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如何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如何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如何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如何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点击:11608 回复:71

作者:龙译破发表日期:2006-4-28 18:39:00

1、人多力量就一定大吗?

一个村子,居住着100个村民,出于某种原因,其中一个人A占据了村中唯一的一口井。而另外99个人每个月必须要向A支付1元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有些人渐渐觉得不合理了,提出反对意见。然后村民们进行了争论。A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做出了最强烈的抵抗,而其余村民却只是稍微辩论了一下就放弃了。反正每个月就1元钱,也无所谓了。结果是:A继续享受着他的特殊待遇。

人多力量就一定大吗?抑或如某人所说,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似乎可以看出一点:只要掌握了大多数人所需要的资源,在众人的利益博弈中胜出的机会就会比较大。

人多则多矣,俗语“人多好办事”,但事实上人多也会产生群体偏移和群体迷失。某政客言“哪里人多,哪里就产生愚昧”。我想,在大众之中,不乏聪明有才智之士吧。作为个体,是有智慧的。但个体无序组合起来的大众,却往往是愚昧的。大众的庞大个体资源正是少数掘利者所觊觎的,而个体对自身些微的损失往往视而不见或者无所谓。而这些损失汇集到一起,就产生了巨大的利益。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稳定结构其实是大众和少数“精英”合力打造出来的。有人在抱怨电信、移动等行业的暴利,员工待遇之优越。却没意识到他们的暴利是建立在大众消极支持的基础上的。每个月比话费还高的座机费,移动电话包月费,一部分人还没意识到有何不妥;一部分人边抱怨边继续缴费: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缴。大众一般把对“公平”的定义的范畴框定在自己周围,认识的人,收入相当的人。而大范围的不公平,则视而不见。这种大众的短视特性可以说是上天赋予人类保护自己,从而达到知足常乐的武器。同时也造成了整体的消极和麻木。

2、关于大众的忍耐力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只有两种状态,先做奴隶,受不了就造反。没有别的活法。中国人,向来少有韧性的反抗。其实这不是中国人的特性,而是大众的特性。资本家就靠这一点安身立命。他的每个工人忍受一点低薪水,每个顾客忍受一下高价格,资本家就可以整合这个优势来赢利。

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工人和顾客手中没有掌握资源,他们对交易价值的认知可谓是趋近于零,价格很大程度由寡头来控制。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中,他们可以通过比较来揣摩出资本家生产所需要的成本。资本家要继续保持对工人和顾客的控制,就必须尽量造成尽可能的垄断。包括技术上、物流、市场、意识的垄断。假使你开拓了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那么你成功了!你可以最大限度地挑战员工和顾客的忍耐力来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当然,无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你所选择的领域本身就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譬如你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太空饮料。虽然市场上没有类似的产品,但人们购买时会考虑要买可乐还是牛奶或者是你的产品。这里所谓的垄断,是相对的。

很多国外的厂商都到中国来投资。他们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对于低下的待遇和苛刻的工作环境有着惊人的忍受力。有国外企业家甚至认为,雇佣中国工人进行作坊作业,比工业化生产成本更低。中国大众的基数太大,且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自我反省和反抗的可能性较小,能承受的压力很大。很多国外公司把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环节都放在中国来做。核心部分在国内完成。按照某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是“解决了低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此类推,秦朝修长城,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古代人多种地,就可以解决牛、马的就业问题。这听起来很荒谬,但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

3、怎样在中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圈地运动、对内剥削掠夺、价格革命、商业战争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进行资本主义积累吗?答案是:可以的。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和国家能够超越时代发展。而从封建主义跨越资本主义进入所谓社会主义。从理论上来说,也是不可能的。能做到的,或许只有上帝之手。那么我们看到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呢?或许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口号,或者是个飘渺的幌子。我们不要去管这个表面。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就行了。如果我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的资本家,我怎样进行

原始积累?

靠中国当时的国力,是无法进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的。所以我可以先做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生产资料,把属于他们的土地重新收回国有。农民具有使用权,继续做已经做了几千年的佃户。只不过以前对地主负责,现在对整个国家(更大的地主)负责。

现在生产资料已经掌握在我手中,其余就可以自由发挥了。首先我对农民课以重税。每年能挣1000元的,我收800的税。(90年代和本世纪初农村真实写照,非杜撰,更无夸张成分)使他们生活在破产的边缘。生活陷入绝境,我深知贫困使人丧失骨气和斗志,这将为我的下一步行动做铺垫。

我用从农民那里收来的税款兴办起企业、工厂。他们大概不会明白,这些本来是他们这些纳税人的财富,但现在却成了继续剥削他们的工具。其中的奥妙是我控制了舆论与教育。深知“愚弄大众,要从娃娃抓起”。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劳动人民万岁”,“劳动光荣”,“为人民服务”此类思想。当然,我说的都是心里话。我恨不得劳动人民永远不死,这样他活多久,我就剥削他多久。劳动光荣是真的,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光荣?为人民服务也是有必要的。我拥护并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我即是人民。为我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农民不得已进入我的工厂,做起了古代长工做的事情,并被冠以一个同样没有尊严的名字“农民工”。

我剥削他们,他们痞于奔命工作。我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加班。使他们变成单纯的工作机器。工作累了就睡,睡醒了继续工作。一个有时间思考的工人对我是不利的。只要有时间思考,就会有聪明人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子女,微薄的薪水无法使自己的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会被工作折腾到筋疲力尽后慢慢老去,终生碌碌无为。他们的子孙将继续为我的子孙工作,一代又一代。他们中间有些人会很有天分,如果又有机会了解到社会的潜规则,同时有机会掌握到新的资源的话,那么Welcome to our team!他就成了我们当中的一分子。他的子孙也因此受益。当然,根据帕累托定义的规则(见后文),上层建筑的分额不可能很多。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犹如一座金字塔,底座越大,上层就越稳固。反映在具体事实中就是:佃户的经济基础决定地主的上层建筑;工人的经济基础决定资本家的上层建筑;老百姓的经济基础决定Party的上层建筑。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忍无可忍时,就会出现危机,甚至引发变革。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资本家的智慧是无穷的。人的忍耐力有限,但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只要控制我的工人在有生之年不起来反抗,我就可

以高枕无忧了。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我许下承诺,艰辛的工作是锻炼能力的唯一途径,将来我会给你好处的。此后他们的希望会一直升级,我安排各种福利和保险,许诺他们老有所养。我有什么损失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只是把他们的工资延迟几十年发放罢了。当他们年老体衰,醒悟悔恨时,已经没有力气来反抗了。古人所谓的不惑,知天命,是多么的恰当!

但是事情有时并不能完全被我们所控制。有些人在有生之年就先知先觉,开始质疑,抵抗,并且煽动其他人一起来反抗我。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譬如农民靠种粮食无法负担税收,我给他们另外一个做长工的希望,当然,我会给先去的人相对较高的报酬以吸引更多人前来。这就是技巧。当他们拼命做长工挣钱,还是入不敷出的时候,我许他们各种福利,这也是技巧。其他例如转移注意力,煽动民族情绪等等方法,都可以使他们暂时忘记对人生的思考。

我甚至到最后可以减免农业税,给他们一个仁政的假象。少征收的农业税从哪里弥补呢?当然是有关民生大计的公共服务系统了。实现医疗、教育、公交系统产业化,对之课以重税。用行政手段将房价提高,使居者无其屋。总之,要使他们生存环境尽可能恶劣来激发他们工作的动力。其中,教育的产业化是最重要的,高昂的教育成本可以使社会最底层的百姓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从而保证我们对他们的世代剥削和统治。人生在世,能创造价值的就只有短短几十年,如果我不剥削的话,他们就会像冰棍一样化掉了。我要做的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场生命的博弈。百年之后,功过自有评说,于我又有何干系?

就这样,我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中国,也即将饿殍遍野,成为不再适合高层人士居住的国度。我将携巨资进入高度发展的欧美国家发展。以我的才智,或许国际上很快就会出现一位为国争光的企业家了。钱多了会有花不完的感觉,我或许会抽出点零花钱来资助资助福利院,以高姿态施舍那些使我获得现在这一切的经济基础的个体们。以尽一个“先富起来”的公民的义务。

以上,就是中国经济的带头者所能为大众所做的一切。

中国的大众,你们还能忍多久?

论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论和现实

论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论和现实 时间:2006-6-16 10:14:00 作者:王向成来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摘要:资本原始积累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和范畴。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起始时期的必经阶段,是资本范畴及其所代表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形成阶段。资本是通过怎样的原始积累方式来形成的,资本也就包含着怎样的经济观念和经济关系。当前的许多经济现象和事实已经充分地说明;资本及其原始积累活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资本原始积累;资本;隐蔽私有化;资本形成方式 资本原始积累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由来已久的问题。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话题,在经济理论界又被重新提了出来。但与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同,话题都是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和经济关系中存在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倾向和事实而展开。本文正是针对这一话题所做的探讨。 一、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概念和理论

(一)关于资本形成的经济范畴依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和规律的角度,阐述了资本的形成亦即资本原始积累的必然性。他认为,资本的形成就是私人的资财以货币的形式进行预先储备和蓄积的过程。资财在私人手里积蓄从而形成资本是组织商品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因而,资财形成资本是社会生产的组织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概括地说,商品生产要求预先形成资本,资本的形成又进一步地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生产的分工和交换又形成了资本的更进一步的集中以及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广泛分布。正如亚当.斯密所说:“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以前。”[1]“要这样大大改进劳动生产力,预蓄资财是绝对必要的。而这种蓄积,亦自然会导致这种改进。”[2]可见,亚当.斯密关于资财的蓄积即资本的形成理论,完全是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商品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的含义上说的。从这种资本原始形成的理论出发看,资本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完全是顺乎经济活动的规律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在这当中看不出任何矛盾会包含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因而,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这种自然主义的资本原始形成理论称之为“奇怪的积累来源”[3],因为这种理论只是把资本的最初积累和形成当作经济活动的要素环节而加以外观上的认识,它还没有涉及到经济活动的最原始的推动力即人与财产的占有关系的

马哲 第四章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瑞士 D、德国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2、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不包括()。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行政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参见教材P189。 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和()。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工人的工作 D、垄断的需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加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所以,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参见教材P175。 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参见教材P175。 5、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 A、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差额 B、纯粹的商品买卖 C、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84。 6、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A、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

中国与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与资本主义道路 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产生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应该说,中国多次有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但都无一例外地错过了,并在最终确立了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如果是必然,那又到底是什么让中国屡屡与近在咫尺的资本主义制度背道而驰? 首先,考虑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般来说,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中国,这三个基本条件形成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因此,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虽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孕育,但是在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为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王朝的历史背景下,再加上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可谓是在夹缝中生长,这些条件直接导致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是,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这些地区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者直接购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生计日益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为了贸易与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但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并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它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出了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生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 其次,考虑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1)民国初年至一战期间,由于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的障碍,当时,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于是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由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春天短暂,昙花一现。(2)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由于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加之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于是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而走向萎缩。(4)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残酷挤压,加之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因此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再次,考虑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中,关于建立资本主义的代表性事件有三: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般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中国,这三个基本条件形成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因此,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从明朝中后期就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牢固性,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所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具体的表现是,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这些地区的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者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生计日益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枯萎了。那时候,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并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欧风美雨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开辟出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走由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近代机器工业的正常道路。换句话说,近代中国机器工业无法首先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起步,而是由一些中央与地方的封建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倡办新式机器工业,从而拉开了洋务运动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序幕。然后,一部分商人、买办、官僚开始投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相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官营企业的国家资本而言,他们被称为私营资本企业,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那时候,在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存在着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三种形式。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占比重较大,本国资本占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占比重很大,又呈畸形发展状况,民族资本占比重很小,实力薄弱。 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究竟是指什么呢?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末它就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 私有制作为公共的、集体的所有制的对立物,只是在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但是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私有制在最初看来所表现出的无数色层,只不过反映了这两极间的各种中间状态。 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诚然,这种生产方式在奴隶制度、农奴制度以及其他从属关系中也是存在的。但是,只有在劳动者是自己使用的劳动条件的自由私有者,农民是自己耕种的土地的自由私有者,手工业者是自己运用自如的工具的自由私有者的地方,它才得到充分发展,才显示出它的全部力量,才获得适当的典型的形式。 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对自然的社会统治和社会调节,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要使它永远存在下去,那就象贝魁尔公正地指出的那样,等于“下令实行普遍的中庸”。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产生出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从这时起,社会内部感到受它束缚的力量和激情就活动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必然要被消灭,而且已经在消灭。它的消灭,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劳动工具,——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这种剥夺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其中我们只考察了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 一旦这一转化过程使旧社会在深度和广度上充分瓦解,一旦劳动者转化为无产者,他们的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现在要剥夺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 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

精准解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28题,每小题2分,合计56分) 1.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 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在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工具的落后;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适时耕作和因时因土耕作,并未体现耕作技术的进步;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不只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还有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明清东南沿海一带城镇郊区的农民,日益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约占全国9/10,泉州一代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在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清某些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 B. 明清开埠通商刺激了农民商品化经营 C. 美洲传入作物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 D. 明清经济作物构成了国家赋税的来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增多,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故A正确;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B错误;烟草是由美洲传

中国资本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

中国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资本原始积累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罪恶的、肮脏的、血腥的,与社会主义的中国无关。但是我们仔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就会发现资本原始积累是指某一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实现由以手工工具装备为主的古代农业经济向以大机器装备为主的近现代工业经济的质的飞跃而积累购置大机器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会财富的过程,它是社会存在中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与社会意识中的社会形态的性质无关。正因为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经历过资本原始积累,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的过程中也必然要经历资本原始积累。 当然中国经历的资本原始积累只能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国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说到底就是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通过人民公社等制度安排把尽可能的社会财富都集中起来,按现代工业国家的工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蓝本,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建立起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由以简单的手工工具的物质技术构成和个体简单协作的社会结合形式构成的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阶段和水平向以大机器为主要物质技术构成和专门分工与集体密切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构成的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近现代生产力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飞跃。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路无涉。所以叫资本原始积累恰如其分。 在建国初,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是指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无产阶级运用政权的力量逐步消灭和改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1)在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对大资本即官僚垄断资本,采取的是无偿没收的办法,这是因为官僚垄断资本依附于帝国主义并和封建主 义相勾结,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 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对中小资本即民族资本,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方法, 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 大比重,在恢复国民经济中式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国计民生具有积极 的作用,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又 存在着不利于社会主义国计民生的校级作用,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了由初级 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它改 造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2)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广泛存在的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于农民个体经济的改造时 通过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这样三个相互衔接、逐步前进的形式和步 骤实现的;对城镇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时从流通领域入手,建立供销合作组 织,然后进一步进入生产领域,建立生产合作社,从而形成集体资本的。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得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国家的经济力量仍然十分薄弱,财力、物力仍然很有 限,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在当时帝国主义国家普遍对中国敌视的情况 下,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发挥了巨大的空间。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国家的基本建

资本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

资本主义产生的三个步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最终走向资本主义的原因何在? 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缓慢 内因: 封建制度的百般阻挠,中国封建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百日维新在皇上的亲点中拉开序幕,但终不能牵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撼动他们的地位。尤其是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传统思想:封建上层建筑的作用,在西方,重商主义政策是16-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他们认为金银富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因此,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这些政策,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实力,但是客观上有助于资本的积累,促进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且,在一些时期,这种政策规定十分严格。 在古代主要是秦朝以前商人的地位还是可以的,自从秦开始,主要是在商鞅开始新政就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那些士大夫认为商人只获不劳,不能给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增强--主要是指在物质上尤其是粮食布匹,他们是社会的不安定的因素;到了汉以后这种思想得到加强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些抑商政策 1.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盐铁官营,重征商税. 2.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严禁商人置 地. 3.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私人工商业者再也 无法和国家抗衡) 4.明清:重征商税,严厉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对中国抑商思想的分析 一.主要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的不同形式及其价值

2007年3月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Mar .2007第9卷第1期 Journa l ofAdu lt Educati o n ofH ebe iU niversity Vol 19NO 11 收稿日期:2007202220 作者简介:吴学飞(1982)),男,河北张北县人,河北大学2004级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资本原始积累的不同形式及其价值 吴 学 飞 (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对5资本论6第一卷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资本原始积累曾有掠夺、劳动积累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有不同的意义;我国目前也存在不同形式的资本原始积累,要对此进行科学定位,在道德和政策法律上做出不同处理。 关键词:资本;原始积累;价值 中图分类号:F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71(2007)0120097203 马克思在5资本论6第一卷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问题,并揭示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的秘密。近年来,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突飞猛进,有人开始关注它们的原始积累,把这种积累同5资本论6所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虚假认知。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动因素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搞清后者的不同形式有助于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现象。 一、何谓资本原始积累 马克思指出, /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 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象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0[1](P781)由此可以对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两点规定:第一,它是资本的起点。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是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二者成对出现,不可分割,也就是说,离开资本原始积累谈资本固然形同无本之木,离开资本谈资本原始积累也毫无意义,二者的统一和联系在原始积累物转化为资本的一刹那,是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转化的那个节点,只有那个时候才有资本的出现,也才有资本原始积累的说法,资本原始积累的存在是一种倒推的结果,如果积累资金不是用于资本主义生产而是用于其他种生产,那么这种积累就不是资本原始积累。另外,这种积累是在资本产生之前,这与资本积累、积聚不同,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变。第二,它有变为资本的目的性。/正如生产者所 消费的他自己的产品不是商品一样,充当生产者本身的就业手段和生存资料而不合并别人劳动以自行增殖的分散的生产资料,也不是资本0[1](P770), /贮藏只有通过剥削劳 动才能转化为资本0[2](P457)。资本的本性在于它无限扩张的生产性,所以资本原始积累同其他积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追求一种新的生产和积累方式,它的积累不在于自己消费、不在于占有物,而是为了本身的不断壮大,这种壮大只有通过占有无产者的剩余劳动才能实现,这是作为货币的货币同作为资本的货币不同的地方,也是其他积累同资本积累的不同之处。 二、资本原始积累曾出现的形式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0[1](P819)又说:/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0[1](P801)于是,有的研究者就把掠夺既看作原始积累的形式又看作它的内容,把二者等同了起来,结果是,一方面,只要提到原始积累,就把它与沾满血和肮脏的东西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实体和个人也认为只有靠不道德手段才能获得资金积累,于是走上邪路。笔者认为,掠夺与资本原始积累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只把掠夺作为原始积累的全部,肯定会造成事实的缺失。资本原始积累的内容是财富的聚集,这些财富不是用来享受,而是投资于生产,财富聚集方式包括暴力,也包括积累者的自身劳动等多种形式,掠夺只是

中国为什么没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为什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中国自明朝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首先,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朝历代都在加强中央集权,清军入关后,清政府所采取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极大地遏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大量倾销到中国,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不想让中国强大的。所以中国资本主义没能进一步发展。在国民党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发展极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无产阶级专政,民族资产阶级正式退出历史。 第二,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生产力的落后,在中国缺乏广阔的资本主义市场,崇尚小农经济的中国都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资本主义难以获得市场,最初的资本家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小农经济使得大量劳动力依附于土地而促使资本主义缺乏足够的劳动力。 第三,文化思想落后。我国长期以来信奉儒家思想,过于保守,文字狱严重迫害找人们的思想,思想得不到解放,中国八股取士重文轻理和重农抑商的思想使中国的思想得不到解放。而欧洲各国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缺乏科学技术。我国长期闭关锁国,重文轻理使得中国缺乏科技人才,当中国人任然以为自己是超级大国之时,鸦片战争的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让沉浸在美梦中的中国人目瞪口呆,此时的欧洲已经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从此之后的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黑暗时期,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经济更加落后。 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过的道路,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在慢慢探索之后,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转型期对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再认识_宗鑫

2012年1月第1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Party College of Sichuan Province Committee of CCP Jan.2012No.1 [收稿日期]2011-11-08 [作者简介]宗鑫(1985-),男,汉,山东滕州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经济转型期对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再认识 宗 鑫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中国;生产方式[摘 要]任何处于转型期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都存在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也是为一种新经济制度和新经济体 制的产生做好最初的资本积累工作。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建国初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还是从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高级阶段的转变,都需要处理好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这从积累的方式、手段、目的都可以看出来。因此,处理好现实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区别对待。 [中图分类号] A 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12)01-0022-04 一、前言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而完整, 对其进行集中的阐述是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理论的系统阐述可以分为五章, 其主要内容有:简单再生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所谓原始积累和现代殖民理论。而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内容是作为资本的积累过程的一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的,是资本积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所谓原始积累包括七个方面, 即原始积累的秘密、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十五世纪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工业资本家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产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的历史而产生的理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研究阶段是十五世纪末到十九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的史前时期。 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否也存在资本原始积 累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则没有研究,在马克思的历史著作中也没有提及这一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的问题。根据马克思的逻辑推理,我们认为任何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都需要在旧的生产方式中孕育, 并最终战胜旧的生产方式。这就需要一个准备的阶段,即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所以我们认为, 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资本原始积累的问题,这也是新的生产方式战胜并取代旧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准备阶段 。“资本原始积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它发生在每次社会经济的重大转型时期。历史地看,它发端于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的‘原始时期’ ,继起于从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再发生在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或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变时期。 ”[1] 而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重大转型时期,即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在经济的转型时期,许多问题无一不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农业对工业的贡献,农村对城市的支持等等。在存在城乡二元经济、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的情况下,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必要,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成为地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2

中国正在摧毁资本主义

竞次,中国正在摧毁资本主义! 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经济在原有体制框架下的自主高增长动力实际上已经衰竭,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赖以推动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源被全部上收,这种情况下,引进外资便成为各地方政府维持本地经济增长的几乎唯一可行的手段。除此之外,引进外资作为一种国家战略也受到了毫无节制的鼓励。对地方政府官员个人来说,不惜一切引进外资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这是90年代中期之后FDI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背景。引资之风刮得最为炽热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甩卖式的竞争达到了非常惨烈的程度。苏州是中国吸引外资最为成功并将这个战略发挥到极至的榜样,为此,苏州获得了一系列的赞誉和政治上的奖赏,但苏州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少有人提及。一份江苏省政府的内部刊物披露,苏州的土地开发成本为每亩20万元,但为了引进外资,却将地价压至每亩15万元。恶性竞争的驱使下,周边的吴江、宁波、杭州地区只好将地价压到每亩5万元的超低水平。由于地处相邻,号称寸土寸金的上海也加入了这种杀价竞争。在上海郊区,每亩土地的价格压至5-6万元。如此,就出现了GDP 不断增长,但招商用地价格不断下滑的怪现象。在苏州昆山,每亩工业用地的价格从01年的9.5万元降到02年的8万元,再降到03年的6万元。对这种降价,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位负责人说,我们不降就失去竞争力。这位负责人显然是诚实的,但这种诚实却将中国FDI 中的竞次逻辑暴露得相当彻底。 FDI上的竞次虽首先表现在土地的甩卖上,但决不仅表现在土地上。多数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采取的都是组合性的竞次策略,意味不仅在土地上让利,还要在财政,甚至金融上补贴。同样是长三角地区,零地价、送厂房、政府指定银行配套贷款(比例为1:1甚至1:2)、五免十减半等政策倾销已经成为这个地区常见的引资组合,有人形象地将此称之为政府的割肉比赛。当然,政府本身是无肉可割的,这些所谓肉其实都是本国人民的福利。以牺牲本国人民的福利换取FDI的观赏性指标,对政府官员及FDI的投资者来说都是净收益,但对本国人民来说,则是纯粹的赔本买卖。 信息技术革命的强大渗透力、历史终结的想象,使上个世纪末期的这一次全球化浪潮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其无远弗界的扩散性与上个世纪初期那一次全球化已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借助资本流动、贸易及隐藏于其后的规则和制度的扩散,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市场理想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初现轮廓。多少有些巧合的是,这个澎湃而至的全球化潮流,与发端于80年代的中国转型在时空上重叠汇聚,其结果是,资本和贸易的全球性布局,不仅作为一种背景,而且作为一种现实的力量,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的转型。换言之,中国的转型已经不再是关起门来的转型,而是一种包含了深刻全球化内容的转型。中国正处于一部完全陌生的历史之中。作为一种独立于主权国家的自主力量,全球化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转型的几乎每一个层面。当十几年前对普通中国人来说还仅仅是梦想的汽车已然进入中国家庭,当中国人像世界公民一样在第一时间分享着发生在遥远他国的新闻事件,当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熟练地谈论着国际惯例的时候,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也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政府层面,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转型中一种无形但却巨大的推动力量。这种在政府之外的重要力量,正是中国转型中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面向。加入WTO的4年之中,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也全速推进,在一片中国威胁和中国世纪的惊呼声中,中国作为全球化巨大受益者的形象也开始愈发清晰。 然而,事实果真那么确定无疑吗?经过学者和政府官员十数年诲人不倦的启蒙之后,“竞争”一词,终于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核心词汇、经济哲学。一般的理解中,竞争是一个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的原始积累 -----再看中国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的历史阶段中,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经济条件: ①必须拥有大量的有人身自由的但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就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②必须在少数人手中集中了大量的、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财富。单纯依靠小生产者的分化方法来形成这两个条件,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因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手段,加速了这两个条件的形成,从而加速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以暴力方式剥夺劳动者而实现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最初的和必要的前提。 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原始积累的基础。在英国,这个过程进行得最彻底、最典型。15世纪末,英国的毛纺织业已成为当时发展最快的生产部门,产品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毛纺织业的发展迅速扩大了对羊毛的需求,羊毛的价格上涨,养羊业成了极为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大地主和农场经营主除了把自己已有的耕地变成牧场外,还用暴力掠夺公有地和份地。他们拆毁和焚烧农舍和村庄,用栅栏和篱笆把大片土地圈起来变为牧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典型

的“圈地运动”。与此同时,英国王朝又颁布种种血腥法律,用鞭打、烙印、监禁、割耳朵,以至判处死刑等方法,禁止农民流浪,强迫他们成为雇佣劳动者,强制地使他们接受雇佣劳动制度。 在原始积累过程中,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还通过对殖民地人民和本国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积累起大量的货币财富,其主要手段有:推行殖民制度,贩卖黑奴,进行商业战争,发行国家公债,建立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等。资产阶级用侵略、征服、残杀、掠夺和奴役,写下了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第一页。 看完了国外这段,在回头看看我们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发生在明朝的中晚期,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以及后来清末帝国主义的到来,中国的资本主义就被外来资本所扼杀了,虽然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曾经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繁荣,但是随着西班牙战争得结束,帝国主义回头,就破灭了!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此时的民族资本在封建余殖民统治的夹缝中生长,后来孙中山革命,推翻了无能的清政府,但是没能控制中国国内的局面,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难以停止,为什么呢?首先是军阀之间你争我夺的抢地盘,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局面稍有类似,因为他们都以为能平天下,将来弄个皇帝干干,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军阀争斗的背后斗争的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经济利益的争夺,军阀只是他们的代言人而已,军阀们的基本争斗结束以后,很多帝国主义因为国内原因或者是其他地区的利益原因而对中国国内军阀的空置削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美国队当时的中国空置加强了。

论资本原始积累及其派生形式_许经勇

·问题探讨· 论资本原始积累及其派生形式 许经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福建 厦门 361005) [内容提要]本文就我国资本原始积累所采取的三种形式,作了初步探索,提出了有一定新意的见解。 [关 键 词]资本;原始积累;派生形式 [中图分类号]F01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01)09-0023-02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但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和方式则不完全相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尽管所采取的方式多少有所区别,但其实质是完全一样,即都是用暴力的方法,迫使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如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这种性质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我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其起步阶段,必然选择一种带有指令性、强制性的经济增长,即运用超经济强制的办法,来确保为某些部门、行业和地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本积累,即资本原始积累。虽然,这种资本积累的性质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完全不同的。 我国解放初期的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以及改造民族资本开始的。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达程度很低,对于原有资本的集中与积聚,并没有完成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于是,我国采取了行业资本转移的办法,即通过超经济强制的农产品统购统销,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现资本由农业向工业积累。我们之所以称这种积累是资本原始积累,是因为它是启动国家工业化之前所必需的资本积累,而且这部分积累是通过强制的方式,或非市场机制的方式,从农业部门中转移过来的。是以暂时牺牲农业,保工业(说到底是重工业)的一种资本积累方式。首先应当承认,在我们这样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在开始阶段,要求农民多提供一些积累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要求农民多提供一点积累,工业化资金哪里来?据理论界有些同志测算,建国以后,农业部门每创造100元价值,通过价格剪刀差转移到工商部门实现的量:1952年17.9元,1957年23.0元,1978年25.5元。1953年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方式,使农业剩余对重工业化的贡献为36.21亿元,1975年增至223.82亿元, 1984年增至312.86亿元。1953~1984年农业通过“剪刀差”方式,共提供5117.2亿元,平均每年159.93亿元。正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形式,使得工业部门(主要是重工业)有可能从农业部门中获得巨额的原始积累资金,加快了工业化步伐,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工业产值由1952年的34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4237亿元,每年平均递增11%。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城市工业(主要是重工业)积累资金,曾经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决策选择,从而具有某种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经验教训,诸如,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农业提取的积累率过高,抽走的资金量过多,又把大量过剩的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地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后劲,有些地方甚至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为继,到头来,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我国经济特区的成功,从资金运动的角度看,也是资本原始积累顺利完成的结果。在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各种渠道的资本乃至人才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经济特区,迅速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使经济特区在很短的时间内,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距离。其主要方式是在经济特区实行包括减税让利在内的特殊优惠政策,构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使经济特区获得超额利润。我们之所以称之为资本原始积累,是因为这种积累系属初始积累,且不是借助于市场机制,而是依靠超经济的力量,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