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胶通用检验规范

塑胶通用检验规范

塑胶通用检验规范
塑胶通用检验规范

塑胶件检验通用规范

制订:周振文审核:批准:一.目的:

为了使公司人员能准确的掌握产品材料的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并作为过程控制的品质标准和依据,以保证公司产品品质能满足客户需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系列产品材料的检查。

三、塑胶件(素材)外观检验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1:缺胶:啤件边缘光滑形状不规则,有不整齐之感,常发生在a:离水口位最近的地方,b:又细又长的骨位,c:成型压力不够、堵嘴(原料问题)。

2: 缩水:因部品收缩导致啤件表面有凹痕不平整,对光看显示波浪形状,常发生在:a;胶件厚度不均的地方;b:胶厚部位;c: 柱位、骨位。

3:披峰:啤件边缘多出一块很薄的皮,常发生在:a:分模面;b:模具活动芯位;c: 顶针位、柱位、孔位、扣位。

4:气泡:啤件表面有不同的泡泡,一般分为:a:由未及时排出之气体,空气,水气形成的气泡;b:热冷缩引起的真空泡,透明部品特别注意。

5:夹线:两股以上的料流融合时在啤件表面形成一条很深之熔结痕,一般发生在多胶料混合处。

6:烧焦:表面不平,有深色或黑色焦痕,一般发生在难走胶易困气的部位。

7:黑点:有黑色点和杂质在啤件表面,一般由材料里混有杂料、水口料表面有油污、灰尘、色粉等引起的不良原因。8:哑色: 啤件表面不反光、不亮、朦胧、尤其透明件容易发生。

9:变色:与签样板颜色不对,一般由色粉材质或调试比例不对、或者是温度过高原因。

10:变形:啤件扭曲,不平,不值一般发生在:柱位、骨位、细长胶件等等PP料尤为常见。

11:粘模:啤件的局部残留模腔致使啤件出后结构不完整(但不同于缺胶)或因设计模具顶出装置系统欠缺致使啤件难以从模腔中顶出,一般发生在薄壁、胶骨位、扣位、柱位。

12:拖伤:胶件在出模过程中与模腔表面磨擦使胶件表面出现擦花痕迹。

13:多胶:因模腔损伤致使胶件表面多出一般发生在柱位、顶针位、扣位、分模面等。

14:混色:因料不干净或温度过高使胶件表面或内部形成与胶件不同的颜色点。

15: 顶白:顶针位因顶出速度太快、冷却时间过短、模温过高等原因使胶件表面发白(顶白)。

16:爆裂:成型件出现破碎裂缝及原料问题、夹线等现象。

17:尺寸:因模具本身的问题不良或成型条件变化使部品尺寸不稳定。

18:发白:因啤件难出模而使胶件出现拉白(表面转角位出现白痕)一般发生在骨位、柱位。

19:顶裂:因顶出系统速度过快,以及啤件不易出模或模温不够使胶件顶出装置中击出裂痕。

20:闭孔:因模具顶针、镶针、损坏、断针而导致胶件孔塞。

21:模印:因模具型腔表面本身缺陷而形成模腔相对的状况(如纹状, 印痕, 等)。

22:油污:成型件因模腔油污未清除干净或打油性脱模剂而胶件表面出现油性污染。

23:料脆:因注塑参数不合要求而使胶件易断抗冲击、拉伸强度减弱,一般发生在用错胶料、材料配方错误、水口过多、温度过高物料分解等问题。

24:料花:因胶料未烘干或背压太小,而使胶件表面出现白色水纹状。

25:困气:因模具设计缺陷或射胶速度过快使模腔空气不易排,而使胶件内部出现空心或局部出现烧痕等问题。

外观抽样标准:针对公司产品可分为ABC三级面进行检验,检验工具多为目视和手感检验及抽样标准:依照GB2828-

03 /IL=Ⅱ执行,允收水准为:CR:致命缺陷为:0 MA:严重缺陷为:0.65 MI:轻微缺陷为:2.5。

检验方法:目视检验:针对产品表面进行目视(20-30CM,光照度60以上)观察检验,此方法对外观检验使用

多。手感检验:对产品表面无法用肉眼进行观察,但可用手进行触摸的使用手动感觉检验。试喷检验:针对后续需

进行喷涂或电镀作业的素材,可行进行试喷和试电镀作业确认检验,判定素材对喷涂有无影响,此方法可由喷油厂

素材供应商协助试喷送样确认。5注意事项:1素材部份出现的披峰,变形,刮伤,水口位清除不良,缺胶,材质差等问题对后续的装配及二次加工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

影响,需要在素材部份就重点控制住,不可流入后面工序中再来控制,(例如:素材LCD固定框注塑时有严重披峰,所用材料材质易

碎,

检验时未有发现和清除,外发喷油后因存在披峰和材质问题,披峰与油墨固化在一起,清除极其困难,而且披峰的存在导致尺寸无法测量准确,组装过程中LCD玻璃无法装到位,这就是因为素材部份披峰未清除导致后面的几道工序都出现问题,而材质易碎则在锁螺丝

出现螺丝柱开裂现象,如果在素材部份就控制这些问题,那在后面的工序中就不会出现像上现这样的异常问题,异常处理成本就非常

高)

这主说明素材部份要控制的重点非常重要。

2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正确的测量工具才是保证测量正确性的重点。(例如:在测量一个齿轮,齿轮的孔径只有 1.5MM,但检验人员使用卡尺对齿轮孔径进行测量,测出数量为1.45MM标准为1.5MM+0/-0.02MM判定不合格,但实际使用1.48MM的棒规测试可以通过,实配也OK,这就说明卡尺测量1.5MM孔径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测量工具应该是棒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正确性。)

四、塑胶尺寸检验方法:

1.尺寸检验:找到相关键的资料及工具如:工程蓝图、样板、测量仪器(卡尺、棒规,塞规)等等。针对工程蓝图的

重要尺寸管控及测量,

2.检验及抽样标准:依产品设计图纸所标注之尺寸公差进行测量验证,由于塑胶件素材尺寸是由模具所决定,注塑时

对尺寸变化非常小,易变化的多为细小部份,所以抽样数每批抽取5PCS就可完成对尺寸的确认,允收水准0收1退检验方法:直尺测量:针对精密度要求不高,卡尺无法测量的尺寸使用直尺进行检验卡尺测量:针对精密度要求在0.02~0.2MM的尺寸可以使用卡尺进行测量尺寸进行测量检验,小于5MM的孔径除外棒规测量:针对精

度要求在0.02~0.2MM小于5MM的孔径尺寸使用棒规测量检验。塞规测量:针对有密合要求的元件使用塞

进行测量检验。

五、材质检验标准:

1.材质部份:主要针对塑胶件所用材质进行确认,主要不良为水口料使用过多,次级料充当优级料,注塑成型时参数

未调好,造成注塑成型的缺陷(如缩水,分层等)其检验工具有:冲击测试治具,剪钳,电批

2.检验及抽样标准:依设计图纸中元件材质要求进行验证,同批产生的元件使用的材料相同,此时随机从批量中抽出

1PCS来进行验证即可控制,如果交进批量中有不同时间生产的,可按生产时间进行分期抽检,但因为材质检验多为破损性测度,成本考量,小批量或同期生产抽检1PCS,大批量或多期生产的抽检2PCS,允收水准都是0收1退。

3.检验方法:冲击检测:针对表面易受到冲击的素材使用冲击测试治具进行冲击破坏,检验材料融合是否良好,是否

有次级材料充当优级材料现象,出现开裂,易碎,变形严重的现象。此方法多用在面盖,底座的检验。

4.破坏检验:针对重点的基础件(基础件:与多种元件配合,元件都以此元件为基座的塑胶元件我们称为基础件)用

钳子或锤子进行破坏,对破坏面进行检验确认,此检验方法是材质检验的最常用的检验方法。

5.试锁检验:针对有螺丝柱的塑胶件使用对应的螺丝用电批模拟正常操作对塑胶件螺丝柱进行试锁检验

6.寿命检验:针对常时间运行的元件(如齿轮、蜗杆、活动支架等)可将元件装入总成中进行寿命跑机检验咬合状

况,以及磨损效果,此检验方法多用在样品评估或新供应商开发,以及周期性确认检验中,正常检验中不做考虑。

六、试装检验标准:

1.装配部份:主要针对塑胶元件与其相配合的其他元件间的组装配合性能进行检验

2.检验及抽样标准:依产品设计爆炸图中元件关系执行,与试装元件有配合关系的相邻的一个或两个元件之间试配

无影响。同类产品制作工艺相同每批随机抽取1PCS进行测试即可。

3.检验方法:试装检验:将待检验元件与一个或两个与待检元件有装配关系的元件进行试装检验,验证元件间配合

无影响。(例如:左右轮蜗杆要与感应齿轮和蜗杆轴芯进行配合,此部份可以和生产换料,同生产进行10~20PCS

试生产进行确认。)

七、电镀、喷油件检验标准:

1.(素材经过电镀或喷涂工艺的产品)的尺寸检验、外观检验同素材尺寸及外观检验,除此外电镀件及喷油件还有附着力检验表面硬度检验,电镀性能检验,主要是针对表面喷涂层和电镀层做的验证检验,因为附着力测试、硬度测试、电镀性能测试对产品外观及其防护有重要意义。

2附着力检验:

针对表面有进行喷涂的元件使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刃口在相对涂面35-45度角,等速划线。划线位置距产品边缘最近距离不应小于5MM,切口要保证切到基体,在涂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至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切口以1MM间隔隔开,长度约20MM。对于涂膜厚度大于50μm,小于125μm,切口以2MM的间隔隔开。在将格子区切屑用软刷或软纸清除后,撕下一段,粘附力在 2.9N/10MM (300GF/10MM) 以上的胶带,将格子区全部覆盖,用手磨擦胶带,确保已完全粘牢后,拿住胶带的一端,沿着与其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o的方向迅速(不要猛烈)将胶带撕下,然后肉眼目视检验,此方法多用在做过喷涂丝印工艺的面盖、把手上。

3.酒精擦拭测试:针对表面有做涂装的产品使用浓度在95%以上的无水酒精在喷油表面进行反复擦拭,检验表面喷油效果是否有变化表面硬度检验:针对表面有做UV或是PU工艺的元件,使用铅笔硬度测试仪配合H系列铅笔对喷油件进行硬度测试,检验铅笔在喷油件上的划痕,及抽样标准: UV的硬度大于1H,PU的硬度大于HB,每批生产制作工艺相同,取样数可定义1PCS/每批,

4.电镀件电镀性能检验:5%盐水测试:针对表面有做电镀工艺的元件将放入5%氯化钠溶液中泡12H,拿出放置2H检验是否电镀脱落等电镀不良现象,检验及抽样标准:泡过的电镀产品无电镀层脱胶和电镀层氧化现象,电镀产品每期生产的产品都不太一样,取样时最好按生产日期,每期取样3PCS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喷油及电镀部份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有,附着力、硬度不达要求,表面沉点、积油、色差,喷油造成螺丝孔堵孔,这此问题对外观和装配上影响较大,(例如:附着力,硬度不够易造成生产装配及运输过程中出现掉漆、刮伤;沉点、色差对外观影响明显,积油和喷油堵孔会对元件的组装性能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在此部份重点管控。组合件与电镀件、喷油件一样是以塑胶件为基础经过二次工艺加工的元件,尺寸、外观、装配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与电镀喷油件类同除

八、塑胶植毛检验标准和方法:

检验及抽样标准:依产品设计图纸要求、样品评估标准对待检品进行验证检验。此类产品工艺变异不大,产品管制点较突出,每批从中随机抽取5PCS进行测试就可确认。

检验方法:拉力测试:针对有植毛的元件使用拉力计对植毛拉力进行测试,拉力达到1.5KG,每批5PCS,0收1退。硬度测试:针对包胶元件使用手工感觉对包胶的硬度进行确认,因为是主观作业,需要根据产品要求制作限度样品,用于主观比对检验,此种检验方法较简单,如果手工无法判定情况下使用硬度计进行判定。

注意事项:在此部份易出现的不良有植毛错误、植毛脱落、包胶不全、材质用错镶件镶嵌不良,这些不良对产品产生的影响有:植毛错误会对产品电流和清洁效率有影响,植脱落直接影响毛刷外观和使用功能,材质用错部份对电流,产品运行有影响,镶件部份主要是含油轴承部份,如果镶嵌不良会影响产品功能运行寿命。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ok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制定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我司塑胶件产品检验作业。 3.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管单位制定,事业部总经理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应用文件: MIL-STD-105E II 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工程图纸、工程样板。 5.检验标准: 1、MIL-STD-105E II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0 、MAJ=0.65 、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6.定义 6.1缺点分类: a.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b.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c.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6.2塑胶不良描述: 6.2.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6.2.2、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6.2.3、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下陷。 6.2.4、水纹:射胶时留在产品表面的水波浪的纹路。 6.2.5、拉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产品表面造成的划痕。 6.2.6、变形:产品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6.2.7、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的位置。 6.2.8、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碳化发黑。 6.2.9、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6.210、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6.2.11、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2.12、混色: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产品本色不同的颜色。 6.2.13、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6.2.14、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6.2.15、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6.2.16、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6.2.17、油污(油痕):由于种种原因,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包括脱模式剂),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6.2.18、气泡:透明产品内部形成的在中空。 6.2.19、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的塑胶件表面线形痕迹。 6.3喷涂件不良描述: 6.3.1、漆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塑胶产品通用检验标准书

塑胶产品通用 检验标准书 Ceneral inspection standard book plastic products 2015-06-15发布2015-06-15 实施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SHEN ZHEN BUSBAR SCIENCE &TECHNOLLGY DEVELOPMENT CO. ,LTD

修订履历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供应商来料(塑胶件)、塑胶部制程检验、组装部生产自检及出货检验等各个阶段。 二、缺陷定义: 以下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塑胶件不良缺陷定义: 2.1.1 点:具有点形状的缺陷(黑点、异色点、碰伤点),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 为准。

2.1.2 深划伤(有手感划伤):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深度的划伤,任一角 度目视产品均可见不良缺陷。 2.1.3 浅划伤(无手感划伤):指产品表面没有深度的划伤,视线与被检查物体表面成 90°夹角目视产品,缺陷不明显或不可见的不良缺陷。 2.1.4 批锋: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原因,造成在产品分型面、顶针孔、镶件及滑块处等 溢出的多余胶料,有刮手的感觉。 2.1.5 缩水:壁厚处表面的原料由于体积收缩,固化成型后在产品表面形成凹陷痕迹。 2.1.6 熔接线:塑胶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 碍物后不能很好融合,于是在塑胶件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结合线。 2.1.7 气纹:因气体干扰使塑胶件表面形成雾状发暗、发白的痕迹。 2.1.8 流纹:因冷料被射入,在塑胶件表面形成雾色或亮色痕迹。 2.1.9 银纹:指塑胶件表面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主要集中在浇口处。 2.1.10 烧焦:指局部高温而在塑胶件表面留下发黄或碳化的痕迹。 2.1.11 顶白/顶凸:由于塑胶件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 凸起现象。 2.1.12 拉伤(拖花):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造成塑胶件边缘擦伤, 主要出现在模具分模位和滑块位。 2.1.13 缺料: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熔料无法达到模腔内的某 一角落而造成射料不足现象。 2.1.14 翘曲变形:模具内的材料受到高压而产生的内部应力,脱模后产品收缩导致弯曲 变形。 2.1.15 杂质:有异物混入原料中,成型后在产品表面呈现出斑点。 2.1.16 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 2.1.17 多胶:因模具方面的损伤或镶件断裂而造成塑胶件表面有塑胶凸起。 2.1.18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原样件颜色的差异或同一套外壳之间呈现出颜色的差 异; 2.1.19 纤花:尼龙料中的白色玻纤在塑料熔体充模流动过程中浮露于外表,待冷凝成型 后便在塑胶表面形成放射状白色痕迹。当塑胶件为黑色时因色泽的差异大而更 加明显。 2.1.20 破裂:由于模具原因导致产品表面拉裂现象。 2.1.21 掉纹:模具用久后局部纹路不一致现象; 2.1.22 台阶:镶件、滑块位置与主体之间不平齐的高度 2.2 喷涂件不良缺陷定义: 2.2.1 毛絮:油漆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形成的纤维状毛絮。 2.2.2 积漆:由于油漆的流平性较好,容易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2.2.3 缩水:由于塑胶件表面存在缩水,在喷涂后没有盖住反而更加明显。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塑胶件检验标准.doc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 照明:60W日光灯下。 5.5 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6.1塑壳 6.1.1外观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1.2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6.1.3材质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6.1.4试装配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 6.2.1尺寸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6.2.2外观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7检验方法 7.1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7.2尺寸 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 A面:塑壳壳面;B面:塑壳底面。

塑胶产品通用标准

是不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

: 一.范圍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部品的外观要求及性能测试、等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供应商生产、研发摸底测试、试生产、批量生产、IQC 来料检验、QA 增强性试验等各个阶段。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不良缺陷定义: 2.1.1 塑料件不良缺陷定义 2.1.1.1 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2.1.1.2 硬划痕(有感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样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2.1.1.3 细划痕(无感划痕):指样品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2.1.1.4 批锋(毛刺):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分型面、顶针孔、镶件等 处溢出的多余胶料,摸上去有刮手感觉。 2.1.1.5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2.1.1.6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结合线。 2.1.1.7 气纹:因气体干扰使塑料件表面形成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2.1.1.8 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塑料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亮色的痕迹。 2.1.1.9 银纹: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2.1.1.10 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在塑料件表面留下的发黄或碳化痕迹。 2.1.1.11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2.1.1.12 拖花/拉伤: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2.1.1.13 缺料: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 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2.1.1.14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作用等原因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2.1.1.15 杂质:有异物混入原料中等原因,成型后在产品表面呈现出斑点。 2.1.1.16 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 2.1.1.17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 2.1.1.18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原样件的颜色的差异、或同一套外壳之间呈现出颜色的差异,称为 色差。

塑胶零件检验规范

深圳市通茂电子有限公司 制定部门:注塑车间 生效日期:2014.12.11

文件编号:Q/TM 3410479A-2011 版本:A0 文件修订履历表

一、目的 1.1、本标准用来规范注塑件具体的检验要求,使公司内部质量标准达到统一。 1.2、本标准规定推动了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并加强控制了生产的产品问题点。 二、适用范围 2.1、适用于通茂注塑车间所有的注塑件半成品/成品检验。 三、权职 3.1、注塑车间品质部:由注塑车间品质负责对的注塑件进行全面质量管控。 3.1.1、检验员: a)负责对生产前的物料进行确认核对。 b)开机前由IPQC对首件进行初步鉴定,鉴定合格后交予品质领班做首件,首件确认合格后方可开机生产。 c)按照AQL抽样计划,检验员必须1h对产品的外观巡检一次,2h测量一次产品的尺寸,4h对产品试装产品一次,4h对产品做一次破坏性测试,并对其形成记录。 d)生产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时,把各类检查结果通报给相关部门及品质领班(含以上级),并对不合格状况形成书面上的反馈(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e)出货时确认标签是否正确,包装及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抽样方案按(4.1)。 f)白/夜班在上/下班时,交会当日检验过程中的状况。 3.1.2、品检领班: a)新品试产阶段的首件验证确认及找工程师封样。 b)对制程的品质异常进行跟进及分析,及时处理各阶段的质量问题。 c)调查产品客诉及退货的原因,并对其跟进、分析、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d)负责品检人员安排及调配,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及品质灌输。 e)监督各工序是否符合工艺文件要求,对各工序不合理处及时反馈相关人员。 f)推动区域及周边的5s,对测量设备、仪器及检具进行监管维护及保养。 j)负责与客户沟通,将客户的要求及品质信息传达下去。 h)对当日的报表确认及整理、归挡。 四、检验依据 4.1、引用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99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Ⅱ级一般抽样,AQL值:A类:0.65, B类:1.0,C类:1.5。 4.2、图纸、样品、工艺文件、色板、限度样品。 五、检验判定的标准 5.1、照明标准 : 要求二根40W日光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面(1.0~1.2)米,照度度达 800Lux-1200Lux(中文:雷克司)。 5.2、检验距离:眼睛与被测距离面保持在(50±5)cm。 5.3、位置:检视面与桌面呈45°~90°,上下左右转动在15°。 5.4、时间:目视时间在10s内一个面(超出10s以上不记)。

塑料件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卡尺(精度不低于)。 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照明:60W日光灯下。 视力: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塑壳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五金件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 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尺寸

塑胶品成品出货检验规范修后

塑胶品成品出货检验规 范修后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目的Array使作业员/QC对塑胶产品的检验标准,要求有较全面的认识,以使塑胶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格适用于客户明确之塑胶部品检验标准(检查作业指导书)以外的检验项目。 3. 外观检验 3.1检验条件: ----无太阳光直照的场所 ----眼睛距被检品30cm距离,用5秒钟目查300cm2范围 3.2外观部品分级: ----I级面:位于部品表面,始终能接触,操作后,影响部品印象,品次的部位(正面、上面、左右侧面等)。 ----II级面:上述部位之外的部位,能直接被目视的地方(后面)。 ----III:级面:通常状态下不可见的地方,即没有缺陷也不降低商品价值,也不影响机能之类问题。 3.3 基本上以在、项的条件下检查对象品的角度,有时看到有时看不到的缺点认为可接受。 4.尺寸控制 尺寸控制时以满足大批量生产为前提,同时结合装配实施控制。 控制尺寸按照图纸要求,有长、宽、高、装配位及重要的柱位和孔位,以及重点尺寸控制。 5.检验标准 此规范系依据 GB/ 一次抽样方案Ⅱ级之抽样水准,随机取样进行检验,依据以下AQL进行判定。 严重缺陷(CR): C=0 主要缺点(MA):MA=主要为性能、功能不良及零部件漏装等,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 次要缺点(MI):MI= 主要为外观不良或机械性能不良,但不影响性能的缺陷。

8、丝印产品的检验参照《丝印产品检验标准》 9、包装及其他 检测项目包括: 产品包装是否完好; 产品防护是否符合存放及运输要求; 产品标识是否属于环保类,环保RoHS标识是否齐全; 产品合格证标识是否正确齐全无误。 10、其他特性 其他如塑胶件的阻燃性、抗高温、低寒测试、破坏性实验等,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进行,或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标准。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Rev: 1 适用范围 : 期 : 2006年4月29日 修订记录

一、目的: 1.1为规范塑料外观检验标准,确保经品保检验之部品外观符合客户的品质要求。 二、职责 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质量主管协调处理。 若出现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项目,应立即通知质量主管修改或解释本标准。 三、适用范围: 此规范的检验标准仅针对中兴客户之产品,其他产品参考崇正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四、缺陷定义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毛边: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亮痕(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 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也被认为有漏印。 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流水纹: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凹痕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修边不良:产品边缘处因人工修边而产生缺口等不规则形状 毛屑:分布在注塑件、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刮痕: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用手指甲感觉有感、有层次感。 刮伤:无深度的表面划痕,用手指甲感觉无感、无层次感。 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桔皮: 涂装表面呈现桔子皮似的凹凸,也称桔子皮 黑条及烧痕:零件表面发生变色、弯曲或破裂,显示出热分解后的现象 拉白:把成型品从模具中拿出时,因拔取方向造成的伤痕(大多出现于侧面) 五、检验标准 此规范系依据 GB/ 一次抽样方案Ⅱ级之抽样水准,随机取样进行检验,AQL以各部门作业指导书为准,如无明确要求的,依据以下AQL进行判定。 严重缺陷(CR): C=0 主要缺点(MA):MA=主要为性能、功能不良及零部件漏装等,且此类型缺陷会引起客户投诉或返工费用较大者. 次要缺点(MI):MI= 主要为外观不良或机械性能不良,但不影响性能的缺陷。 六、检验方法:

塑胶产品检验规范

塑胶产品检验规范 1. 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塑胶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模具及塑胶制品供应商对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试产验证、生产组装所需塑胶制品的成品. 3. 职责 本规范由品质部和注塑部负责制定,品质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 定义 4.1 缺陷 发生危险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或产品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或显著的降低其实用性质,或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但影响产品外观的缺点。 4.2 塑胶制品外观缺陷 4.2.1 欠注———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4.2.2 毛边———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4.2.3 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凹陷。 4.2.4 凹痕凸起—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4.2.5 融接痕——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细线。 4.2.6 水纹———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银色条纹。 4.2.7 拖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4.2.8 划伤———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4.2.9 变形———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4.2.10 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置。 4.2.11 异色———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4.2.12 斑点———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4.2.13 油污———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4.2.14 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炭化发黑。 4.2.15 断裂———局部材料分离本体。 4.2.16 开裂———制件本体可见的裂纹。 4.2.17 气泡———透明制品内部形成的中空。 4.2.18 色差———实际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 4.2.19 修饰不良—修除制件毛边、浇口不良,过切或未修除干净。 4.3 喷油涂层外观缺陷 4.2.1 泪油———油膜向下流动聚集的泪滴状突起。 4.2.2 油泡———喷油涂层表面泡状突起。 4.2.3 油滴———喷溅到制品表面的油点。 4.2.4 杂质———被喷油涂层包覆的尘点、尘丝。 4.2.5 纹路不良———因材料或机台变化造成塑料件的表面纤纹变化 4.4 表面等级 4.4.1 Ⅰ类:重要的外部表面。包括:外壳制件的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或其它制件与外壳组装后露在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 4.4.2 Ⅱ类:除Ⅰ类外,次要的外部表面。 4.4.3 Ⅲ类:内部表面。

塑胶类检验标准.doc

塑胶类检验标准 1.0 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公司塑胶类品质标准,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制材料之品质,确保满 足客户和生产之需要,同时为客户及协力厂商对本公司品质要求认知准则。 2.0 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或加工组装所需塑胶件产品皆适用之。 3.0 定义 3.1 A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 ~ 90 °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3.3 C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0 不良缺陷定义 4.1 材料不良缺陷 4.1.1拉模:因注射压力过大,脱模不顺所造成边缘的拉模及拉伤。 4.1.2拉白/顶白:产品脱模时,由于脱模困难,顶针不顺而使某边缘拉白。 4.1.3毛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塑料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毛边。 4.1.4烧焦:在塑料件表面出现局部的塑料发黑、发黄。 4.1.5冷胶: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产品本色的颜色点。 4.1.6划伤:由于在加工时用批锋刀不当的原因导致产品划伤、削伤。 4.1.7流痕:产品表面以水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条纹。 4.1.8熔接线(夹水纹):塑料熔件在型腔流动遇到阻碍物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 4.1.9变形: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4.1.10缺料: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融溶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的现象。 4.1.11气泡:由于原料在成型前未充分干燥,水分在高温的气化而形成气泡。 4.1.12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而在较厚的截面形成的凹坑。 4.1.13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交界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塑胶件外观标准 文件编号: 受控文件: 版本号:第一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0.05.10 生效日期:2010.05.11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为规范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确保经IQC检验之部品符合产品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房间空调器所有塑胶材料产品外观检查。 3、职责 3.1 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检验人员执行。 3.2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品质部协调处理。 3.3 若出现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应立即通知品质部修改或解释本标准。 4、外观塑胶件术语 4.1 杂质、异色点、斑点 由于原料混入异物或设备空气因素,注塑件成型后,在其表面上出现的斑点。 4.2 飞边、毛刺 在塑胶件零件的边缘或结合处线性凸起(通常为注塑速度过快、注塑压力过大、模温过高不良所致) 4.3 银丝 光洁表面上的云状物,是注塑时低分子挥发物、水分等气体料在注塑件表面形成的。 4.4 汽泡 塑胶件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 变形 注塑件在注塑过程中,因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件变形现象。 4.6 顶白 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的泛白,通常发生在卡钩上。 4.7 缺料 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满和缺料情形。 4.8 色差 同种颜色部件或组件相互之间的颜色差异。 4.9 划伤 表面很细的沟槽,是塑料件表面受到外部尖锐物碰撞而引起的。 4.10擦伤、拉伤 塑胶件受到轻微摩擦造成一定范围无光泽无深度感的痕迹。 4.11 熔接痕 表面可见的条纹或线性痕迹,是两股料流相遇时在其界面处未完全熔合而形成的。 4.12 断裂 塑胶件受到外部挤压或其它外部因素造成的断裂现象。 5、等级面划分标准: A级面:指外观质量要求高的零部件(如:分体挂壁式内机的面板、面框、水平导风叶片、面板装饰条、指示灯板等) B级面:指外观质量要求高的次要零部件(如:分体挂壁式内机的底盘等) C级面:指外观质量要求一般的零部件(如:装配在机内的零部件)。 6、检验条件 6.1 距离要求 A 产品外观表面质量判定应在400mm目视距离下进行。 B 在目视距离下进行判定时,如果不能发现不良则视为满足外观表面质量要求;

塑胶件通用检查标准

公司名称 文件名称塑胶部品检查通用标准 文件编号版本号B 分发部门 修订记录 更改页码页改次版本号发行日期修订内容 0 B 2009-9-16 制订部门编制审核批准受 控 印品质部 章

版本号:B 文件编号: 主题塑胶部品通用检查标准页改次:0 第 1页共 10页 1.目的 明确塑胶制品质量检验标准,促使生产单位按标准要求生产,有利于检验者对质量控制,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台和合益生产或后加工的所有塑胶制品;所有外发生产或后加工的塑胶制品。 在进行部品检查时,使用本检查标准的顺序是: 1.《作业检查指导书》; 2.樣板; 3.客户图画要求或其它书面文件要求; 4.本通用标准。 3.本标准术语解释 3.1 Critical(致命缺陷,缩写:CR): 对使用和维护产品或对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状况的缺陷;或损坏产品重要的、最终的基本功能的缺陷。包括一切令该零件不能使用和装配或外观缺陷导致客户拒绝使用之缺点。 3.2 Major(重缺陷,缩写:Maj) 能引起失效或显著降低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如:尺寸不符、严重变形、严重外伤、颜色错误、装配后会影响功能之批峰、严重顶白、异色点大等。 3.3 Minor(轻缺陷,缩写:Min) 不会显著降低产品的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只轻微影响产品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如:轻微划伤可抛光、易抹去之污渍、影响外观但能除去之批峰、不影响功能之缩水、混色点、轻微缩水等。 3.4 A级表面(A面) 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直接能看到的表面,如:视窗面,正常工作面等。 3.5 B级表面(B面) 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能直接看到的表面,如:后面、侧面等; 3.6 C级表面(C面) 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或根本看不到的表面,如:底面、隐藏面等; 3.7 D级表面 (D面;通常是指内装件) 整个部件在组装成成品后看不见或只有在拆机维修时才能看见的表面。 4.抽样检查标准 4.1 IQC、QA﹑QC外观抽样检查按MIL-STD-105E单次抽样计划(详细标准见附页)普通检验Ⅱ级 检查水平: Critical:0 Major:0.65 Minor:1.5 若Major或Minor其中之一项超出接受范围便拒收。

注塑件检验标准

XX厂产品检验规范 版本:1.0 1、本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制定出适应本厂的产品检验标准,使质检员检验物料时能按照其标准把关,而采取的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2、本规范用来规定注塑与五金物料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方法及来料抽样方案,使其能够达到生产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3、本规范定义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使公司的产品要求和供应商的来料要求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一、应用文件: 1.依据MIL-STD-105E II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 样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取一般抽样检验水平II。AQL定为CRITICAL= 0,MAJOR =1.0及MINOR =2.5。 2.依据产品规格书、样板。 3.有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二、检验工具: 1.胶带:3M600思高原装测试胶带 2.游标卡尺:0~150mm,精度0.02mm 3.千分尺:0~25mm,精度0.01mm 4.推拉力计:NK500, 指针式 5.标准光源灯箱 6.外观检验菲林 7. 塞规0.02-1.0mm 三、检验环境: 照度:飞利浦4000K,800~1200LM,显色指数Ra≥80日光灯 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45±15° 丝印、移印、喷涂表面检验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外观与结构检查时间:A面5~6秒/PCS,B面:3~4秒/PCS,C面:3~4秒/PCS 检验项目 1、包装标识的确认; 2、产品外观检验; 3、结构尺寸检验; 4、结构配合的检验;

塑胶件的检查标准

Molded Plastic Checking Standard 塑膠產品檢驗標準 1.Purpose and Scope目的和範圍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uniform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of injected molded parts and assemblies. These guidelines will be used by Hip Lick Molding and Quality Control Personnel to provide Hip Lick customers Best-In-Class injected molded Plastic Parts and Assemblies. 此文件可為塑膠產品及其裝配提供一個統一的檢驗標準.協力廠可根據此指導書為顧客提供良好 品質的塑膠產品和其裝配而成的成品. 1.Key Definitions重要定義 1.1.Surface Classifications表面分類 Class A Surface: Visible on a constant, daily basis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the front, bezel, keyboard, and displays. A面 : 時常可見,每日正常操作的基本點.這包括,不僅限於前部﹑斜面﹑鍵盤和顯示器. Class B Surface: Visible occasionally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ides of an upper shell. B 面 : 在正常的操作時常可見的, 比如在上殼的側面 Class C Surface: Seldom visible during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visible during normal customer maintenance, such as the back and bottom of unit or inside battery compartment. C 面 : 在正常的操作很少見到的,但在客戶正常維修當中明顯可見的,比如電池盒后部 和底部或其內側 Class D Surface: Not visible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is encompasses all other surfaces which are not Class A, B or C such as internal surfaces, areas covered up by label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D 面 : 在正常操作中看不到的.這包括其他不是A面,B面或C面的表面,比如內表面,被 標簽蓋住的表面和PCB. Surface Finish表面質量 Grade 1: Highly polished (e.i. SPI-B1 or lower), clear transparent, fluid contact (primarily applies to medical parts). 一級 : 高度拋光(比如: SPI-B1或低一些的), 透明的, 流動的連接(首先適用於醫學產品 上) Grade 2: Low grade polish, non-textured (e.i. SPI-B2 or higher), textured, clear translucent. 二級 : 低級別的拋光,無晒紋(比如: SPI-B2或高些的),晒紋,半透明的 Grade 3: Painted Parts. 三級 : 噴油

塑胶类来料检验规范案例

一.目的 明确检验项目,保证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二.适用范围 凡物料表所列的PVC.ABS.PE等塑料材料均适用之? 三:内容 3.1 抽样方式: 3.1.1 塑料料以包数为单位进行抽样,1-10(含)包抽验3包,每包抽验25Kg;11-25(含)包抽验5包,每包抽样25Kg; 25包以上抽验8包,每 包抽样25Kg ;每批采用允拒收为0收1退.? 3.1.2汽车线上所使用之塑胶类材料检验之抽样采用C=0抽样计划,AQL取值0.15,允拒收采用0收1退。 3.2 检验的注意事项: 3.2.1 3.2.1 核对有无工程图面、物料承认书、标准样品及环保资料,无则不予验收.(客供品及海外来料除外) ? 3.2.2 我司无法验证的部份依供货商的出厂报告或可靠性报告为保证依据, 比如:耐燃、老化等? 3.2.3 塑料料材质的验证: 供货商按规格每月提供一次材质验证报告, IQC对材料承认书要求特性进行确认或送相关机构验证? 3.2.4 若物料承认书或工程图面有非移性要求时, IQC必须每批送样到实验室做实验. 3.2.5 此规范与工程图面或物料承认书有冲突时,以工程图面或物料承认书为准;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依客户要求检验和判定? 3.2.6 供应商所交货品必须以环保管制标签标识,且附上该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的测试报告(该测试报告的有效期为一年)、材料成份表(该表的 有效期为一年)及品质保证书(该表要求每批出货时附)。该产品中环境关联物质含量必须符合我司要求。环保管制标签和品质保证 书上须注明环保测试报告的编号和LOT NO. 3.3 参考资料 3.3.1 工程图面 3.3.2 物料承认书、标准样品、IQC SIP 3.4 品质记录 3.4.1 一般类进料检验报告及相关的实验报告; 供应商所附的出厂报告及相关可靠性报告. 3.4.2 环保供应商履历表 3.5 检验项目(见后面附表)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Rev: 1 适用范围 : 4月29日 修订记录

一、目的: 1.1为规范塑料外观检验标准,确保经品保检验之部品外观符合客户的品质要求。 二、职责 2.1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检验人员执行 2.2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质量主管协调处理。 2.3若出现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项目,应立即通知质量主管修改或解释本标准。 三、适用范围: 此规范的检验标准仅针对中兴客户之产品,其他产品参考崇正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四、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毛边: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3 亮痕(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 4.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4.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4.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0.3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流水纹: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4.12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4.13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4凹痕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15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6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17修边不良:产品边缘处因人工修边而产生缺口等不规则形状 4.18毛屑:分布在注塑件、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19刮痕: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用手指甲感觉有感、有层次感。 4.20 刮伤:无深度的表面划痕,用手指甲感觉无感、无层次感。 4.21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22桔皮: 涂装表面呈现桔子皮似的凹凸,也称桔子皮 4.23黑条及烧痕:零件表面发生变色、弯曲或破裂,显示出热分解后的现象 4.24拉白:把成型品从模具中拿出时,因拔取方向造成的伤痕(大多出现于侧面) 五、检验标准 此规范系依据 GB/T2828.1-2003 一次抽样方案Ⅱ级之抽样水准,随机取样进行检验,AQL以各部门作业指导书为准,如无明确要求的,依据以下AQL进行判定。 严重缺陷(CR): C=0 主要缺点(MA):MA=0.65主要为性能、功能不良及零部件漏装等,且此类型缺陷会引起客户投诉或返工费用较大者. 次要缺点(MI):MI=2.5 主要为外观不良或机械性能不良,但不影响性能的缺陷。 六、检验方法: 1.检验条件及方法 a.室内检验环境下、目距500mm、视线相对水平面45度以上、从观察物正面开始观察 一周b.部品不能为突出表面瑕疵而使用单向照射光源,目视时应无直接照射光源。

塑胶制品检验规范

塑胶制品检验规范 1. 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塑胶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模具及塑胶制品供应商对×××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试验证、生产组装所需塑胶制品的成品、部品及其表面的喷油、印刷。 3. 职责 本规范由质量保证部和中试部负责制定,质量保证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 定义 4.1 缺陷 发生危险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或产品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或显著的降低其实用性质,或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但影响产品外观的缺点。 4.2 塑胶制品外观缺陷 4.2.1 欠注———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4.2.2 毛边———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4.2.3 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凹陷。 4.2.4 凹痕凸起—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4.2.5 融接痕——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细线。 4.2.6 水纹———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银色条纹。 4.2.7 拖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4.2.8 划伤———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4.2.9 变形———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4.2.10 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置。 4.2.11 异色———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4.2.12 斑点———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4.2.13 油污———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4.2.14 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炭化发黑。 4.2.15 断裂———局部材料分离本体。 4.2.16 开裂———制件本体可见的裂纹。 4.2.17 气泡———透明制品内部形成的中空。 4.2.18 色差———实际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 4.2.19 修饰不良—修除制件毛边、浇口不良,过切或未修除干净。 4.3 喷油涂层外观缺陷 4.2.1 泪油———油膜向下流动聚集的泪滴状突起。 4.2.2 油泡———喷油涂层表面泡状突起。 4.2.3 油滴———喷溅到制品表面的油点。 4.2.4 杂质———被喷油涂层包覆的尘点、尘丝。 4.4 表面等级 4.4.1 ×××使用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编码指示塑胶制品不同等级的表面或区域,表面的重要程度用罗马数字分类区分,最终使用者目视频率用英文字母排列区分。 4.4.2 Ⅰ类:重要的外部表面。包括:外壳制件的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或其它制件与外壳组装后露在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 4.4.3 Ⅱ类:除Ⅰ类外,次要的外部表面。 4.4.4 Ⅲ类:内部表面。 4.4.5 A面:最终使用者经常看得到的表面。 4.4.6 B面:最终使用者可以看得到的表面,但正常的操作使用中很少注意到的。 4.4.7 C面:最终使用者看不到的表面,但在产品组装、维修过程中可以看到的。 4.5 时间和距离检验 表面等级Ⅰ-A Ⅱ-A/Ⅲ-A Ⅱ-B/Ⅲ-B Ⅱ-C/Ⅲ-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