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的演变

汪涵玉

工商管理15硕

61509090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摘要: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生产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也不断发展变化。本文系统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并对主要战略管理学派——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论、战略定位理论、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以及合作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内在演变逻辑、主要观点和蕴含的战略风险思想进行研究。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目标演变过程

一、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息息相关,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一致;而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们从企业管理实践环境的变化中归纳总结得出的。纵观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每一种理论都是特定时间和经济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的战略规划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奎因、明茨伯格为代表的传统环境适应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波特为代表,以竞争优势研究为主的战略定位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资源基础、核心能力为研究中心的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动态能力理论、合作竞争战略管理理论。本文简要回顾了战略管理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二、战略管理思想产生的市场背景及内涵

企业管理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再到战略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生产管理是与早期简单的卖方市场相对应的,在简单的卖方市场上,企业生产的产品都能卖出去,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与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多地生产质量可靠的产品投放市场,市场上几乎不存在竞争力量,竞争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还不存在以竞争战略为核心的战略管理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

随着生产厂家的不断增多,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力量不断壮大,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已不能仅局限于生产,在这种背景

下,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的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突出了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重心,营销、生产、财务、研究、人力资源各职能的作用得到了平衡发展。经营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前奏,但经营管理并不强调竞争,它只是对企业活动中各职能的一次清楚的分离和规范,以应付环境变化的需要,各职能独立行事。这是由于企业只要根据市场信息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一般都能卖出去,竞争并不激烈。随着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复杂化,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即使生产出了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仍有卖不出去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战略管理的思想。

战略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订、实施和控制进行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可分为三大块,即战略制订、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战略制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组织力量按必要的程序和方法把战略制订出来;战略实施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通过组织系统把战略贯彻下去,并变为全体职工的行动;战略控制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评估战略实施中的结果,从而促使职工正确地贯彻既定战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战略计划。

战略管理是在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有许多超越于经营管理的特点,与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具有本质的不同,它强调了企业中营销、生产、研发、财务、人力资源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从整体上来加以考虑,而不再将它们割裂开来。它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将目光盯在眼前的业绩上。

三、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1、20世纪60年代,战略规划学派理论

战略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企业为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投资报酬率,如何将组织资源与外部市场机遇实现有效匹配,形成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长期盈利。

奠定战略规划的基础的历史人物是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他们着重阐述了战略规划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战略规划是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为了使预定的任务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

技术优势,从而控制企业的行动结果,是一种目标引导的行为。

该时期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两个比较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和“计划学派”(Plan School)。其中“设计学派”注重对战略结构问题的研究,代表人物是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Andrews)。安德鲁斯于1971年发表了设计学派的经典著作《公司战略概念》,首次提出公司的战略思想,强调企业的生存发展要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根据组织内部的优劣势评估企业的独特能力,对外部环境的机遇威胁进行理性的、深思熟虑的分析,确定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利的潜在的成功因素,将企业自身的条件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内部条件因素(组织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状况(环境机会和威胁)之间的匹配,提出了战略制定的SWOT分析框架,将企业战略分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独立的两个阶段。

安德鲁斯将战略划分为四个要素:市场机遇(企业可能做什么)、公司能力(企业能够做什么)、个人激情(企业想做什么)、以及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做什么),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组织发展的内在资源能力,战略就是实现四者的有效契合。通过SWOT 分析,外部环境机遇决定了企业“应该做什么”,而内部资源和能力则决定了企业“能够做什么”,战略的作用就是将两者实现有效地匹配使组织达到最优均衡。

几乎与“设计学派”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学派是“计划学派”。哈佛商学院的安索夫(Ansoff),在1965年出版了计划学派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公司战略》,提出了战略构成的四个要素: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其中协同效应和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协同战略成为企业兼并、收购以及战略联盟的理论源泉。1972年安索夫又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战略管理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为战略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平台。安索夫在1979年的《战略管理》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战略管理模式,即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式,突破了钱德勒的“战略决定结构”的模式,认为战略行为是组织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企业内部不断结构化的结果,使战略计划的研究深入到战略管理的研究,这是计划学派的战略核心内容。此外,计划学派的主要观点还有:战略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战略制定的过程,而是组织内部不断调整以实现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动态过程。“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

一个由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人员参与的有意识、受控制、条理化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战略制定出来后,要通过细致的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经营计划来贯彻执行。

2、20世纪70年代,环境适应学派理论

20世纪70年代,外部环境变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对企业经营的冲击逐渐加强,战略规划学派的思想前提开始动摇,它的关于未来可以预测规划的思想受到各界的质疑。此时以奎因、明茨伯格等位代表的环境适应学派应运而生。环境适应学派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如何适应环境,管理不确定性变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林德布罗姆的“摸着石头过河”(Muddling Through)、奎因的“逻辑渐进主义”(Logic Incremen- talism)以及明茨伯格和沃特斯的“应急战略”都把战略看成是意外的产物,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应急对策的总结。

1980年,奎因在《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一书中提出了“逻辑改良”的战略思想,认为战略决策者受理性认识的局限以及受环境的不可知和不可预测因素的制约,要求战略制定的过程必须是渐进的、不断适应的过程。战略制定者应随着环境的变化,突破既有的思维,用一种有意图的逻辑改良主义方法为组织融合一个内在关联的战略模式。

环境适应学派最关注的焦点是环境不连续与不确定。其代表分析方法有SMFA法,战略不确定性评估矩阵与脚本分析。SMFA法主要指通过审视、监控、预测、评估过程来发现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战略不确定性评估矩阵主要是从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维度来评估外部环境事件对战略的影响,以确定应对的轻重缓急和应对策略。

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认为企业与环境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环境在战略形成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企业自身无法控制的,适应环境是企业战略关注的焦点,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该学派认为外部环境是动态开放的、难以预测的,将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作为战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组织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环境适应的基础上,根据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对自身战略进行持续调整。其中,战略的调整过程与环境的变化过程是同时的、相适应的。

3、20世纪80年代,以产业竞争结构为基础的战略定位学派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与早期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后者认为企业绩效的高低是由企业内部战略的制定、执行与控制等过程综合决定的,而前者是一种从企业外部着手的研究思路,将企业战略问题的研究对象更多地聚焦于企业所处的外部产业结构特征以及企业在该产业内的相对竞争位置,该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外部产业特征是战略制定的起点,不同产业的竞争状况决定企业的战略、发展与绩效的差别,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外在的竞争优势观点。美国哈佛大学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有:

(1)波特在1980年出版《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以及企业应如何更有效地获取竞争优势以加强其市场地位。竞争战略的选择是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的,其一是产业选择问题,即选择进入长期盈利的、有吸引力的行业。各个产业提供的持续盈利机会并非都是同等的,产业结构所具有的内在盈利能力大小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二是企业自身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问题,即如何在一个选定的产业内保持企业的相对优势竞争地位。竞争战略受制于该企业所属产业的结构状况,制定战略应从产业分析开始。波特强调,“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竞争战略的基础”,“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产业结构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战略的影响是巨大的。

(2)提出著名的“五力”分析模型,用来分析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以及所属产业的竞争强度。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状况(利润潜力)主要取决于5种基本力量:新进入者的威胁、顾客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本产业中现存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上述五种力量的综合影响,共同塑造了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竞争战略。另外,波特提出了3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正如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企业对三种基本战略均适宜的情况绝无仅有”。所以,企业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战略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但不存在同时使用二种战略的情况。波特认为,企业制定或选择战略,首先要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考虑,特别是对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其次确定企业在产业中的战略位置,战略位置进而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确认企业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适合战略,并运用

不同的战略与特定的产业环境相匹配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3)1985年,波特出版《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产业价值链分析框架,认为价值链活动之间的差异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之一,通过调整企业内部各价值链活动以及不同价值链之间的关系,来系统识别和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实施企业基本战略。

4、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学派

到了1990年,产业组织理论受到了普遍的批判,依据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如果企业处于的行业利润率不高的话,企业就没有希望,但是在1990- 1993年间,美国其他航空公司亏损约100亿美元,而西南航空公司却利润持续递增。芝加哥学派批评传统S—C—P范式的进入壁垒理论,认为高利润是对高度专业化的高质量资源或能力的回报。这成为后来资源基础学派的理论的重要启示。另外如果都进入有吸引力、高利润的行业后,这些行业很快饱和而成为没有吸引力的行业。

(1)资源基础论

1980年代自沃纳菲尔特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之后,人们对战略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从内部来寻找成功的因素。与传统的战略理论体系有所不同,科利斯与蒙哥马利提出的基于资源的战略包括四个部分:识别宝贵的资源;对资源进行投资;提升资源的质量;运用资源。战略制定核心就是开发与利用企业的独特资源与能力。

资源基础论的战略制定过程为:①确定企业资源:确定它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②确定企业能力(有效利用资源的技能):确定什么能力使企业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③确定资源与能力的潜力: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④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可以开发的商业机会;⑤选择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去开发市场机会的战略。资源基础论认为即使在一个行业吸引力差、行业利润不高经营风险大的行业里经营,企业也可以依据拥有的独特的资源与能力赢得竞争优势。资源基本论的战略实质是将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与外部的机会相结合,仍然沿用战略规划学派的理论框架。

(2)核心能力学派

哈默尔(G.Hamel)与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的《公司核心竞争力》奠定了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理论基础。核心能力理论强调现实中企业的战略大多是

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和培养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两者的结合。在传统的战略规划学派战略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内部独特的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合理匹配,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企业独特的能力。

哈默尔在《竞争大未来》指出企业应关注未来而非沉湎过去;关注内部独特资源而非外部环境,建立共同愿景,而非刚愎自用。他的核心战略思想就是“重构竞争的基础”与“创造未来”。未来的竞争就是不断创造与把握出现的商机的竞争,亦即重新划分新的竞争空间的竞争。哈默尔认为企业要竞争成功关键是:①重新塑造现处的竞争空间,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即改变现有行业竞争优势的基础;②创建一个全新的空间,创造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哈默的思想后来被演变为价值创新战略、蓝海战略以及超越竞争战略等战略理论。

战略定位学派侧重于从外部环境中寻找战略定位,通过差异化和低成本来建立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学派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来寻求和建立竞争优势,同样面临着能否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风险,其战略管理过程同样遇到战略制定风险、战略本身的风险、战略实施风险等风险。随着环境变化的不连续和不确定,同样面临着战略适应风险,核心是资源、能力的价值保持风险,罗伯特·西蒙斯(1999)将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对企业实施战略有重要影响的资源价值和能力价值降低的风险,称为资产损伤风险和竞争风险,这两类风险是战略风险的重要类型。

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学派没有跳出战略规划学派的企业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机会相匹配的思想框架,而是不在拘泥于被动的适用环境而是主动的创造商机,不是保持竞争优势而是创造竞争优势。

5、20世纪90年代,动态能力理论

随着环境的变化,以资源和能力为基础构筑竞争优势的理论受到威助,资源的惯性和能力的刚性使企业面临着资产和能力价值降低的风险。提斯、皮萨罗和肖恩(1997)在《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中于提出了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理论,他们秉承了演化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思想。动态能力指整合、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的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和刚性是动态能力理论的灵魂。为利用“过剩”能力并适应外界变化,必须用创造性破坏来打断原来连续的成长过程,因此,动态能力理论将重点

放在了企业学习与产生能力的机制上。企业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不断重构企业的能力,谋求企业长期的、动态的竞争优势,即可持续竞争优势,增加战略柔性,使环境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调整。组织过程、位置和路径是动态企业能力理论框架中包含的三个关键性要素,动态能力战略框架在这三个关键要素基础上来构建。

动态能力理论的本质是企业对环境的持续不断地适用,由于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和能力自身的惯性特征,动态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适应,同样面临着能力适应风险。

6、20世纪90年代,合作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1)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理论

1996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弗·穆尔(James.F. Moore)出版了《竞争的衰亡》一书,从生物学的生态系统的独特视角来描述市场中的组织活动,提出战略生态理论。他提出了全新的竞争战略形态——“商业生态系统”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阐述了企业应在一个丰富而利益相关的动态系统中实现“共同进化”的思想。

该理论基本观点是:在当今产业界限日益融合的情况下,企业不应把自己看做是产业中单个独立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做生态系统组织中的一员,是生态网络中的一个结点,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员包括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该理论强调生态系统资源和各利益关系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外部力量的整合和系统网络的支持是发挥企业核心能力的保证。

同年,纳尔巴夫(Nalebuf)和布兰登伯格(Brandenbuger)合著出版了《合作竞争》一书,文章提出了合作竞争(Co-petition)的理念,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

(2)战略联盟理论

20世纪90年代战略管理研究出现了新的转折点,研究重点从传统竞争转向互惠合作,战略焦点转向企业间各种形式的联合,强调竞争合作,提出了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的思想。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战略联盟。亦称动态联盟或网络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共同战略利益的企业(或特定事业或职业部门),出于对整

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标的意愿,为共同开发或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从而实现加强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组织松散结合的一种合作经营模式。

随着世界范围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的不断涌现,导致了传统竞争内在本质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加强竞争的同时开始注重越来越多的合作,合作双赢能力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联盟网络之间的竞争,认为竞争优势是建立在自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相结合基础上的。

四、评述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战略问题的提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战略理论是为解决战略问题而产生的,并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如环境相对稳定的战略规划理论、到环境不稳定的战略定位理论以及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到环境极不稳定的动态能力理论等。

资源能力与环境的适用或创造性的适应是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战略作为企业风险规避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如战略制定工具和方法由静态的SWOT方法演变为战略图景构造方法,由能力的积累和培养演变为动态能力的构建等。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在本质上仍然是战略的适应性,即企业的资源能力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者创造性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演变的核心体现的是环境适应思想。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研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她不仅凝聚着中华名医曲焕章的心血,也是中华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1971年,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白药开始了专业化生产。 1993年11月30日,云南白药厂注册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1995年,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20年。云南白药酊、膏、宫血宁胶囊和热毒清片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1996年,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集团获得了企业进出口权。 1999年,云南省医药公司和昆明天紫虹制药厂作为国有优质资产,配股进入云南白药集团,同期云南红塔集团成为云南白药的第二大股东。同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业”。 1999年12月,集团出资3000万元组建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0年4月,云南白药集团赞助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云南白药系列产品(胶囊、散剂、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酊、膏)被指定为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疗伤药品。 2000年5月,云南白药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云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0年5月,云南白药集团成功注册“云南白药”商标,云南白药这一中国著名品牌由阶段性的行政保护上升到永久性的法律保护。 2000年6月,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宫血宁胶囊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2000年9月,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正式成立。 2000年10月,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片剂、酊剂、气雾剂六个剂型一次通过国家GMP 认证,创造了GMP认证史上的一个奇迹。 至此,云南白药集团已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十余家,集团总资产接近 8亿元,净资产接近4亿,集团汇总性销售收入超过8亿,一跃成为云南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二)云南白药公司经营状况概述 1、产品结构 云南白药的中央产品主要是散剂、胶囊、气雾剂、白药酊、宫血宁胶囊,两翼产品主要有:透皮产品包括白药膏、创可贴、急救包、药妆等;健康产品包括牙膏等,其他产品还包括热度清、田七花精等。 云南白药实施“稳中央、突两翼”的战略,“两翼产品”使企业冲出了发展瓶颈,赢得了奇迹般的崛起。2007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6亿元,高露洁和佳洁士都已经把其列为了中国市场上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 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 管理思想的流派促发事件着眼点代表学派或 理论 基本观点 经验管理思想工业革命经验经验学派管理的有效 性取决于管 理者的经验; 通过研究经 验(案例)可 学会有效管 理。 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发明热科学科学管理理 论;一般管理 理论(组织管 理理论);官 僚组织理论。 管理的有效 性不仅取决 于管理者的 个人经验,更 重要的是依 据一定的科 学方法或者 原则。 行为管理思想霍桑试验人人际关系学 派;行为科学 学派(行为管 理理论)。 人是组织中 最宝贵的资 源,管理应以 人为本。 定量管理思想第二次世界 大战 数字管理科学学 派 只有致力于 定量化,才能 真正提高管 理的效率与 效益。 权变管理思想石油危机环境系统理论学 派;权变理论 学派;过程理 论学派。 不存在普遍 适用的管理 理论和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 (一)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 1、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且有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泰勒。理论核心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总结的4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科学代替从前经验管理中工人们按各自经验开展工作的局面。2)、细致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按照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来代替经验管理中由工人任意挑工作的局面。3)、真诚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可以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为此泰勒实行了“差别工资制”,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4)、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且对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采用职能组织形式和推行“例外管理”制度。局限性: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浅析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浅析战略管理会计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文章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较所具有的新特征,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整体性、外向性、灵活性和宏观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传统管理会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 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促成。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1传统管理会计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破产、兼并、重整、集团企业、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等许多新问题出现,亟待新的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要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都是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然而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所考虑的是以成本指标为重点的财务指标,却没有提供上述非财务指标,由此导致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众多因素被忽视,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2观念落后,缺少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制造技术、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弹性制造系统等的普及与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大量自动设备和电脑的出现必然会加大固定制造费用,从而改变了成本性态的类型,而现有的成本系统不仅没能帮助管理者适应这种变化,还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所以,管理会计还不能适应新技术环境的挑战,必须进行一场变革。 3、对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重视不足。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既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又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某种威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因而,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者,应明确企业所处的相对竞争地位,提供便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会计资料,达到预警的目的。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不能真正做到了解竞争对手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 (二)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要求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

联想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联 想 战 略 管 理 分 析

联想的战略管理分析 摘要:联想公司作为中国高新民营企业中的成功代表,自创立至今,逐步壮大, 因此,其发展战略值得研究。论文依据企业战略理论,研究联想企业的战略得失与成败。充分运用集团的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专注核心业务,使联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电脑巨头。本文依据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联想企业的战略发展问题,期望对联想公司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联想的战略管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战略目标的制定;二、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和措施并实施;三、评估检查实施的情况;四、改进和调整。 关键词:经营战略;管理模式;联想公司 “对国内企业而言,过去就像种子落在了一片天然适宜生长的土地里,发展速度很快,早些年普遍是‘机会驱动的无序发展’”。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化、随着市场的成熟和企业的壮大、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于国际竞争,优秀企业必然要向‘管理驱动的有序发展’转变。联想需要面对这样的转变,海尔、TCL、华为等企业同样需要面对,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要面对。战略管理是解决这个转变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企业是否能持续优秀,从而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而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普遍落后,已经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成为我过企业发展的一个瓶劲。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和总结来提高我们的战略管理能力,以解决我们企业发展的这个瓶颈。这是分析联想战略管理的原因和意义。 联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984年到1993年是联想的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联想通过“提篮小卖”的方式实现了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为以后联想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到2003年是联想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联想形成了自己的主营业务———PC业务,并获得了高速成长。但是在国内市场做到老大之后,企业该怎样持续发展?是在国内走多元化,还是走国际化?这个问题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困扰着联想。联想遇到的这个问题是个战略层面的问题。 在经历了多元化战略的尝试之后,2004年联想确定了以“专注为首个关键词的新三年战略和之后的国际化路线,。从2004年开始,联想进入了自身发展的成熟阶段———突破战略管理阶段。 在联想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所谓企业战略管理,就是制定能够高瞻远瞩地指导企业持续发展方向的战略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并实施、评估检查实施情况,改进和调整目标方向的整个管理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决定企业的成败。 一、战略目标的制定。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是方向性的、全局性的、纲领性的目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分析报告

更多免费项目建议书,尽在.... ★研讨理论★指引操作★解读案例★传授密笈★ 理论篇体验经济时代的营销治理:体验差不多成为整个市场与卓越企业日益关注的重要内容,顾客体验治理作为体验经济 时代营销治理的一种潮流和趋势,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 的重视和追捧 -----------------------------------------(P1)设计组织的原则和形式规范:尽管每种组织结构差不多上从经验中进展出来的,但不能因此就认定组织设计的科学和规 范性,实际上每种组织设计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组织设计逻 辑----------------------------------------------- (P4) 案例篇TCL通过异业整合实施冰箱突围:在今年年初,TCL白家电事业部对年度品牌推广策略进行了一番大胆的调整,其中重点 之一是强调要通过异业联合,从行业外查找资源来嫁接自己 的竞争优势---------------------------------(P6)咸阳偏转股份的多元化道路缘何崎岖多折:咸阳偏转股份显然也意识到了相关多元化理论的缺陷,在其放弃对相关多元化 的坚持后,遗憾地走向了另一极端,开始了实施无战略指导 下的多元化-------------------------------(P10) 操作篇如何防止经销商窜货?在当前中国经济中,窜货已成为一种

严峻阻碍商品经济秩序的社会现象,企业高层领导应 给予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上建设企业的防窜货系统 ---------------------------------------------- -------------(P12) 新品上市的招商广告如何做?新品上市,专门多企业都会 选择做招商广告,如此做确实有专门多好处,但如 何样做?如何才会减少白费,保证效果?如何选择 媒体的投放呢? -------------------------------------------- -------------(P16) 点评篇郎咸平与国企改制:最近一段时刻,有关郎咸平的新闻在各种网络,平面媒体上传得纷纷扬扬,情况的前因后果,是 非争吵,各方观点是专门多目前进行改制企业所关注的问 题------------------------------------------------ (P18) 【理论篇】 体验经济时代的营销治理 一、体验成为新经济时代的差不多特征 继“体验式经济时代”被宣称差不多来临之后,Pine和Gilmore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对“体验”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昭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经济的新纪元:体验经济差不多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经

企业战略管理与案例分析报告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战略?战略规划的必要及实现! 表1-1 部分百年企业一览表 【案例】 海尔制定了1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在现有产品市场上实行星级服务,进军信息产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部进行市场链再造。这就是一套系统的战略。这些都是在全球竞争条件下的谋划和行动,体现了:

方向性——立足家电,向相关高技术延伸,向世界发展; 长远性——至少管十年; 全局性——名为部市场链的再造涉及整个企业,其他举措也都具有全局性。 所以,战略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 背景——竞争条件下,没有生存的竞争谈不上战略。 性质即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是说要往哪儿打、管多长时间、管多大围。 谋划和行动——既要策划、设计,也要实行、实施。 请看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孤岛上,一只狮子找不到吃的,发现一只猴子。猴子爬到一棵大树上不下来。狮子就围着大树转圈,不走。于是猴子说:狮大哥,你别转了,转多长时间我也不下来,你从这儿一直向东走,有一条小河,河对岸什么好吃的动物都有。 狮子想了一想,向东走去。过了一会儿,狮子又回来了,说:猴子,那条河我过不去。猴子说,我告诉你的是战略,怎样过河,那是运作的问题,这不是我的事了。 你一定看出来了,这是对战略的一种调侃。 它反映了一种现象。一些战略理论家和战略管理的书籍说得很好,什么核心能力、超速发展、不战而胜等,但其操作性差,脱离实际,没法用。我们说战略是在竞争条件下,组织发展的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谋划和行动,落在谋划与行动上的统一,

这种战略当然是重要的,也是有用的。 从现实看,我们的企业面临的战略课题很多,比如:设定进入世界500强或本行业、本地区10强、百强的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和竞争战略;实施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企业重组;确立企业经营理念。如果一个企业面临困难,甚至危机,那么它就不仅需要当前应急的措施,还需要有战略上的摆脱困境、营造长期生存的条件和竞争优势的的办法。实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这些战略课题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这门课程在兼顾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同时,也侧重战略知识的现实性: 以问题为主线; 强调可操作性; 注重可借鉴性。 一是以问题为主线。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关系到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24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简化或省略繁琐的战略分析。 二是强调可操作性,注重战略的实施。 三是注重可借鉴性。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结合数十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来讲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战略管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需要靠竞争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医院、私立学校、一些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所以,我们今后的讨论中,根据上下文的方便,有时用组织的战略这样的说法,有时用企业的战略这样的说法,但是大多数容对于企业和其他组织都是适用的。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近几年引进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系统介绍国外管理思想演变的一本著作。作者丹尼尔·A·雷恩博士是这方面的权威,曾任俄克拉何马大学哈里·巴斯企业史文献收藏馆馆长。他还担任过美国南方管理协会主席和管理学院管理史研究部主任,并曾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执教。鉴于管理思想从林里长期以来龙蛇混杂的局面,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管理从教及学术研究经验,对从古至今的管理思想进行了梳理总结。该书的问世,在当今管理学书籍市场各类良莠不齐的理论著作泛滥的情形下,历经时间的洗炼,已成为深受各类读者喜爱的管理思想领域的权威著作。 作者在对管理思想从早期到现代的总结整理中,首先对每一时代的管理思想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且本书从开始到结束,都始终以这一综合背景为平台来探讨各类文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价值影响力下的管理理论,此外,对人性特点的在不同时代的挖掘及演进的关注,也直接影响着各个时代的管理学家对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 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至工业革命,大萧条,二次大战,及新一轮经济腾飞再至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下的知识经济,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也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当然,这种转变的深层前提仍然是资本方为了企业的利润的提高);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 从今日管理学学习者的角度去直观管理学,管理必然包括个人、组织、管理过程和方法。本书的贡献就在于作者对管理学对这几大因素在上百年来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经验到科学实践和系统总结的演进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括和说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早期提出的理论相较于今天就不再有适用性,管理学的进步本质上是对人性研究和人性管理方法研究的进步,而人性特点的最大特征就是稳定性,昨天的某些管理理论今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可供我们借鉴和用来进行思想碰撞,以产生新的灵感。下面,具体的说一些在我读完该书后,对作者所描述的一些管理大师的思想的认识: 泰罗:美国《财富》杂志编辑汤姆.·A.·斯图尔特在1997年说:泰罗主义的精华不只是苦干,不断重复的和狭窄的工作种类。这个人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极力主张管理工作不仅要使用鞭子,更要运用知识;承担复杂的工作,应用智慧,找出能更简单、更快捷、更出色地完成它的方法。抛弃泰罗是很时髦的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记住科学管理不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而且在保护劳动者的尊严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仔细阅读泰罗的著作,你就会发现,片面的理解泰罗的管理方法,而认为只是加重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是不公平的。因为泰罗的也许看上去有些苛刻的要求还同样放置于资本方身上,这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我选读的是美国作者丹尼尔?A?雷恩著中国学者李柱流等译,1986年版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考察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本讲将介绍许多当代管理概念的起源,并说明管理概念是如何响应组织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还介绍许多当前管理所面临的趋势和问题,以便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说明管理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领域。丹尼尔?A雷恩的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管理学从萌芽开始直到现在的演变历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现代。这本书有两个着重点,一个是管理思想,一个是演变。书中除了介绍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管理名家及其管理思想外,作者也叙述了贯穿在整个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那些不太出名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相对而言),或者在其实践过程中对后来的管理名家产生了影响,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我们对管理思想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而不像以往我们学习的那样一个个断断续续的明珠。在另一方面,作者在论述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管理名人他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明白这些管理思想产生的条件,也方便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 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条理很清晰,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洁,虽然也是讲述管理思想的,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它并没有像国内众多的理论书籍一样枯燥乏味,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关于书中的一些理论似乎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也许是作者有意的让我们自己从书中描述中自己总结吧,这对我们也是另外一个意义。《管理思想的演变》不愧为一本名书,读完此书后,我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将谈谈读过此书后我对管理的一些认知和个人看法。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显得肤浅,如有不妥之处,万望斧正。 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话题,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管理。但我觉得在我们研究管理的演变和发展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管理是什么;第二:管理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世界上最难定义的概念之一,不同的管理学派和不同的管理学者都给管理下过不同定义,目前有关管理的定义多达几百种,但这些并不重要,就像物理学和经济学一样我们并不需要一个有给他硬生生的定义,我们要弄清楚的是管理的本质和其基本职能以及其系统理论。而对于管理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雷恩在书中提到,在五六十年代,管理界就对管理是否达到了作为一门科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不少学者为使管理成为一门正宗的科学而努力。在科学管理时代和前期的社会人时代,管理应该是被当作科学的,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管理理性的原则和严谨的理论,在此后随着人的因素逐渐受关注,管理的硬性较为下降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人们对管理作为科学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管理的艺术性。而从现在管理学者的理论看来,他们既看到了管理的艺术的一面又看到了管理的科学性,菲德尔的权变理论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个人认为管理既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但其科学性要大于其艺术。作者的本来目的也是要介绍管理的,但他没有把管理的概念,职能等一些一般教科书上都会介绍的关于管理的知识再次搬出来。而是选择了关于管理思想的演变。这其实更能让读者去了解管理。因为,在了解了管理背后的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

某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某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浅议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实行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企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变, 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战略管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活动内容, 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品牌战略 由此,可以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 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 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一、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还仅仅是一个开头。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战 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关键看怎样去实现,这是重中之重,然而将 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有了战略目标之后,制 定一套完整的战略方案来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管理也逐步变成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企业战略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9

[2]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M].华夏出版社,2001:8 [3]范晔.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12 《企业战略管理初探》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过程战略风险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核心管理,其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规划。并发扬其内部能力将这种规划和决策变成现实,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和迅速变化的生存环境。企业为了生存和达到盈利的目的,必须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以及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自身的优势,获得长远发展。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传统战略管理理论 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是以环境因素为基础的。在这期间产生了三种设计学派: 1设计学派。设计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塞兹尼克的《经营中的领导能力》和1962年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两本书。但以1965年安德鲁斯等的《经营策略:内容和案例》为代表著作。核心内容就是SWOT模型,即使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相匹配。并将战略划分为4个要素: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2计划学派。1965年安索夫所著的《公司战略》是计划学派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计划学派指出,战略产生于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更加独立和系统的正式计划过程,由计划人员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并仅对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应详细具体并细分为目标、预算、程序等实施计划。

完整word版,2019企业战略报告(某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制作)

精心整理 2019年-9月 美星顺峰公司企业发展战略报告 第一部分 参照系统 1.1 企业现状:美星顺峰公司已经进入“二次创业”的发展阶段,谋求最佳的规模效益已成为公司当前主要的历史使命。 1.2 研究范围:战略。 1.3 社会参照 第二部分 历史经验 美星顺峰公司成立16要有: 2.1 机制:依据市场导向原则决策企业行为;而且敢不迷恋政府特权,也没有急功近利地追求多元 2.2就先人一步地形成了快速、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与高水准、多侧面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策略,取得了市场优势。在小有发展的今天,美星顺峰又适地提出了“卖方案”的先进营销理念,并因此而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忠诚。这是美星顺峰公司高速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2.3有效的资源整合。到今天为止,美星顺峰也还是一个小型企业。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它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但美星顺峰在“整合社会资源”这一有远见的理念指引下,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了技术合作网络;与合作伙伴形成双赢互惠的共生关系;

精心整理 2019年-9月 甚至从竞争对手那里寻求人才资源。这种有效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使美星顺峰赢得了自己足够的生存空间与“四两拨千斤”发展机会。 第三部分 发展远景 自2003年起算,未来三年内,公司将把经营规模的稳步扩张和组织的健康发展作为战略追求。为此,公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3.1从经营领域的角度说,公司的产品结构将以成功发展饮料灌装机械这个主营业务为依托, 3.2从经营规模的角度说佳规模效益”放在重要地位,的适度经营规模。 3.3从深化管理的角度说,达到提 4.1观:强大资本规模的跨国公司,凭借种类全、功能新、经营活、客户熟等市场优势与美星顺峰夺食争利。如何发扬自身优势,尽早从小企业群中脱颖而出,成了美星顺峰必须直面的严酷现实。 4.2乐观的战略思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市场——中资饮料企业的灌装机械设备需求——存在着明显的由“发展时间差”所造成的商机: 大批中资小型饮料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前仆后继地诞生,不断拓展着饮料灌装机械设备的市场底线;主要的大型中资饮料企业娃哈哈、汇源等,出于成本的考虑,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 摘要 管理思想的演进,是建立【管理】这门科学存在性发展的主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影响管理思维的变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组成工作不可以少的活动,管理理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形成的过程,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成就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关键字: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变 壹、緒論 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后来为许多人所研究和宣扬,其中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阐述的有厄威克和古利克。厄威克的着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即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貳、管理思想之演進 一、早期管理思想 (一)理论背景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 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 (二)早期管理理论学派 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 巴比奇、尤尔和迪潘更注重组织与方法问题,而欧文更关心工业化对人的影响。 卡内基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推动工业发展。 二、科学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

让历史照亮未来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 在读书之前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思想的演变?研究管理思想演变的意义何在?读完《管理思想的演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十分浅显,但确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完成。管理是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雷恩在开篇就提出,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产物。管理思想影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它。雷恩在“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四大章节中都着重介绍了当时经济、社会、政治上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我理解本书有莫大的帮助。 研究过去是为了指引未来。我们借鉴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的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工作搞好。对于历史上的管理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国外经济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消化,为我所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制度。 以上是我读书过程中大致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我具体学习情况的总结记录。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

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正如课本所介绍的,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雷恩介绍了近东、远东、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以及天主教会的管理实践,这些早期文明中最初的管理实践与尝试提供了许多关于组织与管理的远见卓识。例如,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都遵循“管理十人”的规则;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分工将生产力最优化的观点,中国的朝廷工厂也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在公共管理方面,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建立了全面的权力等级制度;天主教会在当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控制相当突出,其领袖们也认识到了使整个组织制度化的需要。 雷恩认为早期管理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或称清教主义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宗教支持。虽然韦伯的观点也面对质疑与挑战,但他的 思考与分析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教主义提倡珍惜时间、鼓励劳动分工 与专业化、提倡节俭、克制与个人奋斗。受严峻的清教主义的影响,人们努力工作,自我克制、自我监督,节俭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出剩余和利润,这些剩余的部分投入到新的事业,或改善原有的企业。信仰新教的父母在培养子女时会叫他们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具有更强烈的获取成就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经济的发展。泰罗的父母都是清教徒,这与他日后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不无关系。

2020年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之一;成本是资源的耗费,控制成本、降低资源的耗费,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及目标。经营战略中,这二体系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战略管理已经被提高到日益重要的地位。战略成本管理完善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体系,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相比传统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1、战略成本管理的涵义。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的目的。它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对战略成本管理内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将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分析和利用,帮助企业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从而达到有效地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目的。

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当企业管理伴随竞争环境的变化进入战略管理新阶段,传统的成本管理也应该向战略成本管理转变,将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广阔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战略管理服务。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通过对企业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1)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作为管理基础,它立足于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是为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实施的。所以,战略成本管理超过了一个会计期间的界限,分析了较长时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争取到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并随着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改变而改变。(2)外延性。战略成本管理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乃至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向后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通过正确分析和判断企业所处的环境,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3)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式。它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价值链分析,不仅注重产品生产阶段,同时也关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其他阶段;同时,它也将供应商、顾客方面的成本纳入管理视野,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力、才尽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管理。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1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使经济学家,企业家等群体对企业管理的问题日益感兴趣,科学的企业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而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一个目光卓远的企业家,必然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创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极其显要的,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人才力量的必需

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人才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当今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企业,都有强硬的文化品牌,这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优势。优秀的人才在选择应聘的公司时,除了要考虑薪资待遇问题,长远一些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潜力与企业的潜力。其中,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指自身的优势能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念相一致,个人的工作方式与习惯以及擅长的方面是否与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相合拍;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的这些考量恰好是他们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需要花费很大心力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的。有一个明确的文化目标与相应的体系,可以使外界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品牌已成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著名企业海尔,多年以来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吸引了众多的人才为企业效力。 2.激励企业员工的精神领袖 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在员工与企业长期的磨合中,必会受其文化的感染,逐渐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并遵循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员工的行为准则,提醒他们作为该企业的员工,要以身作则,设身处地地维护企业的名誉。同时,企业文化还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f217797969.html,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外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析. 《外国经济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4期.颜光华.林明. [2].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 《科技管理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2期.袁界平. [3].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 《企业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1期.陈传联. [4].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 《中国经贸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0期.陆生堂. [5].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商贸》.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9期.曹燕锋.杨存良. [6].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瓶颈及其突破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1期.谷立霞.孙文博.焦建素. [7].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述评及初步分析框架. 《技术经济》.2008年7期.项国鹏.王进领. [8].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导报》.2013年18期.李群奎. [9].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 《商场现代化》.2012年25期.张俊. [10]浅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道德缺失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管理世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6期.陈爱清.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战略分析战略定位 所谓企业战略,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它具有全局性——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要规定企业的总体行为;纲领性——规定着企业的目标、重点、措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纲要;长远性——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开拓未来的前景;竞争性——为谋求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同竞争对手争高低;应变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和拓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它应该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情况,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优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他一般应包括:发展方向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市场

竞争战略、人才管理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等等企业战略一般应随企业资源优势的变动而变动 没有战略的企业,其生命力是短暂的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一撅不振,导致破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企业已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中心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技能 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思想,对什么是战略、战略对企业有什么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战略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目标。但更多的企业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活动的频繁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也逐渐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对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如何制定战略以及怎样有效地执行战略等问题缺乏认识。很多中小企业把企业赢利当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但对挣哪方面的钱、挣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