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区元素知识点

S区元素知识点

S区元素知识点
S区元素知识点

碱金属(IA ): ns 1

Li, Na, K, Rb, Cs, Fr;

氧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碱土金属(IIA ): ns 2

Be, Mg, Ca, Sr, Ba, Ra

除碱性外,还具土性(难溶于水、难熔融);

◆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是活泼金属;

◆ 主要特点是:轻、软、低熔点;

◆ 碱金属和钙、锶、钡可以用刀子切割;

一、 两者通性:

1、易于氢气直接化合成MH 、MH 2离子型化合物;

如:(1)NaH H Na 222→+ ;

(2)22MgH H Mg →+ ;

2、与氧气形成正常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

(1)Li+O 2=Li 2O ;

(其他金属形成Na 2O 2、K 2O 2、KO 2、RbO 2、CsO 2);

(2)2M+O 2=2MO (加热可燃烧,钡能形成BaO 2);

3、与其他非金属作用形成相应的化合物;

(1)2M+X 2=2MX (X=卤素);

(2)M+X 2=MX 2 ;

4、除了Mg 和Be 外,其他的都较易与水反应,形成稳定的

氢氧化物,多为强碱;

(1) 2M+2H 2O=2MOH+H 2 ;

(但Li 的反应缓慢,因为Li 的熔点较高,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其熔化;且LiOH 的溶解度较小,覆盖在金属表面,从而降低了反应速率);

(2) M+2H 2O=M(OH)2+H 2 ;

(Be 、Mg 与冷水反应缓慢,因其表面形成一层难溶的氢氧化物阻止了与水的进一步反应 );

5、除Be 外,S 区元素的单质都能溶于液氨生成的蓝色的还原性溶液;

碱金属的还原性体现在可置换出液NH 3中的H 2:

()()()g H NH M l NH s M 2232222++→+-+ ;

6、离子型氢化物都与水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而生成氢气;

(1)MH+H 2O=MOH+H 2 ;

(2)MH 2+2H 2O=M(OH)2+2H 2 ;

7、离子型氢化物都具有强碱的还原性;

(1)Ti+4NaH=Ti+4NaCl+2H 2 ;

(2)[]LiCl AlH L AlCl LiH 3i 443

+??→?+乙醚; (3)Li[AlH 4]+4H 2O=LiOH+Al(OH)3(s )+4H 2 ;

二、1、过氧根离子(O 2-)的结构式:[]----2O O ;

反磁性物质,即不具有磁性;

电子分布式:()()()()()()42422222222211)(***p p p s s s s

ππσσσσσ;

2、超氧根离子(-

2O )的结构式:[::]O O -

; 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

电子排布式;()()()()()()()32422222222121***p p p s s s s ππσσσσσ;

三 、对于碱金属:

1、可用钠还原钛、锆的氯化物,得到相应的产物:

()().

700~80044i 4C C TiCl Na T s NaCl s +?????→+ ; 2、工业上可采用热还原法,在850C 以上用Na 还原KCl 的钾:

(1)()()()()Na s KCl l NaCl l K g ??→++←??

; 原理:由于钾的沸点比钠的低,钾比钠更容易汽化。随钾蒸气的不断逸出,平衡不断右移,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钾;

(2)用钙还原CsCl:

2CsCl+Ca=CaCl 2+2Cs ;

3、正常氧化物可由金属与它们的过氧化物或硝酸盐作用得到:

2Na+Na 2O 2=2Na 2O , 2KNO 3+10K=6K 2O+N 2 ;

4、碱金属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碱性氢氧化物MOH(Li 2O 与水反应很慢,Rb 2O 和Cs 2O 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 Na 2O+H 2O=2NaOH ;

5、过氧化钠(淡黄色)与水或稀硫酸在室温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 2O 2):

Na 2O 2+2H 2O=2NaOH+H 2O 2 ;

Na 2O 2+H 2SO 4=Na 2SO 4+H 2O 2 ;

6、与CO 2的反应:

2Na 2O 2+CO 2=2Na 2CO 3+O 2(g) ;

7、超氧化物与水反应立即产生O 2和H 2O 2(超氧化物是强氧化剂) :

2KO 2+2H 2O=2KOH+H 2O 2+O 2 ;

8、KO 2与CO 2作用放出O 2:

4KO 2+2CO 2=2K 2CO 3+3O 2 ;

9、(1)干燥的Na,K,Rb,Cs 的氢氧化物与臭氧反应,可制得臭氧化物:

3KOH(s)+2O 3=2KO 3+KOH.H 2O(s)+1/2O 2 ;

产物在氨中重结晶,可得橘红色的KO3晶体。 (2)2232

1O KO KO +??→?室温 ; (3)臭氧是是顺磁性物质,即具有磁性,是V 形结构。

11、碱金属盐一般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1)MX 在高温时挥发而不易分解;

(2)M 2SO 4高温时既不挥发也难分解;

(3)M 2CO 3中除了LiCO 3在700度部分分解为Li 2O 和CO 2外,其余的在800度以下均不分解;

(4)MNO 3的盐热稳定性差,加热时易分解。

2227003424O NO O Li LiNO ++?→? ;

22730322O NaNO NaNO +?→? ;

22670322O KNO KNO +?→? ;

12、根据在热水中NaCl 溶解度较小,利用KCl 和NaNO 3溶液二者之间进行离子互换反应可得KNO 3:

NaNO 3(aq)+KCl (aq)=KNO 3(aq)+NaCl(s) ;

13、2LiAlSi 2O 6(s)+Na 2CO 3(s)=2NaAlSi 2O 6(s)+Li 2CO 3 ; (在体系中不断通入CO 2,使难溶的Li 2CO 3转化为可溶的LiHCO 3,从而与难溶的硅酸盐分离,原理与碳酸钙在通入CO 2的原理相同;Li 2CO 3可用于治疗狂躁抑郁症);

14、联碱法制Na 2CO 3:

)(aHCO 4349223aq Cl NH N O H CO NH NaCl +??→?+++<度;

NaHCO 3溶解度很小,从溶液中析出后,分离煅烧可得Na 2CO 3 ;

15、MgCl 2+2NaHCO 3=MgCO 3(s)+2NaCl+H 2O+CO 2 ;

四、碱土金属:

1、格式试剂:

gX RM Mg X R ?→?+-醚;

2、单质的制备:

(1)BeF 2+Mg=Be+MgF 2 ;

(2)22

l Cl Mg MgC +??→?电解 ; 硅热还原法制Mg :

()Fe SiO Ca Mg FeSi CaO MgO ++→+?4222;

(3)铝热法制Ca :

323326O Al CaO Ca Al CaO ?+→+ ;

3、Be 几乎不与水反应,MgO 与水反应缓慢生成相应的碱,CaO 、SrO 、BaO 与水均可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并放热:

CaO+H 2O=Ca(OH)2 ;

4、工业上由BaO 制过氧化钡:

2800~600222BaO O BaO ???→?+ ;

5、(1)碱土金属的MCO 3、MSO 4等稳定性随M 2+半径的增大而增强,表现为分解温度依次升高,Be 盐的稳定性差;

(2)中的O 2-成为氧化物,同时放出CO 2,表现为MCO 3的热稳定性愈差,受热易分解;(因为碱土金属的离子极化力比相应的碱金属离子强,所以碱土金属的MCO 3热稳定性比相应的碱金属弱,例如在Li 2CO 3、BeCO 3中Li +、Be 2+的离子极化力最强,所以在各族中最不稳定);

6、(1)要得到无水氯化镁必须在干燥的HCl 气流中加热MgCl 2.6H 2O,使其脱水,对于CaCl 2.6H 2O,可直接加热脱水:

226022200

2226CaCl O H CaCl O H CaCl ?→???→?? ; 42472477247MgSO O H MgSO O H MgSO ?→???→?

?; (2)重晶石:CO BaS C BaSO 441000

4+??→?+ ; BaS+2HCl=BaCl 2+H 2S ;

BaS+CO 2+H 2O=BaCO 3+H 2S ;

五、1、(1)LiF、Li2CO3、Li3PO4难溶于水;

(2)LiOH红热时分解,而其他MOH则不分解;

(3)LiH的热稳定性比其他MH高;

2、Be的氢氧化物为两性:

Be(OH)2+2H++2H2O=[Be(H2O)4]2+ ;

Be(OH)2+2OH-=[Be(OH)4]2- ;

六、对角线规则:Li Be B C

Na Mg Al Si

根据对角线规则,在对角线上的元素其化学性质大部分相同:

例子:

(半径小,电荷少)Li+Be+

Mg+(半径大,电荷多)

(1)对于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电荷数增加引起极化作用增强;

(2)同族电荷数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极化作用减弱;

所以,由于左上,右下对角线上相邻的元素,由于电荷数和半径影响恰好相反,所以,其离子极化作用相近,因此,其化学性质相近。

七、S区元素的火焰颜色: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知识点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氮和磷 [氮族元素]包括氮(7N)、磷、(15P)、砷(33As)、锑(51Sb)、铋(83Bi)五种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A族,其代表元素为氮和磷.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②主要化合价:氮有-3、+1、+2、+3、+4、+5价;磷和砷有-3、+3、+5价;锑、铋有+3、+5价. (2)递变规律:按氮、磷、砷、锑、铋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在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氮、磷具有较明显的非金属性;砷虽然是非金属,但有一些金属性;锑、铋为金属.[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N2P As Sb Bi 颜色无色白磷:白色或黄色 红磷:红棕色 灰砷:灰 色 银白色 银白色或微 显红色 状态气体固体固体固体固体 密度 逐渐增大 熔点、沸点先按N2、P、As的顺序逐渐升高,而后按Sb、Bi的顺序逐渐降低 [氮气]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 (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4)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N2 +3H22NH3 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 O22NO 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 (5)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硝酸;②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⑧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④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

p区元素总结

第1节氮族元素分页: 1 234 周期系第V A族元素称氮族元素(Nitrogen family elements)。它包括氮(Nitrogen)、磷(Phosphorus)、砷(Arsenic)、锑(Antimony)与铋(Bismuth)。氮就是生命得基础,磷就是动植物得必需元素。砷、锑、铋三者性质较为相似,就是重要得合金元素。而磷却与砷、锑有一定得相似性,它们得化合物丰富多彩,大多就是重要得工业原料、肥料、新技术材料。 14、1 氮族元素 14、1、1 氮族元素概述 周期系第V A族:氮N、磷P、砷As、锑Sb、铋Bi 五种元素,又称为氮族元素; ? 氮与磷就是非金属元素,砷与锑就是准金属,铋就是金属元素; 氮族元素价电子构型: ns2 np3; 氮族元素所形成得化合物主要就是共价型得,原子越小形成共价键得趋势越大。 图14-1 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得位置 表14-1 氮族元素得一般性质

14、1、2 氮族元素得单质 ??? ?? 图14-2 氮族元素得单质 1、存在 氮族元素中除磷在地壳中含量较多外,其它各元素含量均较少。 氮主要以单质存在于大气中,天然存在得氮得无机化合物较少。 磷较容易氧化,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单质。它主要以磷酸盐得形式分布在地壳中。 ? 砷、锑与铋主要以硫化物矿得形式存在,如雄黄:As4 S4。 雌黄(As2S3 )辉锑矿(Sb2S3 ) 雄黄(As4S4) 图14-3 氮族元素得存在 2、性质 除氮气外,其它氮族元素得单质都比较活泼。化学性质列于上表中。 表14-2 氮族元素得化学性质

3、N2 N2分子得分子轨道表达式为: N2[(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π2pz)4(σ2px)2] 氮气就是无色、无臭、无味得气体。沸点为-195、8°C。微溶于水。 强得N≡N键(944kJ/mol),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故N2常常作为惰性气体使用。 4、磷得同素异形体 图14-4 白磷与红磷 (1)白磷得结构 白磷得结构 由P4分子通过分子间力堆积起来,每个磷原子通过其px,py与pz轨道分别与另外3个磷原子形成3个σ键,键角∠PPP为60°,分子内部具有张力,其结构不稳定。 图14-5 白磷得结构 白磷得性质 白磷P4就是透明得、柔软得蜡状固体,化学性质活泼,空气中自燃,溶于非极性溶剂。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汇编

卤族元素性质 复习重点 1。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递变规律; 2。卤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3。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 (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H2 + Cl2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1. 微粒间数目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数序 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4Be 、18Ar ;②最外层 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倍:6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倍:80;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10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1/2倍:3Li 、14Si 。 4 .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倍:4Be 。 ~20号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结构特点 (1).常见的等电子体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律 决定原子种类 冲子N (不带电荷), ----------------------------- f 原子核- > T 质量数(A=N+Z ) I 质子Z (带正电荷)丿T 核电荷数 ______________ 豪同位素 (核素) —巻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事元素 T 元素符号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电子数(Z 个):丿 I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 广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排布规律 ,表示方法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T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T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A Z X ) * ________ 2质子(Z 个)]——决定元素种类 广 原子核} W 中子(A-Z )个 决定同位素种类 中性原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一所带电荷数 2.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 Xd± 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兀素X 的质子数;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 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 ± 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3.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18号元素) 1.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 1 H 。 2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 3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i H 、4Be 、 13AI 。 5 .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倍:3Li 、 i4Si 6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3Li 、 15P 。 ①2个电子的微粒。分子: He 、 H 2;离子:Li +、H -、Be 2+ 。

元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元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相对原子质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 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 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 子。

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氮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氮族元素 .氮和磷 [氮族元素]包括氮(7N)、磷、(15P)、砷(33As)、锑(51Sb)、铋(83Bi)五种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A族,其代表元素为氮和磷.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 ②主要化合价:氮有-3、+1、+2、+3、+4、+5价;磷和砷有-3、+3、+5价;锑、铋有+3、+5价. (2)递变规律:按氮、磷、砷、锑、铋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在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氮、磷具有较明显的非金属性;砷虽然是非金属,但有一些金属性;锑、铋为金属.[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N2P As Sb Bi 颜色无色白磷:白色 或黄色 红磷:红棕 色 灰砷:灰色银白色 银白色或微 显红色 状态气体固体固体固体固体 密度 逐渐增大 熔点、沸点先按N2、P、As的顺序逐渐升高,而后按Sb、Bi的顺序逐渐降低 [氮气]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 (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4)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N2 +3H22NH3 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 O22NO 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 (5)氮气的用途:

p区元素(二)习题总结

第14章P区元素(二)习题目录 一判断题 1 氧族元素中,只有氧在自然界可以单质状态存在。() 2 在所有含氧的化合物中,氧的氧化值都是负的。() 3 氧族元素氢化物还原性强弱的次序为H2OH2S>H2Se>H3Te。() 8 O3是反磁性的极性分子。() 9 硫的含氧酸及其盐都是不稳定的,极易分解。() 10 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氨气。() 11 可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12 H2S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能是SO2和H2O。() 13 可用FeS与HNO3反应制取H2S。() 14 S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酸雨主要是由SO2形成的。() 15 浓硫酸虽有强氧化性,但仍可用铁罐运输。() 16 浓硫酸属于高沸点酸。() 17 将H2S通入MnSO4溶液中,可得到MnS沉淀。() 18 H2S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变混浊,是因为H2S被空气氧化生成S沉淀。() 19 用Na2S溶液与含Cr3+的溶液反应,得不到Cr2S3,若想制得Cr2S3必须采用干法。106 用Na2S溶液与含Al3+的溶液反应,可得到Al2S3。() 20 硫代硫酸钠的俗名是大苏打。() 21 海波的化学式为Na2S2O3·5H2O。() 22 在照像行业中Na2S2O3作为定影剂使用是基于它具有还原性。() 23 在酸性溶液中,KMnO4只能将H2S氧化为单质硫。() 24 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故需要用塑料瓶保存。() 25 在氢卤酸中,由于氟的非金属性强,所以氢氟酸的酸性最强。() 26 所有卤素元素都有正的氧化值。() 27 在卤素与氧的化合物中,每种卤素都有多种正氧化值。() 28 卤化氢沸点高低的次序为HFHCl>HBr.>HI。() 30 卤化氢还原性强弱的次序为HFHBr.>HI>HF。() 32卤素单质在水中都可以发生歧化反应。() 33 卤素单质在酸性介质中更容易发生歧化反应。() 34 除HF外,可用卤化物与浓硫酸反应制取卤化氢。() 35 卤素单质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Cl2到I2依次减弱。() 36 HClO4是最强的无机酸。() 37 氯的含氧酸酸性强弱次序为HClO

高中化学卤素知识点

卤族元素的代表:氯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Halogen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 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3、ICl。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2、HClO3、HClO4。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氧化性:F?> Cl?> Br?> I?> At?,但还原性相反。 氟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稳定性、腐蚀性最强的氢卤酸,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有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HCl与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盐酸,次氯酸氧化性很强,

氮族元素知识结构图

氮族元素知识结构图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 (一)基本性质(价电子构型,主要氧化数,半径,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第二周期的特殊性),次周期性(原因)) (二)氮和磷的成键情况(氮氮键,磷磷键的比较,单键与三键) 二.氮族元素单质 (一)氮气 A.物性 B.分子结构 (1)价键理论(VB) (2)分子轨道理论(MO)(对比氮与氧,分子轨道能级次序) C.氮气的化学性质 (1)保护气体与化学活泼性 (2)固氮工程(原因) 三.磷 (一)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黄磷),红磷,黑磷(结构,空间构型)) (二)强还原性(能量转化的特殊形式,工业制火柴,置换重金属离子)(三)在在热碱溶液中歧化 四.砷、锑、铋 (一)结构 A.砷(黄砷(分子晶体)、灰砷(金属晶体层状)) B.锑(黄锑(分子晶体),灰锑(金属晶体层状)) C.铋(金属晶体,(层状)) D.存在形式(硫化物) 五.氮族元素氢化物 (一)主要氢化物的比较(成键轨道的区别) A.还原性(酸性,碱性)AsH3>SbH3>PH3>NH3 (二)氨及其衍生物 A.氨(分子结构与水的比较) (1)化学性质 《1》强还原性(利用图像分析) 《2》Lewis碱性(络合作用) 《3》液氨的自偶电离(导电性,溶解性) *补充知识点:金属液氨溶液(导电性,高浓度的强还原性,产生电子的试剂)《4》取代反应(两种类型:氨中的氢被取代;氨解反应 B.铵盐(酸性,热稳定性,还原性) (1)水解 (2)鉴定(与碱共热,强氧化性的酸的铵盐受热分解) (3)热分解分为三种类型 C.氨的衍生物 (1)联氨,羟氨氧化还原性的比较(看图分析) (2)联氨,羟氨的结构与状态 (3)氨,联氨,羟氨的酸碱性碱性:NH3 >N2H4 >NH2OH (4)联氨(肼)(制备,弱碱性,配位作用,氧化还原性)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1 号元素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6 号元素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7 号元素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8 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9 号元素氟:除H 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 号元素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 号元素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13 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 14 号元素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5 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6 号元素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7 号元素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9 号元素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20 号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2.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 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有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元素有0;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有Li、Si;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 倍的元素有Li、P;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i H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 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 e、Al;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2 倍的元素有C、S;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3 倍的元素有O。 ⑵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 2 倍的元素有Li、Ca; 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 3 倍的元素有Na。 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 倍的元素有S。 ⑷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4. 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0,其次是S;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 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C 5. 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 ①颜色: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呈紫色的元素是K (通过兰色钻玻璃) ②状态: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单质为白色蜡状固体的元素是

元素知识点总结范文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相对原子质量=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 质子数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 【重点难点归纳】 重点氮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难点氮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①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点。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③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 【知识点精析】 1.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氮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VA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五种元素。 (2)原子结构: ①相同点: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决定了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某些相似性)。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决定了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性质上具有递变性和差异性)。 2.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电子层均为5个电子,能结合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②氮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通式为R 2O 5。 ③氮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3价;气态氢化物的分子通式为RH 3 。 ④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通式为HRO 3或H 3 RO 4 。 注意锑、铋为金属,无负价。 (2)递变性: ①单质:非金属→金属。 ②元素: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Sb>Bi。 ③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 3>PH 3 >AsH 3 。 ④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 3>H 3 PO 4 >H 3 AsO 4 >H 3 SbO 4 。 【解题方法指导】 [例1]关于氮和磷两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它们的最高正价都是+5价 B.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NH 3的稳定性要大于PH 3 C.因为氮原子半径比磷原子半径要小,所以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D.磷酸比硝酸稳定,说明磷的非金属性不一定比氮弱

高一化学氮和磷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六章《氮和磷》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六章《氮和磷》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氮族元素 一、周期表里第VA族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称为氮族元素。 二、氮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外电子,主要化合价有+5(最高价)和-3价(最低价) 三、氮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详见课本166页) 1、密度:由小到大熔沸点:由低到高 2、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期的氧族和卤族元素弱,比同周期碳族强。 3、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渐弱,碱性渐强。 第二节氮气 一、物理性质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获得的氮气的方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 二、氮气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 1、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分析其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2、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可以跟H2、O2、金属等物质发生反应 高温压放电 N2+3H2===2NH3 N2+O2===2NO 催化剂点燃 N2+3Mg====Mg3N2 三、氮的氧化物1、氮的价态有+1、+2、+3、+4、+5,能形成这五种价态的氧化物:N2O (笑气)、NO、 N2O3 NO2 N2O4 N2O5 3、 NO在常温常压下极易被氧化,与空气接触即被氧化成NO2 2NO +O2 = 2NO2 无色不溶于水红棕色溶于水与水反应 4、 NO2的性质 自身相互化合成N2O4 2NO2====N2O4(无色) 3NO2+H2O====2HNO3+NO↑(NO2在此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

原剂) 四、氮的固定 将空气中的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两种。请各举两例。 第三节氨铵盐 一、氨分子的结构 写出氨分子的分子式_____电子式、_____、结构式_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呢?(三角锥形) 二、氨的性质、制法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 2、化学性质: 与水的作用:(氨溶于水即得氨水) NH3+H2O====NH3.H2O====NH4++OH- NH3.H2O===== NH3↑+H2O 与酸的作用 : NH3+HCl=== NH4Cl NH3+HNO3=== NH4NO3 2NH3+H2SO4=== (NH4)2SO4 3、制法:2NH4Cl+Ca(OH)2====CaCl2+2NH3↑+H2O 三、氨盐 1、氨盐是离子化合物,都易溶于水,受热都能分解,如 NH4Cl=== NH3↑+HCl↑ 2、与碱反应生成NH3 NH4++OH-=== NH3↑+H2O 3、 NH4+的检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第四节硝酸一、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分解 4HNO3 ===2H2O+4NO2↑+O2↑ (思考:硝酸应怎样保存?) 氧化性:①硝酸几乎能氧化所有的金属(除金和铂外),金属被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 ↓↓↓ ↑↑↑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知识点总结练习

必修三----氮族元素 一、氮和磷 1.氮族元素:包括氮(7N)、磷、(15P)、砷(33As)、锑(51Sb)、铋(83Bi)五种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A族,其代表元素为氮和磷. 2.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 ②主要化合价:氮有-3、+1、+2、+3、+4、+5价;磷和砷有-3、+3、+5价;锑、铋有+3、+5价. (2)递变规律:按氮、磷、砷、锑、铋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在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氮、磷具有较明显的非金属性;砷虽然是非金属,但有一些金属性;锑、铋为金属. 3.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N2P As Sb Bi 颜色无色白磷:白色或黄色 红磷:红棕色 灰砷:灰色银白色银白色或微显红色 状态气体固体固体固体固体 密度 逐渐增大 熔点、沸点先按N2、P、As的顺序逐渐升高,而后按Sb、Bi的顺序逐渐降低 (一).氮气 1.(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 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 (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4)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 N2 +3H22NH3(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②N2与O2化合生成NO: N2 + O22NO (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 (5)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硝酸; ②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 ⑧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 ④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 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 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 2.NO、NO2性质的比较 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2) 物理性质为无色、不溶于水、有毒的气体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2NO + O2= 2NO2 ②NO中的氮为+2价,处于中间价 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与H2O反应:3NO2 + H2O=2HNO3 + NO (工业制HNO3原理.在此反应中,NO2同时作氧化剂和 还原剂) 3.自然界中硝酸盐的形成过程(1)电闪雷鸣时:N2+O22N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