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ySQL数据库教学大纲

MySQL数据库教学大纲

MySQL数据库教学大纲
MySQL数据库教学大纲

《MySQL数据库》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1100805

课程名称:MySQL数据库

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关系型数据库已成为市场主流。由于MySQL数据库具有稳定、可靠、简单、安全而且开源等特性,MySQL数据库成为了关系型数据库的佼佼者,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MySQL数据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MySQL数据库工程师也因为其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性拥有了良好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MySQL数据库的结构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MySQL数据库日常操作和维护的技能,并具备一定数据库开发的能力。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数据库基础知识、MySQL 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数据库和表的操作、事务管理、锁管理、存储过程管理、视图管理、函数管理、应用程序开发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MySQL 数据库的开发和管理技术,并初步具备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具体如下:

(1)了解MySQL的特征及功能,掌握MySQL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

(2)掌握MySQL的安装及配置,熟悉MySQL在应用程序中的作用。

(3)掌握MySQL数据库开发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MySQL服务器的配置、MySQL存储引擎的概念、MySQL字符集、存储过程、函数、事务和锁管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没有数据库知识、没有太多编程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库建模,开发小型软件项目。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MySQL命令以及SQL语句,并能熟练应用于中小型动态网站的建设中,在项目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如下:

1.在掌握MySQL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实际开发案例,突出主要知

识点,避免泛泛而谈。

2.通过课堂实例练习,提高数据库开发能力,学以致用。

3.通过上机实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创新、创意;对基本教学案例的功能加以扩展,激发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据库设计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抛开MySQL讲解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知识,以“选课系统”为例,讲解“选课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流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数据库设计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E-R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是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4.教学内容

(1)数据库概述

主要知识点: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2)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知识

主要知识点:商业知识和沟通技能;数据库设计辅助工具;“选课系统”概述;定义问题域;编码规范。

(3)E-R图

主要知识点:实体和属性;关系;E-R图的设计原则。

(4)关系数据库设计

主要知识点:为每个实体建立一张数据库表;为每张表定义一个主键;增加外键表示一对多关系;建立新表表示多对多关系;为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定义约束(constraint)条件;评价数据库表设计的质量;使用规范化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经常发生变化。

第二章 MySQL基础知识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将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MySQL数据库开发流程,完整的MySQL数据库开发流程应该包括:设计数据库表(第一章已经讲过),安装、配置和启动MySQL服务,连接MySQL服务器,设置字符集,创建数据库,选择当前操作的数据库,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表(设置存储引擎)、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访问数据库表等数据库对象,备份数据库以及恢复数据库等内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MySQL命令,通过这些命令,学生可以对MySQL 数据库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字符集以及字符序设置、MySQL表管理。

教学难点是理解系统变量的使用。

4.教学内容

(1)MySQL概述

主要知识点:MySQL的特点;MySQL服务的安装;MySQL服务的配置;启动与停止MySQL服务;MySQL配置文件;MySQL客户机;连接MySQL服务器。

(2)字符集以及字符序设置

主要知识点:字符集及字符序概念;MySQL字符集与字符序;MySQL字符集的转换过程;MySQL 字符集的设置;SQL脚本文件。

(3) MySQL数据库管理

主要知识点:创建数据库;查看数据库;显示数据库结构;选择当前操作的数据库;删除数据库。

(4)MySQL表管理

主要知识点:MyISAM和InnoDB存储引擎;设置默认的存储引擎;创建数据库表;显示表结构;表记录的管理;InnoDB表空间;删除表。

(5)系统变量

主要知识点:全局系统变量与会话系统变量;查看系统变量的值;设置系统变量的值;MySQL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第三章 MySQL表结构的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详细讲解“选课系统”数据库中各个表的实施过程,包括定义表的字段(字段名及数据类型)、约束条件、存储引擎以及字符集、索引等内容。表结构的管理包括创建表(create table)、修改表结构(alter table)、删除表(drop table)以及索引的管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表结构管理的相关知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MySQL数据类型、创建表、修改表结构。

教学难点是理解索引的使用。

4.教学内容

(1)MySQL数据类型

主要知识点: MySQL整数类型;MySQL小数类型;MySQL字符串类型;MySQL日期类型;MySQL 复合类型;MySQL二进制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2)创建表

主要知识点:设置约束;设置自增型字段;其他选项的设置;创建“选课系统”数据库表;复制一个表结构。

(3)修改表结构

主要知识点:修改字段相关信息;修改约束条件;修改表的其他选项;修改表名;删除表。

(4)索引

主要知识点:理解索引;索引关键字的选取原则;索引与约束;创建索引;删除索引。

第四章表记录的更新操作

1.教学基本要求

成功创建数据库表后,需要向表插入测试数据,必要时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这些操作称为表记录的更新操作。本章详细讲解“选课系统”的各种更新操作,一方面是为接下来的章节准备测试数据,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对“选课系统”的各个表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表进行更新操作,包括插入、修改和删除记录,为接下来的章节准备测试数据,便于后续章节的学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insert语句、update语句以及delete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是理解MySQL特殊字符序列。

4.教学内容

(1)表记录的插入

主要知识点:使用insert语句插入新记录;更新操作与字符集;关于自增型字段;批量插入多条记录;使用insert…select插入结果集;使用replace插入新记录。

(2)表记录的修改

(3)表记录的删除

主要知识点:使用delete删除表记录;使用truncate清空表记录。

(4)MySQL特殊字符序列。

第五章表记录的检索

1.教学基本要求

数据库中最为常用的操作是从表中检索所需要的数据。本章将详细讲解select语句检索表记录的方法,并结合“选课系统”,讨论该系统部分问题域的解决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从数据库表中检索出自己需要的数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select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是全文检索的使用。

4.教学内容

(1)select语句概述

主要知识点:使用select子句指定字段列表;使用谓词过滤记录;使用from子句指定数据源;多表连接。

(2)使用where子句过滤结果集

主要知识点:使用单一的条件过滤结果集;is NULL运算符;select语句与字符集;使用逻辑运算符;使用like进行模糊查询。

(3)使用order by子句对结果集排序

(4)使用聚合函数汇总结果集

(5)使用group by子句对记录分组统计

主要知识点:group by子句与聚合函数;group by子句与having子句;group by子句与group_concat()函数;group by子句与with rollup选项。

(6)合并结果集

(7)子查询

主要知识点:子查询与比较运算符;子查询与in运算符;子查询与exists逻辑运算符;子查询与any运算符;子查询与all运算符。

(8)选课系统综合查询

(9)使用正则表达式模糊查询

(10)全文检索

主要知识点:全文检索的简单应用;全文检索方式;布尔检索模式的复杂应用; MySQL全文检索的注意事项;InnoDB表的全文检索。

第六章 MySQL编程基础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介绍MySQL编程的基础知识,然后讲解自定义函数的实现方法,接着介绍MySQL 常用的系统函数,最后结合“选课系统”编写自定义函数,模拟实现了中文全文检索。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编写复杂的存储程序代码,便于MySQL代码维护,提高MySQL代码的重用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自定义函数以及系统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是中文全文检索的模拟实现。

4.教学内容

(1) MySQL编程基础知识

主要知识点:常量;用户自定义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begin-end语句块;重置命令结束标记。

(2)自定义函数

主要知识点:创建自定义函数的语法格式;函数的创建与调用;函数的维护;条件控制语句;循环语句。

(3)系统函数

主要知识点: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数据类型转换函数;条件控制函数;系统信息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其他常用的MySQL函数。

(4)中文全文检索的模拟实现。

第七章视图与触发器

1.教学基本要求

作为常用的数据库对象,视图(view)为数据查询提供了一条捷径;触发器(trigger)为数据自动维护提供了便利。本章首先讲解视图以及触发器的管理及使用,然后结合“选课系统”分别介绍视图以及触发器在该系统中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使用视图简化数据查询操作,以及如何使用触发器实现表记录的自动维护、表之间复杂关系的自动维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视图、触发器、临时表、派生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是子查询、视图、临时表、派生表的区别和联系。

4.教学内容

(1)视图

主要知识点:创建视图;查看视图的定义;视图在“选课系统”中的应用;视图的作用;删除视图;检查视图;local与cascade检查视图。

(2)触发器

主要知识点:准备工作;使用触发器实现检查约束;使用触发器维护冗余数据;使用触发器模拟外键级联选项;查看触发器的定义;删除触发器;使用触发器的注意事项。

(3)临时表

主要知识点:临时表的创建、查看与删除;“选课系统”中临时表的使用;使用临时表的注意事项。

(4)派生表(derived table)

(5)子查询、视图、临时表、派生表

第八章存储过程与游标

1.教学基本要求

MySQL存储过程实现了比MySQL函数更为强大的功能,数据库开发人员可以将功能复杂、使用频繁的MySQL代码封装成MySQL存储过程,从而提高MySQL代码的重用性。本章主要讲解如何在MySQL中使用存储过程,内容包括存储过程的创建以及调用、MySQL异常处理机制、游标以及MySQL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选课系统”讲解这些知识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本章对存储程序做了总结。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编写更为复杂的业务逻辑代码,为今后设计更为复杂的应用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存储过程、错误触发条件、游标和预处理SQL语句的使用。

4.教学内容

(1) 存储过程

主要知识点:创建存储过程的语法格式;存储过程的调用;“选课系统”的存储过程查看存储过程的定义;删除存储过程;存储过程与函数的比较。

(2) 错误触发条件和错误处理

主要知识点:自定义错误处理程序;自定义错误触发条件;自定义错误处理程序说明。

(3) 游标

主要知识点:使用游标;游标在“选课系统”中的使用。

(4) 预处理SQL语句

主要知识点:预处理SQL语句使用步骤;“选课系统”中预处理SQL语句的使用;预处理SQL语句的复杂应用;静态SQL语句与预处理SQL语句;存储程序的说明。

第九章事务机制与锁机制

1.教学基本要求

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并发性。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事务机制与锁机制是实现数据库一致性与并发性的基石。本章探讨了数据库中事务机制与锁机制的必要性,讲解了如何在数据库中使用事务机制与锁机制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并发性,并结合“选课系统”讲解事务机制与锁机制在该系统中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学生了解事务机制与锁机制的重要性,掌握使用事务机制以及锁机制实现多用户并发访问的相关知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如何理解事务机制以及锁机制。

教学难点是事务的ACID特性。

4.教学内容

(1)事务机制

主要知识点:事务机制的必要性;关闭MySQL自动提交;回滚;提交;事务;保存点;“选课系统”中的事务。

(2)锁机制

主要知识点:锁机制的必要性;MySQL锁机制的基础知识;MyISAM表的表级锁;InnoDB表的行级锁;“选课系统”中的行级锁;InnoDB表的意向锁;InnoDB行级锁与索引之间的关系;间隙锁与死锁;死锁与锁等。

(3)事务的ACID特性

主要知识点:事务的ACID特性;事务的隔离级别与并发问题;设置事务的隔离级别;使用间隙锁避免幻读现象;事务与锁机制注意事项。

第十章网上选课系统的开发

1.教学基本要求

结合之前章节开发的“选课系统”数据库,借助软件工程的思想,本章选用PHP脚本语言开发网上选课系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的讲解,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以及数据库在应用程序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闻发布系统系统编码实施、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教学难点是网上选课系统的系统实施。

4.教学内容

(1)PHP预备知识

主要知识点:为何选用B/S结构以及PHP脚本语言;PHP脚本语言概述;PHP脚本程序的工作流程;Web服务器的部署;注意事项。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3)网上选课系统的系统规划

主要知识点:网上选课系统的目标;网上选课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网上选课系统的项目进度表;网上选课系统的人员分工。

(4)网上选课系统的系统分析

主要知识点: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网上选课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5)网上选课系统的系统设计

(6)网上选课系统的系统实施

主要知识点:准备工作;制作PHP连接MySQL服务器函数;制作PHP权限系统函数;首页index.php的开发;教师注册模块的开发;登录模块的开发;注销模块的开发;添加班级模块的开发;学生注册模块的开发;密码重置模块;申报课程模块;课程列表显示模块;审核申报课程;取消已审核课程;浏览自己申报的课程;删除课程;学生选修或者调换已经审核的课程;查看自己选修的课程;取消选修课程;查看课程的学生信息列表;查看选修人数少于30人的课程信息。

(7)界面设计与MVC模式

(8)网上选课系统的测试

四、学时分配表

1.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2.实践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MySQL数据库基础与实例教程》主编:孔祥盛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二)参考书:

1. 《PHP编程基础与实例教程》主编:孔祥盛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

2. 《深入浅出MySQL数据库开发、优化与管理维护》主编:唐汉明等出版社:人民邮电出

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

3.《MySQL技术内幕》主编:姜承尧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考核方式一:期末考试采用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次数、作业上交次数等组成。

考核方式二:本课程实用性强,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方式选用论文答辩机制。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次数、作业上交次数等组成。

七、大纲说明

本课程的授课模式为:课堂授课+上机。其中,课堂主要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授课,并且会通过测试题阶段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上机主要是编写SQL语句及数据库操作,要求学生动手完成指定的数据库操作。

执笔:孔祥盛

审定:(教研室主任签字)(院系部负责人签字)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5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开课对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科) 开课分院、系: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据库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数据库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SQL语言,关系数据库及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保护以及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库的应用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今后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4学时) [1]基本概念 [2]数据库技术及发展 [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基本要求: ①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情况,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②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4学时) [1]信息的三种世界 [2]概念模型 [3]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 ①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深刻理解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②掌握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表示方法。 3.关系数据库(4学时) [1]关系模型及其定义 [2]关系代数 基本要求: ①了解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②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方法。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Databas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制定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制定人:课程组 编写时间:2016年01月06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711064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模拟实习、独立实验、2学分、40学时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的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Net编程》,《软件工程》 二、实验简介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编程》、《软件工程》等开展专业模拟实习。《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将针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遵照《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生命周期法和软件开发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数据库原理》中的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并结合《.Net编程》所学基于C#语言及.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最后,通过提交实习报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通过这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三、实验项目 实验一:系统需求分析(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熟悉数据库建模的方法 3.掌握如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描述性设计语言 (三)实习(实验)内容 为将要开发的系统作出一份明确、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1.系统的名称; 2.系统概述; 3.系统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描述。 (四)实习(实验)地点 竞秀楼或竞慧楼机房 实验二:系统设计(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习CASE工具(Visio或SA2001)的使用,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2.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实验)内容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实验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代码:B082300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开课系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总学时:64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 后续课程:《数据库系统分析与设计》、《Web 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高级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案例》、《移动端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能源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 一、课程教学目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当前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研究关系代数,函数依赖,多值依赖,Armstrong公理,关系模式的分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 2. 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全面讲授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库开发技术。 课程目标3. 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实现基本技术以及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维护管理系统。 课程目标4:对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动态,如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挖掘等也作简略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目前数据库发展的前沿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指标点课程目标 毕业能力G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信息管理和信息课程目标1

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 2008 R2-教学大纲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008 R2)》 课程大纲

目录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1) 1.课程的性质 (1) 2.课程的作用 (2) 二、课程目标 (3) 1.能力目标 (3) 2.知识目标 (4) 3.素质目标 (4)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形式 (5) 四、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6) (一)设计学习情境 (6) 1.学习情境1—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维护 (6) 2.学习情境2—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维护 (7) 3.学习情境3—企/事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维护 (8) (二)设计教学单元 (9) 1.学习情境1的单元教学目标与结果形式 (10) 2.学习情境2的单元教学目标与结果形式 (12) 3.学习情境3的单元教学目标与结果形式 (14) 五、课程教学条件 (15)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5) 1.课程教学团队规模 (15) 2.课程负责人要求 (15) 3.任课教师专业背景及能力要求 (15) 4.兼职教师要求 (15)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15) (三)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6) 1.以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的主教材 (16)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配套教学资源 (16) 3.本课程的省级精品课程网站 (17) 4.推荐参考书 (17) 5.推荐参考网站 (17) 六、其他说明 (18)

(一)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18) (二)校企合作方式 (19) (三)教学模式建议 (19) 1.教学形式 (19) 2.教学方法 (21) 3.教学手段 (21) 4.组织安排 (22) 5.考核评价 (22)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System 课程编号: 讲授对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FoxPro》、《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采用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总学时:72 授课:64 上机:8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为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众多学科提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语言及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具有开发和设计数据库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大型信息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要求 1、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 2 、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5 、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将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方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课程内容 1 、关系模型 2 、关系数据结构 3 、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1、需要了解的:产系统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 沿革;关系演算的概念; 2、需要牢固掌握的: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牢 固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化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I 适用专业:成人教育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数据模型的特点,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SQL 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的设计理论。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以指导今后的应用。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目前它已成为一门科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在不同的方面为本门课程打下相关的知识基础。 学习了本门课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为进一步进行其他课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DBMS实例及SQL的高级应用、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系统保护技术(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二)基本要求 知识方面:1.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关系数据模型 2.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语法 3.关系数据理论、关系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库技术的 新发展等内容。 5.数据库设计

Access数据库课程标准.docx

《 Access 数据库》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 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后续课程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数据 库应用( SQL Server)等。数据库基础教学总时数为38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20 学时,实践学时为18学时),共分12 章。 二、课程理念: 通过本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理论知识、一定的实用技术和实际的计算机数据库问 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使用Access 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建成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室资 源全面整合的优良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Accesss 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对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数据库设计方法的理解, 对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等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表、查询、窗体、 VBA 语言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的创建方法,深入理解数据库中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掌握使用 编程的基本方法,最终能够灵活使用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一般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打好理论基础,注重上机实践。 (二)具体目标 1 .素质目标 了解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资源利用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 使命感与责任感。 乐于探索美的真蒂,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信息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 .能力目标 培训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和实际的计算机数据库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使用Access 软件进行中小型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 .知识目标 通过对数据库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用Access 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四、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属数据库技术基础性教学,基于Access 环境,重点介绍图形用户界面下数据库和表的建立、索引 和关系的定义、记录的基本操作等,引入必要的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小型数据 库结构的能力。 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 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 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附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表: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A (Database System Theorem A) 课程编号:052057 总学时数:64学时讲课学时:56学时上机学时:8学时 学分:4学分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参考书目: 《数据库系统导论》,C.J.Date,孟小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微软公司,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5 课程内容简介: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技术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A》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要求是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8章。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主要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 2.数据模型 3.数据系统结构 基本要求: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定义,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全局结构。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型。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主要内容: 1.关系模型概述 2.关系数据结构 3.关系代数 基本要求: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关系的运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和专门的关系代数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主要内容: 1.SQL概述 2.SQL的数据定义 3.SQL的数据查询 4.SQL的数据更新 5.视图 6. 嵌入式SQL 基本要求: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要求掌握的是:SQL定义语句、SQL更新语句、视图的操作、数据控制。 要求熟练掌握的是:SQL单表查询和多表查询语句。 第四章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 主要内容: 1.关系系统 2.查询优化 基本要求:理解关系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熟练掌握关系查询优化的必要性、一般准则及步骤(实例和语法树)。 第五章关系数据理论 主要内容:

数据库课程作业

课程设计任务详细说明 一、基本界面及功能说明(参考) 系统需具有基本界面及功能如图A: 图A 注意: 图A中描述界面与示例文件中界面仅供参考,各位同学课程设计过程中只需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功能模块,但不可删减。对具体界面设计不作要求,但不可全部原样照搬示例程序中界面。

二、系统所需数据库说明 1、数据库名称:自定义(要求为有意义的名称) 2、数据库基本表包括: (1)管理员信息表 基本字段包括:姓名、密码 (2)学生基本信息表 基本字段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专业、系别。 (3)课程信息表 基本字段包括: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 (4)成绩信息表 基本字段包括:学号、课程号、课程名、成绩、补考成绩。 注意: 1)上述各表及表中字段均为最基本要求,个人可根据需要任意增加表及字段,但不可删减。2)上述各表中字段:数据类型及长度、可否为空等按照现实情况自定义; 3)各表中数据可按照所在班学生基本信息填写,涉及隐私的字段(如:出生日期)可在保证数据有意义的前提下杜撰。数据也可在保证数据有意义的前提下随意杜撰,要求每个表的记录数不少于30条。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一)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如下: 1)纸张大小为A4纸。 2)正文汉字为宋体,英文及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大小均为五号。 3)正文行距:多倍行距值为:1.15 。 4)目录:楷体四号字,左对齐。 4)一级标题形式如下: 第一章( 标题,2号宋体左对齐,上下空一行,空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5)二级标题形式如下: 1.1(标题,3号黑体左对齐,上下空一行,空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6)三级标题形式如下: 1.1.1 (标题,4号黑体左对齐,下空一行,空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7)涉及到的表与图的名称均为小5号黑体,居中,形式如“表1-1 表名\图名”。

《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技术》教案大纲 适用专业 :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时学分 : 48 学时, 3 学分 课程类型 : B 类(理论 +实践)课 课程性质 : 必修课 课程编号 : 20302600 执笔人 : 蔡贵荣 审定人 : 蔡江云 编撰日期 : 2009 年 8 月修订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 B 类(理论 +实践)课, 3 学分,计划 48 学时,其中实践 24 学时,占总学时 50%,是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和实际 应用案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SQL Server 2005 的实用技术、掌握 T-SQL 编程技 术、掌握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的技术、掌握数据库常规管理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完 成数据库工程的分析和设计,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开发实际的数据库工程。 、教案内容和要求 第 1 单元 SQL Server 2005 基础知识 教案内容: 1.1SQL Server 2005 概述 SQL Server 2005 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 SQL Server 2005 1.2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 Microsoft SQL Server 的安装 1.3SQL Server 2005 的配置 注册服务器 配置服务器选项 1.4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教案要求: 1. 了解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2. 了解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3. 理解 SQL Server 体系结构的特点和 数据库引擎的作用 4. 理解数据库和组成数据库的各种对象的类型和作用 5. 熟练掌握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工具的使用 第 2 单元数据库对象建立与维护 教案内容: 2.1 数据库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创建 数据库的修改 删除数据库 2.2 表 表的数据类型 创建表 创建约束 向表中添加数据 查看表 修改、删除表 的特点 的安装 版本的特点 的运行环境要求 管理工具的使用 的特点 的安装和配置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Database Principles 学时/学分:58学时/3.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48学时,实验上机1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院(系、部、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要求学生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掌握关系代数的基本理论,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并能初步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工作,了解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6学时 1.引言 (1)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2)理解数据(Data)、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管理员(DBA)的概念。 2.数据模型 (1)知道数据的三个范畴; (2)了解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3)掌握概念模型的实体-联系E-R表示方法; (4)了解层次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5)了解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6)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7)理解各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数据库系统结构 (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2)理解数据库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单用户数据库系统、主从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1)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2)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 (3)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难点: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重点:概念模型的实体-联系(E-R)表示方法,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二)关系运算 7学时 1.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经济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 适用层次:高起专 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 考核形式:考试 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相关技术。具体包括数据库的概念、关系的结构、表的形成、表单的制作和数据的分析管理。 二、课程学习目标 数据库应用领域已从数据处理、事务处理、信息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本课程面向实际应用,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本课程旨在介绍数据库系统以及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知识,同时,系统讲述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等相关概念和技术,为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库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运用数据库技术从事信息管理,开发、运行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 『知识点』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

型。 『重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难点』 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 1、识记:数据库、DBMS、数据模型。 2、领会:DBMS的功能与组成;三级模式结构如何保证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建立数据模型的意义。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管理需求,并用概念模型表达。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知识点』 关系数据结构及性质;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 『重点』 关系数据结构。 『难点』 关系数据结构;主键约束、外键约束。 『基本要求』 1、识记:关系数据结构的定义和相关基本概念;关系的性质;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运算。 2、领会:关系模型与集合代数的关系;关系操作语言。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关系的候选键、主码、外码、主属性。

《NoSQL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正式版)

NoSQL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含实验) 教学大纲 (2018版) 2018年10月

前言 一、大纲编写依据 NoSQL泛指非关系型的数据库。随着互联网web2.0网站的兴起,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应付web2.0网站,特别是超大规模和高并发的SNS类型的web2.0纯动态网站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暴露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而非关系型的数据库则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NoSQL数据库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大规模数据集合多重数据种类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大数据应用难题。 本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NoSQL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充分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NoSQL数据库所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重要的算法,及部分系统的实际实现技巧等。 二、课程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NoSQL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掌握NoSQL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NoSQL数据库的优化、可靠性、安全性等知识;掌握设计NoSQL数据库系统的方法,为学生后继课程及实践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 (1) 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NoSQL数据库程序设计风格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NoSQL数据库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研制、开发各种计算机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创新能力 通过使用NoSQL数据库语言进行数据库程序设计,从编程能力、软件开发能力等方面,使学生具备一定的NoSQL数据库开发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1) 讲授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讲授为主,讲授的主要内容有NoSQL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NoSQL数据库的分类、Hbase的基本原理、Hbase的基本组件、Hbase的管理与编程、MongoDB 基础、MongoDB进阶、其他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 (2)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他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程序设计技术。教师通过给出一些相关的实例程序帮助学生理解和进行程序设计,并布置相应的上机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其它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解决好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查阅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通过布置课程设计来

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 2014年9月

一、课程设计题目 学习使用某个RDBMS,利用合适的应用系统开发工具为某个应用背景设计和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课程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等。 课程设计步骤及每个步骤的内容如下: 1、需求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功能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分析、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分析,给出数据字典。 2、概念结构设计 生成基本E-R图,涉及的实体至少三个以上。 功能模块概要设计,给出功能模块图。 3、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及范式分析:表、视图、数据库触发子、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的设计,要求至少5个表,有视图的定义与使用; 数据库完整性设计:用到如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技术实现比较复杂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模块的功能、主要功能实现的方法等。功能要求有增、删、改、查功能,输入、输出功能;合理设计和使用分组排序聚集函数等进行查询,实现基本统计、报表功能;有多表连接查询、自身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字符串匹配查询、模糊查询、分组查询等。 4、物理结构设计 选择建立索引;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确定系统配置; 5、数据库实施 创建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 设计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案(给出具体方案); 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等); 输入测试数据,系统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设计系统测试方案,进行系统测试并给出测试报告。 7、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准备系统演示和大便;整理课程设计文件,刻录光盘。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环境 不限制DBMS,即可以选择任意大、小型RDBMS:Oracle,Sybase,SQL Server,Access,MySQL…… 不限制应用开发环境和工具:Delphi,PowerBuilder,C++ Builder、J Builderr、.NET、J2EE等。 2、系统结构及相关技术

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

深圳市深德技工学校《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基础 课程类别:计算机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一年级,计算机网络专业 总学时:40理论,40实训 总学分:100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的角度,基础的学习数据库知识,对以后数据库语言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内容,易学易懂、增加学习兴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从实用性、易掌握出发内容新颖使用、层次清晰;用大量的实例和图片,为读者对数据库的学习,操作和应用提供资料;同时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数据库的原理和使用技巧成为一个优秀计算机专业学生。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据库的发展、用途和组成,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和SQL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任务数据库基础知识,难点是数据库模型概念。 【教学内容】 任务1:数据库基础 任务2:数据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任务3:数据模型

任务4: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任务5:sql语言 第二章 Access概述 【教学目的】Access是Microsoft Office办公系列软件之一,是面向个人用户及中、小型公司的数据库开发工具。 Access提供了大量的功能,它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库的要求,可用于开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Access的启动方法和界面, 难点是如何创建Access数据库【教学内容】 任务1:Access的启动与主界面 任务2:Access的主要对象 任务3:创建Access数据库 第三章创建Access数据库 【教学目的】:本章将介绍数据建模的相关基本概念,介绍构成数据模型的各种元素,介绍如何逐步创建合理的数据模型。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从现实到抽象的数据建模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创建、分析、优化数据模型的知识和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SQL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数据控制功能的实现。 【教学内容】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20 15 -20 16 学年第 1 学期)

报告题目(与Oracle有关的某一方面知识介绍,一级标题,三号字,宋体,居中,加粗) 一、目的与要求(二级标题,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二、设计内容等(字数3000字以上) 1、(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参考文献(至少列出三个,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居中) 参考文献内容(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其他格式要求: (A4纸):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字符间距:标准 行距:1.25倍 左侧装订 可加附页。此处要求写报告时删去。 上交时间:12月4日。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一、目的与要求: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对于保证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业务正常运作具有重要影响。全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及特点,然后对数据库性能的评价指标做出一般性概述。随后从CPU利用和内存分配这两方面阐述了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最后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即sql语句优化,oracle内存调整,oracle 表空间调整。 信息化系统都基于数据库而运行,而数据库系统性能又最大程度的决定着应用系统的性能。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存在一定的性能问题,主要涉及数据库硬件、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内存、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参数等方面。因此,基于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调整与优化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内容: 1 oracle数据库及特点 oracle是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它起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这种类型数据库的关键是怎样理解数据间的关系,然后构造反映这些关系的信息库。oracle成功的将关系型数据库转移到桌面计算机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商用DBMs。同时它利用SQL*NET软件层,与多种操作系统支持通信协议相配合,为oracle关系型数据库提供分布式环境,可以实现单点更新,多点查询。Oracle数据库已经被用于各种大型信息系统中,特别是诸如银行,保险,烟草,石油等大数据量,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事务处理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几百TB),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1]。 2)硬件环境独立。Oracle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独立性,支持各种类型的大型,中型,小型和微机系统。 3)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 4)较好的安全性和完整控制。Oracle有用户鉴别、特权)、角色、触发器、日志、后备等功能,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存取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和数据的回复。 5)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与可连接性oracle不仅可以在不同型号的机器上运行,而且可以在同一厂家的不同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具有操作系统的独立性。 2 数据库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系统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数据库完成的SQL语句数目,以每秒钟的事务量(tps)表示。提高系统吞吐量可以通过减少服务时间在同样的资源环境下做更多的工作或通过减少总的响应时间使工作做得更快这两种方法来实现。 2)用户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提交SQL语句开始到获得结果集的第一行所需要的时间,是应用做出反应的时间,以毫秒或秒表示。响应时间可以分为系统服务时间(CPU时间)和用户等待时间两项。也就是说,要获得满意的用户响应时间有两个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Course Project of Database System 二、课程编码:1300371 三、学时与学分:1周,1学分 四、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 五、设计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熟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 程; 3.掌握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M5、ORACLE 或SQL SERVER)的应用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 用; 4.熟悉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 5.熟悉数据库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6.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课程设计要求: 1.在课程设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数 据库应用系统的题目,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和 应用系统设计,并提交相应文档。 2.数据库管理系统仅限DM5、Oracle以及MS

SQL Server; 3.开发工具限PowerBuilder、Delphi、C++、 JAVA、.NET平台或其它动态网页开发工具; 4.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或浏览器 /服务器(B/S)结构实现。 5.系统应严格遵照题目要求进行设计,可在其 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但不得违背,原则 上不额外增加与要求无关的功能。 6.系统中应适当体现下列技术的应用:存储过 程,触发器,索引。 7.提交系统的源码及文档。 六、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类各学科专业 七、实验环境 1.Windows 2000/XP/2003操作系统,Server 版; 2.DM5 for Windows企业版/标准版,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2005企业版/标准版,或 Oracle 9i/10g; 3.PowerBuilder / Delphi / Visual C++ / Java

数据库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数据库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在大二的下学期刚学了数据库这门课,对这门课的第一印象是书本蛮厚的,感觉学起来应该会很难很累。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在对数据库的了解过程中,慢慢对数据库有了感观。数据库这一词并不是很难想象,并不是像外人看来很神奇。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样的专业术语或者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 学习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上课能听懂就基本还可以。但是问题还是出在书本有点厚,有的时候上课的内容都要找很久才能找到,甚至有的时候老师讲的知识书本上是找不到的,是另外补充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有的时候开小差,没有听到老师讲的知识点,这就导致了以后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使得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在数据库这门课的学习中,上课一定要听牢,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这样的专业课如果想凭考试前几天突击是行不通的,必须是日积月累的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 通过对数据库的学习,我也明白了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据库,就算是一个小型的超市也离不开它。可见数据库这门课的广泛性,如果能够认真学好它将来必有成就。我就是抱着这种信念去学习数据库的。第一次接触数据库,第一次接触SQL语言,虽然陌生,但是可以让我从头开始学,就算没有基础的人也可以学得很好。刚开始练习SQL语言的时候,并不是很难,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来做,还很有成就感。后来学了单表查询和连接查询后,就慢慢发现越学越困难了,每个题目都要思考很久,并且每个题目基本上不止一个答案,所以必须找出最优的答案。后面的删除、插入、修改这些题目都变化蛮大的,书本上的例题根本无法满足我们,好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课件,通过这些PPT,我们可以巩固课内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除了老师布置的一些基本作业外,还有一份大作业。就像我们小组的是杂货店的销售管理系统,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家杂货店。过程是很复杂的,杂货店需要员工,还有百来种商品,不仅需要大量的数据,还要完成需求说明,数据词典,还有E-R图等,虽然想象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要转化成文字,转化成人们能够读懂的文字就显得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个完整的销售系统,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在做大作业的时候经常是前面改改,后面改改,因为一些数据不能很好地对应起来,经常会遗忘一些,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也就是在这样修修改改的状态下完成的,也给了我很大的反思。第一、一个数据库的完成一定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现实因素。第二、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修修改改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厌倦。第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否则会在现实生活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本学期数据库的学习及大作业的完成,很有去作项目的冲动,但深知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吴曼菱 18:20:41 本学期开设的《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已经告一段落,现就其知识点及其掌握情况以及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学习总结。 一、数据库主要知识点 我们首先从第一章绪论了解了数据库的概念,其中有几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即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应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学分:3 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安全防范 (四)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五)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SQL Server实用教程》,郑阿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3版; 参考书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李俊山,罗蓉,赵方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大全》,郑阿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SQL Server求生秘籍》,(美)亨德森主编,若启,一辉,瞿杰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第1版; 二、课程介绍 (一)SQL Server课程是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SQL server2000的功能和开发编程方法,先介绍系统环境,然后分门别类地介绍数据库和表、数据库的查询和视图、T-SQL语言、索引与数据完整性、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每一部分均先讲理论知识,后分析实例,实例既有单独的,又有可贯穿整个课程使用的,方便学生了解掌握。 (二)本课程属于数据库应用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了解SQL server 2000体系结构,掌握SQL server 2000各种管理工具及T-SQL 语言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进一步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四)本门课程立足改革,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引导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强化实践。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授课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围绕实现一个具体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讲授SQL server的功能和开发编程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