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概念模型自主建构的思维训练之法

高中生物概念模型自主建构的思维训练之法

高中生物概念模型自主建构的思维训练之法

“教”和“学”其本质都是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对自己一生都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学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改善学生思维的方法。思维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概念的形成,并对头脑中已有概念进行组织归类形成概念模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 的概念教学为例,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模型自主建构的思维训练。

1实例构建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概念就是将物体、人物、事件或观念在人脑中加以抽象或归类,所以具体而典型的实例有助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可从非常典型的事例开始,分析它的特征,让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种间关系“竞争”时,可以教材中资料1 的高斯实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①单独培养时两种形态和习性很接近的草履虫的数量增长为什么呈“S”型曲线?②混合培养时两种形态和习性很接近的草履虫的数量一开始为什么会增长?③随后为什么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长,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16 天后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最后强调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从而总结这两种草履虫相互之间在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等,最终的结果表现为一方占优势,而另一方处于劣势而死亡。进而定义生物学上关于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的概念。

实例法构建的概念对学生来讲往往只是强化了实例的对应性,而对概念本身的实质可能阐述得不透,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必须寻找不同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自主构建的概念进行修正。

如对刚构建的“竞争”概念,可以立即引入以下实例:在一个池塘里,大、小鲈鱼争夺食物,他们的关系是什么?水稻田里,水稻和稗草的关系是什么?以修正“竞争”概念中对象的问题———不同种生物,以及“竞争”的结果并不是只有一方处于劣势而死亡,也可能表现为相互抑制。在种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构建过程中,运用实例构建的方式比较容易让学生自主构建正确的概念。另外,如种群、群落、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概念的教学均可用此法教学。

2 定义描述

有些概念是生物学的专有名词,学习这些概念的目的是了解它的内涵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直接用定义的描述教给学生,再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概念的内涵、分析概念间关系。如种群的特征这节课的概念模型构建就用此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前三章学生们都是从个体水平学习了生物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那么把视野从微观的个体水平转化为宏观的群体水平,则首先接触的就是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从字面上这个概念不难理解,但让同学区别具体事例是不是种群时学生往往会混淆。因此我们可以列举不同的事例,从不同的侧面丰富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激活学生们头脑中与此概

念联系的相关概念,组建概念模型。如学生在“种群的特征”中相关数量特征的学习中,关键是要把通过定义描述法学习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概念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分析它们影响种群数量的方式,自然构建出如图1 的概念模型。(编辑:论文代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