了吗?或者是有别的病而让你到了这个地步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去与留各随所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

浅谈读书心得感悟3篇

浅谈读书心得感悟3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 煮酒论英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 __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我对小说不是很喜爱,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对我而言,它是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小说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今天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俗而不雅的人呼朋引类地聚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往往也自命为煮酒论英雄。这一则也可以想见这典故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了。其实说这话的人也未必就知道这典故的出处,或许也有知道的。结果是往往自命不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更是飘飘然,然飘飘了。在醉意朦胧中都认为自己是大英雄,借英雄的豪气还想在多喝几杯。实际上真正的英雄确有着他独具的品格,胸怀坦荡,腹有良谋,行侠丈义,智勇双全,试问当世真能做到者又有几人。英雄不是嘴上的空话,不是凭空的幻想,不是醉意朦胧里的豪言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花园小学陆彩虹《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分别从教室布置、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讲述日本的课程改革是超前的,而且是静悄悄的。笔者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教育是一个慢的学科,教育改革急躁冒进是很难成功的。在本书的前面,教室里面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其中一个老师说:“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姿态,看他们是否是持续学习?”这说明新课程里面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已经引起教育评价的注意。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学法指导的中心即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本书中提出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形式——手势。在教学效果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不可能发生的。交流不是突然发出信息而得到应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想到了对方的“应对”。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 此书中有两个形象的关于教师的比喻: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在此书中,服装裁剪是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堂。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所以称之为“交响乐团”。 此书中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在中小学中的公开课非常重要,因为学校中的教研只有相互之间听课,相互指出缺点,切磋。只有这样每个老师才能共同进步。学校里面的教研才能真正实施,有效进行。我也认为教学行为是一种公共行为,所以开门上课是正常的,推门听课也是每个老师应该接受的。教师上课应该主动让别人听。 综合学习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论题。综合学习是一种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最大的魅力就是从人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进行学习。综合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我国以后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常常爱用“大家”来称呼学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的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所以教师不应该忽略深入学生内心,来教育他们。班级授课的一个缺点就是老师目中无人,悲哀的事是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一种方法。这样不利于发现拔尖人才。如果想真正教育一个人,前提条件是了解他们。

唐宋八大家翻译Ⅱ

张晓风:重读一封前世的信 做编辑的,催起人来,几乎令人可以想见未来某一日死神来催命的情势。当然,往好处想,我今日既有本事死抵御编辑相催,他日,也许就不怎么怕死神的凌逼了。 我平日因疏懒成性,文债渐积渐多,只是,债多不愁,反正能躲则躲,能赖则赖,实在躲不掉也赖不掉的,就先应付一下。最近的债主是某报,人家要专案介绍我,不向我找资料又跟谁要资料呢?我很想哀告一声,说: “喂,关于张晓风的资料,未必我张晓风就是权威呀!谁规定我该研究我自己?收集我自己?谁说我该提供有关张晓风的资料?我又不是给张晓风管资料的。” 如果要我在这世上找出少数几件我没什么大兴趣的事,“研究张晓风”一定会是其中的一项。想想,世上好玩的事有多么多呀!值得去留意一下的事有千粧万桩哩!譬如说:可以拿来做意大利面的特别小麦叫“杜兰小麦”,只有“杜兰”可以构成那迷人的韧劲。而且,意大利文有句“阿尔甸特”,意思便专指那份韧韧的嚼头。 又譬如说马来人过新年的时候,晚辈跪拜父母,说“敏达玛阿夫”(mintamaaf),意思是“请饶恕我过去一年得罪你的地方”(啊,我多么希望普天下的人过新年的时候都互道这句话,它比“新年快乐”要有意思得多了)。 又譬如台湾有种开在冬天的白色兰花叫“阿妈兰”(即祖母兰),开得天长地久,总也不谢,让人几乎以为它是永恒的。而开在春天的小朵紫色兰花却叫“小男孩”,一副顽皮又闯荡的样

子。 还有初夏时节,紫霞满树,危耸耸开遍洛杉矶和南美洲的那种“美死了人不偿命”的花树有个绕口的名字叫“夹卡润达”(GACARANTA〉,中文有个文邹邹的翻译叫“蓝花楹”……世上“杂学”无限,张晓风去搬弄张晓风的资料,一方面是无趣,一方面也是胜之不武吧? 但人家在催,我也只好去找。“找自己”是件蛮累的事,而且往往并无收获。倒是有一天木匠阿陈来修衣橱,抖出一包信,我正打算拿去丢掉,不料却发现那泛黄的纸页上有一片熟悉的笔迹。凑近一看,几乎昏倒。 天哪!那是朱桥的信啊!朱桥死了有三十年了吧?他曾经是多么优秀的一个编辑啊!而他是自杀死的,“自杀”在当年是个邪恶的不干净的字眼。他所服务的单位(幼狮系统)大概因而非常不以为然,所以他连身后该有的哀荣也没有捞到。丧礼上的亲属只有他的老姨妈,她用江北口音有腔有调地哭数着: “朱家骏呀!你妈把你交给了我带来台湾呀!叫我以后回去怎么向你妈交代呀!” 过一会,想起来,她又补唱几句: “你的志向高呀,平常的女孩子你都不要呀!至今还没成家呀!” 我非常惊讶,因为老姨妈似乎在用哭腔哭调告诉众亲朋好友:

关于阅读经典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经典阅读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指导老师:吴萍丽 读经典,品人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在书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先哲们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在书中我们可以汲取到许多优秀人物身上所富有的正能量,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着、也感染着,就让我们在经典阅读中与主人公一同呼吸、一同感悟,从而引起与笔者的一场共鸣吧。 读《从小学做人》有感 “人”字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即为“人”,可是这一撇一捺立乎天下,要想做事,先学做人。《从小学做人》这本书中鼓励我们做一个善良且富有爱心的人。 我们应该做一个充满“爱”的人,向他人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者是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些对我们并不难做到的“小事”,却可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犹如黑暗中的那一缕光明。 父母、老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生活中最为亲近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知识和爱,让我们茁壮的成长。所以我们更应该用真心爱父母,尊师长,敬老人。《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是呀,善良是人性中最温暖、最美丽也最让人感动的品质,善良就是遇到乞讨者,施舍点钱给他们、遇到老弱病残或者是孕妇时,我们能够主动地让座、遇到迷路的人,我们善意的为他指点方向。我相信,一切人与事都是相连的,在你给予他人方便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益处。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且富有爱心的人,“善良”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周围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三五班刘心蕊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俄罗斯与德国的战争故事,细细品读该书让我不禁沉迷在里面,我特别喜爱这本书的内容,读书笔记.其中的人物和事迹非常的励志,让人看后有种血脉喷张之感。书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有着让人敬佩

经验交流-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经验交流]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时常听到家长感叹、疑惑:自己的孩子课余花费了不少时间用于字词默写、完成课外练习或参加各种补习班,但是其语文学习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相反,有的孩子课外练习不做,补习班不参加,耗时也不多,轻轻松松,但语文成绩总是遥遥领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深入了解,不难发现:那些轻轻松松学好语文、获得佳绩的孩子普遍都喜欢阅读书籍,他们课余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他们的阅读面、阅读量往往都超过同龄的孩子。于是,这些孩子阅读的感悟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当然就远胜于同龄的孩子,成绩自然也好于其它孩子。 可见,要想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为家长可以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一趣为先———促进孩子好读书 家长们可以尝试: 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孩子的房间内设图书专柜,在孩子的床头、桌边摆放一些适宜的书籍,便于孩子随时拿取、阅读。 2. 每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 3. 闲暇时带孩子逛逛书城或图书馆。

4. 尊重孩子的阅读意愿和阅读感受。 5. 经常鼓励和及时肯定孩子活学活用课本或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语言。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作用、读书的乐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内驱力。 二善引领——引导孩子有好读书 开卷有益须选择。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阅读需求的同时,引导孩子阅读各种好书。 三重指导——指导孩子读好书 孩子如果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因此,作为家长,就必须在孩子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指导、培养和深化孩子的阅读习惯。 1. 确定阅读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确定不同的阅读目标。 2. 制订阅读计划。家长应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订合理的读书计划。根据孩子和基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的每天的阅读量。 3. 商定读书时间。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商量规定读书时间,长短皆可。平时每天可定为10到20分钟。假期可以定为一到两个小时。但切不可让孩子想读就读,读想读就不读。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一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指尖轻抚书页,静心品读,感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

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 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6、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

李尚龙-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李尚龙 有时候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如果自己是一只猫多好,是不是就不用顾忌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给你带来一切的伤害。 因为如果自己过得没心没肺,这些伤害,是不会让自己那么难受的。 但是又庆幸自己不是这只猫,因为这个世界,毕竟还是给你带来了无限的美好,如果没心没肺,又怎么会感受得到呢? 生活才是最厉害的编剧。每个故事中,都应该有一个坏人,才能造成悲剧。 生活,从不会辜负一个用心过日子的人。 一个人总是踮着脚爱,一个人总是弯着腰爱,久而久之,自然就累了。 不在一个频道,必然是不会长久。 或许,在进步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空间等原因,你还是无法和她在一起,可是,一个更好的自己,必然配得上一个更好的另一半。 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动本身。 在变动中不停地进步,才会逆水行舟,保持相对的静止。 生活和感情如此。 因为所有的感情都是有原因的,不要以为别人会无缘无故地爱你或无缘无故地恨你。只是因为你做的事情或说的话,激起了彼此的爱。 可是, 你有多久没有跟伴侣说我爱你了? 你有多久没有提醒朋友加衣服了? 你又有多久,没给父母做一顿早饭了? 别以为稳定后,一切都会理所当然。你总要做些什么,让感情保温,让生活平衡,走起来,世界才是稳定的。 其实,批评责骂不可怕,冷漠是最可怕的。 曾经听崔永元说过一句话:我之所以还在批评什么,是因为我还爱着他,如果我有一天我说都不想说了,才是真的不爱他了。 愿我们都能继续吵下去,用最好交流的方式,减少彼此的裂痕。 爱的反义词,其实不是恨,而是沉默。 没有什么比沉默更可怕的东西了,当沉默代替争吵,那一腔怒火会变成更可怕的东西烧掉本来美好的东西。既然如此,为何不在火苗被点燃的刹那,就喷出来? 吵架比沉默好很多。 关于生活,谁都会有起起落落,所以不要自大自傲。风光时不要忘记拉别人一把,帮人不管对方是谁,举手之劳而已。因为谁都会有倒霉的时候,救你的,或许就是那时你举手帮助过的普通人。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给那些陌生人,世界会很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