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镀锌工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外镀锌工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外镀锌工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外镀锌工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外电镀锌工艺的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两年国内外镀锌工艺的研究状况。即通过研究电镀锌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电流密度、不同体系镀液、引入新材料、以及提高镀锌效率、检测产品耐腐蚀性等从而不断改善镀锌工艺。并对电镀锌工艺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镀锌;电流密度;体系镀液;高效镀锌;镀锌钢板

1引言

电镀锌也叫冷镀锌,是利用电解设备将工件经过除油、酸洗后放入成分为锌盐的溶液中,并连接电解设备的负极;在工件的对面放置锌板连接在电解设备的正极,接通电源,利用电流从正极向负极的定向移动,就会在工件上沉积一层锌。利用的是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与其他金属相比,锌是相对便宜而又易镀覆的一种金属,属低值防蚀电镀层,被广泛用于保护钢铁件,特别是防止大气腐蚀,并用于装饰【1】。因此,镀锌工艺一直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的镀锌工艺进行了总结分析。

2 电镀锌工艺研究

近年来镀锌工艺主要从电镀的条件对镀锌耐蚀性的影响和环境友好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即从通过研究电流密度、不同体系镀液、引入新材料、高效镀锌、以及产品耐腐蚀性等手段不断改进镀锌工艺。

2.1 电流密度对镀锌品质的影响

电流密度对镀锌产品的外观和耐蚀都有重要的影响。范永哲【2】等人通过塔菲尔曲线的测量,研究了高密度电流(300 A/dm2)下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采用高电流密度进行电镀,其电镀层的腐蚀电位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 0.845 V) 腐蚀速率降低,耐蚀性增强。

2.2不同体系镀液对镀锌品质的影响

除电流之外,体系镀液是影响镀锌品质好坏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体系不但要考虑浓度的配比,还要考虑适量的温度,pH值的大小等等。目前,国内按电镀溶液分类,可分为四大类【3】:氰化物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硫酸盐镀锌。

2.2.1 氰化物镀锌

由于(CN)属剧毒,所以环境保护对电镀锌中使用氰化物提出了严格限制,不断促进减少氰化物和取代氰化物电镀锌镀液体系的发展,要求使用低氰(微氰)电镀液。采用此工艺电镀后,产品质量好,特别是彩镀,经钝化后色彩保持好。针对CN的剧毒性的严重缺点,刘晓星等【4】研究了以电镀理论为依据,对现有几种常用配位剂和添加剂进行筛选和分析,探讨将氰化物镀锌工艺向无氰化转化的方法。验证了转化效果,对镀液的均镀能力、深镀能力、镀层耐蚀性等进行了测试。转化液的均镀能力与氰化物镀锌的相比提高了9%;深镀能力与氰化物镀锌的相当;平均电流效率较氰化物镀锌提高了8%,接近于碱性锌酸盐镀锌。转化镀液稳定

性较好,镀层镜面光亮细致,镀层结合力好,镀层耐蚀能力符合国家标准。通过研究得到了无氰转化方法得比较理想的状态,具有成本低、安全、污染少等特点,达到了电镀清洁生产的要求,可在生产中应用。

2.2.2 锌酸盐镀锌

此工艺是由氰化物镀锌演化而来的。目前国内形成两大派系,分别为:a) 武汉材保所的“DPE”系列;b) 广电所的“DE”系列。两者都属于碱性添加剂的锌酸盐镀锌,PH值为12.5~13。采用此工艺,镀层晶格结构为柱状,耐腐蚀性好,适合彩色镀锌。注意:产品出槽后—>水洗—>出光(硝酸+盐酸) —>水洗—>钝化—>水洗—>水洗—>烫干—>烘干—>老化处理(烘箱内80~90℃。袁诗璞【5】分析了锌酸盐镀锌彩钝层所出现的类似于铵盐镀锌彩钝层的变色现象。其直接原因是钝化层中夹杂的有机物造成存放期间六价铬盐转化为紫色的三价铬盐。锌酸盐镀锌彩钝层的变色受添加剂种类及其在镀液中的含量,工艺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镀后出光及钝化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将工件置于压力锅中蒸煮,可提前判定是否会变色。

奚兵【6】分析了镀前处理、镀液成分、杂质、操作条件对锌酸盐镀锌质量的影响得出锌酸盐镀锌可获得结晶细致、光亮度好的镀层,关键是前处理,除油尤其重要,必须确保工件基体表面无油污、锈迹或挂灰,即直至整个工件表面亲水,无水珠而全润湿。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质量良好的锌镀层;镀液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需精确控制,并加强镀液维护管理,可得到相当于氰化镀锌质量的镀层。锌酸盐镀锌工艺可以获得不亚于氰化物镀锌质量的镀层。

2.2.3 氯化物镀锌

此工艺在电镀行业应用比较广泛,所占比例高达40%。钝化后(兰白)可以锌代铬(与镀铬相媲美),特别是在外加水溶性清漆后,外行人是很难辩认出是镀锌还是镀铬的。此工艺适合于白色钝化(兰白,银白)。袁诗璞【7】研究了氯化物镀锌液中硝酸根、铬酸根等阴离子,以及油污、光亮剂分解产物、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杂质的影响和去除方法。提出了减少有机杂质积累的若干措施,如坚持添加剂少加勤加的原则,控制好溶液组分(尤其是氯化钾和硼酸)和液温、pH等工艺条件,采用增溶性好的载体,以及研发新型光亮剂。

2.2.4硫酸盐镀锌

此工艺适合于连续镀(线材、带材、简单、粗大型零、部件),成本低廉。王瑞祥【8】在前人的基础上比较了 2 种铁丝硫酸锌镀锌体系──硼酸体系和硫酸铝体系。得到了一种环保、低成本的工艺,其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如下:七水合硫酸锌 350 ~ 450 g/L,十八水合硫酸铝 30 ~ 40 g/L,光亮剂4 ~ 6 mL/L,pH 3.0 ~ 3.5,波美度26 ~ 32°Bé,允许温度为室温至40℃。万仁荣【9】等在高碳钢丝的高速硫酸盐镀锌电镀槽液中,采用硫锌-75作添加剂 ,以提高电流密度上限、电流效率和镀层质量。SEM、X射线衍射的试验结果表明:镀层结晶细腻 ,晶面取向优化 ,镀层柔软 ,富有延展性。生产实践表明:镀锌钢丝在拉拔过程中的锌层损耗、模具损耗和生产成本降低 ,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图 1为镀锌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试验条件:pH =2.5, Jc = 20 A/cm2,室温 ,镀层厚度 20μm,基底材料为铜 )。由图 1可清楚地看出 , 1号溶液所得镀层的晶粒是由许多取向一致的薄片累叠而成 ,晶粒粗大 ,粒度达 15μm,晶形发育完整。2号溶液中所得镀层是由略呈圆柱形的块状晶体组成 ,晶粒细小,粒度约为 1~3μm,晶粒的粒度分布范围也较宽。试验现象清楚地反映了添加剂的作用。

图 1 镀层的SEM照片

2.3引入新材料对镀锌工艺的影响

所谓新材料镀锌,就是指伴随材料发的展出现的一些新材料的镀锌方法。比如各种合金、纳米结构的锌。曹莹等人【10-11】提出在硫酸盐电镀锌镀液中添加硫酸钻可使锌镀层的晶粒细化,达到80 nm左右,成为纳米晶镀层,该镀层的耐蚀性明显优于普通锌镀层。

Kh.Sabei等人【12】研究了在含有聚丙烯酞胺和硫脉添加剂的镀锌液中,脉冲峰值电流(J p) 对锌沉积层晶粒尺寸、表面与剂面形貌、显微硬度及锌的择优取向的影响。由图2可见 ,J p 增加 ,沉积层表面形貌发生显著地变化,且晶粒尺寸变小,在J p为2 A/cm2时,锌晶粒尺寸为56nm。在J p为0.4 A/cm2时,锌的择优取向为(112),而当J p为0.8 A/cm2、1.2 A/cm2 、1.6 A/cm2时,其择优取向变为棱锥的(110),当J p达2 A/cm2时,锌的择优取向又由棱锥的(110)变为随机得(101)。纳米晶锌镀层的硬度几乎是多晶纯锌镀层(0.29 Gpa)的8倍, J p为1.6 A/cm2时时其硬度达到最大值为2.3Gpa ,而当J p增大到2 A/cm2时,硬度又减小到1.5Gpa。纳米晶锌镀层硬度的这种变化规律与添加剂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择优晶面由(110)变为(101)相关。

图2 脉冲峰值电流对锌沉积层晶粒尺寸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合金方面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配置钝化液。蒋彤雅等【13】采用了新的钝化液配方及相应的工艺对锌-镍合金进行钝化处理。如下所示:

氧化锌 6~ 15 g/ L

氢氧化钠 100~ 150 g / L

硫酸镍 36~ 60 g / L

三乙醇胺 2~ 4 mL/ L

柠檬酸 8~ 12 g / L

酒石酸钾钠 25~ 35 g / L

添加剂SL-A 15~ 20 mL/ L

添加剂SL-B 1~ 3 mL/ L

添加剂SL-C 1~ 5 mL/ L

15~ 30 ℃

J k 1~ 3 A / dm2

得到了锌-镍合金镀液的维护方法,性能测试显示产品具有镀层结晶细致、均匀,耐蚀能力

明显得到了提高。张蕾等【14】对钕铁硼磁材因其特殊的疏松和多孔结构,导致抗蚀性能差,表面镀覆又会引起磁性能降低。为提高其耐蚀性,降低磁损失,采用新型工艺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前处理工艺、电镀Zn - N合金和后处理工艺。性能测试表明:该工艺极大地提高了钕铁硼表面处理后的耐蚀能力,同时又降低了磁损失。

2.4高效镀锌

2.4.1 技术研究

为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镀锌工业的高效生产也成了国内外热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高速电镀锌这个概念,顾名思义高速电镀锌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工业应用广泛。顾训雷等【15】对国内外高速电镀锌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高速电镀锌的电流密度已经能够达到200A /dm2,电镀线速度达到 200m/min,极间距降到 12~16 mm,槽压在 8~12 V左右。采用高镀液流速可以减小扩散层有效厚度,提高阴极电流密度,同时又能保证阴极电流效率【16-19】。高速电镀锌镀液大多采用硫酸盐镀液 ,镀液组成简单、性能稳定、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适合线材、带材电镀。按照阴阳极的放置以及镀液的流动方式,高速电镀锌可以分为平行液流法,喷流法和重力法。

平行液流法是指阴阳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电解液从阴阳极之间的狭逢中高速通过而进行电镀,电解液流动的方向平行于阴极元件 ,要求阴阳极间距很小而且均等,一般只适合于形状简单工件及平板件。在平行液流法中,镀液高速流动 ,阳极不动,阴极被高速牵动。喷流法是将电解液通过喷嘴连续喷流到阴极表面进行电镀,特点是在局部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用于选择性电镀即小面积局部电镀最为有效。重力法电镀是垂直式电镀工艺的一种,电镀时镀槽中不充满镀液,镀液仅存在于阳极和带钢之间,镀液的流动靠自身的重力来加速。重力法应用最为广泛。近10多年来,世界 (尤其是欧美 )新建的连续电镀锌机组大多采用奥地利鲁特纳公司立式槽重力法电镀工艺 ,该工艺与世界上卧式槽工艺 (如 NSC 2 LCC 2H法 , KSC 2QCO 2H法 ,NKK法 )及径向槽工艺 (如美联钢 CAROSEL法 )比较 ,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

(1)带钢与阳极之间间距小,大大节省电能;

(2)新型阳极(钛基+IrO2 )的使用,提高了阳极使用寿命,避免了其他铅合金阳极在使用过程中对镀液造成的铅污染,同时由于不再需要往镀液中加SrCO3 ,镀液清洁度大为提高,为提高镀层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省去了更换阳极的操作,节省劳动力,改善工作环境;

(3)镀槽在带钢宽度变化和电镀方式(单面、双面 )更换时有很高的灵活性,且不需停机 ,基本不需过渡卷;

(4)镀液幕宽度和带钢宽度保持一致,不存在边部增厚效应,不需要其他形式镀槽所必需的边缘罩装置;

(5)导电辊不与电镀液接触,导电辊表面的金属沉积(黏 Zn、 Ni等 )明显减少,带钢表面由此引起的缺陷,如辊印、压痕等将明显减少,导电辊的更换周期大大延长。

并通过工艺参数、加入添加剂、清除枝晶、减少基材表面粗糙度等措施保证镀层质量。

2.4.2 机械化生产

要实现大量生产是离不开机械化的。宋建芝【21】研究了国内自主设计制造的连续电镀锌机组的完整工艺组成和电镀锌工艺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镀后处理的方法, 给出了电镀锌机组各系统或参数的选择规律或计算办法,并优化设计了一条8万t/ a 电镀锌机组, 投人工业生产后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

2.5 产品耐腐蚀性研究

产品耐腐蚀性研究是镀锌工业的关键检测手段。近年来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镀锌工艺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张吉阜等【22】采用SEM、EDXS、XPS及电化学测试方法对镁合金表面镀锌电沉积过程中的界面反应及镀层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前处理方法后,镁合金表面膜的成分由Mg(OH)2/Mg(OH)HCO3转变为MgF2+Zn ,有效地抑制了镁在电镀液中的腐蚀,促进了锌在电极表面的形核与生长,获得的锌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优良.采用计时电流法对锌镀层电结晶的研究发现: 低过电位下电极表面经历了两次形核过程, 镀层沉积物颗粒显得致密,而高过电位下电极表面只经历了一次形核过程,镀层沉积物颗粒变得松散.

3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由上文可以知道电镀锌是一个不断摸索发展的工艺技术。主要根据要求来改进和创造相应的产品。不难得出环保和耐蚀性是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 Po sco 钢铁公司开发成功一种590MPa( 85ksi) 高强度电镀锌钢板, 用作汽车车身外皮,效益颇高。这种电镀锌钢板能耐高达60 g/ mm2的负载,这比传统340 MPa级汽车外皮用钢板要高70%之多, 而且减薄了使用厚度并提高了抗压痕性能。由板材冲压制造汽车车身外皮,钢板的成形性和表面质量都大为提高,由于钢板厚度由0. 7 mm 减薄到了0.55 mm 而使其重量减轻了大约20%。【23】张澍【24】采用了在电泳涂层与中涂涂层之间增加抗石击涂层的新工艺。试验表明,新工艺有效提高了热镀锌钢板涂层的抗石击性能。由此,可知时下研究最主要的可能就是高强度电镀锌钢板这类产品的继续研发。简单归结如下:

(1)未来环保和耐蚀性的要求, Zn-2Fe和 Zn-2Ni合金将有可能成为电镀锌钢板的主流电镀【25-26】,需要进一步研究适合高速电镀锌基合金的设备和工艺。

(2)添加剂对镀层质量影响较大,但适合高速电镀锌的有机添加剂种类较少 ,应该加强研制和开发。

( 3)将新技术引入到电镀工艺中,如在电镀层上进行真空电子束和离子束蒸发【27】,在电镀过程中采用激光技术或交变磁场等外加手段【28】,以改善镀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训雷单玉桥刘常升等.高速电镀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材料保护 2009 (1) 第42卷第1

期.44-46.

[2] 范永哲周红马瑞娜李贺坤.高电流密度电镀锌对钢板耐蚀性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技术2010 年

7月,第 39 卷第 14 期.

[3] 刘文君电镀锌和硅酸盐钝化工艺研究[M]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9月.

[4] LIU Xiaosxing , WANG Keshe , LI Fengshai Study of Conversion from Cyanide Zinc Plating Process to

Cyanide sFree Process[J] Sep.2008 Electroplating & Pollution Control V ol . 28 No. 5.

[5] 袁诗璞锌酸盐镀锌彩钝层的变色故障[J] 电镀与涂饰 2010年 01期 .

[6] 奚兵影响锌酸盐镀锌质量的原因浅析[J] 电镀与涂饰 2009年10 月,第二十八卷第10期.

[7] 袁诗璞氯化物镀锌液中的阴离子杂质与有机杂质[J] 电镀与涂饰 2010年 08期

[8] 王瑞祥基于硫酸锌/硫酸铝体系的铁丝连续光亮镀[J]锌电镀与涂饰 2010年第29卷第9期.

[9] 万仁荣; 陈永言高速硫酸盐镀锌工艺及镀层性能[J] 材料保护 2007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10] 曹莹 ,丁桂甫,杨春生电镀锌的纳米改性研究[J] 电镀与环保 2003,23(2);18-19.

[11] 安茂忠电镀锌及锌合金发展现状[J] 电镀与涂饰2003年12 月第22卷第6期.

[12] Sachet C,Ganne F,Joiret S.EIS investigation of zinc dissolution in aerated sulphate medium-Part Ⅱ;zinc

coatings[J].Electtrochimica Acta,2002,47;3409-3422.

[13] 蒋彤雅,吴菊珍电镀耐蚀性锌-镍合金工艺的研究[J] 电镀与环保2010年3月第30 卷第2 期.

[14 ] 张蕾,景璀钕铁硼永磁材料电镀锌镍合金工艺[J] 电子工艺技术2009年 7月第 30卷第 4期。

[15] 吴志良 ,任玉苓 ,武刚.高速电镀锌工艺实验及其镀层性能[J].宝钢技术, 2001(1) : 27~30 .

[16] 王殿龙 ,戴长松. 薄金属带材连续高速电镀异型阳极[ J ].材料工程 , 2006 (增刊 1) : 59~60 .

[17] 王远 ,安成强 ,郝建军.高速电镀锌研究现状 [J].广西轻工业 , 2007 (9) : 36~37 .

[18]L indsay J H. Electr o 2galvanized aut omotive sheet ste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 J ]. 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2ing, 1992, 81 (8) : 30~31 .

[19] 宣梅灿 ,张崇长 ,倪人杰.宝钢 1 550 mm冷轧生产线新技术介绍[J].宝钢技术,1999(4) : 36~42 .

[20] 宋建芝连续电镀锌机组的工艺设计与生产[J]. 轧钢 2010 年 6 月第 2 7 卷第三期;

[21] 张吉阜, 张伟, 杜克勤, 严川伟, 王福会镁合金表面预处理对电沉积锌镀层界面形成与镀层生长

的影响[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0年 7月第 22卷第 4期.

[22] Adv anced M aterials & Processes ? , 2009, 167( 10) : 7

[24] 张澍提高热镀锌钢板涂层抗石击性能的工艺研究[J] 生产现场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0年第5期

[25] 孟惠民,吴继勋,刘群先等.高速电镀锌-镍合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6, 18 (5) : 473~476 .

[26] 黄敬东 ,吴俊 ,王银平.碱性锌镍合金电镀评述[J].电镀与精饰, 2003,25(2) : 5~7 .

[27] 陈宝清 ,董闯 ,黄龙.真空离子镀替代电镀势在必行[ J ].电镀与环保,2006, 26 (1) : 35 .

[28] 张胜涛.电镀工程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6:33~34 .

2015年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徐志磊尚林盛 [摘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外先进制造业进行对比,提出了发展的总趋势和发展对策。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将失去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为国家财政提供1/3的收入,吸纳就业人员8000余万人。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我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1998年美国的近1/3、日本的1/2,与德国的相近。纺织品及服装、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在一些行业中,制造业已经拥有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2001年世界500强中,我国企业仅有11家,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业。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航空制造技术第二产业产值只占到5%的世界份额,远远没有达到当年英美两国的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我国目前只在IT产业和制造方面有些优势,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手里。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链的概念,是一个标志,不同的产业壁垒不一样,美国有世界工厂,例如飞机、尖端军工产品、高技术通讯设备,日本有众多的世界工厂。 我国的制造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外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组装比重大。 总体上看,我国的装备制造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核心技术和产品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低,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1999年统计),劳动生产率为3.36万元/人?年。从上海汽车工业分析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100%,人工对工业增加值贡献为。技术进步的贡献,西方国家为80%,我国汽车工业为27.5%。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研究与发展现状

开题报告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是使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大坍落度,控制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工作性;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既改善了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料,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健康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最早在美国提出。1990年5月在美国马里,由美国国家标准与工艺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主办的讨论会上,将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主要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力学性能好,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条件下使用寿命长等。 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国际上广泛认识到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强度等特性,用其替代传统的混凝土以及建造在严酷环境中的特殊结构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先进性,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各国的很大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已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跨世纪的新材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和开发,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便于施工,节约能源,己被各国普遍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从1996年开始,我国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先后2次设立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创新研究,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承担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及“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216842840.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对光缆可用性的探讨;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说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1 光纤 符合ITU-T G.652.A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 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G.653光纤虽然可以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反而变成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为了取得更大的中继距离和通信容量,采用了增大传输光功率和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此时,传输容量已经相当大的G.652普通单模光纤显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现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纤的PMD通过改善光纤的圆整度和/或采用“旋转”光纤的方法得到了改

善,符合ITU-T G.652.B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km1/2,这意味着STM-64系统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大约400km。G.652.B光纤的工作波长还可延伸到1600nm区。G.652.A和G.652.B光纤习惯统称为G.652光纤。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调制、互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光孤子传输等。为了增大系统的中继距离而提高发送光功率,当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密度超过光纤的阈值时则会表现出非线性效应,从而限制系统容量和中继距离的进一步增大。通过色散和光纤有效芯面积对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研究,国际上开发出满足ITU-T G.655规定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利用低色散对四波混频的抑制作用,使波分复用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得以应用,并且使光纤有可能在第四传输窗口1600nm区(1565nm-1620nm)工作。目前,G.655光纤还在发展完善,已有TrueWave、LEAF、大保实、TeraLight、PureGuide、MetroCor等品牌问世,它们都力图通过对光纤结构和性能的细微调整,达到与传输设备的最佳组合,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在一根光纤上开放更多的波分复用信道,国外开发出一种称为“全波光纤”的单模光纤,它属于ITU-T 652.C规定的低水吸收峰单模光纤。在二氧化硅系光纤的谱损曲线上,在第二传输窗口1310nm区(1280nm-1325nm)和第三传输窗口1550nm区(1380nm-1565nm)之间的1383nm波长附近,通常有一个水吸收峰。通过新的工艺技术突破,全波光纤消除了这个水吸收峰,与普通单模光纤相比,在水峰处的衰减降低了2/3,使有用波长范围增加了100nm,即打开了第五个传输窗口1400nm区(即1350nm-1450nm区),使原来分离的两个传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土 木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 I ~ 目录 摘要………………………………………………………………………………………... I 目录……………………………………………………………………………………….?

第一章引 言 ..................................................................... ................................................. 1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 状 ..................................................................... .. (1) 1.1 背 景 ..................................................................... (1)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方 向 ..................................................................... ........................ 2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 析 ..................................................................... .. (2)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 念 ..................................................................... (2)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 能 ..................................................................... (3) 2.3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 题 .......................................................... 3 3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国内外聚乙烯的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聚乙烯的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现状及趋势-3 近年来,国内石化企业逐渐加深了对专用料生产开发工作落后于国外同行的认识,各大型石化企业都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在自己企业已有装置上的技术革新工作,试图改善目前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利用技术革新手段发挥生产装置在某些或某一个方面的领先优势,以此来开拓市场、求得生存,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三国内聚乙烯市场的特点 1. 市场容量大,发展快,自给率低随着国内塑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PE 近年来,国内石化企业逐渐加深了对专用料生产开发工作落后于国外同行的认识,各大型石化企业都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在自己企业已有装置上的技术革新工作,试图改善目前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利用技术革新手段发挥生产装置在某些或某一个方面的领先优势,以此来开拓市场、求得生存,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三国内聚乙烯市场的特点 1. 市场容量大,发展快,自给率低 随着国内塑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PE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相对巨大的市场容量,我国PE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自给率一直仅在50%左右,只好进口大量国外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 2. 薄膜制品为PE最大的消费市场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PE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薄膜制品这一领域,尤其是包装薄膜。PE的另外两个应用领域为注塑制品和中空制品。 3. 加工制品将逐渐向中高档方向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产品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己成为一种趋势。一些高档产品(如燃气管材、缠绕膜、大型中空制品等)的产量正在逐渐提高;而一些中低档产品,如编织袋、普通包装薄膜等,也正在调整其产品结构,以逐渐缩小其低档制品的生产比例,增加其中档制品的生产比例。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掌握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正确进行精益制造; ●了解管理型和改善型企业的区别。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一、野蛮制造 如图1所示,世界制造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野蛮制造、标准化制造、精益制造。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一项管理方式。 图1 生产制造的三大趋势 从无到有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制造都是从野蛮制造开始的。 野蛮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如同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徒弟吸收知识多少完全依靠自身模仿能力的强弱,再加上师父在教徒弟时还喜欢留一手,让经验传承非常不完整。 经验管理建立在人为基础上,是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如果任其发展,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将野蛮制造向标准化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化制造 1.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标准化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规范化管理(模式化管理),也被称为克隆机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模式。 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制造业的规范管理有四项工作要做: 员工职业化 中国企业员工的总体现状是素质偏低,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员工是没有作为的,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打造职业化的员工。 工作标准化 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做到最后所使用的时间、做出产品的质量都应该是一样的。 流程再造流程 在企业中,再造流程需要精简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因为流程太长会导致信息传达受阻。比如,正常流程下做一个产品需要4天,客户要求在1天之内完成,就需要企业再造流程来适应客户的需要,如四个部门压缩成一个机构。 组织重组 组织重组是规范化管理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模式的力量 一家企业做到员工职业化、工作标准化、再造流程、组织重组以后,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收购其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制造必不可少。在进行收购之前,企业要创立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在收购的同时做到统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部都在美国,但能在全世界的连锁店保持着同样的品位和服务,依靠的就是模式的力量。 要点提示 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 ①第一阶段:野蛮制造; ②第二阶段:标准化制造; ③第三阶段:精益制造。 三、精益制造 标准化制造的企业只能保本经营,制造业的目标是赚钱,所以要进行精益制造。找到标准之后,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拿出来做就叫精益。 1.精益制造的前提 精益制造的前提是规范化管理。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目录 引言 (1)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1) 1.1 背景 (1)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2)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2)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3) 2.3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3) 3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4) 3.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4) 3.2 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6) 3.3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7) 4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8) 4.1 高耐久性能 (8) 4.2 高工作性能 (8) 4.3 其它 (8) 5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9) 5.1 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9) 5.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9) 5.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10) 6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10) 结论 (11) 致词 (12) 参考文献 (13)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 状况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特约作者石公 摘要介绍了聚乙烯的供需状况及技术发展特点,对世界聚乙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同时指出,由于我国聚乙烯产品品种单一,且专用料品种偏少,限制了市场占有率。因此,国内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努力提 高产品质量,提高聚乙烯的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聚乙烯产品技术市场预测 1前言 聚乙烯(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性能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生活中,在塑料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2年,全球聚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7530kt/a,产量为54580kt,消费量为53150kt。除非洲、亚洲、大洋洲、中南美和西欧有缺口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是产能大于需求。 从消费结构来看,低密度聚乙烯的主要用途仍将集中在膜、片制品和注塑制品;而在高密度聚乙烯的消费结构中,吹塑制品、注塑和膜片制品仍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聚乙烯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1995年,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为1400kt,产量为1350kt;到2002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650kt/a,产量达到3552kt,分别增长了161%和163%。从国内聚乙烯使用状况来看,薄膜、中空容器、电线电缆、涂层料是目前聚乙烯最主要的用途。 2世界聚丙烯工业发展状况 世界聚乙烯供需状况 上世纪90年代,世界聚乙烯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产能平均增幅达到了6%。特别是亚洲和中东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为聚乙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后来的世界经济低迷,降低了对石化工业的投资热情。在此情况下,亚洲和中东一些乙烯项目被迫下马和推迟。预计到2007年,世界聚乙烯能力增幅为%,低于需求%的增幅。因此,未来世界聚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将会不断提高。 1997~2012年世界PE供需状况见表1。 表1 1997~2012年世界PE供需状况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面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挑战前所 未有。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建言献策。 从生产手段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 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研发设计技 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缩短了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极大地降低 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已经超过百 万台。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为高效,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已经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采用。 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生态环境与生产制 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 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 成为制造业的共识。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怡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空调市场中,节能变频空调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8.5%,同比上涨37%,显示出消费者对节能型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同时,服务化也已经成为引 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 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 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 势的新途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 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企业业务“大 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 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通过不断合并业务单元、削减边缘业务等方法来实现企 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模式,最小的自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78166

高性能混凝土地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要: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地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地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地国内外地研究与发展现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地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定义;耐久性;存在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是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地一种全新概念地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年以上地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地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地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地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地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地发展方向.高性能混凝土产生地背景传统地混凝土虽然已有近年地历史,也经历了几次大地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地严峻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地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地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地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地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年美国国家材料咨询局地一份政府报告指出:在美国当时地.万座桥梁中,大约有.万座处于不同程度地破坏状态,有地使用期不到年,而且受损地桥梁每年还增加.万座.年在提交美国国会地报告“国家公路和桥梁现状”中指出,为修复或更换现存有缺陷桥梁地费用需投资亿美元;如拖延修复进程,费用将增至亿美元.美国现存地全部混凝土工程地价值约万亿美元,每年用于维修地费用高达亿美元.在加拿大,为修复劣化损坏地全部基础设施工程估计要耗费亿美元.在英国,调查统计了个工程劣化破坏实例,其中碳化锈蚀占%,环境氯盐锈蚀占%,内部氯盐锈蚀占%,混凝土冻蚀%,混凝土磨蚀%,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破坏%,硫酸盐化学腐蚀%,其他各种不常发生地腐蚀破坏%.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建设部于世纪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地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地建筑物使用寿命仅~年,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使用及维护条件较好,一般可维持年.相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处于露天环境下地桥梁耐久性与病害状况更为严重.据年全国公路普查,到年底我国已有各式公路桥梁座,公路危桥座,每年实际需要维修费用亿元,而实际到位仅亿元.港口、码头、闸门等工程因处于海洋环境,氯离子侵蚀引发钢筋锈蚀,导致构件开裂、腐蚀情况最为严重.年交通部四航局等单位对华南地区座码头调查地结果,有%以上均发生严重或较严重地钢筋锈蚀破坏,出现破坏地时间有地距建成仅—年.()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地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地使用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传统混凝土地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水泥,大概需要.以上地洁净水,砂、以上地石子;每生产硅酸盐水泥约需.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而大气中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地原因之一.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昆凝土所消耗地能源和造成地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地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地砂石.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地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因此,未来地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地再生利用,未来地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地,尤其是耐久地.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地.高性能混凝土地定义与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地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地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聚乙烯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聚乙烯工业发展现状及 展望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作者联系方式:地址:杭州市西湖大道193号定安名都三层 E-mail: 中国聚乙烯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南华期货史明珠 一、聚乙烯市场分析 聚乙烯(PE)是中国通用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主要用来制造薄膜、电线电缆、注塑、涂层、纤维、管材等。随着业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 目前,中国的聚乙烯生产能力已具备相当规模,在国内前20家聚乙烯生产商中,产量超过20万吨的有13家,最大的生产企业是茂名石化、赛科、兰州石化、燕山、吉化等,产量前10位的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81%。尽管如此,国内的产量仍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仍有40%以上需要进口,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进口国。2007年中国聚乙烯产能占全世界的11%,需求则占全世界的20%。 2002-2007年,中国乙烯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带动了聚乙烯工业始终处于上升态势,生产能力从万吨/年增长至710万吨/年,年均增长率%;产量从万吨增至万吨,年均增长率达%。近三年来,国内新增了上海赛科、扬子巴斯夫、中海壳牌三家聚乙烯供应商,同时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大量新增了聚乙烯装置。2008年1-7月,PE 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万吨。 中国聚乙烯供需状况 近10年中国聚乙烯需求也较快增长,2007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162万吨,其中进口万吨,国内自给率为%。2002至2007年间,中国聚乙烯增速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但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不会改变,仍需大量进口。中国主要的进口来源是韩国、新加坡、沙特、台湾、日本、美国等地,2007年来自中东的进口量达到了130万吨以上,约占国内进口量的%。 全球的产能也一直在增加,而且产能的增速大于需求的增加速,导致产能过剩、开工率下降。2007年全球产能约为6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世界聚乙烯的总产能将达到约8800万吨。 二、聚乙烯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状况 聚乙烯作为化工产业,有着较长的产业链:原油-石脑油-乙烯-聚乙烯-塑料制品,影响价格的因素从原油到塑料制品,纷繁复杂。既要考虑到原油价格波动对聚乙烯成本的影响,又要考虑到下游制品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供需状况。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根本,但市场对终端产品价格的承受能力是上下游成本顺利传导的关键。 上游乙烯工业发展情况:国内供不应求全球逐步过剩 近年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对乙烯产生了很大的需求。2007年我国乙烯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050万吨,比上年增长11%以上。预计,2010年我国乙烯当量需求量为2500万~2600万吨,供需缺口将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自给率将提高到%~56%,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不会改变。我国的乙烯产量与需求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装置布局分散,规模小;原料不优、不足的困难。 但全球来看,2009-2010年随着中东和亚洲新增乙烯产能的投产,全球乙烯产能增速将超过需求增速。乙烯产能利用率将从2006年的92%降至87%~88%,这标志着下一个利润低谷期的到来。全球乙烯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重心继续向具有廉价原料优势的中东和消费中心亚洲地区转移。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