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历史复习试题

服装历史复习试题

服装历史复习试题
服装历史复习试题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第一章

1.服装关于服装有两种含义 (1.)普遍被认为是成衣和衣服它是单纯的物的概念 (

2.)服装是指衣服和人组合的着装状态

2.服饰指穿戴在人身上的衣着和装饰品

3.服饰品也成为服饰配件是为了整体服装搭配的需要又是服装的附属品广义上的服饰品指服饰概念中除了服外的物品狭义上的服饰品指耳饰项链胸针等装饰性为主增加性因素较强的首饰

4.时装当时当地最新颖最流行的服装正在流行的服装可以成为时装

第二章

服装起源说

三大类保护说装饰说羞耻说 (还有御寒说巫术说本能说遮羞说异性吸引说保护说劳动说)

保护说 1.气候适应说 2.身体保护说

装饰说1.审美说 (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2.异性吸引说 3.象征说4.护符说

羞耻说认为人们穿衣是一种出于羞耻心儿遮盖身体的行为

服装变迁的原因

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是人类生活环境的条件如自然环境社会情况认为的制度等内因是人类的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基于个人乃至群体的欲求性情的原动力

服装变迁的形式

1.生态变化;是指服装与其他事物一样所必须的生命周期

2.历史性变化;是指从历史的角度对服装的变迁做总结

3.地域性变化;是指从空间传递的角度来看服装的变化的

4.规律性的变化是指对服装变化的理论总结

服装变迁的规律性

服装变迁的规律性是对服装史上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变迁进行整理综合和归纳总结出来的服装变迁的共性.

服装变迁的16大规律顺应环境,内因优越.优势支配.模仿流动.渐变习惯化相对而趋同前进反转裸露反应升级降级系统分化不用退化无缘切类同性别对立融合消化停滞固定国际同化

现代服装的发展趋势

1.民族服装国际化

2.自然随意化

3.个性化

4.时尚化

5.品质高端化

6.系列化和组合化

7.中性化

8.健康和环保化

9.年轻化

第二章

●一句话的概念

1、深衣(曲裾深衣)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2、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

3、元代女子首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4、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5、魏晋时期妇女在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6、唐朝有一种缺胯袍,在腋下开衩儿,便于行动,多为军装。

7、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概念

1、冕服的特征?

①冕冠,其板为綖,綖作前圆后方形,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戴时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

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②衣裳的内容:十二章纹?

一)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为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衣,即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并寓以含意。

二)十二章: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③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用在冕服中一般称之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用在其它服装上叫做韦毕。

④舄屦

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似为复底。

屦:为单底,夏用葛麻,冬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

2、曲裾深衣的特征?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服式。“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饶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因而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

3、胡服骑射的特征及意义?

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赵国第六个国君武灵王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胡人优良,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的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动辄即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很少,于是想用胡服,学骑射。

胡服的款式及穿着方式对汉族兵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魏晋南北朝男子着装风格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文人意欲进贤,又怯于宦海沉浮,只是自我超脱,除沉迷于饮酒、奏乐、吞丹、谈玄之外,便在服式上寻求宣泄,以傲世为荣,故而宽衣大袖、袒胸露臂。所以褒衣博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以长衫为尚,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10、为什么说唐代女子的装扮形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装的雍容华贵表现在哪些方面?)1)服装:

①襦裙服:襦裙服主要为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风头丝履或精编草履。头上花髻,出门可戴幂li。

襦,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有袒领,袒领短襦的穿着效果,一般可见女性乳沟。襦的袖子初期为宽窄二式,盛唐以后,因胡服影响逐渐减弱而加宽,袖子放大。上襦很短,成为唐代女服特点。

衫:衫较襦长,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与可夹可絮的襦、袄等上衣有所区别,也是女子常服之

一。

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制裙面料一般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

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为直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裙身很长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似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

②男装: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衫、腰间系带、脚穿乌皮六合靴,成为唐代女子的一大特色。说明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他封建王朝。

③胡服:胡服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靿革靴,腰系鞢躞带。2)发型和面妆:唐代女子发式多变,常有半翻、盘桓、惊鹄、抛家、椎、螺等近三十种,上面插金钗玉饰、鲜花和酷似真花的绢花和金银首饰。

面部施粉,唇涂胭脂,敷粉施朱后,要在额头涂黄色月牙状饰面。各种眉式周期很短,眉宇间,以金、银、羽翠制成的彩花子“花钿”是面妆中必不可少的。另外流行梅花妆,涂斜红。

5、明代官服的等级区别

⑴.朝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屡,佩绶,笏板等。

⑵补子的区别:

文官主要是绣禽鸟,武官主要绣兽,因等级的不同补子的禽鸟和兽的等级也不相同。

⑶服装纹样的区别:

一、二、三品官服织云纹样,四品以下不用问样,用蓝青色镶边。

⑷冠的区别:

冠服主要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冠后树立两翅,为之忠婧冠。

三品以上用金线缘边,四品以下不用金。

6、清官服的特点那些具有等级区别

①冠顶、翎子的区别:

冠顶主要表现在职官的首服上必须装戴冠顶,其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紫金、素银等材料来区分等级。

翎子分花翎、蓝翎、染蓝翎,花翎来区分等级。

②补服的区别:

补服的形式以圆领、对襟、平袖、袖与肘齐,衣长至膝下(比袍短一尺许),门襟有5颗纽子的石青色宽松式外衣,故有“外褂”或“外套”之称。

补服主要的特点,是用装饰于前胸和后背的“补子”的不同纹饰来区别官位高低。文官主要绣禽鸟,武官主要绣兽。

③朝珠:这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一种标志,进而形成高贵的装饰品,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均有配朝珠,以琥珀、蜜腊等材料制作,共计108颗。旁边有小珠三串,配挂的时一边戴一串。那边戴两串,男子两串的小珠主要在左边,女子的两串小珠在右,另外还有稍大珠垂于后背,谓之“背云”官员一串,命妇朝服三串,吉服一串。

7、中山装的特征

就男子服装的变化来说,中山装的出现引人注目。中山装由孙中山创制,他基于日本的学生装而加以改革,改成单立领,前身门襟9 个扣子,左右上下4 个明袋,袋上面有“胖裥”(即袋褶向外露),后身有背带缝,中腰处有一腰带。这是最早的中山装。

后来根据《易经》和民国时期的有关制度而寓以涵意,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前襟4 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襟5 个扣子;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必须为3 个扣子。在西装的基本式样上渗入中国的传统意识。

8、旗袍的发展演变过程?

旗袍一般式样为:直领,右开大襟,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之分,旗袍上装饰最精巧的要算花边。清初镶边较狭,颜色较素。至清末衣缘越来越阔,花边也越滚越多,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还有在衣襟及下摆处用不同的珠宝,盘制成各种花样。或挖空花边,镶上各种图案。这类衣服,由于服饰太盛,穿在外边几乎看不清原来的质地。20年代初,普及到满汉两族女子,袖口窄小,边缘渐窄。20年代末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明显缩短长度,收紧腰身,至此形成了富

有中国特色的改良旗袍。直到20年代末,中国妇女才领略到“曲线美”而改变其传统,将衣服裁制得称身适体。先时兴高领,后又为低领,低到无可再低时,索性将领子取消,继而又高掩双腮。袖子时而长过手腕,时而短及露肘,40年代时去掉袖子。衣长时可及地,短时可至膝间。并有衩口变化,开衩低时在膝中,开衩高时及胯下,50年代香港女演员等将开衩提高到胯间。40年代时省去繁琐装饰,使之更加轻便适体,并逐渐形成特色。

第四章;服装的构成(构成:服装的材料,色彩,造型,制作)

色彩的三种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为色的亮度,深浅。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度,亦称饱和度,彩度。

服装工业化生产的一般程序

第一,生产准备。第二,剪裁工序。第三,缝制工序。第四,熨烫工序。第五,后道工序。第六,技术文件。第七,流程设计

计算机辅助系统有两种类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生产(CAM)

CAD三大部分内容:1,款式设计2,结构设计3,工艺设计

计算机辅助生产:指的在CAD制成的设计图形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控制程序实现对生产的指导,例如自动进行面料裁剪。

计算机集成化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是一种用网络和数据库等将生产中各组织部分相互连接进行管理的系统。

服装产业的“三化”即信息化,文化化和集群化。

1,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工程技术,生产运作和企业管理三方面。

2,文化化。这里所指的文化包括社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以及品牌文化,其中社会文化是其他各种文化的基础。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必须让文化贯穿于整个产业,包括开发,生产,包装,销售,服务

所有环节和所有细节,因为提高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的根本办法,就是实现服装产业的文化化。

品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只要包括品牌的名称,定位,产品和形象等方面。

3,集群化。’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个特色产业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 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 A.棉花 B.亚麻 C.涤纶 D.蚕丝 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 A.冕冠上的“充耳” B.綖板前低俯 C.衮服上的绣黻 D.衮服上绣绘宗彝 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 A.黑色 B.白色 C.绿色D.黄色 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 A.赵武灵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二、填空题 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 1、深衣的内涵: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2、胡服 又称“胡衣”。是指周代以后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服装的总称。由于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所决定,这些少数民族服装形制较为紧窄;其特点是由短衣、长裤和皮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与射猎。服装质料较为厚实,冬季以皮毛为多;服装色彩以间色为主;装饰纹样较为粗扩,题材以禽兽为多。与汉族的褒衣博带、高冠浅履的服饰形制有较大区别。 3、襦裙 襦裙为百姓妇女穿的一种服饰,现存最早的襦裙视觉图象资料为出土的中山国玉人饰品,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中原地区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数民族诸侯国。其服饰特点为上下两款,上衣为紧身窄袖,右衽开襟,下摆长到腰节,下裳为方格花纹裙,腰间系带。此款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发式为卷型,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区流行的笄饰。 4、蔽膝

历史期中考试测试题

历史期中考试测试题 班级姓名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3、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说过:“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伊拉克战争 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5、张和解出生于1951年9月,你认为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A.和平解放北平 B.和平解放西藏 C.抗美援朝 D.解放南京 6、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 A.重工业建设 B.交通运输建设 C.农业基本建设 D.商业建设 9、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中国历史期中测试题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是因为两次战争() A 原因相同 B 目的和性质相同 C 结果相同 D 影响相同 3.下列通商口岸在《马关条约》中开放的是() A 南京 B 重庆 C 天津 D 上海 4.第一个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特权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5.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下列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7.日本发动的对中国东北侵略的事变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结束后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9.中国近代化运动起步于()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民族工业产生 D 维新变法 10.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用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开平煤矿 11.下列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A 上海发昌机器厂 B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C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D 开平煤矿 1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十九世纪70年代前后 B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C 一战时期 D 1927年——1937年 13.中国电影诞生的时间是() A 1905年 B 1913年 C 1927年 D 1931年

最新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开卷) 一、填空题 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的一大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和爱奥尼亚式。 3、褙子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_____________时期的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的发式保留本民族的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___________ 。 8、瓜皮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市民常戴的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了,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的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的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称为“移动的花园”。 14、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 _ ,适应了战争 需要。 15、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二、选择题 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是()官员佩戴的饰品。 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的设计师是()。 A.莫里斯 B.朗万 C.迪奥 D.沃斯 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是()的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 A.胡帽 B.帷帽 C.幂篱 D.幞头 7、“武德令”是()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A 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的一种女子服饰。 A上衣下裳B窄袖短襦C杂裾垂髾D袄裙 9、明朝的冠服制度中出现的补子图案是用以表示( )。 A.吉祥 B.官阶 C.装饰 D.地位 10、西方从()开始,原来上下相连的袍服逐渐被分体式的上衣下裙代替。 A中世纪B文艺复兴 C 18世纪 D 19世纪 11、十二章纹中()所代表的含义是决断。 A黻B黼C日D火 12、17世纪初,的印花棉布由亚洲传入欧洲。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 D 朝鲜 13、()的服装,主要衣料是亚麻布,构成简单,一般采用垂褶进行装饰。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16—2017九年级历史中期考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在欧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 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是对哪种罪恶的揭露( )。 A. 奴隶制度 B. 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 D.殖民主义 2、14~15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D.美国 3、中学生应该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 开了讨论,以下是他们对拿破仑所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他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B.他颁布《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D.他后期的对外战争都维护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4、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人权宣言》的颁布 6、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有关美国南 北战争的影视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61年“南部联盟”率先挑起内战 B.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胜利 C.林肯在战争结束前夕遭刺杀身亡 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7、“我真正的光荣并非在于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 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说这话的人是() A.汉谟拉比B.克伦威尔C.拿破仑D.华盛顿 8、"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三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 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惟一的相同点是( )。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9、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下列 历史文献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权宣言》②《权利法案》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④《共产党宣言》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10.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是() A 公元前509年 B公元前27年 C 公元27年 D 476年 11.在西部一个穆斯林信徒家中,发现书柜上有一本《古兰经》,由此推断这家人可能信奉()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道教 12.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 A 荷马 B 阿基米德 C 达·芬奇 D 但丁 13.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中国 14.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 A 但丁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哥白尼 15.西欧封建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A 国王 B贵族 C宫相 D教皇 16.如果给下图的章西女王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 A.率领起义军打击西班牙军队 B.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大败英军 C.在攻占巴士底狱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D.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2008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前365年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春秋时期率先起来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5、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晋国B.齐国 C.鲁国D.卫国 6、今天汉字的源头是 A.甲骨文B.金文 C.大篆D.小篆 7.陈胜、吴广起义军在何地建立政权 A.渔阳 B.巨鹿 C.陈 D.大泽乡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0、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能否直立行走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制造工具 11、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环境优美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14、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 B、魏 C、齐 D、燕 15、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 B、李悝 C、诸葛亮 D、李冰 16、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粟的朽粒 B.菜籽 C.人面鱼纹陶盆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17、利用牛来耕作的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 A.商 B.周 C.春秋D.战国 18、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19、御史大夫在秦朝分管 A、军事 B、政事 C、监察 D、民政 20、“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最早在什么时候结束? A 、秦朝 B、商朝 C、汉朝 D、西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2、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期末历史试题1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温馨提示:本套试题包括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共两道大题,请用2B铅笔将答案认真地涂写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共四道大题,请把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卷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A D A B B A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B C C A D C B 题号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D 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把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1.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对右图中生产工具的描述为: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末,停未,禾苗待我灌醉。”此工具是( ) A.水排 B.筒车 C.风车 D.曲辕犁 2.因唐太宗奉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各部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戴,尊称他为 ( ) A.皇帝 B.太宗 C.可汗 D.天可汗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 A.黄道婆 B.李清照 C.武则天 D.妇好 4.被册封为“云南王”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 A.皮罗阁 B.史思明 C.安禄山 D.骨力裴罗 5.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 ) A.突厥 B.白族 C.彝族 D.回纥 6.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 ) A.苏州、湖州己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B.苏州、湖州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 C.苏州、湖州已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D.苏州、湖州生产的水稻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7.小王参加“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国在什么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他应该选择的答案是 ( ) A.唐朝时期 B.两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 8.小明编写了一部关于北宋的影视剧,下面是场景之一(东京汴河沿岸),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道路两旁的瓦顶平房 (A) 错落有致,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他们人多穿着棉布 (B) 做的农服,不时有乘轿者、骑马者 (C) 从街中穿过,河中轻舟小船 (D) 荡漾。 9.宋代时,下列生活方式存在的有 ( ) ①东京的人民烧煤做饭②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瓷器 ③商人剑茶馆商谈生意④到瓦子进行娱乐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能制作磨制石器 C.能够人工取火 D.用骨针缝衣服 2.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 A.11年B.12年 C.13年D.14年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 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大禹 D.黄帝和炎帝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8.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 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论考试-历史试题

论考试-历史试题 在现实生活的诸多困惑里,也许考试会居于其中。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考试,人们会制造很多考试来区分资质、品行等第以建立人才秩序。而一旦有了考试,,尤其是考试成为主要的控制力量的时候,人们又会感到很不舒服,意欲除掉这个“紧箍咒”。我国历史上的考试屡兴屡废、沉浮不一的事实就反映了这种困惑。 从考试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只要存在社会分工,考试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从本质上说,考试是通过各种评价手段规定或转换人的社会角色,只要人们对自己充任的角色取得社会性确认,就要通过这种评价。历史上所谓的取消考试,事实上也只是变换了一种评价方式而已,或者说是重建考试前的一种过渡形态。 既然考试是客观需要,何以又屡遭废止呢?关键是考试的操作于社会的运行发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我们知道,社会事物都具有历史范畴的属性,考试也不例外。这就是说,考试产生于某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为当时的社会需求服务。当历史发展了,社会变换了,考试的生命亦将面临结束,此时若考试固守七九,人们便会强迫它终结,若考试顺时而变,服务于新政,体现时代的要求和价值观念,人们将会承认其存在。 那么,考试如何顺乎时势、图新以进取呢? 其一,建立新的公平观。 公平性是考试的存立之本,但考试的公平性是相对的,它只能体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公平

法则,因而其公平性又是暂时的。比如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对于士大夫来说是公平的,但对于庶族阶层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九品中正寿终正寝之后,随即产生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把中国封建社会考试的公平性发挥到了及至,但它对于无法接受教育的广大农民来说还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考试的公平性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建立新的公平观,并在此基础上对考试进行改造,是考试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道路。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事业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背景。考试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应该十分清醒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要开发尽可能多的考试品种和创造周到的考试的社会服务机制,为人们创造多途径受教育的机会和提供社会需求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从而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公平。这是我国考试界面临的改革、发展机遇。 其二,科学认识和合理运用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考试,考试显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控制功能。概括来说,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就是考试制度和考试成促作用于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有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考试观念。比如我们现行的教育升学老师制度,它使人们建立了科学文化知识是体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重要要标志的观念。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推荐上大学的制度,使人们趋向于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体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观念。同样,有什么样的考试程序,就会有什么样的考试行为。比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其考试程序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滚动式的课程教学考试,这种以考促学的形式既方便了考生,又极大的保护了、鼓励了自学者的学习热情,形成了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行为和踊跃投身自学考试的的考试行为。可见,考试制度和考试程序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具有相当强的引导作用,并通过这种引导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由于考试无处不在,人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抛开考试这个因素去设计自身的发展、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和参与社会活动。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是深入发掘人才潜力、科学配置人才资源、合理疏导人才流向、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研究课题。 应该说,我们当前的考试尤其是教育考试制度和考试程序还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比如大学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招生权还需要在求取机制上给与保证;每年高考也应该考虑实现两次或多次考试,以减轻考生的压力和改造考试机构的工作方式;高考应与基础教育又一个明确的教育环节的界定,从教育的评价制度上入手,避免以高考成绩评价中学教学的状况等等。考试制度与考试程序是相联系的,考试的改革应着眼于制度的改革,进而顺理考试的程序。这对充分发挥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服装史复习试题1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一句话的概念 1、深衣(曲裾深衣)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2、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 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绕襟深衣) 4、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5、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下垂。 6、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7、幞头是隋唐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8、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 9、臣僚袄子锦,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10、背子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中的一种服式。 11、元代女子首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 12、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13、明代女装里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也称为“百家衣” 。 14、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 很多是在最靠边的一道留阔边镶一道宽边,紧跟两道窄边,以绣、绘、补花、镂花、缝带、镶珠玉等手法为饰。 15、长袍、礼帽、皮鞋是30 年代和 40 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服饰。 16、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 ,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17、冕服多为玄衣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 18、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冕服制度,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周代的特定时期,其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 所以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19、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0、魏晋时期妇女在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21、唐朝有一种缺胯袍,在腋下开衩儿,便于行动,多为军装。 22、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23、五代延至民国的妇女缠足陋习风行千年,并因此影响了鞋履式样进而影响到妇女体态乃至思想。 24、方心曲领,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25、游牧民族总的服饰特点是左衽、窄袖、开衩、便于乘骑等。 概念 1、冕服的特征? ①冕冠,其板为綖,綖作前圆后方形,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戴时后面略高一 寸,有向前倾斜之势。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 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 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②衣裳的内容:十二章纹? 一)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为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衣,即 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并寓以含意。 二)十二章: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③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 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 持贵者的尊严了。用在冕服中一般称之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用在其它服装上叫做韦毕。 ④舄屦 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似为复底。 屦:为单底,夏用葛麻,冬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 2、曲裾深衣的特征?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服式。“续衽钩边”, 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饶至背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2、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最合适,请把它的序号填入答题卷方框内。共40小题,每小题 1 分,计40分)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的是() A.隋朝的统一 B.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开凿大运河 2.隋朝的一位商人从今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3.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 .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 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4.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 A .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 5.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C.阎立本画《历代帝王像》 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 6.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 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7.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聚丰实。”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A. 汉武帝时 B. 光武帝时 C. 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8.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9.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 、“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 .唐太宗时期 B. 唐高宗时期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期中考试: 三、答卷分析 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答题不注意规范性,粗心大意。部分学生书写太草,乱涂乱画,错别字多。有个别同学把“孔子”写成了“孙子”。 2、相关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考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答题含糊不清。如第四大题的第2题,“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导致失分现象严重。 3、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差。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答题,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4、史实混淆,审题能力不强。(如材料分析题第1题“与历史上的哪一成语有关?”),写出的成语典故,张冠李戴。 5、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如材料分析题第2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不加分析,只知找书或材料分析不透。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1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满分24分。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 C.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东渡日本成功 2.如右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3.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 ...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5.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 ..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A.成立兴中会 B.组建同盟会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中华民国6.马可·波罗赞它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 1937年,这座桥却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来临。此桥是 A.赵州桥 B.卢沟桥 C.泸定桥 D.金水桥 7.今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8.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被赞誉的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爱迪生 D.达尔文 9.伯里克利时代的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的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A.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B.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C.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 D.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他人10.右图是《权利法案》颁布300周年纪念币。之所以纪念《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因它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向世人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 C.明确提出了人权和公民权 D.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11.《列宁在十月》是欧洲电影发展史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故事片,它展现的情节有A.“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行 C.巴黎公社革命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2.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科学家威尔姆特领导的科研小组引起全世界关注,因他们A.克隆的羊“多利”繁殖成功 B.发明Web(浏览器)技术

中国服装史复习试题1讲解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一句话的概念 1、深衣(曲裾深衣)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2、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 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绕襟深衣) 4、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5、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下垂。 6、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7、幞头是隋唐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8、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 9、臣僚袄子锦,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10、背子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中的一种服式。 11、元代女子首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12、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13、明代女装里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也称为“百家衣”。 14、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很多是在最靠边的一道留阔边镶一道宽边,紧跟两道窄边,以绣、绘、补花、镂花、缝带、镶珠玉等手法为饰。 15、长袍、礼帽、皮鞋是30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服饰。 16、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17、冕服多为玄衣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 18、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冕服制度,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周代的特定时期,其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所以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19、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0、魏晋时期妇女在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21、唐朝有一种缺胯袍,在腋下开衩儿,便于行动,多为军装。 22、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23、五代延至民国的妇女缠足陋习风行千年,并因此影响了鞋履式样进而影响到妇女体态乃至思想。 24、方心曲领,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25、游牧民族总的服饰特点是左衽、窄袖、开衩、便于乘骑等。 ●概念 1、冕服的特征? ①冕冠,其板为綖,綖作前圆后方形,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戴时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 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②衣裳的内容:十二章纹? 一)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为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衣,即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并寓以含意。 二)十二章: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③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用在冕服中一般称之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用在其它服装上叫做韦毕。 ④舄屦 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似为复底。 屦:为单底,夏用葛麻,冬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 2、曲裾深衣的特征?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服式。“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饶至背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姓名____班次____学号____计分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次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领导了禁烟运动的人是() A.关天培B.林则徐C.葛云飞D.陈化成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汉族地主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的入侵 5、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D.打击顽固派 6、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7、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不包括() A.广州 B.宁波 C.上海 D.天津 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下列哪一个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最多()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9、制造了“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国家是() A.英德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英日联军 10、使近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1、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的时间是() A.1841年1月 B.1843年1月 C.1851年1月 D.1853年1月 12、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3、中法战争爆发于() A.1881年 B.1882年 C.1883年 D.1885年 14、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15、近代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一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6、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不正确的是()

历史2018期中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 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 因别国灾荒而) 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会盟 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 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 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2.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3.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集体宰相制度③儒家正统④官僚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某种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体现的这一制度盛行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5.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 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C.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6.以下为某位同学对唐太宗时长安城的日常繁荣景象的描述,其中与历史史实相符合的是 ①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 ②大街小巷店铺林立,③出售各式各样的商品,如茶叶、丝绸、棉布、瓷器等, ④到了晚上,一片灯火通明,人流如潮,叫卖之声不绝。 A. ① B. ② C. ③ D.④ 7.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的表现是 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B.大运河沿岸城市兴起 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纸币的出现 D.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