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政治生活》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

1、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

治是为经济服务的。

2、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

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

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

统一: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的含义——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

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应展开把握)

政治义务(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

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统一,不可分,是相对应存在的,有权必有义,不能只有其一)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选举)(3)等额选举;(4)差额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

面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是由以下条件: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各自优点:

直接选举——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

合的方式。

2、民主决策:

意义——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

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失误的

热情和细腻想你,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方式——(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村民委员会

和居民委员会(它们都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或机构)(不是政府机构)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w.w 4、民主监督:(坚持实事求事原则,必须依法)

(1)民主监督的方式: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

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2)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意义):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肋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

A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B 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C 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

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

然环境保护等)

(3)政府的作用:便民的政府(管理与服务)

①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案例:户口登记,开办商店要到工商部门领执照等。

②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发行货币,政府开办学校,政府开办电信、电视、

气象等公共设施。政府的服务使我们享受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了解具体政府部门及其职能:可以使我们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

的行为,这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④评价具体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2、政府责任:对人民负责

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决定决定体现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工作的宗旨与原则

反映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

(1)依法行政——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2)依法行政的根本或实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4)原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5)意义: A 有利于保障、、权利和自由 B 有利于加强、、建设,增强、、权威

C 防止,,

D 带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P44

(6)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P44

①加强立法,, 提高,, ;②建立,, ;③加强,, 提高,, ;④深化,, 改革,,

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2)如何监督?

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督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3)监督有什么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阳光工程),一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

一是保障人民的权益。

***** 开放红头文件,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

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

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这一制度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基本政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宪法与法律的修改是它来完成)。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监督和被监督

全国人大

领导和被领导其它国家机关(一府二院)

它们都受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间接行使权力,(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民代表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审议、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对政府机关工作可

质问并要求答复)

义务: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

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

家国家元首(我们叫主席)

立法机关(全国人大)

行政机关(称政府——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政

行政机关(称政府——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

4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指在民

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7、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或领导。(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 人民政协的职能(或者说作用):(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

多党合作——不能说——共同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原因:

(1)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保证保证

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体现体现——

基本方式

4、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马列毛邓三科)

5、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作用):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也有利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w.w.w.k.s.5.u.c.o.m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的含义、意义。(2)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民族团结的含义、意义。(3)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意义

(4)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

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宗教信仰自由的准确内涵。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涵。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内涵。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涵。

(6)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2)三种重要类型的主权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

(3)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4)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内涵。

(5)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

争端。

(6)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组织。

(7)国际组织的不同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8)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

国家矛盾。

(9)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

际合作与发展。

(10)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各项原则。

(11)联合国发挥的积极作用。

(12)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含义及内容。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4)国家合作与摩擦的原因。

(5)如何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

安全,干涉别国内政,这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6)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3)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因为二战后,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4)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不安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边界、

领土争端。

(5)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

定、局部动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

(8)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

北发展不平衡;根源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9)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0)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个保障" 。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

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3)如何认识世界各种力量:美国极力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德国努力挤身政

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4)21 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外交政策的含义。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及其含义。

(6)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具体内容。

(7)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大、党、政协——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

人大——分:全国人大(最高权力机关)与地方人大。

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政体)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有 2 个: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主观题必背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其它因素(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注意曲线图题)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若某商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之一)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 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重要因素:物价变动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 4、促进消费水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2)保进就来,增加居民收入。 (3)建立健全社全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4)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背历史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然而高中共有9科,从平日的自习时间里也很难再挤出时间背历史了。其实若能把平日的一些琐碎时间利用起来,便不用占用自习课的时间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2、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建立: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中央)①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②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

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②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 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①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②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③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④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 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3、意义: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代】二府中书门下行政机构枢密院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朝】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 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 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 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创新。 (3)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 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 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 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 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 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 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精心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一、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意义是什么?★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1)) (2)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四、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 1.调节生产。(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减 2. 3. ;反 来收入可能性就会加大;反则反。③社会总体消费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下降;反则反。⑤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影响人们消费。 六、恩格尔系数

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关系: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七、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是什么?★ 1. 2. 3. 4. 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 九、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⑤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1 2 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作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支配地位。 十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4.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初步形成到最终形成。西安事变到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 (2)性质:由国共合作为基础并领导的全民族的抗日合作组织。 2、 ___正面战场的抗战 (1)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2)结果: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未能阻止又是敌人的进攻。到1938年10月,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3、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洛川会议:内容:制定了全民抗战路线。 (2)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3)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1937年9月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4)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5)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回民抗日武装等。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张自忠牺牲。 抗战的伟大胜利 1、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成立 (1)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 ___阵营形成;中国是世界反___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2、中共七大召开 (1)背景:敌后抗日战争发起局部反攻。(2)时间地点: (3)目的: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4)内容:制定了当时的中共的任务;确立了 ___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选举以 ___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5)意义:为抗战胜利和 ___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抗战胜利 (1)背景:德国战败投降;美苏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共 ___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 (2)日本投降:宣布投降、正式签署投降书。 4、意义: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整理5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整 理5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政治,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 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大题知识点 1考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 级的阶级性质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以工农两 个阶级的联盟为我国政权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工农联盟代表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不但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而 且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 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不 可能对被统治阶级实行强有力的专政;不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 就难以得到保障。 2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 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历史上第一次实 现了大多数人的民主。 3考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 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高中政治常考必背详细知识点

哲学的含义:从本意上看(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本质上看(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产生上看(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特征上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家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叫哲学。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是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者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用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

2020年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整理范文

【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与支出 2、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7、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推荐: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

2021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2021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 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标志的说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横岗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考前三周突破) 使用说明书: 每周圈定一时期(第一周古代,第二周近代,第三周现代) 按照单元进行复习背诵:先使用“自查点”查出弱点,再结合提纲查漏补缺,最后回归自查点审核复习效果。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 自查点: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 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一) 1、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治与经济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联系经济分析社会政治现象;说明在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说明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说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延伸到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原理 (1)原理内容: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激烈的斗争。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运用阶级分析法去观察和分析国际和国内带有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了解这些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及其阶级利益;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国内主要政治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联系哲学上的立场问题)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的关键是政权是否稳定;说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我国政权的巩固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可以联系国家组织机构及其体系) 4、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国家,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知识点尤为多,很多刚上高中的学生都感觉很陌生,学习起来也有点吃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二、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如何:开展正当竞争,

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 一、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意义 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①企业兼并能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②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破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①企业破产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②企业破产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

高二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一】 留美的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 (唐 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的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电讯: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到甲午

战争前夕,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设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大众传媒的变迁: 、辛亥 片; 女》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 【二】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农业: 1、江南农业的开发 ⑵、 了翻车;水碓、水磨广泛应用;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兴修水利。③开发了边疆:河西走廊和辽东的开发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业: (1)纺织业:①魏纺织业中心设有专门织造机构;②蜀锦行销吴

魏;③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2)矿冶业:①北魏相州以制造*着称;②魏晋时发明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③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气和石油。 (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 长安、 ⑶评价:该制度是我国历比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农民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